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象追及问题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一.运动图象

1. 表示函数关系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图像。图像也是描述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不仅在力学中,在电磁学中、热学中也是经常用到的。图像的优点是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函数关系。

2.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一时间图像(s—t 图) 和速度一时间图像(v一t 图) 。

3. 对于图像要注意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即对图像的纵、横轴表示的是什么物理量,图线的斜率、面积、特殊点、截距代表什么意义都要搞清楚。形状完全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的图像(坐标轴的物理量不同) 中意义会完全不同。

4. 下表是对形状一样的x 一t 图和v 一t 图意义上的比较。

例1

如图所示的位移(x ) -时间(t ) 图象和速度(v ) -时间(t ) 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 .0~t 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 .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 2时刻相距最远 D .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突破训练1 物体甲的位移与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

A .甲在整个t =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B .甲在整个t =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C .乙在整个t =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 .乙在整个t =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突破训练2 某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上跳下,他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

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他的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

A .0~10 s加速度向下,10 s~15 s加速度向上

B .0~10 s、10 s~15 s内都在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速运动 C .0~10 s内下落的距离大于100 m D .10 s~15 s内下落的距离大于75 m

二. 追及与相遇问题

在两物体同直线上的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关键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

1. 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 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物体B 追赶物体A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 若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不能追上. 3.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2

例2.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 =3 m/s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v 0=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

(2)当汽车与自行车距离最近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解析

法一 用临界条件求解.

v

(1)当汽车的速度为v =6 m/s时,二者相距最远,所用时间为t =2 s

a

1

最远距离为Δs =v 0t -at 2=6 m.

2

1

(2)两车距离最近时有v 0t =at 2

2

解得t =4 s

汽车的速度为v =at =12 m/s. 法二 用图象法求解.

(1)汽车和自行车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得t =2 s 时,二者相距最远.最远距

1

离等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Δs =6×2 m=

6 m.

2

(2)两车距离最近时,即两个v -t 图线下方面积相等时,由图象得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 =12 m/s.

法三 用数学方法求解.

(1)由题意知自行车与汽车的位移之差为

1

Δs =v 0t -2

2

因二次项系数小于零,

-v 0

当t ==2 s时有最大值,

1⎫⎛2×⎝-2a ⎭

11

最大值Δs m =v 0t at 2=6×2 m-×3×22 m=6 m.

221

(2)当Δs =v 0t 2=0时相遇

2

得t =4 s,汽车的速度为v =at =12 m/s. 答案 (1)2 s 6 m

(2)12 m/s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

(1)物理分析法:抓好“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

(2)相对运动法:巧妙地选取参考系,然后找两物体的运动关系.

(3)极值法:设相遇时间为t ,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

(4)图象法:将两者的速度-时间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然后利用图象求解.

1. 解题思路和方法

2. 解题技巧

(1)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 (2)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突破训练5 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为v A =10 m/s,B 车

在后,其速度为v B =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 车在距A 车700 m 时才发现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立即刹车,但要经过1 800 mB 车才能停下.问A 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说明理由.

巩固练习

1. 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

A .15 s内汽车的位移为300 m B .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2 C .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 D .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2. 日本在2013年9月中旬用“艾普西龙”号固体燃料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卫星.此前多

次发射均告失败.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时火箭发生故障,造成火箭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 .0~1 s内火箭匀速上升 B .1 s~2 s火箭静止不动 C .3 s末火箭回到出发点 D .5 s末火箭恰好回到出发点

3.(2013·新课标Ⅰ·19) 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移—时间(x -t ) 图线,由图可知

( )

A .在时刻t 1,a 车追上b 车

B .在时刻t 2,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

4. (2013·海南单科·4)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 -t 图象如图所示.下

列v -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

)

5. 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第一次相碰后弹到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

系如图所示,则

(

)

A .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 m B .碰撞时速度的改变量大小为8 m/s C .小球是从5 m高度自由下落的 D .小球第一次反弹前后加速度相同

6. 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某地在实施人工降

雨时,竖直向上发射的气象火箭弹,先以2g 的加速度向上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 0后,变为匀速运动,再经时间t 0后爆炸.下列关于其爆炸前运动的速度图象(v -t 图) 和加速度图象(a -t 图) 的描述,正确的是(以向上为正方向)

( )

7. 如图所示的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

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 .x -t 图象中t 1时刻v 1>v 2

C .v -t 图象中0至t 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两图象中,在t 2、t 4时刻2、4开始反向运动 8. 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物体在第2 s内、第3 s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C .物体在第2 s末返回出发点

D .物体在第5 s时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0.5 m

9.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

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 -t 图线; (2)求在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10.如图所示,Ⅰ、Ⅱ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 -t 图线,根据

图线可以判断

(

)

A .甲、乙两小球做的是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

相同

B .两球在t =8 s时相距最远 C .两球在t =2 s时刻速率相等 D .两球在t =8 s时相遇

11.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 0=

30 m/s,距离s 0=100 m ,t =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通过计算说明两车在0~9 s 内会不会相撞?

12. 甲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 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时开始以0.5 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13.(09年海南高考题)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图中

∆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s 2>s 1).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 0处。

A .若s 0=s 1+s 2,两车不会相遇 B .若s 0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一.运动图象

1. 表示函数关系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图像。图像也是描述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不仅在力学中,在电磁学中、热学中也是经常用到的。图像的优点是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函数关系。

2.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一时间图像(s—t 图) 和速度一时间图像(v一t 图) 。

3. 对于图像要注意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即对图像的纵、横轴表示的是什么物理量,图线的斜率、面积、特殊点、截距代表什么意义都要搞清楚。形状完全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的图像(坐标轴的物理量不同) 中意义会完全不同。

4. 下表是对形状一样的x 一t 图和v 一t 图意义上的比较。

例1

如图所示的位移(x ) -时间(t ) 图象和速度(v ) -时间(t ) 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 .0~t 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 .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 2时刻相距最远 D .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突破训练1 物体甲的位移与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

A .甲在整个t =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B .甲在整个t =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C .乙在整个t =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 .乙在整个t =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突破训练2 某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上跳下,他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

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他的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

A .0~10 s加速度向下,10 s~15 s加速度向上

B .0~10 s、10 s~15 s内都在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速运动 C .0~10 s内下落的距离大于100 m D .10 s~15 s内下落的距离大于75 m

二. 追及与相遇问题

在两物体同直线上的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关键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

1. 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 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物体B 追赶物体A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 若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不能追上. 3.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2

例2.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 =3 m/s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v 0=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

(2)当汽车与自行车距离最近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解析

法一 用临界条件求解.

v

(1)当汽车的速度为v =6 m/s时,二者相距最远,所用时间为t =2 s

a

1

最远距离为Δs =v 0t -at 2=6 m.

2

1

(2)两车距离最近时有v 0t =at 2

2

解得t =4 s

汽车的速度为v =at =12 m/s. 法二 用图象法求解.

(1)汽车和自行车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得t =2 s 时,二者相距最远.最远距

1

离等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Δs =6×2 m=

6 m.

2

(2)两车距离最近时,即两个v -t 图线下方面积相等时,由图象得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 =12 m/s.

法三 用数学方法求解.

(1)由题意知自行车与汽车的位移之差为

1

Δs =v 0t -2

2

因二次项系数小于零,

-v 0

当t ==2 s时有最大值,

1⎫⎛2×⎝-2a ⎭

11

最大值Δs m =v 0t at 2=6×2 m-×3×22 m=6 m.

221

(2)当Δs =v 0t 2=0时相遇

2

得t =4 s,汽车的速度为v =at =12 m/s. 答案 (1)2 s 6 m

(2)12 m/s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

(1)物理分析法:抓好“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

(2)相对运动法:巧妙地选取参考系,然后找两物体的运动关系.

(3)极值法:设相遇时间为t ,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

(4)图象法:将两者的速度-时间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然后利用图象求解.

1. 解题思路和方法

2. 解题技巧

(1)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 (2)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突破训练5 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为v A =10 m/s,B 车

在后,其速度为v B =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 车在距A 车700 m 时才发现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立即刹车,但要经过1 800 mB 车才能停下.问A 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说明理由.

巩固练习

1. 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

A .15 s内汽车的位移为300 m B .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2 C .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 D .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2. 日本在2013年9月中旬用“艾普西龙”号固体燃料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卫星.此前多

次发射均告失败.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时火箭发生故障,造成火箭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 .0~1 s内火箭匀速上升 B .1 s~2 s火箭静止不动 C .3 s末火箭回到出发点 D .5 s末火箭恰好回到出发点

3.(2013·新课标Ⅰ·19) 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移—时间(x -t ) 图线,由图可知

( )

A .在时刻t 1,a 车追上b 车

B .在时刻t 2,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

4. (2013·海南单科·4)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 -t 图象如图所示.下

列v -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

)

5. 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第一次相碰后弹到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

系如图所示,则

(

)

A .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 m B .碰撞时速度的改变量大小为8 m/s C .小球是从5 m高度自由下落的 D .小球第一次反弹前后加速度相同

6. 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某地在实施人工降

雨时,竖直向上发射的气象火箭弹,先以2g 的加速度向上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 0后,变为匀速运动,再经时间t 0后爆炸.下列关于其爆炸前运动的速度图象(v -t 图) 和加速度图象(a -t 图) 的描述,正确的是(以向上为正方向)

( )

7. 如图所示的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

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 .x -t 图象中t 1时刻v 1>v 2

C .v -t 图象中0至t 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两图象中,在t 2、t 4时刻2、4开始反向运动 8. 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物体在第2 s内、第3 s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C .物体在第2 s末返回出发点

D .物体在第5 s时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0.5 m

9.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

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 -t 图线; (2)求在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10.如图所示,Ⅰ、Ⅱ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 -t 图线,根据

图线可以判断

(

)

A .甲、乙两小球做的是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

相同

B .两球在t =8 s时相距最远 C .两球在t =2 s时刻速率相等 D .两球在t =8 s时相遇

11.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 0=

30 m/s,距离s 0=100 m ,t =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通过计算说明两车在0~9 s 内会不会相撞?

12. 甲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 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时开始以0.5 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13.(09年海南高考题)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图中

∆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s 2>s 1).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 0处。

A .若s 0=s 1+s 2,两车不会相遇 B .若s 0


相关内容

  •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教案3
  •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教学目的: 1.会认识图象: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画简单的图象:会利用图象求位移和速度. 2.了解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索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的物理意义.教具: 气垫导轨(包括气源和滑块),J0201-1型数字计时器三台,光电门 ...

  • 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
  • <反比例函数>集体备课发言稿 [备课形式]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数学组教师 [中心发言人]张勇 [备课时间]2010.3.15 [解决的中心问题] 探究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反比例函数>教 学 安排,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 ...

  • 高一数学导学案
  • 高一数学导学案 §1.5 函 数 y =A sin(ω+ϕ) 的图象导学案 主备:赵健 审核:高一数学备课组 使用时间:2012,4 [学习目标] 1. 理解ϕ.W .A 对函数y = A sin (wx +ϕ) 的图象的影响 2. 会用 "五点法"作出函数y =Asm (wx ...

  •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是曾方青,毕业于湖南文理学院,来自数计学院应数专业.今天就由我来说课,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 "反比例函数".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 ...

  •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教案
  •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第一课时 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 ...

  • 反比例函数
  • 学习课题: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学习难 ...

  • 八年级函数图象教学设计与反思
  • <函数图象>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象,理解并感知函数图象的定义. 2. 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 教学重点: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再根据函数图象来研究实际 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 ...

  •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11级应数(2)班盛海云 尊敬的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7章第2节.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 ...

  • 函数的奇偶性
  • 一课三议 张家港市暨阳高中 刘飚 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 1.背景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常伴随着函数的其他性质出现.函数奇偶性揭示的是函数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数量规律,直观反映的是函数图象的轴对称性.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此类函数的问题常为我们 ...

  • _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已学过平面直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现实世界存在各种函数以及如何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学习后续各类函数的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