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教学的思考和策略(北郊中学王俊)

高三议论文训练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北郊中学 王俊

一、高三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思维与语言并举,议论与记叙齐飞

第一,“思维与语言并举”,推崇一个理念。在今年第4期的《语文学习》范守纲写的一篇文章中引述了叶圣陶先生的一段话。叶圣陶说“语言要说得正确,有条有理,其实就是头脑想得正确,有条有理。因此,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要同时并举。”高三学生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积淀下来大量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基本知识只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部分,它们只是思维与言语表达的基础,真正要做的是使他们的的思维水平和言语表达能力达到一个比较高的阶段。不管是一堂作文课还是一堂复习课,体现这堂课价值的可能就是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原有的知识、思维发生变化。高三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成熟期,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认识问题的思辩性这是我们语文复习教学的核心,也决定了我们作文训练的本质,同时也是我们规避学生套话作文的出路。

第二,“议论与记叙齐飞”,坚持两种文体的规范。在《2008考试说明中》“写作”“基础等级”第(2)条“符合文体要求”一项中说:可以根据命题要求选择适当的文体,但要注意选定文体的文体规范。与之相关的第(4)条“中心明确,内容充实”中要求:记叙文记叙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说理充分,论据充足。这些鲜明的要求体现高考作文阅卷中就是要求记叙文、议论文文体要规范。从今年的阅卷情况看“文体不一”“以叙代议”“读者体”等因为文体不规范的得分多是在38到46分之间。有时我们在阅卷中甚至很难看到那些结构清楚的三段式作文。因而两种文体的规范训练任重而道远。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盲目的将高考满分作文作为模板,更不能不加指导分析的告诉学生“论点+材料+论证方法+结尾”这样的模式。要重视说理的规范。正如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所说那样“论辩文要有论辩的形式”要符合三段论,就如“凡是人都要死,我是人,所以我要死。”现在我们学生很多时候写的其实不是真正的议论文。因而我们所说的规范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规范。

第三,重视分段分点训练,一文多写和作文讲评。其一分段训练。因为我们这届高三学生在高一高二时训练的多是记叙文,所以我们结合学生和教学的实际,首先训练议论文的规范,达到要求之后再训练记叙文的升格。同时,在这两种文体的规范训练中,再穿插“点题”“审题与立意”“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议论文的升格”“记叙文的升格”等专题分段训练。其二,一文多写。梁启超主张作文“少做”“做一次必将一种文做通”。我们在教学也发现每周大作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反而重视反复修改,弄通一种写法倒是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实在的意义。其三、重视作文的讲评。我个人在每次作文讲评时围绕一个点做成幻灯片,多鼓励学生,和学生一起找病源,一起想处方。

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为旨归,以两种文体规范训练为载体,踩点推进,精练重评这就是我们备课组作文训练的基本思路。

二、目前议论文训练的情况和问题:行走在理想与现实间

(一)目前议论文的训练情况

我们备课组目前分工编写了5个学案:《学案1 议论文之论点》《学案2:议论文之分论点的展开》《学案3:让论据说话》《学案4:点题》《学案5:审题和立意》

我们写了一篇新材料作文“高健陪聊”,以此为载体训练学案1中的“论点”,学案2的“分论点的设置”和学案3对论据的分析方法。 同一篇作文从不同的训练点上进行修改,尤其重视学生对论据的分析,侧重归纳与演绎法的思维训练。学案4主要是结合月考作文《蓦然回首》讲“点题”。学案5是结合《在自然中生活》作文讲“审题和立意”。

经过这样的分段训练后,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规范,收效比较大的一是在对论据的分析上,学生会有意识对所征引的论据进行分析,避免了“以叙代译”。二是点题的意识增强,也知道明点、暗点等基本要求。

(二)突出的问题

第一,不择文体。我们在写月考作文《蓦然回首》时,很多学生选择写议论文,在没有审透题的情况下,漠视“蓦然”大谈“回首”的意义,并得出3个分论点,死拉硬扯往议论文上靠。

第二,套话宿构。一些学生总是给屈原司马迁、李白贴各种各样的标签,套话充斥在作文中。有的学生“一招鲜”,一篇作文经常改头换面,一篇多用。

第三,结构模式化。作文中看似有三个分论点,其实只是事实的罗列,不能证明中心论点。在分析时遵循“开头分论点+文化名人+结尾再点分论点”的模式。

三、问题症结及对策

(一)问题症结

今年全国卷1、全国卷2、全国卷3、辽宁卷、安徽卷、福建卷、江西卷、重庆卷等8地的高考作文中明确要求“不得套作”。第11期的《语文学习》中专门探讨了上面所提到的问题,结合各地专家的观点,我们认为之所以出现上面的一些问题,关键在于以下两个个方面:

第一,思维的浅化带来作文的模式化。从阅读的层面看,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单纯的鉴赏代替了批判性的阅读,接受代替了思考。从我们的教学模式看,我们常常是自上而下的给学生归纳某种模式,然后让学生去演绎验证。且不说我们归纳的是不是规律,即使是那也是我们的心得,我们思维的越位造成了学生思维的缺席。从学生作文的套路看,学生思维懒惰将议论文简单的等同某种固定的格式缺乏分析和思考。

第二,阅读面的狭窄带来作文素材的平庸化。在不少学生脑海中记忆深刻的就是那些古人,一写议论文那些古人就开始各种各样的表演。稍微高明的就是把课本中的素材用起来。然而,高三再化大量时间去阅读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二)对策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试图从以下一些方面试着做出努力:

(1)坚持在作文中渗透“归纳”与“演绎”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从审题、立意到对论据的分析,作文结构的把握,说理的形式等引导学生“归纳”和“演绎”。

(2)在素材积累上,首先熟练使用课本素材,让课本中人、事、情、理为我所用;其次,研读一本人物传记。读透一个人,既拓展知识面又能提供写作素材,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适用的。第三,“一材多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我们看来它们不仅仅是习题更是写作的素材,它的行文结构,优美语段,观点视角都是作文学习提高的基点。高三语文的教学效率应该在“一材多用”上寻找生长点。

(3)在继续推进文体规范的基础上,强调议论文的“说理”与记叙文的“言情”。扭转套话的倾向。这一点我们一时还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

以上就是我们备课组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这当中我们说品味到的更多的是前行的艰难,但是即使有些微的收获我们还会矢志不移的做下去。也希望我们在作文教学上互通有无,互补短长。文中有思考得不成熟的地方,还请指正。

高三议论文训练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北郊中学 王俊

一、高三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思维与语言并举,议论与记叙齐飞

第一,“思维与语言并举”,推崇一个理念。在今年第4期的《语文学习》范守纲写的一篇文章中引述了叶圣陶先生的一段话。叶圣陶说“语言要说得正确,有条有理,其实就是头脑想得正确,有条有理。因此,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要同时并举。”高三学生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积淀下来大量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基本知识只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部分,它们只是思维与言语表达的基础,真正要做的是使他们的的思维水平和言语表达能力达到一个比较高的阶段。不管是一堂作文课还是一堂复习课,体现这堂课价值的可能就是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原有的知识、思维发生变化。高三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成熟期,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认识问题的思辩性这是我们语文复习教学的核心,也决定了我们作文训练的本质,同时也是我们规避学生套话作文的出路。

第二,“议论与记叙齐飞”,坚持两种文体的规范。在《2008考试说明中》“写作”“基础等级”第(2)条“符合文体要求”一项中说:可以根据命题要求选择适当的文体,但要注意选定文体的文体规范。与之相关的第(4)条“中心明确,内容充实”中要求:记叙文记叙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说理充分,论据充足。这些鲜明的要求体现高考作文阅卷中就是要求记叙文、议论文文体要规范。从今年的阅卷情况看“文体不一”“以叙代议”“读者体”等因为文体不规范的得分多是在38到46分之间。有时我们在阅卷中甚至很难看到那些结构清楚的三段式作文。因而两种文体的规范训练任重而道远。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盲目的将高考满分作文作为模板,更不能不加指导分析的告诉学生“论点+材料+论证方法+结尾”这样的模式。要重视说理的规范。正如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所说那样“论辩文要有论辩的形式”要符合三段论,就如“凡是人都要死,我是人,所以我要死。”现在我们学生很多时候写的其实不是真正的议论文。因而我们所说的规范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规范。

第三,重视分段分点训练,一文多写和作文讲评。其一分段训练。因为我们这届高三学生在高一高二时训练的多是记叙文,所以我们结合学生和教学的实际,首先训练议论文的规范,达到要求之后再训练记叙文的升格。同时,在这两种文体的规范训练中,再穿插“点题”“审题与立意”“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议论文的升格”“记叙文的升格”等专题分段训练。其二,一文多写。梁启超主张作文“少做”“做一次必将一种文做通”。我们在教学也发现每周大作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反而重视反复修改,弄通一种写法倒是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实在的意义。其三、重视作文的讲评。我个人在每次作文讲评时围绕一个点做成幻灯片,多鼓励学生,和学生一起找病源,一起想处方。

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为旨归,以两种文体规范训练为载体,踩点推进,精练重评这就是我们备课组作文训练的基本思路。

二、目前议论文训练的情况和问题:行走在理想与现实间

(一)目前议论文的训练情况

我们备课组目前分工编写了5个学案:《学案1 议论文之论点》《学案2:议论文之分论点的展开》《学案3:让论据说话》《学案4:点题》《学案5:审题和立意》

我们写了一篇新材料作文“高健陪聊”,以此为载体训练学案1中的“论点”,学案2的“分论点的设置”和学案3对论据的分析方法。 同一篇作文从不同的训练点上进行修改,尤其重视学生对论据的分析,侧重归纳与演绎法的思维训练。学案4主要是结合月考作文《蓦然回首》讲“点题”。学案5是结合《在自然中生活》作文讲“审题和立意”。

经过这样的分段训练后,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规范,收效比较大的一是在对论据的分析上,学生会有意识对所征引的论据进行分析,避免了“以叙代译”。二是点题的意识增强,也知道明点、暗点等基本要求。

(二)突出的问题

第一,不择文体。我们在写月考作文《蓦然回首》时,很多学生选择写议论文,在没有审透题的情况下,漠视“蓦然”大谈“回首”的意义,并得出3个分论点,死拉硬扯往议论文上靠。

第二,套话宿构。一些学生总是给屈原司马迁、李白贴各种各样的标签,套话充斥在作文中。有的学生“一招鲜”,一篇作文经常改头换面,一篇多用。

第三,结构模式化。作文中看似有三个分论点,其实只是事实的罗列,不能证明中心论点。在分析时遵循“开头分论点+文化名人+结尾再点分论点”的模式。

三、问题症结及对策

(一)问题症结

今年全国卷1、全国卷2、全国卷3、辽宁卷、安徽卷、福建卷、江西卷、重庆卷等8地的高考作文中明确要求“不得套作”。第11期的《语文学习》中专门探讨了上面所提到的问题,结合各地专家的观点,我们认为之所以出现上面的一些问题,关键在于以下两个个方面:

第一,思维的浅化带来作文的模式化。从阅读的层面看,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单纯的鉴赏代替了批判性的阅读,接受代替了思考。从我们的教学模式看,我们常常是自上而下的给学生归纳某种模式,然后让学生去演绎验证。且不说我们归纳的是不是规律,即使是那也是我们的心得,我们思维的越位造成了学生思维的缺席。从学生作文的套路看,学生思维懒惰将议论文简单的等同某种固定的格式缺乏分析和思考。

第二,阅读面的狭窄带来作文素材的平庸化。在不少学生脑海中记忆深刻的就是那些古人,一写议论文那些古人就开始各种各样的表演。稍微高明的就是把课本中的素材用起来。然而,高三再化大量时间去阅读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二)对策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试图从以下一些方面试着做出努力:

(1)坚持在作文中渗透“归纳”与“演绎”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从审题、立意到对论据的分析,作文结构的把握,说理的形式等引导学生“归纳”和“演绎”。

(2)在素材积累上,首先熟练使用课本素材,让课本中人、事、情、理为我所用;其次,研读一本人物传记。读透一个人,既拓展知识面又能提供写作素材,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适用的。第三,“一材多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我们看来它们不仅仅是习题更是写作的素材,它的行文结构,优美语段,观点视角都是作文学习提高的基点。高三语文的教学效率应该在“一材多用”上寻找生长点。

(3)在继续推进文体规范的基础上,强调议论文的“说理”与记叙文的“言情”。扭转套话的倾向。这一点我们一时还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

以上就是我们备课组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这当中我们说品味到的更多的是前行的艰难,但是即使有些微的收获我们还会矢志不移的做下去。也希望我们在作文教学上互通有无,互补短长。文中有思考得不成熟的地方,还请指正。


相关内容

  • 关于贵州省安顺市研究论文一览
  • 关于贵州省安顺市研究论文一览 安顺市高层次人才资源开发探论 桂放 安顺学院学报 2011/04 2 非宗族传统资源的现代利用--以安顺市鲍屯村为例 曹婕 安顺学院学... 1 安顺市高层次人才资源开发探论 桂放 安顺学院学报 2011/04 2 非宗族传统资源的现代利用--以安顺市鲍屯村为例 曹婕 ...

  • 如何应对高中生作文的语言问题
  • 怎样应对高中生作文的语言问题 我在高中毕业班执教多年,经过了解,一些其它学校高中生到高 中毕业,自我感觉作文写作水平不是提高了,而是处于停滞不前. 甚至有退步现象,在表情达意上更有弱化的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 种与年龄.学识不相符合的反常情况?是哪些能力的减弱在制约着 作文水平的提高?笔者联系到目前的 ...

  •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高中语文 获奖
  •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高中语文 获奖总数: 40 (篇) 一等奖(8篇) 如何让高中语文作业更有效 惊回首感慨百年话古文--论中学古文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教育心理学在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中的应用 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教材体例指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对策 投入真情 重组关系 重构 ...

  • 2014北京高考科目的调整重点
  • 2014北京高考科目的调整重点 语文 作文"一分为二" 北京晨报记者获悉,明年北京高考将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并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在命题原则上和工作目标上,注重考查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调整考试形式与 ...

  •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共7篇)
  • 篇一: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普安县青山民族中学 朱政 一学期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 ...

  • 课程教材教法
  • 第34卷第12期2014年12 月 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AND METHOD Vol.34,No.12 ,2December014 本刊2014年总目录 (括弧内依次为期数.起始页码) *特稿* 教师"行动教育" ---青浦实验新世纪探索 以需 ...

  • 常州市教育局一.二季度工作汇报
  • 二oo三年三月二十日 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之年。开好局,起好步,意义十分重大。 一季度,我们教育局围绕市政府上半年工作目标,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总结,深入调研,确定全局xx年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 ...

  • 江苏南通普通教育考察报告
  • 江苏南通普通教育考察报告 2004年12月13至19日,由市教研室苏明光主任带队,部分区县教研室主任.普通高中教学副校长,市教研室高中教研员一行33人,赴江苏南通进行了为期6天的教育考察. 本次考察的目的是:了解江苏教育先进地区普通高中的办学情况,学习借鉴优质高中的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实施的经验,解读 ...

  • 浚县职称论文发表-创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建议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浚县职称论文发表-创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建议论文选题题目 浚县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创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建议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