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年级:高二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设计章节:必修本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设计理念:渐进探究式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进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尽量联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来理解和掌握新知,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此部分教材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其他植物激素。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第八章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生长素的内容牵涉到植物的个体发育及细胞分裂等内容,对理解适应性、物质运动变化规律有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的学习中,对激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对激素类物质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激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等特点缺乏具体理性的认识,因此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进行突破。

四、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了解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实验设计的方法,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方法的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解决方法

(1)利用—定的现代教学传媒,形象、直观地再现历代科学家的实验,化解重点和难点.

(2)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利用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说明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加深理解记忆,掌握知识.

六、教法分析

(1)导入新课:

以观察活动引入:

陈述:种子播撒在土壤中,它的方向并不是固定的。让我们看一看种子的方向对它萌发出的根和芽的生长方向有什么影响。组织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或课文中的彩图。“植物的芽为什么总是朝向固定的方向――光源的方向生长呢?”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人――达尔文曾对这一现象进行过研究。

(2)主体知识的呈现方式:

对于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实可以采用动画媒体呈现的方式,使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教师可以呈现一个实验,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一个实验的结论。这样逐步推进,给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加深入和透彻,他们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3)学生活动的组织:

教师在上课前可提前4-5天请两三名同学预先将达尔文的实验用玉米种子(或其他在形态上有明显方向性、容易萌发的种子)重复出来。到上课时,由完成实验的学生对实验的全过程向全班进行介绍。然后,再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种方法需要教师提前进行准备,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完成实验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锻炼。如果能在课堂上经常安排这样的活动,也可以考虑让班级中的学生轮换,以保证能有较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七,教具准备

植物向光性的图片;玉米种子的向光性实验;

(取有关电影录相)制作达尔文向光性实验课件;制作温特实验课件;

植物的顶端面优势图解示意课件等.

八、课时安排:2课时

九、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课前已经让学生分组完成了“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课上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这一现象与绪论课的有关内容相联系,明确所发生的现象是植物应激性的表现。然后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植物会朝着光源方向生长,干旱地区植物的根扎得很深,用手碰到含羞草时其小叶会合拢、叶柄下垂等等,这些都属于植物的运动,是植物体的一种正常的生命活动,是植物体受到外界刺激时所做出的生理反应,因此属于植物的应激性。我们根据植物所受刺激方向与植物发生运动方向的不同将植物的运动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一)、植物的运动

1、类型 向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举例: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

通过举例,让学生分析二者区别:

举例:含羞草的感震性,气孔的开合。

向性运动:单一方向

①所受刺激方向

②植物运动方向

向性运动:与刺激方向相关 感性运动:与刺激方向无关

并让学生总结出植物运动的生理意义

2、植物运动的意义:属于植物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应激性),同时也体现了植物对

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然后由老师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植物的这种现象与机械运动(风

吹草动)有何不同?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最后得出结论:植物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运动,这里外界刺激只是植物产生运动的

客观条件,其运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外界刺激导致植物体内的某些变化而

引起运动,因此不同于机械运动。比如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受到外界单一

方向光照的刺激而导致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而引起。从而引出下一

个问题: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1880年 达尔文 金丝雀鹝草

[实验一]:

结论:植物的生长和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实验二]:

结论:植物的生长和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实验三]:

结论:感光部位在尖端,发生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

[推论]: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可以向下运输,并且影响胚芽鞘的生长和向光性;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响光性,其感光部位在尖端,而发生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

那么胚芽鞘的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影响植物生长及向光性的物质呢?为了证明这一点,1928年,荷兰人温特作了下面的实验:

结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影响植物生长及向光性的物质。

这种物质是什么呢?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实验证明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因其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因此又称生长素。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上采用渐进探究式教学,即在讲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下一步实验应如何进行,在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等等。比如在讲述温特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在讲完实验组后就得出结论,让学生分析实验有何不足之处,从而使学生对对照实验的认识更加深刻。

最后得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步骤:

观察→确定实验题目→分析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重复性、可行性、经济实用性;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等)→预测实验结果→观察实验结果→对比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三)、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种子、顶芽。

2、分布部位: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地方。

3、运输方向(通过下面实验证明):

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为: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极性运输。

[注意]:①形态学上端是指植物生长方向。

②运输动力并非重力(实验可证明)

③运输方向为主动运输。决定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植物的遗传特性;直接原因是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分布相关。

④在某些外力(单向光照、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也会发生横向运输,但只能发生在尖端。

此处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并可通过一些练习当堂巩固所学知识(练习略)。

(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下图得出结论:

1、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

2、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从强到弱一次为根>芽>茎。

通过下图现象进一步解释上面两个结论

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也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引出下一个问题:

(五)、应用

顶端优势:顶芽优先于侧芽生长的现象。其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并在侧芽处积累,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生长。在生产实践中,有时为了让侧芽生长,往往要去掉植物的顶芽以去除顶端优势。例如:棉花摘心、绿离修剪等。

生长素的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营养生殖

2、 促进果实发育——单性结实(无子番茄)

3、 防止落花落果

4、 去除杂草

讲解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区分①区分单性结实与孤雌(雄)生殖。

②无籽番茄与无籽西瓜。

(六)、其他植物激素

1、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2、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

3、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4、 脱落酸:促进落花、落果、落叶

给学生强调各种植物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七)课堂总结

(八)布置作业

十、板书设计

4.1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例如:一定方向的光,重力等.

二、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

2.温特实验.

3.生长素的成分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具有促进生长和抑制生长的作用.(一定低浓度促进生长;一定的高浓度抑制生长.)

2.促进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作用.

3.防止落花落果

4.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

四、其他植物激素

十一、评价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进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其结论在科学上早有定论。之所以还要去探究、去发现,是让学生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及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索者,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的主要创新点就是运用了“渐进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尽量联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来理解和掌握新知,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教学上的创新和改革必然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例如上课过程中细节把握不足,问题设置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改进。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年级:高二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设计章节:必修本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设计理念:渐进探究式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进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尽量联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来理解和掌握新知,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此部分教材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其他植物激素。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第八章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生长素的内容牵涉到植物的个体发育及细胞分裂等内容,对理解适应性、物质运动变化规律有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的学习中,对激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对激素类物质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激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等特点缺乏具体理性的认识,因此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进行突破。

四、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了解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实验设计的方法,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方法的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解决方法

(1)利用—定的现代教学传媒,形象、直观地再现历代科学家的实验,化解重点和难点.

(2)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利用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说明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加深理解记忆,掌握知识.

六、教法分析

(1)导入新课:

以观察活动引入:

陈述:种子播撒在土壤中,它的方向并不是固定的。让我们看一看种子的方向对它萌发出的根和芽的生长方向有什么影响。组织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或课文中的彩图。“植物的芽为什么总是朝向固定的方向――光源的方向生长呢?”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人――达尔文曾对这一现象进行过研究。

(2)主体知识的呈现方式:

对于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实可以采用动画媒体呈现的方式,使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教师可以呈现一个实验,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一个实验的结论。这样逐步推进,给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加深入和透彻,他们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3)学生活动的组织:

教师在上课前可提前4-5天请两三名同学预先将达尔文的实验用玉米种子(或其他在形态上有明显方向性、容易萌发的种子)重复出来。到上课时,由完成实验的学生对实验的全过程向全班进行介绍。然后,再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种方法需要教师提前进行准备,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完成实验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锻炼。如果能在课堂上经常安排这样的活动,也可以考虑让班级中的学生轮换,以保证能有较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七,教具准备

植物向光性的图片;玉米种子的向光性实验;

(取有关电影录相)制作达尔文向光性实验课件;制作温特实验课件;

植物的顶端面优势图解示意课件等.

八、课时安排:2课时

九、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课前已经让学生分组完成了“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课上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这一现象与绪论课的有关内容相联系,明确所发生的现象是植物应激性的表现。然后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植物会朝着光源方向生长,干旱地区植物的根扎得很深,用手碰到含羞草时其小叶会合拢、叶柄下垂等等,这些都属于植物的运动,是植物体的一种正常的生命活动,是植物体受到外界刺激时所做出的生理反应,因此属于植物的应激性。我们根据植物所受刺激方向与植物发生运动方向的不同将植物的运动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一)、植物的运动

1、类型 向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举例: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

通过举例,让学生分析二者区别:

举例:含羞草的感震性,气孔的开合。

向性运动:单一方向

①所受刺激方向

②植物运动方向

向性运动:与刺激方向相关 感性运动:与刺激方向无关

并让学生总结出植物运动的生理意义

2、植物运动的意义:属于植物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应激性),同时也体现了植物对

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然后由老师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植物的这种现象与机械运动(风

吹草动)有何不同?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最后得出结论:植物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运动,这里外界刺激只是植物产生运动的

客观条件,其运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外界刺激导致植物体内的某些变化而

引起运动,因此不同于机械运动。比如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受到外界单一

方向光照的刺激而导致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而引起。从而引出下一

个问题: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1880年 达尔文 金丝雀鹝草

[实验一]:

结论:植物的生长和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实验二]:

结论:植物的生长和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实验三]:

结论:感光部位在尖端,发生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

[推论]: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可以向下运输,并且影响胚芽鞘的生长和向光性;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响光性,其感光部位在尖端,而发生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

那么胚芽鞘的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影响植物生长及向光性的物质呢?为了证明这一点,1928年,荷兰人温特作了下面的实验:

结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影响植物生长及向光性的物质。

这种物质是什么呢?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实验证明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因其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因此又称生长素。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上采用渐进探究式教学,即在讲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下一步实验应如何进行,在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等等。比如在讲述温特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在讲完实验组后就得出结论,让学生分析实验有何不足之处,从而使学生对对照实验的认识更加深刻。

最后得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步骤:

观察→确定实验题目→分析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重复性、可行性、经济实用性;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等)→预测实验结果→观察实验结果→对比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三)、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种子、顶芽。

2、分布部位: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地方。

3、运输方向(通过下面实验证明):

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为: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极性运输。

[注意]:①形态学上端是指植物生长方向。

②运输动力并非重力(实验可证明)

③运输方向为主动运输。决定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植物的遗传特性;直接原因是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分布相关。

④在某些外力(单向光照、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也会发生横向运输,但只能发生在尖端。

此处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并可通过一些练习当堂巩固所学知识(练习略)。

(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下图得出结论:

1、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

2、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从强到弱一次为根>芽>茎。

通过下图现象进一步解释上面两个结论

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也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引出下一个问题:

(五)、应用

顶端优势:顶芽优先于侧芽生长的现象。其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并在侧芽处积累,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生长。在生产实践中,有时为了让侧芽生长,往往要去掉植物的顶芽以去除顶端优势。例如:棉花摘心、绿离修剪等。

生长素的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营养生殖

2、 促进果实发育——单性结实(无子番茄)

3、 防止落花落果

4、 去除杂草

讲解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区分①区分单性结实与孤雌(雄)生殖。

②无籽番茄与无籽西瓜。

(六)、其他植物激素

1、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2、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

3、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4、 脱落酸:促进落花、落果、落叶

给学生强调各种植物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七)课堂总结

(八)布置作业

十、板书设计

4.1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例如:一定方向的光,重力等.

二、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

2.温特实验.

3.生长素的成分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具有促进生长和抑制生长的作用.(一定低浓度促进生长;一定的高浓度抑制生长.)

2.促进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作用.

3.防止落花落果

4.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

四、其他植物激素

十一、评价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进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其结论在科学上早有定论。之所以还要去探究、去发现,是让学生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及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索者,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的主要创新点就是运用了“渐进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尽量联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来理解和掌握新知,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教学上的创新和改革必然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例如上课过程中细节把握不足,问题设置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改进。


相关内容

  •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对生物体的意义:了解激素的概念:了解植物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和作用特点,并通过对植物生长素的认识,初步了解激素的作用特点:初步了解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2.通过学生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植物激素的实验方法,激发学 ...

  •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 教师引导和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回答,师提示. [提示]说明乙烯至少能起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思考回答 引入 一.其它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讲述]现在将这几类植物激素简要介绍如下. 赤霉素 赤霉素是在研究水稻恶苗病的过程中发现的.水稻恶苗 ...

  • 怎样识别激素催熟的的蔬菜(10)
  • 怎样识别激素催熟的的蔬菜 -----七庄小学食品安全健康教育(10) 教学目的:识别激素催熟的的蔬菜 教学内容: 有的菜农为了使蔬菜生长加快.生长的多就用激素喷洒,吃了这种菜对健康不利,怎样识别呢? ??? 西红柿表皮光滑,当菜农对它喷洒催大.催肥.催熟激素后,激素药液一部分流至下端,致使该部位特别 ...

  •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必修3
  • 高二生物学业水测试平必修3复习提纲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内环境) 淋 ...

  •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概念[无忧资源]
  • 高三生物基础知识 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 1.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2.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 (二)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 1.生命分子与细胞的生命活动 (1)水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实例 细胞中水的存 ...

  • 教学工作计划书
  •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在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课是高级中学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生物课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进一步 ...

  • 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全册笔记
  •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全册笔记 .... Chap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1.1.1 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 * 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信息交流和能量转换 1.1.2 (多细胞生物)的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 体液由细胞内液( ...

  •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 第三单元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知识内容] 植物激素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Ⅱ [具体内容] 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实验设计.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组) 1.达尔文实验 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A B C D 自变量:是否切去胚芽鞘尖端.是否遮盖胚芽鞘尖端或其下面一段 因变量:胚芽鞘的弯曲方 ...

  •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
  • 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