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旧闻(4)

内家拳旧闻——太极拳及内家拳名家旧事录(4 )

内家拳旧闻二十四——陈式太极拳师旧事之一

A-ching 叙述:王荠斋与陈发科不和:台湾周剑南先生曾在解放前造访陈发科。

文中并未提两人为何交恶,但大抵是因王创拳而有争议。陈向周一直强调缠

丝劲的重要,并演示一遍拳路,周见其拳势惊人而叹服。之前周亦拜访王(搭了

手),并认为尚云祥功夫远在王上。

陈照奎听信馋言:因王西安做民兵大队队长,见到陈茂森练新架,后到北京

请陈照奎到陈家沟授拳。听说当时极保守,教时必关门闭户,并拉上窗帘。有人

为了学习,下雪夜还伏在屋檐上偷看。有人向陈照奎说陈庆洲在兆沛出殡时没出

现。所以一直不愿教陈庆洲新架。后经人说项,在宴席上陈照奎说可教其推手,

让陈庆洲拿其右臂,时肩离地数寸时照奎肩一抖,将陈庆洲打上天花板掉到桌上,

丛此陈庆洲对不能学到新架引为憾事。

内家拳旧闻二十五——陈式太极拳师旧事之二圈点叙述:介绍一些陈家沟的

逸闻。

我竟然看到了“陈发科从陈家沟出来后,陈家沟就没有真正练拳的了”这样

的话,很是诧异,特此介绍一点我所知道的情况。

先从陈发科这一代说起,陈发科可不是独子儿,他是兄弟三个,还有陈登科、

陈连科同为陈耕云的孙子,陈长兴的曾孙。这两个家谱有载,功夫绝不低于陈发

科,这是老架嫡传。同辈的还有陈鑫的侄子陈椿元,那是小架嫡传。这一辈著名

的还有陈子明,文武双修,著有《陈氏世传太极拳术》一书,是早期有数的太极

著作之一。

在所有十八代传人中拳法最出名的其实不是陈照奎,而是陈登科之子陈照丕,

我这一说诸公可能又要急赤白脸了,别急,听我慢慢道来。大家有没有想过,陈

发科为什么会到北京传拳?答曰:北京的武术界许禹生们把他请到北京的。可许

禹生们怎么知道陈家沟有个陈发科呢?

事实是陈照丕曾于1928年于北京传拳,在北京宣武楼立擂,17天未遇敌手,

陈氏太极之精奥始为人知。北平市政府、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单位慕名延聘,

后来被南京市市长魏道明邀至南京的中央国术馆(当时南京才是中央政府所在地),

北京武术界没有邀请到陈照丕,才去陈拳的发源地陈家沟再请一位陈氏高手来京

传拳,这才有陈发科到北京传拳这回事。

陈照丕曾于1933年任全国运动会国术裁判,第二届国术国考评判委员,后来,

抗日战争爆发,南京瀹陷,陈照丕返回温县,在抗日将领范延兰部教部队大刀,

后于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河南省教育厅等教拳。这是当

时教陈氏太极最出名,

也最接近政府体育机构的人,解放后,陈照丕返回温县故里,专一传教拳法,现

在的陈正雷、陈小旺、朱天才、王西安、陈小松都是从小从他学拳的弟子,陈家

沟一系的老架拳法主要由他传播。

这么著名的人物大家怎么不大听到呢?原因是他在国民党的体育部门任职太

久了,刚解放那阵子阶级成份划的最严,他的成份不但是地主,还在国民党军队

当过官、教过拳,处境可想而知,只有在家乡隐忍过活,教几个弟子不使拳法失

传而已,后来更严酷的考验来临了,文化大革命中把他判为反革命、国民党特务,

关进监狱,并最终遭到了枪毙的厄运。一代大师就这样撒手人寰。自解放以后除

了陈家沟,外地的陈拳爱好者只听说过陈照奎,没听说过陈照丕。

我曾看到意拳的拳谱中有句话,“前人功夫好、今人理论高”,真的是很有

讽刺意味的话,依着惯例,得到最精深武艺的应该是陈照奎、陈照丕的儿子才对,

而不是陈小旺们,这两位大师都有亲生嫡子在世,却都并不是拳法出众,可见功

夫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象神话中的魔咒般一念就灵。

我听陈沟的朋友们谈,陈家沟练武之风强盛是不错的,但也只是农闲时练练,

象陈小旺们这样的高手,也就是每天练十几遍算多了。这种情况到了七九年改革

开放之后,武术之风兴起,他们师兄弟办起了武术学校,来学武的弟子络绎不绝,

陈沟的子弟们看到了练武能带来种田之外的另一种谋生之路,开始发奋练拳,最

出名的就是四大金钢,据传当时他们都是“天天住家不见人”,白天天不亮就背

着干粮到村外练功,深夜才回家睡觉。后来陈小旺在河南体委工作,郑州每年都

举办“少林武术节”,每逢这一时期,全国各地来比武切磋的人很多,陈小旺更

是丝毫不敢懈怠,每天盘架子40遍,其刻苦可见一斑。

内家拳旧闻二十六——山西武术界概况之一

netevil 叙述:山西是形意拳的故乡,但并非形意拳一枝独秀。在不同的地

区盛行不同的拳种。如下:晋中一带盛行形意拳,现范围更广;晋北鞭杆;洪洞

霍县一带通臂;忻县、定襄的摔跤;祁县则有戴氏心意拳和公立拳,公立拳或称

弓力拳,相传是清中叶由八位少林名师集各门精华所创。

在国术组织方面,较著名的有1935年成立的太谷县国术馆,宋铁麟、布学宽

先后任馆长,及成立于30年代的“山西国术改进研究会”和“山西国术促进会”。

山西国术促进会出版有《山西国术体育旬刊》,是了解当时状况绝好史料。

半步崩拳叙述:山西人杰地灵,能人辈出。山西师家的

太阳意拳渊源久远,

是古拳法中保留下来的不多的没有套路以站桩练习为主的拳法。形意拳更是以山

西为开端,本土的戴龙邦、车毅斋,外来户李广亨、宋世荣,还有前来取经的李

能然都是响当当的武术大师。对于他们我的疑问不多,但对于李复桢,我就了解

不多了。最使我纳闷的是李复桢的名气是怎么火起来的?据说李复桢是以实战出

名的,但是,凡是以实战出名的人都是生前就必然已经出名,死后倒不一定还有

名。象阿里、福尔曼、霍利费尔德、泰森等都是这样。而李复桢刚好相反,他活

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名气,正象前面有个朋友说的是名不见经传。在他死了三十

几年后,台湾有个自称是李复桢徒弟的人说李复桢如何了得,由于他那些东西与

徐纪的观点暗合,于是徐纪的徒弟松田龙智就把这写进了他编写的“中国武术史”。

松田是个日本人,他自称访问过一些老拳师,但他到中国的时候,文革才结

束不久,许多地方他根本去不了,即使他自己摸去,也无人接待。至于中国历史

档案馆那时对外国人还不开放,他只有在门外转游的份儿。就是北图的特藏室他

也进不去。所以,松平的“中国武术史”的近代部分主要是靠他的道听途说写成

的。

即使是道听途说,他也是按照他的师傅徐纪的口味儿取舍的。一看便知由于

史料匮乏,靠故事来凑。当十几年前松平隆智的书传到内地之后,“常胜将军”

这顶桂冠才加冕在李复桢的名下。这使我不得不怀疑这里面是否有后人为了

饭碗去有意抄作前人的这种嫌疑。

车派形意拳在北京最出名的就要算武贵卿了,据老拳师们说武贵卿是李复桢

的得意弟子,当年他来北平本来是为车派形意拳在北京创码头的。结果他遭了姚

宗勋的道儿,栽在北京。所以,车派形意拳文革前在北京兴不起来。许多老练家

子们都认为武贵卿的形意拳比唐凤亭、唐凤台兄弟的形意拳逊色多了,所以武贵

卿栽了后就去找唐家兄弟为他摆平。本来历史问题就象陈年烂谷子没多大意思,

但是现在各派形意拳的练法出入很大,如果我们弄不清楚谁行谁不行,就不知道

该按谁的规矩练。为什么被现在的人说成是实战高手的李复桢,生前却没有留下

什么名气?他到底都打过谁?为什么他的徒弟没有象河北的朱家兄弟那样在全国

的国术国考上为形意拳扬名?还是去了,没拿到名次?

顾坚叙述:山西形意拳不能忘记的还有" 山西董家" ,其代表人物是号称"

山西董" 的董芳伦。" 大刀王五" 王正谊还没成名时就随山西董学艺,学大刀成

名。其有二子,长子董秀生,形意名家,师从

宋虎臣,孙录堂等,也得到宋世荣

等前辈的传授,也是南少林五拳的重要传人;次子董子英,系刘奇兰之子刘文华

关门弟子,曾陪同文华先生出家五台山,号宏慧禅师。

内家拳旧闻二十七——山西武术界概况之二netevil 叙述:至于这位“常胜

将军”李复祯的事儿,还是留给知情的说吧,我只谈李复祯的三位徒弟:一是乔

锦堂。乔家是山西特大富豪(现在乔家大院成了旅游景点),聘了李复祯至其家

传授技艺,车毅斋也常去,所以有人误将乔锦堂认为是车毅斋的弟子,乔锦堂后

来迫于无奈杀了马梦蛟,迁居天津。

二是陈际德。他曾在榆次建立国术馆,后任" 山西国术改进研究会" 总教练。

其徒王鸿参加1930、1933年山西省国术擂台赛,都取得冠军,后又代表山西

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擂台赛,也取得好名次(具体我不知)。

三是武承烈。武确曾和姚宗勋较技,但山西的老师傅说法恰恰相反。说当时

有数人在场,有目共睹,但写出来就变了样。但山西的门人一直没有过于计较此

事,否则又会上升为一场论战。

河北和山西形意拳界一直是有交流的,但是由于地域的关系还是难免有隔阂,

有些事情我们知之不多,知之不确,还有待于调查以增进认识。

半步崩拳叙述:你说的头一条和我知道的差不多。第二条就有不小的出入,

在33年南京的国术国考中取得名次的人里就找不着你说的这位了。第三条我觉得

有点儿不理解,这件事在北京影响很大,直接关系着车派的声誉,如果情况相反

怎么不吭不声。车向前在文章中对本来相互友好的孙门、宋派皆有微辞。为什么

不敢去为他们的前辈洗刷一下耻辱?真弄不明白?

netevil 叙述:王鸿参加的可能不是33年的国考,你可查再往后的。至于第

三条我详细询问后再告知,以解我们共同之疑惑。当时布学宽也有些弟子在北京,

布师弟子众多,不过有的不以技击闻名,有的是挂名弟子,真正有功夫的是所谓

“八大排头”,是与布师真打实战练出来的。

内家拳旧闻二十八——坐打一叶叙述:武学的至高境界是行住坐卧皆是拳,

所以在对敌之际如果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话,身体的外部姿态对于最终的结果是

无关重要的。

坐打作为一种对敌的形式,有以下两种类型:一、对手是站姿,自己坐着应

战。二、双方坐着打。对于第一种形式,传闻有王芗斋对钱砚堂、卜恩富;孙存

周对陈子江之战。传闻中的打出方法,一为将敌人抛于身后,二是将敌向正前方

打飞。至于第二种方法,多为内家练功比手所用,以南方为多。如四川蛾眉五花

八叶中

的僧门(侯家)、赵门等,僧门中的高手侯坦就曾和赵门的几个高手坐打,

最终以戳瞎对手的眼睛结束战斗。还有就是武当龙门纯阳派的缠手练习中也有坐

打,是双方坐在一条板凳的两侧,以手臂缠绕逼近,训练身体的感知能力。

我认为,研究武学就应将武学放到一个大环境下讨论,要研究各种情况下的

对敌策略,才能克敌制胜,否则外部条件一发生变化,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除了坐打这种因自己静态而处于劣势的情况外,在打斗中不慎跌倒(地躺)、

被敌擒拿(脱打)、黑夜应敌(盲打)、斗室交锋(桌上八卦、定步太极、形意

八式)等都是应该研究的课题,正象拳经中所讲的,我们不能只打上风拳而不打

下风拳。

内家拳旧闻二十九——宋氏形意及意拳一叶叙述:据宋光华《宋氏形意拳》

中所记,李旭洲是宋虎臣的弟子,从李能然算起,是第四代。至于犹龙太极拳,

查一下张振之先生当年在津门的地位就可以明白很多事情了,这可能就跟说王乡

斋打胜了李瑞东、尚云祥,孙存周又打败了王乡斋一样,起码时间年龄上就不一

样。以张振之先生当年在天津武林的地位,我想做他的徒孙完全要比做一个没有

门派,也没有太多实战经历的卢先生的抄袭者要好的多。

关于意拳,实际上是王乡斋先生从郭云深的弟子李豹处学得并改造的。他和

郭的关系大概和王选杰跟他的差不多。至于意拳的成就,不可否认是杰出的,但

在那一代人和后来,都还不是登峰造极。据我所知,1929年杭州游艺大赛中,除

章殿卿得第三,赵道新得第十三外,意拳的成绩实属一般。孙禄堂以及后来的马

承智、胡凤山等人是当时共认的技击好手。王乡斋对拳学有创新,加之他的弟子

(主要是孙闻青)文化水平都相当高,所以意拳得以传播开来,而传统武术中很

多宝贵的东西却因曲高和寡而失传了。

实际上,任何一种拳术一种门派都有其可取之处,关键在于修炼他的人和功

夫。意拳的体系是开放的,可以容纳很多外来的东西,他的思想有现代性,可以

引发人的灵感,但是他并不是唯一的,也不能用有限的法去归纳意拳。

我感觉到现在有一种错误的想法,就是惟我独尊。谈到某一个人,某一种拳,

往往以偏代全,忘记了过去名家大师之间的和睦交流,好象谁问谁一个问题,谁

教谁一个招法,谁就是大师谁就是学生一样,其实,各地名家之间的交流切磋是

以共同提高为目的的,无所谓一分高下,因为所谓的高下胜负只是庸手心中的想

法,到了一定的境界,胜负是寻常的事,而拳中的道理却是共同追求的

。据我所

知,在京的太极名家如崔毅士、汪永泉、孙存周、刘晚苍、形意拳的李文彬和意

拳的姚宗勋都曾经保持过这种良好的关系。

近期听说王选杰先生去世了,不由得想起了杨澄甫,也想起了过去曾经有人

提起的练拳与长寿的关系。说句不好听的话,其实和寿命有关的,主要是体形。

包括成传锐,为什么英年早逝?这些和拳术关系不大,(除非有人练功时没

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三害”不除)主要还是要从遗传、环境、饮食习惯方面考

虑。

王选杰先生早年的照片我见过,英姿焕发,杨鸿尘先生也曾经著文介绍过他。

后来成名后,留了胡子,感觉上就有点玄,再后期他参禅修道,看上去似乎

和王乡斋的意拳越离越远,在我的印象中“大成拳”是通过他的努力朝着世俗化、

大众化迈进了一大步,就象杨澄甫把杨家的太极拳大众化一样,而且当年学杨家

拳的人恐怕也绝对不会比今天学大成拳的人少,可是变了味的拳法会不会在下一

代手中丧失了拳味从而又变成人们手中的体操呢?不得而知。

内家拳旧闻三十——孙存周为何不上擂台试试直言叙述:在1928、1933两次

国考和1929年游艺大会上,孙存周(1893年生)都正当年,这位喜欢和人试手的

“大师”,为什么不趁此机会上擂台和人比试一番,而偏要在私下和这个试了和

那个试?而在擂台上拼杀的有其同龄人(朱国福)也有比他还大的,要比就正大

光明地比,有史可考,有据可查。之后出现了很多传闻,说他败了若干名家,实

质上能打的未必有名,有名的未必能打。是否禄堂公呵护他的宝贝儿子,因为那

都是“打死勿论”的生死之博啊!

米子健叙述:孙存周是浙省国术游艺大会的首席监察委员,负责平定比赛争

端。期间,有人挑战,孙存周登台愿与之一试,挑战者畏其神,犹豫不决,最终

悻悻而退。此事见于29年11月22日杭州社会日报。

28年3 月24日中央国术馆成立,5 月孙氏父子被请到南京,孙禄堂先生被聘

为武当门门长、孙存周被聘为一等教习。时国术馆内争权夺利、派系斗争较严重、

人事关系十分复杂。孙禄堂先生因不满其环境,于6 月辞职,当月即被江苏省省

主席钮永健聘为江苏国术馆教务长,后又兼任副馆长,钮永健兼馆长。时江苏国

术馆也在南京,中央国术馆近三分之一的教习被孙氏父子带到江苏国术馆。9 月

江苏国术馆迁至镇江。孙存周早在中央国术馆举办首届国术国考前就与中央国术

馆分道扬镳了,他怎么还会去参加其举办的考试呢?1935年,金警钟在其创办的

“国术周刊”上称赞孙存周的功夫宏博赫

奕、南北无匹。孙门在民国时期确实盛

极一时。解放后,逐渐消沉了。目前在江苏还有一些孙门后裔,但大多已不练拳

了。

南阳子叙述:“浩博雄烈,赫奕英绝。”是1932年孙存周过40大寿时海上心

意拳名家卢崇高赠送给孙存周的字幅。以后金警钟又以相近的词句写于其“国术

周刊”中。可谓同道共识。

北溟叙述:孙存周都当上首席监察委员了,还上台比什么?再说当时很多选

手都是他父亲教出来的学生,老师的儿子上场,别人怎么比?章殿青当时不过就

是跟李景林的女儿谈谈恋爱,很多人遇见章殿青都故意相让,曹晏海与章比赛时,

不打自倒,两次故意用手触地。孙存周在这种情况下不参加比赛倒是有风骨。否

则,就是得个冠军也说不清楚是自己打出来的,还是别人让的。

内家拳旧闻——太极拳及内家拳名家旧事录(4 )

内家拳旧闻二十四——陈式太极拳师旧事之一

A-ching 叙述:王荠斋与陈发科不和:台湾周剑南先生曾在解放前造访陈发科。

文中并未提两人为何交恶,但大抵是因王创拳而有争议。陈向周一直强调缠

丝劲的重要,并演示一遍拳路,周见其拳势惊人而叹服。之前周亦拜访王(搭了

手),并认为尚云祥功夫远在王上。

陈照奎听信馋言:因王西安做民兵大队队长,见到陈茂森练新架,后到北京

请陈照奎到陈家沟授拳。听说当时极保守,教时必关门闭户,并拉上窗帘。有人

为了学习,下雪夜还伏在屋檐上偷看。有人向陈照奎说陈庆洲在兆沛出殡时没出

现。所以一直不愿教陈庆洲新架。后经人说项,在宴席上陈照奎说可教其推手,

让陈庆洲拿其右臂,时肩离地数寸时照奎肩一抖,将陈庆洲打上天花板掉到桌上,

丛此陈庆洲对不能学到新架引为憾事。

内家拳旧闻二十五——陈式太极拳师旧事之二圈点叙述:介绍一些陈家沟的

逸闻。

我竟然看到了“陈发科从陈家沟出来后,陈家沟就没有真正练拳的了”这样

的话,很是诧异,特此介绍一点我所知道的情况。

先从陈发科这一代说起,陈发科可不是独子儿,他是兄弟三个,还有陈登科、

陈连科同为陈耕云的孙子,陈长兴的曾孙。这两个家谱有载,功夫绝不低于陈发

科,这是老架嫡传。同辈的还有陈鑫的侄子陈椿元,那是小架嫡传。这一辈著名

的还有陈子明,文武双修,著有《陈氏世传太极拳术》一书,是早期有数的太极

著作之一。

在所有十八代传人中拳法最出名的其实不是陈照奎,而是陈登科之子陈照丕,

我这一说诸公可能又要急赤白脸了,别急,听我慢慢道来。大家有没有想过,陈

发科为什么会到北京传拳?答曰:北京的武术界许禹生们把他请到北京的。可许

禹生们怎么知道陈家沟有个陈发科呢?

事实是陈照丕曾于1928年于北京传拳,在北京宣武楼立擂,17天未遇敌手,

陈氏太极之精奥始为人知。北平市政府、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单位慕名延聘,

后来被南京市市长魏道明邀至南京的中央国术馆(当时南京才是中央政府所在地),

北京武术界没有邀请到陈照丕,才去陈拳的发源地陈家沟再请一位陈氏高手来京

传拳,这才有陈发科到北京传拳这回事。

陈照丕曾于1933年任全国运动会国术裁判,第二届国术国考评判委员,后来,

抗日战争爆发,南京瀹陷,陈照丕返回温县,在抗日将领范延兰部教部队大刀,

后于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河南省教育厅等教拳。这是当

时教陈氏太极最出名,

也最接近政府体育机构的人,解放后,陈照丕返回温县故里,专一传教拳法,现

在的陈正雷、陈小旺、朱天才、王西安、陈小松都是从小从他学拳的弟子,陈家

沟一系的老架拳法主要由他传播。

这么著名的人物大家怎么不大听到呢?原因是他在国民党的体育部门任职太

久了,刚解放那阵子阶级成份划的最严,他的成份不但是地主,还在国民党军队

当过官、教过拳,处境可想而知,只有在家乡隐忍过活,教几个弟子不使拳法失

传而已,后来更严酷的考验来临了,文化大革命中把他判为反革命、国民党特务,

关进监狱,并最终遭到了枪毙的厄运。一代大师就这样撒手人寰。自解放以后除

了陈家沟,外地的陈拳爱好者只听说过陈照奎,没听说过陈照丕。

我曾看到意拳的拳谱中有句话,“前人功夫好、今人理论高”,真的是很有

讽刺意味的话,依着惯例,得到最精深武艺的应该是陈照奎、陈照丕的儿子才对,

而不是陈小旺们,这两位大师都有亲生嫡子在世,却都并不是拳法出众,可见功

夫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象神话中的魔咒般一念就灵。

我听陈沟的朋友们谈,陈家沟练武之风强盛是不错的,但也只是农闲时练练,

象陈小旺们这样的高手,也就是每天练十几遍算多了。这种情况到了七九年改革

开放之后,武术之风兴起,他们师兄弟办起了武术学校,来学武的弟子络绎不绝,

陈沟的子弟们看到了练武能带来种田之外的另一种谋生之路,开始发奋练拳,最

出名的就是四大金钢,据传当时他们都是“天天住家不见人”,白天天不亮就背

着干粮到村外练功,深夜才回家睡觉。后来陈小旺在河南体委工作,郑州每年都

举办“少林武术节”,每逢这一时期,全国各地来比武切磋的人很多,陈小旺更

是丝毫不敢懈怠,每天盘架子40遍,其刻苦可见一斑。

内家拳旧闻二十六——山西武术界概况之一

netevil 叙述:山西是形意拳的故乡,但并非形意拳一枝独秀。在不同的地

区盛行不同的拳种。如下:晋中一带盛行形意拳,现范围更广;晋北鞭杆;洪洞

霍县一带通臂;忻县、定襄的摔跤;祁县则有戴氏心意拳和公立拳,公立拳或称

弓力拳,相传是清中叶由八位少林名师集各门精华所创。

在国术组织方面,较著名的有1935年成立的太谷县国术馆,宋铁麟、布学宽

先后任馆长,及成立于30年代的“山西国术改进研究会”和“山西国术促进会”。

山西国术促进会出版有《山西国术体育旬刊》,是了解当时状况绝好史料。

半步崩拳叙述:山西人杰地灵,能人辈出。山西师家的

太阳意拳渊源久远,

是古拳法中保留下来的不多的没有套路以站桩练习为主的拳法。形意拳更是以山

西为开端,本土的戴龙邦、车毅斋,外来户李广亨、宋世荣,还有前来取经的李

能然都是响当当的武术大师。对于他们我的疑问不多,但对于李复桢,我就了解

不多了。最使我纳闷的是李复桢的名气是怎么火起来的?据说李复桢是以实战出

名的,但是,凡是以实战出名的人都是生前就必然已经出名,死后倒不一定还有

名。象阿里、福尔曼、霍利费尔德、泰森等都是这样。而李复桢刚好相反,他活

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名气,正象前面有个朋友说的是名不见经传。在他死了三十

几年后,台湾有个自称是李复桢徒弟的人说李复桢如何了得,由于他那些东西与

徐纪的观点暗合,于是徐纪的徒弟松田龙智就把这写进了他编写的“中国武术史”。

松田是个日本人,他自称访问过一些老拳师,但他到中国的时候,文革才结

束不久,许多地方他根本去不了,即使他自己摸去,也无人接待。至于中国历史

档案馆那时对外国人还不开放,他只有在门外转游的份儿。就是北图的特藏室他

也进不去。所以,松平的“中国武术史”的近代部分主要是靠他的道听途说写成

的。

即使是道听途说,他也是按照他的师傅徐纪的口味儿取舍的。一看便知由于

史料匮乏,靠故事来凑。当十几年前松平隆智的书传到内地之后,“常胜将军”

这顶桂冠才加冕在李复桢的名下。这使我不得不怀疑这里面是否有后人为了

饭碗去有意抄作前人的这种嫌疑。

车派形意拳在北京最出名的就要算武贵卿了,据老拳师们说武贵卿是李复桢

的得意弟子,当年他来北平本来是为车派形意拳在北京创码头的。结果他遭了姚

宗勋的道儿,栽在北京。所以,车派形意拳文革前在北京兴不起来。许多老练家

子们都认为武贵卿的形意拳比唐凤亭、唐凤台兄弟的形意拳逊色多了,所以武贵

卿栽了后就去找唐家兄弟为他摆平。本来历史问题就象陈年烂谷子没多大意思,

但是现在各派形意拳的练法出入很大,如果我们弄不清楚谁行谁不行,就不知道

该按谁的规矩练。为什么被现在的人说成是实战高手的李复桢,生前却没有留下

什么名气?他到底都打过谁?为什么他的徒弟没有象河北的朱家兄弟那样在全国

的国术国考上为形意拳扬名?还是去了,没拿到名次?

顾坚叙述:山西形意拳不能忘记的还有" 山西董家" ,其代表人物是号称"

山西董" 的董芳伦。" 大刀王五" 王正谊还没成名时就随山西董学艺,学大刀成

名。其有二子,长子董秀生,形意名家,师从

宋虎臣,孙录堂等,也得到宋世荣

等前辈的传授,也是南少林五拳的重要传人;次子董子英,系刘奇兰之子刘文华

关门弟子,曾陪同文华先生出家五台山,号宏慧禅师。

内家拳旧闻二十七——山西武术界概况之二netevil 叙述:至于这位“常胜

将军”李复祯的事儿,还是留给知情的说吧,我只谈李复祯的三位徒弟:一是乔

锦堂。乔家是山西特大富豪(现在乔家大院成了旅游景点),聘了李复祯至其家

传授技艺,车毅斋也常去,所以有人误将乔锦堂认为是车毅斋的弟子,乔锦堂后

来迫于无奈杀了马梦蛟,迁居天津。

二是陈际德。他曾在榆次建立国术馆,后任" 山西国术改进研究会" 总教练。

其徒王鸿参加1930、1933年山西省国术擂台赛,都取得冠军,后又代表山西

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擂台赛,也取得好名次(具体我不知)。

三是武承烈。武确曾和姚宗勋较技,但山西的老师傅说法恰恰相反。说当时

有数人在场,有目共睹,但写出来就变了样。但山西的门人一直没有过于计较此

事,否则又会上升为一场论战。

河北和山西形意拳界一直是有交流的,但是由于地域的关系还是难免有隔阂,

有些事情我们知之不多,知之不确,还有待于调查以增进认识。

半步崩拳叙述:你说的头一条和我知道的差不多。第二条就有不小的出入,

在33年南京的国术国考中取得名次的人里就找不着你说的这位了。第三条我觉得

有点儿不理解,这件事在北京影响很大,直接关系着车派的声誉,如果情况相反

怎么不吭不声。车向前在文章中对本来相互友好的孙门、宋派皆有微辞。为什么

不敢去为他们的前辈洗刷一下耻辱?真弄不明白?

netevil 叙述:王鸿参加的可能不是33年的国考,你可查再往后的。至于第

三条我详细询问后再告知,以解我们共同之疑惑。当时布学宽也有些弟子在北京,

布师弟子众多,不过有的不以技击闻名,有的是挂名弟子,真正有功夫的是所谓

“八大排头”,是与布师真打实战练出来的。

内家拳旧闻二十八——坐打一叶叙述:武学的至高境界是行住坐卧皆是拳,

所以在对敌之际如果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话,身体的外部姿态对于最终的结果是

无关重要的。

坐打作为一种对敌的形式,有以下两种类型:一、对手是站姿,自己坐着应

战。二、双方坐着打。对于第一种形式,传闻有王芗斋对钱砚堂、卜恩富;孙存

周对陈子江之战。传闻中的打出方法,一为将敌人抛于身后,二是将敌向正前方

打飞。至于第二种方法,多为内家练功比手所用,以南方为多。如四川蛾眉五花

八叶中

的僧门(侯家)、赵门等,僧门中的高手侯坦就曾和赵门的几个高手坐打,

最终以戳瞎对手的眼睛结束战斗。还有就是武当龙门纯阳派的缠手练习中也有坐

打,是双方坐在一条板凳的两侧,以手臂缠绕逼近,训练身体的感知能力。

我认为,研究武学就应将武学放到一个大环境下讨论,要研究各种情况下的

对敌策略,才能克敌制胜,否则外部条件一发生变化,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除了坐打这种因自己静态而处于劣势的情况外,在打斗中不慎跌倒(地躺)、

被敌擒拿(脱打)、黑夜应敌(盲打)、斗室交锋(桌上八卦、定步太极、形意

八式)等都是应该研究的课题,正象拳经中所讲的,我们不能只打上风拳而不打

下风拳。

内家拳旧闻二十九——宋氏形意及意拳一叶叙述:据宋光华《宋氏形意拳》

中所记,李旭洲是宋虎臣的弟子,从李能然算起,是第四代。至于犹龙太极拳,

查一下张振之先生当年在津门的地位就可以明白很多事情了,这可能就跟说王乡

斋打胜了李瑞东、尚云祥,孙存周又打败了王乡斋一样,起码时间年龄上就不一

样。以张振之先生当年在天津武林的地位,我想做他的徒孙完全要比做一个没有

门派,也没有太多实战经历的卢先生的抄袭者要好的多。

关于意拳,实际上是王乡斋先生从郭云深的弟子李豹处学得并改造的。他和

郭的关系大概和王选杰跟他的差不多。至于意拳的成就,不可否认是杰出的,但

在那一代人和后来,都还不是登峰造极。据我所知,1929年杭州游艺大赛中,除

章殿卿得第三,赵道新得第十三外,意拳的成绩实属一般。孙禄堂以及后来的马

承智、胡凤山等人是当时共认的技击好手。王乡斋对拳学有创新,加之他的弟子

(主要是孙闻青)文化水平都相当高,所以意拳得以传播开来,而传统武术中很

多宝贵的东西却因曲高和寡而失传了。

实际上,任何一种拳术一种门派都有其可取之处,关键在于修炼他的人和功

夫。意拳的体系是开放的,可以容纳很多外来的东西,他的思想有现代性,可以

引发人的灵感,但是他并不是唯一的,也不能用有限的法去归纳意拳。

我感觉到现在有一种错误的想法,就是惟我独尊。谈到某一个人,某一种拳,

往往以偏代全,忘记了过去名家大师之间的和睦交流,好象谁问谁一个问题,谁

教谁一个招法,谁就是大师谁就是学生一样,其实,各地名家之间的交流切磋是

以共同提高为目的的,无所谓一分高下,因为所谓的高下胜负只是庸手心中的想

法,到了一定的境界,胜负是寻常的事,而拳中的道理却是共同追求的

。据我所

知,在京的太极名家如崔毅士、汪永泉、孙存周、刘晚苍、形意拳的李文彬和意

拳的姚宗勋都曾经保持过这种良好的关系。

近期听说王选杰先生去世了,不由得想起了杨澄甫,也想起了过去曾经有人

提起的练拳与长寿的关系。说句不好听的话,其实和寿命有关的,主要是体形。

包括成传锐,为什么英年早逝?这些和拳术关系不大,(除非有人练功时没

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三害”不除)主要还是要从遗传、环境、饮食习惯方面考

虑。

王选杰先生早年的照片我见过,英姿焕发,杨鸿尘先生也曾经著文介绍过他。

后来成名后,留了胡子,感觉上就有点玄,再后期他参禅修道,看上去似乎

和王乡斋的意拳越离越远,在我的印象中“大成拳”是通过他的努力朝着世俗化、

大众化迈进了一大步,就象杨澄甫把杨家的太极拳大众化一样,而且当年学杨家

拳的人恐怕也绝对不会比今天学大成拳的人少,可是变了味的拳法会不会在下一

代手中丧失了拳味从而又变成人们手中的体操呢?不得而知。

内家拳旧闻三十——孙存周为何不上擂台试试直言叙述:在1928、1933两次

国考和1929年游艺大会上,孙存周(1893年生)都正当年,这位喜欢和人试手的

“大师”,为什么不趁此机会上擂台和人比试一番,而偏要在私下和这个试了和

那个试?而在擂台上拼杀的有其同龄人(朱国福)也有比他还大的,要比就正大

光明地比,有史可考,有据可查。之后出现了很多传闻,说他败了若干名家,实

质上能打的未必有名,有名的未必能打。是否禄堂公呵护他的宝贝儿子,因为那

都是“打死勿论”的生死之博啊!

米子健叙述:孙存周是浙省国术游艺大会的首席监察委员,负责平定比赛争

端。期间,有人挑战,孙存周登台愿与之一试,挑战者畏其神,犹豫不决,最终

悻悻而退。此事见于29年11月22日杭州社会日报。

28年3 月24日中央国术馆成立,5 月孙氏父子被请到南京,孙禄堂先生被聘

为武当门门长、孙存周被聘为一等教习。时国术馆内争权夺利、派系斗争较严重、

人事关系十分复杂。孙禄堂先生因不满其环境,于6 月辞职,当月即被江苏省省

主席钮永健聘为江苏国术馆教务长,后又兼任副馆长,钮永健兼馆长。时江苏国

术馆也在南京,中央国术馆近三分之一的教习被孙氏父子带到江苏国术馆。9 月

江苏国术馆迁至镇江。孙存周早在中央国术馆举办首届国术国考前就与中央国术

馆分道扬镳了,他怎么还会去参加其举办的考试呢?1935年,金警钟在其创办的

“国术周刊”上称赞孙存周的功夫宏博赫

奕、南北无匹。孙门在民国时期确实盛

极一时。解放后,逐渐消沉了。目前在江苏还有一些孙门后裔,但大多已不练拳

了。

南阳子叙述:“浩博雄烈,赫奕英绝。”是1932年孙存周过40大寿时海上心

意拳名家卢崇高赠送给孙存周的字幅。以后金警钟又以相近的词句写于其“国术

周刊”中。可谓同道共识。

北溟叙述:孙存周都当上首席监察委员了,还上台比什么?再说当时很多选

手都是他父亲教出来的学生,老师的儿子上场,别人怎么比?章殿青当时不过就

是跟李景林的女儿谈谈恋爱,很多人遇见章殿青都故意相让,曹晏海与章比赛时,

不打自倒,两次故意用手触地。孙存周在这种情况下不参加比赛倒是有风骨。否

则,就是得个冠军也说不清楚是自己打出来的,还是别人让的。


相关内容

  • 太极拳动力的科学
  • 太极拳动力的科学 据考证,目前流行的大极拳,源于宋朝武当道士张三丰的"武当内家拳"系列,其中包含了"太极拳十三势".经过宋.元.明三个朝代,到清朝时,武当内家拳分成了两支.南支以宁波张松溪的"松溪内家拳"见著:北支则由山西的王宗岳在西安传给 ...

  • 内家拳和外家拳究竟有什么区别?带你揭秘内家拳神秘面纱
  • 众所周知,拳术分为内外两家,关于这两家之说一直众说纷纭,这里小编来为大家大概介绍一下这二者究竟有什么区别,我们从练法,打法,养生三点来说. 所谓练法,当然就是你习武的方法,有句话这么说,重筋骨者为外,善养气者为内. 没错,外家拳重筋骨,练法多以打沙袋,打木桩,打铁桩,磨拳骨,练习抗击打为主,这样练得 ...

  • 孙氏(孙禄堂)形意拳阐秘
  • " 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本文即从这四句诗开始. 此诗最早见于孙公著作<拳意述真>形意拳部分第一篇.也即"郭云深论形意拳"之第十三则中.郭公晚年,将一生习拳体会著作文章,交付孙公禄堂以示衣钵传承.文中道尽 ...

  • 孙禄堂手稿
  • 一.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其理无非动中缩劲,使气合一归于丹田.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内家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由公尺劲, ...

  • 中国传统内家拳揭秘 第5页
  • 当习练者具备了这种自动运动的体验之后.接下来,我们将面对的就是如何节流的问题.有人说开源为第一,节流为第二.其实,开源与节流同样重要.开源就如同人在沙漠中找到了水源,但如果不能很好的保存和利用,其结果还是会被沙漠所吞噬.所以,节流是个大学问.这对所有修习传统武术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与心性 ...

  • 人生问题十二讲之运动与生命的问题
  • 人生问题十二讲之运动与生命的问题 讲座者:张校长 地点:武汉大学 引言:自改革开放我们引进欧美饮食方式之后,国人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特别是目前我们不注意运动,管不住一张嘴,更可怕的是商人为了钱不断制造"毒品"给公众吃(三鹿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从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白领阶 ...

  • 洛阳缙绅旧闻记(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 虔州記異
  • 国学导航-洛阳缙绅旧闻记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洛阳缙绅旧闻记 虔州記異 虔州記異 余在江南掌轉輸之明年,虔州有賊劉法定,房眷兄弟八人,皆有身手,善弓弩.法定為盜魁,其徒且百數,州郡患之以聞.太宗皇帝命兩路都巡檢使併力除之,其徒因散去.時翟美東路巡檢,石義西路巡檢,官軍為法定 ...

  • 中国传统内家拳揭秘 第8页
  • 王芗斋先生自称矛盾老人,他认为,物质世界无一不是矛盾又无一不是圆融,必须打破圆融,统一矛盾才能融会贯通.这个物质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然而又是相互矛盾的.所谓圆融正如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金.所谓矛盾就像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如要维持这种圆融的状态就必然会导致 ...

  • 圆明园的建筑历史
  • 圆明园的建筑历史 作者:张笛 何浩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07期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