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读之十一

《道德经》解读之十一--- 第五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一、直译

天地没有私仁偏慈,一律视万物为用草扎的狗;圣人顺应天地也不会厚此薄彼,一律视所有的老百姓为草狗。天地之间,不正像风箱一样吗?虽然空虚但能够生生不息,越拉动活塞出风越多。言多表现博学反而会陷入困境,不如保持清静无为。

二、解释

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元代吴澄说 :“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万物的生长发育都是自然的,天地对于万物是无为,无一物为天地所偏爱。

天不颇覆,地不偏载。──《史记·匈奴列传》

圣人是以天地为效法的对象,对待老百姓一律平等。

2.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

橐籥(tuoye),用手操作的鼓风工具,即风箱,人们通过推拉风箱的活塞杆,来产生风,达到催动火的目的。老子把天地之间无尽的空间比喻为风箱,尽管虚空,但能生万物。

3.  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言多,表现自己见多识广,表现自己的智巧。与第二章“行不言之教”一脉相承,与儒家的“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类似。

守中,藏语言在心,意指不干涉万物的变化,顺其自然,清静无为。

三、感悟

1.  “天地不仁”是万物平等的思想,“圣人不仁”则是人人平等的思想。圣人,即体悟大道的人。

老子讲出了天地不讲仁慈这个的真理,而且把这个自然界的原理转向了人世。“不仁”就是无所亲爱,也无所憎恶,一视同仁,人人平等,所以“不仁”的手段可以达到“至仁至爱”的目的。

2.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引用李贺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这里的“天”是指自然法则,大自然是无情的,任何动物可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但决不能违反自然。

3. 寒山:“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泣露千般草”,露水如泪撒在各种各样的草上,平等普遍地照顾到所有的草,绝不会对喜欢的草多给一点。“吟风一样松”,风吹过松林时,不论老松小松、弯松直松、胖松瘦松,只要风经过的地方,所有的松都会被吹到,每一棵所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风却不会因为松的反应各各不同而有所选择。感受到了大自然涵容一切、平等对待一切的精神,也可以形容圣人对世人平等慈悲的态度。

4. 体悟大道的人对众生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强弱贫富男女而产生分别心,眼里无人无我、心中无长无短,就能体会到什么是“人我一如,众生平等”,如此才能大爱无诤,才能安祥常驻,正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附录~~~古今中外人士评说老子《道德经》(节选5)

李政道:这位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对于老子的“道”颇有会心。他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复杂的就是最简单的,最简单的也就是最复杂的,假如我们能将众多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最简单的,我们的探讨才更深刻,也更有意义。

余培林:发展到今天,老子的思想,不仅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也受到全世界人士的注意了。前几年美国《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不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吗?

高定彝:老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提出系统论、整体论的学者。

陈霖生: 《道德经》是世界上惟一微型百科全书,是振兴中华的智慧宝藏,是人类走向幸福之途的明灯。

《道德经》解读之十一--- 第五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一、直译

天地没有私仁偏慈,一律视万物为用草扎的狗;圣人顺应天地也不会厚此薄彼,一律视所有的老百姓为草狗。天地之间,不正像风箱一样吗?虽然空虚但能够生生不息,越拉动活塞出风越多。言多表现博学反而会陷入困境,不如保持清静无为。

二、解释

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元代吴澄说 :“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万物的生长发育都是自然的,天地对于万物是无为,无一物为天地所偏爱。

天不颇覆,地不偏载。──《史记·匈奴列传》

圣人是以天地为效法的对象,对待老百姓一律平等。

2.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

橐籥(tuoye),用手操作的鼓风工具,即风箱,人们通过推拉风箱的活塞杆,来产生风,达到催动火的目的。老子把天地之间无尽的空间比喻为风箱,尽管虚空,但能生万物。

3.  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言多,表现自己见多识广,表现自己的智巧。与第二章“行不言之教”一脉相承,与儒家的“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类似。

守中,藏语言在心,意指不干涉万物的变化,顺其自然,清静无为。

三、感悟

1.  “天地不仁”是万物平等的思想,“圣人不仁”则是人人平等的思想。圣人,即体悟大道的人。

老子讲出了天地不讲仁慈这个的真理,而且把这个自然界的原理转向了人世。“不仁”就是无所亲爱,也无所憎恶,一视同仁,人人平等,所以“不仁”的手段可以达到“至仁至爱”的目的。

2.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引用李贺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这里的“天”是指自然法则,大自然是无情的,任何动物可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但决不能违反自然。

3. 寒山:“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泣露千般草”,露水如泪撒在各种各样的草上,平等普遍地照顾到所有的草,绝不会对喜欢的草多给一点。“吟风一样松”,风吹过松林时,不论老松小松、弯松直松、胖松瘦松,只要风经过的地方,所有的松都会被吹到,每一棵所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风却不会因为松的反应各各不同而有所选择。感受到了大自然涵容一切、平等对待一切的精神,也可以形容圣人对世人平等慈悲的态度。

4. 体悟大道的人对众生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强弱贫富男女而产生分别心,眼里无人无我、心中无长无短,就能体会到什么是“人我一如,众生平等”,如此才能大爱无诤,才能安祥常驻,正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附录~~~古今中外人士评说老子《道德经》(节选5)

李政道:这位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对于老子的“道”颇有会心。他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复杂的就是最简单的,最简单的也就是最复杂的,假如我们能将众多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最简单的,我们的探讨才更深刻,也更有意义。

余培林:发展到今天,老子的思想,不仅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也受到全世界人士的注意了。前几年美国《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不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吗?

高定彝:老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提出系统论、整体论的学者。

陈霖生: 《道德经》是世界上惟一微型百科全书,是振兴中华的智慧宝藏,是人类走向幸福之途的明灯。


相关内容

  • [解读传统美德故事]品读
  • 掘宝者的贡献 --<解读传统美德故事>品赏 谢子元 江学恭先生新著<解读传统美德故事>不久前由岳麓书社出版,全书大体按<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规范,分为<爱国篇><诚信篇><仁爱 ...

  • 道德经解读
  • 观看央视<百家讲坛>:台湾著名学者曾仕强先生 解读<道德经>心得体会 基础部德育组:齐东梅 国庆假期观看了台湾著名教授解读<道德经>讲座的视频,该讲座对世人认识老子文化.继承老子文化.提升老子文化.光大老子思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在此谈谈收看后的心得体会. 老子 ...

  • [道德经]解读9:持而盈之
  • <道德经>解读:持而盈之 09章 持而盈之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 ...

  • 国内学者对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理解文献综述
  • 我国学者对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研究文献综述 马克思主义学院 哲学系 吴宗劲 2011013571 摘要:康德哲学在整个西方近代哲学史和德国古典哲学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矛盾,创立了被他称为先验主义的唯心论哲学,成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本文主要是从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背景. ...

  • 蒲阳小学办学理念及校训解读+
  • 蒲阳小学办学理念及校训解读 一.校训 标语内容: 厚德博学 求真至善 内涵解读: 1."厚德"."厚德" 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谓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厚德&qu ...

  •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的道德反思
  •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是学生喜爱的素材,对于寓言故事的教学要进行寓意的理解性教学,教师要进行适合的引导,使学生在寓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寓言与生活相连接的过程中,寻找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寓言特性相契合的内容,进行自我道德观的反思与审视,引导学生生成良好的道德智慧,获得道德思考的 ...

  • 上善若水为而不争_解读_道德经_
  • 文 化Culture子同样以水为例,论证了水的力量之强大.他说: "天 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 (78 章) 天下没有什么事物比水更柔弱的, 然而攻克坚 强东西(的力量)没有(什么事物)能够胜过它.之所 以攻克坚强东西的力量没有什么事物能够胜过它 ...

  • 对亚当_斯密_一只看不见的手_的解读
  • 热点分析 亚当・斯密作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所提出的许多结论和观点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亚当.斯密也是一个伦理学家,以<道德情操论>为代表作.也正是这两 ...

  • 论历史文本解读的逻辑
  • 作者:方军 历史教学 2014年05期 历史教学自然要关注历史文本解读.然对此似乎存在三个误区:一是将文本解读理解成照本宣科,因此用新课程是"用教材教"的帽子来否定之:二是将文本解读误当做汉儒注经,认为逐字逐句,枯燥乏味,投入既大,又收效甚微:三是貌似文本解读,其实文本既偏离,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