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学
课程编码:1010052230 1010052240 1010052250
适用专业及层次: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学生
学时:102
课程总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2、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物理课程的学习是为实现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服务的。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进一步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将来从事小学科学教育和多学科教学奠定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现代物理学更是成为
高新技术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册 第一章 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力 重力
第二节 摩擦力
第三节 弹力
第四节 力的合成
第五节 力的分解
[教学要求]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矢量。
2、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知道物体的重心。
3、知道物体的形变和弹性形变,知道弹力及其产生原因,理解胡克定律,知道劲
度系数。
4、理解滑动摩擦力,理解动摩擦因数。
5、知道静摩擦力。
6、理解力的合成,理解力及一切矢量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7、理解力的分解,理解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特点
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第二章 直线运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第三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五节 运动的图象
[教学要求]
1、知道运动的绝对性和运动描述的相对性,知道参考系的意义。
2、理解位移,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3、知道矢量和标量。
4、理解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知道速度图象和位移图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三节 牛顿第三定律
第四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要求]
1、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
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3、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4、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5、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重力加速度。
6、知道超重和失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牛顿三个定律的应用
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曲线运动
第二节 平抛运动
第三节 匀速圆周运动
第四节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第五节 离心现象
第六节 行星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第七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教学要求]
1、知道曲线运动及其速度方向,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及平抛运动产生的条件。
3、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知道线速度和角速度,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4、知道周期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一个物理量,理解其内涵。
5、理解向心力的大小跟匀速圆周运动的哪些因素有关系,理解向心力的来源。
6、知道离心现象。
7、知道万有引力,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知道天体的运动规律及其原因。
8、知道人造地球卫星是人造天体,也遵循万有引力定律,知道有三种宇宙速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
难点:匀速圆周运动
第五章 物体的平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第二节 力矩 力矩的平衡
[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2、理解力矩和力矩的作用。
3、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矩的作用
第六章 机械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功和功率
第二节 动能 动能定理
第三节 重力势能
第四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要求]
1、理解功和功率。
2、理解动能,理解动能定理。
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
4、理解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5、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动能定理
难点:功与能的关系
第七章 动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量和冲量
第二节 动量定理
第三节 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要求]
1、知道冲量,理解动量,理解动量定理及其应用。
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会用定律处理碰撞问题。
3、知道反冲运动,会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动量定理
难点:动量和冲量的矢量性
第八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简谐运动
第二节 振幅、周期和频率
第三节 简谐运动的图象
第四节 单摆
第五节 受迫振动 共振
第六节 机械波
第七节 波的图象
第八节 波长、频率和波速
第九节 波的衍射和波的干涉
第十节 声波 次声波和超声波
[教学要求]
1、理解简谐运动及其相关概念。
2、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
3、理解单摆的振动规律。
4、了解受迫振动和共振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5、理解波的产生及传播的原理,了解横波及纵波的特点。
6、理解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
7、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8、了解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9、了解声波的反射、干涉、衍射、共鸣等现象。
10、了解超声波、次声波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谐运动
难点:干涉和衍射现象
第九章 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温度
第二节 分子力 分子势能
第三节 物体内能及其改变
第四节 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要求]
1、理解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2、知道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
3、知道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系。
4、理解物体的内能及其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的关系。
5、知道热量是物体内能变化的一种量度。
6、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7、知道开发新能源和节能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内容
难点: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第二册 第一章 电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第二节 电场 电场强度
第三节 电势 电势差 电势能
第四节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第五节 用电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
第六节 静电感应
第七节 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 放电现象
第八节 电容器 电容
第九节 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教学要求]
1、知道元电荷,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知道点电荷,理解库仑定律。
2、知道电场,理解电场强度,知道电场线,理解匀强电场。
3、理解电势差,知道电势,理解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
4、知道静电感应,知道感应起电,知道放电现象。
5、知道电容器,理解电容器的电容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了解常见的电容器。
6、了解静电的应用,了解防止静电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场 电场强度
难点:电势能
第二章 恒定电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流 电功 电功率
第二节 电阻 电阻定律 欧姆定律
第三节 焦耳定律
第四节 电源 电动势
第五节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第六节 多用电表及其使用
第七节 电阻的测量
第八节 电池的连接 电源的功率
[教学要求]
1、知道电流产生的条件,掌握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
2、掌握焦耳定律。
3、理解电动势,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理解路端电压。
4、知道电池的串联和并联及电动势和内阻的计算。
5、会用多用电表测电压和电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难点:电动势
第三章 运动电荷和磁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流的磁场
第二节 安培力 磁感应强度
第三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第四节 直流电动机原理
[教学要求]
1、知道磁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
2、知道运动电荷周围有磁场,以及判断电流磁场的安培定则。
3、理解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磁感线可以形象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5、知道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6、掌握左手定则。
7、知道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8、知道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难点:用安培定则确定电流周围的磁场
第四章 交变电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磁感应现象
第二节 感应电流方向 楞次定律
第三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第四节 自感现象
第五节 日光灯
[教学要求]
1、知道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
2、掌握楞次定律。
3、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知道自感现象,知道自感系数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 5、知道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难点: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教学章节及学时分配:
11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和实验法等,运用多媒体教学。
五、考核方式
考核类型:物理1:考试 物理2:考试 物理3:考查
考核形式:物理1、物理2:平时考核(作业、小测验等)、期末统一闭卷考试 物理3:平时考核(作业、测验、回答问题等)、期末随堂考试
六、使用说明:
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降低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掌握”级要求降为“理解”级要求。
七、大纲附录
1、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在教学中采用“三自”物理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根据每节课的实际教学任务,制定不同的实际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2、教材: (1)辽宁省大学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公用教材《物理学》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3)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物理学》 参考资料:
(1)中职教材通用版《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2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中学教师物理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出版社
大纲编写人:杨杰
教学单位负责人(签字):
教研室主任(审核): 系 部:初等教育系 日 期:2013年11月20日
13
《物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学
课程编码:1010052230 1010052240 1010052250
适用专业及层次: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学生
学时:102
课程总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2、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物理课程的学习是为实现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服务的。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进一步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将来从事小学科学教育和多学科教学奠定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现代物理学更是成为
高新技术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册 第一章 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力 重力
第二节 摩擦力
第三节 弹力
第四节 力的合成
第五节 力的分解
[教学要求]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矢量。
2、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知道物体的重心。
3、知道物体的形变和弹性形变,知道弹力及其产生原因,理解胡克定律,知道劲
度系数。
4、理解滑动摩擦力,理解动摩擦因数。
5、知道静摩擦力。
6、理解力的合成,理解力及一切矢量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7、理解力的分解,理解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特点
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第二章 直线运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第三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五节 运动的图象
[教学要求]
1、知道运动的绝对性和运动描述的相对性,知道参考系的意义。
2、理解位移,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3、知道矢量和标量。
4、理解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知道速度图象和位移图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三节 牛顿第三定律
第四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要求]
1、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
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3、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4、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5、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重力加速度。
6、知道超重和失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牛顿三个定律的应用
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曲线运动
第二节 平抛运动
第三节 匀速圆周运动
第四节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第五节 离心现象
第六节 行星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第七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教学要求]
1、知道曲线运动及其速度方向,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及平抛运动产生的条件。
3、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知道线速度和角速度,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4、知道周期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一个物理量,理解其内涵。
5、理解向心力的大小跟匀速圆周运动的哪些因素有关系,理解向心力的来源。
6、知道离心现象。
7、知道万有引力,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知道天体的运动规律及其原因。
8、知道人造地球卫星是人造天体,也遵循万有引力定律,知道有三种宇宙速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
难点:匀速圆周运动
第五章 物体的平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第二节 力矩 力矩的平衡
[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2、理解力矩和力矩的作用。
3、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矩的作用
第六章 机械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功和功率
第二节 动能 动能定理
第三节 重力势能
第四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要求]
1、理解功和功率。
2、理解动能,理解动能定理。
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
4、理解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5、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动能定理
难点:功与能的关系
第七章 动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量和冲量
第二节 动量定理
第三节 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要求]
1、知道冲量,理解动量,理解动量定理及其应用。
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会用定律处理碰撞问题。
3、知道反冲运动,会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动量定理
难点:动量和冲量的矢量性
第八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简谐运动
第二节 振幅、周期和频率
第三节 简谐运动的图象
第四节 单摆
第五节 受迫振动 共振
第六节 机械波
第七节 波的图象
第八节 波长、频率和波速
第九节 波的衍射和波的干涉
第十节 声波 次声波和超声波
[教学要求]
1、理解简谐运动及其相关概念。
2、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
3、理解单摆的振动规律。
4、了解受迫振动和共振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5、理解波的产生及传播的原理,了解横波及纵波的特点。
6、理解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
7、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8、了解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9、了解声波的反射、干涉、衍射、共鸣等现象。
10、了解超声波、次声波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谐运动
难点:干涉和衍射现象
第九章 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温度
第二节 分子力 分子势能
第三节 物体内能及其改变
第四节 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要求]
1、理解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2、知道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
3、知道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系。
4、理解物体的内能及其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的关系。
5、知道热量是物体内能变化的一种量度。
6、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7、知道开发新能源和节能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内容
难点: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第二册 第一章 电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第二节 电场 电场强度
第三节 电势 电势差 电势能
第四节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第五节 用电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
第六节 静电感应
第七节 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 放电现象
第八节 电容器 电容
第九节 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教学要求]
1、知道元电荷,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知道点电荷,理解库仑定律。
2、知道电场,理解电场强度,知道电场线,理解匀强电场。
3、理解电势差,知道电势,理解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
4、知道静电感应,知道感应起电,知道放电现象。
5、知道电容器,理解电容器的电容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了解常见的电容器。
6、了解静电的应用,了解防止静电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场 电场强度
难点:电势能
第二章 恒定电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流 电功 电功率
第二节 电阻 电阻定律 欧姆定律
第三节 焦耳定律
第四节 电源 电动势
第五节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第六节 多用电表及其使用
第七节 电阻的测量
第八节 电池的连接 电源的功率
[教学要求]
1、知道电流产生的条件,掌握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
2、掌握焦耳定律。
3、理解电动势,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理解路端电压。
4、知道电池的串联和并联及电动势和内阻的计算。
5、会用多用电表测电压和电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难点:电动势
第三章 运动电荷和磁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流的磁场
第二节 安培力 磁感应强度
第三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第四节 直流电动机原理
[教学要求]
1、知道磁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
2、知道运动电荷周围有磁场,以及判断电流磁场的安培定则。
3、理解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磁感线可以形象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5、知道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6、掌握左手定则。
7、知道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8、知道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难点:用安培定则确定电流周围的磁场
第四章 交变电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磁感应现象
第二节 感应电流方向 楞次定律
第三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第四节 自感现象
第五节 日光灯
[教学要求]
1、知道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
2、掌握楞次定律。
3、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知道自感现象,知道自感系数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 5、知道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难点: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教学章节及学时分配:
11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和实验法等,运用多媒体教学。
五、考核方式
考核类型:物理1:考试 物理2:考试 物理3:考查
考核形式:物理1、物理2:平时考核(作业、小测验等)、期末统一闭卷考试 物理3:平时考核(作业、测验、回答问题等)、期末随堂考试
六、使用说明:
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降低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掌握”级要求降为“理解”级要求。
七、大纲附录
1、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在教学中采用“三自”物理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根据每节课的实际教学任务,制定不同的实际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2、教材: (1)辽宁省大学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公用教材《物理学》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3)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物理学》 参考资料:
(1)中职教材通用版《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2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中学教师物理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出版社
大纲编写人:杨杰
教学单位负责人(签字):
教研室主任(审核): 系 部:初等教育系 日 期:2013年11月20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