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主要症结及其化解

2012年第1期中旬刊(总第468期)

时代金融

TimesFinance

NO.01,2012

(CumulativetyNO.468)

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主要症结及其化解

范慧杰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农村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二元”共存与分割的经济结构,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客观必然性。由于金融抑制和制度安排等原因,农

村二元金融结构面临着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供给不足;正面联动机制低效以及农村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等症结,制度安排上建议着重从民间金融产权制度,农业金融体系改革和二元结构的联动效应等方面进行分解。

【关键词】正规金融民间金融二元金融结构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从部门生产率的角度,城乡收入差距的角度,还是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角度,城乡二

农村金融也具有“二元性”元经济结构特征都非常突出。与此同时,

的特征,即农村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呈现“二元”共存与分割的经济结构。

我国农村金融二元共存的局面实际上早已有之。“梁启超不可能定理”就指出:以国家农贷不可能挤出民间的高息信贷,国有金融机构不可能解决农村的金融问题;一方面官僚机构无法解决贷款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只要听说是“公家的钱”,纷纷贷而不还。该定理揭示出正规金融的发展并不能完全出清民间金融交易活动,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相互融合与分割的二元结构是我国农村金融长期以来一直具备的典型特征。本人拟对当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探讨,期望对此提出一些化解症结的合理化建议以资决策参考。

很多政策性优惠条件,但部分政策使金融体系本身的机制受到压制和扭曲;另一方为民间金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又为民间金融的发展强加了许多束缚,金融抑制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是发展中国家对本国金融体系过度干预和监管的客观必然结果,因此金融深化理论强调应降低市场干预程度,使金融体系的发展更加市场化和灵活化,以此有效地促进自身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局部知识分析范式

哈耶克针对斯蒂格利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提出了“局部知

,他指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村金融市场普遍存在信识分析范式”

息不对称或者不完全信息,正是政府应该减少干预的理由,应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发现寻找分散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局部知识,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效率和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局部知识理论的观点,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的民间金融在利用局部信息的发现、寻找和利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存在也有着客观的必然性。因此,对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现行状态,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对这种状态的优化路径进行关注,而不是怎样想办法去消灭民间金融。

(三)信息配给理论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贷配给是指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信贷配给理论较好的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民间金融存在与发展的原因。正规金融因信息不对称性导致资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无法合理对接,造成供给缺口,因而需要一个具有完备信息的中介机构为资金的供求双方提供媒介服务,民间金融机构应运而生,民间金融组织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和较完备的信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很好的补充了无法从正规金融组织获取资金的需求者,是一种需求带动型的金融安排。

(四)诱致性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一群人或者个体在能获得利益的同时,能够自发和自行组织并且努力去实施的导致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民间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和制度安排,不但能缓解正规金融制度供给不均衡的压力,还能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金融风险,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户和民营企业、乡镇政府等对农业和非农业的资金需求也逐渐加强,民间金融的出现不但为融资者提供便利,而且自身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民间资本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重要前提。

一、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内涵

金融结构是指一国金融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对比状态、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的金融结构是指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银行与非银行中介等;微观的金融结构指针对单个金融微观主体的金融资产结构进行研究,具体包括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机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居民个人金融资产结构等。本文所指的农村二元金融结构侧重于宏观层面,指农村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呈现“二元”共存与分割的经济结构。

目前我国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村镇银行、互助合作社、小农业银行、

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或者金融融资形式主要包括自由借贷、银背、私人钱庄、民间集资、合会典当等等。农村金融市场以正规金融体系为核心和主体,民间金融只是部分替代和补充,但是与正

“外生性”、“政策性”、“滞后性”相比,民间金融则具有“内规金融的

生性”、“灵活性”、“便捷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满足农村发展对金融信贷的需求,在调剂各经济体资金需求缺口以及寻找剩余储蓄的出路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二、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成因:几种理论解释

(一)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论麦金农(1973)指出,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现象,金融呈现分割状态下的“二元”结构,具体表现为金融体系的二元状态和资金流向的二元状态。前者指农村金融体系中同时存在正规的、有组织的、系统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的、无组织的、分散的民间金融;后者指低利率资金倾向流入国有公共部门或大企业,小企业和农户只能选择高利率的民间金融进行融资。在发展中国家,国家对金融体系(尤其是农村金融体系)采取强势的金融深化政策,抑制了金融体系与市场经济同步发展,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受到金融体系的抑制而受限。金融抑制政策一方面为正规金融的发展提供了

三、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主要症结

(一)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供给不足,需求缺口扩大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贷款资金稳步增加,但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资金供给滞后。截至2010年末,正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

32

TimesFinance

2012年第1期中旬刊(总第468期)

时代金融

TimesFinance

NO.01,2012

(CumulativetyNO.468)

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主要症结及其化解

范慧杰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农村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二元”共存与分割的经济结构,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客观必然性。由于金融抑制和制度安排等原因,农

村二元金融结构面临着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供给不足;正面联动机制低效以及农村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等症结,制度安排上建议着重从民间金融产权制度,农业金融体系改革和二元结构的联动效应等方面进行分解。

【关键词】正规金融民间金融二元金融结构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从部门生产率的角度,城乡收入差距的角度,还是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角度,城乡二

农村金融也具有“二元性”元经济结构特征都非常突出。与此同时,

的特征,即农村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呈现“二元”共存与分割的经济结构。

我国农村金融二元共存的局面实际上早已有之。“梁启超不可能定理”就指出:以国家农贷不可能挤出民间的高息信贷,国有金融机构不可能解决农村的金融问题;一方面官僚机构无法解决贷款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只要听说是“公家的钱”,纷纷贷而不还。该定理揭示出正规金融的发展并不能完全出清民间金融交易活动,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相互融合与分割的二元结构是我国农村金融长期以来一直具备的典型特征。本人拟对当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探讨,期望对此提出一些化解症结的合理化建议以资决策参考。

很多政策性优惠条件,但部分政策使金融体系本身的机制受到压制和扭曲;另一方为民间金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又为民间金融的发展强加了许多束缚,金融抑制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是发展中国家对本国金融体系过度干预和监管的客观必然结果,因此金融深化理论强调应降低市场干预程度,使金融体系的发展更加市场化和灵活化,以此有效地促进自身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局部知识分析范式

哈耶克针对斯蒂格利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提出了“局部知

,他指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村金融市场普遍存在信识分析范式”

息不对称或者不完全信息,正是政府应该减少干预的理由,应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发现寻找分散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局部知识,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效率和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局部知识理论的观点,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的民间金融在利用局部信息的发现、寻找和利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存在也有着客观的必然性。因此,对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现行状态,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对这种状态的优化路径进行关注,而不是怎样想办法去消灭民间金融。

(三)信息配给理论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贷配给是指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信贷配给理论较好的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民间金融存在与发展的原因。正规金融因信息不对称性导致资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无法合理对接,造成供给缺口,因而需要一个具有完备信息的中介机构为资金的供求双方提供媒介服务,民间金融机构应运而生,民间金融组织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和较完备的信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很好的补充了无法从正规金融组织获取资金的需求者,是一种需求带动型的金融安排。

(四)诱致性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一群人或者个体在能获得利益的同时,能够自发和自行组织并且努力去实施的导致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民间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和制度安排,不但能缓解正规金融制度供给不均衡的压力,还能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金融风险,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户和民营企业、乡镇政府等对农业和非农业的资金需求也逐渐加强,民间金融的出现不但为融资者提供便利,而且自身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民间资本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重要前提。

一、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内涵

金融结构是指一国金融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对比状态、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的金融结构是指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银行与非银行中介等;微观的金融结构指针对单个金融微观主体的金融资产结构进行研究,具体包括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机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居民个人金融资产结构等。本文所指的农村二元金融结构侧重于宏观层面,指农村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呈现“二元”共存与分割的经济结构。

目前我国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村镇银行、互助合作社、小农业银行、

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或者金融融资形式主要包括自由借贷、银背、私人钱庄、民间集资、合会典当等等。农村金融市场以正规金融体系为核心和主体,民间金融只是部分替代和补充,但是与正

“外生性”、“政策性”、“滞后性”相比,民间金融则具有“内规金融的

生性”、“灵活性”、“便捷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满足农村发展对金融信贷的需求,在调剂各经济体资金需求缺口以及寻找剩余储蓄的出路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二、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成因:几种理论解释

(一)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论麦金农(1973)指出,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现象,金融呈现分割状态下的“二元”结构,具体表现为金融体系的二元状态和资金流向的二元状态。前者指农村金融体系中同时存在正规的、有组织的、系统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的、无组织的、分散的民间金融;后者指低利率资金倾向流入国有公共部门或大企业,小企业和农户只能选择高利率的民间金融进行融资。在发展中国家,国家对金融体系(尤其是农村金融体系)采取强势的金融深化政策,抑制了金融体系与市场经济同步发展,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受到金融体系的抑制而受限。金融抑制政策一方面为正规金融的发展提供了

三、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主要症结

(一)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供给不足,需求缺口扩大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贷款资金稳步增加,但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资金供给滞后。截至2010年末,正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

32

TimesFinance


相关内容

  • 如何化解二元经济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求矛盾
  • □ 作者:1.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2.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西安办事处   文晖1 赵新平2 内容摘要:把"三农"问题提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使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二元经济背景讨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矛盾 ...

  •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
  • [1]张秋锦,等,农本论一当代中国农民问题思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孙津,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杨群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南都 [4]邓明忠,刘沛明,邓学实,重视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J],新重庆,2008, ...

  • 农村金融毕业论文
  • 解决农村融资难题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 农村融资困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制约中国农村和农业健康发展的难题. 现今情况下,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种投资增长较快,对资金的需求量增加,但是,从资金供给角度来看,农村经济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存在很大障碍.资金供给增长不快,资金供需缺口较大等等这些 ...

  •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
  •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外需持续低迷,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了较多的不确定性,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旨在刺激投资.启动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然而,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启动消费.扩大内需面临着不小的困难:我国最终消费率持续走 ...

  • 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 一.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现状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过去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的产物,有着悠长的历史.在计划经济时期,户籍制度是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自由流动的有效政治工具,正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新中国的政权基础和经济基础得以巩固.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户籍制度正逐步变为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 ...

  •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源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刚性
  • 理论探讨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源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刚性 司光南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则应是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而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刚性则使这一转变过程进 ...

  •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其分析
  • 河南师范大学 学号: XXXXXXXX 学号:1001324007 本科毕业论文 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学院名称: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年级班别: 2010级信管四班 姓 名: 祁琳 指导教师: 王静 2014年5月 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

  • 河北农村信用社问答题
  • 1.货币有哪些主要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1)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2.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 (2)国家财政收支状况. (3)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 (4 ...

  • 中央银行的结构.性质和职能
  •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结构.性质和职能 内容提要 本章分别介绍中央银行制度的形式.中央银行的资本来源和机构设置.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的作用等内容.学习本章的目的是从多个方面了解一般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式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几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