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在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其中高尚的师德是重中之重。而高尚的师德又是在平时工作中慢慢地表现出来的。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互相激励、共同提高。学生热爱一位教师,会连带热爱他所教的课程,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那么,怎样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呢?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关爱学生、用“严”和“爱”相结合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爱是教育的基础和灵魂。教师满怀拳拳爱心,殷切关怀每个学生,用真情感动他们,精心去雕琢每一位学生,营造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从古至今对人们的影响都很大。因此在工作中,有的老师就用一个“严师”的姿态来管理学生,对学生总是扳着个脸,一脸的严肃。学生上课只要不认真听讲,就严厉训斥。许多老师认为批评学生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让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但常常因没有了解学生的特殊心态而一味地批评指责,结果常常适得其反,造成学生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是自暴自弃。有人说:“批评一百次,不如表扬一次,表扬一百次,不如给他一次成功的体验。”
我们相信成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重新认识到学习的可贵,真正意识到自己责任的所在,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同时也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独立的人生态度。 因此,只有“严”是远远不够的。但“爱”一味对学生宽容和忍耐,只能使学生对自己放纵和散漫, 所以只有把“严”和“爱”有效结合在一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得以构建。
二、关爱学生,相信学生具有不断发展进步的潜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唤醒、激励、鼓舞。”如果教师对学生点滴的成功、小小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使他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对自己学习不断的肯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挖掘学生潜能。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是有发展前途的。 目前,根据学校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我院老师积极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锻炼中,在实践锻炼中,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由此看来,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上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多关心,多引导,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对他们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要进行表扬。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老师对学生的信心,是学生不断发展的源泉。
三、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师道尊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好像学生对教师俯首听命才是天经地义的。加之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推波助澜,导致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师生关系比较紧张,在局部地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师应深刻认 识到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劣根性,树立“关爱为本、友情至上、共同发展”的理念。真正的师道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师德的肯定、知识的折服和情感的依恋。当教师“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注意随时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学生便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教师。这样教师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教师应着力构建魅力课堂。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年龄特征,一味地以“本”为本,照本宣科,肯定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教师把教材看作是引导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把教材看作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水平上让学生折服,这样会对学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而让学生由“尊其师”达到“信其道”。教师要巧用情感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无论有无过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尊严和自尊心,都有自己的需求和追求,必须全部予以理解、爱护和尊重。教师要用真诚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经常性地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观点、期待,使学生与老师一样,对学习满怀热情。老师的评价语言
要自然、亲切、富有真情实感,让学生感觉真挚、亲切,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让深情打动学生、用真情唤醒学生、以激情来鼓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差的学生,努力做好教育、转化学习差的学生工作。学习差的学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业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是师生关系优劣的一个显著标志。教师要教育转化他们,应先从多给“一点爱”入手,要信任他们,使他们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场所,给予其表现才能的机会。同时还要在引导、帮助上狠下功夫,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转化效果。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作为“博学为师,德高是范”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我们与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从而使基础教育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提高教师权利意识,保护学生利益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侵犯学生个人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当前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权利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侵犯学生权利现象屡屡发生和广泛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把保护学生权利作为师生关系的明确要求提出来,并应通过组织学习法律和职业规范等形式,努力提高人们的权利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为消除侵犯学生权利现象打下思想基础。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制度建设,使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晰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规定。这样,就可以尽量消除各种制度性侵权现象,用制度来保护学生权利。通过个人自觉和制度保障的有机结合,保护学生权利的意识就有可能大为改观,师生关系也必将更
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
五、扩展沟通渠道,增进师生交流
我院充分利用网站、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及时沟通,
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展现当代教师的魅力
教师的品行学识、教学能力、气质修养以及人格魅力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努力完善自己,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有效策略。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业务活动之上的,教与学是交往的基础。师生业务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态度和体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形成创新教育观和动态的、开放的教学观,必须具备全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系,构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体系,加快教师自身角色的转换。即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创业”问题的参与人。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为人师表,垂范师德,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以及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相统一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表现自身的人格魅力,并努力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舞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的探索提供桥梁和阶梯,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取知识。要让学生摆脱客体的地位和心态,以发现者、探索者的姿态出现,鼓励学生勤思、深思,大胆提问,敢于质疑问难,允许讨论、争辩,甚至反驳,使其思想既流畅又变通,既要统一要求,
又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设计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方法。不仅要求教师提供的教学活动具有建构性,而且要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以适合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潜能都得到开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达到“互动、交流、合作”的教学情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找水”的方法。学的过程是教的依据,教的过程又是学的指导,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助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动之以情”,鼓励学生“爱学”;通过“晓之以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学会”,达到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要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孩子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与细心,谁就能获得成功。”让我们用饱含爱心、耐心与细心的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弦,让校园不只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对话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
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在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其中高尚的师德是重中之重。而高尚的师德又是在平时工作中慢慢地表现出来的。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互相激励、共同提高。学生热爱一位教师,会连带热爱他所教的课程,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那么,怎样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呢?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关爱学生、用“严”和“爱”相结合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爱是教育的基础和灵魂。教师满怀拳拳爱心,殷切关怀每个学生,用真情感动他们,精心去雕琢每一位学生,营造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从古至今对人们的影响都很大。因此在工作中,有的老师就用一个“严师”的姿态来管理学生,对学生总是扳着个脸,一脸的严肃。学生上课只要不认真听讲,就严厉训斥。许多老师认为批评学生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让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但常常因没有了解学生的特殊心态而一味地批评指责,结果常常适得其反,造成学生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是自暴自弃。有人说:“批评一百次,不如表扬一次,表扬一百次,不如给他一次成功的体验。”
我们相信成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重新认识到学习的可贵,真正意识到自己责任的所在,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同时也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独立的人生态度。 因此,只有“严”是远远不够的。但“爱”一味对学生宽容和忍耐,只能使学生对自己放纵和散漫, 所以只有把“严”和“爱”有效结合在一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得以构建。
二、关爱学生,相信学生具有不断发展进步的潜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唤醒、激励、鼓舞。”如果教师对学生点滴的成功、小小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使他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对自己学习不断的肯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挖掘学生潜能。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是有发展前途的。 目前,根据学校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我院老师积极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锻炼中,在实践锻炼中,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由此看来,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上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多关心,多引导,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对他们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要进行表扬。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老师对学生的信心,是学生不断发展的源泉。
三、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师道尊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好像学生对教师俯首听命才是天经地义的。加之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推波助澜,导致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师生关系比较紧张,在局部地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师应深刻认 识到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劣根性,树立“关爱为本、友情至上、共同发展”的理念。真正的师道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师德的肯定、知识的折服和情感的依恋。当教师“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注意随时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学生便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教师。这样教师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教师应着力构建魅力课堂。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年龄特征,一味地以“本”为本,照本宣科,肯定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教师把教材看作是引导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把教材看作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水平上让学生折服,这样会对学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而让学生由“尊其师”达到“信其道”。教师要巧用情感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无论有无过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尊严和自尊心,都有自己的需求和追求,必须全部予以理解、爱护和尊重。教师要用真诚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经常性地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观点、期待,使学生与老师一样,对学习满怀热情。老师的评价语言
要自然、亲切、富有真情实感,让学生感觉真挚、亲切,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让深情打动学生、用真情唤醒学生、以激情来鼓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差的学生,努力做好教育、转化学习差的学生工作。学习差的学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业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是师生关系优劣的一个显著标志。教师要教育转化他们,应先从多给“一点爱”入手,要信任他们,使他们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场所,给予其表现才能的机会。同时还要在引导、帮助上狠下功夫,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转化效果。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作为“博学为师,德高是范”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我们与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从而使基础教育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提高教师权利意识,保护学生利益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侵犯学生个人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当前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权利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侵犯学生权利现象屡屡发生和广泛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把保护学生权利作为师生关系的明确要求提出来,并应通过组织学习法律和职业规范等形式,努力提高人们的权利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为消除侵犯学生权利现象打下思想基础。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制度建设,使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晰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规定。这样,就可以尽量消除各种制度性侵权现象,用制度来保护学生权利。通过个人自觉和制度保障的有机结合,保护学生权利的意识就有可能大为改观,师生关系也必将更
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
五、扩展沟通渠道,增进师生交流
我院充分利用网站、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及时沟通,
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展现当代教师的魅力
教师的品行学识、教学能力、气质修养以及人格魅力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努力完善自己,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有效策略。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业务活动之上的,教与学是交往的基础。师生业务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态度和体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形成创新教育观和动态的、开放的教学观,必须具备全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系,构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体系,加快教师自身角色的转换。即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创业”问题的参与人。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为人师表,垂范师德,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以及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相统一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表现自身的人格魅力,并努力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舞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的探索提供桥梁和阶梯,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取知识。要让学生摆脱客体的地位和心态,以发现者、探索者的姿态出现,鼓励学生勤思、深思,大胆提问,敢于质疑问难,允许讨论、争辩,甚至反驳,使其思想既流畅又变通,既要统一要求,
又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设计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方法。不仅要求教师提供的教学活动具有建构性,而且要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以适合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潜能都得到开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达到“互动、交流、合作”的教学情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找水”的方法。学的过程是教的依据,教的过程又是学的指导,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助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动之以情”,鼓励学生“爱学”;通过“晓之以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学会”,达到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要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孩子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与细心,谁就能获得成功。”让我们用饱含爱心、耐心与细心的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弦,让校园不只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对话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