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亚洲及欧洲]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教学目标:

(一)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

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

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四)从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产生的影响,分析亚欧洲的河

流特征。

(五)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

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

(六)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

换算能力。

教学重点:

1、亚洲的地形特征

2、亚洲的气候特征

3、亚洲的河流特征

教学难点:

1、亚欧洲的气候特征

2、时区和日界线的转换 亚洲和欧洲

3、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新课导入]

在地图上复习世界七大洲。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洲?它与哪一洲的陆地相连?

知识点一:亚欧洲名称的来历

指导学生看书,从课本中了解到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知识点二: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1、首先回顾洲界的颜色和图例。

2、复习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指导学生在图上读出亚洲的经纬度。

4、归纳学习方法。

5、指导学生读出欧洲的地理位置。

亚洲地

理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时区和日界线

知识点一:时区的换算

[导入]现在我们在上课是几点,现在美国人在干什么?引入学生思考。

1、出示学习题纲,引导学生看书。

2、地方时:在黑板上板图,解释地方时的含义,并说明地方时造成时间的

混乱。

3、标准时间:板图说明含义,并在黑板上画出中时区、东一、西一、东西

十二时区。

4、推算时间。并得出两个时区之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

间。

5、展示时区图,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6、完成课本练习P4 2题。

7、推算计算公式: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所求时区-已知时区)

(注:东时区用“+”,西时区用“-”,中时区用“0”

并用公式来演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8、拓展练习:已知当地时间,求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间,从而引出日

界线。

9、日界线的定义。

10、日界线日期的转换: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亚欧洲的地形

[复习]时区和日界线的定义。

[新课导入]出示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图,问陆地有哪五种基本地形,并简单回顾其基本特征。(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新课讲授]

1、观察地图上的颜色,特别强调学生要会看陆高和海深。

2、在地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区。

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

平原:分布在大陆的周围。

归纳:(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1) 亚洲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峰、最低的地形。

归纳: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小结: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

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 归纳分析一个大洲地形主要特征的方法:

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②地势起伏状况

③主要地形类型

④地形分布

3、给出下列提纲,指导学生通过看图和资料归纳欧洲的地形特征。 欧洲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及分布

②地势特征

③相对高差

④平均海拔

⑤特色地形及其表现

4、检查学生练习情况。

5、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一是平原分布广

二是地势低平

三是冰川地形分布广泛

6、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6 2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导入]这二天天气怎么样?由天气导入当地的气候,然后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知识点一:亚洲的气候特征:

(一)气候复杂多样

1、经纬度位置的影响:亚洲纬度位置大致在南纬10°至北纬80°之间,跨

了寒、温、热三带,故亚洲具有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类型。

2距海远气候干旱。

3、地形因素的影响,亚洲地形起伏大,气候呈现垂直地带性。

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一个特征: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二)亚洲大陆性特征显著

(1)复习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2)衡量气候的主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南北温差大,沿海和内陆干湿差异悬殊。正是亚洲各地气温、降水的显著差异说明了亚洲大陆性特征显著。

(3)显示亚洲的雨极、塔尔沙漠降水的差异。

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一个特征:大陆性特征显著。

(三)季风气候显著。

(1) 让学生感受我们当地夏、冬季风的流向。

(2) 出示冬季风图,并且列表归纳冬季风的特点:

(4)小结:由于海洋热力差异造成气压差而形成了因季节不同风向完全相反的风即季风。

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三个特征:季风气候显著。

知识点二:欧洲的气候特征:

1、出示下列提纲,指导学生归纳欧洲气候特征。

(1)以 带气候类型为主。

(2) 性特征显著。

(3) 气候、 气候分布典型。 课堂小结,亚欧洲气候的比较。

巩固练习:课本P9页8、9练习。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亚洲的河流和人口

[复习]亚洲的地势和气候特征。

[导入]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河流的流向受地形的影响,河流的水量受什么影响。那么我们亚洲河流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亚洲和欧洲的河流特征。

知识点一:亚洲的河流特征

1、说明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差异。

2、分组比赛:第一组:找出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

第二组:找出亚洲注入印度洋的河流

第三组:找出亚洲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第四组:找出亚洲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3、检查学生读图的情况。

4、简单分析长江和湄公河的特点。

5、归纳亚洲河流特征。

一是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地形影响)

二是内流区面积广大。(气候)

知识点二:亚洲的主要湖泊

找出亚洲各具特色的湖泊,并且落实到地图上。

知识点三:欧洲河流特征

出示下列题纲,启发学生思考

(一)找出欧洲主要河流: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

(二)归纳欧洲河流特征。

1、受平原地形影响,欧洲河流河网,水流。

2、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欧洲河流水量,径流量季节变化小,航运价值 。

3、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还中内流河)。

知识点四:亚洲、欧洲人口特征。

出示下列题纲,分组竞赛:

1、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2、亚洲的国家数目是。

3、亚洲的人口问题是:

欧洲的人口问题是:

5、图片展示的是什么民族。

课堂小结。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教学目标:

(一)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

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

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四)从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产生的影响,分析亚欧洲的河

流特征。

(五)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

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

(六)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

换算能力。

教学重点:

1、亚洲的地形特征

2、亚洲的气候特征

3、亚洲的河流特征

教学难点:

1、亚欧洲的气候特征

2、时区和日界线的转换 亚洲和欧洲

3、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新课导入]

在地图上复习世界七大洲。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洲?它与哪一洲的陆地相连?

知识点一:亚欧洲名称的来历

指导学生看书,从课本中了解到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知识点二: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1、首先回顾洲界的颜色和图例。

2、复习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指导学生在图上读出亚洲的经纬度。

4、归纳学习方法。

5、指导学生读出欧洲的地理位置。

亚洲地

理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时区和日界线

知识点一:时区的换算

[导入]现在我们在上课是几点,现在美国人在干什么?引入学生思考。

1、出示学习题纲,引导学生看书。

2、地方时:在黑板上板图,解释地方时的含义,并说明地方时造成时间的

混乱。

3、标准时间:板图说明含义,并在黑板上画出中时区、东一、西一、东西

十二时区。

4、推算时间。并得出两个时区之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

间。

5、展示时区图,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6、完成课本练习P4 2题。

7、推算计算公式: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所求时区-已知时区)

(注:东时区用“+”,西时区用“-”,中时区用“0”

并用公式来演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8、拓展练习:已知当地时间,求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间,从而引出日

界线。

9、日界线的定义。

10、日界线日期的转换: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亚欧洲的地形

[复习]时区和日界线的定义。

[新课导入]出示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图,问陆地有哪五种基本地形,并简单回顾其基本特征。(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新课讲授]

1、观察地图上的颜色,特别强调学生要会看陆高和海深。

2、在地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区。

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

平原:分布在大陆的周围。

归纳:(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1) 亚洲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峰、最低的地形。

归纳: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小结: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

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 归纳分析一个大洲地形主要特征的方法:

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②地势起伏状况

③主要地形类型

④地形分布

3、给出下列提纲,指导学生通过看图和资料归纳欧洲的地形特征。 欧洲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及分布

②地势特征

③相对高差

④平均海拔

⑤特色地形及其表现

4、检查学生练习情况。

5、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一是平原分布广

二是地势低平

三是冰川地形分布广泛

6、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6 2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导入]这二天天气怎么样?由天气导入当地的气候,然后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知识点一:亚洲的气候特征:

(一)气候复杂多样

1、经纬度位置的影响:亚洲纬度位置大致在南纬10°至北纬80°之间,跨

了寒、温、热三带,故亚洲具有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类型。

2距海远气候干旱。

3、地形因素的影响,亚洲地形起伏大,气候呈现垂直地带性。

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一个特征: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二)亚洲大陆性特征显著

(1)复习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2)衡量气候的主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南北温差大,沿海和内陆干湿差异悬殊。正是亚洲各地气温、降水的显著差异说明了亚洲大陆性特征显著。

(3)显示亚洲的雨极、塔尔沙漠降水的差异。

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一个特征:大陆性特征显著。

(三)季风气候显著。

(1) 让学生感受我们当地夏、冬季风的流向。

(2) 出示冬季风图,并且列表归纳冬季风的特点:

(4)小结:由于海洋热力差异造成气压差而形成了因季节不同风向完全相反的风即季风。

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三个特征:季风气候显著。

知识点二:欧洲的气候特征:

1、出示下列提纲,指导学生归纳欧洲气候特征。

(1)以 带气候类型为主。

(2) 性特征显著。

(3) 气候、 气候分布典型。 课堂小结,亚欧洲气候的比较。

巩固练习:课本P9页8、9练习。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亚洲的河流和人口

[复习]亚洲的地势和气候特征。

[导入]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河流的流向受地形的影响,河流的水量受什么影响。那么我们亚洲河流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亚洲和欧洲的河流特征。

知识点一:亚洲的河流特征

1、说明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差异。

2、分组比赛:第一组:找出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

第二组:找出亚洲注入印度洋的河流

第三组:找出亚洲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第四组:找出亚洲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3、检查学生读图的情况。

4、简单分析长江和湄公河的特点。

5、归纳亚洲河流特征。

一是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地形影响)

二是内流区面积广大。(气候)

知识点二:亚洲的主要湖泊

找出亚洲各具特色的湖泊,并且落实到地图上。

知识点三:欧洲河流特征

出示下列题纲,启发学生思考

(一)找出欧洲主要河流: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

(二)归纳欧洲河流特征。

1、受平原地形影响,欧洲河流河网,水流。

2、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欧洲河流水量,径流量季节变化小,航运价值 。

3、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还中内流河)。

知识点四:亚洲、欧洲人口特征。

出示下列题纲,分组竞赛:

1、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2、亚洲的国家数目是。

3、亚洲的人口问题是:

欧洲的人口问题是:

5、图片展示的是什么民族。

课堂小结。


相关内容

  •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_文档
  •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论文: 小麦贸易形势分析 姓名 邓河南 学号: [1**********] 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 指导老师 小麦贸易形势分析 内容摘要: 小麦是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其起源和演化过程涉及到多种野生植物.但是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和农业生态条件差别较大,因而各国小麦生产布局和水平以及品 ...

  • 地理世界及中国之最
  • 世界地理之最 1.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2.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最低的大洲欧洲 3.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4.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6.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东亚 ...

  • 初中地理总结
  • 初中地理 第一章认识大洲 §1.1 亚洲及欧洲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 ...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 目 录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特点...................................... 2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 2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 ..................... ...

  • 初一下册地理
  • 地 理 第一章 认识大洲 1.1 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

  •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 地理复习提纲(一)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2 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会看地图: ...

  • 中国-世界地理之最
  • 中国世界地理之最中国地理之最1.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5.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6.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7.最低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8.最长的河流--长江 9.最长最早的 ...

  • 地理题:世界之最
  • 地理题:世界之最 悬赏分:50 解决时间:2006-6-5 2026 提问者:lks654321 1世界最长的纬线.2最小的洲.3最大的洋.4最小的洋.5跨经度最广的洋,最广的洲.6面积最大的大陆,半岛.7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和最长的山脉.8世界上最大的平原,高原.9世界上最大的盆地.10世界上人口增 ...

  • 世界之窗的导游词
  • 各位老师.下午好.首先我先简单的介绍自己我叫张梦丽,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下面我为大家精彩的介绍深圳世界之窗,,..深圳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很开心这次由我小丽 带领大家去参观世界之窗 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我身边这位严师傅 ,严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所以大家在行车的过程中可以完全放心。在深圳的这两天游玩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