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回故乡》说课稿的评说课稿
故城县徐庄小学 于怀青
在上周我做了《二十年后回故乡》的说课,在听课教师和学校校长的评议指导下,自己也作了深刻的反思。以下是自己针对那次说课的一些新的想法。
一、教师要始终要为学服务,精心设计教学细节
1. 结合题材想象特点,导入便进入想象
这篇习作是想象作文,而且时间跨度大——二十年后。对于学生入境想象比较有难度的。这次课上,我虽然也估计了学生入境的难度。也想方设法想引起学生的想象,进入情境。但是还是感觉不是很理想的。后来我受老师们的启发,我想:可以这样改动导入:“同学们,现在你多大,二十年后你会多大呢?(生口答)想象一下二十年后你可能会从事什么工作,可能在什么地方呢?(想象口答)离开家乡那么远,那么久,想回故乡看看吗?一定想吧?这节课我们就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写篇习作。”
2. 根据学生选材实情,适时有效引导拓展思维
这次课上,大家对于拓展学生选材思路所使用的课件作了讨论,有部分教师觉得有碍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我思考后也觉得对于一些学生是这样的。因此我想可以这样改进:理解习作要求后,先请学生说说选择的材料,然后根据学生的实情确定课件的使用。
二、教师要始终起到主导作用,该导之时绝不迟疑
这次课上我感到最为失败的是没有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将重点段落写好。原因是指导时候缺乏教师的主导作用,随学生走。我想在以后教学中,应该像同行其它老师所言,在汇报时后,以一句话引导学生来有重点地汇报。可以采用如:谁是想象家乡二十年后发生变化的?说说你想些哪些变化呢?然后请说出一方面的变化。在此时引导学生说具体,可以采用前后对比方法加以描述。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说出其他地方或其他方面的变化。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可以懂得要先选好写哪里变化,写哪些变化,如何写变化。随之,学生也就会照猫画虎,能说写出家里的变化。
然后可以在引导学生说出与亲友团聚的内容。再说的时候引导学生想象可以选择哪些场面描写,然后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表现出亲友间的互相思念之情。 最后在引导学生说出故地重游时候,自己想象到的变化和未变化的方面,以及引起自己的回忆。
教师要始终有把握全局的思想意识,该引导时候不能够迟疑或是失去引导作用。否则定会事倍功效的。
“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指导反思
人教版第十册第二组教材选编了三首诗词和散文《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都是体现了游子们思乡怀乡的情感。在教学《古诗词三首》时,我让学生体会诗人选词炼字的功夫,了解作者是怎样将思乡怀亲之情寓于写景叙事之中;教学《梅花魂》时,让学生感受为什么外祖父将爱国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件件小事勾勒出如梅花一样,坚贞不移地眷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学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教学《桂花雨》时,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回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桂花”和“桂花雨”时,怎样将淡淡地思乡情怀寓于叙事之中;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时,让学生感受作者如何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使作者对故乡那绵绵不绝的眷恋和思念弥漫在字里行间,将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在教学本组课文的基础上,我提前将日积月累中的表达思乡、思友之情的诗句进行了处理;然后让学生收集关于乡情的诗词、歌曲、文章;接着,我开始指导学生写作文。 开始,我让学生读习作要求,确定作文体裁、写作主题和范围。
指导学生写开头时,我向学生们提议了几种开头方法:1、引用法,引用诗词、歌曲、名言。
2、开门见山法,直接写出时间、地点、人物和浓浓的思乡之情。3、环境描写法,许多诗人通过写明月来抒发思乡之情,因此,可以写夜晚、明月来衬托眷恋家乡,期盼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故乡。
指导学生写家乡的变化时,我抛出话题:目前,你认为家乡有没有不足之处、不完美的地方?你希望家乡变成什么样?假如二十年后,你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你将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在指导学生写结尾时,我介绍了几种结尾的方法:1、总结全文升华主题。2、首尾呼应。3、自然结尾。
从学生写的作文看,多数学生开头、结尾写得比较好,在家乡的变化时,有的学生内容空洞;有的学生只是罗列出家乡的变化,没有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写得不错。由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我还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指导学生畅谈家乡的变化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交流还不够,还应该再放手让学生多说。
2、在教学本组课文时,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没有渗透到位。
3、口语交际活动应该重视起来。
4、还应该让学生多积累优美、精彩的词句。
困惑:1、因学生收集的渠道很窄,只有个别学生找到了关于乡情的诗词、歌曲、文章。这种现象时常出现,经常困扰我。
2、我常常让学生们写读书笔记,粗略估计学生的阅读量平均五、六万字。可是,一部分学生的习作仍然写得不好。
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学反思 (2008-12-14 21:51:42)
转载
标签:
教育
第二单元是一组反映思乡情的课文,几位作者分别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单元习作题目为《二十年后回故乡》,显然,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对于刚上五年级的学生,想象本身就有难度,想象不能天马行空,而要有依据,依据是什么呢?首先要有对故乡的了解,以了解促生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有真情才能写好文章。所以,我首先在本单元开篇之时,就布置了一项作业:查找自己家乡的特产。针对“特产”,我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可以是美食,也可以是风景名胜,可以使名人遗迹,还可以是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特产”,要追寻它的起源、历史,它为什么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是你的亲历),目前它的现状。结合我班学生借读生多的特点,我将学生按南北方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前期的资料查找,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当本单元课文学习结束后,我在口语交际之前先对本单元课文进行了回顾总结,然后布置了口语交际内容:介绍我的家乡,要求介绍自己家乡的一样特产,说清楚它的历史,简要说说它的发展,重点说说它的特点(外观、颜色、味道、形状„„),特产的应用范围等等。学生可谓是有备而来,资料很丰富,选材角度也很广泛,不仅有食物,如:杭州小笼包、山西大枣、山西刀削面;也有风景名胜,如:苏州小桥流水、云冈石窟、河南少林寺;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四川懋善号子;除此之外,还有民间工艺品,如:北京的拨浪鼓。配以幻灯片的展示,孩子们将自己家乡的特产一一介绍给大家,讲述中,下面的同学还可以发问,请介绍的同学解答,一问一答中,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特产了解得更为清楚,也更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作文指导,首先根据题目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二十年后回故乡,重点应该写什么?很多孩子给出的答案是:变化,巨大的变化,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答案。既然写变化,那我们一定是希望我们的家乡越变越好,可以选择什么材料呢?孩子们思考后认为要选择现在不足的,加以改进;选择现在很好的,加以发扬。于是我们罗列出了例如“交通”、“环境保护”、“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等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孩子说,老师我想写家乡景观的变化,但是家乡的小笼包味道没有变,我对家乡的爱没有变。真好!我充分地肯定了他的想法,时光流转,一切都在变,唯独那份家乡情没有变,而那份家乡情正是通过那阵阵飘香的小笼包为载体的。
草稿收上来后,我在批改中,边批边记录下了孩子们的精彩之笔,分为:精彩开头、精彩结尾、精彩描述、独到选材几个部分,在课上与孩子们共商,也为孩子们修改自己的草稿提供了参考和思路;同时,我也记录下了孩子们在草稿中出现的病句,在课上和孩子们一同修改。再次收上来的作文,较之前一篇有了一定的改进,大多数学生能做到恰当选材、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语言通顺。 这次习作指导我尝试将习作与口语交际相结合,将素材的准备工作提前到单元学习的起始,让孩子们带着这一学习任务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单元学习的主题记忆深刻,课内外相结合,在扩大课外阅读的同时,也为孩子们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范本,好处还是颇多的
《二十年后回故乡》说课稿的评说课稿
故城县徐庄小学 于怀青
在上周我做了《二十年后回故乡》的说课,在听课教师和学校校长的评议指导下,自己也作了深刻的反思。以下是自己针对那次说课的一些新的想法。
一、教师要始终要为学服务,精心设计教学细节
1. 结合题材想象特点,导入便进入想象
这篇习作是想象作文,而且时间跨度大——二十年后。对于学生入境想象比较有难度的。这次课上,我虽然也估计了学生入境的难度。也想方设法想引起学生的想象,进入情境。但是还是感觉不是很理想的。后来我受老师们的启发,我想:可以这样改动导入:“同学们,现在你多大,二十年后你会多大呢?(生口答)想象一下二十年后你可能会从事什么工作,可能在什么地方呢?(想象口答)离开家乡那么远,那么久,想回故乡看看吗?一定想吧?这节课我们就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写篇习作。”
2. 根据学生选材实情,适时有效引导拓展思维
这次课上,大家对于拓展学生选材思路所使用的课件作了讨论,有部分教师觉得有碍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我思考后也觉得对于一些学生是这样的。因此我想可以这样改进:理解习作要求后,先请学生说说选择的材料,然后根据学生的实情确定课件的使用。
二、教师要始终起到主导作用,该导之时绝不迟疑
这次课上我感到最为失败的是没有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将重点段落写好。原因是指导时候缺乏教师的主导作用,随学生走。我想在以后教学中,应该像同行其它老师所言,在汇报时后,以一句话引导学生来有重点地汇报。可以采用如:谁是想象家乡二十年后发生变化的?说说你想些哪些变化呢?然后请说出一方面的变化。在此时引导学生说具体,可以采用前后对比方法加以描述。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说出其他地方或其他方面的变化。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可以懂得要先选好写哪里变化,写哪些变化,如何写变化。随之,学生也就会照猫画虎,能说写出家里的变化。
然后可以在引导学生说出与亲友团聚的内容。再说的时候引导学生想象可以选择哪些场面描写,然后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表现出亲友间的互相思念之情。 最后在引导学生说出故地重游时候,自己想象到的变化和未变化的方面,以及引起自己的回忆。
教师要始终有把握全局的思想意识,该引导时候不能够迟疑或是失去引导作用。否则定会事倍功效的。
“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指导反思
人教版第十册第二组教材选编了三首诗词和散文《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都是体现了游子们思乡怀乡的情感。在教学《古诗词三首》时,我让学生体会诗人选词炼字的功夫,了解作者是怎样将思乡怀亲之情寓于写景叙事之中;教学《梅花魂》时,让学生感受为什么外祖父将爱国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件件小事勾勒出如梅花一样,坚贞不移地眷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学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教学《桂花雨》时,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回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桂花”和“桂花雨”时,怎样将淡淡地思乡情怀寓于叙事之中;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时,让学生感受作者如何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使作者对故乡那绵绵不绝的眷恋和思念弥漫在字里行间,将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在教学本组课文的基础上,我提前将日积月累中的表达思乡、思友之情的诗句进行了处理;然后让学生收集关于乡情的诗词、歌曲、文章;接着,我开始指导学生写作文。 开始,我让学生读习作要求,确定作文体裁、写作主题和范围。
指导学生写开头时,我向学生们提议了几种开头方法:1、引用法,引用诗词、歌曲、名言。
2、开门见山法,直接写出时间、地点、人物和浓浓的思乡之情。3、环境描写法,许多诗人通过写明月来抒发思乡之情,因此,可以写夜晚、明月来衬托眷恋家乡,期盼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故乡。
指导学生写家乡的变化时,我抛出话题:目前,你认为家乡有没有不足之处、不完美的地方?你希望家乡变成什么样?假如二十年后,你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你将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在指导学生写结尾时,我介绍了几种结尾的方法:1、总结全文升华主题。2、首尾呼应。3、自然结尾。
从学生写的作文看,多数学生开头、结尾写得比较好,在家乡的变化时,有的学生内容空洞;有的学生只是罗列出家乡的变化,没有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写得不错。由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我还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指导学生畅谈家乡的变化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交流还不够,还应该再放手让学生多说。
2、在教学本组课文时,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没有渗透到位。
3、口语交际活动应该重视起来。
4、还应该让学生多积累优美、精彩的词句。
困惑:1、因学生收集的渠道很窄,只有个别学生找到了关于乡情的诗词、歌曲、文章。这种现象时常出现,经常困扰我。
2、我常常让学生们写读书笔记,粗略估计学生的阅读量平均五、六万字。可是,一部分学生的习作仍然写得不好。
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学反思 (2008-12-14 21:51:42)
转载
标签:
教育
第二单元是一组反映思乡情的课文,几位作者分别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单元习作题目为《二十年后回故乡》,显然,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对于刚上五年级的学生,想象本身就有难度,想象不能天马行空,而要有依据,依据是什么呢?首先要有对故乡的了解,以了解促生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有真情才能写好文章。所以,我首先在本单元开篇之时,就布置了一项作业:查找自己家乡的特产。针对“特产”,我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可以是美食,也可以是风景名胜,可以使名人遗迹,还可以是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特产”,要追寻它的起源、历史,它为什么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是你的亲历),目前它的现状。结合我班学生借读生多的特点,我将学生按南北方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前期的资料查找,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当本单元课文学习结束后,我在口语交际之前先对本单元课文进行了回顾总结,然后布置了口语交际内容:介绍我的家乡,要求介绍自己家乡的一样特产,说清楚它的历史,简要说说它的发展,重点说说它的特点(外观、颜色、味道、形状„„),特产的应用范围等等。学生可谓是有备而来,资料很丰富,选材角度也很广泛,不仅有食物,如:杭州小笼包、山西大枣、山西刀削面;也有风景名胜,如:苏州小桥流水、云冈石窟、河南少林寺;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四川懋善号子;除此之外,还有民间工艺品,如:北京的拨浪鼓。配以幻灯片的展示,孩子们将自己家乡的特产一一介绍给大家,讲述中,下面的同学还可以发问,请介绍的同学解答,一问一答中,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特产了解得更为清楚,也更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作文指导,首先根据题目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二十年后回故乡,重点应该写什么?很多孩子给出的答案是:变化,巨大的变化,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答案。既然写变化,那我们一定是希望我们的家乡越变越好,可以选择什么材料呢?孩子们思考后认为要选择现在不足的,加以改进;选择现在很好的,加以发扬。于是我们罗列出了例如“交通”、“环境保护”、“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等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孩子说,老师我想写家乡景观的变化,但是家乡的小笼包味道没有变,我对家乡的爱没有变。真好!我充分地肯定了他的想法,时光流转,一切都在变,唯独那份家乡情没有变,而那份家乡情正是通过那阵阵飘香的小笼包为载体的。
草稿收上来后,我在批改中,边批边记录下了孩子们的精彩之笔,分为:精彩开头、精彩结尾、精彩描述、独到选材几个部分,在课上与孩子们共商,也为孩子们修改自己的草稿提供了参考和思路;同时,我也记录下了孩子们在草稿中出现的病句,在课上和孩子们一同修改。再次收上来的作文,较之前一篇有了一定的改进,大多数学生能做到恰当选材、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语言通顺。 这次习作指导我尝试将习作与口语交际相结合,将素材的准备工作提前到单元学习的起始,让孩子们带着这一学习任务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单元学习的主题记忆深刻,课内外相结合,在扩大课外阅读的同时,也为孩子们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范本,好处还是颇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