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公平问题探究

课程改革30年考查作业(论文)

题 目 学 院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日 期农村教育公平问题探究

目 录

一、教育公平............................................................................................. 3

二、农村教育公平现状 ............................................................................ 5

(一)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差 .................................................................... 6

(二)农村教育定位不准 ........................................................................ 6

(三)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 6

三、农村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 7

(一)农村教育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 7

(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 .......................................................... 7

(三)教育政策和体制存在缺陷 ...................................................... 8

(四)严酷的现实制约着农村教育公平的发展 .............................. 8

四、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办法 ........................................................ 8

五、结语 ................................................................................................... 10

参考文献: ............................................................................................... 10

农村教育公平问题探究

摘 要:教育公平,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给予全体社会成员公平的接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促使每个人的身心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农村教育公平,影响农民增收,影响我国城乡协调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农村教育的公平化程度仍然较低,尤其是成年农民和农村幼儿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公平 农村教育公平

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影响农民增收,影响我国城乡协调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农村推进农村教育公平,对于提高广大农村人口乃至全民族的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在探讨农村教育公平之前,我们先对教育公平进行解析。

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给予全体社会成员公平的接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促使每个人的身心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是人们对教育权利赋予、教育机会供给和教育资源配置的认识与价值判断,是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原则。

其实质是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教育本身是一种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活动,与其他社会领域资源分配相比,教育资源分配并不是直接表现为金钱、物质、权利和地位的分配,更多的表现为

个人身心的发展权利、发展机会、发展条件的分配和发展水平等。所以,教育资源分配具有独特性,其的分配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流程,这一流程可分为: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阶段,也就是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资源分配过程。因此,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具体而言,教育起点公平,即教育权利公平和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既指在起点公平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制度、政策继续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资源和经费投放的公平、教学课程设置的公平、师生关系互动中的平等。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每个人在接受教育之后都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获得与其智力水平相符合的学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道德修养水平、使其个性与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为获得更高学业上的成功或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平台。

教育公平是自古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然而不仅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的教育公平的标准,而且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这就使得教育公平目标成为不断在实现着而又永远不能实现的目标。1但是,教育公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活动准则,促进社会民主;缓和社会矛盾关系,促进社会稳定;改善两极分化现象,减少客观差距;改善主体社会地位,优化维权环境。教育公平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政权存在的合法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是任何一个社会都应该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我们应该不断努力,促进教育1郝文武:《教育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99页。

公平。

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的统一,是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相互促进、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和谐状态,是教育发展追求的实现目标和永恒理想。2在现阶段,国家在整体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上的具体措施有:同等待遇,如城乡办学条件统一,区域之间达到统一,不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统一,不同教育类型之间(如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等)统一;倾斜,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城乡之间向农村倾斜,区域之间向西部倾斜,不同教育类型之间向职业教育倾斜,群体之间向困难群体倾斜等;城市反哺农村,东部要帮助西部,城市要帮助农村,好的学校要帮扶弱的学校,普通教育要给职业教育以支持;有选择性的教育公平,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给民办教育以发展机会。

二、农村教育公平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实现了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的资源投入明显增加,农村适龄儿童及青少年的小学和初中教育的入学率显著提高,兴办了农民成人学校,在中西部落后地区积极加强了农民的扫盲教育。但农村教育的公平化程度仍然较低,尤其是成年农民和农村幼儿的教育。其具体问题如下: 2郝文武:《教育哲学》,班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75页。

(一)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差

农村学校,危房普遍存在和教学设备奇缺。据统计2005年——2006年农村小学教育阶段危房总面积为4712.52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为1902.13万平方米,未改建危房面积为2810.38万平方米,大于2005年、2006年单年最大危房面积,2005年——2006年农村初中教育阶段危房面积总和1408.11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为1132.94万平方米,未改建危房面积为275.16万平方米,可见学校危房大部分存在于农村中小学中。3师生呆在这样的教室里,怎么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二)农村教育定位不准

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公平的呼声里,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学校根本无法与城市学校比较。学科结构失衡,学生除了每天的文化课之外,德、智、体、美、劳得不到全面发展。教育水平低,教育价值取向存在问题,大多数学生 “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因为缺乏生活技能,只能在家里闲着或者绝务农。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三)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中国有800万乡村教师,承担着6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3中国论文写发网,浅谈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及解决策略[EB/OL].

http://www.lwxfw.com/Article/jiaoyu/jyll/201106/8303.html

可是农村教师数量正在减少。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问题是关键,也是难点。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存在着区域数量短缺、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学历层次偏低和职称比例失当等诸多结构性问题。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造成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随之进一步扩大。在三年的大学实践中,我在家乡的农村进行了多次教育调研,发现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多是专科毕业,与城市差距极大;代教的广泛存在,更是将这一差距更加的扩大。

三、农村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一)农村教育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育阶段,市场经济的不规范拉开了人们的差距。首先是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大,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所引发的社会不公,也带来了教育不公平。其次是社会的二元结构所带来的城乡差距明显加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地方农民的收入增幅较小,导致他们无法承担子女最基本的教育费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是阻碍农村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时代的教育产业化时期。

(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

教育不公平与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有关,政府未能尽到应有的职责,未能很好地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而让公民自己负担教育成

本,造成教育不公。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而且政府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政府投入不足带来诸多恶果,最直接的就是学生的家庭负担加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的生活。4

(三)教育政策和体制存在缺陷

在这方面尤为突出的问题是,教育经费向城市、东部倾斜,优质教育向强校倾斜——城乡之间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则更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失衡造成了办学条件的失衡,继而导致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等资源的失衡。因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四)严酷的现实制约着农村教育公平的发展

高昂的教育成本成为无数家庭的重压。在农村,儿子考上大学,父母因筹不起学费而含泪自杀的“学费杀人”新闻已屡见不鲜。大学毕业后就业困难,也是农村学生不继续进行高等学习的原因。

四、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办法

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有限。因此,大力发展农村4李春萌,罗媛松,黄文进《关注农村教育公平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琼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8

经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这是推进农村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

其次,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机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这样就明确了教育公平的要求,并分清了政府与社会的责任,有利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

再次,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在2005年国家教育统计表明,农村学校无论在财政投入的比例、办学条件、教师待遇、师资水平、师生比例都远远低于城市,农村每个学生的平均教育经费比城市少60%至80%。政府应该学习西方国家,大力投资教育,而不是寄希望于市场配置。

此外,农民应转变观念。由于接受高等教育未必能在短期内改变农村学生的命运,使家长的积极性受挫,“新读书无用论”的不断蔓延。虽然这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但政府、媒体应进行积极宣传,使农民看到教育对人的长远利益,从而促进新一代农民的素质,缩短城乡差距。

五、结语

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要想做到教育的真正公平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百年大计,教育先行,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是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重中之重。政府的重视,社会的积极协作,才能真正使教育公平的实现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郝文武,教育哲学[M],班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李春萌,罗媛松,黄文进,关注农村教育公平 推进和谐社会建

设[J],琼州学院学报,2007,3。

3、 李丽华,廖小官,程彩琴, 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全面表现的探讨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

4、 周芬芬,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教育公平的损伤及补偿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7,28。

5、 刘震,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

报,2008,6。

6、 中国论文写发网,浅谈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及解决策略[EB/OL]. http://www.lwxfw.com/Article/jiaoyu/jyll/201106/8303.html

课程改革30年考查作业(论文)

题 目 学 院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日 期农村教育公平问题探究

目 录

一、教育公平............................................................................................. 3

二、农村教育公平现状 ............................................................................ 5

(一)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差 .................................................................... 6

(二)农村教育定位不准 ........................................................................ 6

(三)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 6

三、农村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 7

(一)农村教育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 7

(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 .......................................................... 7

(三)教育政策和体制存在缺陷 ...................................................... 8

(四)严酷的现实制约着农村教育公平的发展 .............................. 8

四、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办法 ........................................................ 8

五、结语 ................................................................................................... 10

参考文献: ............................................................................................... 10

农村教育公平问题探究

摘 要:教育公平,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给予全体社会成员公平的接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促使每个人的身心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农村教育公平,影响农民增收,影响我国城乡协调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农村教育的公平化程度仍然较低,尤其是成年农民和农村幼儿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公平 农村教育公平

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影响农民增收,影响我国城乡协调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农村推进农村教育公平,对于提高广大农村人口乃至全民族的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在探讨农村教育公平之前,我们先对教育公平进行解析。

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给予全体社会成员公平的接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促使每个人的身心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是人们对教育权利赋予、教育机会供给和教育资源配置的认识与价值判断,是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原则。

其实质是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教育本身是一种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活动,与其他社会领域资源分配相比,教育资源分配并不是直接表现为金钱、物质、权利和地位的分配,更多的表现为

个人身心的发展权利、发展机会、发展条件的分配和发展水平等。所以,教育资源分配具有独特性,其的分配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流程,这一流程可分为: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阶段,也就是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资源分配过程。因此,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具体而言,教育起点公平,即教育权利公平和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既指在起点公平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制度、政策继续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资源和经费投放的公平、教学课程设置的公平、师生关系互动中的平等。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每个人在接受教育之后都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获得与其智力水平相符合的学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道德修养水平、使其个性与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为获得更高学业上的成功或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平台。

教育公平是自古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然而不仅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的教育公平的标准,而且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这就使得教育公平目标成为不断在实现着而又永远不能实现的目标。1但是,教育公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活动准则,促进社会民主;缓和社会矛盾关系,促进社会稳定;改善两极分化现象,减少客观差距;改善主体社会地位,优化维权环境。教育公平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政权存在的合法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是任何一个社会都应该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我们应该不断努力,促进教育1郝文武:《教育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99页。

公平。

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的统一,是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相互促进、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和谐状态,是教育发展追求的实现目标和永恒理想。2在现阶段,国家在整体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上的具体措施有:同等待遇,如城乡办学条件统一,区域之间达到统一,不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统一,不同教育类型之间(如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等)统一;倾斜,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城乡之间向农村倾斜,区域之间向西部倾斜,不同教育类型之间向职业教育倾斜,群体之间向困难群体倾斜等;城市反哺农村,东部要帮助西部,城市要帮助农村,好的学校要帮扶弱的学校,普通教育要给职业教育以支持;有选择性的教育公平,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给民办教育以发展机会。

二、农村教育公平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实现了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的资源投入明显增加,农村适龄儿童及青少年的小学和初中教育的入学率显著提高,兴办了农民成人学校,在中西部落后地区积极加强了农民的扫盲教育。但农村教育的公平化程度仍然较低,尤其是成年农民和农村幼儿的教育。其具体问题如下: 2郝文武:《教育哲学》,班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75页。

(一)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差

农村学校,危房普遍存在和教学设备奇缺。据统计2005年——2006年农村小学教育阶段危房总面积为4712.52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为1902.13万平方米,未改建危房面积为2810.38万平方米,大于2005年、2006年单年最大危房面积,2005年——2006年农村初中教育阶段危房面积总和1408.11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为1132.94万平方米,未改建危房面积为275.16万平方米,可见学校危房大部分存在于农村中小学中。3师生呆在这样的教室里,怎么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二)农村教育定位不准

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公平的呼声里,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学校根本无法与城市学校比较。学科结构失衡,学生除了每天的文化课之外,德、智、体、美、劳得不到全面发展。教育水平低,教育价值取向存在问题,大多数学生 “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因为缺乏生活技能,只能在家里闲着或者绝务农。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三)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中国有800万乡村教师,承担着6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3中国论文写发网,浅谈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及解决策略[EB/OL].

http://www.lwxfw.com/Article/jiaoyu/jyll/201106/8303.html

可是农村教师数量正在减少。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问题是关键,也是难点。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存在着区域数量短缺、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学历层次偏低和职称比例失当等诸多结构性问题。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造成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随之进一步扩大。在三年的大学实践中,我在家乡的农村进行了多次教育调研,发现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多是专科毕业,与城市差距极大;代教的广泛存在,更是将这一差距更加的扩大。

三、农村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一)农村教育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育阶段,市场经济的不规范拉开了人们的差距。首先是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大,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所引发的社会不公,也带来了教育不公平。其次是社会的二元结构所带来的城乡差距明显加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地方农民的收入增幅较小,导致他们无法承担子女最基本的教育费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是阻碍农村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时代的教育产业化时期。

(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

教育不公平与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有关,政府未能尽到应有的职责,未能很好地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而让公民自己负担教育成

本,造成教育不公。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而且政府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政府投入不足带来诸多恶果,最直接的就是学生的家庭负担加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的生活。4

(三)教育政策和体制存在缺陷

在这方面尤为突出的问题是,教育经费向城市、东部倾斜,优质教育向强校倾斜——城乡之间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则更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失衡造成了办学条件的失衡,继而导致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等资源的失衡。因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四)严酷的现实制约着农村教育公平的发展

高昂的教育成本成为无数家庭的重压。在农村,儿子考上大学,父母因筹不起学费而含泪自杀的“学费杀人”新闻已屡见不鲜。大学毕业后就业困难,也是农村学生不继续进行高等学习的原因。

四、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办法

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有限。因此,大力发展农村4李春萌,罗媛松,黄文进《关注农村教育公平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琼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8

经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这是推进农村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

其次,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机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这样就明确了教育公平的要求,并分清了政府与社会的责任,有利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

再次,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在2005年国家教育统计表明,农村学校无论在财政投入的比例、办学条件、教师待遇、师资水平、师生比例都远远低于城市,农村每个学生的平均教育经费比城市少60%至80%。政府应该学习西方国家,大力投资教育,而不是寄希望于市场配置。

此外,农民应转变观念。由于接受高等教育未必能在短期内改变农村学生的命运,使家长的积极性受挫,“新读书无用论”的不断蔓延。虽然这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但政府、媒体应进行积极宣传,使农民看到教育对人的长远利益,从而促进新一代农民的素质,缩短城乡差距。

五、结语

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要想做到教育的真正公平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百年大计,教育先行,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是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重中之重。政府的重视,社会的积极协作,才能真正使教育公平的实现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郝文武,教育哲学[M],班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李春萌,罗媛松,黄文进,关注农村教育公平 推进和谐社会建

设[J],琼州学院学报,2007,3。

3、 李丽华,廖小官,程彩琴, 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全面表现的探讨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

4、 周芬芬,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教育公平的损伤及补偿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7,28。

5、 刘震,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

报,2008,6。

6、 中国论文写发网,浅谈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及解决策略[EB/OL]. http://www.lwxfw.com/Article/jiaoyu/jyll/201106/8303.html


相关内容

  • 某县基础教育公平社会问题探究
  • 教育公平社会问题探究 ------以***市***县基础教育发展为例 摘要:教育公平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而教育不公平是则又无情地存在于客观现实中.教育不公平的存在和持续拉大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问题.分析***义务教育不公平的成因,可以归结为教育投入不平衡:教育投入体制不完善: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 ...

  • 教育政策与社会公平关系探究
  • 2010年12月第24卷第6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ur nal of H ub ei U ni vers i t y o f D ec .2010 Sc ie nc es ) E co nom i c sC Phi l os ophy&.Soc i al V oI . ...

  • 当代中国教育公平问题分析
  • 关于当代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分析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发展成就与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准.然而近年来,教育资源在分配上的不公平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社会事业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已取得巨大的进步与空前的成就,但是教育公 ...

  • 国民收入再分配问题探究
  • 摘 要:收入再分配并不仅仅属于道德范畴,更具有经济学的科学研究意义,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处理不好还会成为政治问题.近几年来,在各种类型的民意调查中,群众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关注程度一直名列前茅.另外,不同机构和学者统计计算出来的我国基尼系数的数值早已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且呈扩大之势.因 ...

  •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教案
  •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思想政治必修模块一<经济生活>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5.学时数:40分钟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 ...

  • [平等的脚步]说课材料
  • <平等的脚步>说课材料 蒲江县寿安中学:李迎凤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平等的脚步 >是教科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内容:第一框分析了生命平等的真谛,即人格.法律地位的平等和平等的享有各项权利,并引申出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应该得到平等对待的结论,让学生懂 ...

  • 师范类(专升本)专业论文参考选题
  • 师范类(专升本)专业论文参考选题(新) 说明:学生可从以下题目确定毕业论文选题,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方向或自己的工作经验自拟题目,论文题目必须与当前就读专业密切相关,并经指导教师认可. 一.教育理论 1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或教学思想.学习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 试论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3 ...

  • 河北5年中考试题
  • 河北5年中考试题 (2009年)29.聚焦三农,分析说明.(10分) 近年来,河北省立足农村实际,相继实施了科教兴农.读书兴农.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法治下乡等惠农行动. (1)上述惠农行动体现了我国实施什么战略和基本方略?(2分) (2)上述惠农行动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哪些素质? ...

  • 我国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公平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某些方面有差距扩大的趋势.本文对教育公平的内涵进行了科学解读,对教育公平进行哲学解读说明了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增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问题 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既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