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周 教育科学刊2011年第8期
7.The allthor's attitude is.四、词句理解型
此类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判断某些词汇或短语意义的能力。常见的形式有直接对某个陌生的词汇进行解释:对文中的某个词确认指代的对象。对多义词或短语进行文中含义的精确定耿庆英 (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 051130)
义:对英语中持有的表达、格言、谚语等进行直接的或解释性的描述。常见设题方式有:
根据高中英语大纲规定的阅读理解的目标要求,我们可将阅1.The under—lined word (phrase) in the second 读理解选择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 paragraph means--一、归纳概括主旨大意型、比类题2.The word “it” in the last sentence refers to
包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基本论点、文章的标题、主题、大意3.which of the following。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或段落大意等,此种题型常见的设问方式为:to the underlined wordin the last paragraph?
1.The passage—is mainly about 五、图表理解型2.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此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短文的叙述对所提供的图表进行理解并3.The passage mainly tell us 作出选择,往往文章和图表相互结合\互相补充。4.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了解题型后,我们再看看解答这些题型的步骤:5.What does the second paragraph talk about? 1.首遍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确定中心。抓住主题,把握文二、事实理解型中的主次信息,重点留意段首、段尾和过渡句。这样一些浅层的此类题要求考生能够寻找出支持主题思想的一些主要事实。客观题就一目了然了,并且首遍速读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命题方式主要是从文章中直接引出原词原句,有的稍作变动,有感性认识,这对下一步解题很重要,并且此次速读对解决归纳、的将分散的细节进行整合,常见设问方式有:概括型题很有效。
1.What does the author mention?2.看问题复读全文,注重细节,认真核对。在第一遍感性阅2.The author states that 读的基础上,认真阅读题目,对Who、What、Why、When、Where3.The writer mentions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和How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把具体问题和文章中有关词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句、段落对号入座。这一遍复读对事实细节题和词句理解型题解5.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not)true?答非常重要,对此类题型应正面找出答案。千万不可受题中所给三、推理判断型选项的干扰和迷惑,即不能根据其它来源或与文章无关的证据来此题型要求纵观全文。在汇集全文提供的各项信息的基础上作为细节性问题的答案。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推断作者的意向、人物的动机、目的、性3.运用技巧,分析筛选,逻辑推理综合判断,这是综合解决格特征、事件的前因后果。语言中的语态、语气,甚至进行数字阅读理解问题的关键。在经过二次阅读之后,应该已经掌握了短的推断运算等。此类题常见设问方式有:文的中心,注重了细节,在这些材料基础上我们就应开始综合推
1.In this passage the author implies that 理判断了。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推理题和图表题。但考生切记要2.lf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以作者的意图为准,不要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3.The writer suggests that 4.再读检查,验证答题,摆脱传统。在以上三个步骤做完之4.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passage that 后就要进行认真的复查工作,复查一定要细心谨慎,有的时候不5.This passage is most probably taken from.妨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在对每一个题推敲的基础上再从全篇看这6.The paragraph following this passage would most 个问题就可能不对,总之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但改答案一probably discuss.定要慎重,不可轻易改动自己初选的答案。
谈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敬畏自然》说课稿
陶正莉(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五中学 816000)
一、说教材及课题的地位、作用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一课。八年级下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本单元共有五篇文章,《敬畏自然》位于本单元的首篇,教材选入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及课改理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认知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的能力。要识记、理解文本中的字词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习作者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
一观点的。
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学习多种修辞写作手法。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以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打算运用以下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及课堂对话、质疑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教学程序的设计,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的:①简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内容;②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突破重点,难点突破;③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问由学生解决。据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在这节课中,我共分为五个探究步骤:
第一步:借助影视,导入新课。
首先,我播放多媒体课件《人与自然——美丽的可可西里》的片段,随着有穿透力的乐曲,各种动植物纷沓亮相。在片子里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拥有灿烂的生命,都绽放过生命的美丽。而整个大自然、整个宇宙,更是魅力无穷、神秘无限。所以,我们应该以敬畏的态度对待自然。板书课题,学生渐入学习状态。
【设计理念:用直观、生动的课件,引领学生“神入”课堂
学科教育
教育科学
2011年第8期
学
周刊
《背影》说课稿
郭艳丽 (青海省格尔木市教育局 816000)
一、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背影》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是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代表作,本文用纪实手法,文章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刻画写出父子之间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写得真挚而动人。在上节课中我已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落实了生字新词,因此,在这节课中我侧重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背影》的写作艺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学习特定环境下对人物形象进行细致的描写; 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情感;
德育目标:继承传统美德,渗透“感恩”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重点文段、关键句的解读。难点:文中关键语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四、说教法及学法
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堂上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朗读、讨论、质疑、探究、情感体验等多元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引导、点拨、训练”四步骤,指导学生紧扣文本关键段落和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五、说教学流程
这篇散文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的只是“芝麻黄豆大的事”,由于本文刻画细腻、语言独特,当然属于先生“精神产品的独创”。因此,对作品艺术的探究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此,在这节课中我分为五个教学步骤:
第一步:解释词语,复习旧知
一上课,我运用多媒体出示词语:“踌躇、蹒跚、琐屑、颓唐……” 要求学生给生字、新词注音并参照书本下面的注释掌握其意义。
【我的设计意图是:“温故而知新”,学习重在巩固,要将
知识点落到实处。】
第二步:聚集背影,重点研读。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通过三个提问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多元解读,感悟文学魅力:
问题1.在这篇文章中共写了几次背影?(目的:引领学生抓住情感主线,把握全文。)
问题2.试探《背影》命名的主旨(目的:让学生理解作品是“精神产品的独创”。)
问题3.寻找感动的背影(目的:帮助学生“神入”文本,荡起学习欲望和情感。)
【设计意图: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线条式的信息搜集、整理,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背影”这个文眼,为深入探究文章重点作铺垫。在学生迅速理解教学内容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和共鸣。】
第三步:锁定难点,突破重点。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紧扣文本重难点设计了三个课堂探究(可个人或小组合作)。
探究1.父亲为何坚持买橘子?(目的:让学生联系前后文,进一步体会父亲的关爱。)
探究2.“泪水”与背影的关系?(目的:学生精读全文后,体会富有表现力的感情。)
探究3.父子间朴素语言的含义?(目的:品读关键句,让学生体会文中父子深情。)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行为,读思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感受,让他们畅谈自己独到的见识、感悟。以上探究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读中感悟,真切体验,走进情感世界。】
第四步:拓展教材,迁移运用。
在这一学习环节中,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畅所欲言被父母感动的故事,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要解决“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这个环节的设计,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体会至爱亲情,做到爱我亲人,学会感恩,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第五步:加强训练,培育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家庭、体谅父母、学会做人,我要求学生以《感恩》为题写一篇作文。
【设计意图:学习重在运用。对课文进行有效“梳理”后,出示作文题,要求学生模仿、借鉴精典名著。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学习散文在结构形式、情节安排、材料组织等方面的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步:拓展教材,迁移运用。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我结合学生学过的人与自然的有关知识。用小黑板出示下列探究问题:
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类改造和破坏自然的事例,对比文本中作者的情感,谈谈你的感受。
【设计理念: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紧扣文本重难点,链接学生生活,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度解读,完成了对教学重难点即“敬畏自然”的理解。】
第五步:当堂训练,交流快乐、
我播放课件——《惨遭屠杀的藏羚羊》,接着出示探究课题:
请你以“探究·发现”电视台栏目小记者身份,就此现场向观众作口述性新闻报道(要求:语言精炼,充满情感)。
总结:广阔的大自然、浩瀚的宇宙,美丽无穷、神秘无限,我们确实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设计理念:我认为;教材仅仅是个例子,语文教学要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课堂应拒绝肤浅的热闹。因此,我让学生模仿名家,当堂训练,体验、感悟大自然,保护、敬畏大自然,让课堂成为滋润生命的沃野和成长的乐园。】
情景,有待拨动学生喷薄欲出的激情。】
第二步: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我用投影仪出示阅读课文的要求,让学生先默读课文。
【设计理念:初步启发学生熟悉课文,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想象和开拓】
第三步:互动探究,突破重点。
学生圈点勾画文本中的问题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师生、生生互动对话。
这篇课文共有十一段:
我让学生讨论1~3段,得出:“人类的发明及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这个观点。
讨论4~9段,得出:“宇宙中存在着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人类是宇宙中存在的方式”的观点。
讨论10~11段,得出: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设计理念:在这一教学活动环节中,我根据课标要求,引导学生梳理作者思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辩证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53
学
周 教育科学刊2011年第8期
7.The allthor's attitude is.四、词句理解型
此类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判断某些词汇或短语意义的能力。常见的形式有直接对某个陌生的词汇进行解释:对文中的某个词确认指代的对象。对多义词或短语进行文中含义的精确定耿庆英 (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 051130)
义:对英语中持有的表达、格言、谚语等进行直接的或解释性的描述。常见设题方式有:
根据高中英语大纲规定的阅读理解的目标要求,我们可将阅1.The under—lined word (phrase) in the second 读理解选择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 paragraph means--一、归纳概括主旨大意型、比类题2.The word “it” in the last sentence refers to
包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基本论点、文章的标题、主题、大意3.which of the following。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或段落大意等,此种题型常见的设问方式为:to the underlined wordin the last paragraph?
1.The passage—is mainly about 五、图表理解型2.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此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短文的叙述对所提供的图表进行理解并3.The passage mainly tell us 作出选择,往往文章和图表相互结合\互相补充。4.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了解题型后,我们再看看解答这些题型的步骤:5.What does the second paragraph talk about? 1.首遍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确定中心。抓住主题,把握文二、事实理解型中的主次信息,重点留意段首、段尾和过渡句。这样一些浅层的此类题要求考生能够寻找出支持主题思想的一些主要事实。客观题就一目了然了,并且首遍速读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命题方式主要是从文章中直接引出原词原句,有的稍作变动,有感性认识,这对下一步解题很重要,并且此次速读对解决归纳、的将分散的细节进行整合,常见设问方式有:概括型题很有效。
1.What does the author mention?2.看问题复读全文,注重细节,认真核对。在第一遍感性阅2.The author states that 读的基础上,认真阅读题目,对Who、What、Why、When、Where3.The writer mentions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和How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把具体问题和文章中有关词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句、段落对号入座。这一遍复读对事实细节题和词句理解型题解5.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not)true?答非常重要,对此类题型应正面找出答案。千万不可受题中所给三、推理判断型选项的干扰和迷惑,即不能根据其它来源或与文章无关的证据来此题型要求纵观全文。在汇集全文提供的各项信息的基础上作为细节性问题的答案。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推断作者的意向、人物的动机、目的、性3.运用技巧,分析筛选,逻辑推理综合判断,这是综合解决格特征、事件的前因后果。语言中的语态、语气,甚至进行数字阅读理解问题的关键。在经过二次阅读之后,应该已经掌握了短的推断运算等。此类题常见设问方式有:文的中心,注重了细节,在这些材料基础上我们就应开始综合推
1.In this passage the author implies that 理判断了。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推理题和图表题。但考生切记要2.lf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以作者的意图为准,不要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3.The writer suggests that 4.再读检查,验证答题,摆脱传统。在以上三个步骤做完之4.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passage that 后就要进行认真的复查工作,复查一定要细心谨慎,有的时候不5.This passage is most probably taken from.妨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在对每一个题推敲的基础上再从全篇看这6.The paragraph following this passage would most 个问题就可能不对,总之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但改答案一probably discuss.定要慎重,不可轻易改动自己初选的答案。
谈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敬畏自然》说课稿
陶正莉(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五中学 816000)
一、说教材及课题的地位、作用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一课。八年级下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本单元共有五篇文章,《敬畏自然》位于本单元的首篇,教材选入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及课改理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认知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的能力。要识记、理解文本中的字词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习作者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
一观点的。
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学习多种修辞写作手法。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以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打算运用以下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及课堂对话、质疑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教学程序的设计,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的:①简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内容;②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突破重点,难点突破;③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问由学生解决。据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在这节课中,我共分为五个探究步骤:
第一步:借助影视,导入新课。
首先,我播放多媒体课件《人与自然——美丽的可可西里》的片段,随着有穿透力的乐曲,各种动植物纷沓亮相。在片子里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拥有灿烂的生命,都绽放过生命的美丽。而整个大自然、整个宇宙,更是魅力无穷、神秘无限。所以,我们应该以敬畏的态度对待自然。板书课题,学生渐入学习状态。
【设计理念:用直观、生动的课件,引领学生“神入”课堂
学科教育
教育科学
2011年第8期
学
周刊
《背影》说课稿
郭艳丽 (青海省格尔木市教育局 816000)
一、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背影》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是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代表作,本文用纪实手法,文章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刻画写出父子之间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写得真挚而动人。在上节课中我已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落实了生字新词,因此,在这节课中我侧重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背影》的写作艺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学习特定环境下对人物形象进行细致的描写; 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情感;
德育目标:继承传统美德,渗透“感恩”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重点文段、关键句的解读。难点:文中关键语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四、说教法及学法
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堂上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朗读、讨论、质疑、探究、情感体验等多元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引导、点拨、训练”四步骤,指导学生紧扣文本关键段落和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五、说教学流程
这篇散文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的只是“芝麻黄豆大的事”,由于本文刻画细腻、语言独特,当然属于先生“精神产品的独创”。因此,对作品艺术的探究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此,在这节课中我分为五个教学步骤:
第一步:解释词语,复习旧知
一上课,我运用多媒体出示词语:“踌躇、蹒跚、琐屑、颓唐……” 要求学生给生字、新词注音并参照书本下面的注释掌握其意义。
【我的设计意图是:“温故而知新”,学习重在巩固,要将
知识点落到实处。】
第二步:聚集背影,重点研读。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通过三个提问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多元解读,感悟文学魅力:
问题1.在这篇文章中共写了几次背影?(目的:引领学生抓住情感主线,把握全文。)
问题2.试探《背影》命名的主旨(目的:让学生理解作品是“精神产品的独创”。)
问题3.寻找感动的背影(目的:帮助学生“神入”文本,荡起学习欲望和情感。)
【设计意图: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线条式的信息搜集、整理,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背影”这个文眼,为深入探究文章重点作铺垫。在学生迅速理解教学内容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和共鸣。】
第三步:锁定难点,突破重点。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紧扣文本重难点设计了三个课堂探究(可个人或小组合作)。
探究1.父亲为何坚持买橘子?(目的:让学生联系前后文,进一步体会父亲的关爱。)
探究2.“泪水”与背影的关系?(目的:学生精读全文后,体会富有表现力的感情。)
探究3.父子间朴素语言的含义?(目的:品读关键句,让学生体会文中父子深情。)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行为,读思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感受,让他们畅谈自己独到的见识、感悟。以上探究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读中感悟,真切体验,走进情感世界。】
第四步:拓展教材,迁移运用。
在这一学习环节中,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畅所欲言被父母感动的故事,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要解决“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这个环节的设计,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体会至爱亲情,做到爱我亲人,学会感恩,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第五步:加强训练,培育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家庭、体谅父母、学会做人,我要求学生以《感恩》为题写一篇作文。
【设计意图:学习重在运用。对课文进行有效“梳理”后,出示作文题,要求学生模仿、借鉴精典名著。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学习散文在结构形式、情节安排、材料组织等方面的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步:拓展教材,迁移运用。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我结合学生学过的人与自然的有关知识。用小黑板出示下列探究问题:
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类改造和破坏自然的事例,对比文本中作者的情感,谈谈你的感受。
【设计理念: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紧扣文本重难点,链接学生生活,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度解读,完成了对教学重难点即“敬畏自然”的理解。】
第五步:当堂训练,交流快乐、
我播放课件——《惨遭屠杀的藏羚羊》,接着出示探究课题:
请你以“探究·发现”电视台栏目小记者身份,就此现场向观众作口述性新闻报道(要求:语言精炼,充满情感)。
总结:广阔的大自然、浩瀚的宇宙,美丽无穷、神秘无限,我们确实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设计理念:我认为;教材仅仅是个例子,语文教学要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课堂应拒绝肤浅的热闹。因此,我让学生模仿名家,当堂训练,体验、感悟大自然,保护、敬畏大自然,让课堂成为滋润生命的沃野和成长的乐园。】
情景,有待拨动学生喷薄欲出的激情。】
第二步: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我用投影仪出示阅读课文的要求,让学生先默读课文。
【设计理念:初步启发学生熟悉课文,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想象和开拓】
第三步:互动探究,突破重点。
学生圈点勾画文本中的问题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师生、生生互动对话。
这篇课文共有十一段:
我让学生讨论1~3段,得出:“人类的发明及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这个观点。
讨论4~9段,得出:“宇宙中存在着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人类是宇宙中存在的方式”的观点。
讨论10~11段,得出: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设计理念:在这一教学活动环节中,我根据课标要求,引导学生梳理作者思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辩证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