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学案
主备人:范艺霞 审核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时间:
课标要求
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阅读古代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4、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夜归鹿门歌》
学习目的: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学习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教学重
学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
一、 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 ,字 ,襄州襄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少时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到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致幕府。后病死。
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高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 并称于诗坛。
二、解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这首诗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三、赏析全诗:
1、诗歌首联写了什么景象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颔联实际上是承接首联的诗意,说说它是怎样承接的?这一联实际上含一组对比,即诗人的选择和世人的选择对比。这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志向?
3、颈联写诗人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见到什么景象呢?如此景象,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我们从哪里看出?
4、尾联中的“幽人”指谁?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
5、“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谈谈你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6、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
五、背诵诗歌
学习反思 :
《登岳阳楼》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 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方法:朗读法+分析法
学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知道了这一名冠天下的岳阳楼,大家应该记得在范仲淹的文章里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样的句子,范仲淹这里所说的“前人”里就有一个杜甫,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杜甫的那首描写岳阳楼的诗歌《登岳阳楼》。
二、写作背景介绍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赏析诗歌
1、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2、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这联中“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4、颈联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尾联在抒发个人悲苦的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学习反思:
《菩萨蛮》
学习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学习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学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曾学过白居易的《忆江南》,请同学背诵这首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今天我们来学习韦庄的一篇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 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 ,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
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3.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三、赏析词作:
1、词作开篇说到“人人尽说江南好”,那么大家结合词作说说“江南好”“好”在哪里?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全诗主旨意境
五、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学习反思:
《积雨辋川庄作》
学习目标: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学习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意境和情感。 2、学习回答高考诗歌鉴赏中的意境或是情感类题目。 3、通过类似诗歌浅味王维禅寂空灵的心境。
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为主,讲练结合
学重、难点: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学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语
唐朝是诗歌的天堂,天才诗人层出不穷,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李贺是鬼才”之说;又有“诗仙诗圣诗魔诗鬼诗豪诗佛”之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
贺、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其中王维称为诗佛,可见他的诗别有一番禅意。
二、知人论世看王维(详情略)
王维(701-761),字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维亦官亦隐,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三、解题
《积雨辋川庄作》,又名《秋归辋川庄作》。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四、注音解词翻译
1、注音 : 蒸藜( ) 炊黍( ) 饷( ) 东菑( ) 啭( ) 黄鹂( ) 朝槿( )
2、口头翻译诗歌
五、探究思考:
1、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些诗句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是怎样体现的(画的特点:色彩、层次、空间)
“
3、请同学们阅读三四联,思考:辋川山庄有如此清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如此闲适的生活气息,那作者在这里的生活状况和内心心境如何呢?
4、总结主旨 :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
学习反思: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学案
主备人:范艺霞 审核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时间:
课标要求
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阅读古代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4、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夜归鹿门歌》
学习目的: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学习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教学重
学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
一、 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 ,字 ,襄州襄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少时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到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致幕府。后病死。
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高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 并称于诗坛。
二、解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这首诗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三、赏析全诗:
1、诗歌首联写了什么景象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颔联实际上是承接首联的诗意,说说它是怎样承接的?这一联实际上含一组对比,即诗人的选择和世人的选择对比。这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志向?
3、颈联写诗人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见到什么景象呢?如此景象,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我们从哪里看出?
4、尾联中的“幽人”指谁?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
5、“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谈谈你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6、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
五、背诵诗歌
学习反思 :
《登岳阳楼》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 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方法:朗读法+分析法
学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知道了这一名冠天下的岳阳楼,大家应该记得在范仲淹的文章里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样的句子,范仲淹这里所说的“前人”里就有一个杜甫,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杜甫的那首描写岳阳楼的诗歌《登岳阳楼》。
二、写作背景介绍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赏析诗歌
1、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2、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这联中“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4、颈联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尾联在抒发个人悲苦的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学习反思:
《菩萨蛮》
学习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学习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学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曾学过白居易的《忆江南》,请同学背诵这首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今天我们来学习韦庄的一篇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 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 ,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
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3.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三、赏析词作:
1、词作开篇说到“人人尽说江南好”,那么大家结合词作说说“江南好”“好”在哪里?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全诗主旨意境
五、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学习反思:
《积雨辋川庄作》
学习目标: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学习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意境和情感。 2、学习回答高考诗歌鉴赏中的意境或是情感类题目。 3、通过类似诗歌浅味王维禅寂空灵的心境。
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为主,讲练结合
学重、难点: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学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语
唐朝是诗歌的天堂,天才诗人层出不穷,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李贺是鬼才”之说;又有“诗仙诗圣诗魔诗鬼诗豪诗佛”之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
贺、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其中王维称为诗佛,可见他的诗别有一番禅意。
二、知人论世看王维(详情略)
王维(701-761),字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维亦官亦隐,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三、解题
《积雨辋川庄作》,又名《秋归辋川庄作》。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四、注音解词翻译
1、注音 : 蒸藜( ) 炊黍( ) 饷( ) 东菑( ) 啭( ) 黄鹂( ) 朝槿( )
2、口头翻译诗歌
五、探究思考:
1、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些诗句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是怎样体现的(画的特点:色彩、层次、空间)
“
3、请同学们阅读三四联,思考:辋川山庄有如此清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如此闲适的生活气息,那作者在这里的生活状况和内心心境如何呢?
4、总结主旨 :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