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采莲曲]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昌龄《采莲曲》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采莲曲二首(其

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芙蓉:即荷花。 【翻译】: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 此诗虽然写美丽自然的采莲少女,却始终没有让她们在诗中明显出现,而是巧妙地将她们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田田荷塘,荷花盛开,闻歌却不见人,不禁让人心驰神往。全诗别具一格,悠然不尽。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阅读训练】: 一、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二、 1.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2.三、四句写出了伫立凝望着在刹那间所产生的感觉,请你谈谈这种感觉: 3.③请谈谈这首诗的艺术构思: 三、 1.王昌龄的《采莲曲》中写出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采莲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是: 2.这首诗刻画的是怎样一位少女的形象?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3.诗中的“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你的看法如何? 【参考答案】: 一、 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二、 1.答:诗人巧妙地将采莲女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荷叶像罗裙,罗裙似荷叶,一样绿来一样美;少女的脸庞似荷花,荷花的娇艳又映衬着少女的脸庞,一样的红来一样的艳。 2.答:是一种人花难辨的朦胧飘渺之境,令人情飞思动,禁不住会问:“花耶?人耶?”又禁不住会自答道:“花也,人也。”回味不尽,品咂不尽,余韵无穷。 3.答:如果说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一幅《少女采莲图》的话,那么画面的中心自然应该是采莲的少女们,但诗人却自始至终也没有让采莲女们在画面上出现,而是将她们“隐”在了田田的荷叶、艳艳的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与荷花,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全诗洋溢着浮动着一种飘渺朦胧的美。 三、 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

【答】刻画的是美丽、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以自然的清新美丽来衬托采莲少女的活泼美丽,使少女的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意味。 3.【答】“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

王昌龄《采莲曲》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采莲曲二首(其

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芙蓉:即荷花。 【翻译】: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 此诗虽然写美丽自然的采莲少女,却始终没有让她们在诗中明显出现,而是巧妙地将她们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田田荷塘,荷花盛开,闻歌却不见人,不禁让人心驰神往。全诗别具一格,悠然不尽。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阅读训练】: 一、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二、 1.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2.三、四句写出了伫立凝望着在刹那间所产生的感觉,请你谈谈这种感觉: 3.③请谈谈这首诗的艺术构思: 三、 1.王昌龄的《采莲曲》中写出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采莲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是: 2.这首诗刻画的是怎样一位少女的形象?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3.诗中的“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你的看法如何? 【参考答案】: 一、 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二、 1.答:诗人巧妙地将采莲女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荷叶像罗裙,罗裙似荷叶,一样绿来一样美;少女的脸庞似荷花,荷花的娇艳又映衬着少女的脸庞,一样的红来一样的艳。 2.答:是一种人花难辨的朦胧飘渺之境,令人情飞思动,禁不住会问:“花耶?人耶?”又禁不住会自答道:“花也,人也。”回味不尽,品咂不尽,余韵无穷。 3.答:如果说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一幅《少女采莲图》的话,那么画面的中心自然应该是采莲的少女们,但诗人却自始至终也没有让采莲女们在画面上出现,而是将她们“隐”在了田田的荷叶、艳艳的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与荷花,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全诗洋溢着浮动着一种飘渺朦胧的美。 三、 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

【答】刻画的是美丽、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以自然的清新美丽来衬托采莲少女的活泼美丽,使少女的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意味。 3.【答】“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


相关内容

  •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准
  •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解读考题]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 ...

  •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原文]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释]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歌以自伤. ⑴金井:指井栏边装饰有浮雕花纹的水井. ⑵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⑶熏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 ...

  • 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 关山月,属乐府"鼓角横吹& ...

  • 诗歌鉴赏(一)
  • -- 真题体验 -- [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5分) ...

  • [采莲曲]教学设计
  • 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一.作者介绍 王昌龄(?-约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 ...

  • 山东省菏泽市2015年中考语文考试范围大纲(密)
  • 菏泽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语文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命题指导思想 菏泽市初中语文学科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终生发展.考试结 ...

  • 唐诗宋词精选_唐诗三百首_唐诗宋词名句_古诗配画赏析_古诗学习网
  • - 中国古诗词 首页 唐诗 宋词 古诗考题 诗词名句 古诗名文 古诗鉴赏 元曲鉴赏 文章阅读 ┃ 唐诗栏目 李白的诗 白居易的诗 孟浩然的诗 杜甫的诗 王维的诗集 李商隐的诗 杜牧的诗 柳宗元的诗 王昌龄的诗 韩愈的诗 刘禹锡的诗 韦应物的诗 崔颢的诗 岑参的诗集 刘长卿的诗 王勃的诗 李颀的诗集 ...

  • 李颀诗全集
  • 李颀-诗词<送魏万之京> 古诗 全诗赏析 李颀-诗词<古从军行> 古诗 全诗赏析 李颀-诗词<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 古诗 全诗赏析 李颀-诗词<奉送漪叔游颍川兼谒淮阳太守> 古诗 全诗赏析 李颀-诗词<弹棋歌> 古诗 全诗赏析 李颀-诗词 ...

  • 李欣[古从军行]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李欣<古从军行>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