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与阻抗

在长时间的分析治疗过程中,病人会逐渐出现一种特殊的表现,他不再关注自己的疾病,而对分析者变得越来越有兴趣。他与分析者的关系似乎变得越来越亲密,对医生表现出好感、顺从、崇拜,变得极易相信分析者的话,人前人后称赞医生高明。一段时间里,病情也急速改善。这便是病人对治疗者发生了移情。移情具有性爱的基本色彩。如果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在年龄和性别上符合常态的恋爱条件,这种场合的移情具有典型的异性爱特点,如果是同一性别或年龄差距相当大,则以稍稍不同的形式出现。男病人和男性治疗者之间有时出现一种貌似相反的情况,病人不表现钦慕和依恋,而表现为敌视和贬低。前一种情况叫正移情,后一种叫做负向移情。事实上,不管哪一种移情,病人对医生的这种强烈的感情并非由于治疗情境或治疗者的行为而发生,因此不能作正常发生的恋情来看待。弗洛伊德认为移情实际上是病人过去(多为幼年时期)对父母或他人的情感经历的重演,只不过用分析者替代了儿时的情感对象。换言之,病人把医生当作早年生活环境里和他有重要关系的人,把曾经给予这些人的感情置换给了医生。

一、何为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

反移情是指医生对病人所发生的一种移情反应。医生对病人的情感反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与其他人有一样的情感反应,是现实的反应,例如对病人喜欢或厌恶。一个好挑剔的、好发怒的病人,可预期医生也会发生温怒、不快的情感反应。第二种则是以源于医生过去经历中个人的体验而发生的情感体验来对待病人,这就是反移情。在出现反移情的情况下,治疗关系就成了治疗师强迫性地重复自己情结的媒介。

反移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分的向患者认同。另一种把自己认同为患者生活中的某位重要人物,尤其是具有负性特征的否定性人物。

有正负反移情两种形式。

二、反移情的后果

(一)消极后果

1.过分向患者认同,会失去治疗关系的中立性和客观性,治疗师似乎真的成了病人的一个亲人或难友,其结果是,患者会为有人和自己一起哀伤感到欣慰,同时,他在潜意识里面,也将难以相信一个和自己一样无助、一样痛苦的人,能够帮助他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举个例子,我们是不会信任一个没有成功业绩的人,来做争夺世界杯入场券的教练的;

2.把自己向患者的父母认同也同样有害,这种危害首先表现为结构性的,在这样的治疗中,往往会使患者的超我得到加强,而这恰恰与心理分析治疗的目标——“加强自我”背道而驰。

这就如同一个遍体鳞伤的外科医生,要给另外一个患者做手术,他会先给谁做呢?他会把注意力转向谁呢?他会无私地忍痛割爱吗?也许我们在理智上会选择后者,但人的潜意识永远是自私的,个体的本能会毫不犹豫地首先将利比多的能量分配给治疗师自己所需要的那些地方。这种情景我们可以想象出来,那就是:“只能容得下一个患者的手术床上,又挤进去一个外科医生,他也躺在那里嗷嗷待哺。”此时,患者的悲哀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积极意义

治疗师更容易对于与自己有相似情结的患者产生共情。我们就会在临床上发现一种比较神奇的现象:“某个治疗师对于某种类型的患者,会有更特别的吸引力。”换句话说,每个治疗师周围,都集聚了一批与该治疗师具有相似特征的患者。我们必须承认,某些治疗师的确更擅长治疗某些特殊类型的患者,其背后的动力学原因也许就在于此。

三、反移情产生的原因

从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的观点)的角度讲,一个人以往的经历的总和,通过内化过程,构成了一个人独特的情结和人格,这种围绕个人经历所形成的情结和人格,进而会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动机、情感和行为。心理治疗师也不例外。由于心理治疗师的潜意识中隐藏着个人需要,治疗的时候,这种个人需要会影响和干扰心理治疗的关系和过程。反映在心理治疗中,往往会把治疗师本人的情结与病人的问题混淆在一起。当我们对来访者的问题做出判断的时候,常常会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病人身上。治疗师个人情绪以及个人需要,不只是会影响到对于病人的诊断,还会影响到与病人的关系。

完形疗法(Gestalt Thempy)认为,有些事情虽然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但对当事人来说并没有真正完结,因为伴随着那些经历(大多是创伤性的、负面的)而产生的情绪,比如嫉恨、愤怒、痛苦、焦虑、哀伤、罪恶感、遗弃感等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得到充分表达,于是这些残留的情绪就徘徊在生活的背景中。当相似的情境出现时,它们就会被引发出来,以某种方式干扰当事人,消耗他的能量,使其不能全面洞察当前的情境,有效地同他人沟通。完形治疗家将这些事情称为“未完成之事”(unfinished business),将那些没有得到充分表达的感受叫作“未了结的感受”(unresolved feeling)。在心理治疗中,完形治疗师常常会通过空椅子、幻想旅程等技术,将那些未完成之事提取出来,帮助当事人扩展自我觉察能力,直接体验冲突,尽情宣泄和表达未了结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会不断给予当事人同感的回应,使其感到被理解、被分担,从而消除内心压力和冲突,不 再自我折磨。这样,过去的事情就会被最终了结,人格中支离破碎的部分就会被整合起来,用完形疗法的术语来说,就是完成了那个“完形”(Gestalt)。

作为一个人,心理咨询员也难免有自己的未完成之事。这些未完成之事不仅会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干扰,也会在咨询过程中浮现出来,从而影响到咨访关系。比如,因为过去生活中重要他人、重要事件的影响,咨询员可能对某个当事人产生特别的好感或厌恶,甚至当事人的表情、动作、语调,也会挑起我们某种特殊的情绪反应,影响我们对对方的理解、接纳和同感。举例来说,一个曾经失恋(或离异)又没有充分处理那些“未了结感受”的咨询员,可能会在咨询中对那些想与恋人(或配偶)分手的当事人特别难以接受,因此较多地流露出批评、否定,甚至指责;有时相反,对一个正在经历失恋(或离异)的当事人,咨询员可能会过分“热情”和急切,以至于为了不使当事人受到与自己同样的伤害,不惜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当事人。

心理咨询师的个人经历,不仅导致出现反移情,甚至可能是心理咨询师选择心理治疗作为自己的职业的最根本原因。

1. 解脱自己的心理困扰(内在酬赏)。

2. 经济利益驱动(外在酬赏)。

3. 来访者对咨询者的正强化(其中包括正性移情)。

4. 潜意识层面的原因,或未完成之事(unfinished business)。

5. 探究人们内心秘密的兴趣。

6. 助人之信念与追求(类似于宗教情感或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心理治疗师之路》

广义地讲,一个人对于外部世界和他人的态度,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态度的折射、或者说叫做投射,那么,一个人选择“帮助和拯救他人”的心理治疗师作为职业这一行为本身,可能就投射出一个人试图拯救自己的动机和欲望。比如,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鼻祖弗洛伊德,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和长子,构成了他独特的俄狄浦斯情结(接书中内容),认为到处都是俄秋浦斯冲突。克服这种情结的欲望,通过投射和外化,就表现为他终生奋斗,

创立和发展心理治疗,为别人解除俄狄浦斯情结。另外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荣格,长时间被幻觉和妄想所缠绕,接近于精神崩溃,各种阴影和恐怖意象的原型不断地困扰着他,克服和消除这些“魔鬼”,就构成了荣格的情结。这些“魔鬼”和情结.有可能就是荣格成为心理治疗师的根本动机,从而促使莱格发展出集体无意识、阴影和原型理论,在客观上也使其他具有类似情结的病人从中获益。可以说,弗洛伊德和荣格首先是两位伟大的患者,然后才是两位伟大的心理治疗大师。

因而,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师选择心理始疗为职业、为别人解除心理障碍,实质上是修补个人成长创伤、进行自我拯救的延续、投射和升华。心理治疗师的个人需要,可能是一个人选择心理治疗作为职业的最原初的动力。

四、反移情存在的线索及其应对

杜鲍夫斯基(Dubovsky)曾总结了种种医生的反应,提出以下诸点是反移情存在的线索:

(1)一种超出正常的强烈情感体验(特别是愤怒、恐惧、内疚、厌恶、同情或性的诱惑)。

(2)发现很难集中注意于病人,而专注于其他事物,感到欲睡或厌倦。

(3)感到不能理解,缺乏共感。

(4)与病人争论。

(5)感到经不起病人的批评及处于防御状态。

(6)畏惧病人的来诊。

(7)感到病人没有实事求是地评价你为他所做的一切。

(8)试图以自己的知识及技术给病人深刻的印象。

(9)变得过分专注于病人,如①与他人反复地讨论这一病人;②渴望或不安地期待病人下次的来诊。

(10)不关心病人。

(11)虽同样是病而违反了惯例,如①谈话比惯常多或少;②看病人比平时早或晚;③提前或推迟停止病人来诊;④不能管理病人。

只要医生体验到这样的情感反应或行为,杜鲍夫斯基提出他们就应该向自己提问以下一些问题:

(l)自己的情感与病人的行为相一致吗?是否来源于医生自己的人格冲突?

(2)应该出现的反应的明显缺乏,是否隐藏着一种强烈的情感?

(3)在自己的一生中有与病人无关却使医生倾向于这样一种强烈反应的因素存在吗?

(4)病人使自己回忆起他们一生中的某一个人来吗?

(5)是自己对某类病人起反应的独特情感方式吗?

(6)自己有影响他或她的情感的危险吗?

咨询师若想解决反移情对咨询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了解自己,治愈自己。所以精神分析治疗师培训的第一步,不是学习理论和技术,而是接受系统的精神分析。认识自己、并解决自己的情结,或者说将未完成之事解决。这是一个人成为合格心理治疗师的必经之路。

●以酗酒行为为例。该行为可以使酗酒者以下四个方面的心理需要得到程度不同的满足。

(1)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

酗酒者发现,自己酗酒时比清醒时更加受人关注,家人有的给予关心、保护、劝导,即便是受到指责、训斥,也比受人忽视强。在这里,酗酒者的酗酒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希望得到别人关注、重视的心理需要。

(2)提供逃避的方式

酗酒行为可使酗酒者避开生活中那些最基本的问题。比如,他们可能在工作中碌碌无为,在待人接物方面委委琐琐,在家庭生活方面虽不满妻子的专横,却又敢怒不敢言,可几杯酒下肚,这些事全都“不见了”于是,问题的解决就简单了,一遇到烦心的事,就借助酒来解决。

(3)发泄怒气

有的酗酒者在清醒时是谦谦君子方他不会在清醒时表達對家人酗酒者在清醒时是谦谦君子,他不会在清醒时表达对家人、对其他人

以及对自己的愤怒,但几杯酒下肚,他就变了个样,为所欲为,横行霸道,甚至伤人毁物。酗酒者发现酗酒是发泄怒气和不满的有效手段,因而不会轻易地放弃。

(4)赎罪

酗酒者过度酗酒经常会失去家庭、朋友、自尊、金钱、工作、健康、性功能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是悲剧,可是当事人却可以在酗酒中体会到放松感和赎罪感。

●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学原则和行为规范”中明确指出:心理治疗师应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追求正直的品质、勇于承担专业和社会责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以及关注地人的利益,要求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建立和保持明确的治疗性关系,避免性与非性的双重关系。

国内由于心理治疗工作起步较晚,针对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来访者的性关系尚未有系统研究。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在近25年来,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许多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及临床社会心理工作者均有与来访者或病人建立性及非性的双重关系的情况发生,而且性别差异十分显著,其中男性从业者显著多于女性,且男性从业者与女来访者建立双重关系的情况占绝大多数。

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司法部门对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性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并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来管理并处理此类事件。但是,有时治疗师的个人观点与行业规范和法律之间存在矛盾。他们认为性关系的建立对病人的治疗和创伤愈合有益,并经常强调性关系是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给病人提供更大的支持及被完全接受的感觉,而不是冷酷的单纯医患关系。通过“公开的移情”,使病人能感觉和确信“在真正的生活”中治疗,并能协助病人发展较健全的性观念,期望借助在性方面的”正确”经历而帮助病人从以前性创伤引起的功能不良中恢复过来,为病人战胜”精神一身体”分离现象提供机会。或以来访者”自愿”为由,强调性关系是”必要”和”不可避免”的,如果治疗师拒绝,将破坏来访者的主动意愿,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治疗师别无选择,而且不必承担责任。

然而,治疗师与来访者的性行为真如上述某些治疗师所说的会对来访者有益吗?美国心理学家Master及和Johnson等进行了许多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治疗师发生性关系后来访者表现出十个方面较普遍的特征:情绪极端矛盾;有罪恶感;空虚和与世隔绝;性混乱;信任损伤;角色和界限混淆;情感无能;被压抑的愤怒;自杀风险增高;认知功能不良(注意及记忆损害、经常回忆、不受控制的想象、恶梦)。而且,临床实践和文献研究均表明性关系可能歪曲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来访者关系的本质,使二者之间不能保持必要的界限和距离,进而形响治疗的进程和治疗师的专业判断,最终会损害来访者的利益并降低治疗效果。

因此,无论是有任何原因、在任何地点及任何条件下,治疗师均应避免与来访者发生任

何性亲密行为,避免与来访者进行社会或其他非专业接触,不得与来访者建立专业服务之外的其他任何关系。无论在任何时候,不得为以前存在性亲密关系的人和存在其他社会关系的人进行心理治疗。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一个有潜在伤害性的性亲密关系已经产生,治疗师要以对来访者的最大利益负责的态度并以遵从专业工作的伦理学规范为原则,设法尽早解除这种性关系。

在长时间的分析治疗过程中,病人会逐渐出现一种特殊的表现,他不再关注自己的疾病,而对分析者变得越来越有兴趣。他与分析者的关系似乎变得越来越亲密,对医生表现出好感、顺从、崇拜,变得极易相信分析者的话,人前人后称赞医生高明。一段时间里,病情也急速改善。这便是病人对治疗者发生了移情。移情具有性爱的基本色彩。如果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在年龄和性别上符合常态的恋爱条件,这种场合的移情具有典型的异性爱特点,如果是同一性别或年龄差距相当大,则以稍稍不同的形式出现。男病人和男性治疗者之间有时出现一种貌似相反的情况,病人不表现钦慕和依恋,而表现为敌视和贬低。前一种情况叫正移情,后一种叫做负向移情。事实上,不管哪一种移情,病人对医生的这种强烈的感情并非由于治疗情境或治疗者的行为而发生,因此不能作正常发生的恋情来看待。弗洛伊德认为移情实际上是病人过去(多为幼年时期)对父母或他人的情感经历的重演,只不过用分析者替代了儿时的情感对象。换言之,病人把医生当作早年生活环境里和他有重要关系的人,把曾经给予这些人的感情置换给了医生。

一、何为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

反移情是指医生对病人所发生的一种移情反应。医生对病人的情感反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与其他人有一样的情感反应,是现实的反应,例如对病人喜欢或厌恶。一个好挑剔的、好发怒的病人,可预期医生也会发生温怒、不快的情感反应。第二种则是以源于医生过去经历中个人的体验而发生的情感体验来对待病人,这就是反移情。在出现反移情的情况下,治疗关系就成了治疗师强迫性地重复自己情结的媒介。

反移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分的向患者认同。另一种把自己认同为患者生活中的某位重要人物,尤其是具有负性特征的否定性人物。

有正负反移情两种形式。

二、反移情的后果

(一)消极后果

1.过分向患者认同,会失去治疗关系的中立性和客观性,治疗师似乎真的成了病人的一个亲人或难友,其结果是,患者会为有人和自己一起哀伤感到欣慰,同时,他在潜意识里面,也将难以相信一个和自己一样无助、一样痛苦的人,能够帮助他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举个例子,我们是不会信任一个没有成功业绩的人,来做争夺世界杯入场券的教练的;

2.把自己向患者的父母认同也同样有害,这种危害首先表现为结构性的,在这样的治疗中,往往会使患者的超我得到加强,而这恰恰与心理分析治疗的目标——“加强自我”背道而驰。

这就如同一个遍体鳞伤的外科医生,要给另外一个患者做手术,他会先给谁做呢?他会把注意力转向谁呢?他会无私地忍痛割爱吗?也许我们在理智上会选择后者,但人的潜意识永远是自私的,个体的本能会毫不犹豫地首先将利比多的能量分配给治疗师自己所需要的那些地方。这种情景我们可以想象出来,那就是:“只能容得下一个患者的手术床上,又挤进去一个外科医生,他也躺在那里嗷嗷待哺。”此时,患者的悲哀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积极意义

治疗师更容易对于与自己有相似情结的患者产生共情。我们就会在临床上发现一种比较神奇的现象:“某个治疗师对于某种类型的患者,会有更特别的吸引力。”换句话说,每个治疗师周围,都集聚了一批与该治疗师具有相似特征的患者。我们必须承认,某些治疗师的确更擅长治疗某些特殊类型的患者,其背后的动力学原因也许就在于此。

三、反移情产生的原因

从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的观点)的角度讲,一个人以往的经历的总和,通过内化过程,构成了一个人独特的情结和人格,这种围绕个人经历所形成的情结和人格,进而会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动机、情感和行为。心理治疗师也不例外。由于心理治疗师的潜意识中隐藏着个人需要,治疗的时候,这种个人需要会影响和干扰心理治疗的关系和过程。反映在心理治疗中,往往会把治疗师本人的情结与病人的问题混淆在一起。当我们对来访者的问题做出判断的时候,常常会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病人身上。治疗师个人情绪以及个人需要,不只是会影响到对于病人的诊断,还会影响到与病人的关系。

完形疗法(Gestalt Thempy)认为,有些事情虽然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但对当事人来说并没有真正完结,因为伴随着那些经历(大多是创伤性的、负面的)而产生的情绪,比如嫉恨、愤怒、痛苦、焦虑、哀伤、罪恶感、遗弃感等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得到充分表达,于是这些残留的情绪就徘徊在生活的背景中。当相似的情境出现时,它们就会被引发出来,以某种方式干扰当事人,消耗他的能量,使其不能全面洞察当前的情境,有效地同他人沟通。完形治疗家将这些事情称为“未完成之事”(unfinished business),将那些没有得到充分表达的感受叫作“未了结的感受”(unresolved feeling)。在心理治疗中,完形治疗师常常会通过空椅子、幻想旅程等技术,将那些未完成之事提取出来,帮助当事人扩展自我觉察能力,直接体验冲突,尽情宣泄和表达未了结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会不断给予当事人同感的回应,使其感到被理解、被分担,从而消除内心压力和冲突,不 再自我折磨。这样,过去的事情就会被最终了结,人格中支离破碎的部分就会被整合起来,用完形疗法的术语来说,就是完成了那个“完形”(Gestalt)。

作为一个人,心理咨询员也难免有自己的未完成之事。这些未完成之事不仅会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干扰,也会在咨询过程中浮现出来,从而影响到咨访关系。比如,因为过去生活中重要他人、重要事件的影响,咨询员可能对某个当事人产生特别的好感或厌恶,甚至当事人的表情、动作、语调,也会挑起我们某种特殊的情绪反应,影响我们对对方的理解、接纳和同感。举例来说,一个曾经失恋(或离异)又没有充分处理那些“未了结感受”的咨询员,可能会在咨询中对那些想与恋人(或配偶)分手的当事人特别难以接受,因此较多地流露出批评、否定,甚至指责;有时相反,对一个正在经历失恋(或离异)的当事人,咨询员可能会过分“热情”和急切,以至于为了不使当事人受到与自己同样的伤害,不惜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当事人。

心理咨询师的个人经历,不仅导致出现反移情,甚至可能是心理咨询师选择心理治疗作为自己的职业的最根本原因。

1. 解脱自己的心理困扰(内在酬赏)。

2. 经济利益驱动(外在酬赏)。

3. 来访者对咨询者的正强化(其中包括正性移情)。

4. 潜意识层面的原因,或未完成之事(unfinished business)。

5. 探究人们内心秘密的兴趣。

6. 助人之信念与追求(类似于宗教情感或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心理治疗师之路》

广义地讲,一个人对于外部世界和他人的态度,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态度的折射、或者说叫做投射,那么,一个人选择“帮助和拯救他人”的心理治疗师作为职业这一行为本身,可能就投射出一个人试图拯救自己的动机和欲望。比如,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鼻祖弗洛伊德,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和长子,构成了他独特的俄狄浦斯情结(接书中内容),认为到处都是俄秋浦斯冲突。克服这种情结的欲望,通过投射和外化,就表现为他终生奋斗,

创立和发展心理治疗,为别人解除俄狄浦斯情结。另外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荣格,长时间被幻觉和妄想所缠绕,接近于精神崩溃,各种阴影和恐怖意象的原型不断地困扰着他,克服和消除这些“魔鬼”,就构成了荣格的情结。这些“魔鬼”和情结.有可能就是荣格成为心理治疗师的根本动机,从而促使莱格发展出集体无意识、阴影和原型理论,在客观上也使其他具有类似情结的病人从中获益。可以说,弗洛伊德和荣格首先是两位伟大的患者,然后才是两位伟大的心理治疗大师。

因而,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师选择心理始疗为职业、为别人解除心理障碍,实质上是修补个人成长创伤、进行自我拯救的延续、投射和升华。心理治疗师的个人需要,可能是一个人选择心理治疗作为职业的最原初的动力。

四、反移情存在的线索及其应对

杜鲍夫斯基(Dubovsky)曾总结了种种医生的反应,提出以下诸点是反移情存在的线索:

(1)一种超出正常的强烈情感体验(特别是愤怒、恐惧、内疚、厌恶、同情或性的诱惑)。

(2)发现很难集中注意于病人,而专注于其他事物,感到欲睡或厌倦。

(3)感到不能理解,缺乏共感。

(4)与病人争论。

(5)感到经不起病人的批评及处于防御状态。

(6)畏惧病人的来诊。

(7)感到病人没有实事求是地评价你为他所做的一切。

(8)试图以自己的知识及技术给病人深刻的印象。

(9)变得过分专注于病人,如①与他人反复地讨论这一病人;②渴望或不安地期待病人下次的来诊。

(10)不关心病人。

(11)虽同样是病而违反了惯例,如①谈话比惯常多或少;②看病人比平时早或晚;③提前或推迟停止病人来诊;④不能管理病人。

只要医生体验到这样的情感反应或行为,杜鲍夫斯基提出他们就应该向自己提问以下一些问题:

(l)自己的情感与病人的行为相一致吗?是否来源于医生自己的人格冲突?

(2)应该出现的反应的明显缺乏,是否隐藏着一种强烈的情感?

(3)在自己的一生中有与病人无关却使医生倾向于这样一种强烈反应的因素存在吗?

(4)病人使自己回忆起他们一生中的某一个人来吗?

(5)是自己对某类病人起反应的独特情感方式吗?

(6)自己有影响他或她的情感的危险吗?

咨询师若想解决反移情对咨询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了解自己,治愈自己。所以精神分析治疗师培训的第一步,不是学习理论和技术,而是接受系统的精神分析。认识自己、并解决自己的情结,或者说将未完成之事解决。这是一个人成为合格心理治疗师的必经之路。

●以酗酒行为为例。该行为可以使酗酒者以下四个方面的心理需要得到程度不同的满足。

(1)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

酗酒者发现,自己酗酒时比清醒时更加受人关注,家人有的给予关心、保护、劝导,即便是受到指责、训斥,也比受人忽视强。在这里,酗酒者的酗酒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希望得到别人关注、重视的心理需要。

(2)提供逃避的方式

酗酒行为可使酗酒者避开生活中那些最基本的问题。比如,他们可能在工作中碌碌无为,在待人接物方面委委琐琐,在家庭生活方面虽不满妻子的专横,却又敢怒不敢言,可几杯酒下肚,这些事全都“不见了”于是,问题的解决就简单了,一遇到烦心的事,就借助酒来解决。

(3)发泄怒气

有的酗酒者在清醒时是谦谦君子方他不会在清醒时表達對家人酗酒者在清醒时是谦谦君子,他不会在清醒时表达对家人、对其他人

以及对自己的愤怒,但几杯酒下肚,他就变了个样,为所欲为,横行霸道,甚至伤人毁物。酗酒者发现酗酒是发泄怒气和不满的有效手段,因而不会轻易地放弃。

(4)赎罪

酗酒者过度酗酒经常会失去家庭、朋友、自尊、金钱、工作、健康、性功能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是悲剧,可是当事人却可以在酗酒中体会到放松感和赎罪感。

●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学原则和行为规范”中明确指出:心理治疗师应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追求正直的品质、勇于承担专业和社会责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以及关注地人的利益,要求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建立和保持明确的治疗性关系,避免性与非性的双重关系。

国内由于心理治疗工作起步较晚,针对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来访者的性关系尚未有系统研究。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在近25年来,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许多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及临床社会心理工作者均有与来访者或病人建立性及非性的双重关系的情况发生,而且性别差异十分显著,其中男性从业者显著多于女性,且男性从业者与女来访者建立双重关系的情况占绝大多数。

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司法部门对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性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并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来管理并处理此类事件。但是,有时治疗师的个人观点与行业规范和法律之间存在矛盾。他们认为性关系的建立对病人的治疗和创伤愈合有益,并经常强调性关系是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给病人提供更大的支持及被完全接受的感觉,而不是冷酷的单纯医患关系。通过“公开的移情”,使病人能感觉和确信“在真正的生活”中治疗,并能协助病人发展较健全的性观念,期望借助在性方面的”正确”经历而帮助病人从以前性创伤引起的功能不良中恢复过来,为病人战胜”精神一身体”分离现象提供机会。或以来访者”自愿”为由,强调性关系是”必要”和”不可避免”的,如果治疗师拒绝,将破坏来访者的主动意愿,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治疗师别无选择,而且不必承担责任。

然而,治疗师与来访者的性行为真如上述某些治疗师所说的会对来访者有益吗?美国心理学家Master及和Johnson等进行了许多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治疗师发生性关系后来访者表现出十个方面较普遍的特征:情绪极端矛盾;有罪恶感;空虚和与世隔绝;性混乱;信任损伤;角色和界限混淆;情感无能;被压抑的愤怒;自杀风险增高;认知功能不良(注意及记忆损害、经常回忆、不受控制的想象、恶梦)。而且,临床实践和文献研究均表明性关系可能歪曲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来访者关系的本质,使二者之间不能保持必要的界限和距离,进而形响治疗的进程和治疗师的专业判断,最终会损害来访者的利益并降低治疗效果。

因此,无论是有任何原因、在任何地点及任何条件下,治疗师均应避免与来访者发生任

何性亲密行为,避免与来访者进行社会或其他非专业接触,不得与来访者建立专业服务之外的其他任何关系。无论在任何时候,不得为以前存在性亲密关系的人和存在其他社会关系的人进行心理治疗。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一个有潜在伤害性的性亲密关系已经产生,治疗师要以对来访者的最大利益负责的态度并以遵从专业工作的伦理学规范为原则,设法尽早解除这种性关系。


相关内容

  • 心理辅导课中的阻抗及处理
  • [摘要]阻抗是心理辅导课的伴生现象.阻抗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师生关系.移情与反移情.价值观念冲突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等是产生阻抗的重要原因.阻抗对心理辅导课具有重要影响,科学地分析和处理阻抗,是成功推进心理辅导课的关键. [关键词]心理辅导课:阻抗:处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

  • 意象对话心理治疗
  • 意象对话心理治疗简介 心理障碍的发生虽然大多有一些心理应激.挫折事件等诱发,但更主要的因素是与当事人的消极思维方式有关.认知理论认为,在儿童时期,我们形成了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看法,在这个时期如果有人说我们"笨"."不可爱",我们就会形成这样的基本观念.随着年 ...

  • 心理动力学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_有关神经症的理论
  • ・4・ ModernPracticalMedicine,January2011,Vol.23,No.1 这项高分辨脑电成像技术被称为"心灵窥镜".显症状而脑损害极轻的患者,它能客观地反映患者描图,新技术出现,可显著减少解剖位置估计的认知障碍.(3)脑电的时间分辨率很高,但其空间上 ...

  • 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模板新版49题(排好版)
  • 一.摄入性谈话的注意事项 答:摄入性谈话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2.提问中避免失误:3.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在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二.与求助者 ...

  • 浅议中国式心理治疗中的阻抗问题
  • 作者 王亚娜 林颖娜 王芳 洪兰 汪卫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 阻抗问题在心理治疗中普遍存在,能否成功处理患者的阻抗成为心理治疗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历代心理学派都对阻抗问题进行过探讨,形成不同的阻抗理论,也提出了解决阻抗问题的各种方法.本文在参考各学派关于阻抗问题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 ...

  • 05619心理咨询与辅导(一)资料
  • 05619心理咨询与辅导 二.什么不是心理咨询[领会] 神病学建立的线索,可追溯到欧发展心理咨询与健康心理咨询(一)资料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概念 一. 什么是心理咨询[识记] 心理咨询是一种为存在心理或行为困扰的正常人提供心理帮助的专业工作.简言之,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助人活动 ...

  • 心理咨询师总结(下)
  • 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出诊接待与资料的收集.整理 1.通过出诊接待,心理咨询师可以初步了解和评估求助者的问题,为形成初步诊断打下基础. 2.咨询室能提供适当宽敞的空间:10平方米左右 3.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语言 (1)态度平和.诚恳 (2)间接询问求助者 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提问 4.向 ...

  • 精神分析术
  • 精神分析术 历史:催眠发现,心理问题与性和个体经验的压抑有关. 假设:当事人如果能接触他的挫折经历时,个体的问题就解决了. 但催眠时所表述出来的东西不知是真是假,事后又复发. 当事人若能接触到其挫折经历时,也许问题才能够真正解 采用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术). 精神分析术的核心 退化. 让当事人从最具社 ...

  • 案例问答题汇总
  • 心理诊断 一.初诊接待工作程序1.咨询前的准备工作:如场所(专业保密10舒适座椅必需设备)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社交距离.言语非言语交流技巧使用:2.礼貌接待.礼貌用语:3.间接询问求助者需要那些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4.询问结束后,表明态度能否提供帮助: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