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考试重点

绪论:

微生物的分类:从大到小按 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微生物的命名: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词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 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达,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

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是DNA 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结构体系,不进行有丝分裂。原核微生物包括:古细菌、细菌、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其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其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其进行有丝分裂,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细菌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伞菌、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等。

微生物的特点:① 个体极小,比表面积大② 分布广,种类繁多③ 繁殖快,数量大,易培养④ 易变异,有利于应用

第一章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微生物。只具简单的独特结构,可通过细菌过滤器

病毒的化学组成: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除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类脂质和多糖 病毒的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病毒粒子有两种 ①不具被膜的裸露的病毒粒子 ②在核衣壳外面由被膜包围所构成的病毒粒子。

病毒的特点:① 不具细胞结构② 只有核酸和蛋白质成分③ 核酸只能是DNA 或RNA 两者之一④ 体积小,需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⑤ 专性寄生

病毒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宿主细胞裂解和成熟噬菌体粒子的释放 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病毒在液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后敏感细菌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而使培养基浑浊 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形成噬菌斑 病毒培养基:要求苛刻,专一性强,其敏感细胞要具备如下条件① 必须是活的敏感动物或是活的敏感动物组织细胞② 能提供病毒附着的受体③ 敏感细胞内没有破坏特异性病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病毒进入细胞可生长繁殖

植物病毒的培养基:与植物病毒相应的敏感植株和敏感的植物组织

噬菌体的培养基:与噬菌体相应的敏感细菌,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用大肠杆菌培养

第二章

细菌的细胞结构:基本(不变)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部分细菌有特殊(可变)结构:芽孢、鞭毛、夹膜,黏液层、衣鞘及光合作用层片等。

细菌细胞壁的生理功能:① 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的破裂② 维持细菌的固定细胞形态③ 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间质④ 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⑤ 细胞壁化学组成的细微差异可使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致病性、对噬菌体等感染的敏感性

细胞质内含物:核糖体、内含颗粒(多聚磷酸盐颗粒、聚β—羟基丁酸、硫粒、淀粉粒、糖原、磁小体等)、拟核(DNA 和少量RNA 、蛋白质组成)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即菌落特征,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起来的,由无数细菌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菌落特征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①表面特征②边缘特征③纵剖面特征。 菌苔是细菌在斜面培养基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不同属种细菌的菌苔形态是不同的

细菌在明胶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用穿刺接种法将某种细菌接种在明胶培养基中培养,能产生明胶水解酶水解明胶,不同的细菌将明胶水解成不同形态的溶菌区,根据不同形态的溶菌区或溶菌与否可将细菌分类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穿刺接种技术)根据细菌的生长状态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和鞭毛有无,能否运动。判断呼吸类型:如果细菌在培养基的表面及穿刺线的上部生长者为好氧菌,沿着穿刺线自上而下生长者为兼性厌氧菌或兼性好氧菌,只在穿刺线的下部生长者为厌氧菌。判断细菌是否运动:如果只沿着穿刺线生长者为没有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如果不但沿着穿刺线生长而且沿着培养基扩散生长者为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有的细菌使培养基浑浊,菌体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有的细菌互相凝聚成大颗粒沉在管底部,培养基很清;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是分类依据之一

细菌的染色原理(便于细菌形态观察):细菌菌体无色透明,在显微镜下由于菌体与其背景反差小,不易看清菌体的形态和结构。用染色液染菌体,以增加菌体与北京的反差,在显微镜下则可清楚看见菌体的形态。 分为简单染色法和复合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① 固定② 初染(草酸铵结晶紫染色)③ 媒染(碘—碘化钾溶液)④ 脱色(乙醇或者丙酮)⑤复染(番红染液)革兰式阳性菌仍为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等电点学说)②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渗透学说)、(革兰式阳性菌脂质含量很低,肽聚糖的含量高;革兰式阴性菌脂质含量高,肽聚糖含量低,乙醇既是脱色剂又是脱水剂)③革兰式阳性菌含特殊的RNA —Mg2+盐与革兰式染色有关(化学学说)

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污(废)水生物处理的关系:①细胞质的多相胶体性质决定细菌在曝气池中吸收污(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速度②细菌表面解离层的S 型或R 型决定其悬液的稳定性,即决定其在沉淀池中的沉淀效果③比表面积的大小决定其吸附、吸收污染物的能力及与其他微生物的竞争能力④细菌的带电性与它吸附、吸收污(废)水有机污染物的能力,与填料载体的结合力有关,还与絮凝、沉淀性能有关⑤密度和质量与其沉淀效果有关

放线菌菌丝体:①营养(基内)菌丝②气生菌丝③孢子丝:放线菌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气生菌丝的上部分化出孢子丝。孢子丝的形状和在气生菌丝上的排列方式,随菌种不同而异,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分生孢子的颜色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第三章

原生动物:是动物中最原始、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全动性营养、植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

①全动性营养:全动性营养的原生动物以其他生物为食。绝大多数原生动物为全动性营养 ②植物性营养:有色素的原生动物(绿眼虫、衣滴虫和植物类似)在有光照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自身营养

③腐生性营养:指某些无色鞭毛虫和寄生的原生动物,借助体表的原生质膜吸收环境和寄主中的可溶性的有机物作为营养

原生动物的胞囊:胞囊是抵抗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体。所有的原生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都起指示生物的作用,一旦形成胞囊,就可判断污水处理不正常

轮虫:雌雄异体,有性生殖少,多为孤雌生殖,个体或群体,自由或固着。轮虫是寡污带和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由于它们吞食游离细菌,所以可起到提高处理效果的作用,一旦它们大量繁殖会将活性污泥蚕食光,造成污水处理失败

线虫:有腐食性、植食性和肉食性三种营养类型,线虫有寄生和自由生活的污水处理中出现的线虫多是自由生活的,生殖为雌雄异体,卵生,有好氧和兼性厌氧。可同化其它微生物不易降解的固体有机物,是污水处理程度差的指示生物

寡毛类动物:营杂食性,主要食污泥中的有机碎片和细菌,夏秋两季水体的环境条件适合寡毛类动物生长,其生长温度为20℃,6℃以下活动力下降,并形成胞囊,是河流、湖泊底泥污染的指示生物

浮游甲壳动物: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塘等淡水水体及海洋中,以淡水种为最多。它们是水体污染和水体自净的指示生物(剑水蚤、水蚤)营浮游生活,摄食方式滤食性、肉食性 水蚤:血液含血红素,水体中含氧量低,水蚤的血红素含量高;水体中含氧量高,水蚤的血红素含量低,由于在污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清水中的含氧量高。在污染水体中的水蚤颜色比在清水中的红些,利用这个特点,可判断水体的清洁程度

苔藓虫:(可提取抗癌物质)喜欢在清洁、富含藻类、溶解氧充足的水体中生活,能适应各地带的温度,有一定的生物吸附作用,并吞食水中微型生物和有机杂质,对水体的净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大量繁殖,会降低水流速度,给工程运行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群体生活,固着在其他物体上,雌雄同体,既无性生殖(内出芽和外出芽生殖)也可有性生殖 酵母菌与污废水:在炼油厂的含油、含酚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假丝酵母菌和黏红酵母菌可起到积极作用。淀粉废水、柠檬酸残糖废水、油脂废水和味精废水均可用酵母菌处理,既处理了废水,又得到酵母菌体蛋白,用作饲料还可用酵母菌监测重金属

第四章

酶:由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类酶和核酸类酶

酶的组成:分单成分酶和全酶,前者只含蛋白质,全酶一定要在酶蛋白和辅酶同时存在时才起作用

酶的功能:酶蛋白起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加速进行的作用,决定其专一性,辅基和辅酶起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作用;金属离子除传递电子外还起激活剂的作用。

酶的活性中心: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中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酶活性中心的功能:一是结合部位,一定的底物靠此部位结合到酶分子上,决定酶的专一性;二是催化部位,决定了酶的催化速度。酶的活性中心对催化作用至关重要,其他部位也很重要,他们在维持酶的空间构型、保持酶的活性中心和催化作用等方面都起着不同作用

酶的催化特性:1. 具有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不改变平衡点,酶在参与反应前后,无性质和数量改变。 2.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⑴结构专一性(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⑵立体异构专一性(旋光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⑶有关酶作用专一性的假说(锁钥假说、三点附着假说和诱导楔合假说) 3. 酶的催化反应条件温和 4. 酶对环境条件变化极为敏感 5. 酶的催化效率极高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温度、pH 、激活剂(无机离子激活剂、有机化合物)、抑制剂【不可逆抑制、可逆抑制(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

微生物的营养:水、碳素营养源、氮素营养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

碳氮磷比:根瘤菌碳氮比为11.5:1;固氮菌碳氮比为27.6:1;霉菌碳氮比9:1;土壤中微生物混合群体碳氮比为25:1;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好氧微生物群体(活性污泥)要求碳氮磷比为BOD5:N:P=100:5:1,;厌氧消化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群体对碳氮磷比为BOD5:N:P=100:6:1;有机固体废物堆肥发酵的碳氮比为30:1,;碳磷比为(75—100):1.

培养基的种类:1. 培养基组成物的性质:①合成培养基: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用已知的化合物配制而成的培养基。②天然培养基:天然有机物配制而成的培养基。③复合培养基:是一类既有已知的化学组成物质,同时还加有某些天然成分而配制的培养基

2. 培养基的物理性状:①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是不加凝固剂的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②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琼脂是最优良的凝固剂,还有明胶、硅胶等),一般每升培养基中加3—5g 琼脂,即为半固体培养基。③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更多的凝固剂,一般每升培养基中加15—20g 琼脂,即成固体培养基

3.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和用途:①基础培养基 ②选择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配制的培养基。③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鉴别培养基。④加富(富集)培养基:由于样品中细菌数量少,或是对营养要求比较苛刻不易培养出来,故用特别的物质或成分促使微生物快速生长,这种用特别物质或成分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加富培养基。

营养物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1. 单纯扩散:①物理过程 ②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以浓度梯度为动力 ③非特性异性 ④不需要消耗能量

2. 促进扩散:①被动的运输过程 ②依靠浓度梯度驱动 ③不消耗代谢能量

3. 主动运输:①逆浓度梯度 ②需要渗透酶和消耗能量(渗透酶起改变平衡点的作用)

4. 基团转位:①特异性的 ②需要消耗能量

ATP 的生成方式:1. 基质(底物)水平磷酸化: 微生物在基质氧化过程中,可形成多种含高自由能的中间产物,ADP 磷酸化而生成ATP ,此过程中底物的氧化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生成ATP ,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2. 氧化磷酸化:微生物在好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 的过程为氧化磷酸化 3. 光合磷酸化:光引起叶绿素、菌绿素或菌紫素逐出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产生ATP 的过程叫光合磷酸化

微生物发光机制与其应用:发光细菌含两种特殊成分:(虫)荧光素酶和长链脂肪族醛(如月桂醛),发光过程包括电子传递和能量转移。发光细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存在时才发光,它对氧却是很敏感的,即使氧的含量极微量,发光细菌也能发光

第五章

分批培养:分批培养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 和溶解氧量,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结果出现微生物的数量由少变多,达到高峰后又由多变少,甚至死亡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细菌生长繁殖期可细分为6个时期:停滞期、加速期、对数期、减速期、静止期及衰亡期

1. 停滞期:细胞特征:细胞代谢活力强;细胞中RNA 含量高;嗜碱性强,对不良环境条件较敏感;呼吸速率、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速率接近对数期细胞,并开始细胞分裂。 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接种量、接种群体菌龄和营养

缩短停滞期的措施:通过遗传学方法改变种的遗传特性使停滞期缩短;利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为种子;尽量使接种前后所使用的培养基组成不要相差太大;适当扩大接种量

2. 对数期(代谢能力最强,几何级数增加,代时最短,生长速率最大)细胞特征:细胞代谢活力最强,合成新细胞物质的速率最快,细菌生长旺盛;对不良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强;群体

中的细胞化学组分及形态、生理特性都比较一般。 影响因素:菌种、营养成分、营养物浓度、培养的温度

3、静止期: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对菌体本身产生毒害,pH 、氧化还原电位等均有所改变,溶解氧供应不足;静止期新生的细菌数和死亡的细菌数相当,细菌总数达到最大值,并恒定维持一段时间。 延长静止期:补料、调pH 和温度等

4. 衰亡期:细胞特征:进行内源呼吸;出现多形态、畸形或衰退形,有的产生芽孢。死亡率增加,活菌数减少;活菌数在一个阶段以几何级数下降

连续培养: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

1. 恒浊连续培养:使细菌培养液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

2. 恒化连续培养:维持进水中的营养成分恒定,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流速流出代谢产物,使细菌处于最高生长速率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式

细菌生长曲线在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①常规活性污泥法利用生长速率下降阶段的微生物,包括减速期、静止期的微生物 ②生物吸附法利用生长速率下降阶段(静止期)的微生物 ③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利用生长速率上升阶段(对数期)和生长速率下降阶段(减速期)的微生物 ④延时曝气法处理,即利用内源呼吸段(衰亡期)的微生物处理

为什么常规活性污泥法不利用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而利用静止期的?

①虽然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快,代谢活力强,但相应要求进水有机物浓度高,则出水的绝对值也相应提高,不易达到排放标准 ②沉淀性能差,致使出水水质差 ③处于静止期的微生物最大特点是微生物积累大量贮存物,在二沉池中泥水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好 用延时曝气法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时,不用静止期的微生物而用衰亡期微生物的原因:由于低浓度有机物满足不了静止期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处理效果不会好。若采用延时曝气法,延长水力停留时间,适当增大进水量,提高有机负荷,满足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从而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有竞争和互助

不同的种间关系:1. 竞争关系:指不同的微生物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对食物等营养、溶解氧、空间和其他共同要求的物质互助竞争,互相受到不利的影响。2. 原始合作关系:是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共存于同一环境中,相互提供营养及其他生活条件,双方互为有利,相互受益,当两者分开时各自可单独生存。3. 共生关系:是指两种不能单独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各自执行优势的生理功能,在营养上互为有利而所组成的共生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叫共生关系。4. 偏害关系:共存于同一环境的两种微生物,甲方对乙方有利,乙方对甲方无任何影响。(非特异性偏害和特异性偏害) 5. 捕食关系:有的微生物不是通过代谢产物对抗对方,而是吞食对方,这种关系成为捕食关系。6寄生关系:一种生物需要在另一种生物体内生活,从中摄取营养才得以生长繁殖,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关系。

第六章

DNA 的存在形式:真核生物:DNA 和组蛋白等组成染色体,染色体呈丝状结构,细胞内所有染色体由核膜包裹成一个细胞核。原核微生物:DNA 只与很少量的蛋白质结合,没有核膜包围,单纯由DNA 细丝构成环状的染色体

基因(遗传因子):基因是一切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有自我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基因是具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的核苷酸或密码的线性序列。基因按功能分三种:①结构基因,编码蛋白质或酶的结构 ②操纵区,操纵三个结构基因的表达 ③调节基因,控制结构基因 DNA 的变性:当天然双链DNA 受热或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两条链之间的结合力被破坏而分开成单链DNA ,即称为DNA 变性

DNA 复性:变性DNA 溶液经适当处理后重新形成天然DNA 的过程叫复性,或叫退火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即微生物的DNA 被某种因素引起碱基的缺失、置换或插入,改变了基因内部原有的碱基排列顺序,从而引起其后代表现型的改变

定向培育和驯化:定向培育是人为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将他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体的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的变异现象很多:有营养要求的变异;对温度、pH 要求的变异;对毒物的耐毒能力的变异;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的变异及代谢途径的变异等。

杂交:是通过双亲细胞的融合,使整套染色体的基因重组;或者是通过双亲细胞的沟通,使部分染色体基因重组

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 片段(来自研碎物),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里,从而获得了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

转导:通过温和噬菌体的媒介作用,把供体细胞内特定的基因(DNA 片段)携带至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质粒育种简介:质粒在原核微生物中除有染色体外,还含有另一种较小的、携带少量遗传基因的环状DNA 分子,称为质粒,也叫染色体外DNA 。

质粒的特点:①易发生质粒丢失或转移 ②丧失质粒但菌体不死亡 ③质粒可诱导产生 ④有的质粒可携带供体的一部分染色体基因一起转移

质粒育种举例:①多功能超级细菌的构建 ②解烷抗汞质粒菌的构建 ③脱色工程菌的构建 ④Q5T 工程菌

PCR 技术的操作步骤:加热变性、退火、延伸、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

基因工程操作步骤:①先从供体细胞中选择获取带有目的基因的DNA 片段 ②将目的DNA 的片段和质粒在体外重组 ③将重组体转入受体细胞 ④重组体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⑤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与提纯

土壤的生态条件:①营养 ②pH:土壤pH 范围在3.5~8.5之间,多数在5.5~8.5之间 ③渗透压:土壤的渗透压通常在0.3~0.6MPa之间 ④氧气和水:土壤具有团粒结构,有无数小孔隙为土壤创造通气条件 ⑤温度 ⑥保护层

土壤自净:土壤对施入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的能力,通过各种物理、化学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称土壤自净

土壤自净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土壤结构、通气状况等理化性质;吸附、过滤和生物降解作用;生物化学作用

土壤修复:土壤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各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恢复土壤的天然功能。

土壤生物修复的工作步骤:①调查污染地的本底资料,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结构如孔隙率和渗透率、含氧量和温度等,“土著”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等。 ②制定治理方案,进行适当的可行性试验 ③技术实施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微生物种、微生物营养、溶解氧、微生物的环境因子

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固体法(平皿落菌法、撞击法、过滤法)、液体法

水体自净:河流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在物理的、化学的和水生物(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这叫水体自净 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P/H指数(P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H :异养型微生物)、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和氧垂曲线、BIP 指数(无叶绿素的微生物占所有微生物的百分比)、水体外观、细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数、指示生物

污化系统:当有机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在排污点的下游进行着正常的自净过程。

1. 多污带:水呈暗灰色,很浑浊,BOD 高,溶解氧极低,为厌氧状态,有大量寡毛类(颤蚯

蚓)动物,无显花植物,鱼类绝迹

2. α—中污带:水为灰色,溶解氧少,BOD 下降,生物种类比多污带稍多,细菌数量较多

3. β—中污带:BOD 和悬浮物含量低,溶解氧浓度升高,细菌数量减少,藻类大量繁殖,水生植物出现

4. 寡污带:有机物全部无机化,H2S 消失,细菌极少,溶解氧恢复到正常含量。指示生物有:钟虫、变形虫、水生植物及鱼

大肠菌群被选作致病菌的间接指示菌的理由是:数量最大,对人较安全;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与致病菌相近;检验技术相对简便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营养物大量进入水体,使得水藻类等浮游生物旺盛增殖,从而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水体外观呈现颜色,浑浊,影响景观;水体散发不良的气味;水中溶解氧量下降;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毒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源水引起水厂滤池的堵塞,影响出水质量

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①观察蓝细菌和藻类等指示生物 ②测定生物的现存量 ③测定原初生产力 ④测定透明度 ⑤测定氮和磷等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

AGP 即藻类生产的潜在能力:把特定的藻类接种在天然水体或污(废)水中,在一定的光照度和温度条件下培养,使藻类增长到稳定期为止,通过测干重或细胞数来测其增长量。

第九章(整章都为重点)

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好氧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厌氧微生物)与污废水中有机或无机固体物质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或绒粒 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质:①各种活性污泥有各种颜色,含水率在99%左右 ②相对密度为1.002~1.006,具有沉降性能 ③有生物活性,有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④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⑤呈弱酸性(pH 约6.7),当进水改变时,对进水的pH 变化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⑥绒粒大小为0.02~0.2mm,比表面积20~100cm2/mL

菌胶团:好氧活性污泥(绒粒)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能起絮凝作用的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称为菌胶团

好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浓度和数量:好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浓度常用1L 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含有多少毫克恒重的干固体即MLSS (混合液悬浮固体,包括无机的和有机的固体)表示,或用1L 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含有多少毫克恒重、干的挥发性固体即MLV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即代表有机固体——微生物)表示。MLVSS 与MLSS 的比值以0.7~0.8为宜,MLSS 保持在2000~3000mg/L,1mL 好氧活性污泥中的细菌有10^7~10^8个。

活性污泥比化学混凝剂优越:好氧活性污泥的净化作用类似于水处理工程中的混凝剂的作用,有“生物絮凝剂”之称,能自我繁殖,有生物活性可以连续反复使用,故优越

好氧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机理:分三步:⑴在有氧条件下,活性污泥绒粒中的絮凝性微生物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 ⑵活性污泥绒粒中的水解性细菌分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吸收,在细菌体内氧化分解,其中间代谢产物被另一群细菌吸收,进而无机化 ⑶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吸收或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及游离细菌。

好氧活性污泥的几种处理工艺流程: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稳定法、分段布水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式活性污泥法

广义菌胶团:在水处理工程领域内,则将所有具有荚膜或黏液或明胶质的絮凝性细菌互相絮凝聚集成的细菌团块也称为菌胶团,这是广义的菌胶团

菌胶团的作用:①有很强的生物絮凝、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②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③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的栖息场所 ④具有指示作用:通过菌胶团的颜色、透明度、数量、颗粒大小及结构的松紧程度可衡量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

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⑴指示作用:①根据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演替以及活动规律判断水质和污废水处理程度,还可判断活性污泥培养的成熟程度 ②根据原生动物种类判断活性污泥和处理水质的好与坏 ③根据原生动物遇恶劣环境改变个体形态及其变化过程判断进水水质变化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⑵净化作用 ⑶促进絮凝作用和沉淀作用 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间歇式曝气培养和连续曝气培养

间歇式曝气培养:菌种来源(活性污泥、下脚污泥、河流淤泥)、驯化、培养

好氧生物膜: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黏附在生物滤池滤料上或黏附在生物转盘盘片上的一层黏性、薄膜状的微生物混合群体

好氧生物膜中微生物种群及其功能:普通滤池内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有:生物膜生物、生物膜面生物及滤池扫除生物。功能:生物膜生物起净化和稳定污废水水质的功能;生物膜面生物起促进滤池净化速度、提高滤池整体处理效率的功能;滤池扫除生物起去除滤池内的污泥,防止污泥积聚和堵塞的功能。

好氧生物膜的结构:若把生物滤池分上、中、下3层,则上层营养物浓度高,生长的多为细菌,有少数鞭毛虫。中层微生物得到的除污废水中的营养物外,还有上层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的种类比上层稍多,有菌胶团、浮游球衣菌、鞭毛虫、变形虫、豆形虫、肾形虫等。下层有机物浓度低,低分子有机物占多数,微生物种类更多,除菌胶团、浮游球衣菌外,还有以钟虫为主的固着型纤毛虫和少数游泳型纤毛虫

好样生物膜的净化作用机理:生物膜在滤池中是分层的,上层生物膜中的生物膜生物(絮凝性细菌及其他微生物) 和生物膜面生物(固着型纤毛虫、游泳型纤毛虫) 及微型后生动物吸附污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将其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生物膜生物吸收溶解性有机物和经水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进入体内,并进行氧化分解,利用吸收的营养构建自身细胞。上一层生物膜的代谢产物流向下层,被下一层生物膜生物吸收,进一步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老化的生物膜和游离细菌被滤池扫除生物(轮虫、线虫等) 吞食

好氧生物膜的培养方法:自然挂膜法、活性污泥挂膜法和优势菌挂膜法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由于丝状细菌极度生长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称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成因:主导(微生物) 因素:丝状微生物过度生长 。环境因素:温度、溶解氧(DO)、可溶性有机物及其种类、有机物浓度(有机负荷) 、pH 值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机理:表面积与体积比假说(丝状菌表面积与容积比大于菌胶团细菌)

丝状细菌和絮凝性菌胶团细菌的优势竞争表现在如下方面:对溶解氧的竞争;对可溶性有机物的竞争;对氮、磷的竞争(活性污泥分子式求出

BOD5:N:P=100:5:1);有机物冲击负荷影响

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对策:控制溶解氧、控制有机负荷、改革工艺。 早期的方法:采用药剂杀死丝状细菌、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和密实性、加大回流污泥量

甲烷发酵理论与机制:四阶段发酵理论:第一阶段:水解发酵:将复杂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等水解为单糖后,再酵解为丙酮酸,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脱氨

基成有机酸和氨,脂质水解为各种低级脂肪酸和醇;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和产乙酸细菌群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进一步分解为乙酸和氢气;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专性厌氧产甲烷菌群,一组是将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甲烷,或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烷,另一组是将乙酸脱羧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或利用甲酸、甲醇及甲基胺裂解为甲烷;第四阶段:为同型产乙酸阶段,是同型产乙酸细菌将氢气和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酸的过程

产甲烷菌产生甲烷的机制如下:①由酸和醇的甲基形成甲烷 ②由醇的氧化使二氧化碳还原成甲烷及有机酸 ③脂肪酸有时用水做还原剂或供氢体产生甲烷 ④利用氢使二氧化碳还原成甲烷 ⑤在氢和水存在时,巴氏甲烷八叠球菌与甲酸甲烷杆菌能将一氧化碳还原成甲烷 厌氧活性污泥的菌种来源:①牛、羊、猪、鸡等禽畜粪便含有丰富的水解性细菌和产甲烷菌 ②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 ③同类水质处理厂的厌氧活性污泥

厌氧活性污泥:由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与污水中的有机杂质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颗粒污泥。 良好的颗粒厌氧活性污泥是以丝状厌氧菌为骨架和具有絮凝能力的厌氧菌团粒化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污泥

厌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①水解细菌 ②发酵细菌 ③氢营养型和乙酸营养型的古菌 ④利用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甲烷的古菌 ⑤厌氧的原生动物

厌氧活性污泥的功能:生物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的絮凝作用,有一定的沉降性能 污废水厌氧消化处理的效果好坏,取决于厌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组成、结构及污泥的颗粒大小

单相厌氧消化法的厌氧活性污泥:良好的颗粒厌氧活性污泥是以丝状的产甲烷丝菌为骨架,与其他微生物一起团粒化而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污泥。颗粒的结构和微生物的分布于处理污废水水质、消化罐的构型、进水方式、罐内的水力条件与状况等有关

两相厌氧消化法的厌氧活性污泥:第一相中,兼性厌氧和专性厌氧的水解发酵性细菌和少量的专性厌氧的产甲烷菌;第二相在绝对厌氧条件下,有少量产氢产乙酸的细菌,绝大多数是专性厌氧的产甲烷菌

含硫酸盐废水的厌氧微生物处理:高浓度的硫酸根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同时存在条件下,两者会同时争夺氢作供氢体,往往硫酸盐还原菌优先获得氢气。产甲烷菌得不到氢气,无法还原二氧化碳为甲烷

第十章

污水一级处理:除去水中的沙砾及大的悬浮固体 二级生物处理:去除水中可溶性有机物 水中氮磷过多,危害极大,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毒死鱼虾等水生生物和危害人体健康。 天然水体中氮、磷的来源:①城市生活污水 ②农肥(氮)和喷洒农药(磷)等 ③工业废水:如化肥、石油炼厂、焦化、制药、农药、印染、腈纶及洗涤剂等生产废水,食品加工废水及被服洗涤服务行业的洗涤剂废水 ④禽、畜粪便废水

脱氮原理:脱氮是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气转化为NO2-和NO3-。再利用缺氧段经反硝化细菌将NO2-(经反亚硝化)和NO3-(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

硝化作用段的微生物:⑴氧化铵的细菌:①好氧氨氧化细菌 ②厌氧氨氧化细菌 ③厌氧氨反硫化细菌 ⑵氧化亚硝酸细菌

硝化过程的运行操作:①泥龄(即悬浮固体停留时间SRT ,用θ表示) ②要供给足够氧 ③控制适度的曝气时间(水力停留时间) ④碱度:在硝化过程中,消耗了碱性物质NH4+,生成HNO3,水中pH 下降成酸性,对硝化细菌生长不利 ⑤温度

聚磷菌:某些微生物在好氧时不仅能大量吸收磷酸盐合成自身核酸和ATP ,而且能逆浓度梯度过量吸磷合成贮能的多聚磷酸盐颗粒于体内,供其内源呼吸用,这些细菌称聚磷菌

微生物除磷原理:聚磷菌在厌氧时能释放磷酸盐,在好氧条件下充分地过量吸磷,通过排泥从污废水中除去部分磷达到减少污废水中磷含量的目的

聚磷细菌:好氧异养菌、厌氧异养菌、兼性厌氧菌、不动杆菌(莫拉式菌群、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和费氏柠檬酸杆菌)聚β-羟基丁酸(PHB )

除磷的生物化学机制:⑴厌氧释放磷的过程:产酸菌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将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三类可快速降解的基质(甲酸、乙酸、丙酸等低级脂肪酸;葡萄糖、甲醇、乙醇等;丁酸、乳酸、琥珀酸等)。聚磷菌则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体内的多聚磷酸盐产生ATP , 利用ATP 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产酸菌提供的三类基质进入细胞内合成PHB 。同时释放出磷酸 ⑵好氧吸磷过程: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机体内的PHB 和外源基质,产生质子驱动力将体外的磷酸根输送到体内合成ATP 和核酸,将过剩的磷酸根聚合成细胞贮存物:多聚磷酸盐(异染颗粒)

处理微生物污染水源水的工艺均采用生物膜法处理: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化床等

人工湿地净化污(废)水的基本原理:投放到人工湿地的污(废)水被着生在基质中的水生植物根系吸收,将污(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无机化,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由水作供氢体,还原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构成自身细胞;放出的氧气供其自身根系的呼吸和根际中的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所需,;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矿化成的无机物(其中的氮和磷是植物首要的营养元素)由植物根系吸收。在经过土壤、沙石的过滤作用,最终使水质得到净化

基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是人工湿地的3种重要元素,3者合理搭配共同营造了一种生态环境,协同完成降解污染物质的作用,缺一不可。而降解、去除污染物的关键因素是根际和根面微生物的活性和它们的数量

基质:多为当地的土壤;或土壤上铺沙、砾石、煤渣、矿渣等

基质的作用: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附着基质,为湿地植物提供载体、扎根的温床和营养物质;对污染物还应具有吸附和过滤作用

水生植物分类:浮水性、挺水性、沉水性

浮水性和沉水性吸收氨氮,沉水性主要吸收磷,去除污染物作用的水生植物多为挺水性 人工湿地植物共同特点:具有发达的根系,直接吸收污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作营养 湿地根际和根面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决定因素:①湿地植物根系分泌的种类和数量 ②污水和废水的种类 ③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好氧微生物,或兼性厌氧微生物、或厌氧微生物、或三者兼而有之

湿地根际微生物种类:细菌(好氧细菌、厌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反硫化细菌、磷细菌、纤维分解菌和固氮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藻类

第十一章

堆肥法:农村将秸秆、落叶、禽畜粪便及尿等一起用土坑堆积,依靠现存其上的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发酵,腐熟后施用于农田。其产品即称堆肥。

堆肥化: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

好氧堆肥处理的物料:①垃圾 ②垃圾和粪水 ③垃圾和脱水污泥 ④脱水污泥

垃圾的化学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好氧堆肥机理:好氧堆肥是在通空气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大分子有机固体废物为小分子有机物,部分有机物被矿化成无机物;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至50~65℃,如果不通风,温度会升高到80~90℃。这期间发酵微生物不断地分解有机物,吸收、利用中间代谢产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生长繁殖;以其更大数量的微生物群体分解有机物,最终有机固体废物完全腐熟成稳定的腐殖质。

好氧堆肥发酵微生物:初期:中温好氧的细菌和真菌、好热性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中后期:嗜热高温细菌和放线菌

有机堆肥好氧分解要求条件:①碳氮比在(25~30):1时发酵最好 ②堆肥湿度要适当 ③氧要供应充足 ④有一定数量的氮和磷 ⑤嗜热菌发酵最适温度30~40℃ ⑥适宜的温度和pH 值 ⑦一次发酵的发酵周期为7d 左右

好氧堆肥优点:产热量大,可有效杀死致病微生物和虫卵

堆肥工艺:静态堆肥工艺、高温动态二次堆肥工艺、立仓式堆肥工艺、滚筒式堆肥工艺 废气处理方法:物理和化学方法(吸附、吸收、氧化及等离子体转化法)生物净化法(植物净化法和微生物净化法)

微生物净化气态污染物的装置:生物吸收池、生物洗涤池、生物滴滤池、生物过滤池

第十二章

固定化酶:从筛选、培育获得的优良菌种体中提取活性极高的酶,再用包埋法(交联法、载体结合法、逆胶束酶反应系统)等方法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制成不溶于水的固态酶,即固定化酶。

固定化微生物:以与固定化酶相同的固定化方法将酶活力强的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即成固定化微生物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的特性:①具有稳定、降解有机物性能强 ②耐毒、抗杂菌、耐冲击负荷 ③用于连续流运行,酶不会流失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的固定方法: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逆胶束酶反应系统 微生物制剂的应用:①生物膜挂膜 ②污(废)水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的添加剂,初沉池、曝气池均可投加,可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③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的菌种和添加剂,可加速堆肥腐熟 ④家庭便池、公厕的除臭剂 ⑤禽畜粪便处理的菌种 ⑥对污染严重的河道进行生物修复,疏浚河道淤泥 ⑦降解和清除海面浮游厂的废弃物 ⑧土地生物修复和河床底泥的生物修复

微生物制剂的用法:⑴液体活菌制剂直接使用

⑵浆状菌剂稀释成一定浓度(10^7~10^10个/mL)

⑶干的活菌制剂需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若干小时使其软化成浆状,加水调成含菌量为10^7~10^10个/mL的菌液再进行投加

微生物的胞外多聚物(ECP ):是微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其代谢过程中分泌的、包围在微生物细胞壁外的多聚化合物,包括荚膜、黏液层及其他表面物质

绪论:

微生物的分类:从大到小按 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微生物的命名: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词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 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达,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

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是DNA 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结构体系,不进行有丝分裂。原核微生物包括:古细菌、细菌、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其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其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其进行有丝分裂,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细菌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伞菌、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等。

微生物的特点:① 个体极小,比表面积大② 分布广,种类繁多③ 繁殖快,数量大,易培养④ 易变异,有利于应用

第一章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微生物。只具简单的独特结构,可通过细菌过滤器

病毒的化学组成: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除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类脂质和多糖 病毒的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病毒粒子有两种 ①不具被膜的裸露的病毒粒子 ②在核衣壳外面由被膜包围所构成的病毒粒子。

病毒的特点:① 不具细胞结构② 只有核酸和蛋白质成分③ 核酸只能是DNA 或RNA 两者之一④ 体积小,需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⑤ 专性寄生

病毒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宿主细胞裂解和成熟噬菌体粒子的释放 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病毒在液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后敏感细菌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而使培养基浑浊 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形成噬菌斑 病毒培养基:要求苛刻,专一性强,其敏感细胞要具备如下条件① 必须是活的敏感动物或是活的敏感动物组织细胞② 能提供病毒附着的受体③ 敏感细胞内没有破坏特异性病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病毒进入细胞可生长繁殖

植物病毒的培养基:与植物病毒相应的敏感植株和敏感的植物组织

噬菌体的培养基:与噬菌体相应的敏感细菌,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用大肠杆菌培养

第二章

细菌的细胞结构:基本(不变)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部分细菌有特殊(可变)结构:芽孢、鞭毛、夹膜,黏液层、衣鞘及光合作用层片等。

细菌细胞壁的生理功能:① 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的破裂② 维持细菌的固定细胞形态③ 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间质④ 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⑤ 细胞壁化学组成的细微差异可使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致病性、对噬菌体等感染的敏感性

细胞质内含物:核糖体、内含颗粒(多聚磷酸盐颗粒、聚β—羟基丁酸、硫粒、淀粉粒、糖原、磁小体等)、拟核(DNA 和少量RNA 、蛋白质组成)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即菌落特征,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起来的,由无数细菌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菌落特征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①表面特征②边缘特征③纵剖面特征。 菌苔是细菌在斜面培养基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不同属种细菌的菌苔形态是不同的

细菌在明胶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用穿刺接种法将某种细菌接种在明胶培养基中培养,能产生明胶水解酶水解明胶,不同的细菌将明胶水解成不同形态的溶菌区,根据不同形态的溶菌区或溶菌与否可将细菌分类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穿刺接种技术)根据细菌的生长状态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和鞭毛有无,能否运动。判断呼吸类型:如果细菌在培养基的表面及穿刺线的上部生长者为好氧菌,沿着穿刺线自上而下生长者为兼性厌氧菌或兼性好氧菌,只在穿刺线的下部生长者为厌氧菌。判断细菌是否运动:如果只沿着穿刺线生长者为没有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如果不但沿着穿刺线生长而且沿着培养基扩散生长者为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有的细菌使培养基浑浊,菌体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有的细菌互相凝聚成大颗粒沉在管底部,培养基很清;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是分类依据之一

细菌的染色原理(便于细菌形态观察):细菌菌体无色透明,在显微镜下由于菌体与其背景反差小,不易看清菌体的形态和结构。用染色液染菌体,以增加菌体与北京的反差,在显微镜下则可清楚看见菌体的形态。 分为简单染色法和复合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① 固定② 初染(草酸铵结晶紫染色)③ 媒染(碘—碘化钾溶液)④ 脱色(乙醇或者丙酮)⑤复染(番红染液)革兰式阳性菌仍为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等电点学说)②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渗透学说)、(革兰式阳性菌脂质含量很低,肽聚糖的含量高;革兰式阴性菌脂质含量高,肽聚糖含量低,乙醇既是脱色剂又是脱水剂)③革兰式阳性菌含特殊的RNA —Mg2+盐与革兰式染色有关(化学学说)

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污(废)水生物处理的关系:①细胞质的多相胶体性质决定细菌在曝气池中吸收污(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速度②细菌表面解离层的S 型或R 型决定其悬液的稳定性,即决定其在沉淀池中的沉淀效果③比表面积的大小决定其吸附、吸收污染物的能力及与其他微生物的竞争能力④细菌的带电性与它吸附、吸收污(废)水有机污染物的能力,与填料载体的结合力有关,还与絮凝、沉淀性能有关⑤密度和质量与其沉淀效果有关

放线菌菌丝体:①营养(基内)菌丝②气生菌丝③孢子丝:放线菌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气生菌丝的上部分化出孢子丝。孢子丝的形状和在气生菌丝上的排列方式,随菌种不同而异,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分生孢子的颜色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第三章

原生动物:是动物中最原始、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全动性营养、植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

①全动性营养:全动性营养的原生动物以其他生物为食。绝大多数原生动物为全动性营养 ②植物性营养:有色素的原生动物(绿眼虫、衣滴虫和植物类似)在有光照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自身营养

③腐生性营养:指某些无色鞭毛虫和寄生的原生动物,借助体表的原生质膜吸收环境和寄主中的可溶性的有机物作为营养

原生动物的胞囊:胞囊是抵抗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体。所有的原生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都起指示生物的作用,一旦形成胞囊,就可判断污水处理不正常

轮虫:雌雄异体,有性生殖少,多为孤雌生殖,个体或群体,自由或固着。轮虫是寡污带和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由于它们吞食游离细菌,所以可起到提高处理效果的作用,一旦它们大量繁殖会将活性污泥蚕食光,造成污水处理失败

线虫:有腐食性、植食性和肉食性三种营养类型,线虫有寄生和自由生活的污水处理中出现的线虫多是自由生活的,生殖为雌雄异体,卵生,有好氧和兼性厌氧。可同化其它微生物不易降解的固体有机物,是污水处理程度差的指示生物

寡毛类动物:营杂食性,主要食污泥中的有机碎片和细菌,夏秋两季水体的环境条件适合寡毛类动物生长,其生长温度为20℃,6℃以下活动力下降,并形成胞囊,是河流、湖泊底泥污染的指示生物

浮游甲壳动物: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塘等淡水水体及海洋中,以淡水种为最多。它们是水体污染和水体自净的指示生物(剑水蚤、水蚤)营浮游生活,摄食方式滤食性、肉食性 水蚤:血液含血红素,水体中含氧量低,水蚤的血红素含量高;水体中含氧量高,水蚤的血红素含量低,由于在污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清水中的含氧量高。在污染水体中的水蚤颜色比在清水中的红些,利用这个特点,可判断水体的清洁程度

苔藓虫:(可提取抗癌物质)喜欢在清洁、富含藻类、溶解氧充足的水体中生活,能适应各地带的温度,有一定的生物吸附作用,并吞食水中微型生物和有机杂质,对水体的净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大量繁殖,会降低水流速度,给工程运行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群体生活,固着在其他物体上,雌雄同体,既无性生殖(内出芽和外出芽生殖)也可有性生殖 酵母菌与污废水:在炼油厂的含油、含酚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假丝酵母菌和黏红酵母菌可起到积极作用。淀粉废水、柠檬酸残糖废水、油脂废水和味精废水均可用酵母菌处理,既处理了废水,又得到酵母菌体蛋白,用作饲料还可用酵母菌监测重金属

第四章

酶:由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类酶和核酸类酶

酶的组成:分单成分酶和全酶,前者只含蛋白质,全酶一定要在酶蛋白和辅酶同时存在时才起作用

酶的功能:酶蛋白起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加速进行的作用,决定其专一性,辅基和辅酶起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作用;金属离子除传递电子外还起激活剂的作用。

酶的活性中心: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中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酶活性中心的功能:一是结合部位,一定的底物靠此部位结合到酶分子上,决定酶的专一性;二是催化部位,决定了酶的催化速度。酶的活性中心对催化作用至关重要,其他部位也很重要,他们在维持酶的空间构型、保持酶的活性中心和催化作用等方面都起着不同作用

酶的催化特性:1. 具有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不改变平衡点,酶在参与反应前后,无性质和数量改变。 2.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⑴结构专一性(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⑵立体异构专一性(旋光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⑶有关酶作用专一性的假说(锁钥假说、三点附着假说和诱导楔合假说) 3. 酶的催化反应条件温和 4. 酶对环境条件变化极为敏感 5. 酶的催化效率极高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温度、pH 、激活剂(无机离子激活剂、有机化合物)、抑制剂【不可逆抑制、可逆抑制(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

微生物的营养:水、碳素营养源、氮素营养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

碳氮磷比:根瘤菌碳氮比为11.5:1;固氮菌碳氮比为27.6:1;霉菌碳氮比9:1;土壤中微生物混合群体碳氮比为25:1;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好氧微生物群体(活性污泥)要求碳氮磷比为BOD5:N:P=100:5:1,;厌氧消化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群体对碳氮磷比为BOD5:N:P=100:6:1;有机固体废物堆肥发酵的碳氮比为30:1,;碳磷比为(75—100):1.

培养基的种类:1. 培养基组成物的性质:①合成培养基: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用已知的化合物配制而成的培养基。②天然培养基:天然有机物配制而成的培养基。③复合培养基:是一类既有已知的化学组成物质,同时还加有某些天然成分而配制的培养基

2. 培养基的物理性状:①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是不加凝固剂的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②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琼脂是最优良的凝固剂,还有明胶、硅胶等),一般每升培养基中加3—5g 琼脂,即为半固体培养基。③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更多的凝固剂,一般每升培养基中加15—20g 琼脂,即成固体培养基

3.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和用途:①基础培养基 ②选择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配制的培养基。③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鉴别培养基。④加富(富集)培养基:由于样品中细菌数量少,或是对营养要求比较苛刻不易培养出来,故用特别的物质或成分促使微生物快速生长,这种用特别物质或成分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加富培养基。

营养物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1. 单纯扩散:①物理过程 ②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以浓度梯度为动力 ③非特性异性 ④不需要消耗能量

2. 促进扩散:①被动的运输过程 ②依靠浓度梯度驱动 ③不消耗代谢能量

3. 主动运输:①逆浓度梯度 ②需要渗透酶和消耗能量(渗透酶起改变平衡点的作用)

4. 基团转位:①特异性的 ②需要消耗能量

ATP 的生成方式:1. 基质(底物)水平磷酸化: 微生物在基质氧化过程中,可形成多种含高自由能的中间产物,ADP 磷酸化而生成ATP ,此过程中底物的氧化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生成ATP ,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2. 氧化磷酸化:微生物在好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 的过程为氧化磷酸化 3. 光合磷酸化:光引起叶绿素、菌绿素或菌紫素逐出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产生ATP 的过程叫光合磷酸化

微生物发光机制与其应用:发光细菌含两种特殊成分:(虫)荧光素酶和长链脂肪族醛(如月桂醛),发光过程包括电子传递和能量转移。发光细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存在时才发光,它对氧却是很敏感的,即使氧的含量极微量,发光细菌也能发光

第五章

分批培养:分批培养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 和溶解氧量,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结果出现微生物的数量由少变多,达到高峰后又由多变少,甚至死亡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细菌生长繁殖期可细分为6个时期:停滞期、加速期、对数期、减速期、静止期及衰亡期

1. 停滞期:细胞特征:细胞代谢活力强;细胞中RNA 含量高;嗜碱性强,对不良环境条件较敏感;呼吸速率、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速率接近对数期细胞,并开始细胞分裂。 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接种量、接种群体菌龄和营养

缩短停滞期的措施:通过遗传学方法改变种的遗传特性使停滞期缩短;利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为种子;尽量使接种前后所使用的培养基组成不要相差太大;适当扩大接种量

2. 对数期(代谢能力最强,几何级数增加,代时最短,生长速率最大)细胞特征:细胞代谢活力最强,合成新细胞物质的速率最快,细菌生长旺盛;对不良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强;群体

中的细胞化学组分及形态、生理特性都比较一般。 影响因素:菌种、营养成分、营养物浓度、培养的温度

3、静止期: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对菌体本身产生毒害,pH 、氧化还原电位等均有所改变,溶解氧供应不足;静止期新生的细菌数和死亡的细菌数相当,细菌总数达到最大值,并恒定维持一段时间。 延长静止期:补料、调pH 和温度等

4. 衰亡期:细胞特征:进行内源呼吸;出现多形态、畸形或衰退形,有的产生芽孢。死亡率增加,活菌数减少;活菌数在一个阶段以几何级数下降

连续培养: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

1. 恒浊连续培养:使细菌培养液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

2. 恒化连续培养:维持进水中的营养成分恒定,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流速流出代谢产物,使细菌处于最高生长速率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式

细菌生长曲线在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①常规活性污泥法利用生长速率下降阶段的微生物,包括减速期、静止期的微生物 ②生物吸附法利用生长速率下降阶段(静止期)的微生物 ③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利用生长速率上升阶段(对数期)和生长速率下降阶段(减速期)的微生物 ④延时曝气法处理,即利用内源呼吸段(衰亡期)的微生物处理

为什么常规活性污泥法不利用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而利用静止期的?

①虽然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快,代谢活力强,但相应要求进水有机物浓度高,则出水的绝对值也相应提高,不易达到排放标准 ②沉淀性能差,致使出水水质差 ③处于静止期的微生物最大特点是微生物积累大量贮存物,在二沉池中泥水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好 用延时曝气法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时,不用静止期的微生物而用衰亡期微生物的原因:由于低浓度有机物满足不了静止期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处理效果不会好。若采用延时曝气法,延长水力停留时间,适当增大进水量,提高有机负荷,满足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从而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有竞争和互助

不同的种间关系:1. 竞争关系:指不同的微生物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对食物等营养、溶解氧、空间和其他共同要求的物质互助竞争,互相受到不利的影响。2. 原始合作关系:是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共存于同一环境中,相互提供营养及其他生活条件,双方互为有利,相互受益,当两者分开时各自可单独生存。3. 共生关系:是指两种不能单独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各自执行优势的生理功能,在营养上互为有利而所组成的共生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叫共生关系。4. 偏害关系:共存于同一环境的两种微生物,甲方对乙方有利,乙方对甲方无任何影响。(非特异性偏害和特异性偏害) 5. 捕食关系:有的微生物不是通过代谢产物对抗对方,而是吞食对方,这种关系成为捕食关系。6寄生关系:一种生物需要在另一种生物体内生活,从中摄取营养才得以生长繁殖,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关系。

第六章

DNA 的存在形式:真核生物:DNA 和组蛋白等组成染色体,染色体呈丝状结构,细胞内所有染色体由核膜包裹成一个细胞核。原核微生物:DNA 只与很少量的蛋白质结合,没有核膜包围,单纯由DNA 细丝构成环状的染色体

基因(遗传因子):基因是一切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有自我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基因是具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的核苷酸或密码的线性序列。基因按功能分三种:①结构基因,编码蛋白质或酶的结构 ②操纵区,操纵三个结构基因的表达 ③调节基因,控制结构基因 DNA 的变性:当天然双链DNA 受热或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两条链之间的结合力被破坏而分开成单链DNA ,即称为DNA 变性

DNA 复性:变性DNA 溶液经适当处理后重新形成天然DNA 的过程叫复性,或叫退火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即微生物的DNA 被某种因素引起碱基的缺失、置换或插入,改变了基因内部原有的碱基排列顺序,从而引起其后代表现型的改变

定向培育和驯化:定向培育是人为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将他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体的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的变异现象很多:有营养要求的变异;对温度、pH 要求的变异;对毒物的耐毒能力的变异;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的变异及代谢途径的变异等。

杂交:是通过双亲细胞的融合,使整套染色体的基因重组;或者是通过双亲细胞的沟通,使部分染色体基因重组

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 片段(来自研碎物),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里,从而获得了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

转导:通过温和噬菌体的媒介作用,把供体细胞内特定的基因(DNA 片段)携带至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质粒育种简介:质粒在原核微生物中除有染色体外,还含有另一种较小的、携带少量遗传基因的环状DNA 分子,称为质粒,也叫染色体外DNA 。

质粒的特点:①易发生质粒丢失或转移 ②丧失质粒但菌体不死亡 ③质粒可诱导产生 ④有的质粒可携带供体的一部分染色体基因一起转移

质粒育种举例:①多功能超级细菌的构建 ②解烷抗汞质粒菌的构建 ③脱色工程菌的构建 ④Q5T 工程菌

PCR 技术的操作步骤:加热变性、退火、延伸、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

基因工程操作步骤:①先从供体细胞中选择获取带有目的基因的DNA 片段 ②将目的DNA 的片段和质粒在体外重组 ③将重组体转入受体细胞 ④重组体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⑤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与提纯

土壤的生态条件:①营养 ②pH:土壤pH 范围在3.5~8.5之间,多数在5.5~8.5之间 ③渗透压:土壤的渗透压通常在0.3~0.6MPa之间 ④氧气和水:土壤具有团粒结构,有无数小孔隙为土壤创造通气条件 ⑤温度 ⑥保护层

土壤自净:土壤对施入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的能力,通过各种物理、化学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称土壤自净

土壤自净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土壤结构、通气状况等理化性质;吸附、过滤和生物降解作用;生物化学作用

土壤修复:土壤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各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恢复土壤的天然功能。

土壤生物修复的工作步骤:①调查污染地的本底资料,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结构如孔隙率和渗透率、含氧量和温度等,“土著”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等。 ②制定治理方案,进行适当的可行性试验 ③技术实施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微生物种、微生物营养、溶解氧、微生物的环境因子

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固体法(平皿落菌法、撞击法、过滤法)、液体法

水体自净:河流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在物理的、化学的和水生物(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这叫水体自净 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P/H指数(P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H :异养型微生物)、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和氧垂曲线、BIP 指数(无叶绿素的微生物占所有微生物的百分比)、水体外观、细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数、指示生物

污化系统:当有机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在排污点的下游进行着正常的自净过程。

1. 多污带:水呈暗灰色,很浑浊,BOD 高,溶解氧极低,为厌氧状态,有大量寡毛类(颤蚯

蚓)动物,无显花植物,鱼类绝迹

2. α—中污带:水为灰色,溶解氧少,BOD 下降,生物种类比多污带稍多,细菌数量较多

3. β—中污带:BOD 和悬浮物含量低,溶解氧浓度升高,细菌数量减少,藻类大量繁殖,水生植物出现

4. 寡污带:有机物全部无机化,H2S 消失,细菌极少,溶解氧恢复到正常含量。指示生物有:钟虫、变形虫、水生植物及鱼

大肠菌群被选作致病菌的间接指示菌的理由是:数量最大,对人较安全;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与致病菌相近;检验技术相对简便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营养物大量进入水体,使得水藻类等浮游生物旺盛增殖,从而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水体外观呈现颜色,浑浊,影响景观;水体散发不良的气味;水中溶解氧量下降;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毒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源水引起水厂滤池的堵塞,影响出水质量

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①观察蓝细菌和藻类等指示生物 ②测定生物的现存量 ③测定原初生产力 ④测定透明度 ⑤测定氮和磷等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

AGP 即藻类生产的潜在能力:把特定的藻类接种在天然水体或污(废)水中,在一定的光照度和温度条件下培养,使藻类增长到稳定期为止,通过测干重或细胞数来测其增长量。

第九章(整章都为重点)

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好氧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厌氧微生物)与污废水中有机或无机固体物质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或绒粒 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质:①各种活性污泥有各种颜色,含水率在99%左右 ②相对密度为1.002~1.006,具有沉降性能 ③有生物活性,有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④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⑤呈弱酸性(pH 约6.7),当进水改变时,对进水的pH 变化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⑥绒粒大小为0.02~0.2mm,比表面积20~100cm2/mL

菌胶团:好氧活性污泥(绒粒)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能起絮凝作用的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称为菌胶团

好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浓度和数量:好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浓度常用1L 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含有多少毫克恒重的干固体即MLSS (混合液悬浮固体,包括无机的和有机的固体)表示,或用1L 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含有多少毫克恒重、干的挥发性固体即MLV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即代表有机固体——微生物)表示。MLVSS 与MLSS 的比值以0.7~0.8为宜,MLSS 保持在2000~3000mg/L,1mL 好氧活性污泥中的细菌有10^7~10^8个。

活性污泥比化学混凝剂优越:好氧活性污泥的净化作用类似于水处理工程中的混凝剂的作用,有“生物絮凝剂”之称,能自我繁殖,有生物活性可以连续反复使用,故优越

好氧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机理:分三步:⑴在有氧条件下,活性污泥绒粒中的絮凝性微生物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 ⑵活性污泥绒粒中的水解性细菌分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吸收,在细菌体内氧化分解,其中间代谢产物被另一群细菌吸收,进而无机化 ⑶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吸收或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及游离细菌。

好氧活性污泥的几种处理工艺流程: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稳定法、分段布水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式活性污泥法

广义菌胶团:在水处理工程领域内,则将所有具有荚膜或黏液或明胶质的絮凝性细菌互相絮凝聚集成的细菌团块也称为菌胶团,这是广义的菌胶团

菌胶团的作用:①有很强的生物絮凝、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②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③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的栖息场所 ④具有指示作用:通过菌胶团的颜色、透明度、数量、颗粒大小及结构的松紧程度可衡量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

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⑴指示作用:①根据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演替以及活动规律判断水质和污废水处理程度,还可判断活性污泥培养的成熟程度 ②根据原生动物种类判断活性污泥和处理水质的好与坏 ③根据原生动物遇恶劣环境改变个体形态及其变化过程判断进水水质变化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⑵净化作用 ⑶促进絮凝作用和沉淀作用 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间歇式曝气培养和连续曝气培养

间歇式曝气培养:菌种来源(活性污泥、下脚污泥、河流淤泥)、驯化、培养

好氧生物膜: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黏附在生物滤池滤料上或黏附在生物转盘盘片上的一层黏性、薄膜状的微生物混合群体

好氧生物膜中微生物种群及其功能:普通滤池内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有:生物膜生物、生物膜面生物及滤池扫除生物。功能:生物膜生物起净化和稳定污废水水质的功能;生物膜面生物起促进滤池净化速度、提高滤池整体处理效率的功能;滤池扫除生物起去除滤池内的污泥,防止污泥积聚和堵塞的功能。

好氧生物膜的结构:若把生物滤池分上、中、下3层,则上层营养物浓度高,生长的多为细菌,有少数鞭毛虫。中层微生物得到的除污废水中的营养物外,还有上层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的种类比上层稍多,有菌胶团、浮游球衣菌、鞭毛虫、变形虫、豆形虫、肾形虫等。下层有机物浓度低,低分子有机物占多数,微生物种类更多,除菌胶团、浮游球衣菌外,还有以钟虫为主的固着型纤毛虫和少数游泳型纤毛虫

好样生物膜的净化作用机理:生物膜在滤池中是分层的,上层生物膜中的生物膜生物(絮凝性细菌及其他微生物) 和生物膜面生物(固着型纤毛虫、游泳型纤毛虫) 及微型后生动物吸附污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将其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生物膜生物吸收溶解性有机物和经水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进入体内,并进行氧化分解,利用吸收的营养构建自身细胞。上一层生物膜的代谢产物流向下层,被下一层生物膜生物吸收,进一步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老化的生物膜和游离细菌被滤池扫除生物(轮虫、线虫等) 吞食

好氧生物膜的培养方法:自然挂膜法、活性污泥挂膜法和优势菌挂膜法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由于丝状细菌极度生长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称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成因:主导(微生物) 因素:丝状微生物过度生长 。环境因素:温度、溶解氧(DO)、可溶性有机物及其种类、有机物浓度(有机负荷) 、pH 值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机理:表面积与体积比假说(丝状菌表面积与容积比大于菌胶团细菌)

丝状细菌和絮凝性菌胶团细菌的优势竞争表现在如下方面:对溶解氧的竞争;对可溶性有机物的竞争;对氮、磷的竞争(活性污泥分子式求出

BOD5:N:P=100:5:1);有机物冲击负荷影响

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对策:控制溶解氧、控制有机负荷、改革工艺。 早期的方法:采用药剂杀死丝状细菌、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和密实性、加大回流污泥量

甲烷发酵理论与机制:四阶段发酵理论:第一阶段:水解发酵:将复杂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等水解为单糖后,再酵解为丙酮酸,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脱氨

基成有机酸和氨,脂质水解为各种低级脂肪酸和醇;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和产乙酸细菌群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进一步分解为乙酸和氢气;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专性厌氧产甲烷菌群,一组是将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甲烷,或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烷,另一组是将乙酸脱羧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或利用甲酸、甲醇及甲基胺裂解为甲烷;第四阶段:为同型产乙酸阶段,是同型产乙酸细菌将氢气和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酸的过程

产甲烷菌产生甲烷的机制如下:①由酸和醇的甲基形成甲烷 ②由醇的氧化使二氧化碳还原成甲烷及有机酸 ③脂肪酸有时用水做还原剂或供氢体产生甲烷 ④利用氢使二氧化碳还原成甲烷 ⑤在氢和水存在时,巴氏甲烷八叠球菌与甲酸甲烷杆菌能将一氧化碳还原成甲烷 厌氧活性污泥的菌种来源:①牛、羊、猪、鸡等禽畜粪便含有丰富的水解性细菌和产甲烷菌 ②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 ③同类水质处理厂的厌氧活性污泥

厌氧活性污泥:由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与污水中的有机杂质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颗粒污泥。 良好的颗粒厌氧活性污泥是以丝状厌氧菌为骨架和具有絮凝能力的厌氧菌团粒化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污泥

厌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①水解细菌 ②发酵细菌 ③氢营养型和乙酸营养型的古菌 ④利用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甲烷的古菌 ⑤厌氧的原生动物

厌氧活性污泥的功能:生物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的絮凝作用,有一定的沉降性能 污废水厌氧消化处理的效果好坏,取决于厌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组成、结构及污泥的颗粒大小

单相厌氧消化法的厌氧活性污泥:良好的颗粒厌氧活性污泥是以丝状的产甲烷丝菌为骨架,与其他微生物一起团粒化而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污泥。颗粒的结构和微生物的分布于处理污废水水质、消化罐的构型、进水方式、罐内的水力条件与状况等有关

两相厌氧消化法的厌氧活性污泥:第一相中,兼性厌氧和专性厌氧的水解发酵性细菌和少量的专性厌氧的产甲烷菌;第二相在绝对厌氧条件下,有少量产氢产乙酸的细菌,绝大多数是专性厌氧的产甲烷菌

含硫酸盐废水的厌氧微生物处理:高浓度的硫酸根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同时存在条件下,两者会同时争夺氢作供氢体,往往硫酸盐还原菌优先获得氢气。产甲烷菌得不到氢气,无法还原二氧化碳为甲烷

第十章

污水一级处理:除去水中的沙砾及大的悬浮固体 二级生物处理:去除水中可溶性有机物 水中氮磷过多,危害极大,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毒死鱼虾等水生生物和危害人体健康。 天然水体中氮、磷的来源:①城市生活污水 ②农肥(氮)和喷洒农药(磷)等 ③工业废水:如化肥、石油炼厂、焦化、制药、农药、印染、腈纶及洗涤剂等生产废水,食品加工废水及被服洗涤服务行业的洗涤剂废水 ④禽、畜粪便废水

脱氮原理:脱氮是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气转化为NO2-和NO3-。再利用缺氧段经反硝化细菌将NO2-(经反亚硝化)和NO3-(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

硝化作用段的微生物:⑴氧化铵的细菌:①好氧氨氧化细菌 ②厌氧氨氧化细菌 ③厌氧氨反硫化细菌 ⑵氧化亚硝酸细菌

硝化过程的运行操作:①泥龄(即悬浮固体停留时间SRT ,用θ表示) ②要供给足够氧 ③控制适度的曝气时间(水力停留时间) ④碱度:在硝化过程中,消耗了碱性物质NH4+,生成HNO3,水中pH 下降成酸性,对硝化细菌生长不利 ⑤温度

聚磷菌:某些微生物在好氧时不仅能大量吸收磷酸盐合成自身核酸和ATP ,而且能逆浓度梯度过量吸磷合成贮能的多聚磷酸盐颗粒于体内,供其内源呼吸用,这些细菌称聚磷菌

微生物除磷原理:聚磷菌在厌氧时能释放磷酸盐,在好氧条件下充分地过量吸磷,通过排泥从污废水中除去部分磷达到减少污废水中磷含量的目的

聚磷细菌:好氧异养菌、厌氧异养菌、兼性厌氧菌、不动杆菌(莫拉式菌群、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和费氏柠檬酸杆菌)聚β-羟基丁酸(PHB )

除磷的生物化学机制:⑴厌氧释放磷的过程:产酸菌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将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三类可快速降解的基质(甲酸、乙酸、丙酸等低级脂肪酸;葡萄糖、甲醇、乙醇等;丁酸、乳酸、琥珀酸等)。聚磷菌则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体内的多聚磷酸盐产生ATP , 利用ATP 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产酸菌提供的三类基质进入细胞内合成PHB 。同时释放出磷酸 ⑵好氧吸磷过程: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机体内的PHB 和外源基质,产生质子驱动力将体外的磷酸根输送到体内合成ATP 和核酸,将过剩的磷酸根聚合成细胞贮存物:多聚磷酸盐(异染颗粒)

处理微生物污染水源水的工艺均采用生物膜法处理: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化床等

人工湿地净化污(废)水的基本原理:投放到人工湿地的污(废)水被着生在基质中的水生植物根系吸收,将污(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无机化,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由水作供氢体,还原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构成自身细胞;放出的氧气供其自身根系的呼吸和根际中的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所需,;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矿化成的无机物(其中的氮和磷是植物首要的营养元素)由植物根系吸收。在经过土壤、沙石的过滤作用,最终使水质得到净化

基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是人工湿地的3种重要元素,3者合理搭配共同营造了一种生态环境,协同完成降解污染物质的作用,缺一不可。而降解、去除污染物的关键因素是根际和根面微生物的活性和它们的数量

基质:多为当地的土壤;或土壤上铺沙、砾石、煤渣、矿渣等

基质的作用: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附着基质,为湿地植物提供载体、扎根的温床和营养物质;对污染物还应具有吸附和过滤作用

水生植物分类:浮水性、挺水性、沉水性

浮水性和沉水性吸收氨氮,沉水性主要吸收磷,去除污染物作用的水生植物多为挺水性 人工湿地植物共同特点:具有发达的根系,直接吸收污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作营养 湿地根际和根面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决定因素:①湿地植物根系分泌的种类和数量 ②污水和废水的种类 ③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好氧微生物,或兼性厌氧微生物、或厌氧微生物、或三者兼而有之

湿地根际微生物种类:细菌(好氧细菌、厌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反硫化细菌、磷细菌、纤维分解菌和固氮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藻类

第十一章

堆肥法:农村将秸秆、落叶、禽畜粪便及尿等一起用土坑堆积,依靠现存其上的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发酵,腐熟后施用于农田。其产品即称堆肥。

堆肥化: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

好氧堆肥处理的物料:①垃圾 ②垃圾和粪水 ③垃圾和脱水污泥 ④脱水污泥

垃圾的化学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好氧堆肥机理:好氧堆肥是在通空气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大分子有机固体废物为小分子有机物,部分有机物被矿化成无机物;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至50~65℃,如果不通风,温度会升高到80~90℃。这期间发酵微生物不断地分解有机物,吸收、利用中间代谢产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生长繁殖;以其更大数量的微生物群体分解有机物,最终有机固体废物完全腐熟成稳定的腐殖质。

好氧堆肥发酵微生物:初期:中温好氧的细菌和真菌、好热性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中后期:嗜热高温细菌和放线菌

有机堆肥好氧分解要求条件:①碳氮比在(25~30):1时发酵最好 ②堆肥湿度要适当 ③氧要供应充足 ④有一定数量的氮和磷 ⑤嗜热菌发酵最适温度30~40℃ ⑥适宜的温度和pH 值 ⑦一次发酵的发酵周期为7d 左右

好氧堆肥优点:产热量大,可有效杀死致病微生物和虫卵

堆肥工艺:静态堆肥工艺、高温动态二次堆肥工艺、立仓式堆肥工艺、滚筒式堆肥工艺 废气处理方法:物理和化学方法(吸附、吸收、氧化及等离子体转化法)生物净化法(植物净化法和微生物净化法)

微生物净化气态污染物的装置:生物吸收池、生物洗涤池、生物滴滤池、生物过滤池

第十二章

固定化酶:从筛选、培育获得的优良菌种体中提取活性极高的酶,再用包埋法(交联法、载体结合法、逆胶束酶反应系统)等方法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制成不溶于水的固态酶,即固定化酶。

固定化微生物:以与固定化酶相同的固定化方法将酶活力强的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即成固定化微生物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的特性:①具有稳定、降解有机物性能强 ②耐毒、抗杂菌、耐冲击负荷 ③用于连续流运行,酶不会流失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的固定方法: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逆胶束酶反应系统 微生物制剂的应用:①生物膜挂膜 ②污(废)水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的添加剂,初沉池、曝气池均可投加,可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③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的菌种和添加剂,可加速堆肥腐熟 ④家庭便池、公厕的除臭剂 ⑤禽畜粪便处理的菌种 ⑥对污染严重的河道进行生物修复,疏浚河道淤泥 ⑦降解和清除海面浮游厂的废弃物 ⑧土地生物修复和河床底泥的生物修复

微生物制剂的用法:⑴液体活菌制剂直接使用

⑵浆状菌剂稀释成一定浓度(10^7~10^10个/mL)

⑶干的活菌制剂需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若干小时使其软化成浆状,加水调成含菌量为10^7~10^10个/mL的菌液再进行投加

微生物的胞外多聚物(ECP ):是微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其代谢过程中分泌的、包围在微生物细胞壁外的多聚化合物,包括荚膜、黏液层及其他表面物质


相关内容

  •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研究生考试大纲
  •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研究生考试大纲 一. 招生与就业 1.1近三年招生情况 近三年环境工程专业招生情况统计表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工业生态与规划 1.2就业情况 大家都知道,环境与生命学院是就业困难户,本科就业压力大,促使很多同学选择考研.其实针对考研,首先应该以平常心态去面对,问问自己是不是适合考研,适合 ...

  • 2016暨南大学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 2016<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普通生物学(814) 适用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遗传学.水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态学等专业 总分:150分 参考书目:吴相钰, 陈守良, 葛明 ...

  • 微生物考试复习重点
  • 微生物考试重点 第一章 细菌 1,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病毒 (1)非细胞型:病毒 (2)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3)真核细胞型:真菌 2,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物发病的微生物. 3,细菌: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 ...

  • 普通动物学
  • <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动物学> 二.考试方式: 闭卷 三.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试卷结构:总分100分,名词解释题15分,选择题25分,简答题40分,综合应用题20分. 五.参考书目 <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 ...

  • 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考试经验之谈
  • 本人今年参加了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考试,因为复习的比较充分,考的还可以,估计有上午90,下午90,总分180左右.在论坛里收获了很多,因此把自己的复习经验和心得写出来,作为回报吧. 首先强调一点:注册环保是从07年开始报考,每年9月份举行一次,全国统一,至今举办了07.08, .09.10共4次.上午 ...

  • 生物工程就业指导及形势分析
  • 生物学专业考研就业形势分析 出路:四大就业通道 前言 与计算机.电子等热门专业或化工.机械等传统专业相比,生物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潜力专业,生物学专业的前景还是很令人期待的.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未雨绸缪,为自己的将来做一个长期规划,创造更好的条件迎接未来的挑战.大致而言,生物 ...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
  • 2014年高中生物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2013-8至2014-2)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学科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 ...

  •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方案
  • 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  “二轮看水平”,具体地说,一是要看对《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 ...

  •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考试大纲
  •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考试大纲 写在前面的话:怎样应付生物竞赛?首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尽可能的看多几遍,虽然下面给出了重点,但不是通读全书后是明白不了这些重点内容所在的.读到感觉对生物学知识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有<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的,可以再看看里边的提纲 ...

  • 山西大学 2016 招生简章
  • 山西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目录 百年育英才,盛世续华章.近年来,承载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时代使命,山西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工并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1998年,我校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2003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2005年,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