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 :习志国 焦立伟 杨明杰 时间:2014.2 共计 2 课时

课题 《邓稼先》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件准备】 白板

【小组任务】 自学 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资料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关于杨振宁 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

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一)积累字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邓稼先___元勋____至死不懈___鞠躬尽瘁___选聘___

无垠___殷红____彷徨____鲜为人知___锋芒毕露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__然不同chóu___划yǜn___育妇rú__皆知

马革guǒ___尸céng___出不穷家yǜ___户晓

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多用于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1. 2.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为止。( )

3.每家每户都知道。( )

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

5.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

(二)根据你掌握的文学知识填空。

《邓稼先》的作者是______,美籍华裔____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____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三)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1、 2、

3、 4、

5、 6、

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展示提高】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2、

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4、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巩固拓展】

一、 朗读(“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这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如果改为“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3)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4) “不知稼先在……手有没有颤抖”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友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文中词句回答)

(6)文章引用“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五四时代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我的母亲 老舍

当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望是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坐了半个月的摊,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以至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桥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下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早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

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这篇文章写了哪三件事?各用一句话概括。

(1)第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为顺序记叙的。

3.老舍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试根据示例,用一两句话简析下面的话。

示例:“她愣住了”,写出母亲听说儿子还须辞母返校时感到突然,爱子情深。

[甲]“母亲笑了”,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板书设计】邓稼先 (1964年)研制并成功地 服从祖国

(博士) 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需要,为人

(科学家) (1967年)研制并成功地 民建功立业,

爆炸了中国第一颗氢弹 无私奉献自

己。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励志名言】

【组长签字】 【主任签字】 【校长签字】

答案:

【合作探究】 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1、 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 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

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 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 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 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展示提高】

1.(先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就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对事件的具体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者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的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20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加之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3、——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而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说明“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4、——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还有其他的句子,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并体会体会。)

【巩固拓展】

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2)不好。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更能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贡献的精神。

(3)巧妙地写出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从而更显示出邓稼先奉献精神的可贵。 (4)表达作者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5)(文中)(6)作者是把这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再次充满深情地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转变联系起来,以突出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1.(1)母亲筹备巨款,送儿上学。(2)母亲送三姐出嫁。(3)除夕夜母亲送子返校。2.时间3.[甲]对儿子除夕归家的欣喜,盼子心切。[乙]无可奈何的心情,对儿子十分眷念。[丙]疼爱儿子又深明事理,毅然送儿子返校。4.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以及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

《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 :习志国 焦立伟 杨明杰 时间:2014.2 共计 2 课时

课题 《邓稼先》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件准备】 白板

【小组任务】 自学 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资料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关于杨振宁 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

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一)积累字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邓稼先___元勋____至死不懈___鞠躬尽瘁___选聘___

无垠___殷红____彷徨____鲜为人知___锋芒毕露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__然不同chóu___划yǜn___育妇rú__皆知

马革guǒ___尸céng___出不穷家yǜ___户晓

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多用于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1. 2.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为止。( )

3.每家每户都知道。( )

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

5.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

(二)根据你掌握的文学知识填空。

《邓稼先》的作者是______,美籍华裔____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____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三)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1、 2、

3、 4、

5、 6、

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展示提高】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2、

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4、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巩固拓展】

一、 朗读(“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这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如果改为“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3)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4) “不知稼先在……手有没有颤抖”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友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文中词句回答)

(6)文章引用“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五四时代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我的母亲 老舍

当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望是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坐了半个月的摊,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以至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桥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下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早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

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这篇文章写了哪三件事?各用一句话概括。

(1)第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为顺序记叙的。

3.老舍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试根据示例,用一两句话简析下面的话。

示例:“她愣住了”,写出母亲听说儿子还须辞母返校时感到突然,爱子情深。

[甲]“母亲笑了”,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板书设计】邓稼先 (1964年)研制并成功地 服从祖国

(博士) 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需要,为人

(科学家) (1967年)研制并成功地 民建功立业,

爆炸了中国第一颗氢弹 无私奉献自

己。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励志名言】

【组长签字】 【主任签字】 【校长签字】

答案:

【合作探究】 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1、 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 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

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 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 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 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展示提高】

1.(先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就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对事件的具体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者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的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20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加之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3、——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而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说明“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4、——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还有其他的句子,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并体会体会。)

【巩固拓展】

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2)不好。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更能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贡献的精神。

(3)巧妙地写出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从而更显示出邓稼先奉献精神的可贵。 (4)表达作者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5)(文中)(6)作者是把这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再次充满深情地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转变联系起来,以突出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1.(1)母亲筹备巨款,送儿上学。(2)母亲送三姐出嫁。(3)除夕夜母亲送子返校。2.时间3.[甲]对儿子除夕归家的欣喜,盼子心切。[乙]无可奈何的心情,对儿子十分眷念。[丙]疼爱儿子又深明事理,毅然送儿子返校。4.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以及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


相关内容

  • [两弹元勋邓稼先]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蓦地(de) 妥善(tuǒ) B.凌晨(líng) 轮廓(guō) C.元勋(xūn) 故障(zhàng) D.阻挠(ráo) 胆怯(qiè) 提示:A项中& ...

  • 11.[邓稼先]学案答案
  • 七年级语文 主备人:俞咪咪 审核人: 11.< 邓稼先 >学案 姓名班级组别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并理清作者的思路.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3.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一.[基础部分] 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 ...

  •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
  • 精卫.愚公.夸父共同的精神: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有大无畏的必胜信念和奉献精神. >中这样唱"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你认为后来人为什么感叹? 感叹的是愚公的开路精神,是与困难作斗争的顽强意志,是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今天依然需要学习开拓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 永恒的骄傲 ...

  • 11邓稼先导学案配答案
  • 11邓稼先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 畔.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 ...

  •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 1, 答案:一.1.shèn,máo,yōng,bǐ,tì,hǎn,dǐng,qí,záo2.C3.①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朝花夕拾> 回忆早年生活 <呐喊>.<彷徨>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伏:窜:缠络:臃肿. 4.①一个"可&qu ...

  •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试题和答案
  • 2013-2014年度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末试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1.﹙ ﹚是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是最高形式的规则,制定规则的关键是﹙ ﹚.﹙ ﹚. 2.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表达了&q ...

  • 七下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 邓稼先 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回答问题 1.简要回答,作者为什么要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2.文章中写了两件文革中发生的事,通过邓稼先处理这两件事,从中你可以体会出邓 稼先具有什么样的品格? 3.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 ...

  • 11邓稼先学生用
  • 振新国际学校初中部七年级语文学科 7+3 高效课堂导学案 11 主备人: 柯小丽 课型: 新授课 七( )班 邓稼先 审核人: 总课时数: 小组名称: 3 导学案 使用日期:4.7 导学案编号: 11 学生姓名: 备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采取自 ...

  • 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六单元检测试题__
  •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0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103~104页) 1.(2013无锡) 毕生梦想消除饥饿: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