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问题行为心理个案
——幸瑜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个案背景:王琳,女,五年级2班学生。在老师的眼里她是一个十分内向、孤僻的女孩子,在同学们的心里她是一个什么事都干不好的人,用孩子们的话来说便是“一点都没有用!”她的作业总是比别人作得慢,而且质量也不是很好,每次考试,尽管她加倍努力,但成绩还是远远地落后在其他同学的后面。而且,她长得有点胖,同学们却又喜欢叫他“小胖妹”,平时也不太愿意主动与别人去玩,其他人也不会与她玩耍,做游戏。。
小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上的挫折,又由于自己长得有些偏胖,再加上同学们不喜欢和她一起玩,便产生了苦闷、忧郁的情绪,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出现了自卑心理。与丁丁小朋友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究竟是怎样产生自卑心理的呢?
二、个案行为概述: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家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三、个案生活背景:
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终于发现她为什么不喜欢与别人说话了。那都是
因为班里面的同学都嘲笑她,嘲笑他的外表与身上的味道。在军训的时候,她不好意思去洗澡,同学们都说她不干净,不喜欢她,这对她的打击非常大。就是因为同学们都嘲笑她,所以让这位同学的脸上很没面子。使得这位很内向的女孩子失去了自己外表的信心而感到自卑。
四、个案分析:
通过我的分析我可以判断她的一举一动都是自卑的现象,比如:在上课回
答问题的时候不说话,会脸红、害羞、很腼腆„„
一般来讲,引起当前小学生的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对其了解不够,以致评价有偏差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地方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2、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屡遭挫折与失败
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易走神,课后的预习、复习工作又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也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开始定的目标是五颗星到最后变成能拿到两颗星、一颗星了,考试对他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挫折多了,失败多了,如果没有老师或家长的及时关注,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这是导致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
3、家庭环境的影响,“先天”和“后天”的不足
另外,小学生的家庭状况也影响着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社会地位低下,经
济状况窘困或单亲家庭,会引起小学生“低人一头,矮人一截”的想法,他们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家庭羞于启齿,如果当他们因家庭原因受到别人冷嘲热讽时,便会无地自容。有些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们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学习条件又不好,在穿着打扮上也比不上其他同学,因这些原因也能使其产生自卑心理。
另外,有些家长的个性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孩子一直与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的个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如果父母亲生性优柔寡断,喜欢忧虑,那么必定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其变得做事犹豫,一旦因为某事受挫折便会造成自卑心理。
4、生理上的欠缺,导致心理上产生阴影
小学生的五官、容貌、身材、体质等任何方面有缺陷的小学生,常会有“自惭形秽”的心理,如有的学生长得太胖、口吃、有雀斑等,他们害怕这方面的缺陷被人发现,若因此受到嘲弄、冷遇,更觉得无地自容,有此经历之后,有些小学生就开始怀疑自己的长相,陷入苦恼与怨恨之中,他们害怕出头露面,不敢在公开场合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上课也不敢举手发言,这又是一个造成小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
5、家长的期望值过高,造成学生压力过重
但是,导致小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否定的关键原因是教育方面。一些家长对子女成就的殷切期待,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和落后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
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五、辅导策略:
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在校园集体环境中:老师让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了,我们全体同学都为她鼓掌。在集体游戏中:我们让她担任比较主要的主角,使她感到自己与别人都是一样的,从而消除怕羞、胆怯的心理。要让自卑的同学多一些与伙伴共同游戏的机会。游戏是我们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同学们能按照自己的愿意自由发挥,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当她与我们一起游戏时,我们的知识经验接近、兴趣爱好相同、地位平等,就能使她在玩耍中忘掉自卑。另外,对自卑感较强的同学,老师还有目的地安排她们在班级中担任管理工作,让她们尝试领导、组织别人的经验。
六、效果。
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回答问题
的时候可以很大声的回答,同学与她玩耍的时候她会与你玩,有不懂的问题她会主动去拍拍你,说:“老师,这个动作怎么做?”她有那么大的变化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七、结论。
会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要多关心她们,让她们感到家的温暖!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幸瑜
一、学生情况介绍
基本资料:王某某,11岁。
家庭教育状况:其父对其学习情况比较关心,但母亲则不太管他,从不过问在校情况,外公外婆对其百依百顺,不让他做任何家务事,学习上也听之任之。班级情况:班级里同学间关系融洽,班级气氛团结;科任老师评价:自尊心强,脾气暴躁,非常固执,做错事不会从自身上找原因;敏感,自我防范性强;课堂纪律差,不按时交作业。
二、辅导策略与实施
1、问题分析
(1)、自尊心强(由于父母教育方式不统一,缺乏温馨的家庭,做错事家长过于袒护。)
(2)、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尊心理使他处处提防,以防别人伤害自已,所以对于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教育,有抵抗情绪和行为)
(3)、对学习没有兴趣(父亲的严厉,母亲的淡漠,外公外婆的纵容致使他心中无明确的学习目的,无学习动力,在学习上受的挫折越来越多,没有兴趣。)
2、实施措施:尊重他、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老师应该认识到这个孩子和一般的孩子比起来,自我保护意识强烈,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的自尊心,他就会变得自暴自弃或嫉妒忿恨。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①、在思想上开导他,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②、注意多表扬,不“语罚”。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叱骂他们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降低了他的声誉,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他们看到希望,增强自信。
③、耐心说服、暗示提醒。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问题孩子的教育上,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他已形成的心理弱点和不良倾向,我不迁就容忍,但也不动辄训斥,态度粗暴。而是采用耐心说服和暗示提醒的方法。从而使他不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三、结果分析
经过努力,王某某同学与同学的关系相处得不错,学习有了明显的提高。
小学生问题行为心理个案
——幸瑜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个案背景:王琳,女,五年级2班学生。在老师的眼里她是一个十分内向、孤僻的女孩子,在同学们的心里她是一个什么事都干不好的人,用孩子们的话来说便是“一点都没有用!”她的作业总是比别人作得慢,而且质量也不是很好,每次考试,尽管她加倍努力,但成绩还是远远地落后在其他同学的后面。而且,她长得有点胖,同学们却又喜欢叫他“小胖妹”,平时也不太愿意主动与别人去玩,其他人也不会与她玩耍,做游戏。。
小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上的挫折,又由于自己长得有些偏胖,再加上同学们不喜欢和她一起玩,便产生了苦闷、忧郁的情绪,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出现了自卑心理。与丁丁小朋友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究竟是怎样产生自卑心理的呢?
二、个案行为概述: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家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三、个案生活背景:
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终于发现她为什么不喜欢与别人说话了。那都是
因为班里面的同学都嘲笑她,嘲笑他的外表与身上的味道。在军训的时候,她不好意思去洗澡,同学们都说她不干净,不喜欢她,这对她的打击非常大。就是因为同学们都嘲笑她,所以让这位同学的脸上很没面子。使得这位很内向的女孩子失去了自己外表的信心而感到自卑。
四、个案分析:
通过我的分析我可以判断她的一举一动都是自卑的现象,比如:在上课回
答问题的时候不说话,会脸红、害羞、很腼腆„„
一般来讲,引起当前小学生的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对其了解不够,以致评价有偏差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地方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2、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屡遭挫折与失败
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易走神,课后的预习、复习工作又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也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开始定的目标是五颗星到最后变成能拿到两颗星、一颗星了,考试对他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挫折多了,失败多了,如果没有老师或家长的及时关注,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这是导致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
3、家庭环境的影响,“先天”和“后天”的不足
另外,小学生的家庭状况也影响着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社会地位低下,经
济状况窘困或单亲家庭,会引起小学生“低人一头,矮人一截”的想法,他们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家庭羞于启齿,如果当他们因家庭原因受到别人冷嘲热讽时,便会无地自容。有些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们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学习条件又不好,在穿着打扮上也比不上其他同学,因这些原因也能使其产生自卑心理。
另外,有些家长的个性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孩子一直与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的个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如果父母亲生性优柔寡断,喜欢忧虑,那么必定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其变得做事犹豫,一旦因为某事受挫折便会造成自卑心理。
4、生理上的欠缺,导致心理上产生阴影
小学生的五官、容貌、身材、体质等任何方面有缺陷的小学生,常会有“自惭形秽”的心理,如有的学生长得太胖、口吃、有雀斑等,他们害怕这方面的缺陷被人发现,若因此受到嘲弄、冷遇,更觉得无地自容,有此经历之后,有些小学生就开始怀疑自己的长相,陷入苦恼与怨恨之中,他们害怕出头露面,不敢在公开场合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上课也不敢举手发言,这又是一个造成小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
5、家长的期望值过高,造成学生压力过重
但是,导致小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否定的关键原因是教育方面。一些家长对子女成就的殷切期待,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和落后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
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五、辅导策略:
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在校园集体环境中:老师让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了,我们全体同学都为她鼓掌。在集体游戏中:我们让她担任比较主要的主角,使她感到自己与别人都是一样的,从而消除怕羞、胆怯的心理。要让自卑的同学多一些与伙伴共同游戏的机会。游戏是我们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同学们能按照自己的愿意自由发挥,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当她与我们一起游戏时,我们的知识经验接近、兴趣爱好相同、地位平等,就能使她在玩耍中忘掉自卑。另外,对自卑感较强的同学,老师还有目的地安排她们在班级中担任管理工作,让她们尝试领导、组织别人的经验。
六、效果。
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回答问题
的时候可以很大声的回答,同学与她玩耍的时候她会与你玩,有不懂的问题她会主动去拍拍你,说:“老师,这个动作怎么做?”她有那么大的变化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七、结论。
会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要多关心她们,让她们感到家的温暖!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幸瑜
一、学生情况介绍
基本资料:王某某,11岁。
家庭教育状况:其父对其学习情况比较关心,但母亲则不太管他,从不过问在校情况,外公外婆对其百依百顺,不让他做任何家务事,学习上也听之任之。班级情况:班级里同学间关系融洽,班级气氛团结;科任老师评价:自尊心强,脾气暴躁,非常固执,做错事不会从自身上找原因;敏感,自我防范性强;课堂纪律差,不按时交作业。
二、辅导策略与实施
1、问题分析
(1)、自尊心强(由于父母教育方式不统一,缺乏温馨的家庭,做错事家长过于袒护。)
(2)、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尊心理使他处处提防,以防别人伤害自已,所以对于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教育,有抵抗情绪和行为)
(3)、对学习没有兴趣(父亲的严厉,母亲的淡漠,外公外婆的纵容致使他心中无明确的学习目的,无学习动力,在学习上受的挫折越来越多,没有兴趣。)
2、实施措施:尊重他、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老师应该认识到这个孩子和一般的孩子比起来,自我保护意识强烈,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的自尊心,他就会变得自暴自弃或嫉妒忿恨。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①、在思想上开导他,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②、注意多表扬,不“语罚”。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叱骂他们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降低了他的声誉,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他们看到希望,增强自信。
③、耐心说服、暗示提醒。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问题孩子的教育上,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他已形成的心理弱点和不良倾向,我不迁就容忍,但也不动辄训斥,态度粗暴。而是采用耐心说服和暗示提醒的方法。从而使他不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三、结果分析
经过努力,王某某同学与同学的关系相处得不错,学习有了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