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体育中考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 2015 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 (皖教秘〔2014〕506 号)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 深入贯彻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 》 ,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 发挥体育考试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积极导向作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质量,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积极、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和意志品质。
二、体育考试范围和对象
初中应届毕业生和报考我市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的初中往届毕业生均须参加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 (以下简称“体育考试” ) 。
三、体育考试项目、时间、地点和成绩评定
(一)体育考试项目
男女生各进行 3 个项目的考试,其中必考项目 1 项,选考项目 2 项。1.必考项目:男生 1000 米跑,女生 800 米跑。2.选考项目:A.50 米跑、B.坐位体前屈、C.立定跳远、D.引体向上(男)/1 分钟仰卧起坐(女) 、E.掷实心球、F.跳绳、G.篮球运球、H.足球运球,考生须从中选 2 项。考生在报名时注明所选考的项目,选考项目确定后不得更改。
(二)体育考试时间、地点
体育考试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考试时间为 2015 年 4 月中下旬,具体考试地点和时间以《考试秩序册》为准。因天气等原因无法如期进行考试,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三)体育考试的成绩与评定
体育考试满分为 50 分,其中必考项目 20 分,选考项目各15 分,计入考生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总分。体育考试成绩设 4 个等级:50-45 分为 A 等级,44-40 分为 B 等级,39-30 分为 C 等级,29 分及以下为 D 等级,作为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中 “运动与健康” 方面的重要实证材料之一。
四、免考与缓考的规定
(一)免考
1.因肢体残疾丧失运动能力(须有残疾证)的考生,可申请免考。 经审核批准同意免考的考生, 免考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体育考试成绩按满分计入中考总分。
2.因伤、病长期免修体育课,但未丧失运动能力,或因意外事故确实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可申请免考。患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学生,应当申请免考。经审核批准免考的考生,免考的证明材料存入考生升学档案, 体育考试成绩按体育考试总分的 70%计分。
3.学校负责免考考生初审,初审后将申请免考的考生名单在学校公示栏公示不少于 5 个工作日, 无异议后将相关材料报至区教育主管部门复审。各区汇总后,于 1 月 29 日前统一报至市教育考试院审批。此时间之后,考试之前,因伤、病或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无法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由学校初审上报,区教育主管部门复审并汇总后,于考试当天在考点现场办理免考手续。各考点在体育考试完成后,将免考考生名单进行汇总,报送至市教育考试院。
4.申请免考需提供的材料: 《2015 年合肥市市区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免考申请表》 (附件 3) 、残疾证或病历(县级以上医院疾病诊断证明书) 、学生健康档案等。因肢残丧失运动能力的考生,各区教育主管部门在审批时,必须安排 2 名以上的专门人员对免考考生进行目测,并由目测人签字。
(二)缓考
1.因伤、病或意外事故等原因暂不能参加考试的考生,可申请缓考,由所在学校统一办理缓考手续。申请缓考的考生,由考生本人填写《2015 年合肥市市区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缓考申请表》 (附件 4) ,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由家长、班主任、体育教师签字, 学校初审后, 于考试当天报考生所在考点进行确认。
2.考生体育考试当天,在进行考试检录前,如突发疾病或意外,应及时向本校带队教师提出缓考申请,经考点领导小组批准,可予以缓考。考点在体育考试完成后,将缓考考生名单进行汇总,报送至市教育考试院。
3.因伤、病或意外事故(含女生例假)等原因,目前处于康复阶段,无法判断是否可以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应先选择体育考试选考项目。考试当天如仍未恢复,可以在其参加考试的考点, 向本校带队教师提出缓考或免考申请, 经考点领导小组批准,可予以免考或缓考。
4.免考或缓考仅限一次,不得申请单项免考或缓考。
5.缓考于体育考试后一周左右进行,缓考按规定的考试程序、要求进行,考生
不得改变原选考项目。
五、考试规则和评分标准
(一)考试规则
1.800 米、1000 米:在塑胶田径跑道上进行,20 人一组,站立式起跑(听鸣哨) ,每人限跑一次,如跌跤或其他因素而未跑到终点的以实际成绩计分。
2.50 米跑:在塑胶田径跑道上进行,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测试,站立式起跑。测试者听到起跑信号后,立即起跑,全力跑向终点线,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第二位数按非“0”进“1” 原则进位,如 10.11 秒应以 10.2秒记录成绩。每人限跑一次。
3.坐位体前屈: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 10~15 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受试者应匀速向前推动游标,不得突然发力,两腿不能弯曲。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 0 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连续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4.立定跳远:在沙坑或土质松软的平地上进行,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助跑或连跳动作,受试者测试结束后,从测试区域的前方走出。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名考生连续跳两次,以最远一次计分。如两次均犯规,补跳一次作为最终成绩。
5. 引体向上(男)/1 分钟仰卧起坐(女)
⑴引体向上:受试者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距离与肩同宽,身体成直臂悬垂姿势。身体停止晃动后,两臂同时用力,向上引体,当下颚超过横杠上沿时为完成一次,记录引体次数。两次引体向上的间隔时间超过 10 秒即终止测试。每名考生测试一次。
⑵受试者仰卧于软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 90 度,两手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同伴按压其踝关节,以固定下肢。受试者坐起时, 两肘触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次。 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 1 分钟内完成次数。每名考生测试一次。
6.掷实心球:测试时受试者站在起掷线后,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稍后仰,原地用力把球投向前方掷出。如两脚前后开立投掷,当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不得踩线。丈量起掷线后缘至球着地点后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每名考生连续掷两次,以最远一次计分。如两次均犯规,补投一次作为最终成绩。
7.跳绳:20 人一组,受试者将绳的长短调至适宜长度,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跳
绳,动作规格为正摇双脚跳绳,每跳跃一次且摇绳一回环(一周圈) ,计为一个。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测试员记录受试者在 1 分钟内的跳绳个数。每人测试一次。测试单位为个。
8.篮球运球:受试者在起点线后持球站立,听到出发口令后,按图中所示箭头方向单手运球依次过杆。发令员发令后开表计时,受试者与球均返回起终点线时停表。测试中篮球脱手后,如球仍在测试场地内, 受试者可自行捡回, 并在脱手处继续运球,不停表。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并取消当次成绩: 出发时抢跑、 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 膝盖以下部位触球、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人或球出测试区域、未按图示要求完成全程路线、通过终点时人球分离等。每名受试者测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如两次均犯规,补测一次作为最终成绩。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小数点后第 2 位数按非零进 1 原则进位。
9.足球运球:受试者站在起点线后准备,听到出发口令后开始向前运球依次过杆,不得碰杆。受试者和球均越过终点线即为结束。发令员发令后开始计时,受试者与球均返回终点线时停表。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次成绩:出发时抢跑、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故意手球、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等。每名受试者测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如两次均犯规,补测一次作为最终成绩。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小数点后第 2 位数按非零进 1 原则进位。
(二)评分标准:见相关阅读。
六、有关要求
(一)体育考试是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青少年学生积极进行自身锻炼的有效手段。 县 (市) 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要把体育考试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的建立。
(二)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把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实行中考体育安全工作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应急预案,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准备。考生要按规定参加初中三年的常规体格检查,学校要和每一位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确认,要求学生和家长,实事求是,不隐瞒学生疾病情况,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对不能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特别是患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学生,要坚决实行免考。所有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在报名及选择体育选项时,必须要由家长签字。
(三)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考试工作,成立由校领导、体育教师、 教务人员、 校医、 班主任等参加的体育考试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学习相关文件、规则及《考生须知》 (附件 2) ,遵守各项培训、考试时间,分工明确,职责到人。要结合体育考试特点及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选项,做好家长来电来访工作。科学有效地安排考生考前练习和训练,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严防出现伤害事故。学校要精心组织送考,确保体育考试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四)考点要成立体育考试考务工作机构,制定安全保障预案,设立医疗救护点,配备齐全的医疗急救设备,并与当地医疗急救中心保持联系,准备专用救护车辆,确保学生在考试中的安全。切实加强体育考试考务人员、保卫人员、场地布置及考生的安全教育,避免因管理不到位而发生安全事故。有直系亲属参加体育考试的人员不得参加体育考试考务工作。本实施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15 年合肥市市区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工作完成后失效。
2015体育中考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 2015 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 (皖教秘〔2014〕506 号)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 深入贯彻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 》 ,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 发挥体育考试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积极导向作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质量,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积极、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和意志品质。
二、体育考试范围和对象
初中应届毕业生和报考我市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的初中往届毕业生均须参加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 (以下简称“体育考试” ) 。
三、体育考试项目、时间、地点和成绩评定
(一)体育考试项目
男女生各进行 3 个项目的考试,其中必考项目 1 项,选考项目 2 项。1.必考项目:男生 1000 米跑,女生 800 米跑。2.选考项目:A.50 米跑、B.坐位体前屈、C.立定跳远、D.引体向上(男)/1 分钟仰卧起坐(女) 、E.掷实心球、F.跳绳、G.篮球运球、H.足球运球,考生须从中选 2 项。考生在报名时注明所选考的项目,选考项目确定后不得更改。
(二)体育考试时间、地点
体育考试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考试时间为 2015 年 4 月中下旬,具体考试地点和时间以《考试秩序册》为准。因天气等原因无法如期进行考试,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三)体育考试的成绩与评定
体育考试满分为 50 分,其中必考项目 20 分,选考项目各15 分,计入考生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总分。体育考试成绩设 4 个等级:50-45 分为 A 等级,44-40 分为 B 等级,39-30 分为 C 等级,29 分及以下为 D 等级,作为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中 “运动与健康” 方面的重要实证材料之一。
四、免考与缓考的规定
(一)免考
1.因肢体残疾丧失运动能力(须有残疾证)的考生,可申请免考。 经审核批准同意免考的考生, 免考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体育考试成绩按满分计入中考总分。
2.因伤、病长期免修体育课,但未丧失运动能力,或因意外事故确实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可申请免考。患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学生,应当申请免考。经审核批准免考的考生,免考的证明材料存入考生升学档案, 体育考试成绩按体育考试总分的 70%计分。
3.学校负责免考考生初审,初审后将申请免考的考生名单在学校公示栏公示不少于 5 个工作日, 无异议后将相关材料报至区教育主管部门复审。各区汇总后,于 1 月 29 日前统一报至市教育考试院审批。此时间之后,考试之前,因伤、病或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无法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由学校初审上报,区教育主管部门复审并汇总后,于考试当天在考点现场办理免考手续。各考点在体育考试完成后,将免考考生名单进行汇总,报送至市教育考试院。
4.申请免考需提供的材料: 《2015 年合肥市市区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免考申请表》 (附件 3) 、残疾证或病历(县级以上医院疾病诊断证明书) 、学生健康档案等。因肢残丧失运动能力的考生,各区教育主管部门在审批时,必须安排 2 名以上的专门人员对免考考生进行目测,并由目测人签字。
(二)缓考
1.因伤、病或意外事故等原因暂不能参加考试的考生,可申请缓考,由所在学校统一办理缓考手续。申请缓考的考生,由考生本人填写《2015 年合肥市市区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缓考申请表》 (附件 4) ,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由家长、班主任、体育教师签字, 学校初审后, 于考试当天报考生所在考点进行确认。
2.考生体育考试当天,在进行考试检录前,如突发疾病或意外,应及时向本校带队教师提出缓考申请,经考点领导小组批准,可予以缓考。考点在体育考试完成后,将缓考考生名单进行汇总,报送至市教育考试院。
3.因伤、病或意外事故(含女生例假)等原因,目前处于康复阶段,无法判断是否可以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应先选择体育考试选考项目。考试当天如仍未恢复,可以在其参加考试的考点, 向本校带队教师提出缓考或免考申请, 经考点领导小组批准,可予以免考或缓考。
4.免考或缓考仅限一次,不得申请单项免考或缓考。
5.缓考于体育考试后一周左右进行,缓考按规定的考试程序、要求进行,考生
不得改变原选考项目。
五、考试规则和评分标准
(一)考试规则
1.800 米、1000 米:在塑胶田径跑道上进行,20 人一组,站立式起跑(听鸣哨) ,每人限跑一次,如跌跤或其他因素而未跑到终点的以实际成绩计分。
2.50 米跑:在塑胶田径跑道上进行,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测试,站立式起跑。测试者听到起跑信号后,立即起跑,全力跑向终点线,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第二位数按非“0”进“1” 原则进位,如 10.11 秒应以 10.2秒记录成绩。每人限跑一次。
3.坐位体前屈: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 10~15 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受试者应匀速向前推动游标,不得突然发力,两腿不能弯曲。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 0 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连续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4.立定跳远:在沙坑或土质松软的平地上进行,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助跑或连跳动作,受试者测试结束后,从测试区域的前方走出。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名考生连续跳两次,以最远一次计分。如两次均犯规,补跳一次作为最终成绩。
5. 引体向上(男)/1 分钟仰卧起坐(女)
⑴引体向上:受试者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距离与肩同宽,身体成直臂悬垂姿势。身体停止晃动后,两臂同时用力,向上引体,当下颚超过横杠上沿时为完成一次,记录引体次数。两次引体向上的间隔时间超过 10 秒即终止测试。每名考生测试一次。
⑵受试者仰卧于软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 90 度,两手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同伴按压其踝关节,以固定下肢。受试者坐起时, 两肘触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次。 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 1 分钟内完成次数。每名考生测试一次。
6.掷实心球:测试时受试者站在起掷线后,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稍后仰,原地用力把球投向前方掷出。如两脚前后开立投掷,当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不得踩线。丈量起掷线后缘至球着地点后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每名考生连续掷两次,以最远一次计分。如两次均犯规,补投一次作为最终成绩。
7.跳绳:20 人一组,受试者将绳的长短调至适宜长度,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跳
绳,动作规格为正摇双脚跳绳,每跳跃一次且摇绳一回环(一周圈) ,计为一个。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测试员记录受试者在 1 分钟内的跳绳个数。每人测试一次。测试单位为个。
8.篮球运球:受试者在起点线后持球站立,听到出发口令后,按图中所示箭头方向单手运球依次过杆。发令员发令后开表计时,受试者与球均返回起终点线时停表。测试中篮球脱手后,如球仍在测试场地内, 受试者可自行捡回, 并在脱手处继续运球,不停表。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并取消当次成绩: 出发时抢跑、 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 膝盖以下部位触球、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人或球出测试区域、未按图示要求完成全程路线、通过终点时人球分离等。每名受试者测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如两次均犯规,补测一次作为最终成绩。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小数点后第 2 位数按非零进 1 原则进位。
9.足球运球:受试者站在起点线后准备,听到出发口令后开始向前运球依次过杆,不得碰杆。受试者和球均越过终点线即为结束。发令员发令后开始计时,受试者与球均返回终点线时停表。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次成绩:出发时抢跑、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故意手球、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等。每名受试者测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如两次均犯规,补测一次作为最终成绩。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小数点后第 2 位数按非零进 1 原则进位。
(二)评分标准:见相关阅读。
六、有关要求
(一)体育考试是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青少年学生积极进行自身锻炼的有效手段。 县 (市) 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要把体育考试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的建立。
(二)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把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实行中考体育安全工作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应急预案,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准备。考生要按规定参加初中三年的常规体格检查,学校要和每一位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确认,要求学生和家长,实事求是,不隐瞒学生疾病情况,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对不能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特别是患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学生,要坚决实行免考。所有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在报名及选择体育选项时,必须要由家长签字。
(三)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考试工作,成立由校领导、体育教师、 教务人员、 校医、 班主任等参加的体育考试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学习相关文件、规则及《考生须知》 (附件 2) ,遵守各项培训、考试时间,分工明确,职责到人。要结合体育考试特点及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选项,做好家长来电来访工作。科学有效地安排考生考前练习和训练,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严防出现伤害事故。学校要精心组织送考,确保体育考试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四)考点要成立体育考试考务工作机构,制定安全保障预案,设立医疗救护点,配备齐全的医疗急救设备,并与当地医疗急救中心保持联系,准备专用救护车辆,确保学生在考试中的安全。切实加强体育考试考务人员、保卫人员、场地布置及考生的安全教育,避免因管理不到位而发生安全事故。有直系亲属参加体育考试的人员不得参加体育考试考务工作。本实施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15 年合肥市市区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工作完成后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