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真正的英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分析: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探险有关,上演了一幕幕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动人场面,这个单元要求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取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二)课文分析:本课是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为以身殉职的七位宇航员所发表的一篇电视讲话,也是一篇悼词,它希望以某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这篇悼词语言丰富、感情充沛,悲郁中蕴育着雄壮,悲痛中坚定着信念,可说是声情并茂,让听者在悲痛中奋发向上,充满力量。
本课选自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学生就其知识水平和人生阅历来讲对文中蕴意深远、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品味、鉴赏是有一定困难的,这也是对初中学生的要求,因此将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英雄的理解也各式各样,本课无疑是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了解英雄其实就是:具有崇高品质的普通人,英雄对于我们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每个人只要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事业都可以称为英雄,还可以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用感人的语言正确引导,感受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
这半年来我们一直在扎实的推进我区创新写作的国家级课题之子课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中的运用。为了研究这一课题,从初一上期开始,我们每周都要拿出两个以上的课时对学生进行读写相结合的专题训练。另外我校班级管理上坚持采用小组合作、小组评价的模式。所以,虽然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见的世面少,但是通过半年的训练,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阅读、自主写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自主评价的能力。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本文对于我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自主读写、小组交流、汇报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另外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教学的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相比是有一定区别的,它能够内化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鉴于这些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2.熟读课文,品味语句,培养语感。
3.朗读佳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感受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读课文,品味语句,培养语感。
(二)难点:把握文中几句富有哲理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五、教学策略及方法
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兰强调了两点:一是教师要少讲;二是提倡阅读。 1、利用《成长记录》读写结合策略。 2、学生合作探究策略。 3、展示交流策略。 4、小组评价策略。 六.设计理念
总原则是“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互帮互学,实现生本对话,“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掌握语文规律、培养语文素养”。同时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所以我精心的设计了以“三读”为核心的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真正的英雄》
哀悼 锲而不舍 战栗 阴霾 迫不及待 孜孜不倦 刚毅不屈
八、小组评价
根据各小组表现,对小组进行评价打分。 九、教学反思。
(1)老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关键是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是可持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出路。 (3)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把阅读变成学生的习惯,有了这种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很自然。
第24课《真正的英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分析: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探险有关,上演了一幕幕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动人场面,这个单元要求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取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二)课文分析:本课是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为以身殉职的七位宇航员所发表的一篇电视讲话,也是一篇悼词,它希望以某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这篇悼词语言丰富、感情充沛,悲郁中蕴育着雄壮,悲痛中坚定着信念,可说是声情并茂,让听者在悲痛中奋发向上,充满力量。
本课选自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学生就其知识水平和人生阅历来讲对文中蕴意深远、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品味、鉴赏是有一定困难的,这也是对初中学生的要求,因此将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英雄的理解也各式各样,本课无疑是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了解英雄其实就是:具有崇高品质的普通人,英雄对于我们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每个人只要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事业都可以称为英雄,还可以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用感人的语言正确引导,感受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
这半年来我们一直在扎实的推进我区创新写作的国家级课题之子课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中的运用。为了研究这一课题,从初一上期开始,我们每周都要拿出两个以上的课时对学生进行读写相结合的专题训练。另外我校班级管理上坚持采用小组合作、小组评价的模式。所以,虽然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见的世面少,但是通过半年的训练,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阅读、自主写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自主评价的能力。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本文对于我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自主读写、小组交流、汇报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另外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教学的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相比是有一定区别的,它能够内化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鉴于这些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2.熟读课文,品味语句,培养语感。
3.朗读佳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感受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读课文,品味语句,培养语感。
(二)难点:把握文中几句富有哲理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五、教学策略及方法
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兰强调了两点:一是教师要少讲;二是提倡阅读。 1、利用《成长记录》读写结合策略。 2、学生合作探究策略。 3、展示交流策略。 4、小组评价策略。 六.设计理念
总原则是“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互帮互学,实现生本对话,“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掌握语文规律、培养语文素养”。同时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所以我精心的设计了以“三读”为核心的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真正的英雄》
哀悼 锲而不舍 战栗 阴霾 迫不及待 孜孜不倦 刚毅不屈
八、小组评价
根据各小组表现,对小组进行评价打分。 九、教学反思。
(1)老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关键是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是可持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出路。 (3)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把阅读变成学生的习惯,有了这种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