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体育教学方法发展

  【摘 要】伴随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使得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促进了小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素质的发展。然而,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出适宜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探究出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策略,旨在为小学生体育素质与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特征;体育教学方法;发展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不仅对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存在积极的影响。现阶段,尽管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小学体育教师认可,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使得教学活动枯燥、单调,这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深入开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对于小学体育教师而言,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1.1对教师绝对信任、依赖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时期,主要将其基本主导活动的形成作为重要标志。当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学习活动。自此之后,儿童就会将自身的依靠从父母转向教师。低年级的学生一般会对教师存在一种依赖、信任,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该心理特征直接导致小学生能够认真地、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指导、教育、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对这一特征充分利用,从而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培养。

  1.2行动依靠直接动机的主导

  对于小学生而言,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依靠其直接兴趣来主导的,也就是说,只是为了好玩和兴趣来参与体育活动,同时,具有显著的尝试性特征。好玩、感兴趣的就喜欢,同时会表现出不知冷热、不知疲倦、不计胜负、容易得意忘形等行为,反之,如果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那么就会不愿意参加。

  1.3具有广泛且不稳定的兴趣爱好

  小学生比较显著的生理特点就是天真好动,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都很喜欢,同时,也比较乐于和体育教师一起开展体育活动,然而,其兴趣爱好却总是不稳定,非常容易转移,尤其是对那些单调的、枯燥的体育活动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

  1.4具有容易分散的注意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存在较多的就是无意注意,即任何有趣的、新奇的外界刺激都能够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然而,对于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和对象,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从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出发,加强训练,将其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进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2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体育教学方法发展策略

  2.1按照教材创设体育教学情境

  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按照教材要求的学习要点设置情境。授课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对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地调动,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地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全身心投入,进而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小学体育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对教材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得到增强。

  2.2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小学生大多喜欢竞争,爱好刺激,乐于参加比赛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如果适当地引入比赛法进行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得到有效发展,使学生掌握、应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得到提高,还能够使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得以激发。

  既然是比赛,就一定会有胜负之分,胜利的一方会欣喜若狂,而失败的一方自然会无精打采,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倦的心理,使得体育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组,并且保证每一个组获胜的概率是均等的。

  此外,在比赛中,体育教师还应该将适当的机会给予给那些之前没有取得胜利的学生,增加他们获胜的可能性,尤其是当他们取得胜利时,要及时地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增强,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3总结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过度模式化教学的情况出现,努力营造出轻松的体育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掌握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具有复杂、多样等特点,因而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如鹏,张立全.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12).

  [2]阳学辉.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改进[J].科教文汇,2008,(28).

  [3]吉祥.小学生心理特点及针对性体育教学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2).

  [4]左家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讨[J].搏击,2012,4(12).

  【摘 要】伴随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使得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促进了小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素质的发展。然而,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出适宜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探究出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策略,旨在为小学生体育素质与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特征;体育教学方法;发展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不仅对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存在积极的影响。现阶段,尽管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小学体育教师认可,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使得教学活动枯燥、单调,这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深入开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对于小学体育教师而言,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1.1对教师绝对信任、依赖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时期,主要将其基本主导活动的形成作为重要标志。当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学习活动。自此之后,儿童就会将自身的依靠从父母转向教师。低年级的学生一般会对教师存在一种依赖、信任,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该心理特征直接导致小学生能够认真地、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指导、教育、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对这一特征充分利用,从而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培养。

  1.2行动依靠直接动机的主导

  对于小学生而言,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依靠其直接兴趣来主导的,也就是说,只是为了好玩和兴趣来参与体育活动,同时,具有显著的尝试性特征。好玩、感兴趣的就喜欢,同时会表现出不知冷热、不知疲倦、不计胜负、容易得意忘形等行为,反之,如果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那么就会不愿意参加。

  1.3具有广泛且不稳定的兴趣爱好

  小学生比较显著的生理特点就是天真好动,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都很喜欢,同时,也比较乐于和体育教师一起开展体育活动,然而,其兴趣爱好却总是不稳定,非常容易转移,尤其是对那些单调的、枯燥的体育活动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

  1.4具有容易分散的注意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存在较多的就是无意注意,即任何有趣的、新奇的外界刺激都能够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然而,对于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和对象,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从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出发,加强训练,将其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进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2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体育教学方法发展策略

  2.1按照教材创设体育教学情境

  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按照教材要求的学习要点设置情境。授课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对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地调动,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地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全身心投入,进而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小学体育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对教材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得到增强。

  2.2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小学生大多喜欢竞争,爱好刺激,乐于参加比赛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如果适当地引入比赛法进行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得到有效发展,使学生掌握、应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得到提高,还能够使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得以激发。

  既然是比赛,就一定会有胜负之分,胜利的一方会欣喜若狂,而失败的一方自然会无精打采,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倦的心理,使得体育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组,并且保证每一个组获胜的概率是均等的。

  此外,在比赛中,体育教师还应该将适当的机会给予给那些之前没有取得胜利的学生,增加他们获胜的可能性,尤其是当他们取得胜利时,要及时地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增强,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3总结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过度模式化教学的情况出现,努力营造出轻松的体育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掌握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具有复杂、多样等特点,因而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如鹏,张立全.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12).

  [2]阳学辉.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改进[J].科教文汇,2008,(28).

  [3]吉祥.小学生心理特点及针对性体育教学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2).

  [4]左家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讨[J].搏击,2012,4(12).


相关内容

  • 篮球科研论文题目
  • 篮球科研论文题目 1 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体制变革背景下的篮球学科的发展研究 2 篮球理论课运用个别化教学系统的跟踪实验研究 3 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成长规律理论研究 4 目标定向教学法对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5 对鞍山市中学生不同位置男子篮球运动员操作思维的研究 6 对篮球比赛投篮命中率影响因素 ...

  • 优秀运动员直觉性运动思维的表征特点
  • 第27卷 第1期2004年1月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ournalofBeijingSportUniversity Vol.27 No.1 Jan.2004 ●体育心理学 优秀运动员直觉性运动思维的表征特点 漆昌柱1,梁承谋2,徐 培1 (1.武汉体育学院心理教研室,湖北武汉 430079;2.北京体育大 ...

  • 篮球运动员的伤病与健康
  • 篮球运动员的伤病与康复 学 生 张涛([1**********]7) 导师姓名:马磊 专业 课 程 完成时 间: Injuries and rehabilitations of basketball players By Chen Lin Zhang Tao Tutor: Prof. MaLei T ...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747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健康促进工程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
  • 摘要: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水平是健康促进工程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对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概念作了界定,探讨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构建了包括体育动机和终身体育意识.体质水平.体育行为.体育知识和技能.体育道德五项指标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大 ...

  •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论文
  • 浅议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小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体质下降.肥胖人数增加.近视人数越来越多等.体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但是小学生根本不愿意上体育课,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感到枯燥.因此,将体育游戏引入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小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成 ...

  • 深圳市教师招聘模拟试题(全真)试题202
  •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60题,每题0.8分,共48分) 1.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2.我国颁布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

  • 教师教学能力文献综述
  • 教师教学能力 相关概念鉴定: 1教学 学者赵风云[4] 赵风云. 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英语研究所,2010:6.]认为教学可从两方面进行诠释: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教学是教师把各种策略和技术运用在课堂上,它是一种课堂行为,从整体上来说,教学是对整个教学 ...

  • 基于身份认同与主体性建构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型研究
  • 摘 要:基于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原则和主体性建构的理念,通过形成机制探索.基本假设提出.构成要素分析等手段,构建有利于体育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分享的专业化发展概念模型与实体模型.强化体育教师个体与群体层次的专业发展行为,为体育教师创设一种有利于专业参与和实践共享的专业发展方式,帮助体育教师从单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