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通讯2013年第4期79
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1』
———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为例*
谢永宪王巧玲孙爱萍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档案系北京100191)
[摘要]高校、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京联合
大学档案学专业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开展合作教育,构建并探索了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实践证明,校政企合作教育非常适合于应用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校政企合作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27
Abstract:The University cooperating with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o cultivate talents has been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rchives Major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coop -erates with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n cultivating talents aggressively, constructs the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bsed on University -Government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which proves to be very suitable for Applied-Talents Cultivation.
Keywords:University-Government-Enterprise cooperation; Archives major;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从国内、国际教育实践来看,学校与政府、企业合作教育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引发教育模式的相应改革。为了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我国多家高等院校,如天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语技术职业学院等,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实现学校与政府、企业教育理念和目标的统一,如何构建基于校政企合作的
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校政企合作的最佳方式与途径。北京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联大”)档案系在校政企合作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努力。
一、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整套反映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教育教学过程与方式、教育教学管
*本文为以北京市档案局(馆)为依托单位的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2012年)的研究成果
之一。
80
理体制机制的集合。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在共同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精诚合作,互惠共赢,共同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教师团队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管理与评估机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档案学专业人才。
联大档案学专业依托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项目,针对档案学专业本科生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积极利用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校政企合作为平台、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有理论、会操作、能管理”符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档案人才。
档案学通讯2013年第4期
(一)建立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平台
1995年开始,联大档案学专业率先与北京市档
案局(馆)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基地,开展科学研究。随后与北京城市建设档案馆、北京市公安档案馆、中关村管委会、北京新奥集团、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等31家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了档案学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体系。
依托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档案馆)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体系,联大档案学专业建立了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平台(以下简称“支撑平台”)。
支撑平台为联大档案学专业发展提供了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包括行业专家、实验环境、实践岗位、科研项目、就业岗位等,丰富了教学方式,创造了优越的教学环境。
二、校政企共同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
2003年,北京联合大学在系统总结自身办学经
验的基础上,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自身的条件,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简称为“三个应用”的办学定位。
[2]
(二)打造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双师素质”,二是“双师结构”即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3]
为了落实学校“办学为民,应用为本”的办学思路,档案学专业与合作单位共同制定了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扎实的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文件档案管理能力、档案工作组织与规划能力和信息开发服务能力,能在党政机关及各种企事业单位从事文件档案管理、信息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
多年来,联大档案学专业一直坚持依托社会,合作育人,在教学中密切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关注首都档案事业建设对专业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锐意进行专业改革的传统,形成了“依托社会、合作育人,应用为本、服务首都”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首都培养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
联大档案学专业利用支撑平台,着力打造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方面,培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委派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参加一线工作,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与实践经验,如,联大档案学专业教师每年都要在指导学生实践的同时参与实践学习;另一方面,从政府、企业聘请具有一定理论教学经验的技术能手承担教学任务,将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行业最新鲜的实践经验与技能及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传授给学生,如,联大档案学专业每年从北京市档案局(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等合作单位聘请业界优秀兼职教师与我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为学生讲授《文档职业技能实训》、《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实践》、《档案工作流程管理与内容服务综合应用》等8门课程,同时指导学生完成实务专题(联大档案学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中取代《毕业论文》的一门课程)。
依托支撑平台,联大档案学专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优秀的兼职教师,保证先进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实践技能有特殊要求时能提供满足要求的实践教学技能,还能适应专业迅速变换的需要,在社会需求与学校教师不足的情况下解决教学急需、提高办学效益。同时,有利于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封闭的办学体系,形成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办学机制,促进校政企合作。
[4]
三、开展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校政企合作
在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中,政府机构与企业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教学全过程的合作;学校为政府机构与企业提供智力支持,解决政府机构与企业科技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难题;三方优势互补、互利互赢、循环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培养“有理论、会操作、能管理”的高素质应用性档案人才的目标。
在共同的教育教学理论与目标指导下,学校与政府机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三方合力,共同推动教学、科研与实际应用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的问题。
档案学通讯2013年第4期81
图1联大档案学专业教学核心能力实现路径
(三)构建特色专业核心课程群,协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模块化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大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展应用性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6]
1. 建设3组专业核心课程群,培养学生专业核
心应用能力
依托支撑平台,联大档案学专业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重点建设了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开发服务、档案工作组织与规划3个专业核心课程群。通过3组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档案学专业着力培养学生的文件档案管理能力、档案工作组织与规划能力和信息开发服务能力。具体对应关系见图1
联大档案学专业依托支撑平台,进一步优化了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理论教学体系,2011版培养方案构建了以任务为导向的开放式、模块化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包括专业技能训练体系、综合素质提高体系、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三个层次的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包括课堂实习、实践教学周实习(校内外);综合素质提高体系包括创业与职业规划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包括完成科研项目、实务专题与毕业论文,参加学术会议。
此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贯穿大学四年(专升本教育为两年),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校政企紧密结合,按照年级的不同呈现递进式逐渐深化的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文档管理能力、档案工作组织与规划能力和信息开发服务能力。
2. 开放共享,构建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育人环
境
联大档案学专业积极利用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资源,打造优秀的育人环境,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
联大档案学专业也对合作单位开放校内教学资源。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档案学专业提供了两个专门实验室,专业向校外合作单位开放了这两个实验室,同时,开放《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等课程,为校外合作单位提供人员培训机会。
四、建立校政企合作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一)成立校政企合作管理机构
支撑平台的核心组织机构为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政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由18名成员组成,分别来自北京联合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政府档案管理机构和企业档案管理行业协会,负责支撑平台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的制定、重大问题的决策、日常经费的管理及合作三方的协调工作。
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政产学研合作教育委
3. 加强特色实践教材建设
联大档案学专业现已出版《科技档案管理实践教程》、《档案信息化实践教程》、《档案检索实践教程》等3本档案学综合实践系列教材。在教材完成过程中,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不仅提供了大量鲜活的实例,而且有众多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直接参与编写,极大保证了实践教材的特色与质量。
(四)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开放式、
82
员会每学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自2007年开始,已连续召开6次围绕专业发展、行业动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相关问题的系列产学研主题研讨会[5]。
档案学通讯2013年第4期
业学生广泛受到应用单位的好评,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需要。学生就业岗位不断拓展,从最初的档案局(馆)、政府直属机构扩展到学校、医院、研究院所等事业单位,再扩展到各种大中型企业单位。学生就业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连续多年名列学校前茅。近三年,联大档案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分别为100%、97.72%、96.5%,其中专业对口率分别为92%、95%、95%。
(二)建立系列合作教育管理机制
校政企三方在深度合作实践中,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机制,推动合作教育规范、健康、平稳运行,创立了校政企互惠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合作局面。
第一,协议制约机制。校政、校企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如,北京联合大学与北京市档案局(馆)在1996年、2009年两次签订了《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协议》。
六、结语
联大档案学专业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效解决了专业培养与社会实际联系不紧密、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团队缺少行业经验问题;解决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解决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问题。
实践证明,校政企合作教育不仅是应用型大学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必经之路,也是应用型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校政企合作教育非常适合于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
2012年双方签订了《校政合作发展战略框架协议》。
第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政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完善的校外实践管理流程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规划》、《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了实践教学工作,保障了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反馈评价机制。联大档案学专业以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考核主体,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毕业生就业后的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评价进行跟踪调查,并将企业的反馈意见应用到学校教学改革中,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7]
注释与参考文献:
[1]作者曾于本刊2012年第4期发表了文章
《校政合作培养档案人才模式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与北京市档案局(馆)合作为例》,从校政合作的视角,总结了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与北京市档案局(馆)开展合作教学的若干经验。而本文则是选择更宽的视角,将企业合作单位也纳入到研究范围,并引入应用性人才这一目标要素,因此,本文可以看作是前文的后续研究。
五、校政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情况良好(一)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校政企合作共同培养档案学专业人才,使联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基于各方面突出的表现,近三年,我专业本科生获得市级优秀班集体荣誉3次,获得市级优秀团支部荣誉2次,获得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2次,获得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荣誉1次。
[2]江小明, 张妙弟. 应用型大学有关概念和内涵
问题的研究[J].北京教育. 高教版,2007(03):50-52.
[3][4]郭扬. 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七
大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63-65.
(二)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校政企三方人员共同为学生开设研究方法类课程,指导学生完成创新性试验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近三年,我专业本科生共主持完成《高科技企业档案信息管理规范化》等22项市级、校级不同级别的创新性试验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北京市施工资料管理问题研究》等5篇论文;5名同学参与专著《北京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新探》的编写工作。科研经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从理论角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5]王巧玲, 孙爱萍, 谢永宪, 吴晓红. 建设校外人
才培养基地体系创新合作教育平台———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3(3):81-
85.
[6]牛爱芳, 钟丽, 徐静妹. 论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
建设与管理—北京联合大学实践教学发展之路[C]
//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年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2010:48-52.
[7]毛智勇, 赵林惠, 王玮, 等. 校企共建校外实践
教学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2010(10):71-
(三) 学生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校政企合作育人,人才培养直接与社会对接,毕
72.
[作者简介]谢永宪,男,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师。王巧玲,女,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
师。孙爱萍(通讯作者),女,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
档案学通讯2013年第4期79
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1』
———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为例*
谢永宪王巧玲孙爱萍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档案系北京100191)
[摘要]高校、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京联合
大学档案学专业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开展合作教育,构建并探索了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实践证明,校政企合作教育非常适合于应用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校政企合作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27
Abstract:The University cooperating with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o cultivate talents has been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rchives Major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coop -erates with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n cultivating talents aggressively, constructs the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bsed on University -Government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which proves to be very suitable for Applied-Talents Cultivation.
Keywords:University-Government-Enterprise cooperation; Archives major;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从国内、国际教育实践来看,学校与政府、企业合作教育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引发教育模式的相应改革。为了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我国多家高等院校,如天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语技术职业学院等,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实现学校与政府、企业教育理念和目标的统一,如何构建基于校政企合作的
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校政企合作的最佳方式与途径。北京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联大”)档案系在校政企合作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努力。
一、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整套反映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教育教学过程与方式、教育教学管
*本文为以北京市档案局(馆)为依托单位的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2012年)的研究成果
之一。
80
理体制机制的集合。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在共同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精诚合作,互惠共赢,共同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教师团队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管理与评估机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档案学专业人才。
联大档案学专业依托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项目,针对档案学专业本科生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积极利用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校政企合作为平台、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有理论、会操作、能管理”符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档案人才。
档案学通讯2013年第4期
(一)建立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平台
1995年开始,联大档案学专业率先与北京市档
案局(馆)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基地,开展科学研究。随后与北京城市建设档案馆、北京市公安档案馆、中关村管委会、北京新奥集团、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等31家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了档案学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体系。
依托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档案馆)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体系,联大档案学专业建立了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平台(以下简称“支撑平台”)。
支撑平台为联大档案学专业发展提供了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包括行业专家、实验环境、实践岗位、科研项目、就业岗位等,丰富了教学方式,创造了优越的教学环境。
二、校政企共同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
2003年,北京联合大学在系统总结自身办学经
验的基础上,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自身的条件,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简称为“三个应用”的办学定位。
[2]
(二)打造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双师素质”,二是“双师结构”即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3]
为了落实学校“办学为民,应用为本”的办学思路,档案学专业与合作单位共同制定了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扎实的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文件档案管理能力、档案工作组织与规划能力和信息开发服务能力,能在党政机关及各种企事业单位从事文件档案管理、信息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
多年来,联大档案学专业一直坚持依托社会,合作育人,在教学中密切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关注首都档案事业建设对专业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锐意进行专业改革的传统,形成了“依托社会、合作育人,应用为本、服务首都”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首都培养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
联大档案学专业利用支撑平台,着力打造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方面,培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委派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参加一线工作,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与实践经验,如,联大档案学专业教师每年都要在指导学生实践的同时参与实践学习;另一方面,从政府、企业聘请具有一定理论教学经验的技术能手承担教学任务,将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行业最新鲜的实践经验与技能及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传授给学生,如,联大档案学专业每年从北京市档案局(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等合作单位聘请业界优秀兼职教师与我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为学生讲授《文档职业技能实训》、《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实践》、《档案工作流程管理与内容服务综合应用》等8门课程,同时指导学生完成实务专题(联大档案学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中取代《毕业论文》的一门课程)。
依托支撑平台,联大档案学专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优秀的兼职教师,保证先进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实践技能有特殊要求时能提供满足要求的实践教学技能,还能适应专业迅速变换的需要,在社会需求与学校教师不足的情况下解决教学急需、提高办学效益。同时,有利于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封闭的办学体系,形成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办学机制,促进校政企合作。
[4]
三、开展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校政企合作
在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中,政府机构与企业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教学全过程的合作;学校为政府机构与企业提供智力支持,解决政府机构与企业科技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难题;三方优势互补、互利互赢、循环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培养“有理论、会操作、能管理”的高素质应用性档案人才的目标。
在共同的教育教学理论与目标指导下,学校与政府机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三方合力,共同推动教学、科研与实际应用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的问题。
档案学通讯2013年第4期81
图1联大档案学专业教学核心能力实现路径
(三)构建特色专业核心课程群,协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模块化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大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展应用性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6]
1. 建设3组专业核心课程群,培养学生专业核
心应用能力
依托支撑平台,联大档案学专业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重点建设了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开发服务、档案工作组织与规划3个专业核心课程群。通过3组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档案学专业着力培养学生的文件档案管理能力、档案工作组织与规划能力和信息开发服务能力。具体对应关系见图1
联大档案学专业依托支撑平台,进一步优化了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理论教学体系,2011版培养方案构建了以任务为导向的开放式、模块化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包括专业技能训练体系、综合素质提高体系、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三个层次的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包括课堂实习、实践教学周实习(校内外);综合素质提高体系包括创业与职业规划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包括完成科研项目、实务专题与毕业论文,参加学术会议。
此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贯穿大学四年(专升本教育为两年),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校政企紧密结合,按照年级的不同呈现递进式逐渐深化的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文档管理能力、档案工作组织与规划能力和信息开发服务能力。
2. 开放共享,构建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育人环
境
联大档案学专业积极利用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资源,打造优秀的育人环境,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
联大档案学专业也对合作单位开放校内教学资源。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档案学专业提供了两个专门实验室,专业向校外合作单位开放了这两个实验室,同时,开放《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等课程,为校外合作单位提供人员培训机会。
四、建立校政企合作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一)成立校政企合作管理机构
支撑平台的核心组织机构为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政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由18名成员组成,分别来自北京联合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政府档案管理机构和企业档案管理行业协会,负责支撑平台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的制定、重大问题的决策、日常经费的管理及合作三方的协调工作。
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政产学研合作教育委
3. 加强特色实践教材建设
联大档案学专业现已出版《科技档案管理实践教程》、《档案信息化实践教程》、《档案检索实践教程》等3本档案学综合实践系列教材。在教材完成过程中,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不仅提供了大量鲜活的实例,而且有众多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直接参与编写,极大保证了实践教材的特色与质量。
(四)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开放式、
82
员会每学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自2007年开始,已连续召开6次围绕专业发展、行业动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相关问题的系列产学研主题研讨会[5]。
档案学通讯2013年第4期
业学生广泛受到应用单位的好评,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需要。学生就业岗位不断拓展,从最初的档案局(馆)、政府直属机构扩展到学校、医院、研究院所等事业单位,再扩展到各种大中型企业单位。学生就业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连续多年名列学校前茅。近三年,联大档案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分别为100%、97.72%、96.5%,其中专业对口率分别为92%、95%、95%。
(二)建立系列合作教育管理机制
校政企三方在深度合作实践中,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机制,推动合作教育规范、健康、平稳运行,创立了校政企互惠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合作局面。
第一,协议制约机制。校政、校企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如,北京联合大学与北京市档案局(馆)在1996年、2009年两次签订了《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协议》。
六、结语
联大档案学专业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效解决了专业培养与社会实际联系不紧密、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团队缺少行业经验问题;解决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解决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问题。
实践证明,校政企合作教育不仅是应用型大学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必经之路,也是应用型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校政企合作教育非常适合于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
2012年双方签订了《校政合作发展战略框架协议》。
第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政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完善的校外实践管理流程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规划》、《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了实践教学工作,保障了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反馈评价机制。联大档案学专业以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考核主体,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毕业生就业后的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评价进行跟踪调查,并将企业的反馈意见应用到学校教学改革中,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7]
注释与参考文献:
[1]作者曾于本刊2012年第4期发表了文章
《校政合作培养档案人才模式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与北京市档案局(馆)合作为例》,从校政合作的视角,总结了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与北京市档案局(馆)开展合作教学的若干经验。而本文则是选择更宽的视角,将企业合作单位也纳入到研究范围,并引入应用性人才这一目标要素,因此,本文可以看作是前文的后续研究。
五、校政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情况良好(一)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校政企合作共同培养档案学专业人才,使联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基于各方面突出的表现,近三年,我专业本科生获得市级优秀班集体荣誉3次,获得市级优秀团支部荣誉2次,获得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2次,获得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荣誉1次。
[2]江小明, 张妙弟. 应用型大学有关概念和内涵
问题的研究[J].北京教育. 高教版,2007(03):50-52.
[3][4]郭扬. 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七
大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63-65.
(二)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校政企三方人员共同为学生开设研究方法类课程,指导学生完成创新性试验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近三年,我专业本科生共主持完成《高科技企业档案信息管理规范化》等22项市级、校级不同级别的创新性试验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北京市施工资料管理问题研究》等5篇论文;5名同学参与专著《北京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新探》的编写工作。科研经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从理论角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5]王巧玲, 孙爱萍, 谢永宪, 吴晓红. 建设校外人
才培养基地体系创新合作教育平台———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3(3):81-
85.
[6]牛爱芳, 钟丽, 徐静妹. 论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
建设与管理—北京联合大学实践教学发展之路[C]
//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年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2010:48-52.
[7]毛智勇, 赵林惠, 王玮, 等. 校企共建校外实践
教学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2010(10):71-
(三) 学生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校政企合作育人,人才培养直接与社会对接,毕
72.
[作者简介]谢永宪,男,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师。王巧玲,女,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
师。孙爱萍(通讯作者),女,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