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小抄

第一章

1.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与教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的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A描述性研究方法:1,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2,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你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方法。3,个案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一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B实验性研究方法:1,自然实验法,是在教育实际情景下按照研究的目的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变化。2,实验室试验法,是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一定实验仪器所进行的实验。

第二章

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

1

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2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

“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3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4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5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内容:①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③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前运算(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具体运算(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和形式运算(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差距。)

-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

1

,学习总是通过人或动物身上的变化表现出来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标志。2,由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时能够保持相对持久。3,学习引起的变化时主题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后天习得的。

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

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①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②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

③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不准备实现而实际联结实现时也会感到烦恼

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世界的知识,学习者的目标是在这个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相同的理解,从而忽视知识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一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的,至少是解释现实的。我们的个人经验世界使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1

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学习准备;学生的焦虑程度等;(2

主要包括:教师态度、课堂心理气氛、环境因素等。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当进行表扬和批评。4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5.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学习期待: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动机与地基的动机。2,根据动机作用的久暂记忆它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学习为中介的,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2,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所以,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1

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发生的概括水平,分为水平前一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的内容,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的内在心理机制,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5,

1,迁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2,迁移时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3

1,原有知识认知结构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2,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的影响,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3,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影响,具有原认知能力的学习者能更自动的提高认知。4,学习的心向和定势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5,学习任务的相似性影响。6

,学习指导的影响。

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产生式迁移理论。

1,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以促进迁移。2

,注重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各种只是见的联系以促进迁移,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以促进迁移。4.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与理解能力以促进迁移。5.教授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以促进迁移。

第六章

1

,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2

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1

,知识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学习和掌握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前提。4,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因素之一。

1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2

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内在逻辑意义,并能够反应人的认识成果,3学习者还应具有理解所学材料的动机。

知识获得途径:知识直观,知识概括。

遗忘:对经历过的食物不能再认和重现活着错误得再认和重现。

遗忘进程的表现: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学习的程度,识记者的态度

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动机说,同化说,检索困难说。

如何保持记忆: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

第七章

1,技能是通过后台练习形成的。2.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3.1,技能是人适应环境的手段,2,技能是人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条件。3,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和手段。

1,活动对象的观念性,心智活动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活动执行的内隐性,心智活动的执行方式是在头脑内部默默进行的。3.活动过程的检索性。心智技能使用的是内部语言,只可以用核心

系,充分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

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

动化阶段。 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第八章

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式。

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利用。

元认知:对知识的认知,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包括3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和调节。

第九章

1,创造有利于创造性产生和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塑造。3,开设培养创

造性的课程,改变不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教师的素质,学生自身的特点。

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十章

道德意志,二者涉及的范围不同,

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认同,内化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

培养品德: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第十一章

需要。对学习日程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1,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

辅导,个别辅导,团体辅导,

1行为改变的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2行为演练的方法:全省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教学目标:目标: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意义: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指引学生学习。分类: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表述:行为目标(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教学事项:引起学生注意,提示教学目标,唤起先前经验,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教学媒体:教学目标,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情境

教学环境:教室,课桌椅,声音,照明和颜色,温度,湿度与通风

第十三章

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与优化的功能,稳定学生情绪的功能,发展良好道德品质的功能,调控与监督的功能。

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问题行为导致纪律问题。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第十四章

1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

从评价角度,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31

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3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4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

为考察性测验和诊断性测验,按所编测验评分系统的参照系不同分为常模参照性测验和目标参照性测验,按测验题型分为定向反应型和自由反型、

第十五章

好仪表,作风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师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第一章

1.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与教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的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A描述性研究方法:1,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2,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你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方法。3,个案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一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B实验性研究方法:1,自然实验法,是在教育实际情景下按照研究的目的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变化。2,实验室试验法,是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一定实验仪器所进行的实验。

第二章

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

1

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2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

“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3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4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5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内容:①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③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前运算(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具体运算(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和形式运算(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差距。)

-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

1

,学习总是通过人或动物身上的变化表现出来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标志。2,由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时能够保持相对持久。3,学习引起的变化时主题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后天习得的。

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

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①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②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

③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不准备实现而实际联结实现时也会感到烦恼

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世界的知识,学习者的目标是在这个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相同的理解,从而忽视知识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一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的,至少是解释现实的。我们的个人经验世界使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1

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学习准备;学生的焦虑程度等;(2

主要包括:教师态度、课堂心理气氛、环境因素等。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当进行表扬和批评。4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5.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学习期待: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动机与地基的动机。2,根据动机作用的久暂记忆它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学习为中介的,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2,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所以,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1

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发生的概括水平,分为水平前一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的内容,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的内在心理机制,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5,

1,迁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2,迁移时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3

1,原有知识认知结构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2,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的影响,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3,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影响,具有原认知能力的学习者能更自动的提高认知。4,学习的心向和定势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5,学习任务的相似性影响。6

,学习指导的影响。

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产生式迁移理论。

1,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以促进迁移。2

,注重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各种只是见的联系以促进迁移,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以促进迁移。4.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与理解能力以促进迁移。5.教授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以促进迁移。

第六章

1

,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2

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1

,知识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学习和掌握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前提。4,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因素之一。

1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2

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内在逻辑意义,并能够反应人的认识成果,3学习者还应具有理解所学材料的动机。

知识获得途径:知识直观,知识概括。

遗忘:对经历过的食物不能再认和重现活着错误得再认和重现。

遗忘进程的表现: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学习的程度,识记者的态度

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动机说,同化说,检索困难说。

如何保持记忆: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

第七章

1,技能是通过后台练习形成的。2.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3.1,技能是人适应环境的手段,2,技能是人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条件。3,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和手段。

1,活动对象的观念性,心智活动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活动执行的内隐性,心智活动的执行方式是在头脑内部默默进行的。3.活动过程的检索性。心智技能使用的是内部语言,只可以用核心

系,充分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

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

动化阶段。 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第八章

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式。

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利用。

元认知:对知识的认知,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包括3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和调节。

第九章

1,创造有利于创造性产生和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塑造。3,开设培养创

造性的课程,改变不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教师的素质,学生自身的特点。

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十章

道德意志,二者涉及的范围不同,

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认同,内化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

培养品德: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第十一章

需要。对学习日程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1,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

辅导,个别辅导,团体辅导,

1行为改变的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2行为演练的方法:全省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教学目标:目标: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意义: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指引学生学习。分类: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表述:行为目标(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教学事项:引起学生注意,提示教学目标,唤起先前经验,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教学媒体:教学目标,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情境

教学环境:教室,课桌椅,声音,照明和颜色,温度,湿度与通风

第十三章

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与优化的功能,稳定学生情绪的功能,发展良好道德品质的功能,调控与监督的功能。

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问题行为导致纪律问题。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第十四章

1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

从评价角度,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31

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3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4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

为考察性测验和诊断性测验,按所编测验评分系统的参照系不同分为常模参照性测验和目标参照性测验,按测验题型分为定向反应型和自由反型、

第十五章

好仪表,作风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师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相关内容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747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国内高校心理学博士.硕士点一览
  • 国内高校心理学博士点一览 2010年05月17日13:44 来源:考博网 [发表评论] 近几年来我国心理学发展迅速,其中一点就反映在心理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快速增长.至2006年止,我国共有22所高校拥有心理学博士点,106所高校拥有心理学硕士点.名单及专业名称如下(由于时间关系,可能有一定出入): ...

  • 心理学忆苦思甜
  • 附所有电子书名字: 研究心理学>秦金亮.PDF 1:<婴儿心理学>孟昭兰.PDF 2:<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方双虎, 郭本禹.PDF 3:<异常心理学>马伟娜.PDF 4:<医学心理学>张宁.PDF 5:<医学心理学>张伯源.PD ...

  • 思想中的历史
  • 作者:伍麟 哲学动态 2006年07期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862(2006)01-0051-06 心理学界通常将1879年作为一个重要标志.1879年之前,心理学附属于哲学,之后,心理学正式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从此有了自己名正言顺的"家". ...

  • 实用心理学200条,读完你会更强大
  • 分类:心理学   浏览:10 时间:2011-09-18 18:21 编辑 删除 奇妙的心理暗示 分类:心理学   浏览:3 时间:2011-09-17 16:58 编辑 删除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分类:心理学   浏览:0 时间:2011-09-12 21:30 编辑 删除 59秒心理学(典藏版) ...

  • [人际交往心理学大全集](郑秀)[摘要 书评 试读]
  • 内容简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与人交往,如果不懂得人际交往心理学,工作.生活可能处处出错,甚至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更容易成功.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如何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怎样才能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有哪些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 ...

  • 学习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 学习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于人的生活.工作.学习.身体.思想等各 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兹列举以下几个方面: ⑴有助于认为自己,调节自己的言行.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心理活动,而所进行的心理活动是否正确与有益,是值得注意与重视的一个问题.例如:同样是受到表扬,有的人从此趾高气扬.骄傲 ...

  •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一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心理学诞生时间: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把德国莱比锡大学 ...

  • 本土心理学评析
  • 第28卷2008年总第105期PsYCH0嗍(溘L心理学探新D(Pl0RAlrION第l期 本土心理学评析 张秀琴叶浩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摘要: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客观主义倾向和缺乏文化敏感性直接导致了本土心理学的产生. 心理学的本土化过程包括论题的本土化.概念和理论的本 ...

  • 心理学入门阅读书目推荐
  • 心理学入门阅读书目推荐 文章出处:兰心网 作者:心理学考研资料部 近年来,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追求幸福的现代人不时需要求助于心理学,国内心理学的高等教育与研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背景下,"心理学"图书--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通俗的,出版量非常巨大.在国际心理学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