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管理史答案

第一章先秦的教育管理

1、稷下学宫管理的特点有哪些p33

答:稷下学宫讲学实行门户开放,并将讲学、著述、育才和咨政结合起来。私学的特点是叫着学者自由讲学求学、自由择徒求师,学宫集中了众家私学,更难封闭门户,促进了学派间的交流、交锋与交融,学者也可跨越门墙,学无常师。各派学者定期举行讲演、讨论、辩难之类的“期会”,现实了高等学府讲学的特色。

2、儒家提出了那些重要的教育管理思想p35

答:一、孔丘的教育管理思想

二、孟轲的教育管理思想

三、荀况的教育管理思想

四、《学记》的教育思想管理。

3、道家的教育管理思想给人以什么样的启发p50

答:自然是指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在老子那里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在庄子那里是人的自然天性,道法前者可以把人们引向科学探索的道路,道法后者则引出了尊重学生自然天性的教育原则。

老子对知识的态度完整地说是“为道日损,为学日进”,至于绝学无忧,只是老子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一个反思,另外我们也看到,许多饱学之士,反而叫自己已有的知识束缚住了手脚,而那些初出茅庐的,虽然整体知识有欠缺,但却在创新方面更有成就。 学习就要忘我的精神,忘我的前提就是虚静,用反就是善于反思

无为就是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道家思想更符合现代教育的原则。

4、法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利弊p52

答:法家思想的优势:

1. 相对于儒家的虚无思想,法家的思想让统治者容易看得见和摸得着,对统治者推行 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有力依据。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力和威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没有根本的区别,主要是极力主张君主集权,察觉、防止百姓犯上作乱,维护君主统治地位。

2. 另外,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 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屈指第一。

3.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 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法家思想的弊端:

1.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过分强调法律的作用就如同动手术的医生,光知道对病人用刀。不知道疾病需要事前预防,而儒家思想正好起到预防的作用,如果两者相辅相成、合力治理,国家将前途无量。

2.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当代学者刘木鱼(刘铎)评价法家思想“礼下小人,刑上大夫,刑礼不偏,谓之法家,谓之圣道”。

3.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第二章秦汉的教育管理

1、秦代文化教育的管理目标及所采取的基本手段是什么p57

答:目标:为了创造统一国家的共同社会生活基础,巩固新的统一政权,秦王朝进行了一系列针对六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改革。

手段:秦王朝管理的手段以刑法为主,表现为强烈的专制性,具体表现在“禁私学”、“焚书坑儒”的过程中。

2、汉代文教政策是如何演变的p66

答:一、黄老之学与汉初的文教政策

秦代推行法家的严刑酷法政策而导致“二世而亡”。这一剧变,对于刚刚建立的汉王朝来说,是前车之鉴。汉代初年,百废待兴。如何使国家机器、天下百姓从连年征战的重负中喘过气来,恢复和发展经济,使社会走向安定,是西汉政权面临的当务之急。统治者发现,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思想,不仅能否定秦的严刑酷法和横征暴敛,而且有利于节用民力、恢复生产,能适应当时“休养生息”的社会需要。于是, 从汉代建立(公元前206年)到汉武帝即位(公元前140年)的六十余年里, 黄老之学在政治思想上和学术上居于统治地位。汉高祖“不好儒”,汉文帝“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窦太后操纵朝政后,尤“好黄帝老子言”,规定“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

二、独尊儒术政策的形成与实施

汉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政治渐趋安定,经济日益繁荣,西汉王朝正走向鼎盛时期。同时,新的社会危机也正在酝酿之中。一方面,在繁荣景象的背后,赋税徭役加重,贫富悬殊加剧,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加大;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十分激烈,诸侯割据的潜在威胁增强,争权夺利以至谋反作乱的事件接连不断。黄老之学无力解决这些矛盾。汉初未得重用的儒家学者,潜心探索秦王朝的经验教训,试图为汉王朝创立长治久安的学术文化。同时汉初儒学经过复苏和发展,其影响民间和朝廷的力量日趋高涨。当汉王朝在寻觅一种更适应新时代的统一的意识形态时,儒学自然成为最佳的选择对象。

3、汉代学校系统的基本构成情况如何p69

答:汉代学校氛围挂靴和私学二类。官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二种。中央官学,主要是指传授儒经为主的太学,在东汉还曾这有鸿都门学、宫邸学等特殊性质的学校。地方官学主要指郡国学。私学可按其程度与学习内容分为书馆与经馆两类。

4.汉代地方官学和私学的设置与管理有哪些特点p90p91

答:地方官学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培养能通晓儒家经术的郡国的属吏,同时也向朝廷和中英太学推荐地方学校中特别突出的优秀学生。二是通过学校定期举行的“乡饮酒”、“乡射”等传统的行礼活动,向社会普通推行道德教化。具有育才和教化想结合的特点。

汉代私学的特点有:1、数量多,覆盖范围广,社会综合规模大。2、级别、门类比较齐全。官学主要是中、高等教育,私学则从初等、中等到高等教育都有;官学基本局限于儒经教育,私学虽普遍以儒经为教学内容,但传授法律、医学、文字学、天文历算、图纬以及先秦诸子学术等专门知识的私学也不少见。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管理

1、魏晋南北朝教育管理制度有什么新特点p94

答:从教育方面来看,这个时代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变革,从汉代正统的独尊的儒家经学教育中摆脱出来,教育的体制也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进行转换。旧教育单一的体制不能适应时代需要,便促使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进行变革,出现了多种专业性中央官学。教育体制、教育观念的大变革,共同构成了中国教育史上有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特点。

2.刘劭的《人物志》为人才教育管理提供了哪些心理依据p118

答:《人物志》论及了很多教育挂历心理问题,其中关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差异的理论尤为丰富。刘劭采取了辨名析理地方法,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差异,给予了具体的研究。刘劭的“八观”认识方法,含有朴素的辩证法。他正是运动了这些辨证方法,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针对他们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及其本身的优缺、点,刘劭提出应当对他们施加不同的教育。刘劭认为,根据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施之以相应不同的教育管理措施,便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人才。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

1、隋唐文教政策的主要内容p125

答:(一)重振儒术

自东汉后期至魏晋南北朝,社会动乱,儒学地位下降,佛教、道教日益兴盛。到隋文帝即位后,认识到三教皆可利用,要论教化百姓,养育人才,则非崇儒兴学不可。于是下令广泛征集儒家经典,并以高官厚禄礼聘天下儒士集于京都,令自京都至州县均设学校,还亲自至国子监参加典礼。隋炀帝时又将经典文献加以整理、分类,分为甲、乙、丙、丁四目,分

统于经、史、子、集四类,成为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正统方法。

唐高祖李渊在开国之初,就“颇好儒臣”。为了提高儒学的地位,在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公元624年颁《兴学敕》,要求“敦本息末,崇尚儒宗”。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崇儒,登基前就在王府内设立文学馆,召集房玄龄、魏征等十八名儒为学士。贞观元年(628年)下令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贞观四年诏令各州县学皆立孔子庙。贞观十四年(640年),诏令孔颖达会同诸儒撰写《五经正义》,颁行天下。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由官方颁布的经学权威著述,成为全国官学的统一教材,每年的明经科考试也以此为标准。唐太宗曾自称“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唐以后诸帝也基本上都是尊崇儒术的。

(二)兼融佛道

隋唐崇尚儒术,但在重儒的同时,还提倡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都是宗教,都主张与世无争,积德行善,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特别是佛教和道教在生死观上都有一套理论,如佛教宣传 “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以求得死后超生。道教研究养生之道,修炼长生不老之术。这些对封建帝王直至平民百姓都有极大的诱惑力。隋文帝和炀帝都信奉佛教,唐代统治者鼓吹三教并用。唐高祖在一份诏书中就宣称“三教虽异,善归一揆”。他崇奉道家开创者老子为始祖,以维护李姓统治的需要。唐太宗认为三教殊途同归,支持玄奘译佛经。武则天也认为“佛道二教,同归于善。无为究竟,皆为一宗”。整个唐代,儒、佛、道三教虽间有此消彼长的矛盾,但总的来说,在政治上还是儒术居于主导地位,而佛教和道教只是作为信仰和精神寄托。

2. 唐代科举考试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管理的?p155

答:为科举制的完善作出突出贡献的帝王有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人。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常设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其中,进士科尤受重视,考取难度也最大。

1、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唐太宗提倡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为此唐太宗扩充学校,加强管理。管理中央学校的机构为国子监,其下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2、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武则天特别重视科举,曾一连几天在洛成殿亲自测试贡举人,并曾命令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开了后世“殿试”和“糊名”的先河。武则天称帝后,还破例开了武科,即在科举考试当年同时进行武举考试,内容有骑射、步射、马枪、负重等内容,考中的可以任用为武官。

3、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唐玄宗时进士科转为兼考诗赋,而且诗赋成为最主要的考试内容。进士科也成为唐朝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3.韩愈的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主张有哪些?p159

答:1、“性三品”说与教育管理;韩愈批判地继承钱袋儒家人性学说,提出“性三品”说。他认为人性是由性与情两部分组成。

2、教育、管理与社会分工;韩愈继承先秦儒家社会分工思想而有所发展。他认为个人能力有限,百般职业“人不可遍为,异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3、论学校管理;韩愈长期任职于中央官学,深谙学校和教育管理之道,他对学校管理的见地之具体,在教育家中并不不多见。

4、人才思想;韩愈以其切身经历,抨击了一面埋没、压制、摧残人才,一面缺叫嚷人才匮乏的现象,他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管理者,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第五章 宋代的教育管理

1、宋代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166

答:宋代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是:重视文治,提倡科举;尊孔崇儒,兼容佛道;振兴官学,委派教官;发展私学,鼓励书院。

2.宋代书院有哪些重要的管理制度p203

答:

书院在教育及教学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具体内容如下:1、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渠道,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2、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宋代书院的最高首脑称为山长,洞主或洞长3、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宋代书院衽自由讨论学术的教学方式,强调以自学为主,师生同研习学问。4、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规章制度的确立是书院内部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完善健全的标志之一,也是书院确立自身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一个重要手段。宋代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意义:自书院产生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3.胡瑗对教育管理提出哪些重要主张p207

答:一、要确立学校教育为国家根本的指导思想

二、要以明体达用为教学的总方针

三、实行分斋教学制度

四、全面安排课外内外,即注意知识传授,也注意体育和美育

五、校内的知识学习和校外的社会考查相结合

第七章 明代的教育管理

1、明代国子监如何实施教学管理p267

答:一、教学时间的安排及方法的采用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

三、教学的组织形式

四、教学考核

2.明代书院如何实施管理p295

答:一、书院的发展时有起伏

二、书院的分布不平衡

三、官办书院多余民办书院

四、书院的培养目标不同于官学

五、教学管理

六、师资管理

七、学生管理

3.明代教育管理的动力、手段和特点有哪些p299

答:动力:1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的需要2、为国育才的需要3、科举趋势的刺激

手段:1、行政手段2教育手段3、经济手段4、法律手段

特点:1、专制性2、伦理性3、封闭性4、经验性5、规范性6、独立性

第八章 清代的教育管理

1、清代文教方面有哪些主要的政策和措施p310

答:一、尊孔读经,提倡程朱理学

二、设科举士,笼络汉族人士

三、广设学校,严订管理法规

四、整理文化,禁毁异端书籍

五、压制思想,大兴文字酷狱

2.清代使书院官学化有哪些管理措施p340

答:1、由政府任命书院的主持者

2、由政府考选书院肄业生徒

3、加强书院的管理和考课

4、由官方为书院提供经费

第九章 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管理

1、张之洞主要的教育管理思想是什么p382

答:一、整顿、改革传统教育

二、兴办新式学堂,建立近代学制

张之洞的教育管理思想不仅体现在教育行政的宏观方面,也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微观方面。总之,张之洞的教育管理思想是洋务运动的威信于东时期洋务派教育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该集团的教育管理主张。

第十一章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的教育管理

1、如何评价壬子癸丑学制p444

答:壬子癸丑学制是辛亥革命胜利后的产物。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古老的封建制度。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大总统,并任蔡元培为首任教育总长。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最高教育行

政机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深感辛亥革命后,教育思想与方法俱有所改变,清末所颁布的《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合乎帝制,而不适宜共和,自不能满足于国人的要求。”于是教育部决定颁布新法令,以代替旧的规章。

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二部学制,是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的。1912年7月至8月召开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邀请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开会讨论,最后于九月由教育部向全国颁布《学校系统令》,即为“壬子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各级各类学校令,补充《学校系统令》,合称“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整个学程为18年,分为三段四级,三个系统。

第一阶段是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共7年。第二阶段是中等教育,只设一级,共4年。第三段是高等教育,也是一级,但分预科和本科。除了有小学、中学、大学组成的学校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

这个学制将小学教育缩短为7年,中学教育缩短为4年,废除了小学与师范学校的读经课程,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设置了专门学校,培养专科实用人才等等。这些措施尤其是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规定,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以及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一学制的实施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不足。如“过分强调整体划一,缺乏灵活性;各学段年限划分的不合理,……太偏重于普通教育等等”

第一章先秦的教育管理

1、稷下学宫管理的特点有哪些p33

答:稷下学宫讲学实行门户开放,并将讲学、著述、育才和咨政结合起来。私学的特点是叫着学者自由讲学求学、自由择徒求师,学宫集中了众家私学,更难封闭门户,促进了学派间的交流、交锋与交融,学者也可跨越门墙,学无常师。各派学者定期举行讲演、讨论、辩难之类的“期会”,现实了高等学府讲学的特色。

2、儒家提出了那些重要的教育管理思想p35

答:一、孔丘的教育管理思想

二、孟轲的教育管理思想

三、荀况的教育管理思想

四、《学记》的教育思想管理。

3、道家的教育管理思想给人以什么样的启发p50

答:自然是指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在老子那里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在庄子那里是人的自然天性,道法前者可以把人们引向科学探索的道路,道法后者则引出了尊重学生自然天性的教育原则。

老子对知识的态度完整地说是“为道日损,为学日进”,至于绝学无忧,只是老子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一个反思,另外我们也看到,许多饱学之士,反而叫自己已有的知识束缚住了手脚,而那些初出茅庐的,虽然整体知识有欠缺,但却在创新方面更有成就。 学习就要忘我的精神,忘我的前提就是虚静,用反就是善于反思

无为就是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道家思想更符合现代教育的原则。

4、法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利弊p52

答:法家思想的优势:

1. 相对于儒家的虚无思想,法家的思想让统治者容易看得见和摸得着,对统治者推行 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有力依据。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力和威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没有根本的区别,主要是极力主张君主集权,察觉、防止百姓犯上作乱,维护君主统治地位。

2. 另外,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 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屈指第一。

3.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 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法家思想的弊端:

1.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过分强调法律的作用就如同动手术的医生,光知道对病人用刀。不知道疾病需要事前预防,而儒家思想正好起到预防的作用,如果两者相辅相成、合力治理,国家将前途无量。

2.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当代学者刘木鱼(刘铎)评价法家思想“礼下小人,刑上大夫,刑礼不偏,谓之法家,谓之圣道”。

3.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第二章秦汉的教育管理

1、秦代文化教育的管理目标及所采取的基本手段是什么p57

答:目标:为了创造统一国家的共同社会生活基础,巩固新的统一政权,秦王朝进行了一系列针对六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改革。

手段:秦王朝管理的手段以刑法为主,表现为强烈的专制性,具体表现在“禁私学”、“焚书坑儒”的过程中。

2、汉代文教政策是如何演变的p66

答:一、黄老之学与汉初的文教政策

秦代推行法家的严刑酷法政策而导致“二世而亡”。这一剧变,对于刚刚建立的汉王朝来说,是前车之鉴。汉代初年,百废待兴。如何使国家机器、天下百姓从连年征战的重负中喘过气来,恢复和发展经济,使社会走向安定,是西汉政权面临的当务之急。统治者发现,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思想,不仅能否定秦的严刑酷法和横征暴敛,而且有利于节用民力、恢复生产,能适应当时“休养生息”的社会需要。于是, 从汉代建立(公元前206年)到汉武帝即位(公元前140年)的六十余年里, 黄老之学在政治思想上和学术上居于统治地位。汉高祖“不好儒”,汉文帝“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窦太后操纵朝政后,尤“好黄帝老子言”,规定“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

二、独尊儒术政策的形成与实施

汉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政治渐趋安定,经济日益繁荣,西汉王朝正走向鼎盛时期。同时,新的社会危机也正在酝酿之中。一方面,在繁荣景象的背后,赋税徭役加重,贫富悬殊加剧,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加大;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十分激烈,诸侯割据的潜在威胁增强,争权夺利以至谋反作乱的事件接连不断。黄老之学无力解决这些矛盾。汉初未得重用的儒家学者,潜心探索秦王朝的经验教训,试图为汉王朝创立长治久安的学术文化。同时汉初儒学经过复苏和发展,其影响民间和朝廷的力量日趋高涨。当汉王朝在寻觅一种更适应新时代的统一的意识形态时,儒学自然成为最佳的选择对象。

3、汉代学校系统的基本构成情况如何p69

答:汉代学校氛围挂靴和私学二类。官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二种。中央官学,主要是指传授儒经为主的太学,在东汉还曾这有鸿都门学、宫邸学等特殊性质的学校。地方官学主要指郡国学。私学可按其程度与学习内容分为书馆与经馆两类。

4.汉代地方官学和私学的设置与管理有哪些特点p90p91

答:地方官学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培养能通晓儒家经术的郡国的属吏,同时也向朝廷和中英太学推荐地方学校中特别突出的优秀学生。二是通过学校定期举行的“乡饮酒”、“乡射”等传统的行礼活动,向社会普通推行道德教化。具有育才和教化想结合的特点。

汉代私学的特点有:1、数量多,覆盖范围广,社会综合规模大。2、级别、门类比较齐全。官学主要是中、高等教育,私学则从初等、中等到高等教育都有;官学基本局限于儒经教育,私学虽普遍以儒经为教学内容,但传授法律、医学、文字学、天文历算、图纬以及先秦诸子学术等专门知识的私学也不少见。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管理

1、魏晋南北朝教育管理制度有什么新特点p94

答:从教育方面来看,这个时代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变革,从汉代正统的独尊的儒家经学教育中摆脱出来,教育的体制也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进行转换。旧教育单一的体制不能适应时代需要,便促使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进行变革,出现了多种专业性中央官学。教育体制、教育观念的大变革,共同构成了中国教育史上有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特点。

2.刘劭的《人物志》为人才教育管理提供了哪些心理依据p118

答:《人物志》论及了很多教育挂历心理问题,其中关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差异的理论尤为丰富。刘劭采取了辨名析理地方法,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差异,给予了具体的研究。刘劭的“八观”认识方法,含有朴素的辩证法。他正是运动了这些辨证方法,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针对他们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及其本身的优缺、点,刘劭提出应当对他们施加不同的教育。刘劭认为,根据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施之以相应不同的教育管理措施,便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人才。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

1、隋唐文教政策的主要内容p125

答:(一)重振儒术

自东汉后期至魏晋南北朝,社会动乱,儒学地位下降,佛教、道教日益兴盛。到隋文帝即位后,认识到三教皆可利用,要论教化百姓,养育人才,则非崇儒兴学不可。于是下令广泛征集儒家经典,并以高官厚禄礼聘天下儒士集于京都,令自京都至州县均设学校,还亲自至国子监参加典礼。隋炀帝时又将经典文献加以整理、分类,分为甲、乙、丙、丁四目,分

统于经、史、子、集四类,成为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正统方法。

唐高祖李渊在开国之初,就“颇好儒臣”。为了提高儒学的地位,在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公元624年颁《兴学敕》,要求“敦本息末,崇尚儒宗”。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崇儒,登基前就在王府内设立文学馆,召集房玄龄、魏征等十八名儒为学士。贞观元年(628年)下令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贞观四年诏令各州县学皆立孔子庙。贞观十四年(640年),诏令孔颖达会同诸儒撰写《五经正义》,颁行天下。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由官方颁布的经学权威著述,成为全国官学的统一教材,每年的明经科考试也以此为标准。唐太宗曾自称“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唐以后诸帝也基本上都是尊崇儒术的。

(二)兼融佛道

隋唐崇尚儒术,但在重儒的同时,还提倡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都是宗教,都主张与世无争,积德行善,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特别是佛教和道教在生死观上都有一套理论,如佛教宣传 “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以求得死后超生。道教研究养生之道,修炼长生不老之术。这些对封建帝王直至平民百姓都有极大的诱惑力。隋文帝和炀帝都信奉佛教,唐代统治者鼓吹三教并用。唐高祖在一份诏书中就宣称“三教虽异,善归一揆”。他崇奉道家开创者老子为始祖,以维护李姓统治的需要。唐太宗认为三教殊途同归,支持玄奘译佛经。武则天也认为“佛道二教,同归于善。无为究竟,皆为一宗”。整个唐代,儒、佛、道三教虽间有此消彼长的矛盾,但总的来说,在政治上还是儒术居于主导地位,而佛教和道教只是作为信仰和精神寄托。

2. 唐代科举考试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管理的?p155

答:为科举制的完善作出突出贡献的帝王有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人。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常设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其中,进士科尤受重视,考取难度也最大。

1、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唐太宗提倡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为此唐太宗扩充学校,加强管理。管理中央学校的机构为国子监,其下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2、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武则天特别重视科举,曾一连几天在洛成殿亲自测试贡举人,并曾命令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开了后世“殿试”和“糊名”的先河。武则天称帝后,还破例开了武科,即在科举考试当年同时进行武举考试,内容有骑射、步射、马枪、负重等内容,考中的可以任用为武官。

3、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唐玄宗时进士科转为兼考诗赋,而且诗赋成为最主要的考试内容。进士科也成为唐朝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3.韩愈的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主张有哪些?p159

答:1、“性三品”说与教育管理;韩愈批判地继承钱袋儒家人性学说,提出“性三品”说。他认为人性是由性与情两部分组成。

2、教育、管理与社会分工;韩愈继承先秦儒家社会分工思想而有所发展。他认为个人能力有限,百般职业“人不可遍为,异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3、论学校管理;韩愈长期任职于中央官学,深谙学校和教育管理之道,他对学校管理的见地之具体,在教育家中并不不多见。

4、人才思想;韩愈以其切身经历,抨击了一面埋没、压制、摧残人才,一面缺叫嚷人才匮乏的现象,他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管理者,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第五章 宋代的教育管理

1、宋代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166

答:宋代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是:重视文治,提倡科举;尊孔崇儒,兼容佛道;振兴官学,委派教官;发展私学,鼓励书院。

2.宋代书院有哪些重要的管理制度p203

答:

书院在教育及教学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具体内容如下:1、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渠道,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2、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宋代书院的最高首脑称为山长,洞主或洞长3、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宋代书院衽自由讨论学术的教学方式,强调以自学为主,师生同研习学问。4、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规章制度的确立是书院内部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完善健全的标志之一,也是书院确立自身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一个重要手段。宋代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意义:自书院产生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3.胡瑗对教育管理提出哪些重要主张p207

答:一、要确立学校教育为国家根本的指导思想

二、要以明体达用为教学的总方针

三、实行分斋教学制度

四、全面安排课外内外,即注意知识传授,也注意体育和美育

五、校内的知识学习和校外的社会考查相结合

第七章 明代的教育管理

1、明代国子监如何实施教学管理p267

答:一、教学时间的安排及方法的采用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

三、教学的组织形式

四、教学考核

2.明代书院如何实施管理p295

答:一、书院的发展时有起伏

二、书院的分布不平衡

三、官办书院多余民办书院

四、书院的培养目标不同于官学

五、教学管理

六、师资管理

七、学生管理

3.明代教育管理的动力、手段和特点有哪些p299

答:动力:1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的需要2、为国育才的需要3、科举趋势的刺激

手段:1、行政手段2教育手段3、经济手段4、法律手段

特点:1、专制性2、伦理性3、封闭性4、经验性5、规范性6、独立性

第八章 清代的教育管理

1、清代文教方面有哪些主要的政策和措施p310

答:一、尊孔读经,提倡程朱理学

二、设科举士,笼络汉族人士

三、广设学校,严订管理法规

四、整理文化,禁毁异端书籍

五、压制思想,大兴文字酷狱

2.清代使书院官学化有哪些管理措施p340

答:1、由政府任命书院的主持者

2、由政府考选书院肄业生徒

3、加强书院的管理和考课

4、由官方为书院提供经费

第九章 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管理

1、张之洞主要的教育管理思想是什么p382

答:一、整顿、改革传统教育

二、兴办新式学堂,建立近代学制

张之洞的教育管理思想不仅体现在教育行政的宏观方面,也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微观方面。总之,张之洞的教育管理思想是洋务运动的威信于东时期洋务派教育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该集团的教育管理主张。

第十一章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的教育管理

1、如何评价壬子癸丑学制p444

答:壬子癸丑学制是辛亥革命胜利后的产物。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古老的封建制度。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大总统,并任蔡元培为首任教育总长。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最高教育行

政机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深感辛亥革命后,教育思想与方法俱有所改变,清末所颁布的《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合乎帝制,而不适宜共和,自不能满足于国人的要求。”于是教育部决定颁布新法令,以代替旧的规章。

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二部学制,是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的。1912年7月至8月召开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邀请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开会讨论,最后于九月由教育部向全国颁布《学校系统令》,即为“壬子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各级各类学校令,补充《学校系统令》,合称“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整个学程为18年,分为三段四级,三个系统。

第一阶段是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共7年。第二阶段是中等教育,只设一级,共4年。第三段是高等教育,也是一级,但分预科和本科。除了有小学、中学、大学组成的学校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

这个学制将小学教育缩短为7年,中学教育缩短为4年,废除了小学与师范学校的读经课程,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设置了专门学校,培养专科实用人才等等。这些措施尤其是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规定,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以及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一学制的实施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不足。如“过分强调整体划一,缺乏灵活性;各学段年限划分的不合理,……太偏重于普通教育等等”


相关内容

  • 中国电信竞争上岗考试题库
  • 中国电信竞争上岗考试题库 一.企业文化(第1至第22题,共22题) 1. 中国电信的企业使命是什么?[答案]让客户尽情享受信息新生活 2. 中国电信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答案]做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3. 中国电信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答案]全面创新.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共创价值 4. 中国电信的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判断题
  •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章.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2.习近平强调,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带头改进作风.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任人唯贤.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正确. 错误. 正 ...

  • "学前教育史考试资料
  • ()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C.蒙台梭利 ()是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学前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B. ()是我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D.张宗麟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论述游戏的教育家.B.夸美纽斯 () ...

  • 南开16秋学期[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尔雅)]在线作业
  • 16秋学期<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 "商人对于以前一切都停滞不变.可以说由于世袭而停滞不变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革命的要素",是谁说的?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韦伯 D. 考茨基 正确答案: 2 ...

  • 2017年保险高管考试题库一(寿险类)
  • 一.保险高管寿险类 题目1: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方式包括:纪律处分.组织处理和经 济处分(). 正确答案:A 题目2: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方式包括纪律处分.组织处理.经济 处分三种,对同一责任人只需单处,不能并处.() 正确答案:B 题目3:保险人收到投保人交来的全部保险费后,保险合同成立(). 正 ...

  •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历年真题
  • 2011年内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历年真题 一.单选题 1 / 18 题干: 客户交易保证金不足,期货公司履行了通知义务而客户未及时追加保证金,客户要求保留持仓并经书面协商一致的,穿仓造成的损失,经纪公司(). A: 不承担责任B: 承担次要赔偿责任C: 承担主要赔偿责任,最高不超过80%D: 全 ...

  • 两学一做应知应会知识要点60题
  • " 两学一做"应知应会知识要点60题 1.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基层组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战斗堡垒.. 出处:党章第五章第三十一条. 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68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自发 ...

  • "两学一做"专题知识竞赛答案
  • "两学一做"专题知识竞赛 共 30题 试卷总分:100分 学员得分:100 分 单选题, 20(题共70分) [***********][1**********]20 判断题, 10(题共30分) [1**********]   单选题 判断题 1.[单选题] 总分:3.5 ...

  • 党的基础知识
  • 电子技术系党的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 一.2011年两级党委扩大会议精神 1.我院2011年党委扩大会议召开的时间? 2月24日全天 2.徐院长代表院党委在大会所作工作报告的名称? 狠抓党建创新发展稳步转型努力开创本科教育新局面 3.我院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简要概括为哪十六字? 狠抓党建 创新发展 强 ...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一篇银行知识与业务 第1章中国银行业概况 (一)单选题 在以下各小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1.( )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移交至新设立的银监会. A.2000 B.2001 C.2002 D.2003 2.( )负责对全国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