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评论

汉语言2班 葛娟

[1**********]62

搜集整理作业

各家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看法

作家

1,莫言

我相信没有人会反对这个诺贝尔文学奖给中国作家,但是好象也没有说哪个作家非要努力创作来迎合这个奖,这都是毫无科学说法的,不是说我要努力,刻苦训练,本来我能跳过两米,结果跳过两米一就得奖了。文学奖有时候正好相反,你铆足劲说写一本书要获奖,那也不一定。

2,钱钟书

钱钟书对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说:“你跑到这儿来神气什么,你不就仗着我们中国 给你这碗饭吗? 在瑞典,你是中国文学专家,到中国来你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专家,你在外面都做了些什么工作? 巴金的书译成那样,欺负巴金不懂英文是不是? 那种烂译本谁会给奖? 中国作品就非得译为英文才能参加评奖,别的国家都可以用原文参加评奖,这有道理吗? ”对于诺贝尔奖的评价,钱钟书先生再一次体现了他惯有的幽肤:“诺贝尔设立奖金比他发明炸药危害更大。”

3,二月河

全国政协委员、作家二月河先生接受采访时提议应该设立中国特色的诺贝尔文学奖—如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样的国家最高文学奖。二月河先生的出发点是用这种重奖可以激励原始创作。

4,鲁迅

鲁迅在1927年就说:“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 5,余光中

中国的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要那么看重,“它既是幸运之星,又是死亡之吻”。西方有此作家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就江郎才尽,最有名的两个例子--一个是川端康成,一个就是海明威,两个人都是得了奖之后自杀了。“不要把诺贝尔文学奖看作世界文学奖,把它当做西方文学奖就比较好一此,囚为它卞要就是给西方语系的。”余光中认为,华人作家遍布世界各地,应该有我们自己的一个大奖,建立一个我们自己的评奖标准,不一定要靠18个瑞典老头在那里指指点点”。

6,马悦然

“中国作家至今未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好的西文译本”

7,蒋方舟

近三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品,我都是毕恭毕敬地看,诚惶诚恐地看不懂„„诺贝尔文学奖曾是我的宗教来着,是绝对权威,稍有困惑就觉得对教主严重不敬该当何罪。而现在,已经慢慢从这种狂热中清醒过来了„„我发现诺贝尔颁奖词写得像淘宝卖家的产品介绍似的,一堆好词期期艾艾地组合,说了跟白说一样。

8,格雷厄姆·格林

“他们永远不会把它颁给我,因为他们认为我不是一个严肃的作家。”

专家学者

9,资深出版人李景端教授

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比如赛珍珠当年写中国的作品,几乎都是反映中国的落后面貌,那只是从西方角度对中国的一种观察。冷战时期,不同政见对评选也有影响。这四五年,可以说是不按“牌理”出牌,不按公众判断的文学成就和评论界认可的社会影响进行评选。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是需要排除政治干扰、意识、地域、国别限制,重视和挖掘被大众、媒介熟悉的作品。除了非文学因素干扰外,这几年又出现新的现象,非主流文化的作家受到青睐,诗歌作品受到重视。

在过去,它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今天,它继续影响着我们。事实上,我们也更加成熟,并非把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当成神明,这几年,国内作家变得理性多了,不再盲从国外作品,同时,我们的文学作品题材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应该呼吁出版界多翻译国内汉语作品,加快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步伐。

诺贝尔文学奖并非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准,有各种各样的不尽如人意,但每部作品仍是相当优秀的。他们的文学成就我们应该吸取,排斥是短见的,这值得国内作家反思。 10,腾讯新闻评论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有着一定的权威性,但应该看到,它的提名乃至评选过程,都是由很少一部分专家学者完成的,甚至包含着一定的神秘色彩。在文学这个领域,以少数人的标准,去左右大众的阅读取向,并不完全科学。作为普通的中国读者,还是选择能让自己获得知识、感悟和乐趣的作品,更靠谱一些——不管它是不是得过什么奖。

11,2007年10月11日15:58 南方日报 蒲荔子

说到底,诺贝尔文学奖是由几个瑞典老头决定的。瑞典学院评审团的成员由年龄介于51至86岁的语言学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作家、翻译家及一名律师组成。对于不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来说,要受到评审青睐,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得译成瑞典语。所以,得奖是否重要,完全取决于你认为他是否重要。

文学奖也是一个特殊的商业机器。对出版商而言,一项获得广泛承认的大奖,甚至仅仅是其评奖过程,往往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益。

12,2009年10月08日20:22 中国新闻网

评选人之一的瑞典皇家学院常任秘书恩隆德表示,评审小组在评选得主时过于“以欧洲为中心”。自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于1994年夺奖后,诺贝尔文学奖几乎都由欧洲人拿下,仅两届例外。

52岁的恩德隆是文学奖评审小组中最年轻的成员,今年6月接替恩达尔出任常任秘书一职,他前日向美联社说:“在大多数语种里,„„都有作家应获诺奖。”但由于评审小组成员绝大多数来自欧洲,“更容易认同欧洲和欧洲传统的文学作品。”他认为学院需注意不要过于“以欧洲为中心”。

13,中国经济网

《诺贝尔文学奖的梦魇》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人来说,是一梦魇。

14,《北京青年报》 2000年07月03日

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则:(1)授给文学上的先驱者、锐意创新者;(2)授给虽不太知名、但确有成就的优秀作家,通过授奖给他(她)而使他(她)成名;(3)授给名气很大,同时也颇有成就的大作家。

15,洪巧俊《中国人为何获不了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只是成功的踏板,这就是中国文学的悲哀!

16, 张颐武

“诺贝尔文学奖提供了西方文学的经典范例,提供了西方文化的普遍性的话语基础。西方文学的许多重要的部分乃是通过对诺贝尔文学奖的介绍为中国写作所了解。诺贝尔文学奖在此乃是普遍性经典的确认,也是西方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标准的证明。于是,对西方文学的重要作家的作品的学习和模仿也成为一种风气”。“一方面,诺贝尔文学奖依然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不可少的参照,但走向它的宏愿与幽梦也被一种更有信心的对自身写作的专注与投人所替代。”

17,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高建平

多年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就这么操作下去。犯了很多的错误,同时也选择了很多优秀的作家。一年一年地评下去,一年一年地被别人批评,被人骂,但一年又一年,仍然被人看重。我今天在这里,只是尽我所能,作一些客观的介绍,以期大家对诺贝尔文学奖本身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作为结语,我想强调一句话,它只是一个奖,不要把它看作是世界文学的一个最高法庭。

18,封秋昌, 河北省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诺贝尔文学奖的确是衡量一个作家的创作成就、贡献是否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标准, 但又不是惟一的准绳。对于中国作家来说, 现在需要淡化“诺奖情结”, 但也不要因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还是应该多从我们自身找原因, 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文学之路; 能够获奖, 当然很好; 没有获奖, 照样走自己的路。总之是要脚踏实地、顺其自然才好。

19,吴秀明:《诺贝尔文学奖与文学语言翻译——兼谈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文化应对策略》,《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5期。

诺贝尔文学奖“将欧美语言为载体的西方文学置于整个世界文学、文化生态链的高端,以其原则和规范来要求其他语种的文学创作;西方强势文化扮演了规则的拟定者,我们似乎只能充当服从者。因而百年诺奖中中国文学遭遇的问题,反映了西方强势文化主导下中国文化的尴尬处境”。

20,谢纳 中国图书评论

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界一直有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结果抱有微词,但这丝毫没有动摇诺贝尔奖在文学领域的权威影响力。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对图书发行来说具有巨大的市场号召力,得到商家的看好。凭借大奖的专业性、权威性和信誉度来开拓市场,这就是畅销市场的“大奖效应”。诺贝尔奖之于文学,就如同奥斯卡奖之于电影,每年一度的大奖公布不仅是媒体关注的热点,更是商家趋之若鹜的卖点。

21,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 孙立盎

以平静、淡然的心态对待诺奖评选。从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来看,国人对诺奖的反应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盼”,即对诺奖望眼欲穿,因为这类人把获得“诺奖”视为衡量中国作家实力乃至国家文学水平的标尺,“诺奖”不落户中国,就意味着中国文学远远落后于世界,这当然无法使人心绪平静,于是便日思夜盼,望穿秋水;二是“怨”,此辈们耿耿于怀中国作家为什么就不能获奖?经过年复一年的失望之后,一些人干脆抛开文学范畴而从其他方面寻找原因,比如语言障碍、地域差别和政治偏见,甚至质疑评选过程,评选标准等,一番批判之后,心理平衡了,诺奖的有无似乎也就无所谓了;第三类反应是“用”,持此种心态的人深谙市场之道,在他们看来谁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奖是一个能为他们带来滚滚财富的商机,因而他们总是赶在第一时间包装、推出获奖者的作品,抢占市场的“制高点”,使自己因诺奖而获得最实惠的市场效益。其实,“盼”也好, “怨”也罢,均因太过看重它,把它看成是唯一的标尺,需要凭借获奖来证明自己的成绩,得到了,说明足够好;得不到,便可能一无是处,心灰意冷,甚至随意指责。

22,李英杰(1981-),男, 山东烟台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典籍翻译研究。

关于中国人难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多数人认为是中国作品水平不够。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将中国作品翻译成英语之后, 西方读者, 尤其是诺贝尔奖的评选者们不能像中国读者那样去体会该作品的魅力所在, 这又缘于文学翻译中难以跨越的语言审美差异、语言转换障碍以及语言地域倾向。

23,仲 余 ———2009 年诺贝尔文学奖媒介印象

诺贝尔文学奖常常和我们开玩笑,———和无辜的读者,和喜欢押赌注以期大赚一笔的出版商,还有我们那些没事业心人云亦云的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的专家们。用评论家李陀先生的话这叫“带球过人”,你越是想左,我偏往右,你越是热门,我偏偏爆冷。据说现在每个出版商手里都有一个专家提供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预测大名单,可结果往往是人算不如天算,毁了不少出版商,专家也成了“乌鸦嘴”。

网友

24,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反映了各个种族、民族, 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文化差异性的存在。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两大评选尺度, 在东西方世界文学评奖结果中形成的巨大落差, 正是这种文化差异性的鲜明体现。

25,居然还有人在高喊帝国主义和人种,诺贝尔奖是科学的,是由最高水准的评委评选的,请不要与政治挂钩,一百个人来评价一部小说会有一百种意见,有选择就会有意见,历来诺贝尔虽然总有被人不认可和不愿被认可的奖项存在,但那只是决议上的矛盾。请相信评判的本身是公正的。中国近现代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曹雪芹已经死了几百年,鲁迅已经再世为诺贝尔评委,至于其他的,诺贝尔向来青睐那些因当前某一项突出成就并且一直在该行业有重大贡献的人,而不是仅仅写过一本畅销书就去拍照露脸的人。

26,难道只有诺贝尔奖金才能是文学的评判标准吗? 难道文学真的在西方吗? 难道只有西方的价值体系才是衡量的事物的唯一体系吗? 难道不知道西方要理解东方的精神价值至少还需要一千年吗?,

27,诺贝尔奖以背离了最出创立时的精神,成为一种政治工具,成为西方价质关的借口。, 28,诺贝尔奖和奥斯卡不是一个道理吗,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作品给有文化差异的外国人来评判呢,不得奖我们并不损失什么,我觉得大家不需要看重外国的奖。感觉像乞求获得外国人的认可一样,你们不要忘了,你们面对的对象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的读者。, 29,诺贝尔文学奖的适时出现,更是为“世界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近乎完美的平台。当然,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研究的重点方向,也为外国文学的翻译指明了一条道路。

30,世纪以来的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唯一为人们所公认的世界级文学奖,可以说是当今文学界的一个标志、一面旗帜、一座高峰,给 20 世纪的世界文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它不仅极大地激励了作家的创作热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 20 世纪文学列车向前行驶的润滑剂。而瑞典文学院选择的获奖作家,已组成一个影响人类精神的家族,这个家族就是高擎着光明火炬的诺贝尔家族,这一火炬家族的作品本身就构成 20 世纪文学史上的一种框架。获奖作家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 20 世纪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 31,诺贝尔文学奖对获奖者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对世界文坛风格的一种引导和提倡,有时是对已经形成自己风格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的肯定,有时是对正在形成自己风格的优秀作家的褒奖,有时是对曾经在一个时期有过重大影响的作家风格的追认,而以上述前两类情况居多。现在每年九十月都成了各国舆论关注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刻,每当获奖作家名单公布,该作家的作品会迅速在世界各国用多种文字出版,评论家们会一窝蜂地去研究他们的作品,无数评论介绍研究文章顷刻占领报刊网络舆论,形成一种强大的文学艺术导向”。

32,诺贝尔文学奖主要关注作品的“理想主义”,同时“,遗嘱”还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在颁发这些奖金的时候,对于受奖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只要他值得就应该授予奖金。

汉语言2班 葛娟

[1**********]62

搜集整理作业

各家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看法

作家

1,莫言

我相信没有人会反对这个诺贝尔文学奖给中国作家,但是好象也没有说哪个作家非要努力创作来迎合这个奖,这都是毫无科学说法的,不是说我要努力,刻苦训练,本来我能跳过两米,结果跳过两米一就得奖了。文学奖有时候正好相反,你铆足劲说写一本书要获奖,那也不一定。

2,钱钟书

钱钟书对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说:“你跑到这儿来神气什么,你不就仗着我们中国 给你这碗饭吗? 在瑞典,你是中国文学专家,到中国来你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专家,你在外面都做了些什么工作? 巴金的书译成那样,欺负巴金不懂英文是不是? 那种烂译本谁会给奖? 中国作品就非得译为英文才能参加评奖,别的国家都可以用原文参加评奖,这有道理吗? ”对于诺贝尔奖的评价,钱钟书先生再一次体现了他惯有的幽肤:“诺贝尔设立奖金比他发明炸药危害更大。”

3,二月河

全国政协委员、作家二月河先生接受采访时提议应该设立中国特色的诺贝尔文学奖—如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样的国家最高文学奖。二月河先生的出发点是用这种重奖可以激励原始创作。

4,鲁迅

鲁迅在1927年就说:“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 5,余光中

中国的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要那么看重,“它既是幸运之星,又是死亡之吻”。西方有此作家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就江郎才尽,最有名的两个例子--一个是川端康成,一个就是海明威,两个人都是得了奖之后自杀了。“不要把诺贝尔文学奖看作世界文学奖,把它当做西方文学奖就比较好一此,囚为它卞要就是给西方语系的。”余光中认为,华人作家遍布世界各地,应该有我们自己的一个大奖,建立一个我们自己的评奖标准,不一定要靠18个瑞典老头在那里指指点点”。

6,马悦然

“中国作家至今未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好的西文译本”

7,蒋方舟

近三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品,我都是毕恭毕敬地看,诚惶诚恐地看不懂„„诺贝尔文学奖曾是我的宗教来着,是绝对权威,稍有困惑就觉得对教主严重不敬该当何罪。而现在,已经慢慢从这种狂热中清醒过来了„„我发现诺贝尔颁奖词写得像淘宝卖家的产品介绍似的,一堆好词期期艾艾地组合,说了跟白说一样。

8,格雷厄姆·格林

“他们永远不会把它颁给我,因为他们认为我不是一个严肃的作家。”

专家学者

9,资深出版人李景端教授

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比如赛珍珠当年写中国的作品,几乎都是反映中国的落后面貌,那只是从西方角度对中国的一种观察。冷战时期,不同政见对评选也有影响。这四五年,可以说是不按“牌理”出牌,不按公众判断的文学成就和评论界认可的社会影响进行评选。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是需要排除政治干扰、意识、地域、国别限制,重视和挖掘被大众、媒介熟悉的作品。除了非文学因素干扰外,这几年又出现新的现象,非主流文化的作家受到青睐,诗歌作品受到重视。

在过去,它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今天,它继续影响着我们。事实上,我们也更加成熟,并非把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当成神明,这几年,国内作家变得理性多了,不再盲从国外作品,同时,我们的文学作品题材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应该呼吁出版界多翻译国内汉语作品,加快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步伐。

诺贝尔文学奖并非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准,有各种各样的不尽如人意,但每部作品仍是相当优秀的。他们的文学成就我们应该吸取,排斥是短见的,这值得国内作家反思。 10,腾讯新闻评论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有着一定的权威性,但应该看到,它的提名乃至评选过程,都是由很少一部分专家学者完成的,甚至包含着一定的神秘色彩。在文学这个领域,以少数人的标准,去左右大众的阅读取向,并不完全科学。作为普通的中国读者,还是选择能让自己获得知识、感悟和乐趣的作品,更靠谱一些——不管它是不是得过什么奖。

11,2007年10月11日15:58 南方日报 蒲荔子

说到底,诺贝尔文学奖是由几个瑞典老头决定的。瑞典学院评审团的成员由年龄介于51至86岁的语言学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作家、翻译家及一名律师组成。对于不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来说,要受到评审青睐,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得译成瑞典语。所以,得奖是否重要,完全取决于你认为他是否重要。

文学奖也是一个特殊的商业机器。对出版商而言,一项获得广泛承认的大奖,甚至仅仅是其评奖过程,往往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益。

12,2009年10月08日20:22 中国新闻网

评选人之一的瑞典皇家学院常任秘书恩隆德表示,评审小组在评选得主时过于“以欧洲为中心”。自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于1994年夺奖后,诺贝尔文学奖几乎都由欧洲人拿下,仅两届例外。

52岁的恩德隆是文学奖评审小组中最年轻的成员,今年6月接替恩达尔出任常任秘书一职,他前日向美联社说:“在大多数语种里,„„都有作家应获诺奖。”但由于评审小组成员绝大多数来自欧洲,“更容易认同欧洲和欧洲传统的文学作品。”他认为学院需注意不要过于“以欧洲为中心”。

13,中国经济网

《诺贝尔文学奖的梦魇》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人来说,是一梦魇。

14,《北京青年报》 2000年07月03日

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则:(1)授给文学上的先驱者、锐意创新者;(2)授给虽不太知名、但确有成就的优秀作家,通过授奖给他(她)而使他(她)成名;(3)授给名气很大,同时也颇有成就的大作家。

15,洪巧俊《中国人为何获不了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只是成功的踏板,这就是中国文学的悲哀!

16, 张颐武

“诺贝尔文学奖提供了西方文学的经典范例,提供了西方文化的普遍性的话语基础。西方文学的许多重要的部分乃是通过对诺贝尔文学奖的介绍为中国写作所了解。诺贝尔文学奖在此乃是普遍性经典的确认,也是西方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标准的证明。于是,对西方文学的重要作家的作品的学习和模仿也成为一种风气”。“一方面,诺贝尔文学奖依然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不可少的参照,但走向它的宏愿与幽梦也被一种更有信心的对自身写作的专注与投人所替代。”

17,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高建平

多年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就这么操作下去。犯了很多的错误,同时也选择了很多优秀的作家。一年一年地评下去,一年一年地被别人批评,被人骂,但一年又一年,仍然被人看重。我今天在这里,只是尽我所能,作一些客观的介绍,以期大家对诺贝尔文学奖本身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作为结语,我想强调一句话,它只是一个奖,不要把它看作是世界文学的一个最高法庭。

18,封秋昌, 河北省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诺贝尔文学奖的确是衡量一个作家的创作成就、贡献是否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标准, 但又不是惟一的准绳。对于中国作家来说, 现在需要淡化“诺奖情结”, 但也不要因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还是应该多从我们自身找原因, 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文学之路; 能够获奖, 当然很好; 没有获奖, 照样走自己的路。总之是要脚踏实地、顺其自然才好。

19,吴秀明:《诺贝尔文学奖与文学语言翻译——兼谈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文化应对策略》,《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5期。

诺贝尔文学奖“将欧美语言为载体的西方文学置于整个世界文学、文化生态链的高端,以其原则和规范来要求其他语种的文学创作;西方强势文化扮演了规则的拟定者,我们似乎只能充当服从者。因而百年诺奖中中国文学遭遇的问题,反映了西方强势文化主导下中国文化的尴尬处境”。

20,谢纳 中国图书评论

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界一直有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结果抱有微词,但这丝毫没有动摇诺贝尔奖在文学领域的权威影响力。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对图书发行来说具有巨大的市场号召力,得到商家的看好。凭借大奖的专业性、权威性和信誉度来开拓市场,这就是畅销市场的“大奖效应”。诺贝尔奖之于文学,就如同奥斯卡奖之于电影,每年一度的大奖公布不仅是媒体关注的热点,更是商家趋之若鹜的卖点。

21,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 孙立盎

以平静、淡然的心态对待诺奖评选。从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来看,国人对诺奖的反应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盼”,即对诺奖望眼欲穿,因为这类人把获得“诺奖”视为衡量中国作家实力乃至国家文学水平的标尺,“诺奖”不落户中国,就意味着中国文学远远落后于世界,这当然无法使人心绪平静,于是便日思夜盼,望穿秋水;二是“怨”,此辈们耿耿于怀中国作家为什么就不能获奖?经过年复一年的失望之后,一些人干脆抛开文学范畴而从其他方面寻找原因,比如语言障碍、地域差别和政治偏见,甚至质疑评选过程,评选标准等,一番批判之后,心理平衡了,诺奖的有无似乎也就无所谓了;第三类反应是“用”,持此种心态的人深谙市场之道,在他们看来谁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奖是一个能为他们带来滚滚财富的商机,因而他们总是赶在第一时间包装、推出获奖者的作品,抢占市场的“制高点”,使自己因诺奖而获得最实惠的市场效益。其实,“盼”也好, “怨”也罢,均因太过看重它,把它看成是唯一的标尺,需要凭借获奖来证明自己的成绩,得到了,说明足够好;得不到,便可能一无是处,心灰意冷,甚至随意指责。

22,李英杰(1981-),男, 山东烟台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典籍翻译研究。

关于中国人难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多数人认为是中国作品水平不够。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将中国作品翻译成英语之后, 西方读者, 尤其是诺贝尔奖的评选者们不能像中国读者那样去体会该作品的魅力所在, 这又缘于文学翻译中难以跨越的语言审美差异、语言转换障碍以及语言地域倾向。

23,仲 余 ———2009 年诺贝尔文学奖媒介印象

诺贝尔文学奖常常和我们开玩笑,———和无辜的读者,和喜欢押赌注以期大赚一笔的出版商,还有我们那些没事业心人云亦云的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的专家们。用评论家李陀先生的话这叫“带球过人”,你越是想左,我偏往右,你越是热门,我偏偏爆冷。据说现在每个出版商手里都有一个专家提供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预测大名单,可结果往往是人算不如天算,毁了不少出版商,专家也成了“乌鸦嘴”。

网友

24,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反映了各个种族、民族, 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文化差异性的存在。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两大评选尺度, 在东西方世界文学评奖结果中形成的巨大落差, 正是这种文化差异性的鲜明体现。

25,居然还有人在高喊帝国主义和人种,诺贝尔奖是科学的,是由最高水准的评委评选的,请不要与政治挂钩,一百个人来评价一部小说会有一百种意见,有选择就会有意见,历来诺贝尔虽然总有被人不认可和不愿被认可的奖项存在,但那只是决议上的矛盾。请相信评判的本身是公正的。中国近现代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曹雪芹已经死了几百年,鲁迅已经再世为诺贝尔评委,至于其他的,诺贝尔向来青睐那些因当前某一项突出成就并且一直在该行业有重大贡献的人,而不是仅仅写过一本畅销书就去拍照露脸的人。

26,难道只有诺贝尔奖金才能是文学的评判标准吗? 难道文学真的在西方吗? 难道只有西方的价值体系才是衡量的事物的唯一体系吗? 难道不知道西方要理解东方的精神价值至少还需要一千年吗?,

27,诺贝尔奖以背离了最出创立时的精神,成为一种政治工具,成为西方价质关的借口。, 28,诺贝尔奖和奥斯卡不是一个道理吗,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作品给有文化差异的外国人来评判呢,不得奖我们并不损失什么,我觉得大家不需要看重外国的奖。感觉像乞求获得外国人的认可一样,你们不要忘了,你们面对的对象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的读者。, 29,诺贝尔文学奖的适时出现,更是为“世界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近乎完美的平台。当然,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研究的重点方向,也为外国文学的翻译指明了一条道路。

30,世纪以来的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唯一为人们所公认的世界级文学奖,可以说是当今文学界的一个标志、一面旗帜、一座高峰,给 20 世纪的世界文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它不仅极大地激励了作家的创作热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 20 世纪文学列车向前行驶的润滑剂。而瑞典文学院选择的获奖作家,已组成一个影响人类精神的家族,这个家族就是高擎着光明火炬的诺贝尔家族,这一火炬家族的作品本身就构成 20 世纪文学史上的一种框架。获奖作家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 20 世纪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 31,诺贝尔文学奖对获奖者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对世界文坛风格的一种引导和提倡,有时是对已经形成自己风格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的肯定,有时是对正在形成自己风格的优秀作家的褒奖,有时是对曾经在一个时期有过重大影响的作家风格的追认,而以上述前两类情况居多。现在每年九十月都成了各国舆论关注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刻,每当获奖作家名单公布,该作家的作品会迅速在世界各国用多种文字出版,评论家们会一窝蜂地去研究他们的作品,无数评论介绍研究文章顷刻占领报刊网络舆论,形成一种强大的文学艺术导向”。

32,诺贝尔文学奖主要关注作品的“理想主义”,同时“,遗嘱”还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在颁发这些奖金的时候,对于受奖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只要他值得就应该授予奖金。


相关内容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电影之
  • 视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电影之三-----... 5小时前阅读(6)被转藏(2)评论(0) [视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电影之二-----... 7小时前阅读(5)被转藏(1)评论(0) [视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电影之五----... 7小时前阅读(7)被转藏(2)评论(0 ...

  • 2011年作协工作总结与2012年工作设想
  • 一. 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一年来,我们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党支部每月组织党员和业务人员,按照党组与机关党委的安排,认真学习党的xx大以来的有关文件精神,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自觉性。针对创研部人员构成多样、工作性质差异较大的特点,除支部学习外,还组织了理论批评和 ...

  • 六十年死生契阔的痴情绝恋
  • 2013年9月10日 zhy 发表评论 882人阅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虽没有山崩地裂.海沽石烂.惊天动地的誓言,却更有力量地宣示着相守一生的爱情承诺.<1945年的恋人>,向世人深情地诉说着一段六十年死生契阔的痴情绝恋 ...

  • 冯牧文学奖
  • 冯牧文学奖 原名冯先植,男,汉,1919年3月1日生于北京,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共产党员,主要从事文艺评论创作,1940年发表处女作. 主要简历:1936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参加了"民先",1938年到冀中根据地工作,1939年到延安 ...

  • 外国文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小抄(最新版)
  • 1.在20世纪,占据西方文学主潮地位的是现代主义文学. 2.在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史上,1883年生于布拉格的卡夫卡堪称一个奠基者. 3.1904年,卡夫卡结识了他-生中最重要的朋友马克斯•布洛德,此人在卡夫卡去世后,整理出版了他的作品. 4. 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时代的关系而 ...

  • 科学史上著名公案--达尔文-华莱士之争
  • 达尔文和华莱士对创建自然选择学说的优先权互相谦让,成为科学史上的佳话(参见<达尔文-华莱士之让>,本版2008年4月28日).但是两人的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他们并不回避学术之争. 达尔文<物种起源>在1859年出版,华莱士也跟着分享自然选择学说共同创建者的殊荣.10年后,华莱士 ...

  • 岂可"不了了之"?外四则
  •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在旅游卫视讲<三国智慧>,颇受受众欢迎.他通过三国人物关系和命运,解读中国人生智慧,新见迭出.其中有一个观点,我听了后印象很深,他说人生到最终都是"不了了之",无论你是过关斩将的盖世英雄关羽,还是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抑或是"宁让天下人负 ...

  • 中国文学奖
  • 中国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根据著名作家茅盾同志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而于1981年设立的,是中国文学界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至今已颁发到第五届. 附历届获奖名单: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1971-1981) <许 ...

  • 励志书籍[名人传]推荐
  • <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年)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或译作米开朗琪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被称为"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