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科普问答之七:介入治疗脑动脉瘤时弹簧圈会移位吗?

在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的过程中,解脱后的弹簧圈移位或逃逸是比较棘手的并发症之一。所谓弹簧圈移位或逃逸,是指原本解脱在瘤腔内的弹簧圈受血流冲击或后续弹簧圈的推挤,移位或逃逸到正常动脉里,如果堵塞了该动脉的血流,就会造成该动脉供血区的脑梗塞。那么,如何防止弹簧圈移位或逃逸呢?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吕明

“腔大口小”的动脉瘤,我们称之为窄颈动脉瘤,弹簧圈不容易从瘤腔内跑出来,我们单纯用微导管栓塞瘤腔就可以了;但对于“腔小口大”的动脉瘤,我们称之为宽颈动脉瘤,则必须要应用辅助工具以保证弹簧圈老老实实待在瘤腔内。这些辅助工具包括球囊和支架。

先说说球囊的使用。将封堵球囊系统放置在动脉瘤开口处,将微导管插入动脉瘤腔内(如图9所示)。用造影剂充盈球囊封闭瘤开口,经微导管送入弹簧圈填塞瘤腔,排空球囊,若弹簧圈稳定即解脱之;若弹簧圈不稳定、有漂移则调整其位置或换用直径大一些的弹簧圈,直至其稳定再解脱之。重复上述过程填入后续弹簧圈,直至动脉瘤填塞满意为止。最后球囊系统是要撤出来的,不留在体内。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吕明

图9 球囊再塑形手术

再说说支架的应用。支架实际上是一个金属丝编织的筒,可以借用特制的输送系统送入血管内,紧紧贴在血管内壁上。同样适用于宽颈动脉瘤。(如图10所示)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吕明

图10支架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有两种操作方式。第一种叫顺序式,即先把支架释放在动脉瘤的开口处,然后把微导管通过支架的网眼插到瘤腔内,送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如图11所示)

图11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式一:顺序式

第二种叫平行式,即支架输送导管和微导管平行放置,经支架导管跨瘤颈释放支架,压住预置于瘤腔内的微导管,再通过微导管送入弹簧圈栓塞瘤腔。(如图12所示)

图12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式二:平行式

两种操作方式的最后结果都是要把支架终生留置于载瘤动脉内,支架就像牢笼一样将弹簧圈屏蔽在动脉瘤腔内,在闭塞动脉瘤的同时保障载瘤动脉的血流畅通。由于顺序式技术要求微导管穿过支架网眼进入瘤腔,增大了操作难度,所以平行式技术在临床上更为常用。

支架和球囊的区别就在于支架是跟弹簧圈一样要永久留在体内的,而球囊完成任务后就撤出来。那么,什么时候用球囊、什么时候用支架呢?简单说,宽颈用球囊,更宽颈用支架;稍具体说,瘤体和瘤颈宽度差不多的圆柱状动脉瘤可以用球囊辅助栓塞,当然也可以用支架辅助,但瘤颈宽度大于瘤体宽度的圆锥形动脉瘤或梭形、夹层动脉瘤就必须要用支架辅助了。研究表明,支架因其血管塑形和血流导向作用,有利于降低动脉瘤远期复发率,所以目前支架辅助在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材料学上各厂家也出品了不同物理性能、不同解脱方式、不同适应症的多种支架,以便于介入医生临床上选用。

当然,即使有球囊和支架的辅助,偶尔仍然会发生弹簧圈的逃逸,多见于最后填塞瘤颈的小型弹簧圈在撤除球囊保护后被血流冲走,或从支架的网眼里漏出来成为“漏网之鱼”。如果弹簧圈远遁入载瘤动脉远端的不重要的分支,则可以听之任之随它去。如果弹簧圈堵住了重要分支,也不需要紧张,我们还有特制的捕捞器能够把它捞出来。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丰富多彩的介入材料如同十八般武器,保证了我们的血管内操作游刃有余、克敌制胜。

本文系吕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m.haodf.com/touch)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的过程中,解脱后的弹簧圈移位或逃逸是比较棘手的并发症之一。所谓弹簧圈移位或逃逸,是指原本解脱在瘤腔内的弹簧圈受血流冲击或后续弹簧圈的推挤,移位或逃逸到正常动脉里,如果堵塞了该动脉的血流,就会造成该动脉供血区的脑梗塞。那么,如何防止弹簧圈移位或逃逸呢?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吕明

“腔大口小”的动脉瘤,我们称之为窄颈动脉瘤,弹簧圈不容易从瘤腔内跑出来,我们单纯用微导管栓塞瘤腔就可以了;但对于“腔小口大”的动脉瘤,我们称之为宽颈动脉瘤,则必须要应用辅助工具以保证弹簧圈老老实实待在瘤腔内。这些辅助工具包括球囊和支架。

先说说球囊的使用。将封堵球囊系统放置在动脉瘤开口处,将微导管插入动脉瘤腔内(如图9所示)。用造影剂充盈球囊封闭瘤开口,经微导管送入弹簧圈填塞瘤腔,排空球囊,若弹簧圈稳定即解脱之;若弹簧圈不稳定、有漂移则调整其位置或换用直径大一些的弹簧圈,直至其稳定再解脱之。重复上述过程填入后续弹簧圈,直至动脉瘤填塞满意为止。最后球囊系统是要撤出来的,不留在体内。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吕明

图9 球囊再塑形手术

再说说支架的应用。支架实际上是一个金属丝编织的筒,可以借用特制的输送系统送入血管内,紧紧贴在血管内壁上。同样适用于宽颈动脉瘤。(如图10所示)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吕明

图10支架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有两种操作方式。第一种叫顺序式,即先把支架释放在动脉瘤的开口处,然后把微导管通过支架的网眼插到瘤腔内,送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如图11所示)

图11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式一:顺序式

第二种叫平行式,即支架输送导管和微导管平行放置,经支架导管跨瘤颈释放支架,压住预置于瘤腔内的微导管,再通过微导管送入弹簧圈栓塞瘤腔。(如图12所示)

图12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式二:平行式

两种操作方式的最后结果都是要把支架终生留置于载瘤动脉内,支架就像牢笼一样将弹簧圈屏蔽在动脉瘤腔内,在闭塞动脉瘤的同时保障载瘤动脉的血流畅通。由于顺序式技术要求微导管穿过支架网眼进入瘤腔,增大了操作难度,所以平行式技术在临床上更为常用。

支架和球囊的区别就在于支架是跟弹簧圈一样要永久留在体内的,而球囊完成任务后就撤出来。那么,什么时候用球囊、什么时候用支架呢?简单说,宽颈用球囊,更宽颈用支架;稍具体说,瘤体和瘤颈宽度差不多的圆柱状动脉瘤可以用球囊辅助栓塞,当然也可以用支架辅助,但瘤颈宽度大于瘤体宽度的圆锥形动脉瘤或梭形、夹层动脉瘤就必须要用支架辅助了。研究表明,支架因其血管塑形和血流导向作用,有利于降低动脉瘤远期复发率,所以目前支架辅助在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材料学上各厂家也出品了不同物理性能、不同解脱方式、不同适应症的多种支架,以便于介入医生临床上选用。

当然,即使有球囊和支架的辅助,偶尔仍然会发生弹簧圈的逃逸,多见于最后填塞瘤颈的小型弹簧圈在撤除球囊保护后被血流冲走,或从支架的网眼里漏出来成为“漏网之鱼”。如果弹簧圈远遁入载瘤动脉远端的不重要的分支,则可以听之任之随它去。如果弹簧圈堵住了重要分支,也不需要紧张,我们还有特制的捕捞器能够把它捞出来。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丰富多彩的介入材料如同十八般武器,保证了我们的血管内操作游刃有余、克敌制胜。

本文系吕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m.haodf.com/touch)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内容

  • 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历年外科试题1
  • 2009年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笔试试题 三度烧伤 DSA 血栓性脉管炎 smith骨折 应激性溃疡(有愧于大家,5个名词解释偶都不怎么会,%>_ 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急性脑损伤的治疗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 股骨颈骨折的分类 较窄性肠梗阻的诊断 小儿肠套叠的常见类 ...

  • 颅内动脉瘤GDC栓塞的并发症
  • [摘要] 电解脱弹簧圈(GDC)是目前颅内动脉瘤栓塞的主要材料,本文就栓塞时出现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原因.处理及预防综述如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GDC;并发症 随着血管内栓塞材料及栓塞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经血管内栓塞的患者恢复快.痛苦少.疗效确 ...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
  • 考虑到动脉瘤治疗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的平衡,临床工作中决定患者适合手术还是介入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介入治疗后循环动脉瘤已获得广泛认可.Meta分析研究指出,基底动脉分叉处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病死率为0.9%,长期并发症的风险为5.4%[53].一项比较手术和介入方法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每组各44 ...

  • 外科学第七版问答题重点整理[带答案]
  • 外科学第七版问答题重点整理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及情绪体验,常与真实的或潜伏的组织伤害有关.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为共同特征,并导致微循环灌注不足,细胞急性缺氧,代谢紊乱,各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全身病理过程:为一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 ...

  • 应用覆膜支架介入救治颈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2006_徐高峰
  • - 142-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年3月第15卷第3期 J Intervent Radiol 2006, Vol . 15, No . 3 ·血管介入 Vascular intervention · 应用覆膜支架介入救治颈动脉破裂并 假性动脉瘤 徐高峰, Dae Chul Suh , Ho Sung ...

  • 三基问答题.
  • 问答题 1.何为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过程及特点. 答: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产生过程:神经纤维和肌细胞受到刺激时,膜内的负电位将迅速消失并进而变成正电位,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上升支中零位线以上的部分,称为超射. ...

  • 左心耳封堵器移位致心衰,不幸?万幸!
  •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及其团队在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发表了一篇左心耳封堵器脱落的病例.吴教授应"心在线"电话采访介绍了该病例的特点以及对临床医生有何指导意义. 病例介绍 病史 75岁男性,因"持续性房颤"入 ...

  • ★外科学名解问答
  • 外科名解.问答题 (09级曰:这份资料不错的,要留意!有下划线的内容是我后加的,源于其他资料.O(∩_∩)O~~--娟) 名解 1. 疝hernia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2. 腹外疝:由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膜薄弱点 ...

  • 神经外科博士考试历年考题及答案
  • 华中同济 2007 博 神外 一 名解(4×5') 1. 弥散性轴索损伤: 指头部受钝力作用后所引起的以脑白质轴索弥散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脑组织损伤. 2.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指伤后首次CT 检查时无血肿,而在以后的CT 检查中发现了血肿,或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发现了新的血肿,此种现象可见于各种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