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案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案

(一)、课时结构:1课时

(二)、教学目的:

1、 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 通过欣赏和参观,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 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 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

1、 陵墓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原因。

2、 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 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如何理解。 2、 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三)预习导学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

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2009年6月13日下午1点多,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掘,之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跃马(霍去病墓石雕,汉)

《跃马》石雕体积与真马相似,马高145厘米,长240厘米。从石雕的形貌可以想象,汉代雕刻家为了克服雕刻工具上的局限,特意从深山岩石中挑选到与自己想表现的跃马题材相近的天然石块,作象形雕刻处理。从对马的习性观察和体会中把握马的神态,利用原石块的相似状态,以简要概括的手法,雕刻出一匹矫健壮实的马腾起的瞬间形象。其稍侧的头部、倔强的眼神以及口鼻的处理自然到位,表现出马在跃起时的雄强博大的生命力。马的四肢部分用浮雕形式处理以及保留在前腿间与脖颈相连接的自然石材都大大加强了跃马整体的力度。作者灵活运用了圆雕、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使作品中的线与面、粗与细、繁与简的对比关系配合得恰到好处,表现出霍去病墓石雕雄厚浑朴的气魄,显示了汉代雕刻家在构思和创作中的才智。

野猪(霍去病墓石雕,汉)

《野猪》也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艺术性较强的作品。雕刻者首先对野猪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在熟悉了野猪的习性和形象的基础上,特意选取了一块棱角较多,并且和一般野猪形体相近的岩石块来着手雕刻。除了对主要的头部略加刻画,身躯和四肢仅仅雕出了大致的轮廓。正是这样的处理,突出了头部,一只习惯伏卧在隐蔽处的野猪的神态就已出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那两只小而锐利的眼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汉代雕刻家化顽石为活的生命的卓越才能让人叹服不已

立马

目前出土石刻共16件,其中主雕立马(俗称马踏匈奴)原立于墓前,高168厘米,长190厘米。艺术家用寓意手法雕刻了一匹矫健轩昂,庄重沉着,傲然屹立的骏马。那坚如磐石的四肢有力地踏在入侵者的身上,骏马神情稳健,威风凛凛,而马蹄下的入侵者虽处于失败的劣势,仍双目圆睁,似乎幻想着反抗。这件作品既表现了霍去病的赫赫战功,同时也表现了胜利之艰难。

马踏飞燕(汉)

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一座东汉墓中,发现了青铜雕铸的俑马群。其中轰动世界的一件奔马雕塑,高34.5厘米,长45厘米,头部微侧,三足腾空,尾巴扬起,呈驰骋飞奔状,我们仿佛能听到马的嘶鸣。为了衬托出奔马的飞速,雕塑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性的手法,把奔马踏地的一足踩在一只飞燕的身上,真是令人叫绝!这件雕塑反映了创作者超凡的艺术想像力和高超精湛的制作技巧,是东汉雕塑艺术中的瑰宝。

(四)导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进入课题。

二、分组讨论,展示成果。

观看了秦陵兵马俑的视频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中国陵墓的成因

2、讨论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成就

观看霍去病墓石雕群讨论一下几个问题

1、霍去病石雕群的成因

2、霍去病墓石雕群的特点

三、教师点拨、合作探究

比较《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风格

四、互动实践,才情展露

采集生活中的原材料,如石块、树根等。学习霍去病墓石雕艺术手法,尝试因材施艺,制作小件雕塑。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案

(一)、课时结构:1课时

(二)、教学目的:

1、 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 通过欣赏和参观,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 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 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

1、 陵墓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原因。

2、 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 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如何理解。 2、 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三)预习导学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

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2009年6月13日下午1点多,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掘,之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跃马(霍去病墓石雕,汉)

《跃马》石雕体积与真马相似,马高145厘米,长240厘米。从石雕的形貌可以想象,汉代雕刻家为了克服雕刻工具上的局限,特意从深山岩石中挑选到与自己想表现的跃马题材相近的天然石块,作象形雕刻处理。从对马的习性观察和体会中把握马的神态,利用原石块的相似状态,以简要概括的手法,雕刻出一匹矫健壮实的马腾起的瞬间形象。其稍侧的头部、倔强的眼神以及口鼻的处理自然到位,表现出马在跃起时的雄强博大的生命力。马的四肢部分用浮雕形式处理以及保留在前腿间与脖颈相连接的自然石材都大大加强了跃马整体的力度。作者灵活运用了圆雕、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使作品中的线与面、粗与细、繁与简的对比关系配合得恰到好处,表现出霍去病墓石雕雄厚浑朴的气魄,显示了汉代雕刻家在构思和创作中的才智。

野猪(霍去病墓石雕,汉)

《野猪》也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艺术性较强的作品。雕刻者首先对野猪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在熟悉了野猪的习性和形象的基础上,特意选取了一块棱角较多,并且和一般野猪形体相近的岩石块来着手雕刻。除了对主要的头部略加刻画,身躯和四肢仅仅雕出了大致的轮廓。正是这样的处理,突出了头部,一只习惯伏卧在隐蔽处的野猪的神态就已出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那两只小而锐利的眼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汉代雕刻家化顽石为活的生命的卓越才能让人叹服不已

立马

目前出土石刻共16件,其中主雕立马(俗称马踏匈奴)原立于墓前,高168厘米,长190厘米。艺术家用寓意手法雕刻了一匹矫健轩昂,庄重沉着,傲然屹立的骏马。那坚如磐石的四肢有力地踏在入侵者的身上,骏马神情稳健,威风凛凛,而马蹄下的入侵者虽处于失败的劣势,仍双目圆睁,似乎幻想着反抗。这件作品既表现了霍去病的赫赫战功,同时也表现了胜利之艰难。

马踏飞燕(汉)

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一座东汉墓中,发现了青铜雕铸的俑马群。其中轰动世界的一件奔马雕塑,高34.5厘米,长45厘米,头部微侧,三足腾空,尾巴扬起,呈驰骋飞奔状,我们仿佛能听到马的嘶鸣。为了衬托出奔马的飞速,雕塑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性的手法,把奔马踏地的一足踩在一只飞燕的身上,真是令人叫绝!这件雕塑反映了创作者超凡的艺术想像力和高超精湛的制作技巧,是东汉雕塑艺术中的瑰宝。

(四)导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进入课题。

二、分组讨论,展示成果。

观看了秦陵兵马俑的视频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中国陵墓的成因

2、讨论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成就

观看霍去病墓石雕群讨论一下几个问题

1、霍去病石雕群的成因

2、霍去病墓石雕群的特点

三、教师点拨、合作探究

比较《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风格

四、互动实践,才情展露

采集生活中的原材料,如石块、树根等。学习霍去病墓石雕艺术手法,尝试因材施艺,制作小件雕塑。


相关内容

  •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精品
  •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第二课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第三课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 与瓷器 第四课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第五课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第六课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第七课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课 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第十课 幽冥世界的奢华 ...

  • 人教版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第二课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第三课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 与瓷器 第四课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第五课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第六课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第七课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课 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第十课 幽冥世界的奢华 ...

  •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
  • 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说课稿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11课内容.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 ...

  • 第11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学设计
  •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12]: 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按照 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诵及其艺术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 ...

  • 高中美术欣赏教案
  •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美 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2.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 ...

  •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1.背景:增大学生的阅历,沉淀专业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2.要点: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二.教学过程: ...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 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专题一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10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简史,并掌握国号名称的由来,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帝王服饰.饮食.医疗.祭祀活动.国号 难点:帝王祭扫活动:大祀 中祀 群祀 ...

  • 雕塑鉴赏论文
  • 姓名: 1. 原始朴拙意象风学号: 目录 2. 商代鬼魅抽象风 3. 秦俑装饰写实风 4. 汉代雄浑写意风 5. 佛教理想造型风 6. 宋代俗情写真风 7. 帝陵程式夸张风 8. 民间朴素表现风 一.原始朴拙意象风 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人类自身的诞生是同步的.人类天生地具有对称.均衡.和谐对比.韵律 ...

  • 浅析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的艺术价值
  • 浅析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的艺术价值 摘 要: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无论是在内容题材.风格形式.雕塑表现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汉茂陵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进行研究,分析探讨<马踏匈奴>所蕴含的艺术 ...