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厦门2月25日电(吴舟 陈楚楚 邹家骅)2月25日,由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中国民主建国会福建省委员会、福建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共同主办的2017首届科技金融国际峰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峰会主题演讲中,美国Abundy科技公司创始人、CEO,清华大学讲席教授邹昊与嘉宾们分享了他的发言主题——《中美科技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以下是他发言全文:
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美丽的厦门,也是南部金融中心的一个城市。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叫邹昊,我出生在中国,长大在中国,在清华上了两年本科以后到了美国,2006年去的美国,在斯坦福读了五年书,之后到全球最大的一个投资机构工作,非常荣幸。去年开始,从公司出来,自己开始创业,去年到清华大学做兼职教授,一起做学术研究。
我是昨天从硅谷飞过来,去年花了半年到九个月的时间在北京工作,刚去的时候,非常不适应,老是生病,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出门没有戴口罩,没有做好防护措施。所以我现在到全国各地都要看一下PM2.5的指数,昨天来厦门的我发现PM是12,今天是17。昨天我是在北京转机的时候,我发现了有浓浓的雾。厦门的环境是一个法宝,非常荣幸能够到这里,听到这么多专家学者和嘉宾的演讲。
简单介绍一下我演讲的主题,我在美国呆了十年,在中国呆的时间更久,所以对中美两国的科技金融趋势有一些简单的看法。这个是中美最大科技公司的统计(PPT)美国的GDP是18.5万亿,中国已经超过11万亿,可能今后二十年追赶上美国是完全没有问题。现在最大的科技金融行业基本上还是集中在中美两国之间,最大的两家,一个是蚂蚁金服,一个是陆金所。接下来是美国支付和借贷的公司,最大的领域还是在支付和借贷,传统金融企业的核心支柱行业里面。所以尽管中国的GDP还没有达到美国的成熟,但我们已经发觉,科技金融前两家已经在中国了。这是为什么?我有我自己简单的见解,我跟欧美的银行高层他们交流会比较多,他们去年也有一个欧洲最大银行的董事会邀请我去帮他们做了一下分析,就是看看他们作为一个传统银行怎么在金融创新领域发挥,我们观察下来,为什么中国金融科技走得最好?第一点,传统金融业在体量和业务上的薄弱,而是在科技能力,自己核心技术上相对美国来说有一点薄弱。中国科技金融行业过去几年非常蓬勃的发展也是非常得益于非常宽松的监管环境,到目前为止,互联网科技或者是科技金融的企业他们监管的成本相对于传统金融企业来说是非常低的,但是在美国和欧洲它的监管层对科技企业限制会更加强烈,无论你是做小额贷款公司还是做什么公司,可能你的资金,你押的保证金都是一样的。但是在目前为止还是比较偏向于科技型企业。前几年出现的P2P借贷事件,可能今后监管会逐渐的加强。我相信,至少在过去几年之内,大的趋势还是环境非常适合科技公司的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它的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尤其是在高端的人群当中,因为美国它的结构基本上就是比较偏中老年化,有钱人年龄非常大,但是在中国,结构相对比较平衡一点,所以很多新兴的20,30岁,甚至40岁的人包括我们现在年龄更大的一点的使用互联网的渗透率比美国要高很多。所以很方便的发展很多在网上借贷,网上支付的业务。
传统金融业在过去二三十年受到的挑战,第一波最先进行的挑战是在支付方面,因为最先也是发源于美国,在美国每个人手持一张信用卡,但是通过一些手段在成本和效率上也成功的挑战了一些美国的传统的公司。像在中国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条件会比美国更好一点,因为美国每个人都有信用卡,但是在中国银行卡和信用卡不是他们主要的支付方式,所以这个是第一波的挑战,虽然中国是后起者,但是在中国的应用已经超过了美国。
相对于资金管理和资本管理行业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就是互联网基金销售和互联网的基金管理模式,包括有一些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模式有一些挑战。
我们现在要面对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就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怎样挑战传统的银行业,我也在传统的银行业工作了多年,但没有在科技公司工作过,也有很多应对的方法。像今天来开会听到了兴业银行的陶行长非常好的见解,也对我启发非常大。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这个比较直观一点(PPT)整个格局的变化有多么迅速,中国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创立于1984年,有着几十年的历史。而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蚂蚁金服才十多年的历史,但是比较一下,一个是有非常多的门店,一个是没有门店,一个是员工46万人,还有一个是员工6000多人,接下来的市值金融公司也是非常快的发展。所以像我这样在传统行业的从业者现在又在科技金融的从业者,怎么在趋势中保持自己的优势,这也是我时刻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看一下最大的金融公司它的业务基本包括了所有银行的业务,像付款,消费贷款,中小企业贷款,还有财富管理,我举的例子是蚂蚁金服,你可以看到,基本上已经是一个银行了,而且它有着比银行更多的优势,它有一些技术上的优势,还有一些用户的数据和渠道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包括中国的银行,欧洲和美国的银行都相对比较紧张得原因。
在美国银行业迎接这一波浪潮当中还是准备得相对比较充分,因为在美国最大的银行像投资银行高盛,摩根斯坦利等银行,科技实力是非常强的,一方面收购并购公司,一方面从文化上来改变结构,包括设立科技金融和科技金融子公司也是一个方向,从几年开始开始设立分公司,调整模激励的模式。之前李稻葵老师也讲过,中国发展科技的优势就是程序员相对便宜,是美国的1/10,在硅谷地区的确是这样,像硅谷金融科技公司包括我自己公司想找比较厉害的人,收入都超过50万美金了。在科技公司里面,程序员的地位和收入会远远高于传统银行的收入,但是传统银行这么大一个机构如果不设立子公司,改变它的架构,一个高管才拿50万人民币,你招一个程序员发100万人民币,这个在传统银行不大可能,所以只能做一个子公司或者体制外的机构才可以跟科技公司抗衡。这也是我去年给欧洲一个最大的银行的一个建议,尤其是从传统行业里面出来,我以前也是做投资经理,在公司架构里面程序员的收入或者是科技人员的收入薪酬会比较低,而且不是特别受重视,这也是为什么在科技金融浪潮里面如果是传统行业,跟科技公司竞争,不包括硅谷,硅谷已经是非常高的,就是跟国内竞争的话,可能也需要相应文化上,还有相应的变通。另外一点,行长和董事长是不是重视,如果特别重视,会设立一些数据首席官或者是大数据首席官放在核心的执行委员会里面,这些都是对金融机构能够战胜这一波科技技术浪潮非常重要的方面。
另外一点,现在整个不光是银行业,在整个资产行业里面,投资管理行业现在大的趋势未来五到十年也会有非常大的改变。首先,在全球范围内,过去几十年主动投资基金非常多,一个基金可能有几百号人,包括很多对冲基金虽然有非常大的人员消耗和非常大的投入,但还没有逃过大势,这就引起了被动型或者是指数型的投资基金的市场份额的影响。过去全球范围内很多投资方向都是比较偏重于单一化,股票就是股票基金,未来包括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可能很多大的资产回报不会特别稳定,所以也是引起了很多客户投资需求从单一的资产要转变成多元资产。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深入应用,像机器人理财师或者是智能投库已经慢慢的进入,虽然这个方向在美欧的市场非常小,因为美欧基金的的研发能力还是非常强。但是在中国,因为之前市场相应来说,大市场的占有者这方面投入还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很容易有新的科技公司出来占领很大的市场。
最后一点,现在整个全球范围包括监管,包括反洗钱,包括合规都有危机振荡或者整个大的市场上下以后,有了更多的要求,所以这也是导致很多事情你不能只靠雇很多人来做,而且怎样提升效率,就是让机器能够干几百人,上千人的事情,这也是一个趋势。
综合来看,现在大的机构一个是优化成本,一个是拓展新的业务,还有一个是改善自己的公司文化,或者说公司文化太大改变不了,就设立子公司,在新的市场中争权夺利。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人多不是优势,怎样以一个比较有效和有形式的方式进行这一场革命,这是非常重要的。
再讲一下科技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它整个概念最新的技术改善金融的效率,包括大数据研究环境,以前开很多门店来验证用户的身份,以后可能就会逐渐的变少,成为历史,因为现在反欺诈,包括人脸识别,验证是不是这个人的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了。包括反洗钱,还有区块链去中心化,包括大数据风控,怎样对中小企业包括个人怎样以最优的模型和最少的成本来勾画出信用程度,使得你能够把大体量的资金带给需要用钱的个人和企业。之前没有大数据支撑或者是人工智能支撑的话,导致了非常多大型国有银行往往不进行特别多中小企业的贷款,因为贷给国有企业利差赚得很大,可能不需要赚更多,在放下这一块业务的时候,可能也给一些初创企业或者是科技公司一些机会。我非常赞同的一个观点是,在科技与传统行业的竞争中,首先传统行业要把自己变得更强,更有科技含量。你竞争的时候,你可能要看得更长远一点,不能光看眼前的利益,一个好的例子就是,像诺基亚和苹果手机,诺基亚以前是手机里的巨无霸,苹果手机刚出来的时候,黑霉,苹果手机的营收对他来微不足道,放任了苹果手机的发展,之后就干掉了它。当技术含量不断迭代做大的同时,现在雅虎不存在了,谷歌变成世界上最厉害的公司之一。接下来五到十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时候,到底哪些新的银行会出来,成为五到十年后的霸主,哪些银行会慢慢的衰弱,我觉得五到十年一定会有变化。我今天听了陶行长的演讲我深受启发,我发现很多非常重要的方式兴业银行已经在做了,在陶行长领导下,五到十年兴业银行可能会发展得月来壮大,一些老牌的银行如果不重视科技技术的话,可能会慢慢的衰弱。
总结一下,如何把握科技浪潮?首先在文化体系,各种各样的方式把握这次科技浪潮。第二次是迎接它的到来。非常感谢各位来宾,也非常荣幸在这里分享自己的浅见。谢谢大家。
(责编:陈楚楚、吴舟)
人民网厦门2月25日电(吴舟 陈楚楚 邹家骅)2月25日,由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中国民主建国会福建省委员会、福建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共同主办的2017首届科技金融国际峰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峰会主题演讲中,美国Abundy科技公司创始人、CEO,清华大学讲席教授邹昊与嘉宾们分享了他的发言主题——《中美科技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以下是他发言全文:
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美丽的厦门,也是南部金融中心的一个城市。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叫邹昊,我出生在中国,长大在中国,在清华上了两年本科以后到了美国,2006年去的美国,在斯坦福读了五年书,之后到全球最大的一个投资机构工作,非常荣幸。去年开始,从公司出来,自己开始创业,去年到清华大学做兼职教授,一起做学术研究。
我是昨天从硅谷飞过来,去年花了半年到九个月的时间在北京工作,刚去的时候,非常不适应,老是生病,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出门没有戴口罩,没有做好防护措施。所以我现在到全国各地都要看一下PM2.5的指数,昨天来厦门的我发现PM是12,今天是17。昨天我是在北京转机的时候,我发现了有浓浓的雾。厦门的环境是一个法宝,非常荣幸能够到这里,听到这么多专家学者和嘉宾的演讲。
简单介绍一下我演讲的主题,我在美国呆了十年,在中国呆的时间更久,所以对中美两国的科技金融趋势有一些简单的看法。这个是中美最大科技公司的统计(PPT)美国的GDP是18.5万亿,中国已经超过11万亿,可能今后二十年追赶上美国是完全没有问题。现在最大的科技金融行业基本上还是集中在中美两国之间,最大的两家,一个是蚂蚁金服,一个是陆金所。接下来是美国支付和借贷的公司,最大的领域还是在支付和借贷,传统金融企业的核心支柱行业里面。所以尽管中国的GDP还没有达到美国的成熟,但我们已经发觉,科技金融前两家已经在中国了。这是为什么?我有我自己简单的见解,我跟欧美的银行高层他们交流会比较多,他们去年也有一个欧洲最大银行的董事会邀请我去帮他们做了一下分析,就是看看他们作为一个传统银行怎么在金融创新领域发挥,我们观察下来,为什么中国金融科技走得最好?第一点,传统金融业在体量和业务上的薄弱,而是在科技能力,自己核心技术上相对美国来说有一点薄弱。中国科技金融行业过去几年非常蓬勃的发展也是非常得益于非常宽松的监管环境,到目前为止,互联网科技或者是科技金融的企业他们监管的成本相对于传统金融企业来说是非常低的,但是在美国和欧洲它的监管层对科技企业限制会更加强烈,无论你是做小额贷款公司还是做什么公司,可能你的资金,你押的保证金都是一样的。但是在目前为止还是比较偏向于科技型企业。前几年出现的P2P借贷事件,可能今后监管会逐渐的加强。我相信,至少在过去几年之内,大的趋势还是环境非常适合科技公司的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它的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尤其是在高端的人群当中,因为美国它的结构基本上就是比较偏中老年化,有钱人年龄非常大,但是在中国,结构相对比较平衡一点,所以很多新兴的20,30岁,甚至40岁的人包括我们现在年龄更大的一点的使用互联网的渗透率比美国要高很多。所以很方便的发展很多在网上借贷,网上支付的业务。
传统金融业在过去二三十年受到的挑战,第一波最先进行的挑战是在支付方面,因为最先也是发源于美国,在美国每个人手持一张信用卡,但是通过一些手段在成本和效率上也成功的挑战了一些美国的传统的公司。像在中国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条件会比美国更好一点,因为美国每个人都有信用卡,但是在中国银行卡和信用卡不是他们主要的支付方式,所以这个是第一波的挑战,虽然中国是后起者,但是在中国的应用已经超过了美国。
相对于资金管理和资本管理行业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就是互联网基金销售和互联网的基金管理模式,包括有一些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模式有一些挑战。
我们现在要面对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就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怎样挑战传统的银行业,我也在传统的银行业工作了多年,但没有在科技公司工作过,也有很多应对的方法。像今天来开会听到了兴业银行的陶行长非常好的见解,也对我启发非常大。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这个比较直观一点(PPT)整个格局的变化有多么迅速,中国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创立于1984年,有着几十年的历史。而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蚂蚁金服才十多年的历史,但是比较一下,一个是有非常多的门店,一个是没有门店,一个是员工46万人,还有一个是员工6000多人,接下来的市值金融公司也是非常快的发展。所以像我这样在传统行业的从业者现在又在科技金融的从业者,怎么在趋势中保持自己的优势,这也是我时刻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看一下最大的金融公司它的业务基本包括了所有银行的业务,像付款,消费贷款,中小企业贷款,还有财富管理,我举的例子是蚂蚁金服,你可以看到,基本上已经是一个银行了,而且它有着比银行更多的优势,它有一些技术上的优势,还有一些用户的数据和渠道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包括中国的银行,欧洲和美国的银行都相对比较紧张得原因。
在美国银行业迎接这一波浪潮当中还是准备得相对比较充分,因为在美国最大的银行像投资银行高盛,摩根斯坦利等银行,科技实力是非常强的,一方面收购并购公司,一方面从文化上来改变结构,包括设立科技金融和科技金融子公司也是一个方向,从几年开始开始设立分公司,调整模激励的模式。之前李稻葵老师也讲过,中国发展科技的优势就是程序员相对便宜,是美国的1/10,在硅谷地区的确是这样,像硅谷金融科技公司包括我自己公司想找比较厉害的人,收入都超过50万美金了。在科技公司里面,程序员的地位和收入会远远高于传统银行的收入,但是传统银行这么大一个机构如果不设立子公司,改变它的架构,一个高管才拿50万人民币,你招一个程序员发100万人民币,这个在传统银行不大可能,所以只能做一个子公司或者体制外的机构才可以跟科技公司抗衡。这也是我去年给欧洲一个最大的银行的一个建议,尤其是从传统行业里面出来,我以前也是做投资经理,在公司架构里面程序员的收入或者是科技人员的收入薪酬会比较低,而且不是特别受重视,这也是为什么在科技金融浪潮里面如果是传统行业,跟科技公司竞争,不包括硅谷,硅谷已经是非常高的,就是跟国内竞争的话,可能也需要相应文化上,还有相应的变通。另外一点,行长和董事长是不是重视,如果特别重视,会设立一些数据首席官或者是大数据首席官放在核心的执行委员会里面,这些都是对金融机构能够战胜这一波科技技术浪潮非常重要的方面。
另外一点,现在整个不光是银行业,在整个资产行业里面,投资管理行业现在大的趋势未来五到十年也会有非常大的改变。首先,在全球范围内,过去几十年主动投资基金非常多,一个基金可能有几百号人,包括很多对冲基金虽然有非常大的人员消耗和非常大的投入,但还没有逃过大势,这就引起了被动型或者是指数型的投资基金的市场份额的影响。过去全球范围内很多投资方向都是比较偏重于单一化,股票就是股票基金,未来包括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可能很多大的资产回报不会特别稳定,所以也是引起了很多客户投资需求从单一的资产要转变成多元资产。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深入应用,像机器人理财师或者是智能投库已经慢慢的进入,虽然这个方向在美欧的市场非常小,因为美欧基金的的研发能力还是非常强。但是在中国,因为之前市场相应来说,大市场的占有者这方面投入还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很容易有新的科技公司出来占领很大的市场。
最后一点,现在整个全球范围包括监管,包括反洗钱,包括合规都有危机振荡或者整个大的市场上下以后,有了更多的要求,所以这也是导致很多事情你不能只靠雇很多人来做,而且怎样提升效率,就是让机器能够干几百人,上千人的事情,这也是一个趋势。
综合来看,现在大的机构一个是优化成本,一个是拓展新的业务,还有一个是改善自己的公司文化,或者说公司文化太大改变不了,就设立子公司,在新的市场中争权夺利。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人多不是优势,怎样以一个比较有效和有形式的方式进行这一场革命,这是非常重要的。
再讲一下科技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它整个概念最新的技术改善金融的效率,包括大数据研究环境,以前开很多门店来验证用户的身份,以后可能就会逐渐的变少,成为历史,因为现在反欺诈,包括人脸识别,验证是不是这个人的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了。包括反洗钱,还有区块链去中心化,包括大数据风控,怎样对中小企业包括个人怎样以最优的模型和最少的成本来勾画出信用程度,使得你能够把大体量的资金带给需要用钱的个人和企业。之前没有大数据支撑或者是人工智能支撑的话,导致了非常多大型国有银行往往不进行特别多中小企业的贷款,因为贷给国有企业利差赚得很大,可能不需要赚更多,在放下这一块业务的时候,可能也给一些初创企业或者是科技公司一些机会。我非常赞同的一个观点是,在科技与传统行业的竞争中,首先传统行业要把自己变得更强,更有科技含量。你竞争的时候,你可能要看得更长远一点,不能光看眼前的利益,一个好的例子就是,像诺基亚和苹果手机,诺基亚以前是手机里的巨无霸,苹果手机刚出来的时候,黑霉,苹果手机的营收对他来微不足道,放任了苹果手机的发展,之后就干掉了它。当技术含量不断迭代做大的同时,现在雅虎不存在了,谷歌变成世界上最厉害的公司之一。接下来五到十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时候,到底哪些新的银行会出来,成为五到十年后的霸主,哪些银行会慢慢的衰弱,我觉得五到十年一定会有变化。我今天听了陶行长的演讲我深受启发,我发现很多非常重要的方式兴业银行已经在做了,在陶行长领导下,五到十年兴业银行可能会发展得月来壮大,一些老牌的银行如果不重视科技技术的话,可能会慢慢的衰弱。
总结一下,如何把握科技浪潮?首先在文化体系,各种各样的方式把握这次科技浪潮。第二次是迎接它的到来。非常感谢各位来宾,也非常荣幸在这里分享自己的浅见。谢谢大家。
(责编:陈楚楚、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