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学弈]课堂教学实录

支玉恒《学弈》课堂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板书“古文”),知道什么叫古文吗?

生:古代的文章。

生:古时的人写的文章。

师:说得有道理。古时候的人写的文章自然就是古代的文章了。古文有时也叫文言文。古文和我们现在学的现代文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现在学的文章,包括你们自己习作课上写的一些文章,都叫“白话文”。白话文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大力倡导的。古文与现在的白话文有很大区别。比如这个字(板书“之”),谁能把它组成一个词语?

(这是小学生学的第一篇古文,要简单做一下介绍,讲一讲与现代文的不同,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

生:明日之星。

师:对,你们校园墙上就大大地写着这四个字。知道词语的意思吗? 生:学校让我们好好学习,成为将来的明星。(众笑)

师:解释得不错,但这个“星”可不是让你们都去当影视明星、当歌星,它是指一切有成就的人。我再问你,这个词语中的“之”字当什么讲?

生:就是“的”的意思,明日的星。

师:讲得很明白。谁还能组词?

(拿这个“之”字为例不是随意的,与后继的教学有很大的关联。目的是引起学生对这个字的关注,因为此字在文中出现多次,含义不同。

生:之乎者也。(众大笑)

师:“之乎者也”可不是一个词。这本来是互不相连的四个字,它们是古文里的一些语助词。不过也有人用它来讽刺那些白话文还写不通,却老想胡撰两句文言的人,如:“这个人之乎者也说了半天,谁也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明白了吗?(生答明白)

师:还能组词吗?

生:军属门上有时贴一张“光荣之家”的纸。

师:对。其中的“之”字怎么讲?

生:当“的”讲。

师:也当“的”讲。刚才说了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先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讲法,但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大家一会儿读的时候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好了,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生:(齐)学弈。(师板书课题)

师:翻开后页的注释,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生看注释) 生:“弈”就是下棋。

师:“学弈”呢?

生:学习下棋。

师:完全正确。你知道这一课是学习下什么棋?象棋?军棋?还是跳棋?(该生无语,另一生举手。)

生:这一课说的是学下围棋。因为古代肯定没有什么军棋呀、跳棋呀! 师:可是象棋自古就有啊!(另一生举手)

生:他们下的是围棋,我从图上看出来的。那个棋盘,还有那么多子儿,应该是围棋。

师:你很聪明。会下围棋吗?

生:不会,看人家下过。

师:好好学!围棋可是我们中国古人发明的,但现在我们的棋手往往下不过韩国人。你学好了,将来为国家争光。行吗?

生:(迟疑了一下)行!

师:好,经过片刻考虑说“行”,看来你说话很负责任。下面大家各自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你觉得读通了为止。(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师:能读给大家听吗?谁敢为天下先?——就是谁敢第一个读?(有生举手)好!敢为天下先的人出现了。请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生读课文,有的地方读不通。)

师:敢读就很好!虽然有些地方读得比较吃力,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值得称赞。这样吧,你们看一下注释。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

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读起来就顺了。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生开始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生答明白)

(下面是老师示范拖音的读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标点之外的“断句”对阅读古文非常重要,而对学生来说又十分陌生,所以教者在这里下的功夫也很大:讲述、示范、标画、练习。其目的还是让学生学会读,而后通过读进一步理解古文含义。)

师: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学生各自练习朗读)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生笑。)你们别笑,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学生继续练习,不少人摇晃起来,气氛很热烈。)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众笑)

师:好多了。再重读一下这一句。(示范:“为/是其智/弗若与?”)注意是问号。(生重读此句)

师:谁再来读?(先后有四人读课文,师随机指导、示范。)

师:你们觉得这样读是不是课文也好懂一点了?

生:(齐)是。

师:那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

(一般来说,阅读课的提问不宜直问课文内容,但学古文例外。因为学习古文的目的就是要理解与白话文不同的语言形式,就是要弄懂字、词、句的直接含义,进而明了全篇。与学白话文有所不同。)

生:弈秋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很会下棋。

师:没有说得太明白,很会下棋到什么程度?

生:他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师:啊,放到现在他能拿到全国围棋比赛的金牌!(众笑)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读出来。(生齐读:“通国之善弈者也。”)

师:这句话中那个“者”字是什么意思?

生:“者”就是指那个人。

师:没听懂。我问你,什么叫“作者”?

生:“作者”就是作文章的人。

师:“读者”呢?

生:读文章的人。

师:“胜利者”呢?

生:胜利的„„得到胜利的人。

师:不简单!“善弈者”呢?

生:善于下棋的人。

师:说得都对。这样看来,这个“者”字,严格地说应该当什么“的人”来讲。你看你刚才讲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读者——读文章的人,胜利者——获得胜利的人,都是“的人”。是吗?(生答是)

师:第二个问题: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

生:叫他教导两个人下棋。

师:听着别扭!老师今天教导我们《学弈》这一课。别扭吧?怎么说? 生:人们让他教两个人下棋。

师:这样说多顺啊!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一个一个说。

生: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但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至,想拉弓用箭射。

师:你很会利用注释,所以讲明白了,很好。你这段话说是说明白了,但听起来有点硬邦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是把注释原封不动地套了进去,就显得有点死。其实你把注释的意思理解了,然后把它变成你自己的话,自自然然地讲出来就行了。现在大家练习说一下,同桌的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学生练习,有的互相讨论。)

师:大家停一下。我这里有几个字不明白,想请教你们,能帮帮我吗?“一人虽听之”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有学生翻看注释)

生:这个“之”字的意思是指弈秋的教导。

师:没错,注释上就是这么说的。但是,我们平常说话不会这样说。比如我说:“我们要听家长的话。”这个“家长的话”是不是教导我们的话呢?

生:是。

师:对呀!如果我们老是说:“我们要听家长的教导。”“我们要听老师的教导。”多累呀!(众笑)所以,按照我们平常的语言习惯,“一人虽听之”可以怎么解释? (重点推敲几个“之”字的不同含义,同时继续学习活用注释,实现古语与现代语的转换。)

生: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话。

师:你看,这样说就简单明白多了。是不是?第二个字,“惟弈秋之为听”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学生翻看注释)这次你不要再看注释了,注释里只是整个讲了这句话,没有单讲这个“之”字。你得自己动脑子想。

生:这个“之”字还是指弈秋的教导。

师:变成平常的说法怎么说?

生:弈秋的话。

师:恭喜你答对了!(众笑)那么“惟弈秋之为听”怎么讲?

生:只听弈秋的话。

师:再次恭喜你答对了!(生答谢谢,众笑。)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刚才的两个“之”字,都指的是弈秋的话。再看“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又是指什么?(生无人能答)

师:联系上一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想一想他想射什么?

生:射天鹅。

(这个“之”字的指代对象显然不同。这种现象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难点。这里采用了联系上文的办法。)

师:对。你看这个人,不但不好好学习,上课思想开小差,他还想猎杀珍贵的野生动物。(众笑)你把两个小句连起来讲一下。

生: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但他一心以为有天鹅将至,老想着拉弓用箭射天鹅。

师:对他讲的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那个“将至”没讲出来。“将至”就是将要来到了,就要飞来了。因为“李白乘舟将欲行”的“将”就当“就要”讲。

师:你真不简单,能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还有没有意见?

生:最后那个“射之”的“之”是指天鹅,但他前面已经说了天鹅就要飞来了,所以他要射的肯定是天鹅,不会是别的。所以最后这个“之”字说成“它”就行了。称动物的那个宝盖头“它”。(众笑)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按你的说法把两个小句连起来说一下。

生: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但他一心以为有天鹅就要飞来了,他就想拉弓用箭射它。(掌声)

师:讲得很漂亮!大家看,这一段我们研究了三个“之”字,特别是第三个“射之”中的“之”,注释上并没有解释,但大家也理解了。很好!到现在为止,弈秋的两个学生各是怎么学习的弄清了吧?我接着提第四个问题:这两个学生学习的表现不一样,那他们学习的结果呢?

生:书上有一句话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就是讲结果的。意思是:这第二个学生虽然和第一个人一起学,但学习成绩不如第一个人好。

师:得了,一个问题全叫你一个人承包了!(众笑)你既然这么聪明,我问你,你刚才读的书上那句古文“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又有两个“之”字,它们都指的是什么?

生:两个“之”字都指的是那个好好学习的人。

师:非常好!这两个“之”字也有一个没加注释,他根据句子的意思也解释出来了。请坐!最后一个问题: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大家一起读,我看你们的想法一致不一致。

(注释的实词学生很容易掌握,记住就行了,如:弈、通国、海、鸿鹄等。但有些虚词在使用中随语境有较大变化,这是学习古文最困难的地方,所以教者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要大得多。)

生:(齐读)“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谁能直接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生:有人说,是他的智慧不如前一个人吧?有人说:不是这样。

生:我认为应该这样说:有的人说,是他的头脑不如前一个人吧?也有人说,不是这样啊。我把他说的“智慧”改成了“头脑”,说“脑子”也行。因为人们平常都这样说:“这个小孩脑子好!”不会说:“这个小孩智慧好。”(鼓掌) 师:这是这节课第二位获得老师们掌声的同学,祝贺你!

生:老师,我说得比他们还简单,您看行不行?

师:你真客气!(众笑)你说吧,让大家共享一下!

生:有人说他不够聪明,有人说不是这样。(掌声)

师:老师们的掌声说明了一切,你到前面来,站在台口,向老师们说声谢谢。 (该生走上前,但行动有些局促忸怩,抓耳挠腮。众笑。)

师:你看,掌声变成笑声了!你刚才漂亮的发言,多么优秀,所以赢得了掌声;现在为什么大家都笑了,知道吗?

生:不知道。(笑声)可能是笑话我吧?

师:大家的笑还是善意的,是看见你一下子变得那么腼腆,那么不好意思,觉得挺有趣。一个人不但要有知识、有学问、有道德,而且行为举止也要大大方方、礼仪周全。特别是面对大庭广众,更要落落大方、文雅而又潇洒,你愿意这样吗?(生答愿意)那就大大方方到台前向老师们敬礼致谢。老师们再给点掌声鼓励他!(掌声热烈)看老师们多爱护你,去吧!

(该生大方地敬礼:“谢谢老师们!”老师鼓掌。)

师:看,这样多好!回座位吧。好了,这几个问题一讨论,课文内容就都明白了。谁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生:老师,课文里有两个“也”字,好像都没讲,它们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质疑,其实教者已估计到学生提的问题还会有一些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虚词。果然。)

师:你把这两个句子读一下。

生:第一个是:“通国之善弈者也”,第二个是:“非然也”。

师:问题提得好。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不知道,听我说。这个“也”字在现代语中最多见的是当“同样”讲。比如:“你去我也去。”“他朗读也很好。”都是这个意思。但在古文中,它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表示某种语气,它本身没有什么具体的意思。跟现在的“吧”“吗”“呀”“啊”“了”等相似。如“非然也”,可以理解为:“不是这样啊”;“通国之善弈者也”,可以理解为:“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了”。你说这个“啊”和“了”是什么意思。

生:没意思。(大笑)

师:对,它本身没有什么含义。下面我们进行最后一项活动,看谁能把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完整地讲出来。这次讲,不要求越简单越好。刚才我们理解句子,越简单越清晰。现在要讲故事,应该在符合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挥,也就是说:可以添油加醋。(众笑)但要添得合情合理,加得有滋有味!我们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找三位同学讲。大家推荐三位同学吧!

(让学生完整地讲故事,其作用一是进一步巩固学习中已有的理解,并进一步活化;二是启发学生想象、发挥,丰富感受,丰富语言;三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所以提出不要太简单的要求。)

生:我推荐王亚欧。

生:我推荐秦浩然。

生:我推荐我自己,我叫史维荣!(笑声掌声)

师:好一位维护自己尊严与荣誉的女同学!有个成语,就是讲自己推荐自己的,知道吗?

生:毛逐自荐。

师:差不多,只差两点!在你说的“逐”字上面加上两点变成“遂”(板书“遂”),“毛遂自荐”。毛遂也是一个人名,是战国时代平原君的门客。他自己推荐自己当一次“谈判代表”把事办成了。后来人们就用“毛遂自荐”来表示自我推荐的意思。好吧,现代女毛遂——史维荣女士请上台!(笑声)

(三位学生并排站在讲桌前,面向同学。)

生:(自荐的史维荣)大家好!(师插话:很好,先行问候!出于礼貌,哪位同

学讲完了,我们都要报以掌声!对不起,打断你的讲演,重新开始吧!)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故事。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历史。就在四千多年前(众笑),有一个人名字叫弈秋。他为什么起这样一个怪怪的名字呢?因为他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了,所以叫弈秋,说明他的棋艺已经到了丰收的秋天,结满了累累的硕果。人们见他棋下得这么好,就请他出面教两个人学习下棋。

师:想在他丰硕的果园里再增添两只金苹果!(众笑)

生:这两个学下棋的学生一个叫李中芳(学生大笑,纷纷往后看),一个叫赵迪。(学生又笑又看)

师:笑什么?(有学生说刚才说的两个人都是本班学生。众大笑,师亦笑)你太棒了!为什么单说他两人?是不是一个爱学习,一个上课尽走神?

生:不是,他俩是我的好朋友。这个李中芳还不错,上课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上课,她只听弈秋讲课;可是那个赵迪就不行了。(众笑)她一边上课一边走神,看起来好像是在听课,但她一个心眼想着:要是有一群天鹅飞来有多好呀!我拿起弓箭射它几只下来,可以饱一顿口腹。

师:那叫“一饱口福”,“福气”的“福”。

生:可以一饱口福。结果两个人虽然一起跟弈老师„„(众笑)

师:最好不要说“弈老师”,你不是说“弈秋”是人们称赞他的一个称呼吗?他不一定姓弈,也没听说有姓弈的。

生:两个人虽然一起跟弈秋学棋,可是赵迪很快就跟人家李中芳差远了。(众笑)可赵迪还说:“我的脑子不如你,没你聪明!”但是弈秋却摸着胡须说:“错了,不是这个原因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你干什么事,学什么本领和知识,都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不然就什么也做不好,什么也学不会。现在我们用的成语“专心致志”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师:真的不简单啊!下一位讲。(该生发言略——编者)

生:(讲演得过奖的王亚欧)先生们,女士们。(笑声)

师:这种称呼是从国外传来的。他们比较尊重女性,所以应该把次序调过来。 生: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各位光临今天的故事大会!(笑声)话说唐朝天宝年间,正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越演越热”的时候。地球人都知道,杨贵妃和唐玄宗两人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一点不假。这天,正是春末夏初,贵妃娘

娘刚刚在华清池洗完了温泉。觉得无事可干,就想下一盘棋。

师:弈秋终于快出场了!(众笑)

生:可是下棋唐玄宗不是杨贵妃的对手。于是,玄宗皇帝传来了太监高力士,问他通国上下谁人下棋最好。高力士说:“启奏万岁,小臣听说诗人李白棋艺不低。”玄宗说:“传我口谕:宣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听说了下棋的事,赶忙奏曰:“微臣李白不才,不敢在娘娘面前现丑。臣推荐一人必能令娘娘满意。”玄宗说:“此人是谁?什么背景?快快道来!”

师:这回弈秋该来了吧?

生:众位客官莫急,嘴急吃不了热豆腐!(众笑)话说李白长吁一口粗气,手捋三绺不长不短之须——我这个“之”字也当“的”字讲。(众笑)我下面开始扮演李白。启奏万岁,此人名弈秋,年已花甲。他乃我大唐天下最负盛名之弈手。日本使臣也派高人与弈秋手谈„„

师:告诉大家什么叫手谈。

生:手谈就是对弈,也就是下棋,是一种文雅的说法。我接着讲。结果日本人也大败而去。(众笑)这时玄宗皇帝已被说得兴起,说:“派两个学生去向他学弈。这件事就交给你办了。”李白说:“臣领旨谢恩。”然后李白就给弈秋送了两个徒弟过去。其中一个名叫聂卫平„„(大笑)

师:怪不得聂卫平人称棋圣,原来师出名门!另一个便是享誉全国、名扬欧亚的本人——王亚欧!(全场鼓掌大笑)

师:啊,你也是弈秋名下高徒!请问先生,您会下围棋吗?

生:不瞒您说,本人粗浅涉猎,学艺不精。曾想与马晓春小试牛刀,就是没有机会!(大笑)话说开学以后,聂卫平兢兢业业、专心一意好好学棋,惟师傅弈秋之言是听;而王亚欧那小子(众大笑)虽然也貌似听课,但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眼见秋去冬来,(师:又扯远了!)大雁准要南飞,(师:不是大雁吧?)天鹅也是候鸟,到冬天也要迁移。

师:那不叫迁移,一般称其为“迁徙”。(师板书“迁徙xǐ”并写“徒”与之区别)

生:好。天鹅也和大雁一样要迁徙。于是那个王亚欧就一心想着天鹅就要到来了,我得引弓射箭,命中几只,好献给老师弈秋。但时间一长,好坏就显出来了。虽然他

与聂卫平同师学艺,但两个人的棋艺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师:孙悟空翻一个筋斗都追不上)就是。所以聂卫平成了棋圣,王亚欧明年才能小学毕业。(大笑)唐玄宗听到这里说:“这个王亚欧可能是小儿痴呆症吧?”但杨贵妃却说:“圣上此言差矣,那个亚欧小儿,非智不如人,是其不务正业,一心贪玩、不求上进也!”(鼓掌) 师:太好了。我问你,我国的四大名著你读过几本,最喜欢哪本?

生:都看过。《红楼梦》没多大意思,净是家庭琐事。我最喜欢《水浒传》,里面一百零八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他们的绰号我能背着说出一大半,《三国演义》我也喜欢。

师:他为什么能讲这么好呢?主要是他读书多。读书多,知识就丰富,所以语言生动。说实话,他的知识面和表达能力,就是和中学生比也丝毫不差!你不会骄傲吧? 生:不会。我没学好下棋就已经后悔了!(笑)

师:幽默本身就是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大家要像他一样多读书,好吗?还有一点我得告诉大家。讲故事可以创造发挥,展开想象,但这种想象一定要符合一般的人情和事理,不能有硬伤。例如,亚欧刚才说他曾想与马晓春小试牛刀。这可以,因为马晓春确实是一个围棋高手;但如果要说成想与姚明小试牛刀,就成了硬伤了。至于故事中把唐玄宗、李白都扯进来,那就是一种幽默了,是可以的。

(因版面所限,本实录编者略有删节,未经支老师审阅。)

点评:

教者在本课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及所设计的教学步骤非常简单。就教学步骤而言,开始是初读、参阅注释后再读、指导断句后再读,就是这么三个相互联系而又不断推进的“读”的过程。这是整节课的基础,没有这三个“台阶”的读,就不可能有后继的任何教学活动。教古文,一般都把重点放在识词释句和古今文转换之上,往往忽视了读。但教者仍然坚持以读为本—哪怕是小学生学古文。第二个大的步骤是提问。在教一般课文时,教者避免提出直接问课文内容的问题(因为是白话文,学生一读就懂),而教古文,则需要把理解字、词、句含义放到重要位置。因此,提出了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的讨论,基本解决了对语言的理解。同时随机穿插了一些其他训练。最后一个就是讲故事,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及思想,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知识,学习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从教学方法上看,实际上仍然是一个读、说的过程,同时,就本课特点,加上了解词解句。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机调控和灵活把握。

支玉恒《学弈》课堂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板书“古文”),知道什么叫古文吗?

生:古代的文章。

生:古时的人写的文章。

师:说得有道理。古时候的人写的文章自然就是古代的文章了。古文有时也叫文言文。古文和我们现在学的现代文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现在学的文章,包括你们自己习作课上写的一些文章,都叫“白话文”。白话文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大力倡导的。古文与现在的白话文有很大区别。比如这个字(板书“之”),谁能把它组成一个词语?

(这是小学生学的第一篇古文,要简单做一下介绍,讲一讲与现代文的不同,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

生:明日之星。

师:对,你们校园墙上就大大地写着这四个字。知道词语的意思吗? 生:学校让我们好好学习,成为将来的明星。(众笑)

师:解释得不错,但这个“星”可不是让你们都去当影视明星、当歌星,它是指一切有成就的人。我再问你,这个词语中的“之”字当什么讲?

生:就是“的”的意思,明日的星。

师:讲得很明白。谁还能组词?

(拿这个“之”字为例不是随意的,与后继的教学有很大的关联。目的是引起学生对这个字的关注,因为此字在文中出现多次,含义不同。

生:之乎者也。(众大笑)

师:“之乎者也”可不是一个词。这本来是互不相连的四个字,它们是古文里的一些语助词。不过也有人用它来讽刺那些白话文还写不通,却老想胡撰两句文言的人,如:“这个人之乎者也说了半天,谁也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明白了吗?(生答明白)

师:还能组词吗?

生:军属门上有时贴一张“光荣之家”的纸。

师:对。其中的“之”字怎么讲?

生:当“的”讲。

师:也当“的”讲。刚才说了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先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讲法,但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大家一会儿读的时候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好了,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生:(齐)学弈。(师板书课题)

师:翻开后页的注释,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生看注释) 生:“弈”就是下棋。

师:“学弈”呢?

生:学习下棋。

师:完全正确。你知道这一课是学习下什么棋?象棋?军棋?还是跳棋?(该生无语,另一生举手。)

生:这一课说的是学下围棋。因为古代肯定没有什么军棋呀、跳棋呀! 师:可是象棋自古就有啊!(另一生举手)

生:他们下的是围棋,我从图上看出来的。那个棋盘,还有那么多子儿,应该是围棋。

师:你很聪明。会下围棋吗?

生:不会,看人家下过。

师:好好学!围棋可是我们中国古人发明的,但现在我们的棋手往往下不过韩国人。你学好了,将来为国家争光。行吗?

生:(迟疑了一下)行!

师:好,经过片刻考虑说“行”,看来你说话很负责任。下面大家各自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你觉得读通了为止。(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师:能读给大家听吗?谁敢为天下先?——就是谁敢第一个读?(有生举手)好!敢为天下先的人出现了。请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生读课文,有的地方读不通。)

师:敢读就很好!虽然有些地方读得比较吃力,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值得称赞。这样吧,你们看一下注释。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

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读起来就顺了。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生开始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生答明白)

(下面是老师示范拖音的读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标点之外的“断句”对阅读古文非常重要,而对学生来说又十分陌生,所以教者在这里下的功夫也很大:讲述、示范、标画、练习。其目的还是让学生学会读,而后通过读进一步理解古文含义。)

师: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学生各自练习朗读)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生笑。)你们别笑,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学生继续练习,不少人摇晃起来,气氛很热烈。)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众笑)

师:好多了。再重读一下这一句。(示范:“为/是其智/弗若与?”)注意是问号。(生重读此句)

师:谁再来读?(先后有四人读课文,师随机指导、示范。)

师:你们觉得这样读是不是课文也好懂一点了?

生:(齐)是。

师:那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

(一般来说,阅读课的提问不宜直问课文内容,但学古文例外。因为学习古文的目的就是要理解与白话文不同的语言形式,就是要弄懂字、词、句的直接含义,进而明了全篇。与学白话文有所不同。)

生:弈秋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很会下棋。

师:没有说得太明白,很会下棋到什么程度?

生:他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师:啊,放到现在他能拿到全国围棋比赛的金牌!(众笑)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读出来。(生齐读:“通国之善弈者也。”)

师:这句话中那个“者”字是什么意思?

生:“者”就是指那个人。

师:没听懂。我问你,什么叫“作者”?

生:“作者”就是作文章的人。

师:“读者”呢?

生:读文章的人。

师:“胜利者”呢?

生:胜利的„„得到胜利的人。

师:不简单!“善弈者”呢?

生:善于下棋的人。

师:说得都对。这样看来,这个“者”字,严格地说应该当什么“的人”来讲。你看你刚才讲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读者——读文章的人,胜利者——获得胜利的人,都是“的人”。是吗?(生答是)

师:第二个问题: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

生:叫他教导两个人下棋。

师:听着别扭!老师今天教导我们《学弈》这一课。别扭吧?怎么说? 生:人们让他教两个人下棋。

师:这样说多顺啊!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一个一个说。

生: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但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至,想拉弓用箭射。

师:你很会利用注释,所以讲明白了,很好。你这段话说是说明白了,但听起来有点硬邦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是把注释原封不动地套了进去,就显得有点死。其实你把注释的意思理解了,然后把它变成你自己的话,自自然然地讲出来就行了。现在大家练习说一下,同桌的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学生练习,有的互相讨论。)

师:大家停一下。我这里有几个字不明白,想请教你们,能帮帮我吗?“一人虽听之”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有学生翻看注释)

生:这个“之”字的意思是指弈秋的教导。

师:没错,注释上就是这么说的。但是,我们平常说话不会这样说。比如我说:“我们要听家长的话。”这个“家长的话”是不是教导我们的话呢?

生:是。

师:对呀!如果我们老是说:“我们要听家长的教导。”“我们要听老师的教导。”多累呀!(众笑)所以,按照我们平常的语言习惯,“一人虽听之”可以怎么解释? (重点推敲几个“之”字的不同含义,同时继续学习活用注释,实现古语与现代语的转换。)

生: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话。

师:你看,这样说就简单明白多了。是不是?第二个字,“惟弈秋之为听”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学生翻看注释)这次你不要再看注释了,注释里只是整个讲了这句话,没有单讲这个“之”字。你得自己动脑子想。

生:这个“之”字还是指弈秋的教导。

师:变成平常的说法怎么说?

生:弈秋的话。

师:恭喜你答对了!(众笑)那么“惟弈秋之为听”怎么讲?

生:只听弈秋的话。

师:再次恭喜你答对了!(生答谢谢,众笑。)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刚才的两个“之”字,都指的是弈秋的话。再看“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又是指什么?(生无人能答)

师:联系上一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想一想他想射什么?

生:射天鹅。

(这个“之”字的指代对象显然不同。这种现象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难点。这里采用了联系上文的办法。)

师:对。你看这个人,不但不好好学习,上课思想开小差,他还想猎杀珍贵的野生动物。(众笑)你把两个小句连起来讲一下。

生: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但他一心以为有天鹅将至,老想着拉弓用箭射天鹅。

师:对他讲的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那个“将至”没讲出来。“将至”就是将要来到了,就要飞来了。因为“李白乘舟将欲行”的“将”就当“就要”讲。

师:你真不简单,能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还有没有意见?

生:最后那个“射之”的“之”是指天鹅,但他前面已经说了天鹅就要飞来了,所以他要射的肯定是天鹅,不会是别的。所以最后这个“之”字说成“它”就行了。称动物的那个宝盖头“它”。(众笑)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按你的说法把两个小句连起来说一下。

生: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但他一心以为有天鹅就要飞来了,他就想拉弓用箭射它。(掌声)

师:讲得很漂亮!大家看,这一段我们研究了三个“之”字,特别是第三个“射之”中的“之”,注释上并没有解释,但大家也理解了。很好!到现在为止,弈秋的两个学生各是怎么学习的弄清了吧?我接着提第四个问题:这两个学生学习的表现不一样,那他们学习的结果呢?

生:书上有一句话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就是讲结果的。意思是:这第二个学生虽然和第一个人一起学,但学习成绩不如第一个人好。

师:得了,一个问题全叫你一个人承包了!(众笑)你既然这么聪明,我问你,你刚才读的书上那句古文“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又有两个“之”字,它们都指的是什么?

生:两个“之”字都指的是那个好好学习的人。

师:非常好!这两个“之”字也有一个没加注释,他根据句子的意思也解释出来了。请坐!最后一个问题: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大家一起读,我看你们的想法一致不一致。

(注释的实词学生很容易掌握,记住就行了,如:弈、通国、海、鸿鹄等。但有些虚词在使用中随语境有较大变化,这是学习古文最困难的地方,所以教者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要大得多。)

生:(齐读)“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谁能直接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生:有人说,是他的智慧不如前一个人吧?有人说:不是这样。

生:我认为应该这样说:有的人说,是他的头脑不如前一个人吧?也有人说,不是这样啊。我把他说的“智慧”改成了“头脑”,说“脑子”也行。因为人们平常都这样说:“这个小孩脑子好!”不会说:“这个小孩智慧好。”(鼓掌) 师:这是这节课第二位获得老师们掌声的同学,祝贺你!

生:老师,我说得比他们还简单,您看行不行?

师:你真客气!(众笑)你说吧,让大家共享一下!

生:有人说他不够聪明,有人说不是这样。(掌声)

师:老师们的掌声说明了一切,你到前面来,站在台口,向老师们说声谢谢。 (该生走上前,但行动有些局促忸怩,抓耳挠腮。众笑。)

师:你看,掌声变成笑声了!你刚才漂亮的发言,多么优秀,所以赢得了掌声;现在为什么大家都笑了,知道吗?

生:不知道。(笑声)可能是笑话我吧?

师:大家的笑还是善意的,是看见你一下子变得那么腼腆,那么不好意思,觉得挺有趣。一个人不但要有知识、有学问、有道德,而且行为举止也要大大方方、礼仪周全。特别是面对大庭广众,更要落落大方、文雅而又潇洒,你愿意这样吗?(生答愿意)那就大大方方到台前向老师们敬礼致谢。老师们再给点掌声鼓励他!(掌声热烈)看老师们多爱护你,去吧!

(该生大方地敬礼:“谢谢老师们!”老师鼓掌。)

师:看,这样多好!回座位吧。好了,这几个问题一讨论,课文内容就都明白了。谁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生:老师,课文里有两个“也”字,好像都没讲,它们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质疑,其实教者已估计到学生提的问题还会有一些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虚词。果然。)

师:你把这两个句子读一下。

生:第一个是:“通国之善弈者也”,第二个是:“非然也”。

师:问题提得好。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不知道,听我说。这个“也”字在现代语中最多见的是当“同样”讲。比如:“你去我也去。”“他朗读也很好。”都是这个意思。但在古文中,它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表示某种语气,它本身没有什么具体的意思。跟现在的“吧”“吗”“呀”“啊”“了”等相似。如“非然也”,可以理解为:“不是这样啊”;“通国之善弈者也”,可以理解为:“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了”。你说这个“啊”和“了”是什么意思。

生:没意思。(大笑)

师:对,它本身没有什么含义。下面我们进行最后一项活动,看谁能把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完整地讲出来。这次讲,不要求越简单越好。刚才我们理解句子,越简单越清晰。现在要讲故事,应该在符合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挥,也就是说:可以添油加醋。(众笑)但要添得合情合理,加得有滋有味!我们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找三位同学讲。大家推荐三位同学吧!

(让学生完整地讲故事,其作用一是进一步巩固学习中已有的理解,并进一步活化;二是启发学生想象、发挥,丰富感受,丰富语言;三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所以提出不要太简单的要求。)

生:我推荐王亚欧。

生:我推荐秦浩然。

生:我推荐我自己,我叫史维荣!(笑声掌声)

师:好一位维护自己尊严与荣誉的女同学!有个成语,就是讲自己推荐自己的,知道吗?

生:毛逐自荐。

师:差不多,只差两点!在你说的“逐”字上面加上两点变成“遂”(板书“遂”),“毛遂自荐”。毛遂也是一个人名,是战国时代平原君的门客。他自己推荐自己当一次“谈判代表”把事办成了。后来人们就用“毛遂自荐”来表示自我推荐的意思。好吧,现代女毛遂——史维荣女士请上台!(笑声)

(三位学生并排站在讲桌前,面向同学。)

生:(自荐的史维荣)大家好!(师插话:很好,先行问候!出于礼貌,哪位同

学讲完了,我们都要报以掌声!对不起,打断你的讲演,重新开始吧!)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故事。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历史。就在四千多年前(众笑),有一个人名字叫弈秋。他为什么起这样一个怪怪的名字呢?因为他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了,所以叫弈秋,说明他的棋艺已经到了丰收的秋天,结满了累累的硕果。人们见他棋下得这么好,就请他出面教两个人学习下棋。

师:想在他丰硕的果园里再增添两只金苹果!(众笑)

生:这两个学下棋的学生一个叫李中芳(学生大笑,纷纷往后看),一个叫赵迪。(学生又笑又看)

师:笑什么?(有学生说刚才说的两个人都是本班学生。众大笑,师亦笑)你太棒了!为什么单说他两人?是不是一个爱学习,一个上课尽走神?

生:不是,他俩是我的好朋友。这个李中芳还不错,上课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上课,她只听弈秋讲课;可是那个赵迪就不行了。(众笑)她一边上课一边走神,看起来好像是在听课,但她一个心眼想着:要是有一群天鹅飞来有多好呀!我拿起弓箭射它几只下来,可以饱一顿口腹。

师:那叫“一饱口福”,“福气”的“福”。

生:可以一饱口福。结果两个人虽然一起跟弈老师„„(众笑)

师:最好不要说“弈老师”,你不是说“弈秋”是人们称赞他的一个称呼吗?他不一定姓弈,也没听说有姓弈的。

生:两个人虽然一起跟弈秋学棋,可是赵迪很快就跟人家李中芳差远了。(众笑)可赵迪还说:“我的脑子不如你,没你聪明!”但是弈秋却摸着胡须说:“错了,不是这个原因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你干什么事,学什么本领和知识,都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不然就什么也做不好,什么也学不会。现在我们用的成语“专心致志”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师:真的不简单啊!下一位讲。(该生发言略——编者)

生:(讲演得过奖的王亚欧)先生们,女士们。(笑声)

师:这种称呼是从国外传来的。他们比较尊重女性,所以应该把次序调过来。 生: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各位光临今天的故事大会!(笑声)话说唐朝天宝年间,正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越演越热”的时候。地球人都知道,杨贵妃和唐玄宗两人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一点不假。这天,正是春末夏初,贵妃娘

娘刚刚在华清池洗完了温泉。觉得无事可干,就想下一盘棋。

师:弈秋终于快出场了!(众笑)

生:可是下棋唐玄宗不是杨贵妃的对手。于是,玄宗皇帝传来了太监高力士,问他通国上下谁人下棋最好。高力士说:“启奏万岁,小臣听说诗人李白棋艺不低。”玄宗说:“传我口谕:宣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听说了下棋的事,赶忙奏曰:“微臣李白不才,不敢在娘娘面前现丑。臣推荐一人必能令娘娘满意。”玄宗说:“此人是谁?什么背景?快快道来!”

师:这回弈秋该来了吧?

生:众位客官莫急,嘴急吃不了热豆腐!(众笑)话说李白长吁一口粗气,手捋三绺不长不短之须——我这个“之”字也当“的”字讲。(众笑)我下面开始扮演李白。启奏万岁,此人名弈秋,年已花甲。他乃我大唐天下最负盛名之弈手。日本使臣也派高人与弈秋手谈„„

师:告诉大家什么叫手谈。

生:手谈就是对弈,也就是下棋,是一种文雅的说法。我接着讲。结果日本人也大败而去。(众笑)这时玄宗皇帝已被说得兴起,说:“派两个学生去向他学弈。这件事就交给你办了。”李白说:“臣领旨谢恩。”然后李白就给弈秋送了两个徒弟过去。其中一个名叫聂卫平„„(大笑)

师:怪不得聂卫平人称棋圣,原来师出名门!另一个便是享誉全国、名扬欧亚的本人——王亚欧!(全场鼓掌大笑)

师:啊,你也是弈秋名下高徒!请问先生,您会下围棋吗?

生:不瞒您说,本人粗浅涉猎,学艺不精。曾想与马晓春小试牛刀,就是没有机会!(大笑)话说开学以后,聂卫平兢兢业业、专心一意好好学棋,惟师傅弈秋之言是听;而王亚欧那小子(众大笑)虽然也貌似听课,但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眼见秋去冬来,(师:又扯远了!)大雁准要南飞,(师:不是大雁吧?)天鹅也是候鸟,到冬天也要迁移。

师:那不叫迁移,一般称其为“迁徙”。(师板书“迁徙xǐ”并写“徒”与之区别)

生:好。天鹅也和大雁一样要迁徙。于是那个王亚欧就一心想着天鹅就要到来了,我得引弓射箭,命中几只,好献给老师弈秋。但时间一长,好坏就显出来了。虽然他

与聂卫平同师学艺,但两个人的棋艺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师:孙悟空翻一个筋斗都追不上)就是。所以聂卫平成了棋圣,王亚欧明年才能小学毕业。(大笑)唐玄宗听到这里说:“这个王亚欧可能是小儿痴呆症吧?”但杨贵妃却说:“圣上此言差矣,那个亚欧小儿,非智不如人,是其不务正业,一心贪玩、不求上进也!”(鼓掌) 师:太好了。我问你,我国的四大名著你读过几本,最喜欢哪本?

生:都看过。《红楼梦》没多大意思,净是家庭琐事。我最喜欢《水浒传》,里面一百零八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他们的绰号我能背着说出一大半,《三国演义》我也喜欢。

师:他为什么能讲这么好呢?主要是他读书多。读书多,知识就丰富,所以语言生动。说实话,他的知识面和表达能力,就是和中学生比也丝毫不差!你不会骄傲吧? 生:不会。我没学好下棋就已经后悔了!(笑)

师:幽默本身就是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大家要像他一样多读书,好吗?还有一点我得告诉大家。讲故事可以创造发挥,展开想象,但这种想象一定要符合一般的人情和事理,不能有硬伤。例如,亚欧刚才说他曾想与马晓春小试牛刀。这可以,因为马晓春确实是一个围棋高手;但如果要说成想与姚明小试牛刀,就成了硬伤了。至于故事中把唐玄宗、李白都扯进来,那就是一种幽默了,是可以的。

(因版面所限,本实录编者略有删节,未经支老师审阅。)

点评:

教者在本课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及所设计的教学步骤非常简单。就教学步骤而言,开始是初读、参阅注释后再读、指导断句后再读,就是这么三个相互联系而又不断推进的“读”的过程。这是整节课的基础,没有这三个“台阶”的读,就不可能有后继的任何教学活动。教古文,一般都把重点放在识词释句和古今文转换之上,往往忽视了读。但教者仍然坚持以读为本—哪怕是小学生学古文。第二个大的步骤是提问。在教一般课文时,教者避免提出直接问课文内容的问题(因为是白话文,学生一读就懂),而教古文,则需要把理解字、词、句含义放到重要位置。因此,提出了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的讨论,基本解决了对语言的理解。同时随机穿插了一些其他训练。最后一个就是讲故事,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及思想,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知识,学习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从教学方法上看,实际上仍然是一个读、说的过程,同时,就本课特点,加上了解词解句。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机调控和灵活把握。


相关内容

  • 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王君篇)
  • 王君,重庆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优秀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重庆市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 150 多篇,近 10 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语文教学通讯><教育文摘周报>等多家报刊推荐为封面人物.头版人物.曾应邀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
  • 查看: 1422|回复: 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复制链接] admin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9:4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享到:开心网搜狐微博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百 ...

  •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这本书的封面赫然油印着华老师的几张课堂实录照片,看起来并不魁梧还有点消瘦的华应龙老师在课堂上指点江山,那双明亮而深邃的小眼睛仿佛对每一位看到这本书的老师说:"跟我来吧,我传你课堂真经!"这本将近30 ...

  • 研读钱梦龙先生执教[愚公移山]的课堂实录有感(陶有杏)
  • 研读钱梦龙先生执教<愚公移山>的课堂实录有感 龙街中学 陶有杏 在仔细研读了钱先生执教<愚公移山>的课堂实录之后,我深受启发.以前我在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主要侧重的是字.词.句和文意的基本把握,只要上文言文,课堂气氛就一片沉寂,学生都感觉非常的枯燥乏味.而钱先生所上的这篇 ...

  • [荷花]教学实录
  • [<荷花>教学实录] <荷花>教学实录 <荷花>教学实录 三年级语文组莫言 教学目标:1.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荷花>教学实录.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 ...

  • 浅入或能深出_浅读则难深入_评_将进酒_课堂实录_郭惠宇
  •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3月 着好的生成.诗的语言简约凝练,诗的意境含蓄蕴藉,品味诗歌需要慢慢"浸泡".教师用竞聘"摄影家"的方式,把音乐引进课堂,把摄影引进课堂,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用绘画的眼睛,音乐的耳朵,诗意的心灵感知作品,欣赏作品,演绎出一段段荡人 ...

  •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集教学实录
  •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集 13. <说勤 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 ...

  •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浙江省临安市於潜二小管建刚执教预设目标:1.随文学习生字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词的意义,<黄山奇石>课堂实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 ...

  • [刻舟求剑]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 [<刻舟求剑>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激励主体参与发挥主体作用 --人教版第四册<刻舟求剑>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师:这两位学读得很好,<刻舟求剑>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我再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问题不懂,用笔画下来,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解 ...

  • 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课堂实录看教学对话
  • 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课堂实录看教学对话 [关键词]课堂实录教学对话 观察目的:授课教师林凡工作6年,已经进行过高中教学的大循环.我们对她进行观察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她向骨干教师转化.因此,既要发现她课堂的不足,进行矫正性观察:又要注意捕捉她成功的经验,进行分析,利于她教学风格的形成. 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