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模拟题

高二语文模拟试题

第І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 罗静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自主、自我、自由为典型特征的自媒体以感性、个性、散乱

等方式,来实现对信息的传播。自媒体一方面蕴含着提升主体信息传播主动性等功能,另一

方面却隐藏着缺乏传播统一性、客观性等方面的缺陷,导致自媒体环境下的部分信息存在价

值错位、审美异化等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涌现出的‚微电影‛可谓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典型代表。它不仅诠释了自媒体

时代的内涵,而且代表了现代电影美学的嬗变,成为时代发展的又一‚符号‛,相较于传统的

电影制作而言,微电影具有与之相区别的审美与价值定位。其以‚青年化‛‚生活化‛‚民间

化‛等为创作品质,获得了社会广大受众的认可,展现出了独特的生命力。

所谓‚微电影‛,是指在自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一种以‚微小投入、微小制作、微小剧

情、微小记录‛为内容特征,以精致、简短、简约为表现特征的电影。微电影实现了电影从

传统精英制作模式向草根‚拍客‛的转变,从普通事实记录向剧情创作的转变,成为一种有

别于传统电影制作,但又脱离于普通拍摄记录的影视作品。实践中,不同视角下的微电影具

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创作的层级不同,可将其分为自由创作型、企业定制型和专业制作型。

其中,自由创作型系个人情感意志的自由表达,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

平台进行传播;企业定制型则是由企业投资进行制作,内容倾向于广告化、商业化;专业制

作型是由专门的影视公司进行制作,以商业化为创作取向。

从当下微电影所反映的内在审美取向来看,大多数微电影题材来源于现实,‚再现‛于现

实,能够让广大受众置身于剧中,具有纪实性与真实性,系一种纪实的美学。在这一点上,

有别于通过各种电影特技来塑造美、抽象美的传统的蒙太奇流派。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微

电影在取材源于现实、‚照顾‛现实的同时,也渗透许多非纪实手法进行拍摄,具有制作的技

术性与修饰性,如运用再现场景的拍摄手法,同传统的电视纪录片相区别。

当我们在对微电影进行审美鉴赏时,需要从审美真实与本质真实的角度去进行理解,即

应该从微电影剧情背后所反映的现实问题、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审美解读,否则便偏离了剧

情所反映的审美内涵与审美意义。例如,微电影《京杭运河行》中,从剧中最为典型的‚桥

和船‛画面,衔接到一段段的历史和今天的画卷,从小处展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宏大,摆脱了

传统‚宏观选题‛的叙事背景。对此,我们在对剧中所透露的美进行解构时,不能仅就剧中

画面进行美的欣赏,应该将其上升到整个京杭大运河宏大的背景中,从大的视角进行解读和

欣赏。

可见,以‚微电影‛为典型的现代电影,在传承蒙太奇流派的审美构造时,更加注重对

现实生活的‚再现‛;倾向于纪实主义的审美构造。该种审美构造或许可以说是奇观化、平庸

化,但不能脱离其内在的真实性,从而使得广大受众感同身受,以塑造其内在的美。

【注】蒙太奇:指剪接组合镜头,以形成完整的电影片。

1.下列关于“微电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微电影”作为自媒体的一种,具有自主、自我、自由的典型特征,其传播信息的方式

具有感性、个性、散乱等特点。

B .“微电影”是数字化时代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典型代表,微小投入、微小制作、微小剧情、

微小记录等具体体现了“微”的特点。

C .“微电影”之所以成为时代发展的“符号”,是由于其不仅诠释了自媒体时代的内涵,

而且代表了现代电影美学的嬗变。

D .“微电影”具有精致、简短、简约的表现特征,无论哪个层级的微电影,都主要依靠个

体的媒体平台进行制作和传播。

2.下列对“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的分析与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

A .从内在审美取向来看,大多数“微电影”的题材来源于现实,又“再现”于现实,其

纪实的美学特征有别于传统的蒙太奇流派。

B .“微电影”实现了从传统精英制作向草根“拍客”的转变,从普通事实记录向剧情创作

的转变,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制作。

C .以“青年化”“生活化”“民间化”等为创作品质的“微电影”,凭借“奇幻化”“平庸

化”审美构造赢得社会广泛认可,这一点上区别于传统电影制作。

D .“微电影”取材源于现实,但也采用许多非纪实拍摄手法,具有制作的技术性与修饰性,

与传统的电视纪录片有一定区别。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与传统电影只关注审美真实不同,“微电影”兼顾审美真实与本质真实,以内在的真实

性塑造内在的美,来赢得广大受众.

B .按照创作的层级不同,“微电影”可分为自由创作型、企业定制型和专业制作型。这三

类中只有自由创作型不以营利为追求目标。

C .文中举《京杭运河行》的例子,说明了微电影的欣赏要透过剧情对所反映的现实问题、

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审美解读。

D .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存在着缺乏传播统一性、客观性等方面的缺陷,能够造成部

分信息价值错位、审美异化等方面的结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

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

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

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

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

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

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

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

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

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

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

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

4.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代君不可以不戚 戚:忧愁 .

B .太傅殆不得不尔 殆:危险 .

C .吾不谋于姊 谋:谋划,商量 .

D .不遗父母忧患而已 遗:遗留 .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B .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C .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D .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6. 下列与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从子”指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B .曹爽蒙难,辛敞终随鲁芝赴险,虽救援未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义行,这得力于姐姐的帮

助。

C .钟会有反心,在做镇西将军时,请羊琇任随军,羊琇坚决地推辞,可文帝也不同意。羊

琇只好依母命而行,终化险为夷。

D .宪英有独特的审美趣味,羊祜送去的锦被,她反复看了之后,认为锦被过于华丽,于是

就用东西压在锦被上面。

7. 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8—9题。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①创作背景: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注释: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8.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7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

(1)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用孙权的典故表达英雄难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诗人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书写自己多愁善感而年华逝去的感叹。

(3) 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以花喻人瘦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25分)

遗 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

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

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

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

苦了,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

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

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

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

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

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

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

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

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

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前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

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

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他现在怕忙了呢!‛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

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

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

了吧?‛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该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还在

说:‚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才

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

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但因为有一块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遗弃的大石头,遗璞村

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游玩观赏。

B. 男人们不相信女人说的有关老贾“劳改”一年的话,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当年老贾下

放到遗璞村时,受到村里不公正的对待。

C. 遗璞村的人们常以省城老贾为骄傲,是因为老贾当了县委书记后没有忘记他们,给了

遗璞村人很多的救济粮、救济款。

D. 婆娘家转述蛮儿的话后受到男人斥骂,便不再言语了,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在男人说话

时贸然插嘴是不妥的。

E.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以对话见长,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表现了遗璞村人对遗璞的

热爱之情,也细致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2)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6分)

(3)从小说看,遗璞村的人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

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第п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是寥若....

星辰啊。

B .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

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C .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

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D .碳酸饮料含磷酸,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体骨骼,常喝碳酸饮料,大量磷酸的摄入会....

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骨骼健康。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

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B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

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C .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一九四九》严肃的问题,对历史的追问,对

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它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D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

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4、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② 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时,人的

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干扰。

③ 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④ 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强

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A.②④③① B. ②③①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③②①

15.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在遥远①的山谷里,有一处高数千尺的断崖,崖上有一株小小的百合,小百合②和野草长得一模一样,但它知道自己并不是野草。它心里有一个内在的③念头:“我是百合,不是野草。唯一④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深深地扎根,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终于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百合很高兴,周围的⑤杂草却很不屑,七嘴八舌地嘲讽道:“你

别费力气了,即使你真的能开花,在这偏僻的⑥荒郊野外,不也是没人欣赏吗?”百合说:“我

会开花,__________________。”有一天,百合终于开花了,那洁白成为断崖上最美的颜色。

(1)请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要求:①既能回应野草的讽刺,又能表现百合坚定地信念;②不少于20字,不多于25字。(2

分)

(2)文章①②③④⑤⑥处,有三处多余,这三处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

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6分)

(1

(2

调查显示,学生和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

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 ① 。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

中 ② ;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

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

求, ③ 。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近,美国一家名叫‚生命宝石‛的珠宝公司发明了一种方法来捕捉人类骨骼中的碳元

素,他们声称,只需数周的时间,就可以将你逝去的亲人或爱人的遗骸变成自然界花百万年

之功才能得到的美丽宝石。这些‚生命宝石‛比天然宝石贵了好几倍。可以说,将逝去的生

命,化成美丽宝石,并非只是诗人的想象。

当然,不要据此认为自己的骨灰比生命更有价值,而关爱着你的人们更希望的是你健康

地活着,要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比宝石更美丽的光彩。

请以“让生命更美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高二语文模拟试题答卷

7. 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

(1)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用孙权的典故表达英雄难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诗人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书写自己多愁善感而年华逝去的感叹。

(3) 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以花喻人瘦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6分)

(3)从小说看,遗璞村的人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

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答案

一、阅读:【解析】

1.D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文章中找到对“微电影”的论述语段,然后根据文意,来判断选项论述是否正确。答题区间在第一、二、三段。D “无论哪个层级的微电影,都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平台进行制作和传播”与文意不符。故选D 。

2.C 试题分析:此题答题区间在第二段,可从第二段中找到对“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的论述,然后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做出判断。C “凭借‘奇幻化’‘平庸化’审美构造赢得社会广泛认可”与原文不符。故选A 。

3.A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大意的细微之处,然后做出判断取舍。A “传统电影只关注审美真实”文中没有依据。故选A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解析】:4.B 。殆:大概。

5.C 。

6.D 项不是因“有独特的审美趣味”而“认为锦被过于华丽”,而是习惯俭约,不喜欢太华丽;“反而覆之”应理解为是翻过来盖。

7. (1)明皇帝临终的时候,抓着太傅的手臂,将后事嘱托给了他,这些话还在朝臣的耳边回响。(计分点:“临崩”、“把”、“属以后事”的倒装结构、“朝士之耳”以及句意表达通顺)

(2)钟会处事放纵、肆意妄为,这可不是长久居于人下的作风,我怕他有别的不可告人的打算(或目的)。(计分点:“会”、“纵恣”、“处下之道”、“志”以及句意表达通顺)

译文:羊耽的妻子辛氏,字宪英,陇西人,是魏侍中辛毗的女儿。为人聪明,有才干和鉴察力。当初,魏文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抱着辛毗的脖子对他说:“辛君你知道我高兴吗?”辛毗把这件事告诉了宪英,宪英叹息道:“太子是要继承君王、宗庙和国家的人。接替君王就不能不忧愁,主持国政就不能不忧惧,应该忧愁反而高兴,国家怎么能长久!魏国恐怕就不会兴盛吧?”

辛氏的弟弟辛敞任大将军曹爽的参军,宣帝将要诛杀曹爽,趁着曹爽跟从魏帝出城门的时候关闭了城门,曹爽的司马鲁芝率领府兵砍断门闩去救曹爽,招呼辛敞和他一同去。辛敞很害怕,就问宪英说:“天子在城外,太傅就关闭了城门,人们说这将会不利国家,事情能够这样做吗?”宪英说:“有些事情恐怕我们不了解,但是根据我的估计,太傅大概是不得不这样。明皇帝临终的时候,抓着太傅的手臂,将后事嘱托给了他,这些话还在朝臣的耳边回响。况且曹爽和太傅一起从皇帝那里接受了托付的重任,可是曹爽却大权独揽,这对王室来说就是不忠,从人道上来讲就是无理,太傅的这个举动不过是要诛杀曹爽罢了。”辛敞说:“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要去出城营救了?”宪英说:“怎么能不去呢!恪尽职守,这是人的大义。大凡有人遇到灾难,尚且要去救助;替人家执鞭服役却不为人家做事,这样做是不吉利的。况且被人家重用,就要为人家效命,这是受人重任之人应尽的职分,你只要跟着大家一起去就行了。”辛敞于是出城和大家一起去救曹爽了,宣帝果然诛杀了曹爽。事情平定之后,辛敞感叹说:“我如果不和姐姐商量这件事,几乎失去了道义。”

后来钟会担任了镇西将军,宪英对羊耽的侄子羊祜说:“钟士季为什么到西边去?”羊祜说:“为了灭掉蜀国。”宪英说:“钟会处事放纵、肆意妄为,这可不是长久居于人下的作风,我怕他有别的不可告人的打算。”等到钟会将要出发的时候,他请求让宪英的儿子羊琇任参军,宪英忧虑地说:“以前我为国家担忧,现在灾难到我家了。”羊琇坚决向文帝请求不去任参军,文帝不允许。宪英对羊琇说:“去吧,一定要谨慎!古代的君子,在家中就向父母尽孝道,离家后就向国家尽忠;在职位上就要想到自己所担任的工作,在道义方面就要想到自己的立身

行事,不给父母留下忧患罢了,在军队里能够解救你的大概只有‘仁恕’吧!”钟会到了蜀地

果然反叛了,而羊琇终于能够完好的回还。羊祜曾经送给宪英锦被,宪英嫌锦被华丽,就反

过来盖。她就是这样洞察事情,生活俭约,她泰始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解析】:8、全诗写了登楼所见之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四野空旷无人,小舟任意停泊;

黄昏时分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描摹了景象,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流水、渡船、

炊烟,流莺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物的怀念。(抒发了作者思乡之情即可得2分)

9、答: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

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此二字生动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 (用

文字描述了变化的内容并提到心理变化过程即可得3分),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思念之情。

(情感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7分)

【解析】:(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解析】:这是道多选题,题干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做题时可结合具体情节进行比较、

判断。根据前后语境,C 项原文遗璞村人骄傲还有一点“不久,他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

D 项,婆娘将蛮儿的话转述给男人,遭到男人的斥骂后便不再言语,是因为她知道犟不过男人,

男人们将这石头当做宝物,根本不能接受蛮儿所说的,所以CD 两项不对。A 项“远近闻名”有些

夸张,不妥!答案:BE 。选E ,3分,B ,2分,A ,1分。

(2)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6分)

【解析】:联系小说的主旨,将两处情节对照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第一次出现,表达了遗璞村人对省城老贾的感激,省城老贾在县里当了书记之

后并没有忘记他们;②第二次出现,说明遗璞村人的生活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和几年前

一样,孩子有凉鞋穿仍然是他们的一种期待。

(3)从小说看,遗璞村的人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解析】:抓住情节是分析概括村民性格特点的关键,而本文的情节又多是通过对话来展开

的,所以从对话描写中能够看出村民的特点。

参考答案:①纯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②有自豪感,但有

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为骄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话他

们胃嫩;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拨救济款、救济粮。(每答对一

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

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解析】:本题是要考生探究小说结尾的情节处理,答案不唯一,可以认为合理,也可以认

为不合理。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内引外联”是解答探究性试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要善

于“内引”,做到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还要善于“外联”,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所学的有关作品的背景、作者及社会生活知识等,进行知识迁移。

参考答案: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①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地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③从现实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理念。(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12、【解析】:B 项褒词褒用,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也跟着怎么做,常就做坏事而言;C 项望文生义,侧目而视指不敢正眼看人,形容心中畏惧,不敢正视;D 项对象使用有误,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品德、习性在不自觉中受到感染而发生变化。故选A 。

13、【解析】:A 项“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一句有歧义;B 项两面对一面,“状况”有好有坏,“保证行车安全”的只能是好的状况,可在“状况”前加“良好”;C 项搭配不当,“娱乐化倾向”与“提高”搭配不当,可改为“娱乐化倾向日益严重”。故选D 。

14、【解析】:B 检索关键词“电磁波”、“即使„„不太强的电磁波”、“因为„„较弱的电磁波”、“如果„„强电磁波”。

15.(1)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2)②③⑥

16.①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②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③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

高二语文模拟试题

第І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 罗静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自主、自我、自由为典型特征的自媒体以感性、个性、散乱

等方式,来实现对信息的传播。自媒体一方面蕴含着提升主体信息传播主动性等功能,另一

方面却隐藏着缺乏传播统一性、客观性等方面的缺陷,导致自媒体环境下的部分信息存在价

值错位、审美异化等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涌现出的‚微电影‛可谓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典型代表。它不仅诠释了自媒体

时代的内涵,而且代表了现代电影美学的嬗变,成为时代发展的又一‚符号‛,相较于传统的

电影制作而言,微电影具有与之相区别的审美与价值定位。其以‚青年化‛‚生活化‛‚民间

化‛等为创作品质,获得了社会广大受众的认可,展现出了独特的生命力。

所谓‚微电影‛,是指在自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一种以‚微小投入、微小制作、微小剧

情、微小记录‛为内容特征,以精致、简短、简约为表现特征的电影。微电影实现了电影从

传统精英制作模式向草根‚拍客‛的转变,从普通事实记录向剧情创作的转变,成为一种有

别于传统电影制作,但又脱离于普通拍摄记录的影视作品。实践中,不同视角下的微电影具

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创作的层级不同,可将其分为自由创作型、企业定制型和专业制作型。

其中,自由创作型系个人情感意志的自由表达,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

平台进行传播;企业定制型则是由企业投资进行制作,内容倾向于广告化、商业化;专业制

作型是由专门的影视公司进行制作,以商业化为创作取向。

从当下微电影所反映的内在审美取向来看,大多数微电影题材来源于现实,‚再现‛于现

实,能够让广大受众置身于剧中,具有纪实性与真实性,系一种纪实的美学。在这一点上,

有别于通过各种电影特技来塑造美、抽象美的传统的蒙太奇流派。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微

电影在取材源于现实、‚照顾‛现实的同时,也渗透许多非纪实手法进行拍摄,具有制作的技

术性与修饰性,如运用再现场景的拍摄手法,同传统的电视纪录片相区别。

当我们在对微电影进行审美鉴赏时,需要从审美真实与本质真实的角度去进行理解,即

应该从微电影剧情背后所反映的现实问题、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审美解读,否则便偏离了剧

情所反映的审美内涵与审美意义。例如,微电影《京杭运河行》中,从剧中最为典型的‚桥

和船‛画面,衔接到一段段的历史和今天的画卷,从小处展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宏大,摆脱了

传统‚宏观选题‛的叙事背景。对此,我们在对剧中所透露的美进行解构时,不能仅就剧中

画面进行美的欣赏,应该将其上升到整个京杭大运河宏大的背景中,从大的视角进行解读和

欣赏。

可见,以‚微电影‛为典型的现代电影,在传承蒙太奇流派的审美构造时,更加注重对

现实生活的‚再现‛;倾向于纪实主义的审美构造。该种审美构造或许可以说是奇观化、平庸

化,但不能脱离其内在的真实性,从而使得广大受众感同身受,以塑造其内在的美。

【注】蒙太奇:指剪接组合镜头,以形成完整的电影片。

1.下列关于“微电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微电影”作为自媒体的一种,具有自主、自我、自由的典型特征,其传播信息的方式

具有感性、个性、散乱等特点。

B .“微电影”是数字化时代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典型代表,微小投入、微小制作、微小剧情、

微小记录等具体体现了“微”的特点。

C .“微电影”之所以成为时代发展的“符号”,是由于其不仅诠释了自媒体时代的内涵,

而且代表了现代电影美学的嬗变。

D .“微电影”具有精致、简短、简约的表现特征,无论哪个层级的微电影,都主要依靠个

体的媒体平台进行制作和传播。

2.下列对“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的分析与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

A .从内在审美取向来看,大多数“微电影”的题材来源于现实,又“再现”于现实,其

纪实的美学特征有别于传统的蒙太奇流派。

B .“微电影”实现了从传统精英制作向草根“拍客”的转变,从普通事实记录向剧情创作

的转变,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制作。

C .以“青年化”“生活化”“民间化”等为创作品质的“微电影”,凭借“奇幻化”“平庸

化”审美构造赢得社会广泛认可,这一点上区别于传统电影制作。

D .“微电影”取材源于现实,但也采用许多非纪实拍摄手法,具有制作的技术性与修饰性,

与传统的电视纪录片有一定区别。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与传统电影只关注审美真实不同,“微电影”兼顾审美真实与本质真实,以内在的真实

性塑造内在的美,来赢得广大受众.

B .按照创作的层级不同,“微电影”可分为自由创作型、企业定制型和专业制作型。这三

类中只有自由创作型不以营利为追求目标。

C .文中举《京杭运河行》的例子,说明了微电影的欣赏要透过剧情对所反映的现实问题、

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审美解读。

D .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存在着缺乏传播统一性、客观性等方面的缺陷,能够造成部

分信息价值错位、审美异化等方面的结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

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

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

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

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

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

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

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

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

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

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

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

4.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代君不可以不戚 戚:忧愁 .

B .太傅殆不得不尔 殆:危险 .

C .吾不谋于姊 谋:谋划,商量 .

D .不遗父母忧患而已 遗:遗留 .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B .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C .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D .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6. 下列与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从子”指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B .曹爽蒙难,辛敞终随鲁芝赴险,虽救援未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义行,这得力于姐姐的帮

助。

C .钟会有反心,在做镇西将军时,请羊琇任随军,羊琇坚决地推辞,可文帝也不同意。羊

琇只好依母命而行,终化险为夷。

D .宪英有独特的审美趣味,羊祜送去的锦被,她反复看了之后,认为锦被过于华丽,于是

就用东西压在锦被上面。

7. 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8—9题。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①创作背景: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注释: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8.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7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

(1)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用孙权的典故表达英雄难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诗人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书写自己多愁善感而年华逝去的感叹。

(3) 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以花喻人瘦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25分)

遗 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

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

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

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

苦了,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

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

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

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

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

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

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

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

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

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前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

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

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他现在怕忙了呢!‛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

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

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

了吧?‛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该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还在

说:‚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才

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

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但因为有一块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遗弃的大石头,遗璞村

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游玩观赏。

B. 男人们不相信女人说的有关老贾“劳改”一年的话,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当年老贾下

放到遗璞村时,受到村里不公正的对待。

C. 遗璞村的人们常以省城老贾为骄傲,是因为老贾当了县委书记后没有忘记他们,给了

遗璞村人很多的救济粮、救济款。

D. 婆娘家转述蛮儿的话后受到男人斥骂,便不再言语了,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在男人说话

时贸然插嘴是不妥的。

E.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以对话见长,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表现了遗璞村人对遗璞的

热爱之情,也细致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2)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6分)

(3)从小说看,遗璞村的人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

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第п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是寥若....

星辰啊。

B .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

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C .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

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D .碳酸饮料含磷酸,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体骨骼,常喝碳酸饮料,大量磷酸的摄入会....

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骨骼健康。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

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B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

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C .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一九四九》严肃的问题,对历史的追问,对

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它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D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

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4、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② 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时,人的

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干扰。

③ 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④ 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强

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A.②④③① B. ②③①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③②①

15.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在遥远①的山谷里,有一处高数千尺的断崖,崖上有一株小小的百合,小百合②和野草长得一模一样,但它知道自己并不是野草。它心里有一个内在的③念头:“我是百合,不是野草。唯一④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深深地扎根,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终于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百合很高兴,周围的⑤杂草却很不屑,七嘴八舌地嘲讽道:“你

别费力气了,即使你真的能开花,在这偏僻的⑥荒郊野外,不也是没人欣赏吗?”百合说:“我

会开花,__________________。”有一天,百合终于开花了,那洁白成为断崖上最美的颜色。

(1)请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要求:①既能回应野草的讽刺,又能表现百合坚定地信念;②不少于20字,不多于25字。(2

分)

(2)文章①②③④⑤⑥处,有三处多余,这三处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

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6分)

(1

(2

调查显示,学生和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

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 ① 。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

中 ② ;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

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

求, ③ 。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近,美国一家名叫‚生命宝石‛的珠宝公司发明了一种方法来捕捉人类骨骼中的碳元

素,他们声称,只需数周的时间,就可以将你逝去的亲人或爱人的遗骸变成自然界花百万年

之功才能得到的美丽宝石。这些‚生命宝石‛比天然宝石贵了好几倍。可以说,将逝去的生

命,化成美丽宝石,并非只是诗人的想象。

当然,不要据此认为自己的骨灰比生命更有价值,而关爱着你的人们更希望的是你健康

地活着,要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比宝石更美丽的光彩。

请以“让生命更美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高二语文模拟试题答卷

7. 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

(1)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用孙权的典故表达英雄难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诗人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书写自己多愁善感而年华逝去的感叹。

(3) 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以花喻人瘦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6分)

(3)从小说看,遗璞村的人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

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答案

一、阅读:【解析】

1.D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文章中找到对“微电影”的论述语段,然后根据文意,来判断选项论述是否正确。答题区间在第一、二、三段。D “无论哪个层级的微电影,都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平台进行制作和传播”与文意不符。故选D 。

2.C 试题分析:此题答题区间在第二段,可从第二段中找到对“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的论述,然后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做出判断。C “凭借‘奇幻化’‘平庸化’审美构造赢得社会广泛认可”与原文不符。故选A 。

3.A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大意的细微之处,然后做出判断取舍。A “传统电影只关注审美真实”文中没有依据。故选A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解析】:4.B 。殆:大概。

5.C 。

6.D 项不是因“有独特的审美趣味”而“认为锦被过于华丽”,而是习惯俭约,不喜欢太华丽;“反而覆之”应理解为是翻过来盖。

7. (1)明皇帝临终的时候,抓着太傅的手臂,将后事嘱托给了他,这些话还在朝臣的耳边回响。(计分点:“临崩”、“把”、“属以后事”的倒装结构、“朝士之耳”以及句意表达通顺)

(2)钟会处事放纵、肆意妄为,这可不是长久居于人下的作风,我怕他有别的不可告人的打算(或目的)。(计分点:“会”、“纵恣”、“处下之道”、“志”以及句意表达通顺)

译文:羊耽的妻子辛氏,字宪英,陇西人,是魏侍中辛毗的女儿。为人聪明,有才干和鉴察力。当初,魏文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抱着辛毗的脖子对他说:“辛君你知道我高兴吗?”辛毗把这件事告诉了宪英,宪英叹息道:“太子是要继承君王、宗庙和国家的人。接替君王就不能不忧愁,主持国政就不能不忧惧,应该忧愁反而高兴,国家怎么能长久!魏国恐怕就不会兴盛吧?”

辛氏的弟弟辛敞任大将军曹爽的参军,宣帝将要诛杀曹爽,趁着曹爽跟从魏帝出城门的时候关闭了城门,曹爽的司马鲁芝率领府兵砍断门闩去救曹爽,招呼辛敞和他一同去。辛敞很害怕,就问宪英说:“天子在城外,太傅就关闭了城门,人们说这将会不利国家,事情能够这样做吗?”宪英说:“有些事情恐怕我们不了解,但是根据我的估计,太傅大概是不得不这样。明皇帝临终的时候,抓着太傅的手臂,将后事嘱托给了他,这些话还在朝臣的耳边回响。况且曹爽和太傅一起从皇帝那里接受了托付的重任,可是曹爽却大权独揽,这对王室来说就是不忠,从人道上来讲就是无理,太傅的这个举动不过是要诛杀曹爽罢了。”辛敞说:“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要去出城营救了?”宪英说:“怎么能不去呢!恪尽职守,这是人的大义。大凡有人遇到灾难,尚且要去救助;替人家执鞭服役却不为人家做事,这样做是不吉利的。况且被人家重用,就要为人家效命,这是受人重任之人应尽的职分,你只要跟着大家一起去就行了。”辛敞于是出城和大家一起去救曹爽了,宣帝果然诛杀了曹爽。事情平定之后,辛敞感叹说:“我如果不和姐姐商量这件事,几乎失去了道义。”

后来钟会担任了镇西将军,宪英对羊耽的侄子羊祜说:“钟士季为什么到西边去?”羊祜说:“为了灭掉蜀国。”宪英说:“钟会处事放纵、肆意妄为,这可不是长久居于人下的作风,我怕他有别的不可告人的打算。”等到钟会将要出发的时候,他请求让宪英的儿子羊琇任参军,宪英忧虑地说:“以前我为国家担忧,现在灾难到我家了。”羊琇坚决向文帝请求不去任参军,文帝不允许。宪英对羊琇说:“去吧,一定要谨慎!古代的君子,在家中就向父母尽孝道,离家后就向国家尽忠;在职位上就要想到自己所担任的工作,在道义方面就要想到自己的立身

行事,不给父母留下忧患罢了,在军队里能够解救你的大概只有‘仁恕’吧!”钟会到了蜀地

果然反叛了,而羊琇终于能够完好的回还。羊祜曾经送给宪英锦被,宪英嫌锦被华丽,就反

过来盖。她就是这样洞察事情,生活俭约,她泰始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解析】:8、全诗写了登楼所见之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四野空旷无人,小舟任意停泊;

黄昏时分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描摹了景象,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流水、渡船、

炊烟,流莺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物的怀念。(抒发了作者思乡之情即可得2分)

9、答: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

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此二字生动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 (用

文字描述了变化的内容并提到心理变化过程即可得3分),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思念之情。

(情感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7分)

【解析】:(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解析】:这是道多选题,题干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做题时可结合具体情节进行比较、

判断。根据前后语境,C 项原文遗璞村人骄傲还有一点“不久,他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

D 项,婆娘将蛮儿的话转述给男人,遭到男人的斥骂后便不再言语,是因为她知道犟不过男人,

男人们将这石头当做宝物,根本不能接受蛮儿所说的,所以CD 两项不对。A 项“远近闻名”有些

夸张,不妥!答案:BE 。选E ,3分,B ,2分,A ,1分。

(2)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6分)

【解析】:联系小说的主旨,将两处情节对照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第一次出现,表达了遗璞村人对省城老贾的感激,省城老贾在县里当了书记之

后并没有忘记他们;②第二次出现,说明遗璞村人的生活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和几年前

一样,孩子有凉鞋穿仍然是他们的一种期待。

(3)从小说看,遗璞村的人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解析】:抓住情节是分析概括村民性格特点的关键,而本文的情节又多是通过对话来展开

的,所以从对话描写中能够看出村民的特点。

参考答案:①纯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②有自豪感,但有

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为骄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话他

们胃嫩;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拨救济款、救济粮。(每答对一

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

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解析】:本题是要考生探究小说结尾的情节处理,答案不唯一,可以认为合理,也可以认

为不合理。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内引外联”是解答探究性试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要善

于“内引”,做到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还要善于“外联”,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所学的有关作品的背景、作者及社会生活知识等,进行知识迁移。

参考答案: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①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地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③从现实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理念。(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12、【解析】:B 项褒词褒用,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也跟着怎么做,常就做坏事而言;C 项望文生义,侧目而视指不敢正眼看人,形容心中畏惧,不敢正视;D 项对象使用有误,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品德、习性在不自觉中受到感染而发生变化。故选A 。

13、【解析】:A 项“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一句有歧义;B 项两面对一面,“状况”有好有坏,“保证行车安全”的只能是好的状况,可在“状况”前加“良好”;C 项搭配不当,“娱乐化倾向”与“提高”搭配不当,可改为“娱乐化倾向日益严重”。故选D 。

14、【解析】:B 检索关键词“电磁波”、“即使„„不太强的电磁波”、“因为„„较弱的电磁波”、“如果„„强电磁波”。

15.(1)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2)②③⑥

16.①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②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③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


相关内容

  • 普通高中课程安排的说明
  • 普通高中课程安排的说明 2007年6月30日 第一个问题:学制和教学时间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1周. 每学年分两学期.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一般情况下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一)周教学时间 1 ...

  • 高二英语听力模拟试题1
  • 高二英语听力模拟试题1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个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 ...

  • 高二英语听力模拟试题5
  • 高二英语听力模拟试题5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个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 ...

  •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I.III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理科班完成历史必修I.II.III基础会考复习工作,争取在基础会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 ...

  • 概率与统计R
  • 一.基础题组 1. [上海市长宁.嘉定区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理)试题]某校选修篮球 课程的学生中,高一学生有30名,高二学生有40名,现用分层抽样的方 法在这70名学生中抽取一个样本,已知在高一学生中抽取了6人,则在高二学生中应抽 取__________人. 2. [上海市长宁.嘉 ...

  • 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i.iii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理科班完成历史必修i.ii.iii基础会考复习工作,争取在基础会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 ...

  • 高二下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 2015-2016年度学年下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李锦秀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3班和初三8班的英语科教学,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现已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一学期,本人积极地去了解学生,去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便更好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 ...

  • 山西高二会考信息技术操作题关键步骤提示模拟
  • 山西高二会考信息技术操作题关键步骤提示训练 一.word 1.首字下沉:菜单栏:"格式→首字下沉"命令.记得选择那一段. 2.首行缩进:菜单栏:"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选项卡→缩进→特殊格式",选择首行缩进,更改左边的缩进字符即可.注意要选择那一段.悬挂缩进也 ...

  • 高二语文老师工作总结
  • 海南省洋浦中学2014--2015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语文 许宏明 本学期我新任高二(3).高二(8)两个班的语文课,这两个班都是理科班,3班是实验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精心设计,增加了教学难度,感觉压力比较大.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我还是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 ...

  •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老师工作总结
  •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任高二(2).高二(19)两个班的语文课,这两个班都是文科班,但成绩差距很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处理上都有较大的差别,加上两个班都将近70人,属于超大型班级,增加了教学难度,感觉压力比较大.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我还是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