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管理手册

########有限公司

有机管理手册

依据GB/T19630.1~4《有机产品》国家标准

编制: 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 日期: 年 月 日

批准: 日期: 年 月 日

2008年04月01日发布 2008年01月01日实施

中国·@@@

目 录

0.1 发布令 0.2 有机方针、目标 0.3 任命书 0.4 公司简介 0.5 范围 0.6 引用文件 0.7 定义

0.8 有机生产和经营的主要目标和实施计划 1.0 第一部分 生产 2.0 第二部分 加工 3.0 第三部分 标识与销售 4.0 第四部分 管理体系 4.1 一般要求 4.2 文件控制 4.3 记录控制 4.4 资源管理 4.5 内部检查 4.6 追踪体系 4.7 持续改进

注:资源管理部分包括人员职责、组织机构图、采购要求和职能分配表 附件: 有机种植基地平面图/ 加工场所平面图

发 布 令

本公司依据GB/T19630.1~4《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并结合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编制了01版《有机管理手册》,现予以批准发布实施。

本手册是本公司有机管理法规性文件,是指导本公司持续建立并保持有机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为准则,本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为实现对外承诺制定了本公司的有机方针和目标,现一同予以颁布和实施。

总经理:

2008年4月1日

有机产品质量方针

遵守有机法规 强化生产管理 倡导健康理念 保证食品安全 争创有机名牌 实现持续发展

有机产品质量目标

1 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 追求顾客满意程度达到90%以上; 3 保证质量安全,顾客投诉率为零;

4 产品种植和加工过程100%符合有机标准的各项要求。

总经理:

2008年4月1日

任 命 书

为保障有机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特任命 同志为有机管理小组组长,并赋予其如下职责:

1 负责有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

2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有机管理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方案; 3 4 5 用;

6 标志;7

在整个组织内促进满足有机产品认证的意识的形成; 确保加贴有机产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满足要求的产品不使用有机产品就有机产品的相关事宜对外联络。

总经理:

2008年4月1日

公司简介

###########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注册资本200万元,总投资1000万元。工厂坐落于################,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现有职工4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人。主要从事有机蔬菜系列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200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主要产品有:“####”牌有机蘑菇、“######”牌有机辣椒、“#####”牌有机玉米、“#####”牌有机毛豆、“######”牌有机草莓等系列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高蛋白、高脂肪食品摄入过量,导致各种 “富贵病”的出现。而蔬菜营养丰富,其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纤维素、矿物元素等营养元素配制均衡。公司从而选择蔬菜水果综合开发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

几年来,公司秉承“科技领先、诚信为本、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以“用心创造品质、用爱呵护健康”为企业使命,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依托####农科院,实行研企联合;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大力推广和引进高优品种,实行定单农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企业和农户构建了一个企业增效、利税增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格局,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户致富奔小康,促进特色农业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司厂区环境一流,管理制度完善,产品质量上乘,广受消费者赞誉。 目前公司已通过了“ISO2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工业生产许可证“QS”认证。

公司名称:############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法人代表:##### 总 经 理:#### 联系电话:######## 传 真: ###########

适用范围

1 有机管理手册适用于已经或计划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及标贴有机认证标志的下列产品: 1.1 甜玉米 1.2 糯玉米 1.3 蘑菇 1.4 辣椒 1.5 草莓 1.6 毛豆 1.7 芦笋 1.8 韭菜 1.9 大蒜 1.10 萝卜 1.11 菜花

2 接受有机颁证单位的认证检查,认证包括从公司的管理到基地的生产生产、产品的加工过程、销售以及认证标志的使用。必须接受有机认证检查的过程主要包括:

2.1 农业生产基地的生产活动 2.2 保存和加工农产品的活动 2.3 加工厂环境与日常管理 2.4 包装与有机标志管理 2.5 产品贮藏与贸易

引用文件

1 GB/T19630.1-4-2005 《有机产品》 2 GB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3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4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5 GB9137-1988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6 GB14881-1994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7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8 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9 GB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10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1 GB/T8321.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12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13 GB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14 GB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15 GB15198 《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 16 CNAB-SI21-2003 《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定 义

1 有机

指有机认证标准描述的生产体系以及由该体系所生产的具有特定品质的产品,而不是化学上的定义。 2 有机农业

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3 传统农业

指沿用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用生产资料,主要以人、畜力进行耕作,采用农业、人工措施或传统的矿物源、植物源药剂进行病虫草害防治为主要技术特征的精耕细作、农牧结合、小面积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 4 有机食品

指来自于有机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具有资质的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如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水产品、蜂产品及调料等。 5 有机产品

指按照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并获得认证的各类产品,如有机纺织品、皮革、化妆品、林产品、家具等产品以及生物农药、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 6 天然产品

指收获于具有明确物理边界环境中、未受任何人工影响的自然生长的生物产品。 7 常规

指未获有机认证或有机转换认证的生产体系及其产品。 8 有机转换期

指从开始有机管理至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间。 9 平行生产

指有机生产者、加工者或贸易者同时从事相同品种的其它方式的生产、加工或贸易。 10 农业投入

指在农产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物质或原料。

11 缓冲带

指有机生产体系所在区域与相邻非有机生产体系所在区域之间界限明确的过渡区域,该区域在大小和形状上必须足以防止邻近区域禁用物质对有机生产体系的污染。 12 作物轮作

在同一地块上按照预定的方式或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种类作物的农事活动。该措施通常可以起到防治病、虫、草害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13 转基因生物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某种基因的植物、动物、微生物。 14 顺势疗法

指一种通过提高动物的抵抗力和刺激动物本身机能来防治疾病的治疗体系。为了防治某种疾病,以小剂量持续使用某种药物为基础,这种药物的大量服用可以在健康动物体内产生一种类似于该疾病的症状。 15 饲料添加剂

指为满足特殊的营养需求,以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方式加入饲料中的物质。也指以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化合物的形式加入饲料中的微量物质。 16 食品配料

指包括食品添加剂在内的、用于食品加工或配制的物质。 17 食品添加剂

指为改善食品色、香、味、形、营养价值,以及为保存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18 加工助剂

指为了在加工过程中实现特定的技术目的,而在原材料的加工中有意使用的物质或材料。其本身不作为产品成分,但在终产品中可能存在其残留物或衍生物。 19 离子辐射

指放射性核素(如钴60和铯137)的高能辐射,用于改变食品的分子结构,以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寄生虫和害虫,从而达到保存食品或抑制诸如发芽或成熟等生理学过程的目的。 20 标识

在销售的产品上、产品的包装上、产品的标签上或者随同产品提供的说明性材料上,以书写的、印刷的文字或者图形的形式对产品所作的标示。 21 允许使用

指可以在有机生产体系中使用某物质或方法。

22 限制使用

是指在无法获得允许使用物质的情况下,可以在有机生产体系中有条件地使用某物质或方法。一般情况下,限制使用的物质必须有特定的来源,并能够说明未受污染,并尽可能避免使用。

23 禁止使用

指GB/T19630第一部分不允许使用的物质或方法。

24 认证

由经过授权的认证机构依据其相关的法规或条例,以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文件形式予以确认的某一明确定义的生产或加工体系。认证以规范化的检查为基础,包括实地检查、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核和终产品的检测。

25 先例

指对某一种或某一系列新情况所作的认证决定,该决定可以用来指导对以后 类似认证的决定。

26 内部检查员

有机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内部负责有机管理体系审核,并配合有机认证机构进行检查、认证的管理人员。

有机生产和经营的主要目标和实施计划

本公司以社会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原理为基础,通过有机种植和加工实现以下目标:

1 生产优质产品,满足社会的需求;

2 保持生产体系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3 尽可能利用当地生产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并促进水资源和其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 促进耕作系统中生物循环和物质循环、保持和提高土壤的长效肥力; 5 生产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有机产品,使各种形式的污染最小化;

6 保护生产者和加工者的利益,满足生产者和加工者的基本需求,努力使整个生产、加工和销售链都能向公正性、公平性和生态合理性的方向发展。 本公司将过程管理的原则用于有机生产和有机产品加工经营活动,实现产品的一组有序的主要过程与支持性过程,使公司获得有机产品并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这些过程中,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我们认为这样的过程确定即生产和经营的实施计划;而这些过程和子过程的相互影响可能是复杂的,下面提供了对这些过程的框架的描述:

首先是转换期的确认:在确认转换期的基础上确定场址,优化种植基地环境,培训人员,建立有机管理文件,实施监控。

生产活动的策划由总经理在基地负责人和基地生产管理人员协助下作出决定。具体的种苗控制、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活动将按照公司有机领导小组的实时指示精神和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加工经营活动作为生产活动的延伸受到公司普遍的重视。本公司计划在有机转换期期间加大宣传力度,具体做法是通过媒体的宣传、直接推销等手段,积极地将有机活动及成果传达给现有客户及潜在客户。在未来,经营活动应在为有机体系服务的前提下向广泛区域和深层次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第一部分 生产

1 目的

为保证提供优质、安全的有机产品,严格控制蔬菜和水果的种苗、施肥、除草、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贮存等过程,特编制此章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基地按照有机方式种植的蔬菜和水果。

3 职责和权限

3.1 基地负责人负责基地全面管理;

3.2 植保员负责生产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的技术指导。

3.3 基地生产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全面管理的具体实施。

3.4 种植户负责执行基地负责人、植保员和基地生产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指示。 4 作物种植要求

4.1 总则

4.1.1 基地和有机地块范围

公司的有机蔬菜和水果种植基地在商河县商南农贸基地、前王基地。基地有机地块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

4.1.2 有机地块环境要求

有机地块必须具有环境适宜作物生长。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垃圾场。

有机基地所在地空气质量优良,可以满足有机产品生长的需要,但管理人员仍需关注空气严重污染事件。

有机地块基本依靠天然降水满足植物生长需要,不需要人工灌溉。 如果灌溉,则水质必须满足国家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有机地块土壤符合国家标准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4.1.3 缓冲带和栖息地

有机作物地块与其他地块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防止污染的缓冲带。

不人为破坏有机作物地块周边适合害虫天敌生活的地域并尽力设置适当环境和保护这些场所。

4.1.4 转换期

封闭区域从常规种植过渡到有机种植至少需要24个月的转换期,或大于要求转换生物的一个生长周期。转换期内必须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管理。

4.1.5 平行生产

在有机种植地块与常规种植地块之间设立缓冲带,故不存在平行生产的情况。

4.1.6 转基因

本基地所有地块,包括种植与休闲地块在内,均没有引入或使用转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

4.1.7 基地的选址

种植基地选址时,已考虑到维持种植基地陆生生态环境和周围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并有助于保持所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种植基地不受污染源和常规种植地区的不利影响,例如:城镇、工业污染源、公路和铁路、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

4.2 作物种植

4.2.1 种子的选择

应选择有机种子或种苗。当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子或种苗时,可以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种子或种苗,但应制定获得有机种子和种苗的计划。

应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具有抗性的作物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应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禁止使用经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的种子和种苗。

4.2.2 作物栽培

有机地块采用土地轮作间套作的办法保持土壤肥力。利用豆科作物、免耕或土地休闲进行土壤肥力的恢复。在一年只能生长一茬作物的地区,允许采用两种作物的轮作。禁止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同一种作物。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渗灌等)以控制土壤水分。

4.2.3 土肥管理

通过回收、再生和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来补充因作物收获而从土壤带走的有机质和土壤养分。

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公司保证施用足够数量的有机肥以维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营养平衡和土壤生物活性。

有机肥应主要源于本农场或有机农场(或畜场);遇特殊情况(如采用集约

耕作方式)或处于有机转换期或证实有特殊的养分需求时,经认证机构许可可以购入一部分农场外的肥料。外购的商品有机肥,应通过有机认证或经认证机构许可。

限制使用人粪、尿,必须使用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并不得与作物食用部分接触。禁止在叶菜类、块茎类和块根类作物上施用。

天然矿物肥料和生物肥料不得作为系统中营养循环的替代物,矿物肥料只能作为长效肥料并保持其天然组分,禁止采用化学处理提高其溶解性。

有机肥堆制过程中允许添加来自于自然界的微生物,但禁止使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

在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使用和限制使用的物质。使用未列入的物质时,由认证机构按照相应的准则对该物质进行评估。

在有理由怀疑肥料存在污染时,应在施用前对其重金属含量或其他污染因子进行检测。严格控制矿物肥料的使用,以防止土壤重金属累积。

检测合格的肥料,应限制使用量,以防土壤有害物质累积。

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城市污水污泥。

4.2.4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应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还应尽量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机械和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

以上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时,允许使用CNAB-SI21:2003《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附录B所列出的物质。使用附录B未列入的物质时,应由认证机构按照CNAB-SI21:2003《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附录C的准则对该物质进行评估。

4.2.5 污染控制

有机地块与常规地块的排灌系统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常规农田的水不会渗透或漫入有机地块。

常规农业系统中的设备在用于有机生产前,应得到充分清洗,去除污染物残留。

在使用保护性的建筑覆盖物,塑料薄膜,防虫网时,只允许选择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类产品,并且使用后应从土壤中清除。禁止焚烧,禁止使用聚氯类产品。

有机产品的农药残留不能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相应产品限值的5%,重金属含量也不能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相应产品的限值。

4.2.6 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采取积极的、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过量或不合理使用水资源等,在土壤和水资源的利用上,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提倡运用秸秆覆盖或间作的方法避免土壤裸露。

重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重视天敌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禁止焚烧处理。

5 运输、贮藏和包装通则

5.1 运输

5.1.1 与常规产品混杂使用的运输工具应当在使用前注意清洗;

5.1.2 运输容器和工具应标识清楚;

5.1.3 运输应保留记录。

5.2 储藏

5.2.1 仓库应确保符合有机要求;

5.2.2 允许使用一些不会破坏产品有机品质的储藏辅助方法;

5.2.3 确保有机产品单独存放;

5.2.4 储藏应保留记录。

5.3 包装

5.3.1 包装材料应卫生环保;

5.3.2 杜绝交叉污染。

6 相关文件

《作业规程汇编》

第二部分 加工

1 目的

为保证提供优质、安全的有机蔬菜和水果产品,严格控制其加工过程控制,特编制此章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按照有机方式加工的蔬菜和水果。

3 职责和权限

3.1 办公室负责公司有机加工体系文件的管理;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管理及有机产品的包装、储藏和运输;

3.3 品管部负责产品的检验;

3.4 采购科负责物资的采购。

4 加工要求

4.1 总则

4.1.1 应当对本公司产品所涉及的有机加工及其后续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保持加工的有机完整性。

4.1.2 公司进行有机产品加工的过程应符合公司备案标准的要求。

4.2 加工厂环境

4.2.1 加工厂周围没有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没有垃圾堆、粪场、露天厕所和传染病医院;没有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

4.2.2 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有防护地带。

4.2.3 公司制定文件化的卫生管理制度,并提供以下几方面的卫生保障。

4.2.3.1 外部设备(垃圾堆放场、旧设备存放场地、停车场等);

4.2.3.2 内部设施(加工、包装和库区);

4.2.3.3 加工和包装设备(防止酵母菌、霉菌和细菌污染);

4.2.3.4 职工的卫生(餐厅、工间休息场所和厕所)。

4.3 配料

4.3.1 加工所有的配料必须完全是我基地种植的有机原料、或天然的认证机构许可使用的,这些配料在终产品中所占的质量或体积不得少于配料总量的95%。

4.3.2 当有机配料无法满足需求时,允许使用非人工合成的常规配料,但不得超过所有配料总量的5%。一旦有条件获得有机配料时,应立即用有机配料替换。使用的非有机配料我公司都会提交将其配料转换为100%有机配料的计划。

4.3.3 同一种配料禁止同时含有有机、常规或转换成分。

4.3.4 作为配料的水,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4.3.5 添加剂的使用应当满足有机标准的要求。

4.3.6 杜绝使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和其他来自于动植物分离的纯物质。

4.3.7 杜绝使用来自转基因的配料、添加剂和加工助剂。

4.4 加工

4.4.1 有机加工应配备专用设备。

4.4.2 加工工艺应不破坏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可以使用机械、冷冻、加热、微波等处理方法及微生物发酵工艺。

4.4.3 加工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2006的规定。

4.4.4 在产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杜绝采用离子辐照处理。

4.4.5 在产品加工中不使用石棉或可能被有害物质渗透的过滤材料。

4.5 有害生物防治

4.5.1 公司将应优先采取以下管理措施来预防有害生物的发生:

4.5.1.1 消除有害生物的孳生条件;

4.5.1.2 防止有害生物接触加工和处理设备;

4.5.1.3 通过对环境因素的控制,防止有害生物的繁殖。

4.5.2 公司可以采用机械类的、粘着性的捕害工具作为防治有害生物的材料。

4.6 包装

4.6.1 包装使用的无毒塑料袋,且应符合国家卫生要求。

4.6.2 包装应简单、实用,避免过度包装,并应考虑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

4.6.3 禁止使用接触过禁用物质的包装袋或容器盛装有机产品。

4.7 储藏

4.7.1 经过认证的产品在贮存过程中不得受到其他物质的污染。

4.7.2 储藏产品的仓库必须干净、无虫害,无有害物质残留,在最近5天内未经任何禁用物质处理过。

4.7.3 有机产品应单独存放。如果不得不与常规产品共同存放,应在仓库内划出特定区域,采取必要的包装、标签等措施确保有机产品不与非认证产品混放。

4.7.4 产品出入库和库存量均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并保留相应的单据。

4.8 运输

4.8.1 运输工具在装载有机产品前应清洗干净。

4.8.2 有机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与常规产品混杂或受到污染。

4.8.3 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外包装上的有机认证标志及有关说明不得被玷污或损毁。

4.8.4 运输和装卸过程应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并保留相应的单据。

4.9 环境影响

4.9.1 废弃物的净化和排放设施或贮存设施应远离生产区,且不得位于生产区上风向。贮存设施应密闭或封盖,便于清洗、消毒。

4.9.2 排放的废弃物应达到相应标准。

5 相关文件

《作业规程汇编》

第三部分 标识与销售

1 目的

为保证在销售过程中有章可循且对产品准确识别,特对有机蔬菜和水果进行分类标识,以便及时、准确识别该类产品。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按照有机方式加工的蔬菜和水果。

3 职责和权限

3.1 生产部负责标识的粘贴;

3.2 贸易部负责销售工作和销售标识的维护。

4 标识通则

4.1 获得认证的产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进行标识。而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能使用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4.2 标识的文字、图形或符号应直观、清晰、醒目和规范。应当使用规范的汉字。

5 产品标识要求

5.1 对加工或整容器包装的产品,如果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重量或体积)为100%,则可以使用“100%有机”字样的标识;在95%以上,并且是由认证机构认可的设施加工和包装的,可以使用“有机”字样的标识;如果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足95%,但超过70%,可以使用“有机制造”字样的标识;不足70%的,可以用文字描述获得认证的原料及所占的比例,但不能使用任何带有“有机”字样的标识和使用有机产品标志。在计算比例时,食盐和水可不计入。

5.2 获得有机转换认证的产品可以使用有机转换标志,但必须在包装上明确注明为有机转换产品。

5.3 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明生产或加工单位的名称、地址、生产日期及批

号,可以标明认证证书号。

5.4 有机产品标识和包装的说明不能错误诱导消费者,不能标注“纯天然”、“无污染”等字样,但可以在外包装上标明“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未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及禁用物品”。

5.5 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印刷标志或说明的油墨必须无毒、无刺激性气味。

6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6.1 只有在产品获得认证机构相应认证后并在证书有效期以内,才能够相应使用中国有机转换产品标志和中国有机产品标志。

6.2 使用的中国有机转换产品标志和中国有机产品标志可以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但不得变形、变色。

7 认证机构标识

遵照认证机构要求使用。

8 销售要求

8.1 本公司在有机产品销售中应当注意: 8.1.1 有机产品应当避免与常规产品相混合;

8.1.2 有机产品应避免与有机标准不允许使用的物质接触; 8.1.3 建立有机产品运输、储存、出入库和销售等记录。 8.2 应辨别认证机构证书的真伪并留存证书原、复印件。

9 相关文件

《作业规程汇编》

第四部分 管理体系

1 基本要求

1.1 公司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和合法的经营证明文件;严格遵守GB/T19630的规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1.2 公司按GB/T 19630.1~GB/T19630.3的要求建立和保持有机生产、加工、经营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已形成系列文件2,公司已加以实施和保持。

2 文件要求

2.1 有机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2.1.1 生产基地或加工、经营等场所的位置图;

2.1.2 形成文件的有机食品质量方针和有机食品质量目标; 2.1.3 有机生产、加工、经营的有机管理手册; 2.1.4 有机生产、加工经营的操作规程和程序; 2.1.5 有机生产、加工、经营的系统记录。 2.2 有机管理体系文件架构:

3.3 应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有机管理手册,其内容包括: 3.3.1 有机管理范围人员职责、权限、组织机构; 3.3.2 有机质量方针和有机质量目标 3.3.3 程序文件引用的表述;

3.3.4 蔬菜和水果种植及加工的控制要求。

3.4 程序文件汇编:包括GB/T19630有机产品标准要求的全部程序文件。 3.5 作业规程

制定详细的基地管理、种植、运输等各个生产、管理环节的管理规范,保证有机产品的整个生产链处于受控状态。

1 目的

对有机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控制,保证全程生产活动统一、符合有机认证要求,行动文件化,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文件均为有效版本。

2 职责和权限

办公室负责有机文件的分发、收集、归档保存。

3 控制要求

3.1 文件的制订

3.1.1 《有机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由有机管理小组组负责组织编制并由有机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审核,总经理负责批准实施。

3.1.2 其他操作规程由使用部门负责编制,有机管理小组组长审批。 3.1.3 记录作为一种特殊文件按照《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 3.2 文件的管理和发放 3.2.1 文件的编号和受控

各种文件由办公室统一编号,做到各类文件标识唯一,具有可追溯性。受控文件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 3.2.2 文件的发放

受控文件经总经理批准发放范围后由办公室负责发放,并保障其分发具有可追溯性。

3.2.3 文件的评审和更改

对文件要定期进行评审,确保现行文件的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当发现文件需要进行更改时,应经原审批人员进行审批。 3.3 文件的存在形式

文件存在形式:纸张、电子文档等。

4 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有机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予以控制,以提供对产品、过程符合要求的证据;并确保各项活动的符合性和可追溯性。

2 职责和权限

2.1 品管部负责监督、管理各部门的体系运行记录。 2.2 各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本部门的体系运行记录。

3 控制要求

3.1 记录的编制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充分的记录,保证满足规范要求。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能为有机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活动提供证据。 3.2 记录的收集和整理

品管部负责定期检查记录的填写情况,并督查各使用部门对记录分类整理,以便检索。 3.3 记录的保存

各部门负责保存本部门所产生的记录,并保证记录保存5年。

4 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资源管理

1 目的

对与有机生产和加工规模及技术相适应的资源,即满足运作要求的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控制,为生产出有机产品的最终目标提供保障。

2 职责和权限

2.1 总经理负责资源的提供;

2.2 有机生产管理小组组长负责资源需求的策划; 2.3 办公室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人员的培训; 2.4 种植基地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3 控制要求

3.1 人力资源

3.1.1 承担有机管理职责的人员应是有能力的。对能力的判断应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方面考虑。 3.1.2 培训、意识和能力

应识别从事影响有机产品性能的人员能力需求。对新员工、在岗员工、各类专业人员、内部检查员等,应根据他们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能力制定并实施培训。 3.1.3 新员工培训

3.1.3.1 企业文化培训:包括工作纪律,有机产品方针和目标,有机产品意识。 3.1.3.2 岗位技能培训:学习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 3.1.4 全员有机产品意识培训

根据需要应通过一定的渠道保证各作业人员特别是基地种植人员树立正确的意识,正确看待有机产品的要求,使生产活动组织化、纪律化。 3.2 硬件资源

3.2.1 生产地块和加工场所的选择应当符合国标要求。

4 相关文件

《培训控制程序》 《作业规程汇编》

资源/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1 目的

对公司内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予以规定和沟通,以促进有效的质量管理。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对有机管理体系有关的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的规定。

3 部门及人员

3.1 总经理

3.1.1 全面领导公司日常工作,向公司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3.1.2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实施和保持有机管理体系; 3.1.3 确保顾客的要求在公司内部得到沟通和实现; 3.1.4 加强内部沟通,组织员工开展合理化建议;

3.1.5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实现顾客的满意为目标,对整个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做出承诺和支持;

3.1.6 确定公司组织机构,规定各部门在质量体系中的质量职能及其相互关系,并督促、支持其行使职能,创造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协调环境。 3.2 有机管理小组组长

3.2.1 确保有机管理体系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3.2.2 向总经理报告执行有机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和内检的情况; 3.2.3 确保在整个公司内提高有机意识; 3.2.4 负责与有机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3.2.5 负责有机标志的管理。 3.3 有机管理小组

3.3.1 在有机管理小组长领导下,确保公司有机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3.3.2 负责组织编制与有机方针和目标相一致的有机管理体系文件; 3.3.3 负责公司有机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和维护; 3.3.4 负责内部检查。 3.4 财务部

3.4.1 根据公司决策精神,制定和修订财务年度计划;

3.4.2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3.4.3 加强经营核算管理,检查监督财务纪律; 3.4.4 做好资金筹划管理和调动;

3.4.5 如果有必要,做好出入库监督核算管理; 3.4.6 做好资产财务管理和会计事务的处理;

3.4.7 对合同的执行及采购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3.5 贸易部

3.5.1 负责产品销售;

3.5.2 制定由本部门编制的质量记录格式,收集、整理、保管本部门的质量记录; 3.5.3 负责市场的开发和销售的实施,评审客户要求、交货期以及其他要求; 3.5.4 负责顾客反馈意见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及顾客的申斥/投诉; 3.5.5 负责产品的可追溯管理。 3.6 生产部

3.6.1 负责生产计划的编制和组织生产,并做好加工场所卫生检查,保持卫生状况的最佳状态;

3.6.2 负责生产设备的全面管理;

3.6.3 负责产品的加工、贮藏和运输,保证符合加工规程的要求; 3.6.4 负责原料和成品的仓储管理; 3.6.4 负责有机标志的粘贴。 3.7 种植基地

3.7.1 负责有机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严格按照种植规程组织生产; 3.7.2 负责基地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推广;

3.7.3 负责产品种植基地的土肥管理和田间护理,符合种植规程的要求; 3.7.4 负责有机地块的标识、防护,要有序,并有标识给予区别。 3.8 品管部

3.8.1 负责有机各类采购物资的进货检验; 3.8.2 负责原料验收的检验; 3.8.3 负责制成品的检验; 3.8.4 负责其他原料的进货检验。 3.8.5 负责生产环境卫生管理。

3.8.6 负责有机记录的管理。 3.9 办公室

3.9.1 负责市场的开发和销售的实施,评审客户要求、交货期以及其他要求; 3.9.2 负责顾客反馈意见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及顾客的申斥/投诉; 3.9.3 负责编制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和人员的招聘。

3.9.4 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的实施以及培训效果的验证; 3.10 采购科

3.10.1 负责各项物资的的采购。 3.10.2 负责对供方的评价和监控。

公司有机管理组织机构图

有机产品生产职能分配表

▲主管条款 О相关条款

资源/采购

1 目的

严格控制投入物和产出物,达到最终降低直至没有外来物的投入的目标,保障有机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

2 职责和权限

2.1 基地采购由采购科负责;必要时由品管部提供或编制采购物资技术标准。 2.2 种植基地负责对采购物资的验证。

3 控制要求

3.1 物资分类

3.1.1 有机投入物:各类种子、肥料、加工助剂、辅料(如果有); 3.1.2 种植和加工用生产资料。 3.2 采购控制

3.2.1 有机管理小组组长负责下达种植任务,确保不使用禁用的和未经许可的生产资料。基地应详细标明采购物品品名,数量,并注明有机状态、生产厂家、销售商等。采购员必须严格遵循采购要求进行采购。采购物资要留原始票据,如发票、收据等以备需要时追踪。 3.2.2 采购验证

对采购的有机投入物有效性由品管部进行验证,确保有机采购的符合性。 3.2.3对采购物资的控制详见《采购控制程序》。

4 相关文件

《采购控制程序》

内部检查

1 目的

为验证有机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体系是否得到有效保持、实施和改进,特编制此章节。

2 职责和权限

2.1 总经理负责批准公司的内部检查计划和内部有机管理体系检查报告。 2.2 有机管理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内部检查工作;负责选定内部检查员,对内部检查不符合进行处理并督促改进。

2.3 内部检查组长负责编制内部检查计划;负责编写内部检查报告;负责领导公司内部检查。

2.4 内部检查员负责依据检查表执行检查任务。

3 控制要求

3.1 定期进行内部检查

对公司的内部检查要求:规定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检查,确保有机种植符合GB/T19630有机产品标准的要求以及公司所确定的有机种植管理体系的要求,而且该体系得到实施和保持。 3.2 内部检查人员要求

3.2.1 熟悉并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3.2.2 熟悉并掌握认证标准的要求;

3.2.3 具备蔬菜和水果种植的技术知识或经验;

3.2.4 熟悉本单位的有机生产和加工管理体系及生产或加工过程; 3.2.5 经过内部检查员培训,并取得内部检查员资格。

内部检查应由具备能力的内部检查人员来承担,也可聘请具备能力的外部人员进行。

3.3 内部检查的实施

3.3.1 内部检查时,由内部检查组长提前一周将检查计划发放到各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内部检查时应详细记录检查过程的符合或不符合事实,对不符合要开出

不符合报告。

3.3.2 检查结束时,应形成书面的检查报告,检查组长应将检查结果通知各部门,并限期对不符合采取适宜的纠正措施。 3.4 对内部检查过程应形成记录,并留存。

4 相关文件

《内部检查控制程序》

追踪体系

1 目的

为保证有机完整性,对蔬菜和水果种植过程建立跟踪系统,保存能追溯实际生产全过程的详细记录,特编制本章节。

2 职责和权限

基地负责人负责种植记录的追踪,生产部负责加工记录的追踪。

3 控制要求

3.1 种植记录的追踪

3.1.1 对有机基地的原料的种植、种子、病虫草害防治等状况通过过程记录进行追踪;对有机产品加工过程、包装、标识、储藏、运输等过程记录进行控制。 3.1.2 对蔬菜和水果的收获由基地负责人负责,其生产批次编号如下:

如:Y0611020204表示04号责任人02号基地06年11月02日收获的有机产品。

C0611020804表示04号责任人02号基地06年11月02日收获的常规产品。

3.2 记录的要求

3.2.1 做好收获记录,包括日期,数量等内容;

3.2.2 做好蔬菜和水果种植记录,内容包含基地生产相关信息。 3.2.3 做好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记录。

4 相关文件

《追溯控制程序》

持续改进

1 目的

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实现有机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职责和权限

2.1 各部门负责分管范围内相应的改进措施的控制和实施。 2.2 有机管理小组组长负责监督、协调改进措施的实施。 2.3 有机管理小组组长负责改进措施实施效果的跟踪验证。

3 控制要求

3.1 改进的需求

持续改进企业有机生产和加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促进有机生产和加工的健康发展,以消除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有机生产、加工的因素。在策划和管理改进时应考虑改进的方向:

3.1.1 实现有机方针和目标的情况; 3.1.2 内部检查的结果;

3.1.3 有机蔬菜和水果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3.1.4 对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1.5 产品检验的结果;

3.1.6 分析现有有机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 3.1.6 顾客的申诉/投诉的处理。 3.2 识别不符合

3.2.1 在整个种植、病虫害防治、销售等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不符合均应进行识别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对不符合的控制详见《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3.2.2 应接受顾客对产品的意见,特别是申诉/投诉情况,对申诉/投诉应作详细的记录和处理,特别是针对产品有机性能方面的申诉/投诉。对申诉/投诉的控制详见《客户投诉/处理控制程序》。

4 相关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改进控制程序》

《客户投诉/处理控制程序》

持续改进/纠正预防措施

1 目的

针对公司内部体系运行中所发现的不符合及顾客的申诉/投诉,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消除不符合并防止其再次发生以达到改进的目的。

2 职责和权限

2.1 各部门负责分管范围内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和实施。 2.2 有机管理小组组长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3 控制要求

3.1 针对不符合进行评价,确定不符合性质是一般不符合还是严重不符合,对不符合要分析原因,确定责任部门/责任人。

3.2 不符合的责任人应针对其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所制定的措施应消除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防止其再次发生。 3.3 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不符合责任部门/责任人制定的纠正/预防措施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实施效果由有机管理小组组长评审。 3.4 记录

对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应作好记录。 3.5 对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详见《改进控制措施》

4 相关文件

《改进控制程序》

文件清单

41

########有限公司

有机管理手册

依据GB/T19630.1~4《有机产品》国家标准

编制: 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 日期: 年 月 日

批准: 日期: 年 月 日

2008年04月01日发布 2008年01月01日实施

中国·@@@

目 录

0.1 发布令 0.2 有机方针、目标 0.3 任命书 0.4 公司简介 0.5 范围 0.6 引用文件 0.7 定义

0.8 有机生产和经营的主要目标和实施计划 1.0 第一部分 生产 2.0 第二部分 加工 3.0 第三部分 标识与销售 4.0 第四部分 管理体系 4.1 一般要求 4.2 文件控制 4.3 记录控制 4.4 资源管理 4.5 内部检查 4.6 追踪体系 4.7 持续改进

注:资源管理部分包括人员职责、组织机构图、采购要求和职能分配表 附件: 有机种植基地平面图/ 加工场所平面图

发 布 令

本公司依据GB/T19630.1~4《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并结合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编制了01版《有机管理手册》,现予以批准发布实施。

本手册是本公司有机管理法规性文件,是指导本公司持续建立并保持有机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为准则,本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为实现对外承诺制定了本公司的有机方针和目标,现一同予以颁布和实施。

总经理:

2008年4月1日

有机产品质量方针

遵守有机法规 强化生产管理 倡导健康理念 保证食品安全 争创有机名牌 实现持续发展

有机产品质量目标

1 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 追求顾客满意程度达到90%以上; 3 保证质量安全,顾客投诉率为零;

4 产品种植和加工过程100%符合有机标准的各项要求。

总经理:

2008年4月1日

任 命 书

为保障有机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特任命 同志为有机管理小组组长,并赋予其如下职责:

1 负责有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

2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有机管理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方案; 3 4 5 用;

6 标志;7

在整个组织内促进满足有机产品认证的意识的形成; 确保加贴有机产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满足要求的产品不使用有机产品就有机产品的相关事宜对外联络。

总经理:

2008年4月1日

公司简介

###########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注册资本200万元,总投资1000万元。工厂坐落于################,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现有职工4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人。主要从事有机蔬菜系列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200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主要产品有:“####”牌有机蘑菇、“######”牌有机辣椒、“#####”牌有机玉米、“#####”牌有机毛豆、“######”牌有机草莓等系列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高蛋白、高脂肪食品摄入过量,导致各种 “富贵病”的出现。而蔬菜营养丰富,其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纤维素、矿物元素等营养元素配制均衡。公司从而选择蔬菜水果综合开发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

几年来,公司秉承“科技领先、诚信为本、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以“用心创造品质、用爱呵护健康”为企业使命,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依托####农科院,实行研企联合;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大力推广和引进高优品种,实行定单农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企业和农户构建了一个企业增效、利税增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格局,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户致富奔小康,促进特色农业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司厂区环境一流,管理制度完善,产品质量上乘,广受消费者赞誉。 目前公司已通过了“ISO2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工业生产许可证“QS”认证。

公司名称:############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法人代表:##### 总 经 理:#### 联系电话:######## 传 真: ###########

适用范围

1 有机管理手册适用于已经或计划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及标贴有机认证标志的下列产品: 1.1 甜玉米 1.2 糯玉米 1.3 蘑菇 1.4 辣椒 1.5 草莓 1.6 毛豆 1.7 芦笋 1.8 韭菜 1.9 大蒜 1.10 萝卜 1.11 菜花

2 接受有机颁证单位的认证检查,认证包括从公司的管理到基地的生产生产、产品的加工过程、销售以及认证标志的使用。必须接受有机认证检查的过程主要包括:

2.1 农业生产基地的生产活动 2.2 保存和加工农产品的活动 2.3 加工厂环境与日常管理 2.4 包装与有机标志管理 2.5 产品贮藏与贸易

引用文件

1 GB/T19630.1-4-2005 《有机产品》 2 GB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3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4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5 GB9137-1988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6 GB14881-1994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7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8 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9 GB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10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1 GB/T8321.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12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13 GB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14 GB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15 GB15198 《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 16 CNAB-SI21-2003 《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定 义

1 有机

指有机认证标准描述的生产体系以及由该体系所生产的具有特定品质的产品,而不是化学上的定义。 2 有机农业

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3 传统农业

指沿用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用生产资料,主要以人、畜力进行耕作,采用农业、人工措施或传统的矿物源、植物源药剂进行病虫草害防治为主要技术特征的精耕细作、农牧结合、小面积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 4 有机食品

指来自于有机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具有资质的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如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水产品、蜂产品及调料等。 5 有机产品

指按照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并获得认证的各类产品,如有机纺织品、皮革、化妆品、林产品、家具等产品以及生物农药、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 6 天然产品

指收获于具有明确物理边界环境中、未受任何人工影响的自然生长的生物产品。 7 常规

指未获有机认证或有机转换认证的生产体系及其产品。 8 有机转换期

指从开始有机管理至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间。 9 平行生产

指有机生产者、加工者或贸易者同时从事相同品种的其它方式的生产、加工或贸易。 10 农业投入

指在农产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物质或原料。

11 缓冲带

指有机生产体系所在区域与相邻非有机生产体系所在区域之间界限明确的过渡区域,该区域在大小和形状上必须足以防止邻近区域禁用物质对有机生产体系的污染。 12 作物轮作

在同一地块上按照预定的方式或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种类作物的农事活动。该措施通常可以起到防治病、虫、草害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13 转基因生物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某种基因的植物、动物、微生物。 14 顺势疗法

指一种通过提高动物的抵抗力和刺激动物本身机能来防治疾病的治疗体系。为了防治某种疾病,以小剂量持续使用某种药物为基础,这种药物的大量服用可以在健康动物体内产生一种类似于该疾病的症状。 15 饲料添加剂

指为满足特殊的营养需求,以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方式加入饲料中的物质。也指以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化合物的形式加入饲料中的微量物质。 16 食品配料

指包括食品添加剂在内的、用于食品加工或配制的物质。 17 食品添加剂

指为改善食品色、香、味、形、营养价值,以及为保存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18 加工助剂

指为了在加工过程中实现特定的技术目的,而在原材料的加工中有意使用的物质或材料。其本身不作为产品成分,但在终产品中可能存在其残留物或衍生物。 19 离子辐射

指放射性核素(如钴60和铯137)的高能辐射,用于改变食品的分子结构,以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寄生虫和害虫,从而达到保存食品或抑制诸如发芽或成熟等生理学过程的目的。 20 标识

在销售的产品上、产品的包装上、产品的标签上或者随同产品提供的说明性材料上,以书写的、印刷的文字或者图形的形式对产品所作的标示。 21 允许使用

指可以在有机生产体系中使用某物质或方法。

22 限制使用

是指在无法获得允许使用物质的情况下,可以在有机生产体系中有条件地使用某物质或方法。一般情况下,限制使用的物质必须有特定的来源,并能够说明未受污染,并尽可能避免使用。

23 禁止使用

指GB/T19630第一部分不允许使用的物质或方法。

24 认证

由经过授权的认证机构依据其相关的法规或条例,以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文件形式予以确认的某一明确定义的生产或加工体系。认证以规范化的检查为基础,包括实地检查、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核和终产品的检测。

25 先例

指对某一种或某一系列新情况所作的认证决定,该决定可以用来指导对以后 类似认证的决定。

26 内部检查员

有机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内部负责有机管理体系审核,并配合有机认证机构进行检查、认证的管理人员。

有机生产和经营的主要目标和实施计划

本公司以社会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原理为基础,通过有机种植和加工实现以下目标:

1 生产优质产品,满足社会的需求;

2 保持生产体系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3 尽可能利用当地生产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并促进水资源和其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 促进耕作系统中生物循环和物质循环、保持和提高土壤的长效肥力; 5 生产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有机产品,使各种形式的污染最小化;

6 保护生产者和加工者的利益,满足生产者和加工者的基本需求,努力使整个生产、加工和销售链都能向公正性、公平性和生态合理性的方向发展。 本公司将过程管理的原则用于有机生产和有机产品加工经营活动,实现产品的一组有序的主要过程与支持性过程,使公司获得有机产品并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这些过程中,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我们认为这样的过程确定即生产和经营的实施计划;而这些过程和子过程的相互影响可能是复杂的,下面提供了对这些过程的框架的描述:

首先是转换期的确认:在确认转换期的基础上确定场址,优化种植基地环境,培训人员,建立有机管理文件,实施监控。

生产活动的策划由总经理在基地负责人和基地生产管理人员协助下作出决定。具体的种苗控制、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活动将按照公司有机领导小组的实时指示精神和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加工经营活动作为生产活动的延伸受到公司普遍的重视。本公司计划在有机转换期期间加大宣传力度,具体做法是通过媒体的宣传、直接推销等手段,积极地将有机活动及成果传达给现有客户及潜在客户。在未来,经营活动应在为有机体系服务的前提下向广泛区域和深层次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第一部分 生产

1 目的

为保证提供优质、安全的有机产品,严格控制蔬菜和水果的种苗、施肥、除草、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贮存等过程,特编制此章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基地按照有机方式种植的蔬菜和水果。

3 职责和权限

3.1 基地负责人负责基地全面管理;

3.2 植保员负责生产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的技术指导。

3.3 基地生产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全面管理的具体实施。

3.4 种植户负责执行基地负责人、植保员和基地生产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指示。 4 作物种植要求

4.1 总则

4.1.1 基地和有机地块范围

公司的有机蔬菜和水果种植基地在商河县商南农贸基地、前王基地。基地有机地块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

4.1.2 有机地块环境要求

有机地块必须具有环境适宜作物生长。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垃圾场。

有机基地所在地空气质量优良,可以满足有机产品生长的需要,但管理人员仍需关注空气严重污染事件。

有机地块基本依靠天然降水满足植物生长需要,不需要人工灌溉。 如果灌溉,则水质必须满足国家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有机地块土壤符合国家标准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4.1.3 缓冲带和栖息地

有机作物地块与其他地块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防止污染的缓冲带。

不人为破坏有机作物地块周边适合害虫天敌生活的地域并尽力设置适当环境和保护这些场所。

4.1.4 转换期

封闭区域从常规种植过渡到有机种植至少需要24个月的转换期,或大于要求转换生物的一个生长周期。转换期内必须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管理。

4.1.5 平行生产

在有机种植地块与常规种植地块之间设立缓冲带,故不存在平行生产的情况。

4.1.6 转基因

本基地所有地块,包括种植与休闲地块在内,均没有引入或使用转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

4.1.7 基地的选址

种植基地选址时,已考虑到维持种植基地陆生生态环境和周围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并有助于保持所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种植基地不受污染源和常规种植地区的不利影响,例如:城镇、工业污染源、公路和铁路、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

4.2 作物种植

4.2.1 种子的选择

应选择有机种子或种苗。当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子或种苗时,可以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种子或种苗,但应制定获得有机种子和种苗的计划。

应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具有抗性的作物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应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禁止使用经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的种子和种苗。

4.2.2 作物栽培

有机地块采用土地轮作间套作的办法保持土壤肥力。利用豆科作物、免耕或土地休闲进行土壤肥力的恢复。在一年只能生长一茬作物的地区,允许采用两种作物的轮作。禁止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同一种作物。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渗灌等)以控制土壤水分。

4.2.3 土肥管理

通过回收、再生和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来补充因作物收获而从土壤带走的有机质和土壤养分。

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公司保证施用足够数量的有机肥以维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营养平衡和土壤生物活性。

有机肥应主要源于本农场或有机农场(或畜场);遇特殊情况(如采用集约

耕作方式)或处于有机转换期或证实有特殊的养分需求时,经认证机构许可可以购入一部分农场外的肥料。外购的商品有机肥,应通过有机认证或经认证机构许可。

限制使用人粪、尿,必须使用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并不得与作物食用部分接触。禁止在叶菜类、块茎类和块根类作物上施用。

天然矿物肥料和生物肥料不得作为系统中营养循环的替代物,矿物肥料只能作为长效肥料并保持其天然组分,禁止采用化学处理提高其溶解性。

有机肥堆制过程中允许添加来自于自然界的微生物,但禁止使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

在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使用和限制使用的物质。使用未列入的物质时,由认证机构按照相应的准则对该物质进行评估。

在有理由怀疑肥料存在污染时,应在施用前对其重金属含量或其他污染因子进行检测。严格控制矿物肥料的使用,以防止土壤重金属累积。

检测合格的肥料,应限制使用量,以防土壤有害物质累积。

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城市污水污泥。

4.2.4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应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还应尽量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机械和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

以上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时,允许使用CNAB-SI21:2003《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附录B所列出的物质。使用附录B未列入的物质时,应由认证机构按照CNAB-SI21:2003《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附录C的准则对该物质进行评估。

4.2.5 污染控制

有机地块与常规地块的排灌系统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常规农田的水不会渗透或漫入有机地块。

常规农业系统中的设备在用于有机生产前,应得到充分清洗,去除污染物残留。

在使用保护性的建筑覆盖物,塑料薄膜,防虫网时,只允许选择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类产品,并且使用后应从土壤中清除。禁止焚烧,禁止使用聚氯类产品。

有机产品的农药残留不能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相应产品限值的5%,重金属含量也不能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相应产品的限值。

4.2.6 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采取积极的、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过量或不合理使用水资源等,在土壤和水资源的利用上,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提倡运用秸秆覆盖或间作的方法避免土壤裸露。

重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重视天敌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禁止焚烧处理。

5 运输、贮藏和包装通则

5.1 运输

5.1.1 与常规产品混杂使用的运输工具应当在使用前注意清洗;

5.1.2 运输容器和工具应标识清楚;

5.1.3 运输应保留记录。

5.2 储藏

5.2.1 仓库应确保符合有机要求;

5.2.2 允许使用一些不会破坏产品有机品质的储藏辅助方法;

5.2.3 确保有机产品单独存放;

5.2.4 储藏应保留记录。

5.3 包装

5.3.1 包装材料应卫生环保;

5.3.2 杜绝交叉污染。

6 相关文件

《作业规程汇编》

第二部分 加工

1 目的

为保证提供优质、安全的有机蔬菜和水果产品,严格控制其加工过程控制,特编制此章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按照有机方式加工的蔬菜和水果。

3 职责和权限

3.1 办公室负责公司有机加工体系文件的管理;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管理及有机产品的包装、储藏和运输;

3.3 品管部负责产品的检验;

3.4 采购科负责物资的采购。

4 加工要求

4.1 总则

4.1.1 应当对本公司产品所涉及的有机加工及其后续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保持加工的有机完整性。

4.1.2 公司进行有机产品加工的过程应符合公司备案标准的要求。

4.2 加工厂环境

4.2.1 加工厂周围没有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没有垃圾堆、粪场、露天厕所和传染病医院;没有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

4.2.2 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有防护地带。

4.2.3 公司制定文件化的卫生管理制度,并提供以下几方面的卫生保障。

4.2.3.1 外部设备(垃圾堆放场、旧设备存放场地、停车场等);

4.2.3.2 内部设施(加工、包装和库区);

4.2.3.3 加工和包装设备(防止酵母菌、霉菌和细菌污染);

4.2.3.4 职工的卫生(餐厅、工间休息场所和厕所)。

4.3 配料

4.3.1 加工所有的配料必须完全是我基地种植的有机原料、或天然的认证机构许可使用的,这些配料在终产品中所占的质量或体积不得少于配料总量的95%。

4.3.2 当有机配料无法满足需求时,允许使用非人工合成的常规配料,但不得超过所有配料总量的5%。一旦有条件获得有机配料时,应立即用有机配料替换。使用的非有机配料我公司都会提交将其配料转换为100%有机配料的计划。

4.3.3 同一种配料禁止同时含有有机、常规或转换成分。

4.3.4 作为配料的水,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4.3.5 添加剂的使用应当满足有机标准的要求。

4.3.6 杜绝使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和其他来自于动植物分离的纯物质。

4.3.7 杜绝使用来自转基因的配料、添加剂和加工助剂。

4.4 加工

4.4.1 有机加工应配备专用设备。

4.4.2 加工工艺应不破坏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可以使用机械、冷冻、加热、微波等处理方法及微生物发酵工艺。

4.4.3 加工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2006的规定。

4.4.4 在产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杜绝采用离子辐照处理。

4.4.5 在产品加工中不使用石棉或可能被有害物质渗透的过滤材料。

4.5 有害生物防治

4.5.1 公司将应优先采取以下管理措施来预防有害生物的发生:

4.5.1.1 消除有害生物的孳生条件;

4.5.1.2 防止有害生物接触加工和处理设备;

4.5.1.3 通过对环境因素的控制,防止有害生物的繁殖。

4.5.2 公司可以采用机械类的、粘着性的捕害工具作为防治有害生物的材料。

4.6 包装

4.6.1 包装使用的无毒塑料袋,且应符合国家卫生要求。

4.6.2 包装应简单、实用,避免过度包装,并应考虑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

4.6.3 禁止使用接触过禁用物质的包装袋或容器盛装有机产品。

4.7 储藏

4.7.1 经过认证的产品在贮存过程中不得受到其他物质的污染。

4.7.2 储藏产品的仓库必须干净、无虫害,无有害物质残留,在最近5天内未经任何禁用物质处理过。

4.7.3 有机产品应单独存放。如果不得不与常规产品共同存放,应在仓库内划出特定区域,采取必要的包装、标签等措施确保有机产品不与非认证产品混放。

4.7.4 产品出入库和库存量均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并保留相应的单据。

4.8 运输

4.8.1 运输工具在装载有机产品前应清洗干净。

4.8.2 有机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与常规产品混杂或受到污染。

4.8.3 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外包装上的有机认证标志及有关说明不得被玷污或损毁。

4.8.4 运输和装卸过程应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并保留相应的单据。

4.9 环境影响

4.9.1 废弃物的净化和排放设施或贮存设施应远离生产区,且不得位于生产区上风向。贮存设施应密闭或封盖,便于清洗、消毒。

4.9.2 排放的废弃物应达到相应标准。

5 相关文件

《作业规程汇编》

第三部分 标识与销售

1 目的

为保证在销售过程中有章可循且对产品准确识别,特对有机蔬菜和水果进行分类标识,以便及时、准确识别该类产品。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按照有机方式加工的蔬菜和水果。

3 职责和权限

3.1 生产部负责标识的粘贴;

3.2 贸易部负责销售工作和销售标识的维护。

4 标识通则

4.1 获得认证的产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进行标识。而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能使用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4.2 标识的文字、图形或符号应直观、清晰、醒目和规范。应当使用规范的汉字。

5 产品标识要求

5.1 对加工或整容器包装的产品,如果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重量或体积)为100%,则可以使用“100%有机”字样的标识;在95%以上,并且是由认证机构认可的设施加工和包装的,可以使用“有机”字样的标识;如果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足95%,但超过70%,可以使用“有机制造”字样的标识;不足70%的,可以用文字描述获得认证的原料及所占的比例,但不能使用任何带有“有机”字样的标识和使用有机产品标志。在计算比例时,食盐和水可不计入。

5.2 获得有机转换认证的产品可以使用有机转换标志,但必须在包装上明确注明为有机转换产品。

5.3 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明生产或加工单位的名称、地址、生产日期及批

号,可以标明认证证书号。

5.4 有机产品标识和包装的说明不能错误诱导消费者,不能标注“纯天然”、“无污染”等字样,但可以在外包装上标明“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未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及禁用物品”。

5.5 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印刷标志或说明的油墨必须无毒、无刺激性气味。

6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6.1 只有在产品获得认证机构相应认证后并在证书有效期以内,才能够相应使用中国有机转换产品标志和中国有机产品标志。

6.2 使用的中国有机转换产品标志和中国有机产品标志可以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但不得变形、变色。

7 认证机构标识

遵照认证机构要求使用。

8 销售要求

8.1 本公司在有机产品销售中应当注意: 8.1.1 有机产品应当避免与常规产品相混合;

8.1.2 有机产品应避免与有机标准不允许使用的物质接触; 8.1.3 建立有机产品运输、储存、出入库和销售等记录。 8.2 应辨别认证机构证书的真伪并留存证书原、复印件。

9 相关文件

《作业规程汇编》

第四部分 管理体系

1 基本要求

1.1 公司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和合法的经营证明文件;严格遵守GB/T19630的规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1.2 公司按GB/T 19630.1~GB/T19630.3的要求建立和保持有机生产、加工、经营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已形成系列文件2,公司已加以实施和保持。

2 文件要求

2.1 有机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2.1.1 生产基地或加工、经营等场所的位置图;

2.1.2 形成文件的有机食品质量方针和有机食品质量目标; 2.1.3 有机生产、加工、经营的有机管理手册; 2.1.4 有机生产、加工经营的操作规程和程序; 2.1.5 有机生产、加工、经营的系统记录。 2.2 有机管理体系文件架构:

3.3 应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有机管理手册,其内容包括: 3.3.1 有机管理范围人员职责、权限、组织机构; 3.3.2 有机质量方针和有机质量目标 3.3.3 程序文件引用的表述;

3.3.4 蔬菜和水果种植及加工的控制要求。

3.4 程序文件汇编:包括GB/T19630有机产品标准要求的全部程序文件。 3.5 作业规程

制定详细的基地管理、种植、运输等各个生产、管理环节的管理规范,保证有机产品的整个生产链处于受控状态。

1 目的

对有机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控制,保证全程生产活动统一、符合有机认证要求,行动文件化,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文件均为有效版本。

2 职责和权限

办公室负责有机文件的分发、收集、归档保存。

3 控制要求

3.1 文件的制订

3.1.1 《有机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由有机管理小组组负责组织编制并由有机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审核,总经理负责批准实施。

3.1.2 其他操作规程由使用部门负责编制,有机管理小组组长审批。 3.1.3 记录作为一种特殊文件按照《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 3.2 文件的管理和发放 3.2.1 文件的编号和受控

各种文件由办公室统一编号,做到各类文件标识唯一,具有可追溯性。受控文件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 3.2.2 文件的发放

受控文件经总经理批准发放范围后由办公室负责发放,并保障其分发具有可追溯性。

3.2.3 文件的评审和更改

对文件要定期进行评审,确保现行文件的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当发现文件需要进行更改时,应经原审批人员进行审批。 3.3 文件的存在形式

文件存在形式:纸张、电子文档等。

4 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有机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予以控制,以提供对产品、过程符合要求的证据;并确保各项活动的符合性和可追溯性。

2 职责和权限

2.1 品管部负责监督、管理各部门的体系运行记录。 2.2 各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本部门的体系运行记录。

3 控制要求

3.1 记录的编制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充分的记录,保证满足规范要求。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能为有机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活动提供证据。 3.2 记录的收集和整理

品管部负责定期检查记录的填写情况,并督查各使用部门对记录分类整理,以便检索。 3.3 记录的保存

各部门负责保存本部门所产生的记录,并保证记录保存5年。

4 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资源管理

1 目的

对与有机生产和加工规模及技术相适应的资源,即满足运作要求的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控制,为生产出有机产品的最终目标提供保障。

2 职责和权限

2.1 总经理负责资源的提供;

2.2 有机生产管理小组组长负责资源需求的策划; 2.3 办公室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人员的培训; 2.4 种植基地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3 控制要求

3.1 人力资源

3.1.1 承担有机管理职责的人员应是有能力的。对能力的判断应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方面考虑。 3.1.2 培训、意识和能力

应识别从事影响有机产品性能的人员能力需求。对新员工、在岗员工、各类专业人员、内部检查员等,应根据他们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能力制定并实施培训。 3.1.3 新员工培训

3.1.3.1 企业文化培训:包括工作纪律,有机产品方针和目标,有机产品意识。 3.1.3.2 岗位技能培训:学习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 3.1.4 全员有机产品意识培训

根据需要应通过一定的渠道保证各作业人员特别是基地种植人员树立正确的意识,正确看待有机产品的要求,使生产活动组织化、纪律化。 3.2 硬件资源

3.2.1 生产地块和加工场所的选择应当符合国标要求。

4 相关文件

《培训控制程序》 《作业规程汇编》

资源/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1 目的

对公司内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予以规定和沟通,以促进有效的质量管理。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对有机管理体系有关的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的规定。

3 部门及人员

3.1 总经理

3.1.1 全面领导公司日常工作,向公司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3.1.2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实施和保持有机管理体系; 3.1.3 确保顾客的要求在公司内部得到沟通和实现; 3.1.4 加强内部沟通,组织员工开展合理化建议;

3.1.5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实现顾客的满意为目标,对整个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做出承诺和支持;

3.1.6 确定公司组织机构,规定各部门在质量体系中的质量职能及其相互关系,并督促、支持其行使职能,创造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协调环境。 3.2 有机管理小组组长

3.2.1 确保有机管理体系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3.2.2 向总经理报告执行有机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和内检的情况; 3.2.3 确保在整个公司内提高有机意识; 3.2.4 负责与有机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3.2.5 负责有机标志的管理。 3.3 有机管理小组

3.3.1 在有机管理小组长领导下,确保公司有机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3.3.2 负责组织编制与有机方针和目标相一致的有机管理体系文件; 3.3.3 负责公司有机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和维护; 3.3.4 负责内部检查。 3.4 财务部

3.4.1 根据公司决策精神,制定和修订财务年度计划;

3.4.2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3.4.3 加强经营核算管理,检查监督财务纪律; 3.4.4 做好资金筹划管理和调动;

3.4.5 如果有必要,做好出入库监督核算管理; 3.4.6 做好资产财务管理和会计事务的处理;

3.4.7 对合同的执行及采购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3.5 贸易部

3.5.1 负责产品销售;

3.5.2 制定由本部门编制的质量记录格式,收集、整理、保管本部门的质量记录; 3.5.3 负责市场的开发和销售的实施,评审客户要求、交货期以及其他要求; 3.5.4 负责顾客反馈意见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及顾客的申斥/投诉; 3.5.5 负责产品的可追溯管理。 3.6 生产部

3.6.1 负责生产计划的编制和组织生产,并做好加工场所卫生检查,保持卫生状况的最佳状态;

3.6.2 负责生产设备的全面管理;

3.6.3 负责产品的加工、贮藏和运输,保证符合加工规程的要求; 3.6.4 负责原料和成品的仓储管理; 3.6.4 负责有机标志的粘贴。 3.7 种植基地

3.7.1 负责有机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严格按照种植规程组织生产; 3.7.2 负责基地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推广;

3.7.3 负责产品种植基地的土肥管理和田间护理,符合种植规程的要求; 3.7.4 负责有机地块的标识、防护,要有序,并有标识给予区别。 3.8 品管部

3.8.1 负责有机各类采购物资的进货检验; 3.8.2 负责原料验收的检验; 3.8.3 负责制成品的检验; 3.8.4 负责其他原料的进货检验。 3.8.5 负责生产环境卫生管理。

3.8.6 负责有机记录的管理。 3.9 办公室

3.9.1 负责市场的开发和销售的实施,评审客户要求、交货期以及其他要求; 3.9.2 负责顾客反馈意见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及顾客的申斥/投诉; 3.9.3 负责编制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和人员的招聘。

3.9.4 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的实施以及培训效果的验证; 3.10 采购科

3.10.1 负责各项物资的的采购。 3.10.2 负责对供方的评价和监控。

公司有机管理组织机构图

有机产品生产职能分配表

▲主管条款 О相关条款

资源/采购

1 目的

严格控制投入物和产出物,达到最终降低直至没有外来物的投入的目标,保障有机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

2 职责和权限

2.1 基地采购由采购科负责;必要时由品管部提供或编制采购物资技术标准。 2.2 种植基地负责对采购物资的验证。

3 控制要求

3.1 物资分类

3.1.1 有机投入物:各类种子、肥料、加工助剂、辅料(如果有); 3.1.2 种植和加工用生产资料。 3.2 采购控制

3.2.1 有机管理小组组长负责下达种植任务,确保不使用禁用的和未经许可的生产资料。基地应详细标明采购物品品名,数量,并注明有机状态、生产厂家、销售商等。采购员必须严格遵循采购要求进行采购。采购物资要留原始票据,如发票、收据等以备需要时追踪。 3.2.2 采购验证

对采购的有机投入物有效性由品管部进行验证,确保有机采购的符合性。 3.2.3对采购物资的控制详见《采购控制程序》。

4 相关文件

《采购控制程序》

内部检查

1 目的

为验证有机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体系是否得到有效保持、实施和改进,特编制此章节。

2 职责和权限

2.1 总经理负责批准公司的内部检查计划和内部有机管理体系检查报告。 2.2 有机管理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内部检查工作;负责选定内部检查员,对内部检查不符合进行处理并督促改进。

2.3 内部检查组长负责编制内部检查计划;负责编写内部检查报告;负责领导公司内部检查。

2.4 内部检查员负责依据检查表执行检查任务。

3 控制要求

3.1 定期进行内部检查

对公司的内部检查要求:规定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检查,确保有机种植符合GB/T19630有机产品标准的要求以及公司所确定的有机种植管理体系的要求,而且该体系得到实施和保持。 3.2 内部检查人员要求

3.2.1 熟悉并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3.2.2 熟悉并掌握认证标准的要求;

3.2.3 具备蔬菜和水果种植的技术知识或经验;

3.2.4 熟悉本单位的有机生产和加工管理体系及生产或加工过程; 3.2.5 经过内部检查员培训,并取得内部检查员资格。

内部检查应由具备能力的内部检查人员来承担,也可聘请具备能力的外部人员进行。

3.3 内部检查的实施

3.3.1 内部检查时,由内部检查组长提前一周将检查计划发放到各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内部检查时应详细记录检查过程的符合或不符合事实,对不符合要开出

不符合报告。

3.3.2 检查结束时,应形成书面的检查报告,检查组长应将检查结果通知各部门,并限期对不符合采取适宜的纠正措施。 3.4 对内部检查过程应形成记录,并留存。

4 相关文件

《内部检查控制程序》

追踪体系

1 目的

为保证有机完整性,对蔬菜和水果种植过程建立跟踪系统,保存能追溯实际生产全过程的详细记录,特编制本章节。

2 职责和权限

基地负责人负责种植记录的追踪,生产部负责加工记录的追踪。

3 控制要求

3.1 种植记录的追踪

3.1.1 对有机基地的原料的种植、种子、病虫草害防治等状况通过过程记录进行追踪;对有机产品加工过程、包装、标识、储藏、运输等过程记录进行控制。 3.1.2 对蔬菜和水果的收获由基地负责人负责,其生产批次编号如下:

如:Y0611020204表示04号责任人02号基地06年11月02日收获的有机产品。

C0611020804表示04号责任人02号基地06年11月02日收获的常规产品。

3.2 记录的要求

3.2.1 做好收获记录,包括日期,数量等内容;

3.2.2 做好蔬菜和水果种植记录,内容包含基地生产相关信息。 3.2.3 做好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记录。

4 相关文件

《追溯控制程序》

持续改进

1 目的

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实现有机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职责和权限

2.1 各部门负责分管范围内相应的改进措施的控制和实施。 2.2 有机管理小组组长负责监督、协调改进措施的实施。 2.3 有机管理小组组长负责改进措施实施效果的跟踪验证。

3 控制要求

3.1 改进的需求

持续改进企业有机生产和加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促进有机生产和加工的健康发展,以消除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有机生产、加工的因素。在策划和管理改进时应考虑改进的方向:

3.1.1 实现有机方针和目标的情况; 3.1.2 内部检查的结果;

3.1.3 有机蔬菜和水果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3.1.4 对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1.5 产品检验的结果;

3.1.6 分析现有有机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 3.1.6 顾客的申诉/投诉的处理。 3.2 识别不符合

3.2.1 在整个种植、病虫害防治、销售等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不符合均应进行识别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对不符合的控制详见《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3.2.2 应接受顾客对产品的意见,特别是申诉/投诉情况,对申诉/投诉应作详细的记录和处理,特别是针对产品有机性能方面的申诉/投诉。对申诉/投诉的控制详见《客户投诉/处理控制程序》。

4 相关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改进控制程序》

《客户投诉/处理控制程序》

持续改进/纠正预防措施

1 目的

针对公司内部体系运行中所发现的不符合及顾客的申诉/投诉,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消除不符合并防止其再次发生以达到改进的目的。

2 职责和权限

2.1 各部门负责分管范围内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和实施。 2.2 有机管理小组组长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3 控制要求

3.1 针对不符合进行评价,确定不符合性质是一般不符合还是严重不符合,对不符合要分析原因,确定责任部门/责任人。

3.2 不符合的责任人应针对其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所制定的措施应消除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防止其再次发生。 3.3 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不符合责任部门/责任人制定的纠正/预防措施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实施效果由有机管理小组组长评审。 3.4 记录

对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应作好记录。 3.5 对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详见《改进控制措施》

4 相关文件

《改进控制程序》

文件清单

41


相关内容

  • 有机农业-蔬菜生产公司组织管理手册
  • 有机农业 蔬菜生产 公司组织管理手册 XXX发展有限公司 目 录 公司组织机构图 ............................................................ 4 总经理职务说明书 ..................................... ...

  • 有机食品认证的一些基本要求
  • 有机食品认证的一些基本要求 [日期:2007-07-21] 来源:中国有机食品消费网|http://www.of3 15.com/ 作者:松州咏鹤 编辑 [字体:大 中 小] 在网上看见这个帖子,感觉很不错,感觉对大家有所帮助,能够具体地了解有机食品认证的一些基本的.具体的要求.转发在这里,供大家参 ...

  • 456本基础化学类电子书
  • 456本基础化学类电子书 目录: 有机化学类 1.磁性体手册_近角聪信.pdf 2.波谱数据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rar 3.Schaums题解精萃 有机化学 英文.rar 4.茶多酚化学.pdf 5.茶多酚化学_11246278.rar 6.芳烃化学与芳烃生产.pdf 7.催化氢化在有机合成中 ...

  •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报告
  •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 试运行指导手册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指导手册 一. 宗旨 本手册是针对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工作编写的,可供安装.调试及营运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作为建设方.施工方施工验收之参考. 二. 纲目 手册含以下主要内容: 调试条件.调试准备.试水方式.单机调试.单元调试.分段调试.接 ...

  • xx社区志愿者服务情况汇报
  • xx社区xx志愿者服务队情况汇报 根据<xx市xx区志愿者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和<xx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的精神,xx社区xx志愿者服务队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自身建设,大力弘扬"奉 ...

  • 三体系全套管理评审资料
  • 2008年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第1页 共2页 2008年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审核组长: **** 2008年管理评审计划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时间:2008年4月 16日 地点:经理办公室 参加人员:经理及中层管理人员 会议内容:经理****主持会议并宣布主题:评价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 系,环境管理 ...

  • 锅炉安全使用管理手册
  • 锅炉安全使用 管 理 手 册 温州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编制 前 言 锅炉(包括蒸汽锅炉.热水锅炉和有机热载体炉)作为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之一,国家对锅炉的生产(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检验和使用实行监督管理. 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

  • 塑胶废气等离子废气方案-20170418
  • 深圳市有限公司 塑胶废气治理工程 技 案 术方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 ...

  • Euwcmk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动力)参考书
  •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 执业资格考试 专业考试参考用书 1.胡震岗,黄信仪编:<燃料与燃烧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