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所有病名名解!!!!!!!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肺失宣肃,卫表不和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咳嗽是由外感、饮食、情志、他病等原因引起肺失宣降,以气逆作声,咯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3、哮病是宿痰伏肺由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触发引起痰气交阻,肺失宣降而形成的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4、喘证是因六淫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病因,导致肺失宣降,肾失摄纳,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

5、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6、肺癌是由于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长期损伤,导致正气亏虚,邪毒乘虚侵入,或痰瘀内生,搏结于肺,而形成肺部积块,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发热、气急等症,但这些症状无特异性,易被忽视。

7、饮证是指三焦气化失常,体内水液运化输布失常,停留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8、胸痹主要由寒邪、饮食、情志、年老等因素引起心脉痹阻,临证以胸部闷痛为主症,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

9、心悸主要由体虚、情志、、外邪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临证以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的一种病证。

10、自汗、盗汗是由于体虚久病、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

失常的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除外生理性汗出),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11、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口淡纳呆、苔腻

等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12、呕吐是指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胃中的食物、痰涎

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的一类病证。

13、噎嗝是由于饮食情志,房劳年老等因素导致食管阻隔不通,以吞咽食物时哽噎不顺,甚

则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14、胃痛又称胃脘痛,主要由于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胃气阻滞不通,临证见心窝

部以下、脐以上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或伴有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的一种病证。

15、泄泻是因感受外邪、饮食七情及脏腑亏虚等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下渗,而出现以粪

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并多伴有排便次数增多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16、痢疾是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而导致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导失司,脂络受损,

肉败血腐,出现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17、腹痛主要由外感、饮食、情志、瘀血等因素引起的气机阻滞不通,以胃脘以下、耻骨毛

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或伴有呕吐、便秘等症的一种病证。

18、便秘是因情志、饮食、劳损等因素造成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秘结不通,排

便时间或间隔时间延长,或粪质干结,排除艰难,或经常便而不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

种病证。

19、胁痛主要由情志、外伤、饮食或久病等因素引起肝络不通或不荣,临证见一侧或两侧胁

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0、黄疸是因感受时邪疫毒、饮食所伤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湿热停留中焦,土壅木郁,

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下渗膀胱,而出现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证的一种病证, 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1、积聚是指因情志、饮食所伤,感受寒湿。以及他病久延导致气滞、痰阻、血瘀而形成以

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2、鼓胀主要因情志、劳欲、酒食不节、水毒感染、他病失治等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

气、血、水内停而成,临证以腹部胀大,甚则腹壁青筋显露,脐心突起,面色苍黄或黧黑为特征。

23、血证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过极,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后导致火热熏灼、迫血

妄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及瘀血阻络,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于肌肤所形成的非生理性出血性疾患,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病证。

24、淋证主要由于下阴不洁,感受外邪,情志变化,疲劳等因素造成的小便频急、淋漓不尽、

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25、水肿是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溢

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26、癃闭是由于湿热蕴结、肺热气壅、脾气不升、肾元亏虚等导致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引起

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27、阳痿是指青壮年男子,由于虚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引起阴茎痿弱不举,或临房举而不

坚的病证。

28、腰痛是由外感、损伤、肾虚等因素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或腰脊当中疼痛为主要症状

的一类病证,病常兼有背、腿、胁、腹、膝等部位疼痛。

雷头风: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是为雷头风。

洁净腑:净腑指的是膀胱,洁净腑也就是利小便。

关格是指肾气衰惫,致使气化失常,关门不利,浊毒内蕴,损伤脾胃,升降失司,胃气 上逆,临床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症。

29、消渴是由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致使机体阴津亏虚,燥热偏胜

出现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30、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肢

体筋骨、关节、肌肉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31、痿证是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或伴有肌

肉萎缩的一类病证。

32、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等引起的,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

结颈前,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33、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34、郁证是以情志不舒为基本病因,导致气机郁滞,而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

胁肋胀满,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35、眩晕是由阴虚风动、痰浊及瘀血的呢过引起的清窍失养、脑髓不充,临证以头晕、眼花

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36、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起的头部经脉绌急及失养,清窍不利,临证以头部自

觉疼痛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若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

37、中风是由于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临证以猝

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 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 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38、耳鸣、耳聋是由于年老体虚、情志失调、饮食劳倦、风邪外乘等导致耳窍闭塞,而引起

的以听觉异常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以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声响或细或暴,妨碍听觉的称为耳鸣;听力减弱,妨碍交谈,甚至听觉丧失,不闻外声者称为耳聋。

39、痫证俗称“羊痫风”,是一种由于七情失调,饮食不节,脑部受损,遗传等因素造成脏

腑失调,气机逆乱,痰浊阻滞,风阳内动,风痰蒙蔽心窍,流窜经络所致的发作性神志一场,临证见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的一种病证。

40、癫狂 癫和狂都是一种阴禀赋不足,或情志所伤,或脑部受损引起,痰气郁结,或痰火

上扰,蒙蔽心神而致精神失常的疾病。

41、痴呆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老年精气亏虚,或情志失调、外伤、中毒等导致髓减脑消,

神机失用,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

42、颤证亦称振掉、颤振、震颤,主要由体虚久病,情志过极,饮食劳倦等,导致经脉失养,

肝风内动,而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43、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

44、虚劳亦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脏腑衰退、气血阴阳虚耗为主要病机,五脏虚候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肺失宣肃,卫表不和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咳嗽是由外感、饮食、情志、他病等原因引起肺失宣降,以气逆作声,咯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3、哮病是宿痰伏肺由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触发引起痰气交阻,肺失宣降而形成的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4、喘证是因六淫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病因,导致肺失宣降,肾失摄纳,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

5、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6、肺癌是由于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长期损伤,导致正气亏虚,邪毒乘虚侵入,或痰瘀内生,搏结于肺,而形成肺部积块,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发热、气急等症,但这些症状无特异性,易被忽视。

7、饮证是指三焦气化失常,体内水液运化输布失常,停留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8、胸痹主要由寒邪、饮食、情志、年老等因素引起心脉痹阻,临证以胸部闷痛为主症,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

9、心悸主要由体虚、情志、、外邪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临证以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的一种病证。

10、自汗、盗汗是由于体虚久病、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

失常的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除外生理性汗出),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11、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口淡纳呆、苔腻

等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12、呕吐是指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胃中的食物、痰涎

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的一类病证。

13、噎嗝是由于饮食情志,房劳年老等因素导致食管阻隔不通,以吞咽食物时哽噎不顺,甚

则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14、胃痛又称胃脘痛,主要由于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胃气阻滞不通,临证见心窝

部以下、脐以上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或伴有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的一种病证。

15、泄泻是因感受外邪、饮食七情及脏腑亏虚等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下渗,而出现以粪

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并多伴有排便次数增多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16、痢疾是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而导致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导失司,脂络受损,

肉败血腐,出现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17、腹痛主要由外感、饮食、情志、瘀血等因素引起的气机阻滞不通,以胃脘以下、耻骨毛

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或伴有呕吐、便秘等症的一种病证。

18、便秘是因情志、饮食、劳损等因素造成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秘结不通,排

便时间或间隔时间延长,或粪质干结,排除艰难,或经常便而不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

种病证。

19、胁痛主要由情志、外伤、饮食或久病等因素引起肝络不通或不荣,临证见一侧或两侧胁

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0、黄疸是因感受时邪疫毒、饮食所伤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湿热停留中焦,土壅木郁,

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下渗膀胱,而出现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证的一种病证, 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1、积聚是指因情志、饮食所伤,感受寒湿。以及他病久延导致气滞、痰阻、血瘀而形成以

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2、鼓胀主要因情志、劳欲、酒食不节、水毒感染、他病失治等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

气、血、水内停而成,临证以腹部胀大,甚则腹壁青筋显露,脐心突起,面色苍黄或黧黑为特征。

23、血证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过极,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后导致火热熏灼、迫血

妄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及瘀血阻络,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于肌肤所形成的非生理性出血性疾患,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病证。

24、淋证主要由于下阴不洁,感受外邪,情志变化,疲劳等因素造成的小便频急、淋漓不尽、

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25、水肿是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溢

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26、癃闭是由于湿热蕴结、肺热气壅、脾气不升、肾元亏虚等导致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引起

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27、阳痿是指青壮年男子,由于虚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引起阴茎痿弱不举,或临房举而不

坚的病证。

28、腰痛是由外感、损伤、肾虚等因素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或腰脊当中疼痛为主要症状

的一类病证,病常兼有背、腿、胁、腹、膝等部位疼痛。

雷头风: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是为雷头风。

洁净腑:净腑指的是膀胱,洁净腑也就是利小便。

关格是指肾气衰惫,致使气化失常,关门不利,浊毒内蕴,损伤脾胃,升降失司,胃气 上逆,临床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症。

29、消渴是由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致使机体阴津亏虚,燥热偏胜

出现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30、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肢

体筋骨、关节、肌肉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31、痿证是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或伴有肌

肉萎缩的一类病证。

32、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等引起的,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

结颈前,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33、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34、郁证是以情志不舒为基本病因,导致气机郁滞,而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

胁肋胀满,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35、眩晕是由阴虚风动、痰浊及瘀血的呢过引起的清窍失养、脑髓不充,临证以头晕、眼花

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36、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起的头部经脉绌急及失养,清窍不利,临证以头部自

觉疼痛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若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

37、中风是由于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临证以猝

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 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 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38、耳鸣、耳聋是由于年老体虚、情志失调、饮食劳倦、风邪外乘等导致耳窍闭塞,而引起

的以听觉异常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以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声响或细或暴,妨碍听觉的称为耳鸣;听力减弱,妨碍交谈,甚至听觉丧失,不闻外声者称为耳聋。

39、痫证俗称“羊痫风”,是一种由于七情失调,饮食不节,脑部受损,遗传等因素造成脏

腑失调,气机逆乱,痰浊阻滞,风阳内动,风痰蒙蔽心窍,流窜经络所致的发作性神志一场,临证见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的一种病证。

40、癫狂 癫和狂都是一种阴禀赋不足,或情志所伤,或脑部受损引起,痰气郁结,或痰火

上扰,蒙蔽心神而致精神失常的疾病。

41、痴呆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老年精气亏虚,或情志失调、外伤、中毒等导致髓减脑消,

神机失用,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

42、颤证亦称振掉、颤振、震颤,主要由体虚久病,情志过极,饮食劳倦等,导致经脉失养,

肝风内动,而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43、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

44、虚劳亦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脏腑衰退、气血阴阳虚耗为主要病机,五脏虚候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相关内容

  • 区别_粉刺_与_痤疮_理论与实践意义
  • 14 第9卷第06期·总第110期 2011年03月·下半月刊 区别"粉刺"与"痤疮"理论与实践意义 马玲玲 摘要:南方医科大学杨柳教授在新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编写中,用"痤疮"取代既往一直沿用的" ...

  • 浅析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
  • 第28卷第3期 2005年9月 Joumal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ofYunnanCollegeof V01.28 No.3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9.2005 浅析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 杨恩品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21) 摘要 ...

  • 中医证候研究的两个深层次问题
  • 摘 要 笔者认为,在当前中医证候主流研究方向的背后,隐藏着一些证候研究的深层次问题.由于中医的"证"总是倾向于以复合证型存在并易相互转化,故证候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困难较大,而思考和研究"'证'为什么总是以复合证型存在并易相互转化"可能是比"证&qu ...

  • 中医病名(4)
  • 中医病名==西医病名 2010-06-12 09:16:58|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rugaotv<中医病名==西医病名> 专科名称骨伤科 脑病科 肛肠科 引用 的 中医病名==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 桡骨远端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单纯胸腰椎骨折 骨蚀 附骨疽 ...

  • 浅谈对精神科中西医结合的几点认识
  • Comprehensive medical│综合医学 浅谈对精神科中西医结合的几点认识 叶建军 (浙江省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 322000) 精神科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起步并不太晚,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历经整理成方.广泛继承.大搞中草药.总结正反而经验教训等几个阶段,但比之内外各科,仍显得进展缓慢,在实 ...

  • 浅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关系
  • 浅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关系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关系的探讨逐年增多,各家学说不一,各执一辞.单一的辨证论治已经不适应当前中医发展的需要,而单从辨病论治.全盘西化,又偏离了中医学发展的轨道.中医的辨证论治,西医的辨病论治,应该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但是二者孰主孰辅? 是辨证论治指导辨病论治,还是辨病 ...

  • 怎么学中医
  • 这个话题本身就太大,肯定说不清,只是因为经常有人与我聊到它, 干脆就写出来,大家讨论.首先应该明确我的本意,学中医.做中医与学好中医之间不是一回事.弄个手艺混饭吃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其实还真不 如干点别的,中医这碗饭最难吃! 许多人是好不容易考上医学专业的,也必然很是珍惜,直到一级一级 熬到副高级. ...

  • 最新 中医内科学总结
  • 中医内科学总结(完整版) 肺系病 一.感冒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治则:解表达邪 忌用补敛之品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 ...

  • 小议"脑卒中"之名称
  • 小议"脑卒中"之名称 "脑卒中"作为一个病名由来已久.本人虽从医三十年有余,对该名称之发音与理解却始终含糊不清.在学校时曾询问老师也没获满意答复,我感觉搞现代自然科学的老师们,对作为传统文化的音义之学多欠重视,所以老师对术语名称概念不清.读错发音是常有的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