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观察右图
, 画家将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 摆在整幅画的最后面, 且占据很小的空间, 而将议会放在前面。这寓意着在当时的英国( )
伊丽莎白一世
主持召开议会
A . 国王要服从议会的意志
B. 国王要受到议会的限制
C. 议会享有国家最高权力
D. 国王地位明显低于议会
解析:解答本题, 要明确当时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在当时的英国, 国王虽然拥有巨大的权威, 但议会拥有批准征税等权力。画家将议会放在前面, 寓意着女王要受到议会的限制。 答案:B
2.“17世纪抗拒君主专制的最突出的例子之一是英国, 国王和□□为争夺各自在管理国家中的作用而展开斗争。”“□□”空缺的应是( )
A . 贵族
C. 内阁 B. 议会 D. 首相
解析: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相信“君权神授”,这与英国在都铎王朝统治下按照均衡政治的原则, 由君主和议会共同管理国家的传统相违背。
答案:B
3.1688年, 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 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 为女王, 目的是( )
A. 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 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 通过双王互相牵制防止独裁
D. 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解析:“光荣革命”的光荣之处在于通过和平与合法的手段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所要完成的任务, 即建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光荣革命”后, 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保留国王为革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答案:D
4.(原创) 许多历史学家将“光荣革命”视为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斗争的终结, 其主要依据应是这场革命( )
A . 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 结束了国王的政治生命
C. 实现了议会与国王间的和解
D. 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解析: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从根本上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争端, 为新的政治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答案:D
5. 有史学家认为:“《权利法案》帮助建立了基于法治和自由选举产生的国会之上的政府体制, 由此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包括( )
①法在王上 ②君主负责制定宪法 ③议会至上 ④议会与国王地位均等
A .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解析:“基于法治”是指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自由选举产生的国会”是指国王无权干涉议会的选举, 议会至上。
答案:D
6. 英国君主立宪制从根本上避免了独裁统治, 主要是因为( )
A . 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约束
B. 国王不再享有任何权力
C. 国王全部权力由首相代为行使
D. 国王“临朝不理政”
解析:议会掌握立法权, 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 这是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从根本上避免了国王专制的可能。
答案:A
7.(原创) 以下论述选自某历史著作, 该论述主要是在为英国(
)
A. 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作辩护
B. 复辟王朝的统治作辩护
C.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作辩护
D. 君主立宪制体制作辩护
解析:在材料中, 洛克明确表示反对国王背弃“保护人民的职责”,反对奉行“封建专制”。故选D 项。
答案:D
8.(原创) 在责任制内阁下, 英国首相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 )
A . 控制议会选举
B. 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C. 操纵其他政党
D. 决定国王的继承问题
解析:在英国, 议会(下议院) 的议员由公民投票选举; 英国首相是执政党的领袖, 他不能控制和操纵其他政党; 国王的继承问题由法律来决定, 不是由首相决定。因此,A 、C 、D 三项的叙述都是不正确的。
答案:B
9. 据统计,1887~1897年, 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在许多重大问题上, 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 内阁制定具体的实行细则。这种现象反映出英国( )
A . 议会已有名无实
C. 内阁已取代议会 B. 内阁权力在逐渐增强 D. 议会已丧失立法权力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 英国内阁的权力逐渐增强, 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
答案:B
10.“1746年, 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亨利·配兰的提案, 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 任命巴斯伯爵为新的财政大臣, 但是巴斯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材料
体现了英国代议制的特征是( )
A. 首相决定内阁的存留
C. 内阁对议会集体负责 B. 国王不得否认内阁议案 D. 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解析:巴斯伯爵受到上届阁员的抵制, 表明上届阁员与上届首相亨利·配兰持相似的态度, 体现了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答案:D
11.(原创)“1832年伊始,(英国) 一系列议会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的选举权, 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 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推动这些法案得以通过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A. 议会同国王的激烈斗争
B. 议会上院与下院争夺权利的斗争
C.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
D. 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
解析:1832年议会改革最重要的成果是工业资产阶级分享了政治权利, 这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答案:C
12. 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初, 英格兰的202个选邑(城镇选区) 中, 有40~50个人口在100~200人之间,14个在50~100人之间,20个在20~50人之间,4个在10~19人之间, 有1个镇只有5名居民, 另外两个镇根本没有人居住。上述现象表明( )
A. 英国代议制民主形同虚设
B. 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
C. 英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D. 英国各地人口在大量的减少
解析:题干提供的材料表明,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英国出现了许多“衰败选区”,这就使英国选区的设置越来越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 为适应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 对选区的设置进行调整, 减少“衰败选区”的代表名额, 增加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名额。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原创) 人类文明的演进给人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历史的反思是人类汲取智慧的重要源泉。阅读材料:
“改革”是当事各方都以理性的态度妥协的结果, 只要有一方坚持不妥协, 就无法“改革”,社会矛盾必然以不是“坚决镇压”就是“激烈革命”一类的暴力方式解决。……人们自然向往并总是称赞英国革命的平和。但在英国革命时期, 正是由于统治者善于妥协, 才使英国革命相对平和。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请完成: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以英国“光荣革命”为例, 说明“当事各方”是怎样“以理性的态度妥协”的。
(2)上述妥协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1)议会在限制王权的前提下保留国王, 国王接受议会至上的原则。
(2)以“不流血”的方式取得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14.(原创) 阅读材料, 完成问题。
许多历史学家将“光荣革命”视为17世纪国王与议会斗争的终结。国会通过废黜一位国王和拥立一位国王, 彻底摧毁了君权神授论, 并且从法律上确认了自己的参政权。国会没有完全控制政府, 但它获得了无可置疑的国事参与权。接下来的世纪逐渐证明了议会才是英国立宪君主制的真正权威。
——[美]杰克逊·J. 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据材料, 概括指出“光荣革命”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光荣革命”后“国会没有完全控制政府”的表现。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接下来的世纪”是怎样“证明了议会才是英国立宪君主制的真正权威”?
参考答案:(1)彻底摧毁了君权神授理论, 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的参政权。
(2)“光荣革命”后, 英国国王仍掌握行政权和对外权。
(3)18世纪, 英国逐渐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议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出任内阁首相, 掌握英国的行政权。从此, 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一、选择题
1. 观察右图
, 画家将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 摆在整幅画的最后面, 且占据很小的空间, 而将议会放在前面。这寓意着在当时的英国( )
伊丽莎白一世
主持召开议会
A . 国王要服从议会的意志
B. 国王要受到议会的限制
C. 议会享有国家最高权力
D. 国王地位明显低于议会
解析:解答本题, 要明确当时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在当时的英国, 国王虽然拥有巨大的权威, 但议会拥有批准征税等权力。画家将议会放在前面, 寓意着女王要受到议会的限制。 答案:B
2.“17世纪抗拒君主专制的最突出的例子之一是英国, 国王和□□为争夺各自在管理国家中的作用而展开斗争。”“□□”空缺的应是( )
A . 贵族
C. 内阁 B. 议会 D. 首相
解析: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相信“君权神授”,这与英国在都铎王朝统治下按照均衡政治的原则, 由君主和议会共同管理国家的传统相违背。
答案:B
3.1688年, 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 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 为女王, 目的是( )
A. 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 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 通过双王互相牵制防止独裁
D. 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解析:“光荣革命”的光荣之处在于通过和平与合法的手段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所要完成的任务, 即建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光荣革命”后, 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保留国王为革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答案:D
4.(原创) 许多历史学家将“光荣革命”视为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斗争的终结, 其主要依据应是这场革命( )
A . 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 结束了国王的政治生命
C. 实现了议会与国王间的和解
D. 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解析: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从根本上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争端, 为新的政治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答案:D
5. 有史学家认为:“《权利法案》帮助建立了基于法治和自由选举产生的国会之上的政府体制, 由此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包括( )
①法在王上 ②君主负责制定宪法 ③议会至上 ④议会与国王地位均等
A .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解析:“基于法治”是指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自由选举产生的国会”是指国王无权干涉议会的选举, 议会至上。
答案:D
6. 英国君主立宪制从根本上避免了独裁统治, 主要是因为( )
A . 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约束
B. 国王不再享有任何权力
C. 国王全部权力由首相代为行使
D. 国王“临朝不理政”
解析:议会掌握立法权, 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 这是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从根本上避免了国王专制的可能。
答案:A
7.(原创) 以下论述选自某历史著作, 该论述主要是在为英国(
)
A. 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作辩护
B. 复辟王朝的统治作辩护
C.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作辩护
D. 君主立宪制体制作辩护
解析:在材料中, 洛克明确表示反对国王背弃“保护人民的职责”,反对奉行“封建专制”。故选D 项。
答案:D
8.(原创) 在责任制内阁下, 英国首相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 )
A . 控制议会选举
B. 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C. 操纵其他政党
D. 决定国王的继承问题
解析:在英国, 议会(下议院) 的议员由公民投票选举; 英国首相是执政党的领袖, 他不能控制和操纵其他政党; 国王的继承问题由法律来决定, 不是由首相决定。因此,A 、C 、D 三项的叙述都是不正确的。
答案:B
9. 据统计,1887~1897年, 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在许多重大问题上, 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 内阁制定具体的实行细则。这种现象反映出英国( )
A . 议会已有名无实
C. 内阁已取代议会 B. 内阁权力在逐渐增强 D. 议会已丧失立法权力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 英国内阁的权力逐渐增强, 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
答案:B
10.“1746年, 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亨利·配兰的提案, 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 任命巴斯伯爵为新的财政大臣, 但是巴斯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材料
体现了英国代议制的特征是( )
A. 首相决定内阁的存留
C. 内阁对议会集体负责 B. 国王不得否认内阁议案 D. 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解析:巴斯伯爵受到上届阁员的抵制, 表明上届阁员与上届首相亨利·配兰持相似的态度, 体现了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答案:D
11.(原创)“1832年伊始,(英国) 一系列议会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的选举权, 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 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推动这些法案得以通过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A. 议会同国王的激烈斗争
B. 议会上院与下院争夺权利的斗争
C.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
D. 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
解析:1832年议会改革最重要的成果是工业资产阶级分享了政治权利, 这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答案:C
12. 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初, 英格兰的202个选邑(城镇选区) 中, 有40~50个人口在100~200人之间,14个在50~100人之间,20个在20~50人之间,4个在10~19人之间, 有1个镇只有5名居民, 另外两个镇根本没有人居住。上述现象表明( )
A. 英国代议制民主形同虚设
B. 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
C. 英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D. 英国各地人口在大量的减少
解析:题干提供的材料表明,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英国出现了许多“衰败选区”,这就使英国选区的设置越来越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 为适应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 对选区的设置进行调整, 减少“衰败选区”的代表名额, 增加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名额。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原创) 人类文明的演进给人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历史的反思是人类汲取智慧的重要源泉。阅读材料:
“改革”是当事各方都以理性的态度妥协的结果, 只要有一方坚持不妥协, 就无法“改革”,社会矛盾必然以不是“坚决镇压”就是“激烈革命”一类的暴力方式解决。……人们自然向往并总是称赞英国革命的平和。但在英国革命时期, 正是由于统治者善于妥协, 才使英国革命相对平和。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请完成: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以英国“光荣革命”为例, 说明“当事各方”是怎样“以理性的态度妥协”的。
(2)上述妥协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1)议会在限制王权的前提下保留国王, 国王接受议会至上的原则。
(2)以“不流血”的方式取得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14.(原创) 阅读材料, 完成问题。
许多历史学家将“光荣革命”视为17世纪国王与议会斗争的终结。国会通过废黜一位国王和拥立一位国王, 彻底摧毁了君权神授论, 并且从法律上确认了自己的参政权。国会没有完全控制政府, 但它获得了无可置疑的国事参与权。接下来的世纪逐渐证明了议会才是英国立宪君主制的真正权威。
——[美]杰克逊·J. 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据材料, 概括指出“光荣革命”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光荣革命”后“国会没有完全控制政府”的表现。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接下来的世纪”是怎样“证明了议会才是英国立宪君主制的真正权威”?
参考答案:(1)彻底摧毁了君权神授理论, 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的参政权。
(2)“光荣革命”后, 英国国王仍掌握行政权和对外权。
(3)18世纪, 英国逐渐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议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出任内阁首相, 掌握英国的行政权。从此, 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