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责任追究的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优化发展环境,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xx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比照《xx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县属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及上述机关和组织的工作人员,适用本制度。

  县属其它机关、团体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有权投诉、检举、控告。

  县监察机关负责投诉、检举、控告的受理、查办、转办、交办等工作。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县级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限期整改,对分管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取消本地、本部门评优评先资格,对分管负责人予以告诫,并可责令主要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或后果的,对该部门、乡镇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分管负责人予以诫勉或免职,并可对主要负责人予以告诫或诫勉:

  (一)未按规定建立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并采取具体措施贯彻落实的;

  (二)不按规定承诺本部门、本乡镇办理事项时限的;

  (三)未按规定建立首问负责事项登记制度的;

  (四)服务窗口无人值班的;

  (五)工作人员态度恶劣,故意刁难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

  (六)不按规定编制并公布机关办理事项流程时限表的;

  (七)对重大或紧急事项,不按规定及时请示、上报并妥善处置的;

  (八)牵头部门不履行牵头职责,或配合部门不配合牵头部门工作造成工作延误的;

  (九)本地、本部门多次出现超时办结现象的;

  (十)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投诉、举报、控告不及时处理的;

  (十一)其他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情形的。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县级部门和乡镇的内设机构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直接责任人作出书面检查,并可对机构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取消该机构评优评先资格,对直接责任人予以告诫或限期调离工作岗位,并可责令机构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或予以告诫;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或后果的,对该机构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直接责任人予以诫勉或降职,并可对机构负责人予以诫勉或免职:

  (一)超过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办结的;

  (二)公务时间擅自离岗的;

  (三)态度恶劣,故意刁难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

  (四)不按规定登记首问负责事项的;

  (五)不按规定接待、指导、引导、协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办理有关事项的;

  (六)对把握不准或特别重大和紧急的事项,应当及时请示报告而不及时请示报告的;

  (七)应当当场办结而不当场办结的;

  (八)不一次性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的;

  (九)其他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情形的。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

  (一)主动赔礼道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已谅解的;

  (二)有效阻止不良后果发生的;

  (三)主动挽回损失的;

  (四)其他可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情形的。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

  (一)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予追究责任行为的;

  (二)干扰、阻挠责任追究调查、处理的;

  (三)打击、报复、陷害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调查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

  (四)拒不执行县监察机关依法作出的监察决定,或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县监察机关依法提出的监察建议的;

  (五)其他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情形的。

  第八条追究乡镇人民政府xx县级部门的行政责任,由县人民政府或县监察机关实施;追究机关和乡镇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由任免机关或县监察机关实施。

  追究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任免机关实施。

  第九条责任追究调查审结应当在15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经调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0日。处理决定作出后5日内,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实名投诉人、检举人或控告人。

  第十条受到责任追究的机关和人员,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责任追究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提起申诉。

  第十一条本制度所称告诫是指对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但不够纪律处分的人员,以书面形式进行批评教育的问责方式。

  第十二条其他违反行政效能规定,构成行政过错的行为,依照《xx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和《xx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处理。

  有第四条、第五条规定行为,构成违纪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县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优化发展环境,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xx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比照《xx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县属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及上述机关和组织的工作人员,适用本制度。

  县属其它机关、团体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有权投诉、检举、控告。

  县监察机关负责投诉、检举、控告的受理、查办、转办、交办等工作。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县级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限期整改,对分管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取消本地、本部门评优评先资格,对分管负责人予以告诫,并可责令主要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或后果的,对该部门、乡镇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分管负责人予以诫勉或免职,并可对主要负责人予以告诫或诫勉:

  (一)未按规定建立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并采取具体措施贯彻落实的;

  (二)不按规定承诺本部门、本乡镇办理事项时限的;

  (三)未按规定建立首问负责事项登记制度的;

  (四)服务窗口无人值班的;

  (五)工作人员态度恶劣,故意刁难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

  (六)不按规定编制并公布机关办理事项流程时限表的;

  (七)对重大或紧急事项,不按规定及时请示、上报并妥善处置的;

  (八)牵头部门不履行牵头职责,或配合部门不配合牵头部门工作造成工作延误的;

  (九)本地、本部门多次出现超时办结现象的;

  (十)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投诉、举报、控告不及时处理的;

  (十一)其他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情形的。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县级部门和乡镇的内设机构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直接责任人作出书面检查,并可对机构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取消该机构评优评先资格,对直接责任人予以告诫或限期调离工作岗位,并可责令机构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或予以告诫;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或后果的,对该机构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直接责任人予以诫勉或降职,并可对机构负责人予以诫勉或免职:

  (一)超过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办结的;

  (二)公务时间擅自离岗的;

  (三)态度恶劣,故意刁难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

  (四)不按规定登记首问负责事项的;

  (五)不按规定接待、指导、引导、协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办理有关事项的;

  (六)对把握不准或特别重大和紧急的事项,应当及时请示报告而不及时请示报告的;

  (七)应当当场办结而不当场办结的;

  (八)不一次性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的;

  (九)其他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情形的。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

  (一)主动赔礼道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已谅解的;

  (二)有效阻止不良后果发生的;

  (三)主动挽回损失的;

  (四)其他可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情形的。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

  (一)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予追究责任行为的;

  (二)干扰、阻挠责任追究调查、处理的;

  (三)打击、报复、陷害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调查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

  (四)拒不执行县监察机关依法作出的监察决定,或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县监察机关依法提出的监察建议的;

  (五)其他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情形的。

  第八条追究乡镇人民政府xx县级部门的行政责任,由县人民政府或县监察机关实施;追究机关和乡镇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由任免机关或县监察机关实施。

  追究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任免机关实施。

  第九条责任追究调查审结应当在15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经调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0日。处理决定作出后5日内,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实名投诉人、检举人或控告人。

  第十条受到责任追究的机关和人员,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责任追究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提起申诉。

  第十一条本制度所称告诫是指对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但不够纪律处分的人员,以书面形式进行批评教育的问责方式。

  第十二条其他违反行政效能规定,构成行政过错的行为,依照《xx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和《xx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处理。

  有第四条、第五条规定行为,构成违纪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县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内容

  • 论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的构建思路
  • 摘 要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国务院正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条例这一背景下,本文从行政法角度,对有关重大决策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地方性为主,中央缺失这一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制度的体系化.加快程序的法定化.追究责任的规范化.完善相应的配套化的构建思路. ...

  •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 为了规范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行为,提高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工作水平,促进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土资源部研究制定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并于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告.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关于印发<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

  • 甘肃省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81号 颁布时间:2011-6-11发文单位: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已经2011年5月27日省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刘伟平 二O一一年六月十一日 甘肃省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

  • 档案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 汶上县档案局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有效防范和及时纠正行政许可过错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局所有执法人员.违反行政 ...

  • 国土资源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 国土资源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全面.正确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明确行政执法责任,促进国土资源管理领域行政权力和对行政权力制约监督的公开化.透明化和阳光操作,规范.促进本局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根据<中华人 ...

  • 9责任追究制
  •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 为了有效地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规范管理渠道,严肃追究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以及安全事故的责任,保障职工生命.企业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司属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对安全隐患的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不到位,有失职. ...

  • 安全事故追究制度
  • 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就是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的一种制度. 一.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其直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造成这些直接原因的原因,即事故的间接原因,则大多是因为违反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技术规 ...

  • 三亚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 三亚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行政责任制,促使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恪尽职守.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和减少行政过错行为的发生,建立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行政办事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

  •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 安全生产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一.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其直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造成这些直接原因的原因,即事故的间接原因,则大多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