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在中国发展的兴业银行案例研究

《上海金融》2010年第8

金融改革

杨涛1, 程炼2

(1,2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北京100732)

融发展进行考察,并在结合兴业银行的碳金融实践基础上,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政策重点。

关键词:碳金融;绿色金融;兴业银行;低碳经济

摘要:低碳经济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并引致了碳金融的蓬勃发展。在中国,低碳经济同样是金融部门所密切关注的新兴领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在积极开展碳金融的相关业务。本文将对国内外的碳金

中图分类号:F 83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 08-0035-05

Abstract:The low-carbon economy brought grea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world, and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finance. In China, the financial department has already pay attention to the low-carbon econ -omy, and more and more banks develop business about carbon finance. In the paper, we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car -bon finance in China and abroad, and after studying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Bank, we discuss the prob -lems of China's carbon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some important policy advices.

Key words:Carbon Finance; Green Finance; Industrial Bank; Low-Carbon Economy

一、问题的提出部门提供了巨大商机。

由此,“绿色金融”概念应运而生,它的一个具体化就是“赤道原则”,也是一套旨在决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确定的金融行业基准,自2003年诞生后至今,赤道原则将相对模糊的绿色金融概念变成了可操作的具体规则,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一个行业惯例。

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用更加具体的“碳金融”来表达相关活动,即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

通常来看,国际范围内的碳金融活动主要包括四

1、国外碳金融的迅速发展。

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与此相应,在英国政府2003年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迅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虽然早在

1992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银行界关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就明确提出,环境保护应当置于银行金融决策的核心位置,但由于自身的运作并不直接涉及碳排放问题,金融业曾经一度置身于气候变化问题之外。然而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推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了。一方面,公众对于金融业在环境问题上的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另一方面,低碳经济也给金融

*本文系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委托课题“银行业低碳发展案例研究”的成果之一。收稿日期:2010-06-24

作者简介:杨涛(1974-),山东淄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政策室副主任;

程炼(1976-),江西婺源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35

金融改革

《上海金融》2010年第8期

方面。一是“碳交易”市场机制,包括基于碳排放配额的交易和基于项目的交易。二是机构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资本介入的碳金融活动。三是碳排放期货、期权市场,尤其是《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碳排放信用之类的环保衍生品逐渐成为西方机构投资者热衷的新兴交易品种。四是商业银行的碳金融创新。在初期,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的常见途径是为碳交易提供贷款支持和中介服务,此后则逐渐发展出多种方式,包括设计和提供各种碳金融零售产品,以及为企业直接提供融资服务。

在发展碳金融业务方面,国外许多机构做出了有益的创新尝试(见表1)。

表1国外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创新

着巨大的责任,也已经承诺要承担一定的国际减排义务,因此,碳金融在中国应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迄今为止,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主要在境外展开,而国内金融业进行的碳金融活动,主要是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的各类相关业务。2008年初,中国银监会发布《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环保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至此,“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三大措施的基本规则都初步落实,标志着中国的碳金融制度初具框架。其中:“绿色信贷”重在源头把关,对重污染企业釜底抽薪;“绿色保险”通过强迫高环境风险企业购买保险,旨在消除污染事故发生后“企业获利、政府埋单、群众受害”的弊端;“绿色证券”则对试图上市融资的企业设置环保门槛,并通过环境信息公开的手段,对公司上市后的经营行为加强监管。

实际上,国内碳金融活动的核心内容,一直是银行开展的绿色信贷业务。随着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不断出台,银行业对绿色信贷也更加关注。总的来看,在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一方面,许多违法企业已难以得到贷款,另一方面,在推行绿色信贷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依据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研发和生产治污设施、从事生态保护、开发利用新能源、从事循环经济生产的企业或机构等,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的低利率手段,从而有效地扩大了这些行业或企业的发展空间,

对于中国的银行来说,已经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环保责任。同时,发展绿色信贷对银行也大有裨益:一则,可以降低银行的潜在风险,因为如果企业由于环保原因被停产或关闭,会大幅提高银行的信贷不良率;二则,绿色信贷项目将为银行带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是金融机构市场营销的有利手段之一;三则,绿色信贷本身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是未来银行业竞争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由于绿色信贷的概念还存在模糊,而且当前在统计银行贷款投向时,也并未对“绿色贷款”单独进行统计,因此还难以判断这一市场的规模。当然,尽管绿色信贷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但在银行信贷总规模中的比重仍然较小,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绿色信贷发展的

资料来源:根据各类研究报告和媒体报道整理得出。外部环境仍未建立起来。此外,在目前的政策和监管体制下,商业银行不被允许直接投资于低碳经济项目,也不能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碳交易排放权的买卖,这样,银行参与碳金融的现实切入点,除了绿色信

2、中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面临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中国在维护生态安全与发展方面担负

36

《上海金融》2010年第8期

金融改革

贷业务之外,还有对参与碳排放交易的项目方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具体而言,国内银行可以利用其在国际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的优势,为企业联系境外潜在的CERs (Certificated Emission Reduction ,核准后的减排量)买家,或者协助企业合理规划项目的资金安排,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另外,国内银行也可根据政策及市场环境,推出与碳排放等指标挂钩的理财产品,事实上部分国内商业银行在此方面已经有所突破。

总之,可以预计绿色信贷将成为中国金融业支持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而影响绿色信贷发展的因素也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商业银行自身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和重视,二是政府政策的引导与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二、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创新:以兴业银行为例众所周知,金融部门是中国经济转轨当中相对滞后的领域,金融企业仍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尚未普遍接受社会责任意识,这也是导致绿色金融理念在金融业推行缓慢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

况是,项目企业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自身发起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对现有设备及工艺进行更新和改进,或引进高效节能的生产线,从而产生的资金需求。在该模式下,兴业银行直接与项目企业建立融资合作关系,通过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审核,制定融资方案。一个成功案例是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电石泥制纯碱项目贷款(图1)。

兴业银行

项目改造企业

图1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电石泥制纯碱项目贷款

第二,EMC (节能服务商)模式。在该模式下,融资企业为节能服务商或能源合同管理公司,能源合同管理公司对终端客户进行能源审计并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兴业银行通过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审核,制定融资方案。节能服务商或能源合同管理公司为节能客户提供能效服务与工程改造,进行节能减排设备的选择和采购,节能客户无需出资金,只需将节能效益部分与能源管理公司长期分享,从而大大降低了客户的成本与风险。合同完成后,高效的节能设备归客户所有。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是深圳市精彩实业有限公司的新都酒店节能改造项目贷款(图2)。

EMC 公司

兴业银行

2008年10月31日兴业银行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就显得极为引人注目。

兴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创新,最早是2006年5月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的“能源效率融资项目”,这让兴业银行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根据双方签署的《损失分担协议》,国际金融公司向兴业银行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以国际金融公司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国际金融公司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对于兴业银行而言,这类项目的回报是多重的。它不仅为其在市场上集聚了品牌效应,更重要的是让兴业银行熟悉了绿色信贷业务的操作,学习了国外机构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

此后,兴业银行对节能减排贷款进行了大胆创新,推出了多种新型的产品模式,覆盖了能源生产、能源输送、能源使用等各个环节。这些节能减排贷款模式突破了原有企业贷款注重担保条件、期限较短等固有缺陷,降低了贷款门槛,拓宽了贷款期限,使贷款期限最高可达5年,并可根据项目的实际现金流,而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对于那些缺乏抵押品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些创新较好地解决了它们的融资难题。具体来看,兴业银行进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创新主要包括如下类型。

第一,项目企业直接融资模式。该模式针对的情

终端用户

图2深圳市精彩实业有限公司的新都酒店节能改造项目贷款

第三,金融租赁模式。在该模式下,金融租赁公司与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或终端用户)签订节能减排设备租赁合同后,向兴业银行提交融资需求,兴业银行审核后,提供融资方案。此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是与南方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合作,向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与彭桑普公司签署的安装改造合同提供的贷款(图3)。

兴业银行

项目改造企业

EMC 公司

图3向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与彭桑普公司

签署的安装改造合同提供的贷款

37

金融改革

《上海金融》2010年第8期

第四,CDM 项下信贷模式。CER 是CDM 项下允许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联合开展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这些项目产生的减排数额可以被发达国家作为履行他们所承诺的限排或减排量。兴业银行协助项目开发商项目进行开发、注册、交易,项目开发商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需求,兴业银行审核后,提供融资方案。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有深圳相控科技有限公司的梅州垃圾填埋场项目贷款(图4)。

项目开发商

兴业银行

协助申请项目

服务商的服务领域。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有湘潭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对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燃煤锅炉房改造项目贷款(图7)。

公共事业服务商

兴业银行

终端客户

图7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燃煤锅炉房改造项目贷款

在实践中,通过大力推动碳金融业务的创新,兴业银行不仅自身获得了稳定的贷款利息收入,而且充分体现出作为银行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社会形象更加良好,从而获得巨大的企业品牌效应。

三、中国碳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路

图4深圳相控科技有限公司的梅州垃圾填埋场项目贷款

第五,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增产信贷模式。融资企业为节能设备制造商,节能设备制造商与买方签订采购合同后,为扩大产能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需求,兴业银行审核后,提供项目融资方案。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有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高温高压气流染色机项目贷款(图5)。

项目开发商

兴业银行

1、遇到的问题。

(1)政策问题。目前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的,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内部实施细则,这就降低了绿色信贷措施的可操作性。同时,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发布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不能适应银行审查信贷申请的具体需要,影响了绿色信贷执行效果。

(2)市场问题。绿色信贷的需求仍然有限,这种需求不足很可能构成巨大障碍,即:一方面,缺乏需求使得银行开展相关业务的收入难以弥补固定投入,从而降低银行提供相关业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绿色信贷的供给不足,又会进一步降低市场需求,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技术问题。与普通信贷项目不同,绿色信贷需要对项目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做出可靠的判断,而银行人员常常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并且市场中的相关技术评估服务也比较缺乏,这经常迫使银行最终放弃特定的“低碳经济”项目。

(4)成本问题。在需求有限的新兴节能减排市场,前期市场投入成为重要的进入壁垒,并且绿色信贷主要是针对技术改造项目,其金额较小,银行所获得利润更低。因此,如果银行自身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那么其相关项目收入甚至可能无法弥补可变成本,这会导致市场严重萎缩。

(5)风险控制问题。绿色信贷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这也带来了更高的风险。为此,银行除了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准确判断之外,还要防范贷款企业的道德风险,这就对绿色信贷项目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

设备采购方

图5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高温高压气流染色机项目贷款

第六,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模式。融资企业为节能项目的采购方。节能设备制造商与买方签订采购合同后,买方向兴业银行提出贷款融资申请,兴业银行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进行审核,提供融资方案。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有深圳市安泰工贸有限公司节能改造项目贷款(图6)。

节能减排供应商

设备采购方兴业银行

图6深圳市安泰工贸有限公司节能改造项目贷款第七,公共事业服务商信贷模式。融资企业为公共事业服务商提供服务的终端用户,终端用户向兴业银行申请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兴业银行审核后,向终端用户提供融资方案,方案的实施将会扩大公共事业

2、发展前景。

38

《上海金融》2010年第8期

金融改革

目前,国际碳排放市场的规模在持续增长。据预测,2012年时的排放权交易市场总值将达到2.2万亿美元,而2050年将达到15到30万亿美元之间的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无疑会在上述市场中获得相应的份额,而这对于国内金融机构而言则是巨大的商机。同时,人们对国内绿色信贷市场前景的信心,还来自于中国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决心。一方面,节能减排已经被中国政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另一方面中国已承诺到2020年碳减排40%到45%。

现在,愈来愈多的银行认识到,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和谋求银行自身经济利益是不矛盾的。对银行来说,未来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前景将集中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传统的绿色信贷领域。由于未来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将为清洁能源生产、环保设备制造行业、污水处理企业等带来巨大商机,这些领域将是绿色信贷业务介入的重点。另一方面是相关的中间业务,可以预计银行将在推动与企业的融资业务合作同时,积极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管理模式,加大信贷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为企业提供投资理财、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为低碳经济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除了银行业之外,证券业、保险业也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其中,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将成为绿色保险的主要内容。而绿色证券则表现为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以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过程中,将必须符合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此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私募基金、投资公司等也将成为碳金融的重要参与者,它们会通过股权投资或者项目直接投资,从而推动低碳经济项目的建设并从中获得合理回报。

制,为绿色信贷的推进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二是促进行业规则或惯例的统一,协调绿色信贷业务中的内容、标准和程序,从而便于相关交易有可靠的预期和参照。三是增加政府投入和推动,提高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项目的技术水平。四是出台鼓励和优惠政策,支持银行业在碳金融方面的业务创新。

此外,政府还应尽快推动碳交易机制的设计,完善交易场所、交易平台和交易产品等,理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关系,并且针对未来我国可能承担的碳排放责任,深入研究其在国内各区域间的成本分担和利益补偿机制。

第二,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当前金融业可利用的低碳发展政策仍然非常有限,更多只是由于所支持的企业或项目获得国家政策鼓励,而间接得到风险控制或成本降低。但即便如此,在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政策,也仍然会大大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盈利水平。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依据国家政策的要求,进行碳金融业务的机制改革与创新,在业务流程中引入环境评价因素,建立健全人才机制、信息机制、考核机制,从技术方面保证自己的业务变成“绿色”的,保障低碳经济政策的落实。

参考文献:

[1]IETA.GreenhouseGas Market Report 2008:Piec-ing Together a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for a Truly Global Carbon Market,2008

[2]TheWorld Bank.State and Trends of the Carbon Market,2008

[3]任卫峰. 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

[4]成万牍. 中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J].上海投资,2008,(7)

3、政策应对。

面对全球碳金融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应尽快“进入角色”。

第一,从政府和监管部门角度来看,首先是要全面提升国内碳金融的发展水平。具体而言,一是应加强绿色信贷需求的培育,改革价格、税收、环保等体

[5]王春霞,郭茹. 兴业银行:‘赤道原则’中国探路者[N].第一财经日报,2008-8-13

[6]章轲. 汇丰探索低碳经济模型[N].第一财经日报,2007-12-17

(责任编辑:周智立)

39

《上海金融》2010年第8

金融改革

杨涛1, 程炼2

(1,2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北京100732)

融发展进行考察,并在结合兴业银行的碳金融实践基础上,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政策重点。

关键词:碳金融;绿色金融;兴业银行;低碳经济

摘要:低碳经济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并引致了碳金融的蓬勃发展。在中国,低碳经济同样是金融部门所密切关注的新兴领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在积极开展碳金融的相关业务。本文将对国内外的碳金

中图分类号:F 83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 08-0035-05

Abstract:The low-carbon economy brought grea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world, and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finance. In China, the financial department has already pay attention to the low-carbon econ -omy, and more and more banks develop business about carbon finance. In the paper, we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car -bon finance in China and abroad, and after studying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Bank, we discuss the prob -lems of China's carbon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some important policy advices.

Key words:Carbon Finance; Green Finance; Industrial Bank; Low-Carbon Economy

一、问题的提出部门提供了巨大商机。

由此,“绿色金融”概念应运而生,它的一个具体化就是“赤道原则”,也是一套旨在决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确定的金融行业基准,自2003年诞生后至今,赤道原则将相对模糊的绿色金融概念变成了可操作的具体规则,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一个行业惯例。

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用更加具体的“碳金融”来表达相关活动,即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

通常来看,国际范围内的碳金融活动主要包括四

1、国外碳金融的迅速发展。

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与此相应,在英国政府2003年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迅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虽然早在

1992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银行界关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就明确提出,环境保护应当置于银行金融决策的核心位置,但由于自身的运作并不直接涉及碳排放问题,金融业曾经一度置身于气候变化问题之外。然而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推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了。一方面,公众对于金融业在环境问题上的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另一方面,低碳经济也给金融

*本文系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委托课题“银行业低碳发展案例研究”的成果之一。收稿日期:2010-06-24

作者简介:杨涛(1974-),山东淄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政策室副主任;

程炼(1976-),江西婺源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35

金融改革

《上海金融》2010年第8期

方面。一是“碳交易”市场机制,包括基于碳排放配额的交易和基于项目的交易。二是机构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资本介入的碳金融活动。三是碳排放期货、期权市场,尤其是《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碳排放信用之类的环保衍生品逐渐成为西方机构投资者热衷的新兴交易品种。四是商业银行的碳金融创新。在初期,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的常见途径是为碳交易提供贷款支持和中介服务,此后则逐渐发展出多种方式,包括设计和提供各种碳金融零售产品,以及为企业直接提供融资服务。

在发展碳金融业务方面,国外许多机构做出了有益的创新尝试(见表1)。

表1国外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创新

着巨大的责任,也已经承诺要承担一定的国际减排义务,因此,碳金融在中国应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迄今为止,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主要在境外展开,而国内金融业进行的碳金融活动,主要是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的各类相关业务。2008年初,中国银监会发布《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环保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至此,“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三大措施的基本规则都初步落实,标志着中国的碳金融制度初具框架。其中:“绿色信贷”重在源头把关,对重污染企业釜底抽薪;“绿色保险”通过强迫高环境风险企业购买保险,旨在消除污染事故发生后“企业获利、政府埋单、群众受害”的弊端;“绿色证券”则对试图上市融资的企业设置环保门槛,并通过环境信息公开的手段,对公司上市后的经营行为加强监管。

实际上,国内碳金融活动的核心内容,一直是银行开展的绿色信贷业务。随着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不断出台,银行业对绿色信贷也更加关注。总的来看,在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一方面,许多违法企业已难以得到贷款,另一方面,在推行绿色信贷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依据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研发和生产治污设施、从事生态保护、开发利用新能源、从事循环经济生产的企业或机构等,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的低利率手段,从而有效地扩大了这些行业或企业的发展空间,

对于中国的银行来说,已经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环保责任。同时,发展绿色信贷对银行也大有裨益:一则,可以降低银行的潜在风险,因为如果企业由于环保原因被停产或关闭,会大幅提高银行的信贷不良率;二则,绿色信贷项目将为银行带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是金融机构市场营销的有利手段之一;三则,绿色信贷本身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是未来银行业竞争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由于绿色信贷的概念还存在模糊,而且当前在统计银行贷款投向时,也并未对“绿色贷款”单独进行统计,因此还难以判断这一市场的规模。当然,尽管绿色信贷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但在银行信贷总规模中的比重仍然较小,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绿色信贷发展的

资料来源:根据各类研究报告和媒体报道整理得出。外部环境仍未建立起来。此外,在目前的政策和监管体制下,商业银行不被允许直接投资于低碳经济项目,也不能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碳交易排放权的买卖,这样,银行参与碳金融的现实切入点,除了绿色信

2、中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面临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中国在维护生态安全与发展方面担负

36

《上海金融》2010年第8期

金融改革

贷业务之外,还有对参与碳排放交易的项目方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具体而言,国内银行可以利用其在国际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的优势,为企业联系境外潜在的CERs (Certificated Emission Reduction ,核准后的减排量)买家,或者协助企业合理规划项目的资金安排,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另外,国内银行也可根据政策及市场环境,推出与碳排放等指标挂钩的理财产品,事实上部分国内商业银行在此方面已经有所突破。

总之,可以预计绿色信贷将成为中国金融业支持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而影响绿色信贷发展的因素也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商业银行自身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和重视,二是政府政策的引导与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二、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创新:以兴业银行为例众所周知,金融部门是中国经济转轨当中相对滞后的领域,金融企业仍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尚未普遍接受社会责任意识,这也是导致绿色金融理念在金融业推行缓慢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

况是,项目企业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自身发起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对现有设备及工艺进行更新和改进,或引进高效节能的生产线,从而产生的资金需求。在该模式下,兴业银行直接与项目企业建立融资合作关系,通过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审核,制定融资方案。一个成功案例是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电石泥制纯碱项目贷款(图1)。

兴业银行

项目改造企业

图1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电石泥制纯碱项目贷款

第二,EMC (节能服务商)模式。在该模式下,融资企业为节能服务商或能源合同管理公司,能源合同管理公司对终端客户进行能源审计并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兴业银行通过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审核,制定融资方案。节能服务商或能源合同管理公司为节能客户提供能效服务与工程改造,进行节能减排设备的选择和采购,节能客户无需出资金,只需将节能效益部分与能源管理公司长期分享,从而大大降低了客户的成本与风险。合同完成后,高效的节能设备归客户所有。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是深圳市精彩实业有限公司的新都酒店节能改造项目贷款(图2)。

EMC 公司

兴业银行

2008年10月31日兴业银行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就显得极为引人注目。

兴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创新,最早是2006年5月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的“能源效率融资项目”,这让兴业银行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根据双方签署的《损失分担协议》,国际金融公司向兴业银行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以国际金融公司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国际金融公司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对于兴业银行而言,这类项目的回报是多重的。它不仅为其在市场上集聚了品牌效应,更重要的是让兴业银行熟悉了绿色信贷业务的操作,学习了国外机构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

此后,兴业银行对节能减排贷款进行了大胆创新,推出了多种新型的产品模式,覆盖了能源生产、能源输送、能源使用等各个环节。这些节能减排贷款模式突破了原有企业贷款注重担保条件、期限较短等固有缺陷,降低了贷款门槛,拓宽了贷款期限,使贷款期限最高可达5年,并可根据项目的实际现金流,而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对于那些缺乏抵押品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些创新较好地解决了它们的融资难题。具体来看,兴业银行进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创新主要包括如下类型。

第一,项目企业直接融资模式。该模式针对的情

终端用户

图2深圳市精彩实业有限公司的新都酒店节能改造项目贷款

第三,金融租赁模式。在该模式下,金融租赁公司与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或终端用户)签订节能减排设备租赁合同后,向兴业银行提交融资需求,兴业银行审核后,提供融资方案。此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是与南方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合作,向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与彭桑普公司签署的安装改造合同提供的贷款(图3)。

兴业银行

项目改造企业

EMC 公司

图3向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与彭桑普公司

签署的安装改造合同提供的贷款

37

金融改革

《上海金融》2010年第8期

第四,CDM 项下信贷模式。CER 是CDM 项下允许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联合开展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这些项目产生的减排数额可以被发达国家作为履行他们所承诺的限排或减排量。兴业银行协助项目开发商项目进行开发、注册、交易,项目开发商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需求,兴业银行审核后,提供融资方案。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有深圳相控科技有限公司的梅州垃圾填埋场项目贷款(图4)。

项目开发商

兴业银行

协助申请项目

服务商的服务领域。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有湘潭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对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燃煤锅炉房改造项目贷款(图7)。

公共事业服务商

兴业银行

终端客户

图7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燃煤锅炉房改造项目贷款

在实践中,通过大力推动碳金融业务的创新,兴业银行不仅自身获得了稳定的贷款利息收入,而且充分体现出作为银行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社会形象更加良好,从而获得巨大的企业品牌效应。

三、中国碳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路

图4深圳相控科技有限公司的梅州垃圾填埋场项目贷款

第五,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增产信贷模式。融资企业为节能设备制造商,节能设备制造商与买方签订采购合同后,为扩大产能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需求,兴业银行审核后,提供项目融资方案。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有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高温高压气流染色机项目贷款(图5)。

项目开发商

兴业银行

1、遇到的问题。

(1)政策问题。目前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的,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内部实施细则,这就降低了绿色信贷措施的可操作性。同时,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发布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不能适应银行审查信贷申请的具体需要,影响了绿色信贷执行效果。

(2)市场问题。绿色信贷的需求仍然有限,这种需求不足很可能构成巨大障碍,即:一方面,缺乏需求使得银行开展相关业务的收入难以弥补固定投入,从而降低银行提供相关业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绿色信贷的供给不足,又会进一步降低市场需求,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技术问题。与普通信贷项目不同,绿色信贷需要对项目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做出可靠的判断,而银行人员常常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并且市场中的相关技术评估服务也比较缺乏,这经常迫使银行最终放弃特定的“低碳经济”项目。

(4)成本问题。在需求有限的新兴节能减排市场,前期市场投入成为重要的进入壁垒,并且绿色信贷主要是针对技术改造项目,其金额较小,银行所获得利润更低。因此,如果银行自身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那么其相关项目收入甚至可能无法弥补可变成本,这会导致市场严重萎缩。

(5)风险控制问题。绿色信贷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这也带来了更高的风险。为此,银行除了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准确判断之外,还要防范贷款企业的道德风险,这就对绿色信贷项目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

设备采购方

图5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高温高压气流染色机项目贷款

第六,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模式。融资企业为节能项目的采购方。节能设备制造商与买方签订采购合同后,买方向兴业银行提出贷款融资申请,兴业银行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进行审核,提供融资方案。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有深圳市安泰工贸有限公司节能改造项目贷款(图6)。

节能减排供应商

设备采购方兴业银行

图6深圳市安泰工贸有限公司节能改造项目贷款第七,公共事业服务商信贷模式。融资企业为公共事业服务商提供服务的终端用户,终端用户向兴业银行申请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兴业银行审核后,向终端用户提供融资方案,方案的实施将会扩大公共事业

2、发展前景。

38

《上海金融》2010年第8期

金融改革

目前,国际碳排放市场的规模在持续增长。据预测,2012年时的排放权交易市场总值将达到2.2万亿美元,而2050年将达到15到30万亿美元之间的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无疑会在上述市场中获得相应的份额,而这对于国内金融机构而言则是巨大的商机。同时,人们对国内绿色信贷市场前景的信心,还来自于中国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决心。一方面,节能减排已经被中国政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另一方面中国已承诺到2020年碳减排40%到45%。

现在,愈来愈多的银行认识到,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和谋求银行自身经济利益是不矛盾的。对银行来说,未来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前景将集中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传统的绿色信贷领域。由于未来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将为清洁能源生产、环保设备制造行业、污水处理企业等带来巨大商机,这些领域将是绿色信贷业务介入的重点。另一方面是相关的中间业务,可以预计银行将在推动与企业的融资业务合作同时,积极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管理模式,加大信贷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为企业提供投资理财、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为低碳经济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除了银行业之外,证券业、保险业也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其中,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将成为绿色保险的主要内容。而绿色证券则表现为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以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过程中,将必须符合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此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私募基金、投资公司等也将成为碳金融的重要参与者,它们会通过股权投资或者项目直接投资,从而推动低碳经济项目的建设并从中获得合理回报。

制,为绿色信贷的推进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二是促进行业规则或惯例的统一,协调绿色信贷业务中的内容、标准和程序,从而便于相关交易有可靠的预期和参照。三是增加政府投入和推动,提高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项目的技术水平。四是出台鼓励和优惠政策,支持银行业在碳金融方面的业务创新。

此外,政府还应尽快推动碳交易机制的设计,完善交易场所、交易平台和交易产品等,理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关系,并且针对未来我国可能承担的碳排放责任,深入研究其在国内各区域间的成本分担和利益补偿机制。

第二,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当前金融业可利用的低碳发展政策仍然非常有限,更多只是由于所支持的企业或项目获得国家政策鼓励,而间接得到风险控制或成本降低。但即便如此,在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政策,也仍然会大大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盈利水平。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依据国家政策的要求,进行碳金融业务的机制改革与创新,在业务流程中引入环境评价因素,建立健全人才机制、信息机制、考核机制,从技术方面保证自己的业务变成“绿色”的,保障低碳经济政策的落实。

参考文献:

[1]IETA.GreenhouseGas Market Report 2008:Piec-ing Together a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for a Truly Global Carbon Market,2008

[2]TheWorld Bank.State and Trends of the Carbon Market,2008

[3]任卫峰. 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

[4]成万牍. 中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J].上海投资,2008,(7)

3、政策应对。

面对全球碳金融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应尽快“进入角色”。

第一,从政府和监管部门角度来看,首先是要全面提升国内碳金融的发展水平。具体而言,一是应加强绿色信贷需求的培育,改革价格、税收、环保等体

[5]王春霞,郭茹. 兴业银行:‘赤道原则’中国探路者[N].第一财经日报,2008-8-13

[6]章轲. 汇丰探索低碳经济模型[N].第一财经日报,2007-12-17

(责任编辑:周智立)

39


相关内容

  • 中国银行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及会计信息披露案例及其启示
  • 中国银行业财务报告分析 摘要 资本需求是银行的盈利根源,而银行作为资本形成过程的漏斗和引擎,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效应,行业增长与GDP同步.而中国的银行又与外国不同的一点就是,目前全行业都处于垄断保护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前两年,在经济周期和政策的双重影响下,银行业的规模.利润迅速扩大,迅速达到国际上的 ...

  • 兴业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笔试面试必读
  • 兴业银行 资料来源:天梯金融培训(www.ttpx.com.cn)银招网(www.yinzhao.net) 一.基本资料 证券简称:兴业银行 公司名称: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英文名称:INDUSTRIAL BANK CO.,LTD. 交易所:上海 公司注册国家:中国 省份:福建省城市:福州市 工 ...

  •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
  •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集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2009年9月2日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集 目 录 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案例二:雷曼兄弟破产 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 案例四:"中航油"事件 案例五: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 案例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 案例七:越南金融危机 案 ...

  •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研究
  • 一.中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了"绿色金融"概念,期望通过对金融体系的重塑来推动绿色和包容性经济的发展.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 ...

  • 东华大学MPacc介绍
  • 一.东华大学申请增列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授权点 论证报告 (一)MPAcc项目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1948年首次开设专业会计硕士课程,1999年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下文简称MPAcc)项目引 ...

  • 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例
  • 有人说,一开始,这件事像是一个玩笑.如果一个交易员能够绕过层层监管,独自一人以"欺诈"的手段从事巨额股票衍生产品交易,那么,不但法国兴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将受到质疑,整个金融业在公众心目中的信誉也都会大打折扣.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欧洲老牌的金融机构将面临重大困难,而它留给我 ...

  • 金融证券保险类MBA论文215个选题参考
  • 金融类MBA论文EMBA论文选题 (来源:www.51paper.net/SMBA) 如果您自己本身从事的是金融证券保险行业,在写MBA论文或者EMBA论文时,可以参照以下题目,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写. 以下是我们免费提供的158个关于金融证券保险行业的MBA学员和EMBA学员论文选题,供参考: 金融类 ...

  •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案例
  •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案例2-1:保持适宜资本充足率,防范风险 [案情介绍] 之一:资本金高低不同,风险各异 美国某两家银行,分别是高资本金银行和低资本金资本金银行.1985年它们的资产负债表如表1.表2所示: 表1: 高资本金银行资产负债(一) 单位:万美元 表2: 低资本金银行资产负债(一 ...

  • 2017年房地产金融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 (目录)
  • 中国房地产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 趋势预测报告(2017版) 报告编号:197998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房地产金融行业研究报告(2017年房地产金融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注重指导企业或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