白酒中"苦味"物质的浅析

2、引起酿制白酒苦味的物质大致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七大类:

2.1 杂醇类

白酒中的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以上。高级醇是一类高沸点物质,是白酒的色谱骨架成分,是白酒呈味的重要物质。高级醇指具有3个碳原子以上的一价醇类。在白酒中包括:异戊醇、异丁醇、正丙醇、正丁醇、仲丁醇、正戊醇等,而杂醇油则是上述物质的混合体总称。异丁醇苦味极重,正丙醇较苦,正丁醇苦味小,异戊醇微带甜苦味,而其香气的独特和其它成分间有相乘效果。总之归纳起来,含杂醇油高的酒则有苦味。

2.2 醛类

糠醛含量高时有焦苦味,丙烯醛、二乙基羟醛、丁烯醛等均苦且苦味极重。

2.3 酚类化合物

根皮酚等,它们皆成苦味。从而原辅料中单宁含量高时酿出的酒则会带苦涩味。

2.4 硫化物

硫化物(含-S键)、二硫化物(含-S-S键)和含硫基(含-SH键)的化合物,生物碱等都有苦味。

2.5 多肽

白酒中有肽存在,一般不可避免地都会带有苦味。因多数肽都是苦味肽。

2.6 氨基酸

白酒中有肽类物质,此酒就一定有氨基酸。反之则不然,氨基酸中除谷氨酸、精氨酸无苦味外,甘氨酸、丙氨酸为甜味外,其余多数氨基酸都有苦味。

2.7  无机盐

白酒在组合加浆降度过程中,若加浆用水水质较差,未处理直接使用可能会带入一些产生苦味的无机盐。象MgSO4,MgCl2及一些铵盐等可导致苦味、苦涩味、咸味等不良感官印象。

3、解决酿制白酒苦味可按以下四种方法来解决:

3.1 减少原辅料给白酒带来的苦味

严格按原辅料的质量标准执行选购、管理、使用。不选购霉烂、变质、脂含量高的辅料。原辅料必需清蒸后使用。清蒸时要火力大、时间充足,借以排除其异邪味。清蒸完毕,及时出甑摊凉后装袋备用。对于轻微霉变的原辅料一定经过彻底清蒸除去霉味后方可使用,否则弃之不用。

3.2  加强配料工艺管理,严格执行配比制度

严格按配料操作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准确细致地加入填充料、打量水及用曲的数量及新、旧曲配比要合理,为确保糖化发酵正常顺利进行,老曲与新曲应合理搭配使用。用曲量要适宜,以保证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对于发酵的旺盛及白酒风味是有好处的。“曲是酒的骨,发酵之动力。”有什么样的曲决定着出酒率的大小及酒的风味特征。但是用量也不宜过大、过大则蛋白质含量高,发酵过程中酪醇产生多,杂醇油超标。造成酒苦,且出酒率低。

3.3  严格工艺操作规程,合理控温,净化环境卫生

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粮食、曲粉的粉碎严格按要求进行。不宜过粗或过细。入池温度不能高也不能低,严格控制好合理的入池温度。严查杜绝窖池密封不严、开裂等现象出现。搞好车间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杂菌感染,适温发酵。合理掌握酒醅润料堆放时间。蒸馏过程中,装甑要求做到“轻、松、匀、薄、准、平”六字方针。蒸酒过程中用汽要求做到“两小一大,”即开始装甑时要小汽,随着料层的加厚,汽宜大,装甑完毕,上下汽路已通,这时蒸酒宜小汽。缓慢蒸馏可避免苦味物质、辣味物质大量进入酒中。同时要“量质摘酒,掐头去尾”,严格控制摘酒的度数。

3.4  应用勾调技术弱化、掩蔽苦味

实践中发现,同一厂区、同一条件下生产的同一香型白酒,批次不同则有的酒苦有的不苦。研究证实,不苦的酒中的那些苦味物质其实并没有从酒中剔除掉,它们仍存在于酒体中。从而说明了苦味物质和酒体某些物质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关系。作用较适宜则苦味不突出,否则苦味严重。酒中的某些物质我们称之为味觉改变剂。能够改变味觉机能的物质叫味觉改变剂。除严格掌握生产工艺条件减少给酒带来苦味情况下,应用现代勾调技术,利用白酒中的味觉改变剂来掩蔽其中的苦味,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种重要且有效手段。勾调技术主要是使白酒中的香味成份保持一定的平衡性。找到白酒味觉改变剂的改变点,力争使白酒中的苦味得以掩蔽。实践证明,成品白酒中的苦味又可分为前苦、中苦和后苦。白酒中的前苦,通过实践可通过增添适量甜味食品添加剂用以达到人们的味觉改变点,从而解决白酒的前苦给人们带来的不快。白酒中的中苦,我们可以调解酒中醇类含量的合理配比,特别是杂醇油中的异戊醇与异丁醇的合理配比,对解决白酒中的中苦至关重要的地位。白酒中人们往往感觉是后苦较多,通过实验,白酒中的后苦的味觉改变剂是酒中的羧酸,酒后味的苦与不苦,主要与酒体中的有机酸含量的多少有关。酸含量不足,则酒发苦,邪杂味露头,酒体不净,单调不协调﹔酸适宜,则酒不苦,出现甜或回甜味﹔酸过多,则酒体变的粗糙,放香差,发涩等。这里的有机酸指化学分析所得的总酸。酸在白酒中不但是后苦味物质的味觉改变剂,同时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涩味及其它邪杂味的味觉改变剂。

利用勾调技术找到恰当的味觉改变剂的改变点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当香味物质的量比关系恰当协调情况下,其苦味及其它邪杂味也就不突出、不显现了。

参考文献:

[1]:王瑞明,白酒勾兑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5.45~50

[2]:李大和,浓香型大曲酒生产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8.407~410

[3]:胡永和,酿酒科技。2006.(5).67~69

[4]:韩继阳、计疆,白酒品尝与勾兑调味技术。1993.4.17~20

2、引起酿制白酒苦味的物质大致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七大类:

2.1 杂醇类

白酒中的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以上。高级醇是一类高沸点物质,是白酒的色谱骨架成分,是白酒呈味的重要物质。高级醇指具有3个碳原子以上的一价醇类。在白酒中包括:异戊醇、异丁醇、正丙醇、正丁醇、仲丁醇、正戊醇等,而杂醇油则是上述物质的混合体总称。异丁醇苦味极重,正丙醇较苦,正丁醇苦味小,异戊醇微带甜苦味,而其香气的独特和其它成分间有相乘效果。总之归纳起来,含杂醇油高的酒则有苦味。

2.2 醛类

糠醛含量高时有焦苦味,丙烯醛、二乙基羟醛、丁烯醛等均苦且苦味极重。

2.3 酚类化合物

根皮酚等,它们皆成苦味。从而原辅料中单宁含量高时酿出的酒则会带苦涩味。

2.4 硫化物

硫化物(含-S键)、二硫化物(含-S-S键)和含硫基(含-SH键)的化合物,生物碱等都有苦味。

2.5 多肽

白酒中有肽存在,一般不可避免地都会带有苦味。因多数肽都是苦味肽。

2.6 氨基酸

白酒中有肽类物质,此酒就一定有氨基酸。反之则不然,氨基酸中除谷氨酸、精氨酸无苦味外,甘氨酸、丙氨酸为甜味外,其余多数氨基酸都有苦味。

2.7  无机盐

白酒在组合加浆降度过程中,若加浆用水水质较差,未处理直接使用可能会带入一些产生苦味的无机盐。象MgSO4,MgCl2及一些铵盐等可导致苦味、苦涩味、咸味等不良感官印象。

3、解决酿制白酒苦味可按以下四种方法来解决:

3.1 减少原辅料给白酒带来的苦味

严格按原辅料的质量标准执行选购、管理、使用。不选购霉烂、变质、脂含量高的辅料。原辅料必需清蒸后使用。清蒸时要火力大、时间充足,借以排除其异邪味。清蒸完毕,及时出甑摊凉后装袋备用。对于轻微霉变的原辅料一定经过彻底清蒸除去霉味后方可使用,否则弃之不用。

3.2  加强配料工艺管理,严格执行配比制度

严格按配料操作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准确细致地加入填充料、打量水及用曲的数量及新、旧曲配比要合理,为确保糖化发酵正常顺利进行,老曲与新曲应合理搭配使用。用曲量要适宜,以保证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对于发酵的旺盛及白酒风味是有好处的。“曲是酒的骨,发酵之动力。”有什么样的曲决定着出酒率的大小及酒的风味特征。但是用量也不宜过大、过大则蛋白质含量高,发酵过程中酪醇产生多,杂醇油超标。造成酒苦,且出酒率低。

3.3  严格工艺操作规程,合理控温,净化环境卫生

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粮食、曲粉的粉碎严格按要求进行。不宜过粗或过细。入池温度不能高也不能低,严格控制好合理的入池温度。严查杜绝窖池密封不严、开裂等现象出现。搞好车间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杂菌感染,适温发酵。合理掌握酒醅润料堆放时间。蒸馏过程中,装甑要求做到“轻、松、匀、薄、准、平”六字方针。蒸酒过程中用汽要求做到“两小一大,”即开始装甑时要小汽,随着料层的加厚,汽宜大,装甑完毕,上下汽路已通,这时蒸酒宜小汽。缓慢蒸馏可避免苦味物质、辣味物质大量进入酒中。同时要“量质摘酒,掐头去尾”,严格控制摘酒的度数。

3.4  应用勾调技术弱化、掩蔽苦味

实践中发现,同一厂区、同一条件下生产的同一香型白酒,批次不同则有的酒苦有的不苦。研究证实,不苦的酒中的那些苦味物质其实并没有从酒中剔除掉,它们仍存在于酒体中。从而说明了苦味物质和酒体某些物质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关系。作用较适宜则苦味不突出,否则苦味严重。酒中的某些物质我们称之为味觉改变剂。能够改变味觉机能的物质叫味觉改变剂。除严格掌握生产工艺条件减少给酒带来苦味情况下,应用现代勾调技术,利用白酒中的味觉改变剂来掩蔽其中的苦味,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种重要且有效手段。勾调技术主要是使白酒中的香味成份保持一定的平衡性。找到白酒味觉改变剂的改变点,力争使白酒中的苦味得以掩蔽。实践证明,成品白酒中的苦味又可分为前苦、中苦和后苦。白酒中的前苦,通过实践可通过增添适量甜味食品添加剂用以达到人们的味觉改变点,从而解决白酒的前苦给人们带来的不快。白酒中的中苦,我们可以调解酒中醇类含量的合理配比,特别是杂醇油中的异戊醇与异丁醇的合理配比,对解决白酒中的中苦至关重要的地位。白酒中人们往往感觉是后苦较多,通过实验,白酒中的后苦的味觉改变剂是酒中的羧酸,酒后味的苦与不苦,主要与酒体中的有机酸含量的多少有关。酸含量不足,则酒发苦,邪杂味露头,酒体不净,单调不协调﹔酸适宜,则酒不苦,出现甜或回甜味﹔酸过多,则酒体变的粗糙,放香差,发涩等。这里的有机酸指化学分析所得的总酸。酸在白酒中不但是后苦味物质的味觉改变剂,同时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涩味及其它邪杂味的味觉改变剂。

利用勾调技术找到恰当的味觉改变剂的改变点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当香味物质的量比关系恰当协调情况下,其苦味及其它邪杂味也就不突出、不显现了。

参考文献:

[1]:王瑞明,白酒勾兑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5.45~50

[2]:李大和,浓香型大曲酒生产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8.407~410

[3]:胡永和,酿酒科技。2006.(5).67~69

[4]:韩继阳、计疆,白酒品尝与勾兑调味技术。1993.4.17~20


相关内容

  • 高粱酒酿酒工艺:酒香味格酒质问题
  • 高粱酒酿酒工艺 酒香味格 酒质问题 1.酿高粱酒的时候,有时为什么会发酸? 高粱酒发酸的主要原因是: 1)发酵时间长,产酸过多: 2)用曲过多,酵母数量大,入窖淀粉含量高,水分也大,发酵时升温高,造成母糟酸度大: 3)工作现场管理差,杂菌以及有害菌侵入曲药或者配糟内,从而生酸严重: 4)蒸馏时不合理 ...

  • 第九章风味物质(食品化学)
  • 烟台职业学院备课纸(首页) 烟台职业学院备课纸(首页) A .组织教学: B .复习提问: 简述矿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C .新课: 第九章 食 品 风 味 物 质 第一节 概 述 1.风味的概念:食品摄入口中所产生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由口腔中的味感.嗅 2.风味的内容 3.风味评价 4.特点 1)种类 ...

  • [酿酒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 7ru <酿酒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仅供参考,非标准答案) 浸麦度:浸麦后大麦的含水率. 煮沸强度:指煮沸锅单位时间(h )蒸发麦汁水分的百分数. 原麦汁浓度:发酵前麦汁中含可溶性浸出物的质量分数. 无水浸出率:100g干麦芽中浸出物的克数. 浸出物:在一定糖化条件下所抽提的麦芽可溶性 ...

  • 生料酿酒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 生料酿酒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就要知道怎么防止和解决. 1.酒中苦味产生的原因:原料霉病:用曲量过大:酒曲质量不好:发酵不彻底:酒曲受潮或贮存期过长:发酵管理不善:用具发酵容器没有清洗干净导致大量杂菌污染:蒸馏时大火大汽将沸点高的苦味物质带入酒中都会产生苦味. 解决方 ...

  • 白酒的感官评价
  • 浅谈白酒的感官评价 一 从白酒香味成分的产生分析入手 1 酿酒原料是决定白酒质量的第一基础物质 1.1 原料是酿造白酒的物质基础,不同原料拥有不同的成分含量.因此,使用不同生产原料,其发酵产物必然不同.如浓香白酒浓郁流派型使用原料大多为高粱.糯米.玉米.大米.小麦等,而淡雅型白酒则主要以单粮文章来源 ...

  • 蒸馏酒重点
  • 1. 人类最先学会酿造的酒:果酒和乳酒 2. 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黄酒和白酒 3. 传说中的酿酒鼻祖:杜康.仪狄 4. 蒸馏酒分类:白酒,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金酒,朗姆酒 5. 八大名白酒:茅台.西凤.汾酒.古井贡酒.泸州老窖.洋河大曲.剑南春.五粮液 6. 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 ...

  • 白酒基本知识
  • 白酒基本知识 一.饮料酒的种类 (一)饮料酒的定义 凡是含有纯乙醇酒精体积分数为0.5%~75%的液态或固态可入口物品,均可称其为酒.酒精度(乙醇)含量大于0.5%(体积分数)的含酒精饮料,包括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食用酒精及其它含酒精成分的饮品. 我们日常所说的酒,也称饮料酒,它是属于食品范畴之 ...

  • 白酒基本知识_越上狼爱程玉洁天使
  • 百度空间 | 百度首页 | 登录 越上狼爱程玉洁天使 为我爱的人 也为所有爱健康和生活的人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白酒基本知识 2009年04月10日 星期五 09:10 白酒基本知识 (一)中国白酒的特点.名称和起源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余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 ...

  •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复习资料
  • 食品发酵工艺学 第一章 绪论 一.食品发酵与酿造的历史 1. 列文虎克Leeuwenhoek Antoni Van ( 1632-1723 ):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单细胞生命体-----微生物. 2. 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