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上银行风险及有效控制研究

我国网上银行风险及有效控制研究

摘要: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电子商务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网上银行己经是银行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的手段,很多领域甚至已经超过传统了传统银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同时也使人们面临很大的风险。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较在运行机制、操作平台上大不相同,所以它除了会面临传统银行的常规风险外,还会遇到因为其虚拟交易等特点产生的特有的风险;由于安全对于网上银行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在网上银行面临众多风险的情况下,必须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网上银行业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首先界定了网上银行的基本概念,以及网上银行的种类。之后重点分析了网上银行的风险类型以及如何有效控制这些风险和有效控制网上银行的意义。接着分析了风险的成因和我国网上银行控制的现状和问题,最后对我国网上银行的风险控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网上银行 风险 有效控制

Risk of the Bank on the Net and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Research in China

Abstract:In this society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ctronic commerce has occupied a place.Online banking has been is a bank to provide the important means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ny areas have even more than the traditional traditional Banks, bring great 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fe, but also makes people face a greater risk.Internet banking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ank in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perating platform, so it is in addition to routine faces a traditional bank risk, also will encounter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virtual trading produce specific risk;Because safe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bank on the net, in the case of online Banks face many risks, must carry on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risk, guarantee online banking has very goo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the net.After analyzed the risk of the bank on the net type and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meaning of these risks and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bank on the net.Then analyzes the cause of the risk and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control of the bank on the net, finally to our country the bank on the net risk control are proposed.

Key words: Online Banking;Risk;Effective Control

目 录

一、网上银行及其风险控制理论 ........................................... 2

(一) 网上银行基本理论 ............................................... 2

(二)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基本理论 ..................................... 3

(三)网上银行的主要风险 ............................................ 4

(四)网上银行风险管理策略 .......................................... 5

二、 我国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现实分析 .................................... 7

(一)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一般描述 .................................... 7

(二)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下的网上银行风险的控制 ...................... 8

(三)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现状 ........................................ 9

(四)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0

三、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我国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建议 ........................ 11

(一)加强网上银行外部风险的控制 ................................... 11

(二)加强网上银行内部风险的控制 ................................... 12

参考文献 .............................................................. 14

一、网上银行及其风险控制理论

(一) 网上银行基本理论

1. 网上银行的定义

由于高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于各个行业尤其是银行业,致使网上银行产生并迅速扩散,其发展模式、标准等都还处于变化之中,现在对网上银行没有一个规范的定义。在此介绍几种国际上的定义:

美国货币监理署认为:“网上银行是指一些系统,利用这些系统,银行客户通过个人电脑或其他的智能化装置,进入银行账户,获得一般银行产品和服务信息”。美联储对网上银行的认为“网上银行是指利用互联网作为其产品、服务和信息的业务渠道,向其零售和公司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英国金融服务局定义网上银行是通过网络设备和其他电子手段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银行。

上述美英的定义属于广义的网上银行,是指在网络中拥有自立的网站,并为客户提供一定服务的特殊银行,这种服务可以是:(1)简单的银行交易;(2)一般的通信业务;(3)所有银行业务。尽管这种网站似乎仅仅是一种介绍信息的手段而不涉及具体的银行业务,但是这种广义的网上银行几乎包括了所有拥有网页的银行,英美、亚太一些国家的金融界普遍接受这种定义。

狭义的网上银行是指在互联网上发展一类或几类银行实质性业务的银行,这些业务包括上述的(1)简单的银行交易;(3)所有银行业务。但不包括一般的通信服务,一般都实行了传统银行的基本职能。欧洲央行、国际金融机构更喜欢采用这种定义。

根据以上表述,本文对网上银行定义如下:网上银行是指以因特网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载体,采用电子数据的形式,以互联网络而办理银行业务,提供方便快捷、具有充分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型银行。

2. 网上银行的分类

网上银行有两种发展模式:一是完全依赖于互联网的无形的电子银行,也叫“虚拟银行" 。所谓虚拟银行就是指没有实际的柜台作为支持的网上银行,这种网上银行基本上只有一个办公地址,没有没有营业网点也分支机构,运用国际互联网等高科技服务手段与客户建立联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以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为例,它成立于1995年10月,是在美国成立的第一家无营业网点的虚拟网上银行,它的营业厅就是网络页面,其银行的员工仅仅19人,负责的工作就是对网络的维修和管理。

另一种是在当前传统银行的根基上,利用互联网进行传统的银行业务,即传统银

行把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网上服务,实际上是传统银行服务在互联网上的进一步扩展,这是当前网上银行存在的主要形式,也是很多商业银行运用的网上银行发展模式。因此,实际上,我国还没有产生实质意义的网上银行,也就是“虚拟银行" ,国内现存的网上银行基本都属于第二种模式。

(二)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基本理论

1. 网上银行的风险定义

网上银行的风险作为风险的领域之一,实际上就是一种引起损失的可能性,但它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风险还有不全一样的。这是由于传统金融风险很多与技术没有多大关系,风险主要受人的行为及经济运行情况的影响。然而在网络里面,网上银行与技术有着密切相关,例如,由于网络上的金融活动是在开放的互联网基础之上建立的,网上银行的操作业务及大量的控制风险工作均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这把计算机网络系统至于网上银行的关键地位,从而使得全球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成为网上银行运行的最为重要的风险。

2. 网上银行的风险特征

正确认识网上银行风险的属性,对于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的预防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上银行是采用全球化的信息网络、连续的运作、产销直接的网上虚拟金融活动。这些特点决定了网上银行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具有与传统银行风险相同的特征,如:

(1)网上银行风险的客观性。对于网上金融机构来说,风险可大可小,但是一定是具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存在。网上金融只有在日常的资金流通过程中,通过正确地认识,预测和防范风险,尽量使风险接近于最小。

(2)网上银行风险的可控性。尽管网上银行风险具有一定客观性,但如果通过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控制措施,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以控制的。

(3)网上银行风险的不确定性。由于网上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风险在何时、何地发生,其发生的程度高低,是很难以事前全部把握的,所以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如一些难以抗拒的地震、雷击等自然灾害和停电、火灾等意外事故等都有可能造成主机工作或网络问题的不稳定,从而严重影响网上银行交易的安全,使网上金融机构产生操作风险。

(4)网上银行风险的扩散性。网上金融机构是由一个多边信用共同建立起来的信用网络作为融资中介。信用关系最开始的借贷通过这一中介网络后,不再具有相对应的关系,而是相互交织,相互联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金融风险都有可能引起全方位的金融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特别是网上银行风险所具有的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化的特征,使得网上银行风险的扩散更快,涉及范围更广、危害性更大。

(5)网上银行风险的高科技性。网上银行的风险制造者大都具有较高的科技知识

和手段,其中典型的代表是“黑客”。他们紧跟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而产生,不断地研究计算机网络知识,从而利用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技术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寻找网上银行系统中的不足之处,等待时机攻入银行的核心程序,通过一系列程序的篡改、向计算机系统输入非法指令等,窃取网上银行客户的资金,使客户遭受经济损失,给网上银行带来风险。

除此之外,网上银行风险和传统银行的风险的最大的不同,还表现在它的技术性上。这里所指技术性的风险是指,风险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风险的理念,其产生既依赖于市场价格的波动、经济运行状况、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依赖于软硬件配置和技术设备的可靠程度。 (三)网上银行的主要风险

网络技术是网上银行的根基,一些传统银行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网上银行同样具有。然而比较突出的风险就是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这三大风险,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的。

1.操作风险。

在网上银行操作系统中,其风险可能是由于网上银行系统设计不合理有漏洞而造成的风险,也可能是客户不规范的操作而导致的。这类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网络的安全性风险 。网络安全性风险包含很多种,经常发生的是受到黑客攻击、系统遭到病毒破坏、内部员工非法侵入风险。如蠕虫木马等病毒的侵入破坏,拒绝提供服务、网页被攻击、篡改等。

网上银行系统遭到黑客的攻击之后,网络银行的程序可能被随意删除和修改,窃取客户及银行的重要资料,还有可能用假身份进行非法的买卖转账;对于内部员工来说,由于在工作中有优势,可以轻易的得到客户的私人资料,或者挪用客户的资金。

(2)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风险 。造成网上银行潜在的损失的有:系统设计上的缺陷,硬件设施的落后;网络银行的外部供应商未能提供预期的技术,也会造成损失。

(3)内部员工的操作风险 。内部员工有两个方面的操作风险:一方面是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失误,或者是软件更新升级后员工的不熟悉的操作错误,给网络银行造成损失;另一方面是内部员工故意不遵守工作流程,联合外部人士进行金融诈骗,使银行遭受损失。

(4)客户误操作风险 。由于银行事先没有告诉客户有关的注意事项,客户很可能会进行不当操作的,或者是错误操作,此时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手段来管控操作,客户的交易就可能生效,使银行遭受损失。

2. 信誉风险

通常上说网上银行未能达到客户的需求,就会产生网上银行的信誉风险,其一般

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系统本身存在着技术缺陷,登录系统无法登录或者客户的账户信息被篡改或者受损,一旦消息传出去以后,客户就会争相进行交易,进一步就可能发生挤提挤兑行为;二是系统本存在很大的安全缺陷,黑客侵入系统或者系统遭到病毒入侵,会给网络系统造成很大的破坏,包括数据破坏,系统紊乱或损毁,会使很多客户失去对它的信任把资金转入到其他的网上银行;三是由于市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一家的产品服务出现问题,客户就会认为其他机构也是相同的情况,导致客户把资金挪走;四是有些人想要从中获取暴利,恶意的散布对网上银行不利的消息,导致有些不明真相的客户抽走资金。

实际上每种风险之间都是有关系的。单个风险的加大将会直接导致信誉风险的总体增强。同时,由于信誉风险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假如一家网上银行发生信誉风险,就会导致整个行业都产生信誉危机,不光影响网上银行的发展,也影响整个银行业的稳定。

3.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主要是因为对网上银行交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一旦发生交易事故或者纠纷时,没有明确解决问题的法律条文,致使受害方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权益受到侵犯。金融机构无法可依,使得网上银行无法遵守国家法律,具有很多潜在的风险,造成法律方面的纠纷,加上各国的情况不大一样,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法律风险。

4. 其他风险

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也会出现在网上银行交易中,但对于银行监管整体来说,这些风险相对网上银行于以上几种风险都是次要的,随着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跨国交易的数量也会大大增加,因此,网上银行还会面临跨国界风险。

(四)网上银行风险管理策略

传统商业银行风险一般是对周边环境、系统、运行步骤的管理。其管理环境中主要包括了银行的公司管理、内部监管、文化风险和风险控制策略;风险的管理系统包含董事会和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人员、风险控制部门和其他风险控制部门;风险运行步骤是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计量、风险的监测和风险化解四个步骤。网上银行和传统银行大体相似,但也有其自己的特点,以下是关于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流程。

1. 风险识别

传统商业银行首先要确定属于什么类型的风险,然后再分析导致风险的因素。比如说市场风险,那就要考虑市场风险的特点以及交易产品的特点。而网上银行的风险识别是在充分了解导致各项风险的因素的程度上,采用合适的手段和技术弄清楚网上银行业务产品流程和业务步骤中的存在的风险点,清楚这些风险点发生的可能性,对网上银行业务到底具有多大的影响。通过网上银行业务运行经验来说,对网上银行进

行风险识别时,一般应主要从法律、员工、客户、流程、技术五个最可能导致风险的方面进行分析。(见表1-1)

简单来说,风险识别的方法就是以业务处理步骤为主体,从业务处理步骤的主要环节和风险因素两个方面出发,进行二维的风险点描述。

2.风险计量

风险计量是指对确定出来的风险进行计算,主要就是计算风险的发生概率、影响大小和控制水平能力进行的分析,并明确应对风险措施。风险的计量分析是风险控制手段有效进行的基础。不同的银行风险采用不同的量化计算方法。现在市场风险的计量手段主要是用VaR 模型,其计算的方法有历史模拟法、方差一协方差法和蒙特卡洛法;信用风险的计量方法采用组合风险信用计量法;流动性风险的计量则运用流动性指标计算;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主要采用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网上银行由于发展时间有限,相应的风险可以参照上述的计量办法,并没有针对网上银行的风险计量方法,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

3.风险控制

银行风险的监管主要包括对风险的预防和风险的解决。网上银行风险的预防主要是对网上银行的运行过程进行控制检测,其监测的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要对可量化的主要风险指标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情况和运作进行监测,以确保风险在风险发生之前有所准备,及时有效的进行防范;第二是对网上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和定

量评估指标进行监测,从而进行有效管理。风险的防范看起来容易,但在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风险化解是指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用分离、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手段,更好的监管风险的过程。在化解风险的过程中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并不是能化解风险的手段都能使用。首先,风险管理的方法要符合预期的要求;其次,所运用的具体方法对应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并在收益成本的水平上保持有效性。

网上银行风险的有效监管不仅要求银行有较强的运行系统和高技术的工作人员,还要将控制风险过程中责任到人,不能存在模糊化的地方。

4.有效控制网上银行风险的重要性

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新考验。与传统的银行相比网上银行便捷的网上服务、虚拟的交易平台使得客户更易受到攻击。所以近年来网上银行诈骗案以及网上银行盗窃案等案例比比皆是,这不但使网银用户大大的失去对网银的信誉度以及给客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对整个金融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此外,以上的案件也会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映,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良影响。由于科技在一直进步,越来越普通的网上银行风险也时常发生,客户的资料很容易就会被不法分子盗取并利用客户信息来谋取利益,因此网上银行风险防范的加强势在必行。网上银行风险的控制不仅有利于保护企业以及个人的权益,也有利于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此外,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研究也有利于金融监管部门更有效的进行网上银行监督与管理,从而促进金融产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业的稳定。

二、我国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现实分析

(一)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一般描述

在1996年招商银行推出“网络银行”品牌“一网通”的概念之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也陆续开展网上银行业务。从网上银行的发展至今其主要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

(1)1996一1997的萌芽阶段: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处于摸索之中;

(2)1998—2002的起步阶段:各大银行不断推出网上银行业务;

(3)2003一2010的发展阶段:产品种类增加,服务水平增强

(4)2011年以后逐步走向成熟阶段:网上银行相关法律逐步完善;各大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开始稳步增长。据统计,2011年我国网上银行交易的总规模是813.3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48.5%,其中,个人网上银行的交易规模为174.4万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80.7%;企业网上银行的交易规模638.8万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43.5%。

(二)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下的网上银行风险的控制

模糊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综合运用的分析方法,它采用层次分析法将一个复杂问题用简单的两两比较形式导出。

1. 风险因素层次分析结构的计量

一般来讲层次结构分析图主要包含目标层和准则层。确定网上银行风险的层次结构分析图,首先要把研究的对象作为目标层即网上银行风险为目标层,其次是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作为准则层,本文中将网上银行的各种风险作为准则层。通过计算各风险指标的平均值,选取网上银行的风险中的技术风险、安全风险、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作为准则层的元素。

2.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构造

在建立了层次分析结构后,就确定了上下层次之下的隶属关系,然后可根据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和社会调查报告罩的数据,构造各层次元素的模糊判断矩阵。本文在因素间的两两比较判断时,没有采用三角模糊数来定量化,而是采用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来定量表示,从而得到模糊判断矩阵。为了使各元素问的相对重要程度得到定量描述,通常采用如表2—1九标度法给予数量标度。

表2—1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分析

根据社会调查问卷中所得出的六种风险的重要性指标结合表本2—1判断一种风险控制比另一种风险控制对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重要程度可以得到各风险间的重要程度的指标,其具体的关系如下表:

表3—1各风险间重要程度指标

注:x1、x2、x3、x4、x5、x6分别代表的是技术风险、安全风险、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

由表中数据即可得到模糊矩阵。再通过公式足

(i=i,2,⋯,n) .确定权重。 w i=(∑ij -1+n/2) ÷n(n一1) ,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风险在网上银行风险中所占的权重清楚的识别网上银行风险中需要重点注意防范的风险类型。所以在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这些风险作为控制防范的重点。从而使我国网上银行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现状

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从1996年开始,尽管中国人民银行非常重视网上银行的发展,但一直缺少这方面的规范的文件和法律法规。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依据当时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发布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中规范了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审批程序和市场准入原则。同时对中资、外资银行开设网上银行业务也进行了相关的规定。随后,在200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发布了《关于落实有关规定的通知》,该《通知》更加明确了网上银行的市场准入制度,同时也要加强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工作。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 成立以后,我国银行的监管职责也由人民银行转移至银监会,因此,网上银行风险的监管主要由银监会负责,公安部门和信息产业部等对其进行协助监管。2004年5月,银监会发布《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规程(试行) 》。在这份《规程》中指出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四个阶段程序,包括信息的收集与核实、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信息的反馈与使用、信息的归档与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非现场监管工作起到了监管作用。此外该《规程》对网上银行内部风险防控机制也出台了相关的指导原则,但《规程》并没有对网上银行的业务方面作出相关的规定。 2005年颁布的《电子签名法》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电子商务及网上银行的安全性管理已经做到了依法管控,以及2006年颁布的《电子支付指引》及《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法规意见稿都为更好的规范和监管我国的网上银行市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我国网上银行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 起步晚, 发展快, 但是相应的风险监管体系却没有得到完善。即使, 我国已经建立了对网上银行进行监管的相应法律, 却没有达到健

全与完善。从网上银行的技术方面来说, 我国的网上银行技术已经更加成熟, 多数银行都开展了网上银行的运营工作。网上银行风险控制问题, 也成为各家网上银行研究的关键性课题, 其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也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和健全。即使这样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流程中, 风险管理问题还是存在着部分问题。

(四)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到今天,我国网上银行己得到很好的发展,客户量和交易量不断上升,服务品种和业务也不断增多。伴随着网上银行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的控制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无论是在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层面,还是国家网上银行监管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风险控制在各个层面还有不完善的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上银行风险外部监管部门在意识上存在滞后性

在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中,我国在有关风险的控制的意识上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我国的风险控制主要是在风险发生之后对其进行管理,只有风险发生了以后,外部的监管部门才会对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强调监管的重要性。而且在监管的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计划性的监管,有具体的监管、针对性的措施较少,而且关于预见性的宏观调控在其过程中较少。

2.网上银行风险的相关法规、制度和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国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已经十多年,但关于网上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的还比较滞后。我国2001年出台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而这一《办法》已经不能适用于网上银行业的发展。2007年废止了该项《办法》。同年,银监办为促进网上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积极防范针对网上银行的不法行为,维护客户权益和商业银行发布了《关于做好网上银行风险管理和服务的通知》。但涉及到网上银行业务的一些特殊问题仍不能解决。另外,在相关法律方面也均未涉及网上银行业务,同时关于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法律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些方面存在严重的法律空白,这使得出现的网上银行纠纷、经济犯罪等现象无法可依。也更加助长了网络犯罪份子的犯罪行为。

3.网上银行的内控机制薄弱,风险控制能力较差

我国网上银行业务起步相对较晚,对其相关风险的认识也有待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对内控机制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从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来看,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完善,缺乏一套成熟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首先,我国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虽然都设有审计部门,但是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内部审计却基本存于形式。由于银行内控机制不完善,另外网上银行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般审计人员难以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审核。其次,银行内控机制中大多是对于事后控制的规定和业务控制,但

网上银行是基于虚拟的网络而开展业务的,风险大多发生在业务进行过程中,例如业务运作过程中密码控制不严、授权机制执行不力、软件控制功能薄弱等。所以更应该加强对其业务进行中的控制,否则,一旦发生风险,事前或事后控制很难防范和解决。其次,银行的内控机制没有足够的权威性和相对的独立性,这就很难确保对网上银行业务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我国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加强网上银行外部风险的控制

网上银行外部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国家层面的控制和监管。国家层面的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和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以政府为主体,为网上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充分运用政策手段,鼓励网上银行按健康的发展方向开展业务。在我国当代社会,要控制网上银行风险,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网上银行风险中经济法律制度的加强与控制

因为网上银行相关技术及业务在不断多样化发展,我国便要完善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法规,为网上银行稳定的发展提供一个明确、规范的法律环境。银行业相关的立法机关应该密切关注网上银行的发展动态,以及网上银行对经济、金融等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有针对性地出台与之相应的政策法规,维护网上银行的运营安全。

2.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信用制度,提升全社会的信用水平

因为网上银行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所以具有虚拟性,那么网上银行的交易将会随着其业务品种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个人和企业的信誉,这就决定了网上银行的健康发展一定要有一个优质的社会信用环境。

3. 建立我国现代化的金融监管体制

网上银行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的产生而孕育而生的。同时,它也伴随着这些技术的日益更新而不断改进。作为外部风险的监控者,如果想有效的控制网上银行的风险,想与监控对象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操作技术处于同一平台,那么只有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的更新监管技术和手段,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控。

(1)创新外部监管手段。因为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在经营管理模式、业务种类、产业组织、资产负债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变化,那么传统的监管手段可能对网上银行业务无法实施全面、高效的监管,所以作为金融监管当局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来不断适应金融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监管模式,但是,网上银行向客户提供的综合金融服务业务中一起涉及到了银行、证券、保险三个行业,并且交叉程度较深,监管边界模糊,监管职责难以划分。因此怎样充分整合各监管当局的资源,完善对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综合监控是即将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方的协调

和沟通。要求各个监管部门之间在监管体制及方式方法上进行沟通,要共享有关的信息资源,从而达到对网上银行业务全面的监管,通过互联网加强三方监管的合作,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定期通报有关网上银行的市场准入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及其网上银行业务的运行状况和风险状况,同时对网上银行高级管理层的相关处罚也要及时的沟通与通报,从而对网上银行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促进网上银行的健康长久发展。

(2)加强网上银行市场退出的监管。网上银行市场的退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利益主体及相关法律复杂。这样对相关的存款人、债权人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建议监管当局加大对网上银行的市场退出的监管。成立专门的网上银行市场准入监管部门、市场运作监管部门,同时也要成立专门的市场退出监管部门。以此确定网上银行在运营中所处的阶段,继而减少网上银行可能产生的风险。

(3)加大对监管人才的培养,提高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网上银行尽管具有虚拟交易的特点,但其业务的开展却也离不开人的操作和管理,同样也不能避免相应的操作危险,并且还会产生一系列的新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都是因相关技术性的人为操作而引起的。所以,要加强对网上银行相似这种风险的控制管理,不但要求银行内部加强对工作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而且要求外部的监控部门丰富检查的手段,以及提高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网上银行内部风险的控制

网上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网上银行自身在经营活动中对各种风险进行监控。另一方面是指网上银行的客户对各种风险的防范。在加强我国网上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方面要根据这两方面内容做到如下几点:

1. 强化网上银行的内部管理,从内控制度上降低风险

网上银行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交易的,交易的安全性主要依赖于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将风险的分析、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置于一个完整的管理体制中,从而建立一个符合银行实际情况的内部风险控制体制。在加强内控建设方面,首先需要严格的网上银行客户管理和业务操作控制方式。采取逐级管理的制度对网上银行客户管理系统、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并且要实施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规定网上银行各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每个部门的人员都应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工作;然后,要提高内部审查队伍的素质,改良和提高内部检查手段。监督各商业银行引进专业性的审计人员,同时培养在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加强对工作的监管审查。

2. 建立健全技术风险防范体系

银行在注重自身业务发展多样化的同时,也要警惕风险的发生,对于网上银行而言要增加对技术安全方面的投入,提高信息处理技术,确保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

建立完整的网上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制。为了有效的控制网上银行技术相关危险的发生,银行自身一方面要加大力度网上银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对相关业务的操作技术进行及时更新,在技术上保证网上银行免受病毒等方面的攻击,不断的运用新研发的技术保证网上银行安全、稳定的运行;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适合网上银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上不仅要重视专业技术,而且要关注网上银行技术员工的职业道德。全方面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水平。

3. 强化网上银行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为了避免网上银行中出现操作风险和网络安全,需要强化网上银行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因为网络技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监管当局无法进行预计未来,所以日常监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通过异地备份或双机备份、防火墙等安全技术来避免各种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然后强化网上银行内部的风险防御系统,设有对应的预警系统,当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时应给予提醒,同时防止银行内部不法员工偷取客户资金。最后要加强对软硬件设备的保养和检查,防止因为设备技术等原因产生风险。

参 考 文 献

[1]尹龙.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与监管问题的研究[J].北京:金融研究,2001,01

[2]李德.网络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北京: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04

[3]张强.论网络银行发展与金融监管的新问题[J].湖南:湖南大学学报,2001,06

[4]李德.国际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J].北京:会融参考,2001,06

[5]张建国,马敏.网络会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6

[6]于华庆.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会融出版社,2003,02

[7]卫铁林.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3,08

[8]尹龙.中国银行网上银行的发展与监管[J].北京:金融研究,2003,04

[9]赵亮.网络银行跨国活动的监管[J].湖南: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

[10]孙森.网络银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01

我国网上银行风险及有效控制研究

摘要: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电子商务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网上银行己经是银行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的手段,很多领域甚至已经超过传统了传统银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同时也使人们面临很大的风险。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较在运行机制、操作平台上大不相同,所以它除了会面临传统银行的常规风险外,还会遇到因为其虚拟交易等特点产生的特有的风险;由于安全对于网上银行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在网上银行面临众多风险的情况下,必须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网上银行业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首先界定了网上银行的基本概念,以及网上银行的种类。之后重点分析了网上银行的风险类型以及如何有效控制这些风险和有效控制网上银行的意义。接着分析了风险的成因和我国网上银行控制的现状和问题,最后对我国网上银行的风险控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网上银行 风险 有效控制

Risk of the Bank on the Net and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Research in China

Abstract:In this society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ctronic commerce has occupied a place.Online banking has been is a bank to provide the important means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ny areas have even more than the traditional traditional Banks, bring great 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fe, but also makes people face a greater risk.Internet banking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ank in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perating platform, so it is in addition to routine faces a traditional bank risk, also will encounter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virtual trading produce specific risk;Because safe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bank on the net, in the case of online Banks face many risks, must carry on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risk, guarantee online banking has very goo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the net.After analyzed the risk of the bank on the net type and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meaning of these risks and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bank on the net.Then analyzes the cause of the risk and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control of the bank on the net, finally to our country the bank on the net risk control are proposed.

Key words: Online Banking;Risk;Effective Control

目 录

一、网上银行及其风险控制理论 ........................................... 2

(一) 网上银行基本理论 ............................................... 2

(二)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基本理论 ..................................... 3

(三)网上银行的主要风险 ............................................ 4

(四)网上银行风险管理策略 .......................................... 5

二、 我国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现实分析 .................................... 7

(一)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一般描述 .................................... 7

(二)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下的网上银行风险的控制 ...................... 8

(三)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现状 ........................................ 9

(四)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0

三、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我国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建议 ........................ 11

(一)加强网上银行外部风险的控制 ................................... 11

(二)加强网上银行内部风险的控制 ................................... 12

参考文献 .............................................................. 14

一、网上银行及其风险控制理论

(一) 网上银行基本理论

1. 网上银行的定义

由于高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于各个行业尤其是银行业,致使网上银行产生并迅速扩散,其发展模式、标准等都还处于变化之中,现在对网上银行没有一个规范的定义。在此介绍几种国际上的定义:

美国货币监理署认为:“网上银行是指一些系统,利用这些系统,银行客户通过个人电脑或其他的智能化装置,进入银行账户,获得一般银行产品和服务信息”。美联储对网上银行的认为“网上银行是指利用互联网作为其产品、服务和信息的业务渠道,向其零售和公司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英国金融服务局定义网上银行是通过网络设备和其他电子手段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银行。

上述美英的定义属于广义的网上银行,是指在网络中拥有自立的网站,并为客户提供一定服务的特殊银行,这种服务可以是:(1)简单的银行交易;(2)一般的通信业务;(3)所有银行业务。尽管这种网站似乎仅仅是一种介绍信息的手段而不涉及具体的银行业务,但是这种广义的网上银行几乎包括了所有拥有网页的银行,英美、亚太一些国家的金融界普遍接受这种定义。

狭义的网上银行是指在互联网上发展一类或几类银行实质性业务的银行,这些业务包括上述的(1)简单的银行交易;(3)所有银行业务。但不包括一般的通信服务,一般都实行了传统银行的基本职能。欧洲央行、国际金融机构更喜欢采用这种定义。

根据以上表述,本文对网上银行定义如下:网上银行是指以因特网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载体,采用电子数据的形式,以互联网络而办理银行业务,提供方便快捷、具有充分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型银行。

2. 网上银行的分类

网上银行有两种发展模式:一是完全依赖于互联网的无形的电子银行,也叫“虚拟银行" 。所谓虚拟银行就是指没有实际的柜台作为支持的网上银行,这种网上银行基本上只有一个办公地址,没有没有营业网点也分支机构,运用国际互联网等高科技服务手段与客户建立联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以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为例,它成立于1995年10月,是在美国成立的第一家无营业网点的虚拟网上银行,它的营业厅就是网络页面,其银行的员工仅仅19人,负责的工作就是对网络的维修和管理。

另一种是在当前传统银行的根基上,利用互联网进行传统的银行业务,即传统银

行把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网上服务,实际上是传统银行服务在互联网上的进一步扩展,这是当前网上银行存在的主要形式,也是很多商业银行运用的网上银行发展模式。因此,实际上,我国还没有产生实质意义的网上银行,也就是“虚拟银行" ,国内现存的网上银行基本都属于第二种模式。

(二)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基本理论

1. 网上银行的风险定义

网上银行的风险作为风险的领域之一,实际上就是一种引起损失的可能性,但它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风险还有不全一样的。这是由于传统金融风险很多与技术没有多大关系,风险主要受人的行为及经济运行情况的影响。然而在网络里面,网上银行与技术有着密切相关,例如,由于网络上的金融活动是在开放的互联网基础之上建立的,网上银行的操作业务及大量的控制风险工作均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这把计算机网络系统至于网上银行的关键地位,从而使得全球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成为网上银行运行的最为重要的风险。

2. 网上银行的风险特征

正确认识网上银行风险的属性,对于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的预防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上银行是采用全球化的信息网络、连续的运作、产销直接的网上虚拟金融活动。这些特点决定了网上银行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具有与传统银行风险相同的特征,如:

(1)网上银行风险的客观性。对于网上金融机构来说,风险可大可小,但是一定是具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存在。网上金融只有在日常的资金流通过程中,通过正确地认识,预测和防范风险,尽量使风险接近于最小。

(2)网上银行风险的可控性。尽管网上银行风险具有一定客观性,但如果通过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控制措施,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以控制的。

(3)网上银行风险的不确定性。由于网上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风险在何时、何地发生,其发生的程度高低,是很难以事前全部把握的,所以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如一些难以抗拒的地震、雷击等自然灾害和停电、火灾等意外事故等都有可能造成主机工作或网络问题的不稳定,从而严重影响网上银行交易的安全,使网上金融机构产生操作风险。

(4)网上银行风险的扩散性。网上金融机构是由一个多边信用共同建立起来的信用网络作为融资中介。信用关系最开始的借贷通过这一中介网络后,不再具有相对应的关系,而是相互交织,相互联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金融风险都有可能引起全方位的金融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特别是网上银行风险所具有的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化的特征,使得网上银行风险的扩散更快,涉及范围更广、危害性更大。

(5)网上银行风险的高科技性。网上银行的风险制造者大都具有较高的科技知识

和手段,其中典型的代表是“黑客”。他们紧跟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而产生,不断地研究计算机网络知识,从而利用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技术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寻找网上银行系统中的不足之处,等待时机攻入银行的核心程序,通过一系列程序的篡改、向计算机系统输入非法指令等,窃取网上银行客户的资金,使客户遭受经济损失,给网上银行带来风险。

除此之外,网上银行风险和传统银行的风险的最大的不同,还表现在它的技术性上。这里所指技术性的风险是指,风险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风险的理念,其产生既依赖于市场价格的波动、经济运行状况、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依赖于软硬件配置和技术设备的可靠程度。 (三)网上银行的主要风险

网络技术是网上银行的根基,一些传统银行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网上银行同样具有。然而比较突出的风险就是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这三大风险,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的。

1.操作风险。

在网上银行操作系统中,其风险可能是由于网上银行系统设计不合理有漏洞而造成的风险,也可能是客户不规范的操作而导致的。这类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网络的安全性风险 。网络安全性风险包含很多种,经常发生的是受到黑客攻击、系统遭到病毒破坏、内部员工非法侵入风险。如蠕虫木马等病毒的侵入破坏,拒绝提供服务、网页被攻击、篡改等。

网上银行系统遭到黑客的攻击之后,网络银行的程序可能被随意删除和修改,窃取客户及银行的重要资料,还有可能用假身份进行非法的买卖转账;对于内部员工来说,由于在工作中有优势,可以轻易的得到客户的私人资料,或者挪用客户的资金。

(2)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风险 。造成网上银行潜在的损失的有:系统设计上的缺陷,硬件设施的落后;网络银行的外部供应商未能提供预期的技术,也会造成损失。

(3)内部员工的操作风险 。内部员工有两个方面的操作风险:一方面是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失误,或者是软件更新升级后员工的不熟悉的操作错误,给网络银行造成损失;另一方面是内部员工故意不遵守工作流程,联合外部人士进行金融诈骗,使银行遭受损失。

(4)客户误操作风险 。由于银行事先没有告诉客户有关的注意事项,客户很可能会进行不当操作的,或者是错误操作,此时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手段来管控操作,客户的交易就可能生效,使银行遭受损失。

2. 信誉风险

通常上说网上银行未能达到客户的需求,就会产生网上银行的信誉风险,其一般

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系统本身存在着技术缺陷,登录系统无法登录或者客户的账户信息被篡改或者受损,一旦消息传出去以后,客户就会争相进行交易,进一步就可能发生挤提挤兑行为;二是系统本存在很大的安全缺陷,黑客侵入系统或者系统遭到病毒入侵,会给网络系统造成很大的破坏,包括数据破坏,系统紊乱或损毁,会使很多客户失去对它的信任把资金转入到其他的网上银行;三是由于市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一家的产品服务出现问题,客户就会认为其他机构也是相同的情况,导致客户把资金挪走;四是有些人想要从中获取暴利,恶意的散布对网上银行不利的消息,导致有些不明真相的客户抽走资金。

实际上每种风险之间都是有关系的。单个风险的加大将会直接导致信誉风险的总体增强。同时,由于信誉风险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假如一家网上银行发生信誉风险,就会导致整个行业都产生信誉危机,不光影响网上银行的发展,也影响整个银行业的稳定。

3.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主要是因为对网上银行交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一旦发生交易事故或者纠纷时,没有明确解决问题的法律条文,致使受害方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权益受到侵犯。金融机构无法可依,使得网上银行无法遵守国家法律,具有很多潜在的风险,造成法律方面的纠纷,加上各国的情况不大一样,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法律风险。

4. 其他风险

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也会出现在网上银行交易中,但对于银行监管整体来说,这些风险相对网上银行于以上几种风险都是次要的,随着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跨国交易的数量也会大大增加,因此,网上银行还会面临跨国界风险。

(四)网上银行风险管理策略

传统商业银行风险一般是对周边环境、系统、运行步骤的管理。其管理环境中主要包括了银行的公司管理、内部监管、文化风险和风险控制策略;风险的管理系统包含董事会和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人员、风险控制部门和其他风险控制部门;风险运行步骤是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计量、风险的监测和风险化解四个步骤。网上银行和传统银行大体相似,但也有其自己的特点,以下是关于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流程。

1. 风险识别

传统商业银行首先要确定属于什么类型的风险,然后再分析导致风险的因素。比如说市场风险,那就要考虑市场风险的特点以及交易产品的特点。而网上银行的风险识别是在充分了解导致各项风险的因素的程度上,采用合适的手段和技术弄清楚网上银行业务产品流程和业务步骤中的存在的风险点,清楚这些风险点发生的可能性,对网上银行业务到底具有多大的影响。通过网上银行业务运行经验来说,对网上银行进

行风险识别时,一般应主要从法律、员工、客户、流程、技术五个最可能导致风险的方面进行分析。(见表1-1)

简单来说,风险识别的方法就是以业务处理步骤为主体,从业务处理步骤的主要环节和风险因素两个方面出发,进行二维的风险点描述。

2.风险计量

风险计量是指对确定出来的风险进行计算,主要就是计算风险的发生概率、影响大小和控制水平能力进行的分析,并明确应对风险措施。风险的计量分析是风险控制手段有效进行的基础。不同的银行风险采用不同的量化计算方法。现在市场风险的计量手段主要是用VaR 模型,其计算的方法有历史模拟法、方差一协方差法和蒙特卡洛法;信用风险的计量方法采用组合风险信用计量法;流动性风险的计量则运用流动性指标计算;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主要采用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网上银行由于发展时间有限,相应的风险可以参照上述的计量办法,并没有针对网上银行的风险计量方法,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

3.风险控制

银行风险的监管主要包括对风险的预防和风险的解决。网上银行风险的预防主要是对网上银行的运行过程进行控制检测,其监测的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要对可量化的主要风险指标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情况和运作进行监测,以确保风险在风险发生之前有所准备,及时有效的进行防范;第二是对网上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和定

量评估指标进行监测,从而进行有效管理。风险的防范看起来容易,但在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风险化解是指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用分离、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手段,更好的监管风险的过程。在化解风险的过程中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并不是能化解风险的手段都能使用。首先,风险管理的方法要符合预期的要求;其次,所运用的具体方法对应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并在收益成本的水平上保持有效性。

网上银行风险的有效监管不仅要求银行有较强的运行系统和高技术的工作人员,还要将控制风险过程中责任到人,不能存在模糊化的地方。

4.有效控制网上银行风险的重要性

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新考验。与传统的银行相比网上银行便捷的网上服务、虚拟的交易平台使得客户更易受到攻击。所以近年来网上银行诈骗案以及网上银行盗窃案等案例比比皆是,这不但使网银用户大大的失去对网银的信誉度以及给客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对整个金融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此外,以上的案件也会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映,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良影响。由于科技在一直进步,越来越普通的网上银行风险也时常发生,客户的资料很容易就会被不法分子盗取并利用客户信息来谋取利益,因此网上银行风险防范的加强势在必行。网上银行风险的控制不仅有利于保护企业以及个人的权益,也有利于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此外,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研究也有利于金融监管部门更有效的进行网上银行监督与管理,从而促进金融产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业的稳定。

二、我国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现实分析

(一)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一般描述

在1996年招商银行推出“网络银行”品牌“一网通”的概念之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也陆续开展网上银行业务。从网上银行的发展至今其主要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

(1)1996一1997的萌芽阶段: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处于摸索之中;

(2)1998—2002的起步阶段:各大银行不断推出网上银行业务;

(3)2003一2010的发展阶段:产品种类增加,服务水平增强

(4)2011年以后逐步走向成熟阶段:网上银行相关法律逐步完善;各大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开始稳步增长。据统计,2011年我国网上银行交易的总规模是813.3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48.5%,其中,个人网上银行的交易规模为174.4万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80.7%;企业网上银行的交易规模638.8万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43.5%。

(二)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下的网上银行风险的控制

模糊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综合运用的分析方法,它采用层次分析法将一个复杂问题用简单的两两比较形式导出。

1. 风险因素层次分析结构的计量

一般来讲层次结构分析图主要包含目标层和准则层。确定网上银行风险的层次结构分析图,首先要把研究的对象作为目标层即网上银行风险为目标层,其次是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作为准则层,本文中将网上银行的各种风险作为准则层。通过计算各风险指标的平均值,选取网上银行的风险中的技术风险、安全风险、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作为准则层的元素。

2.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构造

在建立了层次分析结构后,就确定了上下层次之下的隶属关系,然后可根据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和社会调查报告罩的数据,构造各层次元素的模糊判断矩阵。本文在因素间的两两比较判断时,没有采用三角模糊数来定量化,而是采用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来定量表示,从而得到模糊判断矩阵。为了使各元素问的相对重要程度得到定量描述,通常采用如表2—1九标度法给予数量标度。

表2—1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分析

根据社会调查问卷中所得出的六种风险的重要性指标结合表本2—1判断一种风险控制比另一种风险控制对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重要程度可以得到各风险间的重要程度的指标,其具体的关系如下表:

表3—1各风险间重要程度指标

注:x1、x2、x3、x4、x5、x6分别代表的是技术风险、安全风险、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

由表中数据即可得到模糊矩阵。再通过公式足

(i=i,2,⋯,n) .确定权重。 w i=(∑ij -1+n/2) ÷n(n一1) ,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风险在网上银行风险中所占的权重清楚的识别网上银行风险中需要重点注意防范的风险类型。所以在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这些风险作为控制防范的重点。从而使我国网上银行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现状

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从1996年开始,尽管中国人民银行非常重视网上银行的发展,但一直缺少这方面的规范的文件和法律法规。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依据当时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发布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中规范了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审批程序和市场准入原则。同时对中资、外资银行开设网上银行业务也进行了相关的规定。随后,在200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发布了《关于落实有关规定的通知》,该《通知》更加明确了网上银行的市场准入制度,同时也要加强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工作。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 成立以后,我国银行的监管职责也由人民银行转移至银监会,因此,网上银行风险的监管主要由银监会负责,公安部门和信息产业部等对其进行协助监管。2004年5月,银监会发布《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规程(试行) 》。在这份《规程》中指出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四个阶段程序,包括信息的收集与核实、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信息的反馈与使用、信息的归档与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非现场监管工作起到了监管作用。此外该《规程》对网上银行内部风险防控机制也出台了相关的指导原则,但《规程》并没有对网上银行的业务方面作出相关的规定。 2005年颁布的《电子签名法》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电子商务及网上银行的安全性管理已经做到了依法管控,以及2006年颁布的《电子支付指引》及《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法规意见稿都为更好的规范和监管我国的网上银行市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我国网上银行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 起步晚, 发展快, 但是相应的风险监管体系却没有得到完善。即使, 我国已经建立了对网上银行进行监管的相应法律, 却没有达到健

全与完善。从网上银行的技术方面来说, 我国的网上银行技术已经更加成熟, 多数银行都开展了网上银行的运营工作。网上银行风险控制问题, 也成为各家网上银行研究的关键性课题, 其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也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和健全。即使这样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流程中, 风险管理问题还是存在着部分问题。

(四)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到今天,我国网上银行己得到很好的发展,客户量和交易量不断上升,服务品种和业务也不断增多。伴随着网上银行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的控制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无论是在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层面,还是国家网上银行监管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风险控制在各个层面还有不完善的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上银行风险外部监管部门在意识上存在滞后性

在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中,我国在有关风险的控制的意识上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我国的风险控制主要是在风险发生之后对其进行管理,只有风险发生了以后,外部的监管部门才会对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强调监管的重要性。而且在监管的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计划性的监管,有具体的监管、针对性的措施较少,而且关于预见性的宏观调控在其过程中较少。

2.网上银行风险的相关法规、制度和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国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已经十多年,但关于网上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的还比较滞后。我国2001年出台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而这一《办法》已经不能适用于网上银行业的发展。2007年废止了该项《办法》。同年,银监办为促进网上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积极防范针对网上银行的不法行为,维护客户权益和商业银行发布了《关于做好网上银行风险管理和服务的通知》。但涉及到网上银行业务的一些特殊问题仍不能解决。另外,在相关法律方面也均未涉及网上银行业务,同时关于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法律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些方面存在严重的法律空白,这使得出现的网上银行纠纷、经济犯罪等现象无法可依。也更加助长了网络犯罪份子的犯罪行为。

3.网上银行的内控机制薄弱,风险控制能力较差

我国网上银行业务起步相对较晚,对其相关风险的认识也有待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对内控机制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从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来看,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完善,缺乏一套成熟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首先,我国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虽然都设有审计部门,但是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内部审计却基本存于形式。由于银行内控机制不完善,另外网上银行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般审计人员难以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审核。其次,银行内控机制中大多是对于事后控制的规定和业务控制,但

网上银行是基于虚拟的网络而开展业务的,风险大多发生在业务进行过程中,例如业务运作过程中密码控制不严、授权机制执行不力、软件控制功能薄弱等。所以更应该加强对其业务进行中的控制,否则,一旦发生风险,事前或事后控制很难防范和解决。其次,银行的内控机制没有足够的权威性和相对的独立性,这就很难确保对网上银行业务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我国网上银行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加强网上银行外部风险的控制

网上银行外部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国家层面的控制和监管。国家层面的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和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以政府为主体,为网上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充分运用政策手段,鼓励网上银行按健康的发展方向开展业务。在我国当代社会,要控制网上银行风险,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网上银行风险中经济法律制度的加强与控制

因为网上银行相关技术及业务在不断多样化发展,我国便要完善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法规,为网上银行稳定的发展提供一个明确、规范的法律环境。银行业相关的立法机关应该密切关注网上银行的发展动态,以及网上银行对经济、金融等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有针对性地出台与之相应的政策法规,维护网上银行的运营安全。

2.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信用制度,提升全社会的信用水平

因为网上银行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所以具有虚拟性,那么网上银行的交易将会随着其业务品种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个人和企业的信誉,这就决定了网上银行的健康发展一定要有一个优质的社会信用环境。

3. 建立我国现代化的金融监管体制

网上银行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的产生而孕育而生的。同时,它也伴随着这些技术的日益更新而不断改进。作为外部风险的监控者,如果想有效的控制网上银行的风险,想与监控对象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操作技术处于同一平台,那么只有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的更新监管技术和手段,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控。

(1)创新外部监管手段。因为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在经营管理模式、业务种类、产业组织、资产负债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变化,那么传统的监管手段可能对网上银行业务无法实施全面、高效的监管,所以作为金融监管当局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来不断适应金融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监管模式,但是,网上银行向客户提供的综合金融服务业务中一起涉及到了银行、证券、保险三个行业,并且交叉程度较深,监管边界模糊,监管职责难以划分。因此怎样充分整合各监管当局的资源,完善对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综合监控是即将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方的协调

和沟通。要求各个监管部门之间在监管体制及方式方法上进行沟通,要共享有关的信息资源,从而达到对网上银行业务全面的监管,通过互联网加强三方监管的合作,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定期通报有关网上银行的市场准入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及其网上银行业务的运行状况和风险状况,同时对网上银行高级管理层的相关处罚也要及时的沟通与通报,从而对网上银行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促进网上银行的健康长久发展。

(2)加强网上银行市场退出的监管。网上银行市场的退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利益主体及相关法律复杂。这样对相关的存款人、债权人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建议监管当局加大对网上银行的市场退出的监管。成立专门的网上银行市场准入监管部门、市场运作监管部门,同时也要成立专门的市场退出监管部门。以此确定网上银行在运营中所处的阶段,继而减少网上银行可能产生的风险。

(3)加大对监管人才的培养,提高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网上银行尽管具有虚拟交易的特点,但其业务的开展却也离不开人的操作和管理,同样也不能避免相应的操作危险,并且还会产生一系列的新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都是因相关技术性的人为操作而引起的。所以,要加强对网上银行相似这种风险的控制管理,不但要求银行内部加强对工作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而且要求外部的监控部门丰富检查的手段,以及提高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网上银行内部风险的控制

网上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网上银行自身在经营活动中对各种风险进行监控。另一方面是指网上银行的客户对各种风险的防范。在加强我国网上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方面要根据这两方面内容做到如下几点:

1. 强化网上银行的内部管理,从内控制度上降低风险

网上银行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交易的,交易的安全性主要依赖于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将风险的分析、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置于一个完整的管理体制中,从而建立一个符合银行实际情况的内部风险控制体制。在加强内控建设方面,首先需要严格的网上银行客户管理和业务操作控制方式。采取逐级管理的制度对网上银行客户管理系统、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并且要实施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规定网上银行各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每个部门的人员都应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工作;然后,要提高内部审查队伍的素质,改良和提高内部检查手段。监督各商业银行引进专业性的审计人员,同时培养在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加强对工作的监管审查。

2. 建立健全技术风险防范体系

银行在注重自身业务发展多样化的同时,也要警惕风险的发生,对于网上银行而言要增加对技术安全方面的投入,提高信息处理技术,确保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

建立完整的网上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制。为了有效的控制网上银行技术相关危险的发生,银行自身一方面要加大力度网上银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对相关业务的操作技术进行及时更新,在技术上保证网上银行免受病毒等方面的攻击,不断的运用新研发的技术保证网上银行安全、稳定的运行;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适合网上银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上不仅要重视专业技术,而且要关注网上银行技术员工的职业道德。全方面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水平。

3. 强化网上银行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为了避免网上银行中出现操作风险和网络安全,需要强化网上银行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因为网络技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监管当局无法进行预计未来,所以日常监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通过异地备份或双机备份、防火墙等安全技术来避免各种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然后强化网上银行内部的风险防御系统,设有对应的预警系统,当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时应给予提醒,同时防止银行内部不法员工偷取客户资金。最后要加强对软硬件设备的保养和检查,防止因为设备技术等原因产生风险。

参 考 文 献

[1]尹龙.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与监管问题的研究[J].北京:金融研究,2001,01

[2]李德.网络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北京: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04

[3]张强.论网络银行发展与金融监管的新问题[J].湖南:湖南大学学报,2001,06

[4]李德.国际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J].北京:会融参考,2001,06

[5]张建国,马敏.网络会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6

[6]于华庆.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会融出版社,2003,02

[7]卫铁林.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3,08

[8]尹龙.中国银行网上银行的发展与监管[J].北京:金融研究,2003,04

[9]赵亮.网络银行跨国活动的监管[J].湖南: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

[10]孙森.网络银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01


相关内容

  • 我国现代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摘要 我国现代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专 业:金融学 学 号:5400108016 学生姓名:简春红 指导教师:谌卫学 摘要 金融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地位,关系到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国民经济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 ...

  •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范畴下风险管理研究
  • 作者简介:杜聪聪(1991-),女,山东滕州人,广西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摘 要:商业银行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面临的内部以及外部风险更是逐步增加,本文梳理了银行风险控制的相关文献,并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基本 ...

  • 金融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安徽财经大学2010届金融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次贷危机"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2. QDII实施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3. QFII与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4. 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分析 5. 拨备.资本充足.存款保险制度与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 6. 成功推 ...

  • 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借鉴_张宏彦
  • 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借鉴 张宏彦1 刘志琳2 (1.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2.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摘要]本文对当前研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的现实意义做了一个大致的分析.对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成就进行了考察,从而借鉴西方商业银行长期经营 ...

  • 银行操作风险报告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报告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始于商业银行的诞生.但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却与其年龄极不相称.巴塞尔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它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称为商业 ...

  •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及风险防范
  • 本科生毕业论文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及风险防范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级 别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二0一 年 月 日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及风险防范 摘 要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存在着缺陷,授信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 ...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浅析
  • 摘要: 银行业作为现代金融业的中心,其安全性及稳定性十分重要.这些年以来,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不断的加快,银行所经营的业务涉及到的领域越来越广.规模持续的扩展,造成经营的复杂性的因素不断的增多.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棘手的操作的风险.从我国来看,最近这些年的,由于操作不利使得各种重大的案件发生的越来越多. ...

  •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加深,使得商业银行在金融活动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也是直接影响其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不断拓展.金融产品日趋复杂,风险发生的机率也越来越大,因而 ...

  • 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也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但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不断扩张的同时,个人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和漏洞也不断显现,这些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则会阻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