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金字塔:金字塔是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象征。它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因其外观形似汉字的“金”字,故名。早王朝时期开始出现,古王国时期达到鼎盛。第三王朝时出现了一座在马斯塔巴上面逐级缩小的梯形金字塔。第四王朝时,金字塔的修建日益兴盛,金字塔一方面是古代劳动人民留给后人的一座艺术丰碑,因为它充满了埃及人民的智慧;另一方面,又是埃及劳动人民受统治者剥削和压迫的历史见证,所以,人民群众往往用把国王尸体抛出金字塔的方法发泄心中的怒火。
2、汉谟拉比法典:汉漠拉比法典,共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刻在一个玄武岩石柱上。前言宣扬他的权力来自神授,同时宣扬他的所谓功绩,结语主要宣称他的法典的所谓“公平”与“正义”,希望垂之后世,正文共有282条。它所反映的古巴比伦社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等级制度。2、土地制度。3、奴隶制的发展和自由民的分化。
3、波斯帝国: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西南部,波斯人原有十个部落,其中六个从事农业,四个从事畜牧,当时部落里已经有氏族贵族。公元前558年,出身于贵族氏族的居鲁士领导波斯人反抗米底,公元前550年灭亡了米底王国。居鲁士接着向西扩张,公元前546年征服了小亚细亚,公元前538年征服了新巴比伦王国。冈比西斯即位后,于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他从埃及继续向西、向南扩张,都遭失败。公元前522年,氏族贵族大流士发动了宫廷政变,夺得政权,随后,大流士用了几年的时间把各地的起义镇压了下去。之后,他继续对外扩张,向东征服了印度河流域西部。至此,波斯形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4、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共有22个,是线性符号,只有辅音而无元音;元音要阅读者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测出来。古希腊人在学习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以后的拉丁字母,而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是以后一切西方国家文字的基础。
5、哈拉巴文化: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印度河谷先后发现几个古城市遗址,著名的有哈拉巴和摩享佐-达罗,因此传统称为哈拉巴文化。它存在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750年,历史学家认为,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
6、佛教:佛教的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约前566-486年),他生于释迦国,后被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隐修者)或佛陀,他死后,佛教继续传播,终于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最根本的教义是所谓四谛(四真理),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7、印度的种姓制度:这种制度的正式产生在后期吠陀时代,,而其萌芽可追溯至早期吠陀
时代。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贫富分化道德结果,在雅利安人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等级深严的制度:种姓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8、犹太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犹太教民族生活方式和信仰,以救世主耶和华唯一的神来信仰的宗教。犹太教的经典是《圣经》。
9、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指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以克里特和迈锡尼两地为主,亦称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10、荷马时代:由于多利亚的入侵导致迈锡尼各国的毁灭,而在之后两三百年内都未建立自己的国家,致使希腊的传统文明中断两三百。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00年间,希腊各地又退回到了原始社会时代,这是一个相对落后黑暗的时代,反映它的历史情况的文献主要是荷马史诗,因而又称“荷马时代”。
1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并授予制定宪法的全权,开始在社会和经济各个方面实施的改革,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调整了公民集体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12、克利斯提尼:出身贵族的民主政治家,领导了针对梭伦改革犹未深入触动雅典选举体制和血缘团体做了彻底彻底改革,史称克利斯提尼改革。
13、希波战争:古希腊各城邦反抗波斯侵略的战争,,公元前六世纪,波斯帝国以囊括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达小亚细亚沿岸的广大地区,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市米利都的反波斯起义,导致了战争的爆发,波斯大军三次大举入侵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14、斯巴达克起义:是指公元前一世纪70年代末,由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阶级发动的一次伟大的反抗斗争,起义大规模的、震撼罗马奴隶制国家。
15、凯撒:凯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花了八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大约是现在的法国),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前44年,凯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
16、伯利克里: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杰出的代表者,古代世界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伯里克利出身雅典名门,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伯里克利代表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和中下层自由民,特别是海员、佣工等第四等级公民的利益。
17、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3年,是世界历史
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凯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公元前1世纪,他平息了企图分裂罗马共和国的内战,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并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18、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准备东侵前夕遇刺身死。其子亚历山大(公元前336年至公元前323年)继位后,以武力压服马其顿和希腊各地的反抗,加强了专制王权。接着于公元前334年春率步兵3万,骑兵5000开始远征波斯。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南括埃及,北抵中亚。史称亚历山大帝国。
19、尼布甲尼撒二世:尼布甲尼撒二世 新巴比伦王国国王,王国开创者那波帕拉萨之子。公元前598年、前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在巴比伦城等地修建了很多宏伟的建筑物,其中马尔杜克神庙中的塔庙即是《旧约》中提到的“巴别塔”。巴比伦城门之一的伊什塔尔门以其高大雄伟和表面装饰的彩色琉璃砖浮雕著称。为取悦其米底王妃,又在巴比伦的王宫中建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
20、四谛: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宣扬所谓八苦,即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集谛”说明产生苦的原因在于有欲爱(渴望),包括对欢乐之欲爱、长生之欲爱、权力之欲爱。有欲爱便有行动,有行动便造了业,造了业便造了今后的因,于是因果不断,生死轮回不已。“灭谛”说明佛教的目的在于消灭苦,认为灭苦的关键在于消灭欲望,以达到所谓“不生不灭”的绝对宁静的“涅槃”境地。“道谛”说明佛教修道的主张和途径,包括正见(信仰正)、正思维(决心正)、正语、正业(行为正)、正命(生活正)、正精进(努力正)、正念(思念正)、正定(精神集中、禅定正)等八正道。
21、《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两部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传为盲人诗人荷马所著,实际上是特洛耶战争以来数百年希腊民间文学的结晶。两诗题材都和特洛耶战争有关,是希腊荷马时代民族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伟大创树。
22、巴比伦尼亚: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扼西亚贸易要冲,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大约在公元前1894年由阿摩利人苏穆阿布建立的。在汉谟拉比时期,成为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的大王国。
二、简答题:
1、大流士的改革
1帝国幅员辽阔,2波斯帝国的国家机构极其简单和薄背景:○采取何种形式统治存在争议;○
3帝国内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极其尖锐和复杂;弱,与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极不相称;○
4波斯帝国内部社会经济状况极为复杂,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
主要内容有:①实行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②废除缴纳贡税的制度,规定纳税的项目和数目,派员专管税收。③军队由皇帝直接控制,将领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④为了加强对全帝国的控制,修筑设有驿站的大路,⑤统一了全国货币⑥独尊琐罗亚斯德教,禁止其它宗教的流行。大流士的改革,加强了帝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军事力量,促进了帝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暂时巩固了帝国的统一和强盛。目的:巩固波斯帝国并加强个人的专制统治。
2、试列表说明原始社会婚姻形式与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关系
3、简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以四大发明黑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著称于世。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以金字塔最为有名。古巴比伦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统治者两河流域,也创造啦灿烂的文明,以空中花园最为传奇。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也有着灿烂的历史。
4、简述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是古希腊城邦反抗波斯侵略的战争。导火索为希腊城市米利都反波斯的起义。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摩多牛斯率陆海军远征希腊。陆军在色雷斯受阻、海军在阿陀斯海遭受风暴,损失惨重,无果而终。第二阶段:公元前490年大流士派达提斯率约十万军队、六百战舰入侵,但在马拉松大败后撤退。第三阶段:公元前480年大流士继位者泽尔士一世率大军约五十万、战舰千膄入侵希腊,在萨拉米湾被雅典海军击败。次年 ,在中希腊又大败波斯陆军,波斯军队被驱逐出希腊半岛。公元前449年,波斯被雅典同盟彻底打败,战争结束。战后,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意义:希腊人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为城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啦条件。
5、简述伯罗奔尼撒同盟
伯罗奔尼撒同盟。公元前539年,斯巴达为了对内镇压希洛特人的反抗,对外寻求支持者,便与一些城邦结成了军事同盟。由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大多数城邦都加入了以斯巴达为首的同盟,史称伯罗奔尼撒同盟。斯巴达利用伯罗奔尼撒同盟作为入盟各邦的工具。同盟是军事性质决策依斯巴达厉害为准。斯巴达的军队占绝对的优势,召开会议之权也属于斯巴达,所以,入盟各邦实际上皆听斯巴达指挥,是斯巴达称霸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工具。
6、简述克利斯提尼改革
克利斯提尼改革其主要内容之:一是废除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十个新的部落,按新的部落体制进行选举;二是对雅典军队进行改动,按地区部落征兵;三是实行陶片放逐法。克利斯提尼改革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一次决定性胜利。彻底消除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也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后胜利。克利斯提尼改革形成了一切权利属于公民,公民大会是全国的最高权利机关等民主制度。
7、简述伯利克里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是伯利克里领导的旨在促进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②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③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④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⑤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8、列举古印度王朝的更替
早期的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600年,创立者为雅利安人;国家形成时代;列国时代,公元前600到公元前2世纪,这时候诸邦林立而无统一的国家,史称为列国时代;孔雀帝国时代,是在反抗亚历山大帝国入侵的时候建立的,开国君主为月护王。
9、列举罗马共和国末年前三头政治与后三头政治
前三头政治:庞培、克苏拉和凯撒。后三头政治:安东尼、雷比大和屋大维。
10、比较斯巴达和雅典城邦
1、○国家的形成。斯巴达是通过征服的手段建立的国家,而雅典是通过协议的方式来建立国
2、都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国家,对奴隶残酷剥削。○3、斯巴达实行的是贵族家的。○
寡头政治,而雅典有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11、试论述马略军事改革
背景:格拉古改革失败后,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和农民的破产失地过程。与努米底亚王国战争后的被动局面,一方面加剧了贵族派与民主派的矛盾和斗争;另一发面,面对紧张的军事形
势和奴隶起义风暴,使统治者考虑扭转局面。
内容:1、改征兵制为募兵制,改农民为雇佣民;2、重新调整军队的编制和装备;影响:1、募兵制的实行,是大批的无业游民加入军队,不仅部分地解决了小农破产后谋生的问题,还改变了罗马土地问题的性质。2、募兵制的实行,冲破了旧的城邦制度的传统,是罗马军队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为罗马的军事独裁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12、论述苏拉独裁
公元前82年—公元前79年这段时间史称为苏拉独裁。苏拉战胜特里达梯后,又卷土重来,于公元前82年冬在占罗马,他一面诛杀政敌一面加强自己的权力。公元前82年他被宣布为无限期的独裁者,有权修改法律,处死任何罗马公民,没收其财产并加以处置。他改组元老院,安排亲信,废除部落会议,严格限制保民官权力、土地分配等。
13、试论述古印度的瓦尔那制度
在早期的吠陀时代,随着阶级的产生瓦尔那制度开始萌芽。到后吠陀时代,瓦尔那制度最终成为一种界限森严的阶级统治工具。
内容: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享有特权的僧侣集团。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种姓,由王族发展而来的军事行政贵族集团。第三等级是吠舍种姓,吠舍是雅利安人的一般公社成员。第四等级是首陀罗种姓,他们原为被征服居民。姓制度在国家形成过程中起了保护氏族贵族奴隶主特权地位的作用。
14、试论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并比较异同
异:在古希腊城邦中,雅典是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的典型,斯巴达则是实行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制度的典型,由一小批显贵公民(贵族)统治,而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共和政治制度;
同:都是奴隶主掌权进行阶级统治的奴隶制度。
15、试论述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制度是经过民主派与贵族派斗争而发展起来的,提修斯改革跨出第
2、梭伦改革中以财产划分居民的等级和义务,为雅典奴一步,标志着雅典国家开始产生;○
3、隶制民主政治制度奠定政治和经济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一
次决定性的胜利,消除了氏族残余,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发展到了顶峰。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虽然带有一定的民主性,但其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奴隶主施行政治的形式。
16、试论述古罗马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过程和意义
过程:1、在平民的斗争下,平民获得推选保民官的权利,制定成文法《十二铜表法》;2、土地、债务问题上,通过了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波提利阿法案标志平民斗争的结束。 意义:1、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消除了氏族制的残余,自由民内部的关系得到了调整,扩大了共和国的基础;2、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使平民的公民身份和权利得到了保障,从而强化了罗马农民兵制,为罗马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军事力量;3、新官职的建立和新法的颁布i ,使罗马国家的上层建筑趋于完善,使之更加适合奴隶制经济基础的需要。
一、名词解释
1、金字塔:金字塔是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象征。它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因其外观形似汉字的“金”字,故名。早王朝时期开始出现,古王国时期达到鼎盛。第三王朝时出现了一座在马斯塔巴上面逐级缩小的梯形金字塔。第四王朝时,金字塔的修建日益兴盛,金字塔一方面是古代劳动人民留给后人的一座艺术丰碑,因为它充满了埃及人民的智慧;另一方面,又是埃及劳动人民受统治者剥削和压迫的历史见证,所以,人民群众往往用把国王尸体抛出金字塔的方法发泄心中的怒火。
2、汉谟拉比法典:汉漠拉比法典,共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刻在一个玄武岩石柱上。前言宣扬他的权力来自神授,同时宣扬他的所谓功绩,结语主要宣称他的法典的所谓“公平”与“正义”,希望垂之后世,正文共有282条。它所反映的古巴比伦社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等级制度。2、土地制度。3、奴隶制的发展和自由民的分化。
3、波斯帝国: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西南部,波斯人原有十个部落,其中六个从事农业,四个从事畜牧,当时部落里已经有氏族贵族。公元前558年,出身于贵族氏族的居鲁士领导波斯人反抗米底,公元前550年灭亡了米底王国。居鲁士接着向西扩张,公元前546年征服了小亚细亚,公元前538年征服了新巴比伦王国。冈比西斯即位后,于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他从埃及继续向西、向南扩张,都遭失败。公元前522年,氏族贵族大流士发动了宫廷政变,夺得政权,随后,大流士用了几年的时间把各地的起义镇压了下去。之后,他继续对外扩张,向东征服了印度河流域西部。至此,波斯形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4、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共有22个,是线性符号,只有辅音而无元音;元音要阅读者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测出来。古希腊人在学习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以后的拉丁字母,而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是以后一切西方国家文字的基础。
5、哈拉巴文化: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印度河谷先后发现几个古城市遗址,著名的有哈拉巴和摩享佐-达罗,因此传统称为哈拉巴文化。它存在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750年,历史学家认为,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
6、佛教:佛教的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约前566-486年),他生于释迦国,后被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隐修者)或佛陀,他死后,佛教继续传播,终于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最根本的教义是所谓四谛(四真理),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7、印度的种姓制度:这种制度的正式产生在后期吠陀时代,,而其萌芽可追溯至早期吠陀
时代。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贫富分化道德结果,在雅利安人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等级深严的制度:种姓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8、犹太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犹太教民族生活方式和信仰,以救世主耶和华唯一的神来信仰的宗教。犹太教的经典是《圣经》。
9、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指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以克里特和迈锡尼两地为主,亦称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10、荷马时代:由于多利亚的入侵导致迈锡尼各国的毁灭,而在之后两三百年内都未建立自己的国家,致使希腊的传统文明中断两三百。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00年间,希腊各地又退回到了原始社会时代,这是一个相对落后黑暗的时代,反映它的历史情况的文献主要是荷马史诗,因而又称“荷马时代”。
1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并授予制定宪法的全权,开始在社会和经济各个方面实施的改革,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调整了公民集体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12、克利斯提尼:出身贵族的民主政治家,领导了针对梭伦改革犹未深入触动雅典选举体制和血缘团体做了彻底彻底改革,史称克利斯提尼改革。
13、希波战争:古希腊各城邦反抗波斯侵略的战争,,公元前六世纪,波斯帝国以囊括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达小亚细亚沿岸的广大地区,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市米利都的反波斯起义,导致了战争的爆发,波斯大军三次大举入侵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14、斯巴达克起义:是指公元前一世纪70年代末,由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阶级发动的一次伟大的反抗斗争,起义大规模的、震撼罗马奴隶制国家。
15、凯撒:凯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花了八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大约是现在的法国),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前44年,凯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
16、伯利克里: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杰出的代表者,古代世界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伯里克利出身雅典名门,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伯里克利代表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和中下层自由民,特别是海员、佣工等第四等级公民的利益。
17、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3年,是世界历史
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凯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公元前1世纪,他平息了企图分裂罗马共和国的内战,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并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18、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准备东侵前夕遇刺身死。其子亚历山大(公元前336年至公元前323年)继位后,以武力压服马其顿和希腊各地的反抗,加强了专制王权。接着于公元前334年春率步兵3万,骑兵5000开始远征波斯。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南括埃及,北抵中亚。史称亚历山大帝国。
19、尼布甲尼撒二世:尼布甲尼撒二世 新巴比伦王国国王,王国开创者那波帕拉萨之子。公元前598年、前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在巴比伦城等地修建了很多宏伟的建筑物,其中马尔杜克神庙中的塔庙即是《旧约》中提到的“巴别塔”。巴比伦城门之一的伊什塔尔门以其高大雄伟和表面装饰的彩色琉璃砖浮雕著称。为取悦其米底王妃,又在巴比伦的王宫中建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
20、四谛: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宣扬所谓八苦,即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集谛”说明产生苦的原因在于有欲爱(渴望),包括对欢乐之欲爱、长生之欲爱、权力之欲爱。有欲爱便有行动,有行动便造了业,造了业便造了今后的因,于是因果不断,生死轮回不已。“灭谛”说明佛教的目的在于消灭苦,认为灭苦的关键在于消灭欲望,以达到所谓“不生不灭”的绝对宁静的“涅槃”境地。“道谛”说明佛教修道的主张和途径,包括正见(信仰正)、正思维(决心正)、正语、正业(行为正)、正命(生活正)、正精进(努力正)、正念(思念正)、正定(精神集中、禅定正)等八正道。
21、《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两部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传为盲人诗人荷马所著,实际上是特洛耶战争以来数百年希腊民间文学的结晶。两诗题材都和特洛耶战争有关,是希腊荷马时代民族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伟大创树。
22、巴比伦尼亚: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扼西亚贸易要冲,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大约在公元前1894年由阿摩利人苏穆阿布建立的。在汉谟拉比时期,成为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的大王国。
二、简答题:
1、大流士的改革
1帝国幅员辽阔,2波斯帝国的国家机构极其简单和薄背景:○采取何种形式统治存在争议;○
3帝国内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极其尖锐和复杂;弱,与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极不相称;○
4波斯帝国内部社会经济状况极为复杂,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
主要内容有:①实行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②废除缴纳贡税的制度,规定纳税的项目和数目,派员专管税收。③军队由皇帝直接控制,将领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④为了加强对全帝国的控制,修筑设有驿站的大路,⑤统一了全国货币⑥独尊琐罗亚斯德教,禁止其它宗教的流行。大流士的改革,加强了帝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军事力量,促进了帝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暂时巩固了帝国的统一和强盛。目的:巩固波斯帝国并加强个人的专制统治。
2、试列表说明原始社会婚姻形式与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关系
3、简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以四大发明黑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著称于世。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以金字塔最为有名。古巴比伦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统治者两河流域,也创造啦灿烂的文明,以空中花园最为传奇。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也有着灿烂的历史。
4、简述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是古希腊城邦反抗波斯侵略的战争。导火索为希腊城市米利都反波斯的起义。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摩多牛斯率陆海军远征希腊。陆军在色雷斯受阻、海军在阿陀斯海遭受风暴,损失惨重,无果而终。第二阶段:公元前490年大流士派达提斯率约十万军队、六百战舰入侵,但在马拉松大败后撤退。第三阶段:公元前480年大流士继位者泽尔士一世率大军约五十万、战舰千膄入侵希腊,在萨拉米湾被雅典海军击败。次年 ,在中希腊又大败波斯陆军,波斯军队被驱逐出希腊半岛。公元前449年,波斯被雅典同盟彻底打败,战争结束。战后,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意义:希腊人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为城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啦条件。
5、简述伯罗奔尼撒同盟
伯罗奔尼撒同盟。公元前539年,斯巴达为了对内镇压希洛特人的反抗,对外寻求支持者,便与一些城邦结成了军事同盟。由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大多数城邦都加入了以斯巴达为首的同盟,史称伯罗奔尼撒同盟。斯巴达利用伯罗奔尼撒同盟作为入盟各邦的工具。同盟是军事性质决策依斯巴达厉害为准。斯巴达的军队占绝对的优势,召开会议之权也属于斯巴达,所以,入盟各邦实际上皆听斯巴达指挥,是斯巴达称霸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工具。
6、简述克利斯提尼改革
克利斯提尼改革其主要内容之:一是废除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十个新的部落,按新的部落体制进行选举;二是对雅典军队进行改动,按地区部落征兵;三是实行陶片放逐法。克利斯提尼改革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一次决定性胜利。彻底消除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也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后胜利。克利斯提尼改革形成了一切权利属于公民,公民大会是全国的最高权利机关等民主制度。
7、简述伯利克里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是伯利克里领导的旨在促进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②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③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④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⑤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8、列举古印度王朝的更替
早期的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600年,创立者为雅利安人;国家形成时代;列国时代,公元前600到公元前2世纪,这时候诸邦林立而无统一的国家,史称为列国时代;孔雀帝国时代,是在反抗亚历山大帝国入侵的时候建立的,开国君主为月护王。
9、列举罗马共和国末年前三头政治与后三头政治
前三头政治:庞培、克苏拉和凯撒。后三头政治:安东尼、雷比大和屋大维。
10、比较斯巴达和雅典城邦
1、○国家的形成。斯巴达是通过征服的手段建立的国家,而雅典是通过协议的方式来建立国
2、都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国家,对奴隶残酷剥削。○3、斯巴达实行的是贵族家的。○
寡头政治,而雅典有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11、试论述马略军事改革
背景:格拉古改革失败后,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和农民的破产失地过程。与努米底亚王国战争后的被动局面,一方面加剧了贵族派与民主派的矛盾和斗争;另一发面,面对紧张的军事形
势和奴隶起义风暴,使统治者考虑扭转局面。
内容:1、改征兵制为募兵制,改农民为雇佣民;2、重新调整军队的编制和装备;影响:1、募兵制的实行,是大批的无业游民加入军队,不仅部分地解决了小农破产后谋生的问题,还改变了罗马土地问题的性质。2、募兵制的实行,冲破了旧的城邦制度的传统,是罗马军队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为罗马的军事独裁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12、论述苏拉独裁
公元前82年—公元前79年这段时间史称为苏拉独裁。苏拉战胜特里达梯后,又卷土重来,于公元前82年冬在占罗马,他一面诛杀政敌一面加强自己的权力。公元前82年他被宣布为无限期的独裁者,有权修改法律,处死任何罗马公民,没收其财产并加以处置。他改组元老院,安排亲信,废除部落会议,严格限制保民官权力、土地分配等。
13、试论述古印度的瓦尔那制度
在早期的吠陀时代,随着阶级的产生瓦尔那制度开始萌芽。到后吠陀时代,瓦尔那制度最终成为一种界限森严的阶级统治工具。
内容: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享有特权的僧侣集团。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种姓,由王族发展而来的军事行政贵族集团。第三等级是吠舍种姓,吠舍是雅利安人的一般公社成员。第四等级是首陀罗种姓,他们原为被征服居民。姓制度在国家形成过程中起了保护氏族贵族奴隶主特权地位的作用。
14、试论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并比较异同
异:在古希腊城邦中,雅典是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的典型,斯巴达则是实行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制度的典型,由一小批显贵公民(贵族)统治,而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共和政治制度;
同:都是奴隶主掌权进行阶级统治的奴隶制度。
15、试论述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制度是经过民主派与贵族派斗争而发展起来的,提修斯改革跨出第
2、梭伦改革中以财产划分居民的等级和义务,为雅典奴一步,标志着雅典国家开始产生;○
3、隶制民主政治制度奠定政治和经济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一
次决定性的胜利,消除了氏族残余,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发展到了顶峰。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虽然带有一定的民主性,但其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奴隶主施行政治的形式。
16、试论述古罗马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过程和意义
过程:1、在平民的斗争下,平民获得推选保民官的权利,制定成文法《十二铜表法》;2、土地、债务问题上,通过了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波提利阿法案标志平民斗争的结束。 意义:1、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消除了氏族制的残余,自由民内部的关系得到了调整,扩大了共和国的基础;2、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使平民的公民身份和权利得到了保障,从而强化了罗马农民兵制,为罗马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军事力量;3、新官职的建立和新法的颁布i ,使罗马国家的上层建筑趋于完善,使之更加适合奴隶制经济基础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