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史

中国共产党党史

中共党史一般指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职权是: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修改党章;选举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目录

1.

2.

3.

4.

1.

2.

3.

4.

1.

2.

3. 1 简介 2 主要阶段 3 成立背景 4 历史条件 5 中共一大 6 大事简记 7 党史简介 8 标准条件 9 相关图书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简介

中共党史是政党史,是专史,它研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其主要内容,一是怎样执政,即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一方面通过宪法和法律把它们变成国家的意志,贯彻到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通过其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二是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党的干部的培养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发展,党纪党规的确立和监督、检查,中国共产党与各[1] 民主党派的关系,等等。

主要阶段

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2001年版本资料简介,中共建党90多年来共经历了如下十个主要阶段: 1、大革命阶段 2、土地革命阶段 3、抗战阶段 4、民主革命阶段 5、新民主主义阶段 6、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7、文化大革命阶段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10、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成立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

得胜利。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

一、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做了榜样,随后马克思主义为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 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四、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 。推举的代表共12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大事简记

1921年7月23日-8月初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

11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发出通告,对党的组织.宣传工作做出部署。

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员大罢工

1月21日-2月2日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2] 。

5.1-5.6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5.5-5.10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6.15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

7.16-7.23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29-8.30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全体会议

10月 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到北京

10.16-10.26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4日-2月9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 七”惨案发生。

2.27 中共中央发表《为吴佩孚惨杀京汉路工告工人阶级与国民》。

3.3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表《就京汉铁路罢工工人流血事件告中国铁路工人书》。

4月中共中央由北京迁回上海。

6.12-6.20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6.15 中国共产党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

7.1 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月刊在广州出版。

7月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对于时局之主张》。

8.20-8.2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2] 。

10.2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在上海创刊。

11.1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出版发行《向导》、《新青年》、《前锋》等杂志。

11.24-11.25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三届一中全会。

11.28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通过《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

12.25中共中央发出《第十三号通告》。

1924年1月初 中共中央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在上海举行联席会议。

2.7 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

2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三届二次执行委员会会议。

5.10-5.15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

6.17-7.8 共产国际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

7.3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学。

7.15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

9.10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三次对时局的主张。

11.19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

党史简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3]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40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1941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

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标准条件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中国革命在过去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在以后更需要工人阶级领导。工人阶级将来要发展,要成为人口中的大多数,农民在使用机器耕种之后也变成工人。最后全体人民都是工人。(我们党历来依靠无产和半无产。)一切党员必须承认这点。

2、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更要为转变到社会主义而斗争,最后要为实现 共产主义而斗争。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制度的要点另外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般地不破坏私有财产的制度,但社会主义就首先要在工业中然后在农业中破坏私有制。在农业中组织集体农场,这时,只能依

靠工人及贫雇农,不能依靠一般农民,只是团结农民。)一切党员必须具有为党的这些目的而坚持奋斗的决心。

3、因此,我们做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是一辈子都要坚持革命斗争。如果在中途不 能坚持革命斗争,就不能再做共产党员。这种革命斗争是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斗争在内,并且还要和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进行武装斗争(但不是说要当一辈子兵)。

4、一切共产党员进行革命斗争,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去进行。因此,一切党员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必须进行斗争。否则,就不能做一个共产党员。

5、一切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的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即党的公共利益。一切自私自利的人,不肯为人民牺牲自己的人,都不能做共产党员。(乡村中互助组、互助会、合作社,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方式之一,是半社会主义。不怕牺牲自己一点,努力为合作社工作,就是社会主义。公营工厂生产竞赛,更是社会主义。)

6、一切党员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勇敢坚决,不能在严重的艰苦的环境中退缩,不能向敌人投降,不能叛变共产党与共产主义。否则,就不能做共产党员。

7、一切党员都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使党与人民建立很好的关系,认真地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并及时地向党反映,把党的政策向人民群众作宣传解释。除开经过批准的少数党员外,每个党员都必须在自己的职业之外,再做一件党的组织或支部所分配的社会服务的工作。不能这样做的人,都不能做共产党员。

8、一切党员为了能够并且更好地履行以上各项,都必须努力地学习,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思想,使自己的觉悟更加提高。不努力学习的人,是不能做好一个共产党员的。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述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9年的历史。该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央有关重要文献为依据,充分吸收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史学界重要研究成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平凡历程,是一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权威性党史基本著作。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党的历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素质,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史》[3] 第二卷,是继《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出版以来的又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基本著作,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1949年-1978年的历史。这是一段波澜起伏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该书的编修,始终以历史决议为指导,以新时期党历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有关党的历史的论述为准绳,并在撰写中得到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若干重要问题的表述均经中央批准,代表了目前对这29年历史研究的最高水准。该书规模宏阔、编纂工作历经十六年、十数次易稿,是党史界和党员干部群众瞩目的重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党史

中共党史一般指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职权是: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修改党章;选举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目录

1.

2.

3.

4.

1.

2.

3.

4.

1.

2.

3. 1 简介 2 主要阶段 3 成立背景 4 历史条件 5 中共一大 6 大事简记 7 党史简介 8 标准条件 9 相关图书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简介

中共党史是政党史,是专史,它研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其主要内容,一是怎样执政,即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一方面通过宪法和法律把它们变成国家的意志,贯彻到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通过其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二是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党的干部的培养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发展,党纪党规的确立和监督、检查,中国共产党与各[1] 民主党派的关系,等等。

主要阶段

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2001年版本资料简介,中共建党90多年来共经历了如下十个主要阶段: 1、大革命阶段 2、土地革命阶段 3、抗战阶段 4、民主革命阶段 5、新民主主义阶段 6、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7、文化大革命阶段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10、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成立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

得胜利。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

一、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做了榜样,随后马克思主义为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 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四、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 。推举的代表共12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大事简记

1921年7月23日-8月初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

11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发出通告,对党的组织.宣传工作做出部署。

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员大罢工

1月21日-2月2日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2] 。

5.1-5.6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5.5-5.10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6.15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

7.16-7.23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29-8.30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全体会议

10月 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到北京

10.16-10.26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4日-2月9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 七”惨案发生。

2.27 中共中央发表《为吴佩孚惨杀京汉路工告工人阶级与国民》。

3.3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表《就京汉铁路罢工工人流血事件告中国铁路工人书》。

4月中共中央由北京迁回上海。

6.12-6.20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6.15 中国共产党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

7.1 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月刊在广州出版。

7月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对于时局之主张》。

8.20-8.2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2] 。

10.2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在上海创刊。

11.1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出版发行《向导》、《新青年》、《前锋》等杂志。

11.24-11.25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三届一中全会。

11.28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通过《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

12.25中共中央发出《第十三号通告》。

1924年1月初 中共中央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在上海举行联席会议。

2.7 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

2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三届二次执行委员会会议。

5.10-5.15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

6.17-7.8 共产国际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

7.3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学。

7.15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

9.10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三次对时局的主张。

11.19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

党史简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3]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40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1941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

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标准条件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中国革命在过去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在以后更需要工人阶级领导。工人阶级将来要发展,要成为人口中的大多数,农民在使用机器耕种之后也变成工人。最后全体人民都是工人。(我们党历来依靠无产和半无产。)一切党员必须承认这点。

2、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更要为转变到社会主义而斗争,最后要为实现 共产主义而斗争。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制度的要点另外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般地不破坏私有财产的制度,但社会主义就首先要在工业中然后在农业中破坏私有制。在农业中组织集体农场,这时,只能依

靠工人及贫雇农,不能依靠一般农民,只是团结农民。)一切党员必须具有为党的这些目的而坚持奋斗的决心。

3、因此,我们做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是一辈子都要坚持革命斗争。如果在中途不 能坚持革命斗争,就不能再做共产党员。这种革命斗争是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斗争在内,并且还要和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进行武装斗争(但不是说要当一辈子兵)。

4、一切共产党员进行革命斗争,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去进行。因此,一切党员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必须进行斗争。否则,就不能做一个共产党员。

5、一切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的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即党的公共利益。一切自私自利的人,不肯为人民牺牲自己的人,都不能做共产党员。(乡村中互助组、互助会、合作社,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方式之一,是半社会主义。不怕牺牲自己一点,努力为合作社工作,就是社会主义。公营工厂生产竞赛,更是社会主义。)

6、一切党员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勇敢坚决,不能在严重的艰苦的环境中退缩,不能向敌人投降,不能叛变共产党与共产主义。否则,就不能做共产党员。

7、一切党员都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使党与人民建立很好的关系,认真地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并及时地向党反映,把党的政策向人民群众作宣传解释。除开经过批准的少数党员外,每个党员都必须在自己的职业之外,再做一件党的组织或支部所分配的社会服务的工作。不能这样做的人,都不能做共产党员。

8、一切党员为了能够并且更好地履行以上各项,都必须努力地学习,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思想,使自己的觉悟更加提高。不努力学习的人,是不能做好一个共产党员的。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述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9年的历史。该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央有关重要文献为依据,充分吸收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史学界重要研究成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平凡历程,是一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权威性党史基本著作。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党的历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素质,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史》[3] 第二卷,是继《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出版以来的又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基本著作,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1949年-1978年的历史。这是一段波澜起伏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该书的编修,始终以历史决议为指导,以新时期党历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有关党的历史的论述为准绳,并在撰写中得到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若干重要问题的表述均经中央批准,代表了目前对这29年历史研究的最高水准。该书规模宏阔、编纂工作历经十六年、十数次易稿,是党史界和党员干部群众瞩目的重大工程。


相关内容

  • 新形势下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探索与思考
  • 决策参考 JUECECANKAO 新形势下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探索与思考 □王 [摘 要] 晖 市场经济和党史工作的现状需要实现党史工作重点转移,文学艺术是实现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最佳形式.党史宣传教育的文学艺术化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文学艺术是党史宣传最好的载体.实现党史工作重点的转移,要按照党史工作 ...

  • 党史研究对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 热门话题 党史研究对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贵清 分析和研究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史,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发挥中共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善于把党史研究的成果和党的建设结合起来,认真研究 ...

  •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侵蚀
  •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侵蚀 这,是中央在对"妖魔化"毛泽东发出反击信号? 来源: 求是理论网 | 作者:侯西安 | 点击:27580 | 时间:2013年6月29日 16:53 推荐者按:中共中央最大智囊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官方最大的学术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近 ...

  • 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近日,中组部.中宣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决定2011年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的学习教育.我们中共**市委也在日前印发<关于 ...

  • 青少年学党史心得体会
  • 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近日,中组部、中宣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决定20xx年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的学习教育。我们中共**市委也在日 ...

  •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贯彻落实中省有关工作要求,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深入推进青少年思想引导工作,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按照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 ...

  • 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汇报提纲
  • 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汇报提纲 10月22日,全省党史工作会议在南昌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0号)和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党史工作,进 ...

  •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力量
  • 有关中共历史的出版物,在图书市场上一直就是很受读者关注的一个方面.与此连带的,关于中国革命史.中国近现代史的图书,都有着庞大的读者群.读书界·近年来的有影响的出版事件,莫过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以下简称<党史>二卷) ...

  • 滁州市档案局(党史研究室)2016年工作总结 和2017年工作安排
  • 2016年,滁州市档案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档案局.省委党史研究室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档案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本部门年度目标工作任务,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狠抓机关党的建设,切实履行档案党史部门的工作职责,有序推进了各项 ...

  • 渡江战役研究论著目录
  • "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六十周年"征文 渡江战役研究论著目录 李新冲 一.书目 第四兵团政治部:<进军江南>,第四兵团政治部1949 地图出版社编委:<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形势图>,地图出版社1958 江苏人民出版社编委:<百万雄师下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