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解比例

解比例

盏西镇双龙小学:刘贵楠

课时目标

1、 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体现解比例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

3、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突破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比例中未知项的各种计算方法,并从中进

行优化。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和比例知识相关的问题,

突破方法:了解各种和比例知识相关的问题,掌握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复习

(1)①什么叫做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2 4:6=6:9 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是比例) 33

18:3=6:1 6 = 6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是比例)

②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3727①4:6和6:9 (√) ③:和:(√)71372 ②18:1和6:3 ④1.5:3和2:1

①因为内项的积6 x6=36

外项的积 4x9=36

36=36

所以4:6和6:9可以组成比例。

②因为内项的积1 x6=6

外项的积 18x3=54

6≠54

所以18:1和6:3不可以组成比例。

713x=1 137

27外项的积 x=1 72

1=1 27137所以:和:可以组成比例。 71372

④因为内项的积3x2=6

外项的积 1.5x1=1.5

6≠1.5

所以1.5:3和2:1不可以组成比例。 ③因为内项的积

2.导入新课

谁能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试说)

(1)16:4=6 :()

(2)4:2和2.4 :()

(3)如果a×5=b×3 . 则,a:b=():()

教师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习解比例的知识做准备。

二、互动新授 0.84= 0.6x

1.让学生说说这个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什么?

内项是 0.6 和 4,外项是0.8 和x。

师:把比例改写成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注意观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交流订正。

解 0.8x=0.6×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0.6×4 x= 0.8

x=3

(一)解比例

检验:两外项的积0.8×3=2.4,

两内项的积0.6×4=2.4

2.4=2.4

4.小结

提问:解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比例是一种特殊的方程,在书写格式和验算方法上,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按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意义进行验算。

巩固练习

1.解比例。

5x(1)=120.6 12x = 5×0.6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5×0.6 x= 12

1 x= 4

(2)X :0.8=20:0.5

0.5X=0.8×2O(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X =0.8×20÷0.5

X =32

设计意图:这道题设计了两道未知项的位置不相同以及不同形式的比例,通过练习巩固解比例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订正。

2.在比例中,两外项正好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师:因为两个外项正好是倒数,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积是1,根据

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就可以知道了未知的项

X×3就等于外项的积1.

X×3=1

1 X=3

(二)解比例

双龙小学校园内有一排杉木数,老师给孩子们出了一个难题,想要同学们帮老师量一量杉木树高度。你能用你学到的知识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看来同学们还是没有想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怎样算出出双龙小学校园内杉木树的高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老师和双龙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一起算杉木树方法,首先量出杉木树影子的长度,杉木树影子的长度是 14.3 米,在同一时间测量得一支签字笔的长14 cm,签字笔影子长 11 cm。通过我们学习比例知识就能轻易的算出双龙小学校园内杉木树的高度了。

1.学生独立读题,找出已知和所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获得信息。

已知条件: 杉木树影子的长度 14.3 米,签字笔长14 cm,签字笔影子长 11 cm。 所求的问题: 杉木树的高度。

3、分析与解答。

(1)分析题意,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影子高度:实际高度=14:11

(2)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交流中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设杉木树的高度为x米。

x :14.3 =14 : 11

x×11 =14.3×1×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x =200.2÷11

x =18.2

检验:两外项的积18.2×11=202.2

两内项的积14.3×14=202.2

202.2 = 202.2

答:杉木树高18.2米。

5.小结

提问: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1)分析题意找出两个相等的比。(2)根据题意列式。(3)解比例、验算、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影子高度:实际高度=14:11”,确定树影子长度和杉木树实际高度位置,列出正确的比例。教学过程中突出解比例的关键,怎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

巩固练习

1.在我们的人体中,有许多有趣的比,如一个人双臂平伸的长度与他的身高的比大约是1:1,一个人的脚长与他的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探福尔摩斯在一次断案中,从罪犯留下的脚印发现这个罪犯的脚长是25厘米,他马上推断出这个罪犯的身高。你能推断出这个罪犯的身高吗?

解:设这个罪犯的身高为x厘米。

1:7=25:x

X =7×25

X =175

答:这个罪犯的身高为175厘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的知识。在解比例时,我们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在按照解方程的方法进行方法解答。

课后作业: 课本42页,“做一做”的第1题。

课本42页,“做一做”的第2题。

课本44页,第8题。

板书设计 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 0.8x=0.6×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0.6×4解:设杉木树的高度为x米。 x= x :14.3 =14 : 11 0.8

x=3 x×11 =14.3×1×4(根据比例检验:两外项的积0.8×3=2.4, 的基本性质)

两内项的积0.6×4=2.4 x =200.2÷11

2.4=2.4 x =18.2

检验:两外项的积18.2×11=202.2

两内项的积14.3×14=202.2 202.2 = 202.2 答:杉木树高18.2米。

课后反思:

解比例

盏西镇双龙小学:刘贵楠

课时目标

1、 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体现解比例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

3、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突破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比例中未知项的各种计算方法,并从中进

行优化。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和比例知识相关的问题,

突破方法:了解各种和比例知识相关的问题,掌握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复习

(1)①什么叫做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2 4:6=6:9 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是比例) 33

18:3=6:1 6 = 6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是比例)

②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3727①4:6和6:9 (√) ③:和:(√)71372 ②18:1和6:3 ④1.5:3和2:1

①因为内项的积6 x6=36

外项的积 4x9=36

36=36

所以4:6和6:9可以组成比例。

②因为内项的积1 x6=6

外项的积 18x3=54

6≠54

所以18:1和6:3不可以组成比例。

713x=1 137

27外项的积 x=1 72

1=1 27137所以:和:可以组成比例。 71372

④因为内项的积3x2=6

外项的积 1.5x1=1.5

6≠1.5

所以1.5:3和2:1不可以组成比例。 ③因为内项的积

2.导入新课

谁能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试说)

(1)16:4=6 :()

(2)4:2和2.4 :()

(3)如果a×5=b×3 . 则,a:b=():()

教师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习解比例的知识做准备。

二、互动新授 0.84= 0.6x

1.让学生说说这个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什么?

内项是 0.6 和 4,外项是0.8 和x。

师:把比例改写成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注意观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交流订正。

解 0.8x=0.6×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0.6×4 x= 0.8

x=3

(一)解比例

检验:两外项的积0.8×3=2.4,

两内项的积0.6×4=2.4

2.4=2.4

4.小结

提问:解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比例是一种特殊的方程,在书写格式和验算方法上,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按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意义进行验算。

巩固练习

1.解比例。

5x(1)=120.6 12x = 5×0.6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5×0.6 x= 12

1 x= 4

(2)X :0.8=20:0.5

0.5X=0.8×2O(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X =0.8×20÷0.5

X =32

设计意图:这道题设计了两道未知项的位置不相同以及不同形式的比例,通过练习巩固解比例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订正。

2.在比例中,两外项正好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师:因为两个外项正好是倒数,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积是1,根据

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就可以知道了未知的项

X×3就等于外项的积1.

X×3=1

1 X=3

(二)解比例

双龙小学校园内有一排杉木数,老师给孩子们出了一个难题,想要同学们帮老师量一量杉木树高度。你能用你学到的知识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看来同学们还是没有想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怎样算出出双龙小学校园内杉木树的高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老师和双龙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一起算杉木树方法,首先量出杉木树影子的长度,杉木树影子的长度是 14.3 米,在同一时间测量得一支签字笔的长14 cm,签字笔影子长 11 cm。通过我们学习比例知识就能轻易的算出双龙小学校园内杉木树的高度了。

1.学生独立读题,找出已知和所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获得信息。

已知条件: 杉木树影子的长度 14.3 米,签字笔长14 cm,签字笔影子长 11 cm。 所求的问题: 杉木树的高度。

3、分析与解答。

(1)分析题意,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影子高度:实际高度=14:11

(2)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交流中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设杉木树的高度为x米。

x :14.3 =14 : 11

x×11 =14.3×1×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x =200.2÷11

x =18.2

检验:两外项的积18.2×11=202.2

两内项的积14.3×14=202.2

202.2 = 202.2

答:杉木树高18.2米。

5.小结

提问: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1)分析题意找出两个相等的比。(2)根据题意列式。(3)解比例、验算、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影子高度:实际高度=14:11”,确定树影子长度和杉木树实际高度位置,列出正确的比例。教学过程中突出解比例的关键,怎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

巩固练习

1.在我们的人体中,有许多有趣的比,如一个人双臂平伸的长度与他的身高的比大约是1:1,一个人的脚长与他的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探福尔摩斯在一次断案中,从罪犯留下的脚印发现这个罪犯的脚长是25厘米,他马上推断出这个罪犯的身高。你能推断出这个罪犯的身高吗?

解:设这个罪犯的身高为x厘米。

1:7=25:x

X =7×25

X =175

答:这个罪犯的身高为175厘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的知识。在解比例时,我们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在按照解方程的方法进行方法解答。

课后作业: 课本42页,“做一做”的第1题。

课本42页,“做一做”的第2题。

课本44页,第8题。

板书设计 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 0.8x=0.6×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0.6×4解:设杉木树的高度为x米。 x= x :14.3 =14 : 11 0.8

x=3 x×11 =14.3×1×4(根据比例检验:两外项的积0.8×3=2.4, 的基本性质)

两内项的积0.6×4=2.4 x =200.2÷11

2.4=2.4 x =18.2

检验:两外项的积18.2×11=202.2

两内项的积14.3×14=202.2 202.2 = 202.2 答:杉木树高18.2米。

课后反思:


相关内容

  • 六数下补充习题
  • [六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第1页答案 更多19 信息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5-1-15 15:00:14 一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1: 玉米面的脂肪含量高一些,标准面粉的蛋白质含量高一些,玉米面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一些. 2: ⑴ 亚洲 大洋洲 ⑵ 4410.4 2 ...

  • 小学数学全册知识梳理
  •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四大板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下面我将其分类梳理.先说数与代数.数与代数分为5个板块: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是与方程,探索规律 "数的认识": "数的认识"贯穿小学阶段的每个年级,主要涉及到自然数 ...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案例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案例 教师 胡功能 知识与技能: 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判断.概括.推理能 ...

  • 新201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开学第一课
  •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数学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通过了解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重点: 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 ...

  • 六年级下册比例测试卷
  • 六年级下册比例测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33分) 1.0.6=( )∶10=18∶( )=( )%=( )÷40=6∶( )=( )÷60 2.用6.3.9.18组成一个比例:( ) 3.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1.2,另一个外项是( ). 4.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 ...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_解比例
  • 解比例说课稿 九湾小学 刘磊 一.说教材 <解比例>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一节中最后一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性质,比例的意义性质之后对比例基本性质的一个应用和延伸,也是为后面进行正比例,反比例教学的一个铺垫.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 ...

  • (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1. 生活中的数 2. 比较 3. 加减法(一) 4. 整理与复习(一) 5. 大家来锻炼 6. 分类 7. 位置与顺序 8. 认识物体 9. 加减法(二) 10. 整理与复习(二) 11. 认识钟表 12. 统计 13. 迎新年 14.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1 ...

  • 1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段考试卷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316只鸡装进3个笼子,至少有6 只鸡要装进同一个笼子. ( ) 2倍,高不变,体积也扩大到它的2倍. ( ) 1 的地图上,1cm的图上距离表示实际距离30km. ( ) 30000001 : 1. ( ) 六年级数学下册段考试卷 (内容:P1至P75:答卷时间:90分 ...

  • 2013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答案
  • 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暑假也就到了,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祝大家暑假愉快,下面是2013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写( )的内容.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 ). 2.0.32∶1.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根据这个比值组成一个比例式另一个比是( ),比例式是 ...

  •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分析及教案
  • 城市之光小学六年级数学 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单元分析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学科 第 单元 主备教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巢湖市城市之光小学六年级数学电子教案(NO. 17 ) 班级: 六年级 科目:数学 主备人:曹阳 执教人: 2014-2015学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