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达佳苑社区党支部创建学习型社区汇报材料 新达佳苑社区座落在乌海市乌达区新达街与神华大道之间,是为了改善棚户区居民生活条件而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辖区面积28.2万平方米,共建住宅楼72栋,现有居民3913户、9135人。社区共有党员236人,其中支部在册党员49人、在职党员85人、离退休党员102人。
新达佳苑社区党支部针对社区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低收入人群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刑释解教人员多和居民文化素质偏低、生活水平偏低“五多两低”的特点,确定了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三化”工作思路,即“社区教育多元化、全民教育经常化、经常教育社会化”,从而实现“三个提高”:即“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提高社区教育质量,提高社区文明程度”的建设目标。
一、围绕实际 体现特色
1、围绕三位一体,突出青少年群体的教育。青少年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家长的自身素质、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社区结合棚户区居民文化素质偏低的实际,将以打造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青少年俱乐部为主阵地,成立“假期校外辅导站”,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校外“四个一”教育活动。举办一次家长监护能力培训班,开展一次青少年心理咨询活动,组织青少年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一次青少年“中华读书魂”演讲征文活动。
2、围绕精神养老,突出老年人群体教育。新达佳苑社区有老年人1813人,占社区人口的近20%。社区党支部在推进社区养老的基础上,以老年人群体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阵地的建设。建立健全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给老人提供阅读、棋牌娱乐、健康咨询、健身辅导等服务。
3、围绕就业创业,突出弱势群体的教育。针对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多,文化素质偏低,再就业比较困难的问题,我们积极与就业局、妇联、工商联等部门联系,每年在社区至少举办就业培训班2次,就业招聘会8次,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为了使就业困难人员能够实现就业,社区建立了女子手工艺编织制作协会,邀请社区编织能人授课,为辖区妇女和残疾人开辟一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之路。与乌达区就业局共同建设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库区移民等就业困难人员积累创业经验、减轻创业风险、提供创业帮扶。
4、围绕学习类型,突出“双学” 群体的教育。从社区的实际出发,重点抓好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楼组的“双学”活动。社区妇联、科协、体协充分发挥社区百姓联合会的组织职能优势和民间人文资源的优势,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做到“家庭学习有亮点,楼组学习有特色”。 家住52号楼的张仲玲今年65岁,是社区的“明星”。她是社区秧歌协会的会长,每天傍晚7点钟,她准时“妆扮”完毕出现
在社区小广场,带领秧歌协会健身和娱乐。在她的带领下,秧歌协会不仅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还经常向居民宣传文明创建、生活生产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二、突出重点 狠抓学习
1、突出老人教育群体,与构筑健康型老龄社区相结合。新达佳苑社区老龄化十分明显,在实际工作中社区以丰富老年居民的生活内涵,为老年人颐养身心创造良好的健康环境为指导理念,制定出相应的老年群体教育实施方案,并做到月月明确教育活动的时间、地点、具体内容和教育方法。
2、突出青少年教育群体,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相结合。社区与辖区的中小学校沟通,取得教育部门的支持,共同抓好校外教育系列活动,书写八小时以外精彩,打造未成年人成长成才新时空。
3、突出弱势教育群体,要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牵线搭桥相结合。社区一方面抓好技能培训的落实,与就业局、妇联等部门积极联络,开办就业创业培训班。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社区再就业帮扶网络,每月举办社区专场就业用工洽谈会,积极推荐接受过技能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上岗。同时,社区与区就业局共同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了面积800平米的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辖区就业困难群体开辟就业创业绿色通道。
4、突出文化教育群体,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
动相结合。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医务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环保、保健、健身、食品卫生、法律咨询等服务。组织社区居民才艺展示活动,内容包括编织、书画、文学、摄影、花卉等。
三、狠抓落实 建立机制
1、建立组织抓落实。社区党支部将创建学习型社区列入社区长项工作,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考核。组建“创建学习型社区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定期督促检查,积极推进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
2、保障场地和设施建设。在创建学习型社区过程中,我们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阵地,充分整合社区文化活动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及驻区单位、学校等各种现有文化教育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实现设施利用的集约化和效益化。
3、创新学习教育载体。努力探索和创新学习教育载体,借助节庆、各类主题宣传日等时机广泛开展健康有益、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大兴社区文化,培育社区教育园地,开展社区理论讲堂、文化助残、科普进楼院等特色活动以及帮困助学、结对共学、示范导学等帮教活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教育品牌。
4、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社区教育队伍要内外结合、
专兼结合,一方面注重发挥社区人才的优势,挖掘、调动社区内有一技之长的人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同时通过聘请学习顾问、社区辅导员等形式,壮大社区学教队伍,组成社会力量、驻区单位及社区居民三方共同参与的社区学习教育骨干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5、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利用宣传栏等各种宣传手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持续的宣传发动和教育,使居民深入了解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规划目标、作用意义,提高知晓率、扩大参与率,同时大力营造学习氛围,普及终身学习理念,逐步使学习理念转化为居民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带动全体居民参与到创建和学习过程中来,实现对居民这一学习主体的激发、培育和促进。
打造学习型社区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促进了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提升,使社区不断涌现出关爱弱势群体、邻里互助的先进事迹和人物,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新达佳苑社区党支部创建学习型社区汇报材料 新达佳苑社区座落在乌海市乌达区新达街与神华大道之间,是为了改善棚户区居民生活条件而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辖区面积28.2万平方米,共建住宅楼72栋,现有居民3913户、9135人。社区共有党员236人,其中支部在册党员49人、在职党员85人、离退休党员102人。
新达佳苑社区党支部针对社区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低收入人群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刑释解教人员多和居民文化素质偏低、生活水平偏低“五多两低”的特点,确定了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三化”工作思路,即“社区教育多元化、全民教育经常化、经常教育社会化”,从而实现“三个提高”:即“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提高社区教育质量,提高社区文明程度”的建设目标。
一、围绕实际 体现特色
1、围绕三位一体,突出青少年群体的教育。青少年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家长的自身素质、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社区结合棚户区居民文化素质偏低的实际,将以打造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青少年俱乐部为主阵地,成立“假期校外辅导站”,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校外“四个一”教育活动。举办一次家长监护能力培训班,开展一次青少年心理咨询活动,组织青少年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一次青少年“中华读书魂”演讲征文活动。
2、围绕精神养老,突出老年人群体教育。新达佳苑社区有老年人1813人,占社区人口的近20%。社区党支部在推进社区养老的基础上,以老年人群体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阵地的建设。建立健全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给老人提供阅读、棋牌娱乐、健康咨询、健身辅导等服务。
3、围绕就业创业,突出弱势群体的教育。针对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多,文化素质偏低,再就业比较困难的问题,我们积极与就业局、妇联、工商联等部门联系,每年在社区至少举办就业培训班2次,就业招聘会8次,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为了使就业困难人员能够实现就业,社区建立了女子手工艺编织制作协会,邀请社区编织能人授课,为辖区妇女和残疾人开辟一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之路。与乌达区就业局共同建设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库区移民等就业困难人员积累创业经验、减轻创业风险、提供创业帮扶。
4、围绕学习类型,突出“双学” 群体的教育。从社区的实际出发,重点抓好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楼组的“双学”活动。社区妇联、科协、体协充分发挥社区百姓联合会的组织职能优势和民间人文资源的优势,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做到“家庭学习有亮点,楼组学习有特色”。 家住52号楼的张仲玲今年65岁,是社区的“明星”。她是社区秧歌协会的会长,每天傍晚7点钟,她准时“妆扮”完毕出现
在社区小广场,带领秧歌协会健身和娱乐。在她的带领下,秧歌协会不仅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还经常向居民宣传文明创建、生活生产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二、突出重点 狠抓学习
1、突出老人教育群体,与构筑健康型老龄社区相结合。新达佳苑社区老龄化十分明显,在实际工作中社区以丰富老年居民的生活内涵,为老年人颐养身心创造良好的健康环境为指导理念,制定出相应的老年群体教育实施方案,并做到月月明确教育活动的时间、地点、具体内容和教育方法。
2、突出青少年教育群体,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相结合。社区与辖区的中小学校沟通,取得教育部门的支持,共同抓好校外教育系列活动,书写八小时以外精彩,打造未成年人成长成才新时空。
3、突出弱势教育群体,要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牵线搭桥相结合。社区一方面抓好技能培训的落实,与就业局、妇联等部门积极联络,开办就业创业培训班。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社区再就业帮扶网络,每月举办社区专场就业用工洽谈会,积极推荐接受过技能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上岗。同时,社区与区就业局共同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了面积800平米的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辖区就业困难群体开辟就业创业绿色通道。
4、突出文化教育群体,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
动相结合。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医务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环保、保健、健身、食品卫生、法律咨询等服务。组织社区居民才艺展示活动,内容包括编织、书画、文学、摄影、花卉等。
三、狠抓落实 建立机制
1、建立组织抓落实。社区党支部将创建学习型社区列入社区长项工作,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考核。组建“创建学习型社区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定期督促检查,积极推进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
2、保障场地和设施建设。在创建学习型社区过程中,我们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阵地,充分整合社区文化活动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及驻区单位、学校等各种现有文化教育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实现设施利用的集约化和效益化。
3、创新学习教育载体。努力探索和创新学习教育载体,借助节庆、各类主题宣传日等时机广泛开展健康有益、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大兴社区文化,培育社区教育园地,开展社区理论讲堂、文化助残、科普进楼院等特色活动以及帮困助学、结对共学、示范导学等帮教活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教育品牌。
4、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社区教育队伍要内外结合、
专兼结合,一方面注重发挥社区人才的优势,挖掘、调动社区内有一技之长的人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同时通过聘请学习顾问、社区辅导员等形式,壮大社区学教队伍,组成社会力量、驻区单位及社区居民三方共同参与的社区学习教育骨干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5、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利用宣传栏等各种宣传手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持续的宣传发动和教育,使居民深入了解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规划目标、作用意义,提高知晓率、扩大参与率,同时大力营造学习氛围,普及终身学习理念,逐步使学习理念转化为居民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带动全体居民参与到创建和学习过程中来,实现对居民这一学习主体的激发、培育和促进。
打造学习型社区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促进了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提升,使社区不断涌现出关爱弱势群体、邻里互助的先进事迹和人物,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