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经济的新大陆
——《长尾理论2.0》读书报告
精32 祝鹏飞 2013010626
引言
作为一个工科生,我承认平日里确实较少关注经济与媒介本身,更遑论这两者的结合。但我想即便不是这样,这本《长尾理论2.0》也足以让我拍案叫绝——不仅因为作者以高屋建瓴的目光发现了信息时代经济的发展走向,更因为这一发现并非是凭空的创造,而是在历史上有迹可寻,在统计中证据确凿的伟大发现。这真的是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的伟大成就,安德森将那片广阔富饶的土地指给了全世界的开拓者们,而究竟谁能在其上建立一个美国般强大的经济帝国,则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了。
什么是“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来源于统计学中的“长尾分布”。安德森在研究某家在线音乐公司的消费数据时,惊奇地发现:不同歌曲下载量的统计曲线表明,最前端的几首大热门歌曲被下载了无数次,紧接着,曲目的下载数量陡降,但一直到第40万首都没有降到零点。这条拖着长长尾巴的统计曲线,启发了安德森,让他意识到在我们很少留意的非热门领域,或许存在着一个不逊色于热门商品的广阔市场。
在这之后,安德森在某次演讲中明确提出了“长尾理论”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将其要点归结为以下几点:
1.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大众需求”,几乎所有品种的产品都能找到买家。
2.由于基础设施、价值网络等资源的共享,增加产品品种、储存产品的成本降低,使得产品品种越多,成本越低。
3.种类繁多但是平均受众较少的商品整体构成了一个广阔的市场,这个市场有着不亚于大热门市场的潜力。
长尾理论的意义与实例
虽然我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但是我也可以看出长尾理论对于信息时代经济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仍旧紧紧抓住“做大做强”、“制造大热门”的观念不放的商家注定会被时代所淘汰;而那些能够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便利扩大自己经营范围的人,则极有可能在经济的新时代占据一席之地。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家乡的小卖店,里面充斥着种类繁多但却数量有限的商品。虽然繁多的种类给了我们更多惊喜的可能,但有限的商品数量却提高了进货和储存的成本,因为每增加一种新的商品就意味着生产商需要投入新的资源,进行新的生产,而种类繁多的小数量商品的储存、运输成本显然要高于大批量的同种商品。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卖店敌不过沃尔玛的原因。沃尔玛“五公里死亡半径”的形成,正是因为这种残缺的“长尾模式”——考虑到了非热门市场的需求,但却无法成功降低供给与需求的连接成本。
而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小卖店的窘境正在消失,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个个小小的淘宝网店做的风生水起。这正是因为互联网降低了货物储存、呈现到消费者面前的成本,使得沃尔玛引以为傲的大批量优势在网店面前荡然无存。
除此之外,更为典型的长尾经济案例便是那些风头正盛的网络商品提供商:提供在线音乐点播的、提供在线电视节目点播的、提供在线电影租赁的„„这些商家是安德森发现长尾经济的沃土,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尾经济仅限于互联网上的服务提供商。虽然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通过大批量购进来压缩成本的沃尔玛依然对小商店有着致命的杀伤力,但是一些新型长尾已然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个性化定制T恤的广泛流行、多种口味的微酿啤酒的激增等等都告诉我们在大规模物质产品的市场中也存在着长尾经济。虽然这种存在或多或少的都对
网络有些依赖或者即便没有依赖也与网络上的长尾经济相去甚远,但他们却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长尾经济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在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对大众热门的追求逐渐淡去,对适合自己的非热门产品的需求开始上升。而这种变化的影响必将不仅限于互联网领域——在现实生活中,长尾经济终将占据一席之地。
我从长尾理论所收获的
坦白的说,如果长尾理论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它还无法引起我如此大的兴趣。 但它不是。
正如某位专家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样:“长尾理论是对实践的深度总结,是信息时代的‘隆中对’。”
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任何无法领悟长尾真谛的人都注定会落于人后——我们要做的是共享基础资源,增加商品种类,提供更好推送。在科技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我看来,未来的科技创新或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追赶科技前沿,努力将科技之光照耀到的领域扩展;另一部分深化科技应用,深度发掘科技的“长尾”,即在各种不同领域、针对不同人群的应用。前一部分人自不必说,他们始终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有力推动者;而后一部分人则将打破科技领域的“大热门垄断”,让人们能够根据自己所需要的、最舒服的方式去应用每一项科技,甚至于鼓励、激发那些不愿受科技大热门统治的人们自行拓展科技的应用范围。在我看来,惟其如此,才充分实现了科技的价值,并最好的造福于所有人的生活。
开拓经济的新大陆
——《长尾理论2.0》读书报告
精32 祝鹏飞 2013010626
引言
作为一个工科生,我承认平日里确实较少关注经济与媒介本身,更遑论这两者的结合。但我想即便不是这样,这本《长尾理论2.0》也足以让我拍案叫绝——不仅因为作者以高屋建瓴的目光发现了信息时代经济的发展走向,更因为这一发现并非是凭空的创造,而是在历史上有迹可寻,在统计中证据确凿的伟大发现。这真的是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的伟大成就,安德森将那片广阔富饶的土地指给了全世界的开拓者们,而究竟谁能在其上建立一个美国般强大的经济帝国,则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了。
什么是“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来源于统计学中的“长尾分布”。安德森在研究某家在线音乐公司的消费数据时,惊奇地发现:不同歌曲下载量的统计曲线表明,最前端的几首大热门歌曲被下载了无数次,紧接着,曲目的下载数量陡降,但一直到第40万首都没有降到零点。这条拖着长长尾巴的统计曲线,启发了安德森,让他意识到在我们很少留意的非热门领域,或许存在着一个不逊色于热门商品的广阔市场。
在这之后,安德森在某次演讲中明确提出了“长尾理论”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将其要点归结为以下几点:
1.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大众需求”,几乎所有品种的产品都能找到买家。
2.由于基础设施、价值网络等资源的共享,增加产品品种、储存产品的成本降低,使得产品品种越多,成本越低。
3.种类繁多但是平均受众较少的商品整体构成了一个广阔的市场,这个市场有着不亚于大热门市场的潜力。
长尾理论的意义与实例
虽然我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但是我也可以看出长尾理论对于信息时代经济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仍旧紧紧抓住“做大做强”、“制造大热门”的观念不放的商家注定会被时代所淘汰;而那些能够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便利扩大自己经营范围的人,则极有可能在经济的新时代占据一席之地。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家乡的小卖店,里面充斥着种类繁多但却数量有限的商品。虽然繁多的种类给了我们更多惊喜的可能,但有限的商品数量却提高了进货和储存的成本,因为每增加一种新的商品就意味着生产商需要投入新的资源,进行新的生产,而种类繁多的小数量商品的储存、运输成本显然要高于大批量的同种商品。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卖店敌不过沃尔玛的原因。沃尔玛“五公里死亡半径”的形成,正是因为这种残缺的“长尾模式”——考虑到了非热门市场的需求,但却无法成功降低供给与需求的连接成本。
而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小卖店的窘境正在消失,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个个小小的淘宝网店做的风生水起。这正是因为互联网降低了货物储存、呈现到消费者面前的成本,使得沃尔玛引以为傲的大批量优势在网店面前荡然无存。
除此之外,更为典型的长尾经济案例便是那些风头正盛的网络商品提供商:提供在线音乐点播的、提供在线电视节目点播的、提供在线电影租赁的„„这些商家是安德森发现长尾经济的沃土,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尾经济仅限于互联网上的服务提供商。虽然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通过大批量购进来压缩成本的沃尔玛依然对小商店有着致命的杀伤力,但是一些新型长尾已然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个性化定制T恤的广泛流行、多种口味的微酿啤酒的激增等等都告诉我们在大规模物质产品的市场中也存在着长尾经济。虽然这种存在或多或少的都对
网络有些依赖或者即便没有依赖也与网络上的长尾经济相去甚远,但他们却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长尾经济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在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对大众热门的追求逐渐淡去,对适合自己的非热门产品的需求开始上升。而这种变化的影响必将不仅限于互联网领域——在现实生活中,长尾经济终将占据一席之地。
我从长尾理论所收获的
坦白的说,如果长尾理论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它还无法引起我如此大的兴趣。 但它不是。
正如某位专家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样:“长尾理论是对实践的深度总结,是信息时代的‘隆中对’。”
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任何无法领悟长尾真谛的人都注定会落于人后——我们要做的是共享基础资源,增加商品种类,提供更好推送。在科技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我看来,未来的科技创新或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追赶科技前沿,努力将科技之光照耀到的领域扩展;另一部分深化科技应用,深度发掘科技的“长尾”,即在各种不同领域、针对不同人群的应用。前一部分人自不必说,他们始终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有力推动者;而后一部分人则将打破科技领域的“大热门垄断”,让人们能够根据自己所需要的、最舒服的方式去应用每一项科技,甚至于鼓励、激发那些不愿受科技大热门统治的人们自行拓展科技的应用范围。在我看来,惟其如此,才充分实现了科技的价值,并最好的造福于所有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