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通 化 学 实 验

222. 117. 1 普 通 化 学 实 验

General Chemistry experiment

学分数:1 周学时:1. 5 总学时:27

课程性质:大学理科一年级和医科一年级学生的基础课程

预修课程:高中化学

教学目的:作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目的在于传授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训练科学的思维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科学精神,使学生了解化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为深入学习化学课程打好基础。

基本内容:本课程结合相应设置的普通化学课程,注重以科学性、基础性为前提,适当考虑内容的趣味性,强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实验内容包括称量、加热、溶解、沉淀、固液分离、蒸发、结晶、干燥、试剂取用、溶液转移、pH 值测定、水浴控温、气体体积测量等基本操作,以及无机物和有机物制备,部分离子的定性检验,反应速率常数等常数测定,分光光度计和pH 计等简单仪器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实验数据的列表、绘图与计算处理等等实验技术。

基本要求:学生应该按照本课程大纲的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分析实验结果,初步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独立完成实验和报告,辅以教师讲解、示范和巡视指导。

考核方式:按平时每个实验成绩(包括对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以及实验作风等项的评估),综合评定本课程学期成绩。

教学用书:《普通化学实验》讲义,复旦大学化学系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编

参考书: [1]《大一化学实验》讲义,复旦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2]《仪器分析实验》,复旦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实验》编写组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

[3]《有机化学实验》,谷珉珉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

[4]《无机化学实验》,吴琴媛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教学课时安排:

1.实验须知和安全教育、仪器清点和认知、简单玻工操作 3学时

2.试剂级NaCl 的提纯 4学时

3.利用废铝罐制备明矾 2学时

4.退热镇痛药阿斯匹林的制备 3学时

5.缓冲溶液 3学时

6.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 3学时

7.反应速率和速率常数的测定 3学时

8.吸光光度法测定铁 —— 分光光度测定技术的应用 3学时

实验教学内容:

1. 实验须知和安全教育、实验仪器清点和认知、简单玻工操作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讲解进入化学实验室应了解的一系列基本常识及注意事项,化学实验事故的发生及防范;实验所用基本玻璃器皿的清点和认知。练习玻璃搅棒、玻璃钉制作等简单的玻工操作。

(基本操作:煤气灯的使用,玻璃棒的截断、熔光、压制玻璃钉)

2. 试剂级NaCl 的提纯制备

利用过滤等各种固液分离手段以及加入化学试剂的方法除去杂质离子,并用结晶法进一步提纯制备试剂级NaCl 。对原料及试剂级NaCl 进行质量检验。

作为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入门实验,从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入手,了解、掌握一系列实验规范操作。

(基本操作:玻璃器皿洗涤,台秤称量,加热溶解,试剂取用,溶液转移,离心分离,pH 值测定,常压过滤和减压抽滤,蒸发浓缩,结晶,空气浴烘干,灼烧,定性检验)

3. 利用废铝罐制备明矾

利用常见的废弃铝罐(可乐等饮料罐),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制备明矾。

(基本操作:试样处理,溶解,酸化,过滤,冰水浴冷却结晶,减压抽滤)

4. 退热镇痛药阿斯匹林的制备

通过最简单的有机合成反应,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制备方法。

(基本操作:投料,加热,温度测量,水浴控温,过滤,酸化,结晶,定性检验等)

5. 缓冲溶液

理解缓冲作用的原理,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及缓冲溶液的性质,了解缓冲容量及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基本操作:溶液配制、转移,pH 试纸、pH 计及pH 电极的使用)

6. 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

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分压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利用最简单的分解反应和测量方法测得较为准确的物理化学常数。

(基本操作:化学分解反应生成气体,气体体积测量,天平称量,气压测量,量气装置的使用等)

7. 反应速率和速率常数的测定

了解简单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的测定方法,了解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加深对反应动力学概念和活化能概念的理解。学习测量数据的处理。

(基本操作:计时反应,热水浴和冰水浴控温,系列浓度和温度的变化,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实验数据列表、计算与绘图处理)

8. 吸光光度法测定铁 —— 分光光度测定技术的应用

了解物质分子的吸收光谱,了解比尔定律所反映的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以及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与分光光度分析的基本操作。配制铁的系列标准溶液,测量和绘制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学习实验数据的列表与绘图等处理方法。

(基本操作:标准溶液的配制,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的使用,分光光度计使用,实验数据的列表与绘图,吸收光谱和标准曲线的绘制)

本课程历史沿革:

本课程是根据复旦大学2002年教学改革计划中实行一年级大平台教育的要求,在原先执行的《普通化学实验》A (原名《大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基础上,于2002年进行适当调整和重组而设立,编写了新的《普通化学实验》讲义作为教材。课程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和趣味性,涉及无机、有机、分析、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课程负责人为周锡庚教授,担任实验教学组长的有林阳辉、马林。

编制者:马 林

审定者:周锡庚

编制日期:2003年5月

222. 117. 1 普 通 化 学 实 验

General Chemistry experiment

学分数:1 周学时:1. 5 总学时:27

课程性质:大学理科一年级和医科一年级学生的基础课程

预修课程:高中化学

教学目的:作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目的在于传授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训练科学的思维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科学精神,使学生了解化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为深入学习化学课程打好基础。

基本内容:本课程结合相应设置的普通化学课程,注重以科学性、基础性为前提,适当考虑内容的趣味性,强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实验内容包括称量、加热、溶解、沉淀、固液分离、蒸发、结晶、干燥、试剂取用、溶液转移、pH 值测定、水浴控温、气体体积测量等基本操作,以及无机物和有机物制备,部分离子的定性检验,反应速率常数等常数测定,分光光度计和pH 计等简单仪器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实验数据的列表、绘图与计算处理等等实验技术。

基本要求:学生应该按照本课程大纲的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分析实验结果,初步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独立完成实验和报告,辅以教师讲解、示范和巡视指导。

考核方式:按平时每个实验成绩(包括对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以及实验作风等项的评估),综合评定本课程学期成绩。

教学用书:《普通化学实验》讲义,复旦大学化学系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编

参考书: [1]《大一化学实验》讲义,复旦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2]《仪器分析实验》,复旦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实验》编写组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

[3]《有机化学实验》,谷珉珉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

[4]《无机化学实验》,吴琴媛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教学课时安排:

1.实验须知和安全教育、仪器清点和认知、简单玻工操作 3学时

2.试剂级NaCl 的提纯 4学时

3.利用废铝罐制备明矾 2学时

4.退热镇痛药阿斯匹林的制备 3学时

5.缓冲溶液 3学时

6.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 3学时

7.反应速率和速率常数的测定 3学时

8.吸光光度法测定铁 —— 分光光度测定技术的应用 3学时

实验教学内容:

1. 实验须知和安全教育、实验仪器清点和认知、简单玻工操作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讲解进入化学实验室应了解的一系列基本常识及注意事项,化学实验事故的发生及防范;实验所用基本玻璃器皿的清点和认知。练习玻璃搅棒、玻璃钉制作等简单的玻工操作。

(基本操作:煤气灯的使用,玻璃棒的截断、熔光、压制玻璃钉)

2. 试剂级NaCl 的提纯制备

利用过滤等各种固液分离手段以及加入化学试剂的方法除去杂质离子,并用结晶法进一步提纯制备试剂级NaCl 。对原料及试剂级NaCl 进行质量检验。

作为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入门实验,从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入手,了解、掌握一系列实验规范操作。

(基本操作:玻璃器皿洗涤,台秤称量,加热溶解,试剂取用,溶液转移,离心分离,pH 值测定,常压过滤和减压抽滤,蒸发浓缩,结晶,空气浴烘干,灼烧,定性检验)

3. 利用废铝罐制备明矾

利用常见的废弃铝罐(可乐等饮料罐),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制备明矾。

(基本操作:试样处理,溶解,酸化,过滤,冰水浴冷却结晶,减压抽滤)

4. 退热镇痛药阿斯匹林的制备

通过最简单的有机合成反应,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制备方法。

(基本操作:投料,加热,温度测量,水浴控温,过滤,酸化,结晶,定性检验等)

5. 缓冲溶液

理解缓冲作用的原理,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及缓冲溶液的性质,了解缓冲容量及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基本操作:溶液配制、转移,pH 试纸、pH 计及pH 电极的使用)

6. 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

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分压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利用最简单的分解反应和测量方法测得较为准确的物理化学常数。

(基本操作:化学分解反应生成气体,气体体积测量,天平称量,气压测量,量气装置的使用等)

7. 反应速率和速率常数的测定

了解简单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的测定方法,了解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加深对反应动力学概念和活化能概念的理解。学习测量数据的处理。

(基本操作:计时反应,热水浴和冰水浴控温,系列浓度和温度的变化,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实验数据列表、计算与绘图处理)

8. 吸光光度法测定铁 —— 分光光度测定技术的应用

了解物质分子的吸收光谱,了解比尔定律所反映的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以及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与分光光度分析的基本操作。配制铁的系列标准溶液,测量和绘制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学习实验数据的列表与绘图等处理方法。

(基本操作:标准溶液的配制,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的使用,分光光度计使用,实验数据的列表与绘图,吸收光谱和标准曲线的绘制)

本课程历史沿革:

本课程是根据复旦大学2002年教学改革计划中实行一年级大平台教育的要求,在原先执行的《普通化学实验》A (原名《大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基础上,于2002年进行适当调整和重组而设立,编写了新的《普通化学实验》讲义作为教材。课程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和趣味性,涉及无机、有机、分析、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课程负责人为周锡庚教授,担任实验教学组长的有林阳辉、马林。

编制者:马 林

审定者:周锡庚

编制日期: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