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翻译梦

我的翻译梦想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梦能让人想起来泪湿枕巾,然后又能立即酣然入睡的话,这就是我的翻译梦。

其实对于翻译我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兴趣,她是与我的中国梦一起成长和开花的。我生于1981年,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所受的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大学快毕业的时候也就是2005年左右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我很荣幸地来到一所农村高中任教,也就是在这里我开始了自己的翻译之旅。

刚到这所学校的时候,我高举教育改革的旗帜。大学四年的熏陶让那个曾经有着执着的大学梦想的我渐渐淡忘了高三时黑色七月对自己身心的磨练。在大学图书馆接触了大量的英文版的外国名著如《热爱生命》、《罗素论人生》、《简爱》、《理智与情感》、《飘》、《呼啸山庄》、《茶花女》、《宠儿》、《红字》等,我贪婪地背诵着《英国文学简史》和《美国文学简史》,好奇地翻阅《圣经》,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让我热切地拥抱人文主义思想和教学改革的精神。就连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是“Teaching Methods and Senior English Teaching”(教学方法与高中英语教学,这篇论文后来经改写后发表在学英语报上。)我情不自禁地憧憬着我日后的事业:每天坚持用地道流利的英语讲课,让学生快乐自觉地学习,建立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实行长远规划,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取得进步和从错误中学习的乐趣,避免整天过于纠结于分数和压力。于是我

的教学生涯就在上课时的激情澎湃中开始了。由于我一直坚持听BBC和VOA,同事们认为我上课时说英语很纯正,不带地方话的土腔。有时候讲到高兴之处,加快语速,就有点像李阳的疯狂英语了。

在中国梦大旗的感召下理想固然美好,实践最终教会了我:分分分这种传统观念在农村学生中已经根生地固,他们的每一个观念都与分数息息相关,作为一个老师是不应该因为某一特殊阶段而忽视它;对于每天用全英文上课也很不现实,因为学生多半听不懂;淡化语法教学其实只能是深入浅出,教师深入研究然后把最直观的结果带给学生;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宽松民主的氛围很难激起学生自觉自发地去学习,他们多少会有那么一点叛逆,并且习惯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自觉自发地学习。每天我都游走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在与学生深切交流之后,我开始了双语教学,即: 一句中文一句英文与此同时还适当地放慢自己的语速;我得低下头来忏悔自己那高举的淡化语法的大旗其实是自己在大学时代不喜欢语法不愿意更深入地研究语法的托辞;我得倾听我的服务对象的诉求,更多地去了解他们的特点,在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阶段性地见到成效。那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快要跟不上时代了,我不断地加强语法的审美意识,有时候还带领学生在泛读中欣赏语法结构好的句子。我开始深切地感受到中西文化并举的美,并急切地向同事们取经。特别是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引入了过程性评价之后,我开始意识到无论学识多么渊博,人们都得了解自己。而我——一个骄傲的大学毕业生却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把握这一切。我的眼界得从方方面面得以拓宽,我的知识面特别是对自己祖国

的了解得从各方面得以加强。我现在所向往的如其说是一种能力、一个目标,不如说是一种性格。而翻译的美恰到好处地走向了我。 如其说是我找到了翻译不如说是日益苏醒的中国梦震撼了我,在中外交流中我越来越为祖国的文化感到骄傲。我开始为大学时代外教让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史,自己只能垂头丧气感到羞耻;开始感叹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端;开始为现代小孩对美好传统的不了解而痛心。当中央电视台发起“光盘行动”号召反对浪费时,我不禁惊讶和感叹,我的中国梦也开始复苏,我毅然选择了翻译,热切地拥抱那个曾滋养了我心灵的专业同时也热切地拥抱我的祖国母亲,这种归属感大于任何一种快乐。

翻译就这样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的双重目标:性格目标和专业目标。在第二届全国翻译考试十周年征文比赛中有一篇题为基于笔译员胜任力的职业翻译人才培养的论文(作者:周亚莉 何东敏 王婷)对职业笔译员的胜任能力提示出了如下要求

职业笔译员胜任能力结构表(选自《译海掬英》)

维度 胜任力

知识 翻译资格证书 双语知识 百科知识 翻译技巧 翻译经验

终身学

技能 信息搜索能力 软件应用 善于学习能力 质量控制能力

职业操守 关注细节 灵活性 保密意识

市场倾向 客户服务 团队合作 高效率 管理能力 解决分歧能力 应变能力

协调力

创新导向 创新 接受新事物 分析性思维 成就导向 主动性 成就欲 承受压力 影响力

价值观 自制力 自信心 责任心 毅力 判断力

翻译梦就是我的梦,我的中国梦,我的教学梦,以及我的性格梦。这个梦固然酣畅,但在实现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艰辛。但只要上帝给我开一扇中西并举的窗,恰到好处地引导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学会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如何去做一个杂家,如何去欣赏各种不同

的想法,如何去倾听别人苦难和快乐。我想游走在真实的梦想中,该是多么地让人感动。再艰难的处境也只不过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的翻译梦让我成为了一个追赶太阳的人,在翻译的无忧国度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那里我永远都是一个海边拾贝的小孩,在人与海的交互中快乐着,感动着,嬉笑着„„

我的翻译梦想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梦能让人想起来泪湿枕巾,然后又能立即酣然入睡的话,这就是我的翻译梦。

其实对于翻译我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兴趣,她是与我的中国梦一起成长和开花的。我生于1981年,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所受的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大学快毕业的时候也就是2005年左右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我很荣幸地来到一所农村高中任教,也就是在这里我开始了自己的翻译之旅。

刚到这所学校的时候,我高举教育改革的旗帜。大学四年的熏陶让那个曾经有着执着的大学梦想的我渐渐淡忘了高三时黑色七月对自己身心的磨练。在大学图书馆接触了大量的英文版的外国名著如《热爱生命》、《罗素论人生》、《简爱》、《理智与情感》、《飘》、《呼啸山庄》、《茶花女》、《宠儿》、《红字》等,我贪婪地背诵着《英国文学简史》和《美国文学简史》,好奇地翻阅《圣经》,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让我热切地拥抱人文主义思想和教学改革的精神。就连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是“Teaching Methods and Senior English Teaching”(教学方法与高中英语教学,这篇论文后来经改写后发表在学英语报上。)我情不自禁地憧憬着我日后的事业:每天坚持用地道流利的英语讲课,让学生快乐自觉地学习,建立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实行长远规划,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取得进步和从错误中学习的乐趣,避免整天过于纠结于分数和压力。于是我

的教学生涯就在上课时的激情澎湃中开始了。由于我一直坚持听BBC和VOA,同事们认为我上课时说英语很纯正,不带地方话的土腔。有时候讲到高兴之处,加快语速,就有点像李阳的疯狂英语了。

在中国梦大旗的感召下理想固然美好,实践最终教会了我:分分分这种传统观念在农村学生中已经根生地固,他们的每一个观念都与分数息息相关,作为一个老师是不应该因为某一特殊阶段而忽视它;对于每天用全英文上课也很不现实,因为学生多半听不懂;淡化语法教学其实只能是深入浅出,教师深入研究然后把最直观的结果带给学生;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宽松民主的氛围很难激起学生自觉自发地去学习,他们多少会有那么一点叛逆,并且习惯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自觉自发地学习。每天我都游走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在与学生深切交流之后,我开始了双语教学,即: 一句中文一句英文与此同时还适当地放慢自己的语速;我得低下头来忏悔自己那高举的淡化语法的大旗其实是自己在大学时代不喜欢语法不愿意更深入地研究语法的托辞;我得倾听我的服务对象的诉求,更多地去了解他们的特点,在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阶段性地见到成效。那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快要跟不上时代了,我不断地加强语法的审美意识,有时候还带领学生在泛读中欣赏语法结构好的句子。我开始深切地感受到中西文化并举的美,并急切地向同事们取经。特别是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引入了过程性评价之后,我开始意识到无论学识多么渊博,人们都得了解自己。而我——一个骄傲的大学毕业生却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把握这一切。我的眼界得从方方面面得以拓宽,我的知识面特别是对自己祖国

的了解得从各方面得以加强。我现在所向往的如其说是一种能力、一个目标,不如说是一种性格。而翻译的美恰到好处地走向了我。 如其说是我找到了翻译不如说是日益苏醒的中国梦震撼了我,在中外交流中我越来越为祖国的文化感到骄傲。我开始为大学时代外教让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史,自己只能垂头丧气感到羞耻;开始感叹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端;开始为现代小孩对美好传统的不了解而痛心。当中央电视台发起“光盘行动”号召反对浪费时,我不禁惊讶和感叹,我的中国梦也开始复苏,我毅然选择了翻译,热切地拥抱那个曾滋养了我心灵的专业同时也热切地拥抱我的祖国母亲,这种归属感大于任何一种快乐。

翻译就这样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的双重目标:性格目标和专业目标。在第二届全国翻译考试十周年征文比赛中有一篇题为基于笔译员胜任力的职业翻译人才培养的论文(作者:周亚莉 何东敏 王婷)对职业笔译员的胜任能力提示出了如下要求

职业笔译员胜任能力结构表(选自《译海掬英》)

维度 胜任力

知识 翻译资格证书 双语知识 百科知识 翻译技巧 翻译经验

终身学

技能 信息搜索能力 软件应用 善于学习能力 质量控制能力

职业操守 关注细节 灵活性 保密意识

市场倾向 客户服务 团队合作 高效率 管理能力 解决分歧能力 应变能力

协调力

创新导向 创新 接受新事物 分析性思维 成就导向 主动性 成就欲 承受压力 影响力

价值观 自制力 自信心 责任心 毅力 判断力

翻译梦就是我的梦,我的中国梦,我的教学梦,以及我的性格梦。这个梦固然酣畅,但在实现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艰辛。但只要上帝给我开一扇中西并举的窗,恰到好处地引导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学会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如何去做一个杂家,如何去欣赏各种不同

的想法,如何去倾听别人苦难和快乐。我想游走在真实的梦想中,该是多么地让人感动。再艰难的处境也只不过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的翻译梦让我成为了一个追赶太阳的人,在翻译的无忧国度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那里我永远都是一个海边拾贝的小孩,在人与海的交互中快乐着,感动着,嬉笑着„„


相关内容

  • 文化翻译学界说_杨仕章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FLLTP )2016年第1期 ·79· 文化翻译学界说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提 * 杨仕章 要:"文化翻译学"作为一个术语,是文化翻译学元理论中的基础性概念.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在翻译研究中的 "文化翻译""文化翻译"凸显过 ...

  • 西方翻译理论
  •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中西译论因其不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习惯形成了彼此相异的译论体系.西方翻译理论有着严格的方法论.精确的理论描述.细腻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战后西方翻译研究更是欣欣向荣,翻译流派异彩纷呈,翻译大家层出不穷,翻译思想.翻译方法.研究角度日新月异.译介和引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成果, ...

  • 从翻译能力到译者能力
  • 摘要:翻译是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也是一门复杂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翻译领域硕果累累,越来越高深.本文试图从浅显的翻译教学出发谈翻译能力与译者能力,并对教学中如何调控翻译学习与语言学习进行了思考,指出翻译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区分翻译能力与译者能力,并应循序渐进地将对翻译能力的提高扩充到对译者能力的认识与培养. ...

  • google.有道翻译优缺点
  • 谷歌 有道 爱词霸 谁是翻译多面手 http://www.techweb.com.cn 2011.6.1 14:41 比特网 ( 0条评论 ) 如今这年头,谁没有过上国外网站查资料.看两三篇英文文献熬毕设.上网泡MM的时候拽两句英文唬唬人的经历?现在就连上围脖都得对外语略知一二,不然连苍老师的更新都 ...

  • 图里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评介及应用
  • 图里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评介及应用 文 军 施 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083) [摘 要] 本文对中国学者发表的381篇有关图里(Gideon Toury)翻译理论的文章加以总结,简单介绍了图里的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应用,并指出国内学者对图里翻译理论的误读.误用之处,以期图里的翻译理论能 ...

  • 中国翻译与西方翻译_谭载喜
  • ·中西译学比较研究中国翻译与西方翻译 谭载喜 翻译理论的健全和发展,有赖于人们对译学研究的重视,有赖于译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大流通.各国译论交流日趋频繁的世纪之交,把比较译学引入译学研究领域,是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西翻译传统是世界翻译史上特色鲜明的二大翻译体系,二者互为独 ...

  • 大学英语翻译有没有新视角,是什么
  • 阿卡索外教网:http://www.acadsoc.com.cn 大学英语翻译有没有新视角,是什么 翻译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年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一个误区:重实践.轻理论.老师在教学中,往往直接给出参考译文,而没有将翻译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容易使学生对翻译一知半解甚至误解, ...

  • 翻译单位的两种涵义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URNA 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ocialSciences Edi ti on) 2004年第5期NO. 5. 2004 翻译单位的两种涵义 邓红风 刘 艳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 ...

  • 浅谈翻译专业本科与翻译硕士的教学衔接
  •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翻译专业学生的培养在本科和硕士的界限上就一直模糊不清,有的学校在本科阶段只注重语言教学,将翻译教学变成了教学翻译,在硕士阶段则开始大量的翻译实践,脱离了语言的辅助:有的院校则是在本科阶段学生还没有打好语言基础时就开设过多的翻译实践课,反而在硕士阶段更加侧重理论的学习,使得本末倒置 ...

  • 走出死胡同,建立翻译学
  • 作者:张南峰 外国语 1995年06期 一.翻译标准 自古以来,人们提出过形形色色的翻译标准,例如已有几千年历史的直译和意译.泰特勒的三原则和严复的信达雅:到了现代.更涌现了一些比较严格甚至"科学化"的标准:西方有Nida的动态对等.Newmark的语义型翻译和通达型翻译,国内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