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精灵的述说

  不管是一棵树、一种植物、一只动物,或其他什么有生命的东西,只要它活过亿年,那么它就是这个物种的精灵。      真正石林      中国辽宁的西部,上亿年前,肯定不叫这个名字,肯定也没有名字。然而就在这个无名之地,在任意的一片草地或一条路上,都恣意地开放着各色的花朵,路两旁一定是茂密的森林。或者是没有路的,有的只是绿色,只是生命:植物的、动物的。它们早就失去了呼吸以静止的形式出现,这种现象,在1500年前被宋代大科学家沈括定名为“悉化为石”。   曾去过昆明,曾为那里的石林赞叹。今天又站在另一片石林中,心里又升起另一番赞叹。在辽宁朝阳的北票,在一片树林掩映下我蓦然发现了它们的踪迹。作为生命它们已停止了生长,而作为曾经的生灵它们依旧活在世上。它们不动不摇地站立着,像一条条辽西汉子:伟岸、倔强、孤傲,不动声色。   那是一棵树,那是一条林带,那是一片森林,黄褐色的,乳白色的,你可能还会发现它们与生长着的树的区别,只是不同的颜色,但有着相同的本质,这种本质历经岁月而没有丝毫改变。镌刻着充满生机的年轮和纹理,记录着洪荒远古的血脉和故事。   人不能拒绝朋友,人最早的朋友应该是树,而且人与树应该是永远的朋友。自从有人类出现,人与树木就朝夕相处。人最早是居住在树上的。人是否受到树的启发而直立?人类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直立行走的,而树木也是高于草本植物而挺拔直立的。他们的区别在于树固定一置,而人则四处流浪。人和树木都有“枝干”和“肢体”。人用肢体表达意愿,而树则用肢体表达茁壮。直至今天我们仍然被树木包围着,从居住的房屋,到使用的家俱,还有办公用的纸张等等等等,树木至少给人类提供了五千种产品及日用品。还有木牛流马,钻木取火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承传。   而站立在这里的树们,它不高,最高的有两米吗?再高一点的是人为的连接,最矮的也有一米吧,还有半米的或者更矮一点的。树种有松,有柏,更有杨,还有其他判断不出的。粗的需要两个人搂抱才能合围,细的也要一个成年人才行。这里的树都没有树皮及枝、叶等细枝末节,但岁月压不住生长,最早出现的树木,从起源、发展、演化至今,大约经历了1.5-3亿多年。   从我光顾它的那一刻起,我感觉阳光静默着从生长的树的缝隙里照进来,把金色的斑驳撒在它的身上,然后它释放出耀眼的光芒。从它一圈圈年轮中我似乎听到了它因生长而发出拔节的声响,或纵或横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审视,都能看到它特别的壮观与惊喜,还有一点可能就是遗憾与无奈,那是对时空的感悟与感慨。   这是一片沉寂的森林。风,吹过;雨,打过。它们再也不会发出叶子拍手枝条摇曳的声音。   我们欣赏的或者说凭吊的,也许就是我们自己。      飞翔着走进历史      飞翔是鸟的本能,也是它最美丽的精神装饰。如今的这只鸟从容地冲破时空,活过又死去,死去又复苏,为她美丽的梦想顽强地飞翔着。   历史博大精深,不是什么都可以在它哪儿占一席之地。而能够占一席之地的也不必都是些庞然大物,像人类的朋友――鸟。她就是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进入历史,并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一袭矫健的。   她的翅膀衬托着碧蓝的天空和天空中飘逸的白云。忽一日,她和她赖以生存的精灵们一起消失。那仅仅是一瞬,就是那一瞬,她把美丽的羽毛留给了艳阳和风霜,把展翅的姿态交给了泥土;就是那一瞬,从她的双目中透出一股强烈的生存意识:巢中还有安静待哺的雏儿,异域的风光还没有亲历。然而她还是死了,但她却在死亡中获得了永生,从而永生构成了不朽。她躯体里依旧闪现着飞翔的灵魂。她属于天空,属于我们现今的世界,她演义着鸟类的生死,改写着鸟类始祖的记录。她一次又一次地震惊了世界。这是她的歌声,而她的歌声总是传得最远,也最嘹亮,最悠扬。因为天空是她的舞台,她的舞台没有边界,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她们振翅掠过的声动,因而她成为和平的使者,为世界各地衔去橄榄枝,否则历史怎会摒住呼吸倾听她们如诗的歌唱。   千年一梦,梦醒时分她依然用自己优美的体态向世人昭示:鸟类是现生生物中最为繁盛的庞大家族,是爬行动物中发展得最为成功的类群。它们广泛分布于世界不同的地理区域和生态区域。旷野的鹰鹫,院中的鸡鸭,南极的企鹅,北国的丹顶鹤……无数的它们今天仍与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蓝天下。   是啊,她还在飞翔着,尽管她的翅膀没有鼓动并已经定格,但时间和空间从不休息,也没有尽头。一切都是静悄悄的,连同大地和云朵。透过寂静,人们都在执著地倾听,用上亿年的光阴和专注注视着她悬在空中的姿态,为她最后给人类留下的精神振奋。      花语      世界上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都有自己表达的方式。   据说每个人死后都会变成一种植物,因为在每个人的坟前或墓地都会生长出至少一株开花的植物。她们从不声张,只是借助微风默默无语地向人们点头或摇头。她们也不行走,一直立在那里,为墓中人守候,或者向活着的人阐释:我就是墓中灵魂。   充满生机的土地都是由植物来营造的,色彩缤纷的世界也都是由花草装扮的。陆地上,水底下,都有无数棵植物的生灵述说着前生今世。   “第一朵花开何处?”   开在辽西的朝阳。在这儿你会看到这朵花的根茎是如何在风中摇曳的,就在她们片刻的摇曳中我们感悟:她们之间的每一株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生命的个体。她们在阳光下绽放着希望,同时表达着喜悦与忧伤。她曾经被达尔文称为“讨厌之谜”。1998年,科学家在北票发现了距今1.45亿年的世界上最早的花――辽宁古果。这一发现把被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500-2000万年。于是这里鲜花盛开,芳香四溢。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有生必有死,然而还有死后余生。世上大凡是这样:在什么地方消失了什么,在什么地方就会重现什么,何况是世界上美丽的天使。是哪一天,寻求美丽的人偶然拾到了一枝开在石片上的花朵。其实这种获得并不偶然,是积累与探索的结晶。于是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踏上开满鲜花的领地。而这些花们像位高高在上俯视尘圜不轻易露面的神秘女神,一旦揭去面纱,便以锻造的永恒的姿态,以盛开,以芳香,以魅力,以质朴,粲然展开。   她活着的时候无法行走,站定在自己的位置上,保持着自有的姿态。因为个体的生命千差万别,但她们在活着的时候肯定在微风中呢喃过,倾诉过,只是死后仍立于原地,她们不会说话,只用亘古的姿态向人展示,人们读懂了她们无声的语言,为此,心怀深深的敬畏与敬仰。   作为一种花草,比起河流、山脉,一个动物或者人,植物的消失轻而易举:刚学会走路的稚子,一脚踏上了比她还柔弱的小草,这株小草便消失了;爱人传递一枝玫瑰,这枝玫瑰也就脱离了母体,尽管她们有千万条不满意的理由,毁灭植物最容易。然而最容易毁灭的东西再生的能力往往最强。枝叶、花朵、果实向天开放,自由自在,根却深扎土里,显示着无比的坚强,向着它的肢体输送着养分和养料,并在生命的最终时刻获得平等。      生命的风景      恐龙的灭绝使现代人产生了种种设想和反思,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话题。2004年5月中旬,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播放了外国和中国科学家在中国的沙漠地区跟踪波斑鸨,并在捕捉到的波斑鸨身上装置了一种卫星跟踪器,以便掌握波斑鸨的行走路线,更好地保护这种濒临灭绝的鸟类。看来这个世界上,不仅人与人有亲缘关系,人与动物之间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亲缘关系。不然生物中有一个物种的消失,生物链就会破损,乃至断裂。   人和动物分不开。人面狮身,讲的是一个神话故事,美人鱼讲的是另一个神话故事,这些都是人与动物亲缘很好的注释。   鱼类是现今种类最多的脊椎动物,大约有21700多种,约占所有脊椎动物总和的一半多。在朝阳挖掘出最多的是狼鳍鱼化石,是目前中国已知最原始的真骨鱼类。被挖掘出来的还有鲟鱼。“万物有生也有灭”,这不是科学家一个人的忧郁。恐龙家族曾经是那么地强盛,统治地球约1.6亿年,但最后还是在白垩纪末灭绝,以狼鳍鱼类为代表的辽西古鱼群当然也不会例外。但当今天她们从历史的流沙中游移出来时,虽然离开了水的滋润,但她们还是那样轻灵与自信,眼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并将这种光芒永远光亮地闪烁下去。她们总是把自己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她们总是看不够周围美好的世界,面对这样一双眼睛,人们开始失语,无法与其交流。   这条鱼死了,被河床的变形挤压而死。她是在自由自在行进的过程中突然死去的,事前没有一点征兆,也没能和她的孩子及亲人们对话,她不无遗憾,嘴张着,似乎有话要说,也似乎在呼喊,告诉她的孩子们:别过来,这儿危险。也可能她的话都没有说完,就和她的孩子们一起压在了水底。她还有许多的心愿没有完成,但她并不遗憾,因她死的既悲壮又美丽,活着的时候是一条生命,死后却变成了两个,并且灵魂复活,以同样的姿势,同样的心情。   鱼是最具生命力的,即使一条河流干涸了,干涸了上千上亿年,临死前的鱼会把她的希望寄托,鱼籽被撒向陆地,就在陆地上生存,等待生命的再次降临。她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空气湿润了,陆地有了积水,这些鱼籽便有了适合生存的空间和温度,她们以最快的速度繁衍并向世界昭示:我们是不会灭绝的物种,动物大会我们更不会缺席,并且会以其自身的形状与方式重现。面对一条鱼,你必须佩服它们的勇气和耐心。   这是一个让人亢奋的地方,置身其中,你会感觉路上的鲜花正娇艳地盛开着,茂密的森林正茁壮地生长着,水中的鱼儿在轻快地游弋着,天空下的鸟儿正煽动着双翅自由地飞翔着……我们眼前的景象以生命辉煌的形式出现并存入记忆,它们以它们自己永恒的姿态构成了今天人们激动人心的美学情感。

  不管是一棵树、一种植物、一只动物,或其他什么有生命的东西,只要它活过亿年,那么它就是这个物种的精灵。      真正石林      中国辽宁的西部,上亿年前,肯定不叫这个名字,肯定也没有名字。然而就在这个无名之地,在任意的一片草地或一条路上,都恣意地开放着各色的花朵,路两旁一定是茂密的森林。或者是没有路的,有的只是绿色,只是生命:植物的、动物的。它们早就失去了呼吸以静止的形式出现,这种现象,在1500年前被宋代大科学家沈括定名为“悉化为石”。   曾去过昆明,曾为那里的石林赞叹。今天又站在另一片石林中,心里又升起另一番赞叹。在辽宁朝阳的北票,在一片树林掩映下我蓦然发现了它们的踪迹。作为生命它们已停止了生长,而作为曾经的生灵它们依旧活在世上。它们不动不摇地站立着,像一条条辽西汉子:伟岸、倔强、孤傲,不动声色。   那是一棵树,那是一条林带,那是一片森林,黄褐色的,乳白色的,你可能还会发现它们与生长着的树的区别,只是不同的颜色,但有着相同的本质,这种本质历经岁月而没有丝毫改变。镌刻着充满生机的年轮和纹理,记录着洪荒远古的血脉和故事。   人不能拒绝朋友,人最早的朋友应该是树,而且人与树应该是永远的朋友。自从有人类出现,人与树木就朝夕相处。人最早是居住在树上的。人是否受到树的启发而直立?人类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直立行走的,而树木也是高于草本植物而挺拔直立的。他们的区别在于树固定一置,而人则四处流浪。人和树木都有“枝干”和“肢体”。人用肢体表达意愿,而树则用肢体表达茁壮。直至今天我们仍然被树木包围着,从居住的房屋,到使用的家俱,还有办公用的纸张等等等等,树木至少给人类提供了五千种产品及日用品。还有木牛流马,钻木取火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承传。   而站立在这里的树们,它不高,最高的有两米吗?再高一点的是人为的连接,最矮的也有一米吧,还有半米的或者更矮一点的。树种有松,有柏,更有杨,还有其他判断不出的。粗的需要两个人搂抱才能合围,细的也要一个成年人才行。这里的树都没有树皮及枝、叶等细枝末节,但岁月压不住生长,最早出现的树木,从起源、发展、演化至今,大约经历了1.5-3亿多年。   从我光顾它的那一刻起,我感觉阳光静默着从生长的树的缝隙里照进来,把金色的斑驳撒在它的身上,然后它释放出耀眼的光芒。从它一圈圈年轮中我似乎听到了它因生长而发出拔节的声响,或纵或横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审视,都能看到它特别的壮观与惊喜,还有一点可能就是遗憾与无奈,那是对时空的感悟与感慨。   这是一片沉寂的森林。风,吹过;雨,打过。它们再也不会发出叶子拍手枝条摇曳的声音。   我们欣赏的或者说凭吊的,也许就是我们自己。      飞翔着走进历史      飞翔是鸟的本能,也是它最美丽的精神装饰。如今的这只鸟从容地冲破时空,活过又死去,死去又复苏,为她美丽的梦想顽强地飞翔着。   历史博大精深,不是什么都可以在它哪儿占一席之地。而能够占一席之地的也不必都是些庞然大物,像人类的朋友――鸟。她就是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进入历史,并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一袭矫健的。   她的翅膀衬托着碧蓝的天空和天空中飘逸的白云。忽一日,她和她赖以生存的精灵们一起消失。那仅仅是一瞬,就是那一瞬,她把美丽的羽毛留给了艳阳和风霜,把展翅的姿态交给了泥土;就是那一瞬,从她的双目中透出一股强烈的生存意识:巢中还有安静待哺的雏儿,异域的风光还没有亲历。然而她还是死了,但她却在死亡中获得了永生,从而永生构成了不朽。她躯体里依旧闪现着飞翔的灵魂。她属于天空,属于我们现今的世界,她演义着鸟类的生死,改写着鸟类始祖的记录。她一次又一次地震惊了世界。这是她的歌声,而她的歌声总是传得最远,也最嘹亮,最悠扬。因为天空是她的舞台,她的舞台没有边界,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她们振翅掠过的声动,因而她成为和平的使者,为世界各地衔去橄榄枝,否则历史怎会摒住呼吸倾听她们如诗的歌唱。   千年一梦,梦醒时分她依然用自己优美的体态向世人昭示:鸟类是现生生物中最为繁盛的庞大家族,是爬行动物中发展得最为成功的类群。它们广泛分布于世界不同的地理区域和生态区域。旷野的鹰鹫,院中的鸡鸭,南极的企鹅,北国的丹顶鹤……无数的它们今天仍与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蓝天下。   是啊,她还在飞翔着,尽管她的翅膀没有鼓动并已经定格,但时间和空间从不休息,也没有尽头。一切都是静悄悄的,连同大地和云朵。透过寂静,人们都在执著地倾听,用上亿年的光阴和专注注视着她悬在空中的姿态,为她最后给人类留下的精神振奋。      花语      世界上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都有自己表达的方式。   据说每个人死后都会变成一种植物,因为在每个人的坟前或墓地都会生长出至少一株开花的植物。她们从不声张,只是借助微风默默无语地向人们点头或摇头。她们也不行走,一直立在那里,为墓中人守候,或者向活着的人阐释:我就是墓中灵魂。   充满生机的土地都是由植物来营造的,色彩缤纷的世界也都是由花草装扮的。陆地上,水底下,都有无数棵植物的生灵述说着前生今世。   “第一朵花开何处?”   开在辽西的朝阳。在这儿你会看到这朵花的根茎是如何在风中摇曳的,就在她们片刻的摇曳中我们感悟:她们之间的每一株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生命的个体。她们在阳光下绽放着希望,同时表达着喜悦与忧伤。她曾经被达尔文称为“讨厌之谜”。1998年,科学家在北票发现了距今1.45亿年的世界上最早的花――辽宁古果。这一发现把被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500-2000万年。于是这里鲜花盛开,芳香四溢。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有生必有死,然而还有死后余生。世上大凡是这样:在什么地方消失了什么,在什么地方就会重现什么,何况是世界上美丽的天使。是哪一天,寻求美丽的人偶然拾到了一枝开在石片上的花朵。其实这种获得并不偶然,是积累与探索的结晶。于是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踏上开满鲜花的领地。而这些花们像位高高在上俯视尘圜不轻易露面的神秘女神,一旦揭去面纱,便以锻造的永恒的姿态,以盛开,以芳香,以魅力,以质朴,粲然展开。   她活着的时候无法行走,站定在自己的位置上,保持着自有的姿态。因为个体的生命千差万别,但她们在活着的时候肯定在微风中呢喃过,倾诉过,只是死后仍立于原地,她们不会说话,只用亘古的姿态向人展示,人们读懂了她们无声的语言,为此,心怀深深的敬畏与敬仰。   作为一种花草,比起河流、山脉,一个动物或者人,植物的消失轻而易举:刚学会走路的稚子,一脚踏上了比她还柔弱的小草,这株小草便消失了;爱人传递一枝玫瑰,这枝玫瑰也就脱离了母体,尽管她们有千万条不满意的理由,毁灭植物最容易。然而最容易毁灭的东西再生的能力往往最强。枝叶、花朵、果实向天开放,自由自在,根却深扎土里,显示着无比的坚强,向着它的肢体输送着养分和养料,并在生命的最终时刻获得平等。      生命的风景      恐龙的灭绝使现代人产生了种种设想和反思,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话题。2004年5月中旬,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播放了外国和中国科学家在中国的沙漠地区跟踪波斑鸨,并在捕捉到的波斑鸨身上装置了一种卫星跟踪器,以便掌握波斑鸨的行走路线,更好地保护这种濒临灭绝的鸟类。看来这个世界上,不仅人与人有亲缘关系,人与动物之间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亲缘关系。不然生物中有一个物种的消失,生物链就会破损,乃至断裂。   人和动物分不开。人面狮身,讲的是一个神话故事,美人鱼讲的是另一个神话故事,这些都是人与动物亲缘很好的注释。   鱼类是现今种类最多的脊椎动物,大约有21700多种,约占所有脊椎动物总和的一半多。在朝阳挖掘出最多的是狼鳍鱼化石,是目前中国已知最原始的真骨鱼类。被挖掘出来的还有鲟鱼。“万物有生也有灭”,这不是科学家一个人的忧郁。恐龙家族曾经是那么地强盛,统治地球约1.6亿年,但最后还是在白垩纪末灭绝,以狼鳍鱼类为代表的辽西古鱼群当然也不会例外。但当今天她们从历史的流沙中游移出来时,虽然离开了水的滋润,但她们还是那样轻灵与自信,眼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并将这种光芒永远光亮地闪烁下去。她们总是把自己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她们总是看不够周围美好的世界,面对这样一双眼睛,人们开始失语,无法与其交流。   这条鱼死了,被河床的变形挤压而死。她是在自由自在行进的过程中突然死去的,事前没有一点征兆,也没能和她的孩子及亲人们对话,她不无遗憾,嘴张着,似乎有话要说,也似乎在呼喊,告诉她的孩子们:别过来,这儿危险。也可能她的话都没有说完,就和她的孩子们一起压在了水底。她还有许多的心愿没有完成,但她并不遗憾,因她死的既悲壮又美丽,活着的时候是一条生命,死后却变成了两个,并且灵魂复活,以同样的姿势,同样的心情。   鱼是最具生命力的,即使一条河流干涸了,干涸了上千上亿年,临死前的鱼会把她的希望寄托,鱼籽被撒向陆地,就在陆地上生存,等待生命的再次降临。她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空气湿润了,陆地有了积水,这些鱼籽便有了适合生存的空间和温度,她们以最快的速度繁衍并向世界昭示:我们是不会灭绝的物种,动物大会我们更不会缺席,并且会以其自身的形状与方式重现。面对一条鱼,你必须佩服它们的勇气和耐心。   这是一个让人亢奋的地方,置身其中,你会感觉路上的鲜花正娇艳地盛开着,茂密的森林正茁壮地生长着,水中的鱼儿在轻快地游弋着,天空下的鸟儿正煽动着双翅自由地飞翔着……我们眼前的景象以生命辉煌的形式出现并存入记忆,它们以它们自己永恒的姿态构成了今天人们激动人心的美学情感。


相关内容

  • 作文(目光)
  • ! 这次考试我是全班最高分.就这样 把消息报告给妈妈?太无趣了,我就来吓吓她吧. "妈,妈."我在办公室里大声地叫嚷,直到妈妈抬头.在抬头的那一刹那,我看到了妈妈的目光.那目光中充满了疲惫和疑问,我突然有些不想玩恶作剧了.甩甩头,把刚才的想法甩到了九霄云外.刚想装出沉痛的声音说话 ...

  • 校园文化艺术节演出串词
  •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敬爱的老师们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女: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莅临现场的领导,他们是--(看情况需要) 男: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领导们的到来(看情况需要) 女:今天是我们欢乐的节日 男:这里是我们展示的舞台 女:让我们用热情的歌声抒发心中的情感 男:让我们 ...

  • 谈翠翠的人物形象
  • 摘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向来以其美得境界著称,美的自然环境.美的人物心灵.美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文中的主人公"翠翠", 是爱与美的化身,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爱情形式的寄托. 关键词:边城翠翠人性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来自湘西边地的沈从文,以他大量关于湘 ...

  • 那个樱花盛开的季节
  • 喜欢小樱的勇敢,她在那么多场战斗中,即使害怕,也从不畏惧,不退缩,和库洛牌一起并肩作战. 喜欢小樱的真诚,面对莓玲的挑悻,她只是一笑而过,最终以这种真诚感动莓玲:面对外公的生日,她急急忙忙的准备礼物,缝包的时候还不小心弄伤了手,就是这样的真诚化解的爸爸和外公之间的误会:面对库洛牌,她也是这样的真诚, ...

  • 春日踏青赏花之桃园篇
  • 春天,万物复苏,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赏花人的脚步络绎不绝.期盼着.忙碌着,终于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凤桥桃花节.三月里,凤桥三星村世外桃源热闹非凡.祈愿的人们将心愿系于桃树上,于是桃园红了-- 有位妇人叮嘱自己的女儿:"将祈愿带系在湖边的柳树上吧",发放祈愿带的工作人员忙纠正:&quo ...

  • 美丽的白桦林
  • 美丽的白桦林,风景如画的地方,四季轮回的美,像一个朝气蓬勃而又多变的孩子,一会换一个样,样样都有自己的特色. 春天,万物复苏,家乡的大地恢复了生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小河叮叮咚咚的,演奏出大地的交响乐:鸟儿们叽叽喳喳的,畅谈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暖暖的光束射过来,那样 ...

  • 席慕容经典诗集: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
  • 山南小事 2-23 17:48 关注 童年的梦幻褪色了 不再是只愿做一只 长了翅膀的小精灵 有月亮的晚上 倚在窗前的 是渐呈修长的双手 将火热的颊贴在石栏上 在古长春藤的荫里 有萤火在游 不再写流水账似的日记了 换成了密密的 模糊的字迹 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 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 --席慕蓉&l ...

  • 景物描写技巧
  • 景物描写 天空: 1. 紫千红的光芒.逐渐,太阳象火球拨开耀眼的云彩,把火一样的红光倾泻到树木上.平原上.海洋上和整个大地上. 2.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 ...

  • 邓肯自传读后感
  • 邓肯自传读后感(一) 在我们家,我是最有勇气的人.当家里没有食物的时候.我总是自告奋勇到肉铺去,利我的小聪明让肉铺的老板赊给我几块羊肉.家里人也总是让我去面包铺,想出各种理由说动老板继续让我们赊购面包.在这些差事中,我总能体会到冒险的乐趣,特别是当我成功的时候. 老师要我用脚尖站在地上,我问他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