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
“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精心谋划,真抓实干,现结合我镇茶园实际,特制定
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任务及地点
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任务2500亩。一是生态茶园1900亩,。二是在村老地块建设以
台茶系列(台茶1号)为主的乌龙茶特色基地600亩(套种覆荫树),其中镇级特色基地500
亩,村级特色基地100亩。
二、建设内容
2014年我镇生态茶园建设内容以套种云南樱花为主的覆荫树,共种植覆荫树2500亩,
种植覆荫树20000株。在每亩种植9棵覆荫树的基础上(覆荫树每亩种植云南樱花树苗7株,
坚果树苗种植2株),动员群众按标准放养茶树160株,积极改善生态环境。
三、技术要求
一是每亩按行距9米,株距8米的规格种植苗高不低于1.5米的覆荫树,二是按照行距
1.5米,株距2.8米的规格每亩放养茶树160株,放养茶树要有标识。
四、政策补助 一是农户每户每亩在7月28日前打足40厘米×40厘米9个种植坑塘后,由镇人民政府
补助苗高不低于1.5米的树苗,由农户在领到树苗的2天内完成种植,并进行管护。二是通
过适当修枝或插标示物等形式,农户每亩按标准完成放养茶树160株。 农户完成以上两项建设内容后,并经县、镇两级验收通过,待县级拨付补助资金后,镇
人民政府用县级拨付兑现我镇的生态茶园建设资金一次性补助农户每亩100元作为管护费。
五、时限要求
7月25日完成宣传动员和组织打塘工作;7月31日前完成每亩9株覆荫树种植;8月20
日完成每亩160株茶树放养。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组织推进我镇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为: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加强苗木筛选和采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材料、宣传栏、
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生态茶园建设的目标任务积极意义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并指定专人负责把好苗木的选择和采购关,保证在7前31前按时种植。
(三)相关要求。各工作组要进村入组做好群众宣传动 员工作,按技术要求督促好覆荫树套种、茶树放养工作,并做到底数清,面积实。此次
抽调工作时限至8月30日。
此方案,遵照执行。篇二:xxxx乡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xxx乡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2012年市、县茶产业暨生态茶园建设推进会精神,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生
态茶园建设,确保我乡生态茶园建设目标任务 顺利完成,特制订《xxx乡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12年完成生态茶园建设遮阴树种补植补种,确保全乡
6053.2亩茶园不留空白点;组建芒东村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1个;加强规范农资市场管
理工作;完成全乡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按技术标准要求芒东村建设好乡党委书记
示范样板基地,塔拉弄村建设好乡长示范样板基地,其余四个村建设好自己村示范样板基地。
二、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 乡成立领导小组,以阳云书记为组长,石永生乡长、游保仙主席、李天尧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农业、林业、科技、国土、财政及各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
设在林业服务中心办公室,由李世武兼任办公室主任,周铭、罗振坤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钟
孟兴、金成山、李丽、李振学、罗青为办公室成员,负责日常事务处理。
三、宣传培训工作
要把生态茶园工程建设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和技术规程宣传到位,通过乡、
村、组逐级培训,把政策 向群众讲清楚,帮助群众算清长远帐,把市、县、乡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
自觉行动,发挥好企业和茶农的主体作用,形成上下一致、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步骤
1、苗木移植协调领导: 芒东村阳云(乡党委书记) 塔拉弄村石永生(乡人民政府乡长) 小xxx村游保仙(乡人大主席) 音同村李天尧(乡纪委书记) 南畔村孙玉才(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南列村胡庆忠(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2、2012年3月:宣传动员、落实面积。 3、2012年4月至5月:组织群众移植树苗、组织群众挖种植坑、采购所需物资。
4、育苗点5个:其中芒东村2442亩、育苗24400株,苗点负责人周铭、赵立峰;小xxx
村930亩,育苗9300株,苗点负责人李明光、贺永平;南畔村537.8亩,育苗5300株,苗
点负责人张岩胜、李振学;塔拉弄村1084.2亩,育苗10500株,苗点负责人钟孟兴、罗清;
南列村808.8亩,育苗8000株,苗点负责人金成山、段楠。音同村250.4亩,育苗2500,
苗点负责人李天尧、连永华;李世武负责全部育苗点的技术指导。李世武、周铭、罗振坤负
责育苗所需物资采 购及调供。各村所需苗木数量由各村负责组织提供,苗木地径1公分以上5公分以下,
苗木高1.5米至2米。
5、定植时间2012年7月至8月。
五、技术要求 (转载于:生态
茶园实施方案)
1、参考树种:栘依、樱桃、山杨梅、野毛柿、木姜子、水冬瓜、菠萝蜜、白花羊蹄甲。
(厚朴、黄柏、杜仲由县生态办协调调供、)。
2、每亩混栽10株,株行距8m×8m。
3、种植坑规格60㎝×60㎝×60㎝。 中共xxx乡委员会
xxx乡人民政府
二00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xxx乡生态茶园建设面积100亩以上连片 面积统计表
一、 忙东村;1、牛平 玉路一 把本 哈那 1071.1亩
2、河边二 三组 小新寨 475.9亩
3、老芒东一二组 红毛树 446.3亩
4、河边一组 129.3亩
二、南畔村:1、利路大寨225亩
2、糯巴拉210.5亩
三、小xxx:1、香光162.2亩
2、小果马谷700亩(新植)
四、塔拉弄:1、咖啡厂 新村 塔拉弄一二组332.7亩
2、果给133.5亩
3、小黑山379.1亩
五、音同村:1、小干河250.4亩
六、南列村:1、新寨 南拉一二组320.4亩
2、团结一二组 而波弄一二组383.8亩 xxx乡生态茶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二年四月十三日篇三:贵定县东荞生态观光茶园基建项目 实施方案 贵定县东荞生态观光茶园
基建项目 实
施
方
案 贵定县街道办事处
2015年3月 东荞生态观光茶园基建项目实施方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放飞心情感受观光现代有机农
业,“以茶为媒”开发现代生态有机休闲茶园观光旅游,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又可
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
就业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户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抓住甘溪国家级森林公园建
设契机,结合我地实际,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贵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属黔中经济区核心区,以苗族、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
口51%。贵定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具有“五铁两高”(五铁:湘黔、株六、沪昆、黔桂、贵
广五条铁路;两高:贵新高等级公路和夏蓉高速公路)的便捷交通网络,是西南地区重要的
交通枢纽。享有“中国苗岭贡茶之乡”美称和“最美丽的茶乡”美誉。 项目区位于贵定县金南街道荷花村,是甘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域,荷花村辖7个
村民组,全村458户1987人。这里远离尘嚣,乡风淳朴,居住在这里的布依人民勤劳善良,
热情好客。生态茶园平均海拔1100米,常年云雾缭绕,周围森林茂密、植物资源丰富, 奇石、
溶洞分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距城区仅有两公里,交通便利,向东可
鸟瞰整个贵定县城区,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城区的建设步伐一览无余。往西则看 饱览落北河红籽岛景区,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全体村民具有强烈的农业产业发展意识,
将茶叶生产、茶叶加工和休闲旅游融为一体,创建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
业”的开放型农业,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使园区成为集游玩观光,休闲娱
乐为一体生态园区。该项目的实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将大大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的步伐。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性质及实施单位 项目名称:贵定县东荞生态观光茶园基
建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规模及内容: 建设地点在贵定县金南街道荷花村,抓住“金海雪山”延伸契机,紧跟省级森林公园建
设步伐,加快做强乡村农业观光、民族文化、生态、休闲体验等旅游业的发展。
1、入园及园区道路硬化3000米。
2、望城坡修建望城亭两座。
3、引水入园水渠1000米,修建水窖3个。
4、完成园区电力架设1000米。
5、培训和推广茶文化、布依风情、农家乐等行业,促进乡 村旅游发展。
项目性质:续建
项目实施单位:贵定县金南街道办事处 项目建设技术依托单位:贵定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项目建设期限:2015年3月-2016
年3月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125万元。
三、项目建设标准及技术方案
(一)建设标准:
严格按照《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中共贵定县委、贵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加
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贵党发
[2008]69号)、《贵定县2008-2020茶产业发展规划》、及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
印发〈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产业化项目建设投资补助标准(试行)〉的通知》(黔扶办通〔2012〕
87号)文件精神执行。
(二)技术方案
1、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周边环境和生物多样
性,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工
作,促进茶园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设置合理的道路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茶园节水排灌系统。
3、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
蜥蜴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4、根据茶园基地的规划、地形、地貌等条件,合理设 置场部(茶厂)、种茶区(块)、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肥种植区和
养殖业区等。
5、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杀或糖醋诱杀。
6、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四、项目资金来源及投资概算 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 125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 10 万元;
地县财政配套资金 30 万元;整合部门涉农资金 30 万元;社会帮扶资金0 万
元,信贷资金 0 万元,村级互助资金 5 万元;企业投资 30 万元;农户自筹 2
万元;农户以劳折资 8 万元;其他资金 10 万元。
一、申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农户以劳折资8万元,共计18万元。建设用途:
1、 入园及园区道路硬化3000米。
二、整合部门涉农资金 30万元,整合比例 17% ,建设用途:
1、望城坡修建望城亭两座。
2、培训和推广茶文化、布依风情、农家乐等行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三、地县财政配套资金30万元,建设用途:
1、引水入园水渠1000米,修建水窖3个。
2、标识牌建设1万元。
四、企业投资、村级互助资金、其他资金等47万元,建设篇四:生态茶园申报计划书 项目类别:乡村旅游 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
项目申报建议书( 2012年度) 项目名称: 荷花村生态观光茶园 实施单位(签章):城关镇人民政府 申报单位(签章): 贵定县扶贫办 申报时间: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1 项 目 概 要 2 项 目 申 请 理 由 和 条 件 3 4 5
篇五:2011年生态茶园改造设计文本 目 录 前 言
第1章 项目提要 ······················· 1
1.1 项目名
称 ·············································································
················· 1
1.2 建设单
位 ·············································································
················· 1
1.3 建设单位负责
人 ·············································································
····· 1
1.4 建设内
容 ·············································································
················· 1
1.5 建设规
模 ·············································································
················· 1
1.6 投资预
算 ·············································································
················· 1
第2章 基本情况 ······················· 2
2.1 自然概
况 ·············································································
················· 2
2.2 社会经济状
况 ·············································································
········· 7
2.3 绿色生态茶园建设现
状 ······································································ 7
第3章 设计依据与原则 ···················· 9
3.1 设计依
据 ·············································································
················· 9
3.2 设计原
则 ·············································································
················· 9
第四章 规模与布局 ····················· 10
第5章 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方式确定 ············· 11
5.1 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类型表的编
制 ·················································· 11
5.2 配套树种选择与种植方式确
定 ························································· 12
第6章 配套树种种植技术设计 ················ 15
6.1 茶园造
林 ·············································································
··············· 15
第7章 种苗工程设计 ···················· 20
7.1 种苗生产现
状 ·············································································
········ 20
7.2 项目建设所需种苗
量 ·········································································· 20
7.3种苗生产与供
应 ·············································································
····· 20
第8章 施工组织及进度安排 ················· 21
8.1 施工组织及项目管
理 ······································································· 21
8.2 资金管
理 ·············································································
·············· 21
8.3 档案信息管
理 ·············································································
······ 22
8.4 质量保证措
施 ·············································································
······ 23
8.5 进度安
排 ·············································································
·············· 23
8.6用工量测
算 ·············································································
············· 24
第9章 投资预算与效益评价 ················· 25
9.1 投资预
算 ·············································································
··············· 25
9.2 效益评
价 ·············································································
··············· 27
第10章 保障措施 ······················ 29 附表: 附表1 配套树种种植小班因子一览表 附图:
糯福、糯扎渡、发展河、南岭、勐朗镇绿色生态茶园建设位臵图。 附件:
1、《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普洱市生态茶园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普发
[2011]14号);
2、《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第1章 项目提要
1.1 项目名称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11年度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工程。
1.2 建设单位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1.3 建设单位负责人
李正清(澜沧县茶办副主任)
1.4 建设内容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11年度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工程配套树种种植。
1.5 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总规模为98000亩,其中:勐朗镇14000亩、竹塘乡14000亩、酒井乡19000
亩、谦六乡9000亩、拉巴乡5000亩、东回乡5000亩、大山乡4000亩、东河乡10000亩、
惠民乡6900亩、南岭乡5600亩、糯扎渡镇4000亩、富邦乡1500亩。
1.6 投资预算
项目建设投资741.86万元,其中:市级投资163.17万元,地方配套163.17万元,不足
资金通过群众(业主)投工投劳方式补充。
第2章 基本情况
2.1 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臵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以西,隶属于普洱市,地理位臵界于东经
99°29′~100°35′,北纬22°07′~23°15′之间。东和东北隔澜沧江与景谷县、思茅
区相望,东南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为邻,西和西南与西盟、孟连两县相连,西北和北部与沧
源、双江县接壤,西部和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毗连,国境线长达80.56km。全境南北长136.5km,
东西宽112.5km。
2.1.2 地形地貌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山脉多为西北至东南走向,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境内高山绵延,纵横交错,最高点为谦六乡境内的麻栗黑山,海拔2516m;最低是
糯扎渡镇勐矿村,海拔仅为580m,相对高差1936m。全县平均海拔1500m。海拔在1000m~1500m
的山峰有220多座,1500m~2000m的有170余座,2000m~2516m的有120多座。其地貌形态
切割明显,中切割中山山地地貌和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占82.8%,局部水土流失严重。
2.1.3 水文
县内大小河流较多,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属澜沧江水系,其中较主要的江河有澜沧江干
流,小黑江、黑河、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等。 ⑴ 澜沧江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本县与景谷县、思茅区的分界河流,由北向南流经本县东部的富东、
大山、谦六、糯扎渡四个乡(镇),境内长达142km,部分可通航小型机动船,糯扎渡镇勐矿
村对岸已建成国家一级口岸——思茅港。 ⑵ 小黑江
小黑江位于县境北部,为澜沧江一级支流,是本县与双江县的分界河流,流经县境54km。 ⑶ 黑河
黑河为澜沧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境内的公阴山,自西向东南流经雪林、木戛、富邦、南
岭、竹塘、勐朗、谦六、糯扎渡等乡(镇),注入澜沧江,全长130km,流域面积300km2,是
县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支流多依林河已建起水电站3座。 ⑷ 南朗河
南朗河又名南角河,澜沧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境内孔明山,流经竹塘、勐朗、东回、酒井、
惠民、糯福等乡镇,最后经缅甸注入湄公河。 ⑸ 芒帕河
芒帕河由南岭乡的谦哲河、东河的拉巴河和大东河组成,由西南向北流经南岭、东河、
谦六、大山4个乡,全长60km,属澜沧江二级支流。 ⑹ 上允河
上允河位于上允镇境内,由下允注入小黑江,全长40km,属澜沧江二级支流。 除上述较大河流外,还有小坝河、芒海河、谦莫河、响水河、发展河、打马河等数十条
较大的河流。
镇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
“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精心谋划,真抓实干,现结合我镇茶园实际,特制定
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任务及地点
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任务2500亩。一是生态茶园1900亩,。二是在村老地块建设以
台茶系列(台茶1号)为主的乌龙茶特色基地600亩(套种覆荫树),其中镇级特色基地500
亩,村级特色基地100亩。
二、建设内容
2014年我镇生态茶园建设内容以套种云南樱花为主的覆荫树,共种植覆荫树2500亩,
种植覆荫树20000株。在每亩种植9棵覆荫树的基础上(覆荫树每亩种植云南樱花树苗7株,
坚果树苗种植2株),动员群众按标准放养茶树160株,积极改善生态环境。
三、技术要求
一是每亩按行距9米,株距8米的规格种植苗高不低于1.5米的覆荫树,二是按照行距
1.5米,株距2.8米的规格每亩放养茶树160株,放养茶树要有标识。
四、政策补助 一是农户每户每亩在7月28日前打足40厘米×40厘米9个种植坑塘后,由镇人民政府
补助苗高不低于1.5米的树苗,由农户在领到树苗的2天内完成种植,并进行管护。二是通
过适当修枝或插标示物等形式,农户每亩按标准完成放养茶树160株。 农户完成以上两项建设内容后,并经县、镇两级验收通过,待县级拨付补助资金后,镇
人民政府用县级拨付兑现我镇的生态茶园建设资金一次性补助农户每亩100元作为管护费。
五、时限要求
7月25日完成宣传动员和组织打塘工作;7月31日前完成每亩9株覆荫树种植;8月20
日完成每亩160株茶树放养。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组织推进我镇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为: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加强苗木筛选和采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材料、宣传栏、
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生态茶园建设的目标任务积极意义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并指定专人负责把好苗木的选择和采购关,保证在7前31前按时种植。
(三)相关要求。各工作组要进村入组做好群众宣传动 员工作,按技术要求督促好覆荫树套种、茶树放养工作,并做到底数清,面积实。此次
抽调工作时限至8月30日。
此方案,遵照执行。篇二:xxxx乡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xxx乡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2012年市、县茶产业暨生态茶园建设推进会精神,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生
态茶园建设,确保我乡生态茶园建设目标任务 顺利完成,特制订《xxx乡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12年完成生态茶园建设遮阴树种补植补种,确保全乡
6053.2亩茶园不留空白点;组建芒东村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1个;加强规范农资市场管
理工作;完成全乡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按技术标准要求芒东村建设好乡党委书记
示范样板基地,塔拉弄村建设好乡长示范样板基地,其余四个村建设好自己村示范样板基地。
二、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 乡成立领导小组,以阳云书记为组长,石永生乡长、游保仙主席、李天尧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农业、林业、科技、国土、财政及各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
设在林业服务中心办公室,由李世武兼任办公室主任,周铭、罗振坤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钟
孟兴、金成山、李丽、李振学、罗青为办公室成员,负责日常事务处理。
三、宣传培训工作
要把生态茶园工程建设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和技术规程宣传到位,通过乡、
村、组逐级培训,把政策 向群众讲清楚,帮助群众算清长远帐,把市、县、乡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
自觉行动,发挥好企业和茶农的主体作用,形成上下一致、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步骤
1、苗木移植协调领导: 芒东村阳云(乡党委书记) 塔拉弄村石永生(乡人民政府乡长) 小xxx村游保仙(乡人大主席) 音同村李天尧(乡纪委书记) 南畔村孙玉才(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南列村胡庆忠(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2、2012年3月:宣传动员、落实面积。 3、2012年4月至5月:组织群众移植树苗、组织群众挖种植坑、采购所需物资。
4、育苗点5个:其中芒东村2442亩、育苗24400株,苗点负责人周铭、赵立峰;小xxx
村930亩,育苗9300株,苗点负责人李明光、贺永平;南畔村537.8亩,育苗5300株,苗
点负责人张岩胜、李振学;塔拉弄村1084.2亩,育苗10500株,苗点负责人钟孟兴、罗清;
南列村808.8亩,育苗8000株,苗点负责人金成山、段楠。音同村250.4亩,育苗2500,
苗点负责人李天尧、连永华;李世武负责全部育苗点的技术指导。李世武、周铭、罗振坤负
责育苗所需物资采 购及调供。各村所需苗木数量由各村负责组织提供,苗木地径1公分以上5公分以下,
苗木高1.5米至2米。
5、定植时间2012年7月至8月。
五、技术要求 (转载于:生态
茶园实施方案)
1、参考树种:栘依、樱桃、山杨梅、野毛柿、木姜子、水冬瓜、菠萝蜜、白花羊蹄甲。
(厚朴、黄柏、杜仲由县生态办协调调供、)。
2、每亩混栽10株,株行距8m×8m。
3、种植坑规格60㎝×60㎝×60㎝。 中共xxx乡委员会
xxx乡人民政府
二00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xxx乡生态茶园建设面积100亩以上连片 面积统计表
一、 忙东村;1、牛平 玉路一 把本 哈那 1071.1亩
2、河边二 三组 小新寨 475.9亩
3、老芒东一二组 红毛树 446.3亩
4、河边一组 129.3亩
二、南畔村:1、利路大寨225亩
2、糯巴拉210.5亩
三、小xxx:1、香光162.2亩
2、小果马谷700亩(新植)
四、塔拉弄:1、咖啡厂 新村 塔拉弄一二组332.7亩
2、果给133.5亩
3、小黑山379.1亩
五、音同村:1、小干河250.4亩
六、南列村:1、新寨 南拉一二组320.4亩
2、团结一二组 而波弄一二组383.8亩 xxx乡生态茶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二年四月十三日篇三:贵定县东荞生态观光茶园基建项目 实施方案 贵定县东荞生态观光茶园
基建项目 实
施
方
案 贵定县街道办事处
2015年3月 东荞生态观光茶园基建项目实施方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放飞心情感受观光现代有机农
业,“以茶为媒”开发现代生态有机休闲茶园观光旅游,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又可
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
就业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户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抓住甘溪国家级森林公园建
设契机,结合我地实际,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贵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属黔中经济区核心区,以苗族、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
口51%。贵定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具有“五铁两高”(五铁:湘黔、株六、沪昆、黔桂、贵
广五条铁路;两高:贵新高等级公路和夏蓉高速公路)的便捷交通网络,是西南地区重要的
交通枢纽。享有“中国苗岭贡茶之乡”美称和“最美丽的茶乡”美誉。 项目区位于贵定县金南街道荷花村,是甘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域,荷花村辖7个
村民组,全村458户1987人。这里远离尘嚣,乡风淳朴,居住在这里的布依人民勤劳善良,
热情好客。生态茶园平均海拔1100米,常年云雾缭绕,周围森林茂密、植物资源丰富, 奇石、
溶洞分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距城区仅有两公里,交通便利,向东可
鸟瞰整个贵定县城区,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城区的建设步伐一览无余。往西则看 饱览落北河红籽岛景区,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全体村民具有强烈的农业产业发展意识,
将茶叶生产、茶叶加工和休闲旅游融为一体,创建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
业”的开放型农业,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使园区成为集游玩观光,休闲娱
乐为一体生态园区。该项目的实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将大大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的步伐。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性质及实施单位 项目名称:贵定县东荞生态观光茶园基
建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规模及内容: 建设地点在贵定县金南街道荷花村,抓住“金海雪山”延伸契机,紧跟省级森林公园建
设步伐,加快做强乡村农业观光、民族文化、生态、休闲体验等旅游业的发展。
1、入园及园区道路硬化3000米。
2、望城坡修建望城亭两座。
3、引水入园水渠1000米,修建水窖3个。
4、完成园区电力架设1000米。
5、培训和推广茶文化、布依风情、农家乐等行业,促进乡 村旅游发展。
项目性质:续建
项目实施单位:贵定县金南街道办事处 项目建设技术依托单位:贵定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项目建设期限:2015年3月-2016
年3月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125万元。
三、项目建设标准及技术方案
(一)建设标准:
严格按照《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中共贵定县委、贵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加
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贵党发
[2008]69号)、《贵定县2008-2020茶产业发展规划》、及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
印发〈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产业化项目建设投资补助标准(试行)〉的通知》(黔扶办通〔2012〕
87号)文件精神执行。
(二)技术方案
1、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周边环境和生物多样
性,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工
作,促进茶园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设置合理的道路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茶园节水排灌系统。
3、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
蜥蜴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4、根据茶园基地的规划、地形、地貌等条件,合理设 置场部(茶厂)、种茶区(块)、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肥种植区和
养殖业区等。
5、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杀或糖醋诱杀。
6、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四、项目资金来源及投资概算 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 125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 10 万元;
地县财政配套资金 30 万元;整合部门涉农资金 30 万元;社会帮扶资金0 万
元,信贷资金 0 万元,村级互助资金 5 万元;企业投资 30 万元;农户自筹 2
万元;农户以劳折资 8 万元;其他资金 10 万元。
一、申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农户以劳折资8万元,共计18万元。建设用途:
1、 入园及园区道路硬化3000米。
二、整合部门涉农资金 30万元,整合比例 17% ,建设用途:
1、望城坡修建望城亭两座。
2、培训和推广茶文化、布依风情、农家乐等行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三、地县财政配套资金30万元,建设用途:
1、引水入园水渠1000米,修建水窖3个。
2、标识牌建设1万元。
四、企业投资、村级互助资金、其他资金等47万元,建设篇四:生态茶园申报计划书 项目类别:乡村旅游 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
项目申报建议书( 2012年度) 项目名称: 荷花村生态观光茶园 实施单位(签章):城关镇人民政府 申报单位(签章): 贵定县扶贫办 申报时间: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1 项 目 概 要 2 项 目 申 请 理 由 和 条 件 3 4 5
篇五:2011年生态茶园改造设计文本 目 录 前 言
第1章 项目提要 ······················· 1
1.1 项目名
称 ·············································································
················· 1
1.2 建设单
位 ·············································································
················· 1
1.3 建设单位负责
人 ·············································································
····· 1
1.4 建设内
容 ·············································································
················· 1
1.5 建设规
模 ·············································································
················· 1
1.6 投资预
算 ·············································································
················· 1
第2章 基本情况 ······················· 2
2.1 自然概
况 ·············································································
················· 2
2.2 社会经济状
况 ·············································································
········· 7
2.3 绿色生态茶园建设现
状 ······································································ 7
第3章 设计依据与原则 ···················· 9
3.1 设计依
据 ·············································································
················· 9
3.2 设计原
则 ·············································································
················· 9
第四章 规模与布局 ····················· 10
第5章 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方式确定 ············· 11
5.1 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类型表的编
制 ·················································· 11
5.2 配套树种选择与种植方式确
定 ························································· 12
第6章 配套树种种植技术设计 ················ 15
6.1 茶园造
林 ·············································································
··············· 15
第7章 种苗工程设计 ···················· 20
7.1 种苗生产现
状 ·············································································
········ 20
7.2 项目建设所需种苗
量 ·········································································· 20
7.3种苗生产与供
应 ·············································································
····· 20
第8章 施工组织及进度安排 ················· 21
8.1 施工组织及项目管
理 ······································································· 21
8.2 资金管
理 ·············································································
·············· 21
8.3 档案信息管
理 ·············································································
······ 22
8.4 质量保证措
施 ·············································································
······ 23
8.5 进度安
排 ·············································································
·············· 23
8.6用工量测
算 ·············································································
············· 24
第9章 投资预算与效益评价 ················· 25
9.1 投资预
算 ·············································································
··············· 25
9.2 效益评
价 ·············································································
··············· 27
第10章 保障措施 ······················ 29 附表: 附表1 配套树种种植小班因子一览表 附图:
糯福、糯扎渡、发展河、南岭、勐朗镇绿色生态茶园建设位臵图。 附件:
1、《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普洱市生态茶园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普发
[2011]14号);
2、《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第1章 项目提要
1.1 项目名称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11年度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工程。
1.2 建设单位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1.3 建设单位负责人
李正清(澜沧县茶办副主任)
1.4 建设内容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11年度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工程配套树种种植。
1.5 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总规模为98000亩,其中:勐朗镇14000亩、竹塘乡14000亩、酒井乡19000
亩、谦六乡9000亩、拉巴乡5000亩、东回乡5000亩、大山乡4000亩、东河乡10000亩、
惠民乡6900亩、南岭乡5600亩、糯扎渡镇4000亩、富邦乡1500亩。
1.6 投资预算
项目建设投资741.86万元,其中:市级投资163.17万元,地方配套163.17万元,不足
资金通过群众(业主)投工投劳方式补充。
第2章 基本情况
2.1 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臵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以西,隶属于普洱市,地理位臵界于东经
99°29′~100°35′,北纬22°07′~23°15′之间。东和东北隔澜沧江与景谷县、思茅
区相望,东南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为邻,西和西南与西盟、孟连两县相连,西北和北部与沧
源、双江县接壤,西部和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毗连,国境线长达80.56km。全境南北长136.5km,
东西宽112.5km。
2.1.2 地形地貌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山脉多为西北至东南走向,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境内高山绵延,纵横交错,最高点为谦六乡境内的麻栗黑山,海拔2516m;最低是
糯扎渡镇勐矿村,海拔仅为580m,相对高差1936m。全县平均海拔1500m。海拔在1000m~1500m
的山峰有220多座,1500m~2000m的有170余座,2000m~2516m的有120多座。其地貌形态
切割明显,中切割中山山地地貌和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占82.8%,局部水土流失严重。
2.1.3 水文
县内大小河流较多,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属澜沧江水系,其中较主要的江河有澜沧江干
流,小黑江、黑河、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等。 ⑴ 澜沧江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本县与景谷县、思茅区的分界河流,由北向南流经本县东部的富东、
大山、谦六、糯扎渡四个乡(镇),境内长达142km,部分可通航小型机动船,糯扎渡镇勐矿
村对岸已建成国家一级口岸——思茅港。 ⑵ 小黑江
小黑江位于县境北部,为澜沧江一级支流,是本县与双江县的分界河流,流经县境54km。 ⑶ 黑河
黑河为澜沧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境内的公阴山,自西向东南流经雪林、木戛、富邦、南
岭、竹塘、勐朗、谦六、糯扎渡等乡(镇),注入澜沧江,全长130km,流域面积300km2,是
县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支流多依林河已建起水电站3座。 ⑷ 南朗河
南朗河又名南角河,澜沧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境内孔明山,流经竹塘、勐朗、东回、酒井、
惠民、糯福等乡镇,最后经缅甸注入湄公河。 ⑸ 芒帕河
芒帕河由南岭乡的谦哲河、东河的拉巴河和大东河组成,由西南向北流经南岭、东河、
谦六、大山4个乡,全长60km,属澜沧江二级支流。 ⑹ 上允河
上允河位于上允镇境内,由下允注入小黑江,全长40km,属澜沧江二级支流。 除上述较大河流外,还有小坝河、芒海河、谦莫河、响水河、发展河、打马河等数十条
较大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