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信息化本质的思考

关于管理信息化本质的思考

本文试图解释这些问题,管理软件是什么?管理信息化的本质是什么?在网上查了查,似乎也没人从这个角度讲过,呵。本文的内容我在以前的售前生涯中讲过很多次,无论是对公司内部还是对外讲给客户。

但我发现,很多人,特别是新入行来搞信息化的人来说,还真的不太明白这最本质的东西。更不要说本来就很模糊的客户了。

这个,还要先从信息化的组成开始说起:

通常信息化要包括这五个方面:‘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人’,‘管理(目地)’

我们要先理解一下每部分究竞是干什么的:计算机的本质功能是信息的存储与计算,能在秒级时间内记录海量的数据或是推送出海量的信息数据。感谢当前手机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已经几乎可以相当于十年前的普通电脑了。如果往管理上靠一下,可支撑管理最基本的信息收集与存储并快速提取的功能。

网络的本质是扩大我们的交流半径,可以于千万里之间共享声音,图像,报表...等等,如果往管理上靠一下,就是可实现信息的对称与共享。细想一下,其实很多企业的问题恰恰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软件让我们把计算机和网络能利用起来。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就是把你想用的信息能快速地收集起来并且不管在哪,都能在你面前展现。特别是在3G网时代到来后,让我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入网络更方便了。

那么人在其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人是操作者,人是使用者,但是很遗憾,人在多数情况是被管理者,呵呵,只有少数人是管理者。同时,说难听点,人是计算机的外延,是计算机系统的一部。未来一定会有大部分人成为专职的数据录入人员。虽然未来的硬件智能化起来越高,但是估计录入数据这个活,短时间内还是要由人来完成。

那么管理是什么?这里的管理我们先不讲的太复杂,简单理解成‘需求者’的‘管理目地’就好了。计算机能辅助管理实现两个方面的目地,一是流程化管理,一是精细化管理。再往深了说一下,管理软件其实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企业战略先简单理解为企业的方向吧)。

为什么?让我先放一下这个问题,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软件

常见的管理软件的本质上可以分成四部分:一是单据、二是报表、三是打印、四是流程审核。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不管你的数据录入形式是什么,是通过某个外设自动采集的或是人敲入的,都可以认为是通过某种单据录入的。你将来查询时,也会是做为单据查询的。所以,我们把数据的入口可以都视为单据。

二是报表,报表可以包括单据录入的数据的再现或是组合展现,也可以通过再运算的方式或交叉提出关联数据来展现,以表格或是某种图形的方式来表达出来。

三是打印,很好理解,不管是单据或是报表,通常都是要打印出来的,呵呵,也许还要带上企业的LOGO。

四是流程审核。不同的企业,对于不同的单据或报表有不同的审核要求。且这些要求还会常常发生变化。比如最简单的报销单,可能今天要求财务总监先审然后到老总然后再到出纳。可能明天就要求出纳先审再到老总再到总监再到出纳...等等。没有对错,管理的不同目地而已。

回到前面说的问题,企业上管理软件是为了企业管理。因为有了软件,我们可以把管理的流程真正落实下去了,软件是个死物件。不会像人那样进行通融。当我们把管理流程固化到企业的软件中,要求企业人员都按这个流程办事(这话说的太烂了,呵呵)。从而达到流程化管理的目地。企业的流程化管理一定是一个先固化再优化再固化的一个循环。但是这个循环每转一次,企业的管理就上了一个台阶。

因为有了软件,我们的决策人员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从而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进来更多的决策。并且由于网络的支持,这个工作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

这些信息可能是老总一直想要但是没办法知道的。或是老总一直想控制但没办法去控制的。很简单,首先要看得到,然后才能管得了,再次是管得好。决策人看到种种问题后,提出管控结点,要求在某些环节由某些人来进行审核,或是某些环节由软件来决定是否通过等等。甚至这些环节要交由自已亲自来审核。同时也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够审核这些信息。

这个不断去深入发现问题,并且不断去解决的过程。由于有了计算机、网络、软件的支持方可进行,方可以去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细节,其实这就是精细化管理的思路。

回过头来再捋一次呵,计算机也好、网络或软件也好,最终都是为管理服务的。我们不能说我们的管理软件或是我们的管理信息化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我们可以说我们能辅助管理,能让管理者达到自已的管理目地,能让企业不断进行流程化精细化的管理工作。所有的这些硬件配合上管理软件,相当于给管理者一双眼晴与耳朵。让决策者从更深入的细节来完善管理工作。

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喻成人的话,管理者就相当于人的大脑。有了硬件支撑的管理软件相当遍布身体的神经,管理团队相当于中枢神经。常规的问题、比如心跳、呼吸、血液循环等交给中枢神经来处理。而人的日常活动,比如去谈恋爱等这样的系统工程。还要由大脑收集各种信息并下达指令来协调整个身体完成这个过程的。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视觉,收不到视觉信息,那他要如何去约会呢?可有了视觉信息,大脑走了神没有及时处理或是给出指令,那是会撞门上或是撞车上,就不能说神经系统工作不力了,呵呵

当然,这个神经系统也不只是为领导者服务的。在沟通层面上,与领导叫做向上沟通。同时,这个系统也为整个企业服务,让信息对称共享成为可能,为企业工作提高效率成为可能。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的《执行力》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管理中的人员、战略、营运这三大流程对于执行力的作用举足轻重,而有效沟通是执行力的保障。这也算从侧面来解决企业执行力的问题。

其实上面的整个探讨过程,逻辑还有很多不严密的地方,比如人,人的因素是复杂的。比如应该一个人进行采购价格审核时,这个人不按照管理规定来进行认真审核时。那么管理软件还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自然,录入人员录入不真实的管理数据,决策人员有了报表不去认真分析或是不及时给出决策意见时。

最后还是要由本质说一下信息化的好处的。这个也是个比较重要的话题。 1,由于信息化中有强大的存储与计算功能,由于有了快速给出报表的可能。所以,信息化最常说的好处就是工作效率高。软件可以把一个月的工作在几秒内完成。这也是我们做任何信息化,不管是人力的,OA的或是财务的,都常常要提

的一点。而且由于网络的日益发达,可以说是效率相当的高。为领导们运筹帷幄,于方寸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在Ipad上看到公司的报表随时做出决策)。

2,为管理者打造出管理的神经中枢与遍布全公司的神经系统,快速了解问题,快速解决与处理问题。

3,解决执行力的问题。把企业流程纳入软件中后,让流程管理落到实处,让企业得到真正的执行。辅助企业不断进行流程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工作。

4,提供优秀管理经验的复制与输送。结合了多个用户管理经验而形成的最佳应用实践是很有力度和价值的。

5,整个信息化的价值不仅在于效率或是管理的辅助等等。信息化是有价值。不管是我本人在甲方工作时或是在用友工作。一直不承认软件的价值就是功能本身。我一直认为,软件的价值在于为管理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如果解决的这个问题值100万,那么50万的软件就是合理的,我们的工作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也是可以理直气壮去大声叫卖的。

本文仅以撇出个砖头吧,希望大家多指正补充,以促成共同成长。

关于管理信息化本质的思考

本文试图解释这些问题,管理软件是什么?管理信息化的本质是什么?在网上查了查,似乎也没人从这个角度讲过,呵。本文的内容我在以前的售前生涯中讲过很多次,无论是对公司内部还是对外讲给客户。

但我发现,很多人,特别是新入行来搞信息化的人来说,还真的不太明白这最本质的东西。更不要说本来就很模糊的客户了。

这个,还要先从信息化的组成开始说起:

通常信息化要包括这五个方面:‘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人’,‘管理(目地)’

我们要先理解一下每部分究竞是干什么的:计算机的本质功能是信息的存储与计算,能在秒级时间内记录海量的数据或是推送出海量的信息数据。感谢当前手机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已经几乎可以相当于十年前的普通电脑了。如果往管理上靠一下,可支撑管理最基本的信息收集与存储并快速提取的功能。

网络的本质是扩大我们的交流半径,可以于千万里之间共享声音,图像,报表...等等,如果往管理上靠一下,就是可实现信息的对称与共享。细想一下,其实很多企业的问题恰恰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软件让我们把计算机和网络能利用起来。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就是把你想用的信息能快速地收集起来并且不管在哪,都能在你面前展现。特别是在3G网时代到来后,让我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入网络更方便了。

那么人在其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人是操作者,人是使用者,但是很遗憾,人在多数情况是被管理者,呵呵,只有少数人是管理者。同时,说难听点,人是计算机的外延,是计算机系统的一部。未来一定会有大部分人成为专职的数据录入人员。虽然未来的硬件智能化起来越高,但是估计录入数据这个活,短时间内还是要由人来完成。

那么管理是什么?这里的管理我们先不讲的太复杂,简单理解成‘需求者’的‘管理目地’就好了。计算机能辅助管理实现两个方面的目地,一是流程化管理,一是精细化管理。再往深了说一下,管理软件其实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企业战略先简单理解为企业的方向吧)。

为什么?让我先放一下这个问题,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软件

常见的管理软件的本质上可以分成四部分:一是单据、二是报表、三是打印、四是流程审核。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不管你的数据录入形式是什么,是通过某个外设自动采集的或是人敲入的,都可以认为是通过某种单据录入的。你将来查询时,也会是做为单据查询的。所以,我们把数据的入口可以都视为单据。

二是报表,报表可以包括单据录入的数据的再现或是组合展现,也可以通过再运算的方式或交叉提出关联数据来展现,以表格或是某种图形的方式来表达出来。

三是打印,很好理解,不管是单据或是报表,通常都是要打印出来的,呵呵,也许还要带上企业的LOGO。

四是流程审核。不同的企业,对于不同的单据或报表有不同的审核要求。且这些要求还会常常发生变化。比如最简单的报销单,可能今天要求财务总监先审然后到老总然后再到出纳。可能明天就要求出纳先审再到老总再到总监再到出纳...等等。没有对错,管理的不同目地而已。

回到前面说的问题,企业上管理软件是为了企业管理。因为有了软件,我们可以把管理的流程真正落实下去了,软件是个死物件。不会像人那样进行通融。当我们把管理流程固化到企业的软件中,要求企业人员都按这个流程办事(这话说的太烂了,呵呵)。从而达到流程化管理的目地。企业的流程化管理一定是一个先固化再优化再固化的一个循环。但是这个循环每转一次,企业的管理就上了一个台阶。

因为有了软件,我们的决策人员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从而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进来更多的决策。并且由于网络的支持,这个工作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

这些信息可能是老总一直想要但是没办法知道的。或是老总一直想控制但没办法去控制的。很简单,首先要看得到,然后才能管得了,再次是管得好。决策人看到种种问题后,提出管控结点,要求在某些环节由某些人来进行审核,或是某些环节由软件来决定是否通过等等。甚至这些环节要交由自已亲自来审核。同时也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够审核这些信息。

这个不断去深入发现问题,并且不断去解决的过程。由于有了计算机、网络、软件的支持方可进行,方可以去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细节,其实这就是精细化管理的思路。

回过头来再捋一次呵,计算机也好、网络或软件也好,最终都是为管理服务的。我们不能说我们的管理软件或是我们的管理信息化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我们可以说我们能辅助管理,能让管理者达到自已的管理目地,能让企业不断进行流程化精细化的管理工作。所有的这些硬件配合上管理软件,相当于给管理者一双眼晴与耳朵。让决策者从更深入的细节来完善管理工作。

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喻成人的话,管理者就相当于人的大脑。有了硬件支撑的管理软件相当遍布身体的神经,管理团队相当于中枢神经。常规的问题、比如心跳、呼吸、血液循环等交给中枢神经来处理。而人的日常活动,比如去谈恋爱等这样的系统工程。还要由大脑收集各种信息并下达指令来协调整个身体完成这个过程的。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视觉,收不到视觉信息,那他要如何去约会呢?可有了视觉信息,大脑走了神没有及时处理或是给出指令,那是会撞门上或是撞车上,就不能说神经系统工作不力了,呵呵

当然,这个神经系统也不只是为领导者服务的。在沟通层面上,与领导叫做向上沟通。同时,这个系统也为整个企业服务,让信息对称共享成为可能,为企业工作提高效率成为可能。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的《执行力》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管理中的人员、战略、营运这三大流程对于执行力的作用举足轻重,而有效沟通是执行力的保障。这也算从侧面来解决企业执行力的问题。

其实上面的整个探讨过程,逻辑还有很多不严密的地方,比如人,人的因素是复杂的。比如应该一个人进行采购价格审核时,这个人不按照管理规定来进行认真审核时。那么管理软件还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自然,录入人员录入不真实的管理数据,决策人员有了报表不去认真分析或是不及时给出决策意见时。

最后还是要由本质说一下信息化的好处的。这个也是个比较重要的话题。 1,由于信息化中有强大的存储与计算功能,由于有了快速给出报表的可能。所以,信息化最常说的好处就是工作效率高。软件可以把一个月的工作在几秒内完成。这也是我们做任何信息化,不管是人力的,OA的或是财务的,都常常要提

的一点。而且由于网络的日益发达,可以说是效率相当的高。为领导们运筹帷幄,于方寸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在Ipad上看到公司的报表随时做出决策)。

2,为管理者打造出管理的神经中枢与遍布全公司的神经系统,快速了解问题,快速解决与处理问题。

3,解决执行力的问题。把企业流程纳入软件中后,让流程管理落到实处,让企业得到真正的执行。辅助企业不断进行流程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工作。

4,提供优秀管理经验的复制与输送。结合了多个用户管理经验而形成的最佳应用实践是很有力度和价值的。

5,整个信息化的价值不仅在于效率或是管理的辅助等等。信息化是有价值。不管是我本人在甲方工作时或是在用友工作。一直不承认软件的价值就是功能本身。我一直认为,软件的价值在于为管理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如果解决的这个问题值100万,那么50万的软件就是合理的,我们的工作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也是可以理直气壮去大声叫卖的。

本文仅以撇出个砖头吧,希望大家多指正补充,以促成共同成长。


相关内容

  • 关于_会计信息质量特征_的思考
  • 魏晓卓吴君民盛永祥: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思考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思考* 魏晓卓吴君民盛永祥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常互相以&quo ...

  • 关于会计的哲学思考
  • □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关于会计的哲学思考 李相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211101) [摘要]本文运用哲学原理,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阐述了会计和会计学科的本质属性及其深刻内涵,以为科学地运用会计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会计哲学一.本体论解析 大凡论述某个学科以及某种现象的最终依 ...

  • 安全发展必须三位一体
  • 安全发展必须三位一体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王继明 时间:2011-11-22 08:54 阅读: 27次 神华集团公司政治本质安全体系试点试运行工作在神东已经开展将近一年,遵照集团公司党组的要求,神东在试点试运行过程中努力将政治本安体系与生产本安.经济本安体系融合在一起,三位一体共同推动,取得了初 ...

  •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会计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会计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会计 1.论会计本质 2.会计职能问题研究 3.论会计目标 4.会计要素的确认问题 5.会计计量探讨 6.浅谈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7.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研究 8.也谈会计恒等式的作用 9.对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探讨 10.论会计本质.职能.目标 ...

  • 会计本质和职能
  • 摘要:会计本质与职能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会计本质和职能的问题,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探讨会计本质到底是什么,会计又具有哪些职能.现代会计具有将经济.技术.管理.控制.责任等融为一体的本质特征,随之产生的会计职能也在原有的反应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上得到扩展.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认 ...

  • 教育学讲义(考研专用)
  • 专题一:教育学原理的性质.对象和范畴 阅读书目: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叶 澜:<教育概论> <中国教育科学年度发展报告>(2001)-教育学原理篇与教育哲学篇 <中国教育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周浩波:<教育 ...

  • 中层的角色定位
  • 中层的角色认知 名言:成功的人永不放弃,放弃的人永不成功 在你没有成为管理者之前,你的成功主要和自己有关 在你成为管理者之后,你的成功却主要和别人有关 调查显示:经理人需要的九种技能:角色认知.时间管理.沟通.目标管理.激励.绩效评估.领导.授权.团队开发,本讲主要是讲角色的问题. 角色认知的思维及 ...

  • 解决方案分析电商营销特性比拼1
  • 线上营销手段的多样化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热潮而来,商家的降价.媒体广告投放.终端推广等手段层出不穷,不同的营销方式也会给电商带来不同的利弊,在本次课堂中,真爱网商运营总监符剑新就将具体分析部分电商营销特性. 原子弹:降价 现代商战中,降价是最能见成效的武器,但也是最容易失控的一种营销方式.就其危险性 ...

  • 影像传播的认识论思考
  • XUESHUYUANDI 学术园地学习月刊 影像传播的认识论思考 ◆石宏伟范欣欣 何,是值得商榷的.19世纪起,理性主义开始衰退,非理性主义思潮崛起.非理性主义认为,传统的科学理性远不足以认识整个世界,尤其不足以认识人类无限丰富复杂的精神文化世界.尼采呼求以 一.关于影像能否揭示世界 感性的审美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