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四)
诗歌类材料 张毓明 【举例一】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 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指导】 相对故事型或观点型的材料,诗歌显然更加难于解读,诗歌文本 内涵丰富,极具张力,而语言比较蕴藉含蓄。
第一步: 通读全诗,找到诗中陈述对象,揣摩诗人的褒贬倾向。 此诗陈述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露珠(主体),一类是枫叶和 荷花。诗人情感态度,要透过陈述的主要对象去体会,如此诗中的露 珠, 是放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下来写的, 一是在枫叶上, 用了 “红红的” “闪烁” 这样的词, 表明露珠是自豪的, 作者对此是赞美欣赏的态度。 二是在荷花上,用了“泪滴”“苍白”这样的词,表明露珠是辛酸难 过的,作者对它是同情的态度。 第二步: 细读诗歌,抓描写对象关键词,体会诗人写诗的出发点是什么, 有什么结果。如上诗一是“红红的闪烁”,一是“泪滴似苍白”。 第三步: 由果及因,从而推导出论点。 1、从荷花角度立意 ①露珠的悲伤是因为找没找对适合自己的环境导致的――找准 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或:人要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中, 发挥自己的闪光 点,张扬个性,在不同的岗位做出不同的贡献。) 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②露珠自豪是因为借助了枫叶显现出自身价值——借助外物 (他 人),成就自己。 ③露珠何故有喜有悲?因为没有自己, 完全信赖他人——坚持自 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从反面立意) 2、从枫叶、荷花的角度立意 枫叶、荷花合起来代表环境,环境可能影响改变造就对象。 ④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 环 境改变人生 (包括写家庭教育、 社会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可以) /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
3、从露珠与枫叶、荷花的关系角度立意 ⑤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 人》 【练习一】 1、阅读下面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 想象,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
《沙》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写作导
引】 首先应该读懂诗意。这首以《沙》为题的小诗寓意丰富,哲理深 刻。“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最 普通、最平凡的东西。“普通”“平凡”应该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提 炼的内涵。“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是说金子 就蕴藏在“沙”里面。“金”代表的是伟大,代表的是富贵。整个小 诗内涵就是:伟大寓于平凡;富贵蕴藏普通。这样一分析,我们就可 以把握本题写作的方向。 【练习二】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光和影》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
阴影会更引人注目 但他朝阳的一面 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 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 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 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写一篇不少 于 800 字的文章。
诗歌型材料作文审题示例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提示]
首先来鉴赏一下这首小诗:露珠所存在的位置有两个,一个是在枫叶上,一个是在荷花上。 早晨的露珠,是晶莹而透明的,秋天的枫叶是深红的;那荷花,显然是白色的。当晶莹的露 珠落在火红的枫叶上的时候,露珠因为吸收了枫叶红彤彤的色彩,穿透自身,折射出更加绚 丽的光华;而当露珠落在白色娇媚的荷花之上,珠花一色,露珠尽管仍然剔透,却再也不能 放射白色的光,只留下忧伤的苍白。短诗用对比的手法,呈现了处于不同境况下的露珠悲喜 态度不同。
这样,这首小诗的寓意就表现出来了,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辨:
一、 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 以露珠观照人生, 如果你是一滴露珠, 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定位准 确,看准自己的特长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以此定位,可以拟 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二、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 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 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 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 间的辨证关系, 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才能更快地促进人才的“闪光”, 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
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才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发挥自身的
价值。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不同的背景 造就不同的人生》
三、用人问题。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 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不同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用人要用在最适合 他的位置上,韩信可以将兵,刘邦可以将将。由此可以拟题:《请把“露珠”放在“枫叶” 上》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露珠”的两种不同境遇,可以启示我们如何看待“露珠”问 题。可以说: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顺应环境,才能成为人才;正确 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等。露珠,居枫叶之上则喜,居荷叶之上则 悲,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 遇”为题展开;“如何正确看待环境”。 《不同环境不同的美》
[审题参考]
1. 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生》。2. 环境(外物)对人(事„„)的影响。3. 适应、顺应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 《活出不 同的精彩》。4. 凭借„„、依靠„„ ,(“露珠”在“枫叶”上“红红的闪烁”“露 珠”在“荷花”上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风云变幻不忘“借”》《只 因有你》。5. 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展示不同的美(露珠选择枫叶就“红红的闪烁”这 是一种阳光的美,选择了荷花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是一种伤感美)。 6. 选 择合适的位置(露珠选择枫叶就可以快乐地“红红的闪烁”,选择了荷花就只能“有着 泪滴似苍白的透明”的伤感)。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8. 本质与现象,现象会或多 或少的显现本质。9. 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四 、 文 学 性 材 料 , “抓 手 ”即 是 体 现 哲 理 的 语 句 能够成为作文材料的文学性材料, 一般都是十分简短而又蕴涵着丰富的社会 与 人 生 哲 理 的 诗 歌 或 散 文 片 段 。这 些 材 料 或 者 通 过 意 象( 形 象 )的 寓 意 和 象 征 意 义 及 意 象( 形 象 )之 间 的 关 系 来 体 现 哲 理 ,或 者 在 材 料 中 直 接 揭 示 哲 理 ,因 此 审 题时必须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如下面的材料: 你 站 在 桥 上 看 风 景 /看 风 景 人 在 楼 上 看 你 /明 月 装 饰 了 你 的 窗 子 /你 装 饰 了 别 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 这 是 一 首 精 粹 的 现 代 小 诗 ,其 中 “ 你 ”“ 别 人 ” 这 两 个 形 象 以 及 二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很好地体现
了主、客体互为相对、共生、双赢的哲学观念。 再如: 飞 来 峰 上 千 寻 塔 ,闻 说 鸡 鸣 见 日 升 。不 畏 浮 云 遮 望 眼 ,只 缘 身 在 最 高 层 。 (王 安石《登飞来峰》 ) 这 也 是 一 首 十 分 精 巧 的 哲 理 诗 ,“ 不 畏 浮 云 遮 望 眼 ,只 缘 身 在 最 高 层 ” 两 句 直 接揭示了诗歌的哲理。 材料作文的立意往往有多个角度,但是真正切合材料主旨的角度也许只有 “ 独 特 的 这 一 个 ” 。所 以 ,材 料 作 文 的 审 题 ,我 们 应 在 吃 透 材 料 、找 准 “ 抓 手 ” 、切 “正 ”切 “准 ”题 意 上 下 工 夫 。
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四)
诗歌类材料 张毓明 【举例一】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 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指导】 相对故事型或观点型的材料,诗歌显然更加难于解读,诗歌文本 内涵丰富,极具张力,而语言比较蕴藉含蓄。
第一步: 通读全诗,找到诗中陈述对象,揣摩诗人的褒贬倾向。 此诗陈述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露珠(主体),一类是枫叶和 荷花。诗人情感态度,要透过陈述的主要对象去体会,如此诗中的露 珠, 是放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下来写的, 一是在枫叶上, 用了 “红红的” “闪烁” 这样的词, 表明露珠是自豪的, 作者对此是赞美欣赏的态度。 二是在荷花上,用了“泪滴”“苍白”这样的词,表明露珠是辛酸难 过的,作者对它是同情的态度。 第二步: 细读诗歌,抓描写对象关键词,体会诗人写诗的出发点是什么, 有什么结果。如上诗一是“红红的闪烁”,一是“泪滴似苍白”。 第三步: 由果及因,从而推导出论点。 1、从荷花角度立意 ①露珠的悲伤是因为找没找对适合自己的环境导致的――找准 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或:人要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中, 发挥自己的闪光 点,张扬个性,在不同的岗位做出不同的贡献。) 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②露珠自豪是因为借助了枫叶显现出自身价值——借助外物 (他 人),成就自己。 ③露珠何故有喜有悲?因为没有自己, 完全信赖他人——坚持自 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从反面立意) 2、从枫叶、荷花的角度立意 枫叶、荷花合起来代表环境,环境可能影响改变造就对象。 ④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 环 境改变人生 (包括写家庭教育、 社会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可以) /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
3、从露珠与枫叶、荷花的关系角度立意 ⑤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 人》 【练习一】 1、阅读下面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 想象,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
《沙》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写作导
引】 首先应该读懂诗意。这首以《沙》为题的小诗寓意丰富,哲理深 刻。“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最 普通、最平凡的东西。“普通”“平凡”应该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提 炼的内涵。“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是说金子 就蕴藏在“沙”里面。“金”代表的是伟大,代表的是富贵。整个小 诗内涵就是:伟大寓于平凡;富贵蕴藏普通。这样一分析,我们就可 以把握本题写作的方向。 【练习二】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光和影》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
阴影会更引人注目 但他朝阳的一面 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 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 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 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写一篇不少 于 800 字的文章。
诗歌型材料作文审题示例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提示]
首先来鉴赏一下这首小诗:露珠所存在的位置有两个,一个是在枫叶上,一个是在荷花上。 早晨的露珠,是晶莹而透明的,秋天的枫叶是深红的;那荷花,显然是白色的。当晶莹的露 珠落在火红的枫叶上的时候,露珠因为吸收了枫叶红彤彤的色彩,穿透自身,折射出更加绚 丽的光华;而当露珠落在白色娇媚的荷花之上,珠花一色,露珠尽管仍然剔透,却再也不能 放射白色的光,只留下忧伤的苍白。短诗用对比的手法,呈现了处于不同境况下的露珠悲喜 态度不同。
这样,这首小诗的寓意就表现出来了,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辨:
一、 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 以露珠观照人生, 如果你是一滴露珠, 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定位准 确,看准自己的特长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以此定位,可以拟 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二、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 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 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 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 间的辨证关系, 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才能更快地促进人才的“闪光”, 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
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才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发挥自身的
价值。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不同的背景 造就不同的人生》
三、用人问题。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 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不同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用人要用在最适合 他的位置上,韩信可以将兵,刘邦可以将将。由此可以拟题:《请把“露珠”放在“枫叶” 上》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露珠”的两种不同境遇,可以启示我们如何看待“露珠”问 题。可以说: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顺应环境,才能成为人才;正确 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等。露珠,居枫叶之上则喜,居荷叶之上则 悲,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 遇”为题展开;“如何正确看待环境”。 《不同环境不同的美》
[审题参考]
1. 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生》。2. 环境(外物)对人(事„„)的影响。3. 适应、顺应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 《活出不 同的精彩》。4. 凭借„„、依靠„„ ,(“露珠”在“枫叶”上“红红的闪烁”“露 珠”在“荷花”上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风云变幻不忘“借”》《只 因有你》。5. 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展示不同的美(露珠选择枫叶就“红红的闪烁”这 是一种阳光的美,选择了荷花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是一种伤感美)。 6. 选 择合适的位置(露珠选择枫叶就可以快乐地“红红的闪烁”,选择了荷花就只能“有着 泪滴似苍白的透明”的伤感)。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8. 本质与现象,现象会或多 或少的显现本质。9. 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四 、 文 学 性 材 料 , “抓 手 ”即 是 体 现 哲 理 的 语 句 能够成为作文材料的文学性材料, 一般都是十分简短而又蕴涵着丰富的社会 与 人 生 哲 理 的 诗 歌 或 散 文 片 段 。这 些 材 料 或 者 通 过 意 象( 形 象 )的 寓 意 和 象 征 意 义 及 意 象( 形 象 )之 间 的 关 系 来 体 现 哲 理 ,或 者 在 材 料 中 直 接 揭 示 哲 理 ,因 此 审 题时必须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如下面的材料: 你 站 在 桥 上 看 风 景 /看 风 景 人 在 楼 上 看 你 /明 月 装 饰 了 你 的 窗 子 /你 装 饰 了 别 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 这 是 一 首 精 粹 的 现 代 小 诗 ,其 中 “ 你 ”“ 别 人 ” 这 两 个 形 象 以 及 二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很好地体现
了主、客体互为相对、共生、双赢的哲学观念。 再如: 飞 来 峰 上 千 寻 塔 ,闻 说 鸡 鸣 见 日 升 。不 畏 浮 云 遮 望 眼 ,只 缘 身 在 最 高 层 。 (王 安石《登飞来峰》 ) 这 也 是 一 首 十 分 精 巧 的 哲 理 诗 ,“ 不 畏 浮 云 遮 望 眼 ,只 缘 身 在 最 高 层 ” 两 句 直 接揭示了诗歌的哲理。 材料作文的立意往往有多个角度,但是真正切合材料主旨的角度也许只有 “ 独 特 的 这 一 个 ” 。所 以 ,材 料 作 文 的 审 题 ,我 们 应 在 吃 透 材 料 、找 准 “ 抓 手 ” 、切 “正 ”切 “准 ”题 意 上 下 工 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