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题 目:浅析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 名: 学 号: 2010

所在支部: 化工学院化工系 时 间: 2013.1

浅析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本文在文献整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婺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文物保护、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旅游产品创新、人员培训等,并结合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以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山区,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凭借着有利的乡村旅游资源条件吸引了八方来客,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变化。2009年全年接待游客481.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6亿元,综合收入16.67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7.6%、43.5%、64.1%。2009年,以旅游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实现产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相当于全县GDP 的42.9%。但长期粗放式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生态环境破坏、古村落保护不周的问题非常突出等。这一系列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婺源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 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文物保护方面还有待加强

(1)婺源乡村一些非物质文化面临失传。婺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傩舞、婺源徽剧、地戏、抬阁、婺源板龙灯等,但当地的年轻人都不愿学这些,致使这些珍贵的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例如,目前会表演傩舞的村民大都在50岁以上,而且人数不多, 不久的将来,傩舞或将彻底消失。另外,婺源一些古老的文化在当前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因过度商业化而变得庸俗不堪,甚至面目全非。

(2)村落的古建筑保护不够。有些古村落的村民改造、翻新古屋以实现它的实用性及舒适性,有些甚至对古屋拆毁改建新房,还有些就地盖起了洋楼, 这与古村落的风貌极不协调。有些古村因巷道失修,下雨天污水横流,造成古村环境污染。有些村落古建筑内电线老化、白蚁侵蚀,受损严重,如庐坑詹天佑故居就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

(二)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

(1)景区规划不合理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大郭山峡谷,风景绝美,有众多的古木和瀑布,是游客最想前往的婺源旅游景区之一但当地开发商为了吸引客人,砍伐大片森林来修建别墅式宾馆,使得原本安静秀美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鸳鸯湖因不合理地开发水上项目,大量的游客及快艇的喧闹,导致鸳鸯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破坏,之前每年有4000对鸳鸯飞到这里过冬,但由于上述原因,现在数量急剧减少,每年来婺源越冬的鸳鸯只有2000多对。

(2)游客超载导致的景区环境破坏。婺源前些年采取的发展方式是一种对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短期经济效益虽明显,但这种粗放式经营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婺源景区无论何时,对待游客是来者不拒。每逢节假日期间,人满为患,很多游客垃圾乱扔,大量车辆乱鸣乱停,大量的尾气排放,往往游客过后,便是狼藉一片,空气质量降低,地面污秽不堪,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3)垃圾处理不当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在处理生活及游客留下的垃圾时,婺源各村象未开发之前那样,未经任何处理,往村周边的河流或池塘中一倒完事。这

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空气污染、河流水质污染、土壤性状发生改变、河道淤塞,间接后果则影响着婺源人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

(1)交通设施方面。首先,婺源县境内路网不够发达。很多公路都是由原有乡村马路改造而来,道路弯弯曲曲,忽上忽下,不尽合理,且很多路都是断头路,不能够相互连通以致四通八达,而导致车流、人流不能在县区内顺利流通。其次,境内旅游车况较差,根本不能与发达的旅游业相匹配,游客乘坐其中,车内破旧、狭小、拥挤,影响了游客游玩的心情。

(2)食宿设施方面。婺源目前只有一家五星级酒店和一家四星级酒店,挂牌三星级宾馆也只有四家,旅游旺季其接待能力明显不足。境内旅馆的数量虽然较多,但条件简陋,不够安全,也不卫生,更谈不上优质的服务,经常有游客抱怨财物丢失,在旅游旺季时,高昂的价格更让游客无可奈何。餐饮方面也是参差不齐,尤其在某些乡村景点,甚至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低质的食宿接待,同婺源优美的环境相比,给游客的感觉简直是两重天。

(四) 旅游产品雷同、单一婺源乡村旅游虽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但婺源很多景点开发还停留在围住村子收门票的阶段,很少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以致在开发层次上显得比较简单,在开发类别上则趋于雷同。如比较有名的东线景点,沿线有李坑、旺口、江湾、晓起等比较知名的古村落,虽然每个村落都是一个不同的景点,但总体给游客的感觉一样。单一的旅游产品,难以刺激游客的消费欲望。

(五) 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景区服务人员大多由当地农村的农民组成,素质普遍较低,他们的服务意识不强,对游客的服务态度较差。他们对待游客的心理过于现实,很少关心并主动帮助游客,对一些体弱不便的老人,采取的也是一种事不关已的态度。另外,在婺源景区还存在一些宰客现象。

二.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 进一步加强对婺源古文物的保护

(1) 加强对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

第一,对古村落实行整体保护性规划。目前,婺源已经对几个重点的古村落开始聘请专家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并开始对已有或新上的旅游开发项目进行评估,如果与当地古村落的保护相冲突,则一票否决。除此,当地政府还应把保护规划的面尽可能的扩大些,对非重点村落及未开发旅游村落也要加强规划保护工作。这些村落也是婺源整体乡村旅游的一部分,应当使婺源其他村落的整体风格与这些重点古村落的风格保持一致。

第二,继续完善“双村保护”机制。因为经济收入的提高,很多村民打算修建新房,但这势必会与古村落及古建筑的保护产生矛盾“。双村保护”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在既要满足那些要求建新房村民的需求,又要保护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前提下,在古村附近另选一址作为新村建房用地,通过设立一个新村来保护老村的做法,即为“双村保护”。

(2) 加强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一,修建民俗展览馆。当地应该系统整理古村落的历史资料,丰富古村落的内涵,让古村落不只是一座座古房子的简单累加,而是有血有肉、有着丰富内涵的活化石。因此,应当在当地修建一个民俗展览馆,把婺源的历史、民俗系统、集中地向游客展现,让游客能梗概地认知婺源的历史、民俗、各古村落的发展脉络,

婺源的历史名人,婺源人生产、生活状况。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首先,政府应该鼓励年轻人学习这些宝贵的遗产,拨专款来资助年轻人学习。其次,应开展一年一度的民间艺术比赛,通过比赛这种形式可以起到繁荣民间艺术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民间艺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最后,除了有秩序地开展商业演出,当地政府还应与相关高校联合,提升这些民间艺术的品味,创造性地开发这些民间艺术。

(二)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

(1)通过定期的生态环境评估,来监督其经营行为,经营过程中是否对生态环境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或是实施了破坏。对于生态环境破坏的开发商,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

(2)规范各村落的垃圾处理方式,创建良好的卫生条件。禁止开发商以往随地堆放或填埋的简单处理方式,旅游景点的垃圾要求开发商每天将垃圾运送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然后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统一处理。对景区的厕所要进行统一改造,应按发达城市的方式,兴建干净、卫生的厕所,并有人专门负责打扫、清洁。要禁止家庭及游客随意乱扔垃圾,并对景点垃圾实行分类管理。生活污水管道应和雨水排放管道分开,污水管理可以采用封闭式,雨水管理可以采用露天式,雨水可以直接流入小河中,污水则须处理后才能入河。

(3)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投入。一方面要在政策上体现,另外还要加大这方面的经济投入。除了政府在财政上拿出一部分款项用于生态保护外,各旅游景点也还应每年从旅游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来。

(4)加大对当地居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挨家走访和集中宣讲的形式,告之生态环境与婺源旅游业的发展及他们自身利益的关系,并告之哪些行为会破坏生态环境,怎样做才能保护生态环境,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上来。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在江西省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景婺黄(常) 高速公路并正式通车,改变了外省车辆不能直接进入婺源的历史,路基、路面的改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景点可进入性增强。以后仍需加大资金的投入,着力解决好交通、通信及景区厕所等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在食宿设施方面,一方面要通过招商引资,加强星级饭店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对小旅馆、农家乐的管理,要强化经营者们的环境卫生及安全意识。

(四) 旅游项目的创新与多元化

(1)创新旅游产品。婺源各古村落在相互共性的基础上,应对本村的文化进行发掘,根据本村的发展历史,开发出一些符合本村特色的旅游产品,以保持同其他古村落的差异性。如理坑,始建于北宋末年,村子里至今仍有很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官宅,理坑可以依托这一特色,发展区别于其他古村的古建筑旅游。另外,朱熹是一位教育家,因此当地还可以设计古代学生拜师及老师课堂授学的表演场景。

(2)旅游节的开发。节庆活动的成功设计对提升当地旅游形象,旅游活动内容有着重要促进作用。目前,婺源县已有两个大型节庆活动,分别为婺源茶文化节和中国乡村旅游文化节。随着乡村旅游文化节的多次举办,婺源不能每年都面面俱到,应有所侧重,以婺源民俗、婺源建筑、婺源生态等方面为切入点,深入发掘,然后在文化节中所有的节目内容及开展形式都要围绕以上某一主题而展开。

(五)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1)提升导游的专业素养。导游不光光是熟悉几个景点就可以知足,导游要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游客在观光的同时能深刻体会风光美景背后的历史文化。

(2)提高当地服务质量。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的培训,并在实际工作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另外,婺源还有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个体户,因为专业知识或管理知识比较欠缺,难以让顾客满意,对于这部分人,政府应分批集中对他们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如何做才能让顾客满意。

参考文献:

[1] 尹振华. 开发我国乡村旅游的新思路[J].旅游学刊,2004,19(5):

40~44.

[2] 杨峰. 小县做成大旅游——记婺源县的旅游兴县之路[J].江西政

报,2006,(2):45~46.

[3] 蒋玲俐. 灰汤温泉度假区旅游营销战略探析[J ].企业技术开

发,2006,02.

[4] 冯琼兰. 对广西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策略的思考[J ].改革与战

略,2005,05.

[5] 罗哲. 西部地区旅游营销的趋势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4,04.

[6] 陆恒芹. 家庭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与市场营销对策研究[D].安徽

师范大学,2007.

[7] 肖光明. 肇庆市度假旅游优化发展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003,04.

[8] 邵 .国外度假旅游的双轨现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学

刊,2006,03.

[9] 王淑华. 河南省南太行山旅游客源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03.

题 目:浅析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 名: 学 号: 2010

所在支部: 化工学院化工系 时 间: 2013.1

浅析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本文在文献整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婺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文物保护、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旅游产品创新、人员培训等,并结合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以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山区,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凭借着有利的乡村旅游资源条件吸引了八方来客,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变化。2009年全年接待游客481.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6亿元,综合收入16.67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7.6%、43.5%、64.1%。2009年,以旅游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实现产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相当于全县GDP 的42.9%。但长期粗放式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生态环境破坏、古村落保护不周的问题非常突出等。这一系列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婺源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 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文物保护方面还有待加强

(1)婺源乡村一些非物质文化面临失传。婺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傩舞、婺源徽剧、地戏、抬阁、婺源板龙灯等,但当地的年轻人都不愿学这些,致使这些珍贵的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例如,目前会表演傩舞的村民大都在50岁以上,而且人数不多, 不久的将来,傩舞或将彻底消失。另外,婺源一些古老的文化在当前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因过度商业化而变得庸俗不堪,甚至面目全非。

(2)村落的古建筑保护不够。有些古村落的村民改造、翻新古屋以实现它的实用性及舒适性,有些甚至对古屋拆毁改建新房,还有些就地盖起了洋楼, 这与古村落的风貌极不协调。有些古村因巷道失修,下雨天污水横流,造成古村环境污染。有些村落古建筑内电线老化、白蚁侵蚀,受损严重,如庐坑詹天佑故居就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

(二)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

(1)景区规划不合理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大郭山峡谷,风景绝美,有众多的古木和瀑布,是游客最想前往的婺源旅游景区之一但当地开发商为了吸引客人,砍伐大片森林来修建别墅式宾馆,使得原本安静秀美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鸳鸯湖因不合理地开发水上项目,大量的游客及快艇的喧闹,导致鸳鸯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破坏,之前每年有4000对鸳鸯飞到这里过冬,但由于上述原因,现在数量急剧减少,每年来婺源越冬的鸳鸯只有2000多对。

(2)游客超载导致的景区环境破坏。婺源前些年采取的发展方式是一种对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短期经济效益虽明显,但这种粗放式经营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婺源景区无论何时,对待游客是来者不拒。每逢节假日期间,人满为患,很多游客垃圾乱扔,大量车辆乱鸣乱停,大量的尾气排放,往往游客过后,便是狼藉一片,空气质量降低,地面污秽不堪,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3)垃圾处理不当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在处理生活及游客留下的垃圾时,婺源各村象未开发之前那样,未经任何处理,往村周边的河流或池塘中一倒完事。这

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空气污染、河流水质污染、土壤性状发生改变、河道淤塞,间接后果则影响着婺源人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

(1)交通设施方面。首先,婺源县境内路网不够发达。很多公路都是由原有乡村马路改造而来,道路弯弯曲曲,忽上忽下,不尽合理,且很多路都是断头路,不能够相互连通以致四通八达,而导致车流、人流不能在县区内顺利流通。其次,境内旅游车况较差,根本不能与发达的旅游业相匹配,游客乘坐其中,车内破旧、狭小、拥挤,影响了游客游玩的心情。

(2)食宿设施方面。婺源目前只有一家五星级酒店和一家四星级酒店,挂牌三星级宾馆也只有四家,旅游旺季其接待能力明显不足。境内旅馆的数量虽然较多,但条件简陋,不够安全,也不卫生,更谈不上优质的服务,经常有游客抱怨财物丢失,在旅游旺季时,高昂的价格更让游客无可奈何。餐饮方面也是参差不齐,尤其在某些乡村景点,甚至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低质的食宿接待,同婺源优美的环境相比,给游客的感觉简直是两重天。

(四) 旅游产品雷同、单一婺源乡村旅游虽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但婺源很多景点开发还停留在围住村子收门票的阶段,很少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以致在开发层次上显得比较简单,在开发类别上则趋于雷同。如比较有名的东线景点,沿线有李坑、旺口、江湾、晓起等比较知名的古村落,虽然每个村落都是一个不同的景点,但总体给游客的感觉一样。单一的旅游产品,难以刺激游客的消费欲望。

(五) 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景区服务人员大多由当地农村的农民组成,素质普遍较低,他们的服务意识不强,对游客的服务态度较差。他们对待游客的心理过于现实,很少关心并主动帮助游客,对一些体弱不便的老人,采取的也是一种事不关已的态度。另外,在婺源景区还存在一些宰客现象。

二.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 进一步加强对婺源古文物的保护

(1) 加强对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

第一,对古村落实行整体保护性规划。目前,婺源已经对几个重点的古村落开始聘请专家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并开始对已有或新上的旅游开发项目进行评估,如果与当地古村落的保护相冲突,则一票否决。除此,当地政府还应把保护规划的面尽可能的扩大些,对非重点村落及未开发旅游村落也要加强规划保护工作。这些村落也是婺源整体乡村旅游的一部分,应当使婺源其他村落的整体风格与这些重点古村落的风格保持一致。

第二,继续完善“双村保护”机制。因为经济收入的提高,很多村民打算修建新房,但这势必会与古村落及古建筑的保护产生矛盾“。双村保护”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在既要满足那些要求建新房村民的需求,又要保护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前提下,在古村附近另选一址作为新村建房用地,通过设立一个新村来保护老村的做法,即为“双村保护”。

(2) 加强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一,修建民俗展览馆。当地应该系统整理古村落的历史资料,丰富古村落的内涵,让古村落不只是一座座古房子的简单累加,而是有血有肉、有着丰富内涵的活化石。因此,应当在当地修建一个民俗展览馆,把婺源的历史、民俗系统、集中地向游客展现,让游客能梗概地认知婺源的历史、民俗、各古村落的发展脉络,

婺源的历史名人,婺源人生产、生活状况。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首先,政府应该鼓励年轻人学习这些宝贵的遗产,拨专款来资助年轻人学习。其次,应开展一年一度的民间艺术比赛,通过比赛这种形式可以起到繁荣民间艺术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民间艺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最后,除了有秩序地开展商业演出,当地政府还应与相关高校联合,提升这些民间艺术的品味,创造性地开发这些民间艺术。

(二)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

(1)通过定期的生态环境评估,来监督其经营行为,经营过程中是否对生态环境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或是实施了破坏。对于生态环境破坏的开发商,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

(2)规范各村落的垃圾处理方式,创建良好的卫生条件。禁止开发商以往随地堆放或填埋的简单处理方式,旅游景点的垃圾要求开发商每天将垃圾运送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然后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统一处理。对景区的厕所要进行统一改造,应按发达城市的方式,兴建干净、卫生的厕所,并有人专门负责打扫、清洁。要禁止家庭及游客随意乱扔垃圾,并对景点垃圾实行分类管理。生活污水管道应和雨水排放管道分开,污水管理可以采用封闭式,雨水管理可以采用露天式,雨水可以直接流入小河中,污水则须处理后才能入河。

(3)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投入。一方面要在政策上体现,另外还要加大这方面的经济投入。除了政府在财政上拿出一部分款项用于生态保护外,各旅游景点也还应每年从旅游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来。

(4)加大对当地居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挨家走访和集中宣讲的形式,告之生态环境与婺源旅游业的发展及他们自身利益的关系,并告之哪些行为会破坏生态环境,怎样做才能保护生态环境,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上来。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在江西省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景婺黄(常) 高速公路并正式通车,改变了外省车辆不能直接进入婺源的历史,路基、路面的改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景点可进入性增强。以后仍需加大资金的投入,着力解决好交通、通信及景区厕所等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在食宿设施方面,一方面要通过招商引资,加强星级饭店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对小旅馆、农家乐的管理,要强化经营者们的环境卫生及安全意识。

(四) 旅游项目的创新与多元化

(1)创新旅游产品。婺源各古村落在相互共性的基础上,应对本村的文化进行发掘,根据本村的发展历史,开发出一些符合本村特色的旅游产品,以保持同其他古村落的差异性。如理坑,始建于北宋末年,村子里至今仍有很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官宅,理坑可以依托这一特色,发展区别于其他古村的古建筑旅游。另外,朱熹是一位教育家,因此当地还可以设计古代学生拜师及老师课堂授学的表演场景。

(2)旅游节的开发。节庆活动的成功设计对提升当地旅游形象,旅游活动内容有着重要促进作用。目前,婺源县已有两个大型节庆活动,分别为婺源茶文化节和中国乡村旅游文化节。随着乡村旅游文化节的多次举办,婺源不能每年都面面俱到,应有所侧重,以婺源民俗、婺源建筑、婺源生态等方面为切入点,深入发掘,然后在文化节中所有的节目内容及开展形式都要围绕以上某一主题而展开。

(五)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1)提升导游的专业素养。导游不光光是熟悉几个景点就可以知足,导游要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游客在观光的同时能深刻体会风光美景背后的历史文化。

(2)提高当地服务质量。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的培训,并在实际工作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另外,婺源还有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个体户,因为专业知识或管理知识比较欠缺,难以让顾客满意,对于这部分人,政府应分批集中对他们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如何做才能让顾客满意。

参考文献:

[1] 尹振华. 开发我国乡村旅游的新思路[J].旅游学刊,2004,19(5):

40~44.

[2] 杨峰. 小县做成大旅游——记婺源县的旅游兴县之路[J].江西政

报,2006,(2):45~46.

[3] 蒋玲俐. 灰汤温泉度假区旅游营销战略探析[J ].企业技术开

发,2006,02.

[4] 冯琼兰. 对广西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策略的思考[J ].改革与战

略,2005,05.

[5] 罗哲. 西部地区旅游营销的趋势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4,04.

[6] 陆恒芹. 家庭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与市场营销对策研究[D].安徽

师范大学,2007.

[7] 肖光明. 肇庆市度假旅游优化发展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003,04.

[8] 邵 .国外度假旅游的双轨现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学

刊,2006,03.

[9] 王淑华. 河南省南太行山旅游客源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03.


相关内容

  • 中国最美乡村
  • "中国最美乡村"的环保现状 作者:GraveEareast QQ:312889755 更新时间:2010-05-12 票数:1374 项目简介: 旅游环境是指在旅游活动特定的区域或范围内各种因素的存在状况和综合作用的结果.就范围而言,其主要包括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内容而言 ...

  •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 经管学院2007级毕业论文选题集 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各位同学: 以下选题为旅游管理专业2007级毕业论文选题 按照学校毕业论文的工作要求 一人一题 不允许重题(如是一个大题的系列子题目 必须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 请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题 选题的结果请于第二学期开学初以班级为单位集中报 ...

  • 特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_以农耕文化旅游为例
  • --以农耕文化旅游为例特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 陈丽军,夏庆利,王庆 (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农耕文化为例,摘要从特色旅游.特色旅游资源的定义入手,以最具中国特色的旅游资源-通过对我国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4种典型模式的分析,指出文化观赏型向文化体验型的转变是我国农耕文化 ...

  •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
  •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 1. 饭店标准化与个性化服务研究(字数:21206,页数:27 128) 2. 三亚银发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字数:12238,页数:16 128) 3. 城市旅游形象与旅游发展的促进关系探讨(字数:7972,页数:08 80) 4. 打造休闲渔业 发展休闲旅游(字数:4879, ...

  • 旅游酒店专业论文题目
  • 旅游酒店专业论文题目 1.促销在旅游业中的灵活运用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设想 3.论焦作市在旅游开发中的定位 4.论旅游目的地品牌战略 5.门票管理对景区管理的意义 6.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7.关于焦作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8.游客行为对旅游景点(区)的影响研究 9.深化解说内涵,提高导 ...

  • 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 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为借鉴赣北和皖南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市郊县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水平,我市乡村游考察团于2006年6月17日至2006年6月23日赴江西和安徽考察有关乡村景点和古村落景区.由于行程紧张,代表团重点参观考察了婺源的严田古樟民俗园.宋代廊桥彩虹桥 ...

  • 旅游扶贫的"婺源模式"
  • 旅游扶贫的"婺源模式'' 口本刊记者邵猷芬/文甘俊茜/图 尸 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旅游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调研旅游扶贫 J工作.他强调,乡村旅游是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 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要着力推进生态保护.旅游开发. ...

  •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
  • 1.论旅游策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2.试论当今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与"失" 3.××××××酒店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4.××××××旅行社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5.对×××××景区经营状况的反思 6.××××××省(或市.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 ...

  •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题 1. 游客与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2. 谈如何实现旅行社的标准化服务 3. 论服务营销策略在旅行社中的应用 4. 二十一世纪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发展趋势 5. 浅论发展"绿色酒旅游"的构想 6. 旅行社员工流失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7. 谈人力资源管理在旅行社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