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改后如何上好高中美术课

浅析课改后如何上好高中美术课

汝州二高 黄旭光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逐渐推开,这次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感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必须转变角色,另一方面要重视自身艺术修养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上好一节美术课。

关键词:

美术鉴赏 课改 角色 素质教育 整合 学科综合

参考文献: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18日第8版

《中国美术教育》2009.6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正文: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明确指出:" 坚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课程改革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意义,新课程改革以来,美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

新课程中课堂里的“主角”不是教师了,教师只能充当一个“配角”,即一个课堂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一同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进步。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

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新课程培训中听了一位老师的课后,很受启发,试着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了师生角色互换。开学后,我先讲了美术鉴赏课的前五课,后面的课由学生做主角。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尝试,学生充分体验、感受教学活动,热情高涨,信心倍增,其中不乏精彩之处。有的同学将学科综合理解,从文学角度理解美术作品。在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这一课中,把美术创作与语文作文联系起来,找到了相通之处。语文中的作文, 首先要求的就是审题, 也就是要弄清楚文章的含义和表达的主要内容,这和美术创作中的立意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处。由此可见,作文的审题和绘画创作的立意实际上就是一回事。

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比如,过去的美术课教师拿几只粉笔,一本教材就开始讲课,现在用多媒体教学;过去我们面对的学生知识面较窄,如今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他们的知识面宽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观念。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畅想的圣殿

很久以来,多数美术教师在上欣赏课时有一种固定模式:准备大量相关范图,出示范图,进行细致分析、详尽讲解,四十分钟下来,教师声嘶力竭口干舌燥,学生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教学效果无从谈起。也难怪许多老师大发慨叹:“最难上的就是欣赏课啊!”欣赏课中“一言堂”、“满堂灌”,违背了课堂教学原则,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不了审美技能,得不到进步的愉快和成功的快感,更达不到深层的审美体验,极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师教授的方式不合理, 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这既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不符合美术欣赏的学科特点,学生享受艺术美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美术的学科目标也难以实现,并将导致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兴趣的丧失。

新课改的本质可以概括为“课程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以区别传统的“课

堂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新的课程学习应以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显然传统教师的“满堂灌”已不能适应。笔者认为应该用历史、文化的眼光对待美术欣赏教学, 强调互动,强调参与,强调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事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欣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大家学过历史课,都知道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代表人物,那么美术三杰,是谁?谁又是雕塑家呢?”学生凭借历史知识轻松回答。这样做,唤醒了学生对文艺复兴知识的回忆。“那么为什么这些美术家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他们的作品到底能够传达出什么?”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求知欲望。接下来通过课件展示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以及中世纪的圣母形象,通过对比同学们不难发现,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更形象生动。“现在我们不妨再次回到起点,文艺复兴倡导的是什么?”“人文主义,人性。那正是伟大的母爱!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腰部弯曲,表现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年轻而秀丽,形象温文尔雅,身着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体,左手略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的痛苦;头向下俯视着儿子的身体,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圣母的表情是静默而复杂的,不仅倾泻了无声的哀痛,也不只是圣母充满哀思的祈祷,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饱含的内容,这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的感情。这样饱含深情的作品难道不能够打动我们吗?”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同时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象化的表现形式。美术家一般在表现美术作品时,会反映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等,用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高一美术鉴赏课第七课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他以中国传统故事" 愚公移山" 为素材,重新创作的一件作品。整幅作品,画家用不多的人物,造成群体性的场面的景象。呼吁全国人民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当我们看到这件作

品时,无疑会受到教育,会使我们产生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又如俄国著名画家夏加尔,他创作的《生日》,很富有想象力,具有梦幻的特点,画上描绘的是他在结婚前一次与他的女友贝拉相会的印象。那天夏加尔的生日,贝拉拿着鲜花,步履轻盈地走进画室,他便立即跃起,飞到半空中,转过头来吻她。人物飘飘欲仙,构思颇具幽默感,表达了画家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爱情的赞美。

另外课堂上教师还应注重进行空间的迁移。例如,我在讲到色彩的冷暖时,先让同学们打开窗户,看看外面景物的颜色:天空中的太阳,阳光下的门、花朵、叶子,这些物体中的红色、黄色、橙色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我们叫它们暖色。把这些暖色的景物画在窗框内,叫人看了像秋天(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里开了窗户一样。这些物体中的绿色、蓝色、都给人以寒冷的感觉,我们叫它们冷色。把冷色的景物选一选画在窗框内,叫人看了像冬天(冬天是寒冷的季节,休眠的季节)里打开的窗户一样。这就是该堂课所要讲的冷暖色。这样的内容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因为冷暖色的知识不只是停留在书本里和教条的术语上,而是在教师的主导设计中不断地激励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的思维迁移到一个想象的空间中,使学生在自主尝试和感悟中实现自主美术实践的活动过程。

同时,课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不能为了教而教,要把课堂这一空间与生活结合起来。如可以把设计的教学内容改为“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画一张宣传画”,“找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并画出来”。这样一个空间的迁移大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改的大潮中,美术课真得变了,内容丰富多彩成了学生真正想上爱上的一门课。同时对于美术教师的要求其实是提高了,无论怎么上课,那只是手段,本质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浅析课改后如何上好高中美术课

汝州二高 黄旭光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逐渐推开,这次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感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必须转变角色,另一方面要重视自身艺术修养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上好一节美术课。

关键词:

美术鉴赏 课改 角色 素质教育 整合 学科综合

参考文献: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18日第8版

《中国美术教育》2009.6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正文: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明确指出:" 坚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课程改革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意义,新课程改革以来,美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

新课程中课堂里的“主角”不是教师了,教师只能充当一个“配角”,即一个课堂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一同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进步。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

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新课程培训中听了一位老师的课后,很受启发,试着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了师生角色互换。开学后,我先讲了美术鉴赏课的前五课,后面的课由学生做主角。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尝试,学生充分体验、感受教学活动,热情高涨,信心倍增,其中不乏精彩之处。有的同学将学科综合理解,从文学角度理解美术作品。在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这一课中,把美术创作与语文作文联系起来,找到了相通之处。语文中的作文, 首先要求的就是审题, 也就是要弄清楚文章的含义和表达的主要内容,这和美术创作中的立意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处。由此可见,作文的审题和绘画创作的立意实际上就是一回事。

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比如,过去的美术课教师拿几只粉笔,一本教材就开始讲课,现在用多媒体教学;过去我们面对的学生知识面较窄,如今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他们的知识面宽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观念。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畅想的圣殿

很久以来,多数美术教师在上欣赏课时有一种固定模式:准备大量相关范图,出示范图,进行细致分析、详尽讲解,四十分钟下来,教师声嘶力竭口干舌燥,学生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教学效果无从谈起。也难怪许多老师大发慨叹:“最难上的就是欣赏课啊!”欣赏课中“一言堂”、“满堂灌”,违背了课堂教学原则,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不了审美技能,得不到进步的愉快和成功的快感,更达不到深层的审美体验,极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师教授的方式不合理, 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这既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不符合美术欣赏的学科特点,学生享受艺术美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美术的学科目标也难以实现,并将导致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兴趣的丧失。

新课改的本质可以概括为“课程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以区别传统的“课

堂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新的课程学习应以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显然传统教师的“满堂灌”已不能适应。笔者认为应该用历史、文化的眼光对待美术欣赏教学, 强调互动,强调参与,强调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事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欣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大家学过历史课,都知道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代表人物,那么美术三杰,是谁?谁又是雕塑家呢?”学生凭借历史知识轻松回答。这样做,唤醒了学生对文艺复兴知识的回忆。“那么为什么这些美术家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他们的作品到底能够传达出什么?”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求知欲望。接下来通过课件展示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以及中世纪的圣母形象,通过对比同学们不难发现,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更形象生动。“现在我们不妨再次回到起点,文艺复兴倡导的是什么?”“人文主义,人性。那正是伟大的母爱!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腰部弯曲,表现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年轻而秀丽,形象温文尔雅,身着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体,左手略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的痛苦;头向下俯视着儿子的身体,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圣母的表情是静默而复杂的,不仅倾泻了无声的哀痛,也不只是圣母充满哀思的祈祷,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饱含的内容,这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的感情。这样饱含深情的作品难道不能够打动我们吗?”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同时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象化的表现形式。美术家一般在表现美术作品时,会反映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等,用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高一美术鉴赏课第七课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他以中国传统故事" 愚公移山" 为素材,重新创作的一件作品。整幅作品,画家用不多的人物,造成群体性的场面的景象。呼吁全国人民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当我们看到这件作

品时,无疑会受到教育,会使我们产生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又如俄国著名画家夏加尔,他创作的《生日》,很富有想象力,具有梦幻的特点,画上描绘的是他在结婚前一次与他的女友贝拉相会的印象。那天夏加尔的生日,贝拉拿着鲜花,步履轻盈地走进画室,他便立即跃起,飞到半空中,转过头来吻她。人物飘飘欲仙,构思颇具幽默感,表达了画家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爱情的赞美。

另外课堂上教师还应注重进行空间的迁移。例如,我在讲到色彩的冷暖时,先让同学们打开窗户,看看外面景物的颜色:天空中的太阳,阳光下的门、花朵、叶子,这些物体中的红色、黄色、橙色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我们叫它们暖色。把这些暖色的景物画在窗框内,叫人看了像秋天(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里开了窗户一样。这些物体中的绿色、蓝色、都给人以寒冷的感觉,我们叫它们冷色。把冷色的景物选一选画在窗框内,叫人看了像冬天(冬天是寒冷的季节,休眠的季节)里打开的窗户一样。这就是该堂课所要讲的冷暖色。这样的内容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因为冷暖色的知识不只是停留在书本里和教条的术语上,而是在教师的主导设计中不断地激励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的思维迁移到一个想象的空间中,使学生在自主尝试和感悟中实现自主美术实践的活动过程。

同时,课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不能为了教而教,要把课堂这一空间与生活结合起来。如可以把设计的教学内容改为“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画一张宣传画”,“找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并画出来”。这样一个空间的迁移大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改的大潮中,美术课真得变了,内容丰富多彩成了学生真正想上爱上的一门课。同时对于美术教师的要求其实是提高了,无论怎么上课,那只是手段,本质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相关内容

  • 浅析如何上好高中生物讲评课
  • 摘要: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原来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讲评课:思路:引导: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77 ...

  • 玉泉区职称论文发表-高中地理思维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玉泉区职称论文发表-高中|地理|思维论文选题题目 玉泉区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高中|地理|思维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 ...

  • 高中美术新课改培训的心得体会
  • <高中美术新课改培训的心得体会> 清镇一中杨德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们大家好, 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讨论美术新课改,其实新课改的理念已经提出来很久,但是大家还是有一种感觉:课改不课改还不是穿新靴走老路子!以前我也有同样的认识,但是,通过假期学校组织听(罗建均\马永键)二位艺术课 ...

  • 美术课学习心得
  • 为期七天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第三期培训结束了.我有幸接受了美术课改的新理念,感受了课改的新思维. 在新世纪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中,尽管各国的国情不同.文化互异.具体课程改革的实践情况纷繁复杂 ,但为了培养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所需求的新型人才,各国都对高中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 普通 ...

  • 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培训总结
  • 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培训总结 xx年7月28号本人在和政中学参加了普通高中课改美术教师远程培训,此次的培训,我们这些老师被编为和政美术一班,成员有27人,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将一起学习,一起参加研讨。 为期10天的新课程培训结束了,紧张而充实,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但觉得这10天仅仅是个开始 ...

  • 浅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 浅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的 多领域特色 日期: 2008-12-02 来源: 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作者:马 婕 2008年秋,我省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为做好这项实验的教科书使用工作,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于2007年12月23日至28日,组织高中各学科专家 ...

  • 儿童大世界总第2期目录
  •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丁颖丽(5)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刘业群(6) 浅谈兴趣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陈子红(7)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组团式学习的策略研究 陈天兰(8)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刘树全(10) 一年级比一比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课程设计 贾 丽(11) 浅谈小 ...

  • 高中英语教学职称论文选题参考
  • 高中英语教学职称论文选题参考 1.探讨高中英语教学 2.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3.高中英语教学参考资料库 4.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初探 5.浅谈高中英语中的翻译教学 6.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7.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分析 8.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浅析 9.高中英语教学法初探 10.初高 ...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 高中英语问题式教学初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